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骂出好孩子-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奖赏的效用终究还是落空了。

●谅解是为了使孩子更好

事实上,虽然奖赏和惩罚都有它一定的原则,却不是不通人情的,有时候父母仍必须多去了解孩子行为的真正原因,让孩子也明白,某些时候的谅解并不表示同意,而是给他机会改善、弥补缺失。

奖赏一定要有目的性,同时应该也伴随着亲情,正因为基于这样的关怀与好意才会有这样的期盼,孩子若能体会出这份心情,不但有助于增加亲子之间的情感,更能发挥奖赏的最高效用。

第七章 以同情心对待孩子的情绪

●做子女的辩护人

●平定孩子的情绪

●父母应防范的四种错误

●父母对子女的意见有时应不置可否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虑

●做子女的辩护人

小军,十三岁,一进门,把书包一丢,就气呼呼地说“我讨厌开校车的马伯伯,他今天竟然骂我蠢、笨,还连说三次,又打我的头。”

母亲:“你一定惹他生气了,不然马伯伯怎么会无缘无故地打你。”

小军:“谁惹他了?我在跟别人聊天。”

母亲:“马伯伯可是个好人,他可能太累了,火气大,你们一车调皮的孩子,吵吵闹闹,他不烦才怪,我敢说他对你没有恶意。”

小军不以为然,大声喊道:“你就只替他说话,护着外人,而不把我当回事。”说着就气冲冲地跑出去了。

母亲这么说,当然会使孩子生气啦!孩子受了委曲,若父母再来讲他的不是,袒护外人,这对他们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如,孩子由于纠察队的粗暴、老师的偏心。邻居的闲话等而和他们发生争执,若父母不替自己子女辩护,反而替这些人说话,找理由,孩子能服气吗?

有些父母可能认为帮自己孩子,会把孩子宠坏,认为只有让孩子去吃苦头才是帮助子女做人的好方法,这种想法只会造成子女与父母的疏远。

父母应像辩护律师一样做孩子的维护人,辩护律师的职责是依法替被告洗清罪嫌或替他寻找可以减轻的情况,他们只是辩护,绝不鼓动犯罪。父母也应这样,据理替孩子辩护,当然不能护短。这样才能消除孩子的委曲。

●平定孩子的情绪

对于上例,母亲应该表示很体会小军的心情,如说

“马伯伯怎么能这么对孩子说话,太使你难堪了。”

“难怪你生气。”

“这简直是侮辱。”

孩子听了,情绪会得到缓和。等他的情绪经过一段时间乎定后,再做进一步处理,这样事情才容易解决。要是紧接着对孩子说教,孩子不会接受的。如果对孩子的埋怨立刻加以纠正的话,只会火上加油,把事情弄僵。

再看下例,父亲是怎么处理孩子情绪的。

十七岁的小江,因暑假应聘一临时工作没成功,非常失望,情绪低落。父亲体会孩子很喜欢那分工作,且为了那个工作下了很多功夫去准备。于是说:“真令人失望。”然后说:“没关系,坚强点,凡事要拿得起,放得下,再继续找工作。”

小江听了,很感安慰,情绪也好了很多,说:“对,我再找工作去,我不信找不到。”

●父母应防范的四种错误

上面那位父亲对贺江的事就处理得很好,若他采用下面几种方式,一定会毫无效果。

①教训口吻。“你以为找工作这么容易,一找就会找到?别想得那么简单,起码要碰十次钉子才可找到工作。我希望你从这次失败中,受点启发,凡事要有失败的准备。”

②轻描淡写。“不就是一个临时工作吗,有什么了不起根本不值得你这么垂头丧气。”

③冷潮热讽。“看你,做事毛躁,不稳重,又不善于和人交际,怎么找得到工作。”

④伤心叹气。“有什么办法呢,只怪我们运气不好,又没家世背景。”

父母在教育子女时,应注意防止上述四种错误。对孩子的诉说要耐心听取,对孩子的情绪要深表同情,并尽量去减轻他们的情绪。

●父母对子女的意见有时应不置可否

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意见,一般是同意或不同意。但有时,对他们的意见不置可否,也能很有效地帮助他们。不置可否,就是既不赞美,也不批评,只表明父母心中的感受,对孩子的意见表示接受。

下面是一些处理孩子情绪得当的例子。

例一:女儿不能去溜冰

我先生跟孩子们讲好了,星期天带他们去溜冰,可是那天小莉病了,只好带她弟弟去。小莉很难过。假如我这么说她:“你以前跟你爸爸出去玩了好多次,这次去不成就算了,有什么难过的。”这样她会更难过。因此,如果我用体会和同情的态度对她说:“你不能跟他们去溜冰,心里不好受,是吗?”她点头同意。然后再说:“你也想去,是吗?”她说:“是啊,可是去不成,没办法。”说完,她心情就好转了一点。接着,她就安静地躺在床上看书了。

例二:孩子们不能去看电影

一天晚上,孩子他爸和我约好去戏院看电影,让孩子们在家做作业。可是他们知道我们不带他们去就非常不高兴,明知我在去戏院之前,有很多家务事要做,也不来帮我一下忙。于是,我说:“喂,孩子们,你们都不愿意帮我忙吗?可是我敢

说,你们都想要我帮忙,你们都想跟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对吗?”

他们一个个面露笑容,接着,就开始动手帮我忙了。可见,体会孩子的心情很重要。

例三:孩子功课多

十三岁的陈礼一到家;就嘟嘟嚷嚎很不高兴他说:“数学老师最讨厌了,出了那么多作业,害我都不能好好玩。”

要在以前,我会这么说:“这怪不得你老师,要怪的是你自己,你应该在学校里就把握时间把作业做完。”这往往使得他跟我顶撞。这次我说:“你们现在功课负担也是越来越重了,既要背书、写字,又要做那么多数学题目,……”陈礼回答说:“可不是,好了,我还是现在就把它做完。”

例四:孩子上台演奏紧张

小冰,十四岁,她平常练习时,能把钢琴弹得很好。可是每次音乐会上表现都不佳。因为上台前,她心情总是很紧张,害怕得想哭。我一贯的作法是安慰她:“你平常弹得那么好,上台也会弹好的。”“不要怕;勇敢点。”“不要在乎听众;他们大多数根本听不懂你弹的是什么。”可是这些安慰话起不了什么作用,她每次演奏,不是忘了曲谱,就是指法僵硬,弹出的调子平凡、单调。于是,演奏之后,她又是一场哭诉。我再怎么说好,也无济于事。

上星期,学校又要求她去演奏,表演前,她还是犯老毛病,哭着说她不能表演了。我没有责备她,而是以同情的口吻说:“在台上演奏是跟平常练习不同,那么多人瞪着你看,你可能觉得他们在挑你的毛病,想起就紧张,是吗?”

小冰感激地抬起头说:“噢!妈妈,真没想到你能体会我的心情。”

她平定了一下情绪后,就上台演奏了,那次她表现得非常出色,演奏得很好,充分发挥了她的能力。下台后,她激动他说:“真高兴,我成功了!我对得起听众的掌声。”我回答:“当然,这次真是太棒了。”

●如何看待孩子的焦虑

西方心理学家在研究焦虑时,他们对焦虑的成因说法不一。佛洛依德(Freud,1936)认为焦虑是由压抑自我而产生的。杭奈(HOmey,1937)则认为焦虑来自从小对一切事物的不安全感,特别是亲子之间的关系。由于一般青少年因功课升学的压力。同伴的压力,或与父母在相处时的情绪状态,都容易让他们产生不舒服、苦恼、逃避的情境。

因此父母的管教态度是足以影响子女的心理因素,过于溺爱或放纵的父母,则会导致子女缺乏自信、反抗、自卑;过于权威的父母,则会导致子女消极、恐惧、畏缩的态度,甚至影响其生理发育,故此父母在看待子女的焦虑情绪方面,应有几种做法。

①父母不应在课业上做过多的要求。

②适时与子女沟通,引导他们说出心里的想法,并设法建立子女对你的信赖感。

③告诉他,并鼓励他,不论你的成绩、美丑,都不影响自我的价值。

④民主作风,帮助他接纳自己,多赞美他的优点。

很多父母因疏忽孩子的心理反应,而一味纠正他外在的偏差行为,那只会导致与青少年子女的疏离,因此,当孩子们需要理解时,尤其在他们闹情绪时,父母更要理解他们、同情他们,真心诚意去帮助他们。这样才能乎息他们的情绪,收到好的效果。当然,施教要因人而异,不可千篇一律。

第八章 顺着孩子意见的技巧

●不要攻击子女的意见

●巧妙解决子女的埋怨

●要善于引导

●父母与子女如何沟通意见

●代沟不是坏事

●不要攻击子女的意见

不要轻易否定青少年子女的看法和想法,不要驳斥他们的意见;另外对他们所看到、听到、想到的要予以相信,不要都以为不对。

如下面这位母亲的做法就欠妥:

米兰跟母亲上街,她看到一件衣服,说:“这件衣服挺好看。”

母亲:“才不呢!既难看又俗气。”

母亲这么直接反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她的反感,她会认为母亲说她笨,没有鉴赏能力。

如果回答不那么生硬,而是委婉地这么建议:“这衣服式样还可以,但我觉得颜色艳了点,要是这种小花配上颜色清淡一点的料子,会很适合你。”

这么说不会使女儿觉得丢了面子,不会引起她的敌意,也不会使她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坚持原有看法,她会很容易地重新考虑她的选择,接受母亲的观点。

●巧妙解决于女的埋怨

青少年子女常会埋怨,例如:菜不好啦!菜太咸了、太淡了、太热了等等。父母听了往往会生气,会怪他们挑剔,接着子女又顶撞,使得双方都不愉快。

其实对待子女的埋怨,跟他们争辩是毫无用处的。父母应该顺着他们的意见,要和颜悦色地去听他们的主张,听他们对事情的处理方法。这不是纵容他们,相反是启发他们的善意,运用他们的自主权力。这样做,子女心·情愉快,又解决了问题,有什么不好呢?

看下面这个例子:

马佳在埋怨腌牛肉,他母亲说:“是不是太咸了,不合你的口味?好!等一下,我看有没有别的东西吃。”马佳说:“妈,您别忙了,我少放点酱油就行了。”

这样母子皆大欢喜,这不比舌战一场来得好吗?

●要善于引导

十三岁的陶小金,在画廊看到那些抽象派的画时,对父亲说:“这些画没意思。”父亲说:“不懂少多嘴,你对这方面又不了解,最好搞清楚了再发表意见。”

陶小金很不服气,大声地说:“我还是认为这些画没什么好的。”

这种对话有什么效果呢?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既增长不了他对艺术的认识,也不能增进他对父亲的敬爱,他甚至会找机会回父亲一句:“你对这种画又知道多少?”这就造成了双方的对立,拉大了父子间的距离。

下面这位母亲的处理就很好:

十四岁的肖宏跟母亲在看现代油画,他持批评态度。这时,母亲不是反驳他,而是对他加以引导。

母亲:“这种抽象派的画你不喜欢?”

肖宏:“嗯!我觉得难看。”

母亲:“那写实派的画你喜欢吗?”

肖宏:“写实派的画又是怎样的?”

母亲:“写实派的画就是画个人就像个人,画朵花就像朵花,画间亭子像间亭子。”

肖宏:“噢!那我喜欢这种画。现在我才知道我喜欢写实派的画。”

●父母与子女如何沟通意见

十六岁的小敏,非常关心政治,对国际局势常发表一些偏执的意见。对此,他父亲的作法就是训斥:“你懂什么?这种复杂问题还是让我来告诉你吧!”

小敏非常生气,气冲冲地跑出去了,根本不想听他父亲的高论。

所以,这位父亲的作法有欠妥当。这样不能使父子间得到相互沟通,也不能使儿子学到关于国际局势的正确观点,更不能赢得儿子的尊敬,他只会恨父亲和坚持己见。

父亲的正确作法应是不跟青少年发生意见争论。他可以这么说:“你的看法,我非常有兴趣,再说下去。”之后,他再重复他儿子见解的要点,以表示真的在听并且了解,然后,再提出他的看法:“关于这个问题,我的意见跟你很不同,我的看法是……”这样,儿子会乐于听取的。

在此,提供如何与人沟通彼此意见的有效方法:

用心听对方的意见

归纳对方谈话的要点

不要直接批评

提出自己的意见

和子女沟通也是一样,父母首先应该站在听众立场上听取子女的意见,然后心乎气和地跟子女交换意见,对子女不能明白表示出来的意见,替他们做补充说明。这样,既可使子女注意听父母的讲话,同时,也可赢得他们的心,赢得他们的尊敬。

●代沟不是坏事

父母和子女最常出现的问题,便是“代沟”。由于父母和子女所生长的背景以及教育程度不尽相同,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差距,既然差距不能避免,为何不去适应彼此的差距,喜欢这样的差距,然后接纳差距呢?

所以当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出现代沟时,应具备如下的看法:

①代沟不是坏事,反而代表一种进步,只有在进步的社会中才会有这种现象。

②青少年在这段时期应完成的使命便是“建立自我”、“完善自我”。所以当子女和父母意见不同,表示他开始有一套自我的想法,只要有道理,父母都应该帮助他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或许子女现在的意见与父母不同,但不表示永远舍不相同,等到他成熟起来,或为人父母时,就会体会到你的苦心。

如果我们把“代沟”看成是一种良性的冲突,有助于亲子之间的了解,则不失为增进彼此关系的妙方。

下面有几个例子,是父母与青少年子女成功沟通的。

例一:女儿闹情绪

十五岁的倩倩,为了父母带她妹妹去动物园,带弟弟去溜冰而心感不乎,对父母抗议道:“他们真好,我像他们那么大时,你们从没带我去玩。”

母亲:“你小时候很虚弱,经常生病,医生不准你去玩,记得吗?不过那时我们也带你出去玩过几次。”

倩倩:“没有,我不记得你们带我出去玩过。”

母亲:“再想想,一次带你去马戏团看表演,一次带你去南部旅行。”

倩倩还是噘着嘴,表示不高兴。此时,母亲改变策略,顺着她说:“你的说法没错,你是比他们玩得少得多。”

情倩:“对啦!”

这样才停止争论,可见,青少年在闹情绪的时候,跟他讲道理是无效的。此时,最好的对策是乎息他的情绪。

例二:孩子不想提前去渡假

小斌父母公司旅游,但时间定在放暑假前两天。他们想带小斌一起去,小斌怕耽误功课,不同意他说:“我不能没放假就去玩。”

他父亲反驳道:“要放假了,还有多少功课!”

小斌:“就是有功课,耽误一天都麻烦。”

父亲:“别夸张了,两天有什么要紧,而且老师也都要准

备放假,哪还会给你们很多功课?”

父亲这么直接驳斥孩子的意见,搞得气氛很僵。他母亲察觉不对,于是顺着小斌说:“对,你已经六年级了,功课是不能耽误,赶功课的滋昧也不好受。那你怎么办?”

小斌:“我可以不去,或放假后再到奶奶家。”

这样,问题解决了。

例三:孩子不想起床

闹钟响了很久邹小毅还没起床。母亲喊:“七点半了,该起床了,小毅!”

他不高兴地答道:“我知道。”

母亲:“这种大冷天,清早就要爬起来,真难为你!给你煮杯牛奶冲鸡蛋,好吗?”

儿子,“不,下碗面就可以了。”

他自动起来了,可是还有点不高兴,埋怨他说:“我讨厌这么早去上学。”

母亲:“可是一到学校,就可看到熟悉的同学,下课后大家一起玩,多好。”

儿子:“那倒也是。”

于是,他马上吃完饭,穿好衣,上学去了。

结论

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相处时,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吵,使家庭关系和睦,要记住这点:“顺着孩子的意见和接受孩子的意见。父母以爱心,随机应变地应用此法,就能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赢得子女的尊敬和热爱。

本章例举了一些父母在哪些方面需要改变及他们在改变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由于他们的改变,促进了家庭的融洽和睦,大家可以借鉴。

第九章 父母要努力改变对待子女的一些不当做法

●改变高声大叫的习惯

●改责备为理解

●改变对女儿的态度

●改变处理儿子不公的方式

●让儿子决定要做的事

●让儿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聘请

●改变阻止让女儿去溜冰的做法

●改漫骂为顺应

●改责备为提供选择

●改变高声大叫的习惯

十七岁的林洁跟母亲一起逛商店,突然,一件漂亮、贵重的大衣映人了她的眼帘,她盯着就不肯走了。站在旁边的母亲高声训斥道:“这么贵的衣服你也想买?你以为钱是捡来的?而且你的衣服也够多的了。”

林洁一听就很不高兴,顶嘴道:“你就是从来不给我买值钱的衣服。”母亲说:“小孩子穿什么值钱的衣服,别说了,吃午饭去。”林洁没精打采地跟母亲进了一家餐馆,两人默默不愉快地吃了一顿饭。

若母亲能对女儿给以同情和慰藉,好意地说:“看你的眼睛都发亮了,是不是挺喜欢这件大衣?假如我有钱的话,再买给你。”这样肯定女儿会高兴些。

●改责备为理解

十四岁的李珍,一进门就是一副哭丧的脸,她睹气地对母亲说:“我不上学了,我再也不上学了。”

母亲:“什么事惹得你这么生气了?”

李珍:“那些男孩子太无聊了。”

母亲:“有些男孩子是挺无聊的。”

李珍:“今天上完第二节课,一些男同学在围着王江看他折纸,他折了一支鸭子后,竟在上面写上我的名字,使得那些人都看着我笑,我走过去一看,真把我气昏了,我抢过来就撕了,我知道他们是在笑我走路姿势不好看。”

母亲:“有些人就是喜欢取笑别人。”

李珍:“这个王江,我再也不理他了,真是气死我了。”

母亲:“喝杯热牛奶好不好。”

李珍:“好。”

喝过牛奶后,她平静了很多,接着又说:“明天,不管是谁,再拿我开玩笑,我可就不客气了。”

母亲:“就是呀!”

李珍:“或是根本不理他们,他们很幼稚。”

母亲:“这也是个办法。”

第二天,李珍还是上学去了。

李珍的母亲事后说,要是以前,她一定会责备女儿不上学的念头,会对女儿说这是同学随便开开玩笑,要对朋友宽厚,不要为这点小事生气等,这只会把事情搞糟。

●改变对女儿的态度

十三岁的罗芳爱好拉小提琴,而且喜欢在厨房里练习,一次,晚上六点了,她还在厨房里拉着,他母亲说:“我要弄晚饭了,别在这里。”罗芳一生气,抱着琴就出来了,正好此时她哥哥从夕卜面走进厨房去喝水,然后又跟母亲起劲谈了起来,罗芳看到了,不服气地对着厨房说:“他可以待在厨房里,我为什么就不行。”母亲说:“你自己去想。”

第二天早上,罗芳还是生气,她递给母亲一封信,上面写道:

妈:

我是个人,还是个随你摆弄的物件。你总是说:“你是小孩子,我不必跟你解释。”这是不公平的,我希望你们尊重我,不合理的事就应该解释。

昨天晚上那件事就不公平。我问你理由,你又说那句话:“你自己去想。”这是女儿我最不愿意听的一句话。

还有,我不喜欢听你教训,请你改一改,不要总叫我到你房里去把我大训一顿。

下面是母亲的回信:

罗芳:

你对我说你的心里话,很好。看后,我确实觉得我有一些做得不好。我赞成你的说法,你应该得到尊重。至于你问我为什么不回答你的问题,因为我觉得你是明知故问,自己知道答案后才提出问题来,既然你如此重视,下次我一定回答你。

除了下午五点至七点我做晚饭的时间,随时欢迎你到厨房里练琴。

母亲

●改变处理儿子不公的方式

做一位母亲为两个儿子的不和睦而苦恼不巳,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他在对待两个儿子的态度上进行了改正,下面是勉具体讲述如何改正的。

我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十三岁,叫大斌,小儿子九岁,叫小斌。他俩经常吵嘴、打架,一般是大斌去惹他弟弟,害得小斌哭。我因此在口气上总是偏向小斌,斥责大斌。这样的结果使得小斌以为有了靠山,总处于被动。大斌呢,又不服气,跟弟弟造成敌对。

我认识到对他俩的态度不对后,就改变了自己的处理方式。

对小斌,我跟他说:“小斌,你长大了,不能老是受你哥哥的欺侮,你也可以还击,拿出你的力量来防卫自己不受攻击。”

对大斌,我跟他说:“大斌,你是哥哥,要善待弟弟,虽然他有时候很烦,使你苦恼,我了解你的心情,但不要动手打他,对他要温和点。”

我说过之后,大斌有所好转。有一次,大斌把小斌打哭了,我没去管,大斌认识到自己错了,对小斌说对不起,接着做鬼脸逗小斌笑,又让小斌打他,还故意装输,并称赞小斌:“真不错,劲还不小。”

他们有时候互骂脏话,我也照样不去管,他俩吵着吵着就自动停止了。

总之,由于我的改变,他俩相处得和睦多了,常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爬树、在草地上打滚、摔跤等等。

小斌也有了所改变,一次小斌被大斌推翻在地,小斌顺手拾起个瓶于就要掷向大斌,这下我可不能不管了,我抓住小斌说,小斌,这可不行,那样会打破他头的。只能用空手打。”我又对大斌说:“大斌还不快跑,小斌可真发火了,他会打死你的。”然后使个眼色叫大斌走,小斌气也消了。还有点得意之色。

但有时也有结果不好的时候。

有一天一早,小斌打翻了他爱喝的果汁,于是他抽噎地哭起来,大斌恶作剧地学他哭,小斌就气得大叫,大斌又跟着学他大叫,而且越学越闹,小斌拿起个调匙琴过去,=这下可把大斌急怒了,他说:“好,我可不怕你。”说着就走过去打小斌一拳,还说是教训教训他,我急得赶快拉开他们,忙安慰小斌,责骂大斌,并劝他们上学去。

对此,我很感忧虑,觉得又回到老路上来了,他俩又会成为敌对的局势。但我估计错了,两个孩子第三天就言归于好了,我还听到大斌对小斌说:“小斌,你越来越厉害了,我像你这么大时,可没你这么壮,你要感谢有我这样的哥哥教你打架,来,我再教你几招。”

可见,兄弟毕竟是兄弟,手足不睦是有办法解决的,我总结的经验是:要去帮助孩子改正缺点;对兄弟间的小矛盾不要去管,若到了某种程度,如拿东西打人,互相攻击等,才去插手管一管。

现在,我很高兴,他们两兄弟在一起玩得很好,非常融洽,很少吵架。

●让儿子决定要做的事

十二岁的阿林,一回家便递给母亲两张通知单,说:“妈,老师要您在上面签个名,然后回信。”

母亲接过来一看,第一张通知单上写着:“阿林这几个星期来没做英文的课外作业,请督促他做好。”

第二张通知单上写着:

阿林一直没做自然的课外作业,请家长督促一下。

母亲沉戳了很久,才说:‘“这可不是件小事。”

阿林:“我知道这事不好,可是我从一年级就没有做课外作业的习惯。”

母亲:“这毛病要改。”

阿林:“好吧!我写张条子放在桌上提醒自己:‘勿忘做课外作业。’”

母亲:“这是个办法,其实只要像你学吉他的精神就够了。学吉他也是从头学起,每天晚上学,每天晚上练,现在不是弹得很好吗?”

阿林:“对,但玩吉他是我想做的,而课外作业我不想做。”

母亲:“我知道这是你愿不愿意做的问题,可是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

阿林:“是的,那您怎么回信?”

母亲:“回信的开头想好了,我这么写:‘老师,我看到阿林带回的两张通知单,非常谢谢您提醒我们注意,我跟阿林谈过了,他说……’下面就要你告诉我怎么写了。”

阿林:“告诉老师,我从今天开始做英语课外作业。”

母亲:“好,我这么写,然后呢?”

阿林:“再告诉老师,下星期一我会把自然作业补上去。”

母亲:“很好,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阿林;“再告诉老师我以后会认真学习。”

母亲:“好,老师看了一定会高兴的。”

阿林:“咦!妈,这次您没大声骂我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母亲:“我本想大骂,可还是克制住了,因为我相信只要你想解决问题,就一定可以做到,记住你自己所说的。”

●让儿自主决定是否接受聘请

儿女长大了,他们的事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决定,属于他们人生的戏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导,自己去演,父母只能当个观众,为他们祝福。

下面是一位母亲讲她如何抑制自己,不去干扰儿子的事。

我儿子,十七岁,对文艺很在行。一次,学校里举办一个夏令营活动,想请他去担任文艺指导。他感到荣幸,很开心,但又担心弄不好,因此还有点犹豫接受还是不接受。我的意思当然是要他立刻接受,因为这对他很有意义。可是我还是抑制住了自己,没去逼他,而是让他自己去拿主意。我说:“这事你自己好好想想。”儿子回答:“嗯,我会确定的。”

一星期后,他决定接受夏令营的工作了,我很高兴他能自己做主了。

●改变阻止让女儿去溜冰的做法

下面是一位母亲讲她的改变。

我女儿,十二岁,还不会溜冰,一次,有几个同学邀她去溜冰,我知道这是一项有点危险性的运动,在以前,我会说:“不准去,不小心就会摔伤的。”这次我却说:“我小时候想去溜又怕溜,你有这个勇气就去吧!高高兴兴地玩吧!”

女儿毫无损伤地回来了,她兴奋地对我说:“妈,刚开始真的怕,我只能扶着栏杆慢慢移动,后来他们带着我溜了几次,我也掌握了点平衡,可以脱离栏杆走了,下次,我一定学得会。”

我真为她高兴,同时也为自己的改变而庆幸。

●改漫骂为顺应

下面也是一位母亲讲的故事。

一次,我们全家出外渡假,旅途中选择了一家古老的旅馆住下,这家旅馆虽然旧,但里面有很多古董;可是我那十四岁的女儿艳艳却不高兴,因为我们的房间里既没有电视机、又没有收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