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骂出好孩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面也是一位母亲讲的故事。

一次,我们全家出外渡假,旅途中选择了一家古老的旅馆住下,这家旅馆虽然旧,但里面有很多古董;可是我那十四岁的女儿艳艳却不高兴,因为我们的房间里既没有电视机、又没有收音机,因此,她一个人坐在房里生闷气,还拒绝跟全家人一起吃饭。我了解她的心情,于是说:“你想住更好一点的旅馆,是吗?”“是啊!”她不高兴地回答。我又抱着她的肩膀劝她:“我知道你很失望,但先出去跟大家一起吃饭,等一下我带你去看这旅馆有趣的玩意儿。”她顺从跟着我出来了。

在此,我改变了以前的作法,要在以前,我会对她大发脾气,会骂她讨厌,批评她耍小孩子脾气。这次我却顺应她的情绪,说出她的失望,提起她的兴趣。因此也改变了她的态度,大家仍愉快地一起玩。

●改责备为提供选择

一位母亲讲述她十四岁女儿的一件事:

我女儿学校举办歌唱比赛,她班上要求每个人都穿白衬衣,可是她没有,我那件对她来讲,又长了点。但第二天就要上台了,于是她急得大哭,我说:“你将就穿我那件算了。”她还是哭我又说:“那我帮你去借一件。”她马上停止了哭闹。第二天她穿着我借的衣服高高兴兴地去了。

我没有因为她哭而责备她,而是提供选择性的建议,于是问题解决了。

第十章 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方式

●两代间教育的情绪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四种心态

●培养孩子的兴趣,须先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

●扮好为人父母的角色最重要

●路是无限的宽广

●两代间教育的情绪

这里所谓的两代是泛指整个社会中办教育的一代和受教育的一代,他们之间隐含着层层解不开的情结。因此,探讨。呵代间教育的情结也就是对我们现阶段的教育问题加以探讨和分析。

社会公德等问题与教育有关、与素质有关、与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干部问题有关,不能单讲教育。台湾和大陆背景不一样。

施教与受教的难题

办教育者应该了解受教育者的需求,提供好的方针和环境给他们,让受教者学习追求学问的方法和技能。但由于目前教育体制过于僵化和变态,学生在学校只接受到一加一等于二的教育,因此根本无法激励学生产生更进一步追求新知的欲望。

更加上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以及补偿心理的作祟,导致上一代艰困的生活经验无法顺利的传承给下一代,形成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于是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即第一代创业,第二代守业,第三代败业。

由于生活经济认知上的断层,使得办教育者的期望和受教者的行为,有着严重的摩擦,难题便因应而生。

唯一出路全人教育

今天的学校教育,不能再执迷于知识的灌输,应配合学生成长的需求,设置适宜的环境。安排适当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让他们真正学习到“学习新知的方法”。

除此之外,塑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环境,更是教育者无可旁贷的责任,因为在爱的环境里接受教育者,将来必能以爱为出发点,贡献社会,服务人民。

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回馈。

程度过高及枯燥乏昧的书,要谨慎选购。

有条件的要他看书。

不给他们自由选书的机会。

●如何帮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

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

现今有许多中产阶级的父母们,对子女的教养问题非常关心,但却关心得不得其法;而且他们关心的目的也只在于“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的问题上。事实上,考上大学并不是人生的最后目标。所以,我的讲题的真正意义是:“如何真正帮助你的孩子达到成功的目标”。虽然注重子女的教育,

是中国一个伟大的传统,但是,现今的父母们之所以会如此烦恼“我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大学”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点成因:

烦恼源自何处?

·抚养子女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现代的父母愿意投资在孩子的教育上。

“父母与父母之间产生竞争的压力。

当父母处在妯娌、兄弟、同事之间时,难免会有“我的子女是不是比别人好”的心理压力。于是,在这种压力之下,就会想是否有一种很快的方法能使我的孩子分数变得很高,以证明我的子女是不输人的。

·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问题。

目前我们不少学校还是搞的是应试教育,其结果不在教育孩子如何求取知识,只是将无法渡过每个考试关口的人淘汰掉而已。

·升学主义的缘故。

父母应具备的观念

而所有的问题的背景,全出于“如何使子女顺利考大学,在社会上取得成功”的心态。在此提出一些适当处理的方法:

①并没有所谓的最好而又唯一的抚养子女的办法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别人所采用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适用于你。父母应该衡量自己的生活环境、经济能力、工作以外的时间和精力。孩子与其他长辈的态度等方面来决定自己的教育方法。有趣的是,你用何种方式去教养子女,他们就会发展出一种个性与特质来,而这种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质,正是我们多样化社会所需要的!

②中庸之道

过与不及都不是好事,采取中庸之道的目的,是保持弹性的最好方法,可以避免僵化的管理。

③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目的

人活在世上,就是一个不断寻找生命意义的过程。帮助子女找到他们所认识的生活意义和目标,在教养子女时是很重要的。

④要有成长的概念

子女是活的,不断在长大中。在各个成长的阶段中,鼓励孩子从各种不同的信息中去获得知识,培养他们有独立吸取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

⑤要有成本的概念

现今的补习班太多,在选择时要有“对孩子将来考大学有无帮助”的投资顾虑。

⑤德智体全面发展。

以上是解决问题的大原则,以下则是施行时的细则:

·要注意优生保健法,有计划地生产、教养子女。

·给予理想的家庭环境。

·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模仿对象及心智启发者。

·确认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木匠也有木匠教儿子的方法”,总之,父母仍是子女最常学习的对象!

●“望子在龙、望女成风”的四种心态

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风,第一个原因是父母把子女视为自己的延伸,子女的成就也就是父母的成就。

可见,父母与子女荣辱共尝其来有自。

第二个原因是由于补偿心理的作祟。

有的父母自己本身役办法自我实现,就会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盼望子女完成自己未达的心愿。曾有位妈妈这样说过:“小时候我梦想做一位音乐家,但是,家里太穷了,连风琴都买不起!所以,现在我要孩子去学钢琴,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优秀的音乐家。”如此把自己的缺憾,托付孩子来弥补,那样孩子是否也会因此失落了什么?

第三个原因是为了符合社会期望。

社会上认为好的,父母就会尽力让孩子达到,以符合社会的期望,为社会所认可。因此,社会潮流的趋向便会造成一窝蜂的现象,五六岁的孩子,父母要他们学英文。学电脑。学柔道……反正“大家”都去学嘛!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有没有兴趣!

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也是因素之一。比方说,外国人失业是他个人失业;但是在中国家庭里,有一个人失业就好像全家都失业一样,家人都会替他担心。烦恼,帮他引荐工作让人感到非常温馨,但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一般亲属尚且如此,渭“肉血亲当然希望他们更好!

●培养孩子的兴趣,需先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

近年来由于生活的不断富裕,生活水准日愈提高,一般家庭子女数通常不超过三人,父母不只是养儿女而已,更想栽培孩子成为人中之龙凤,对子女的寄望比起历代父母自然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父母心目中理想子女的形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父母希望孩子有多方面的兴趣,跟古代人不是学文(诗书),就是学武(练兵打仗),那样地注渭分明,真是大异其趣。

人的兴趣本来就是单方面的,也许孩子起初不感兴趣,但在父母的引导、鼓励下,给予良好的环境和机会去学习,孩子也可培养出兴趣来。不过,父母必须了解孩子的个别差异,他是否有能力学习,他是否愿意学习,是否有时间学习,父母有没有能力供孩子学习,都需要父母一再观察、考虑的。

何况,孩子的爱好是随着成长,一再地选择,一再地变更;我孩子小时候喜欢玩棒球,就嚷着要当棒球国手,我太太很担心,她想,棒球国手连工作都找不到。我就告诉她,孩子的兴趣是会变的,目前他爱打球,可以锻炼身体也没什么不好的;现在,他很喜欢研究天文,甚至科学知识懂得比我们还多。所以说,孩子的兴趣是很自然地表现出来的,除非是不良的嗜好,否则不要太早指出一条路,让孩子走!

●扮好为人父母的角色最重要

不见得要给孩子很高的期望、很大的压力他才会出人头地;因为,孩子的期望压力不仅是来自父母而已,他的老师、同学、朋友都会给他压力。既然学校已经有很大的压力了,父母就不要再给孩子太多的期望压力,在家里让他放松身心,缓和紧张的情绪反而更好。

顺应孩子的能力及兴趣,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关照、使孩子身心健康,能掌握成功的机会,也懂得忍受挫折,孩子便能正常的成长,这才是父母所应扮好的角色。不要天天忙着工作、应酬,不清楚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性向所在,却要求孩子要如何如何,等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不仅孩子觉得难过,自己也会感到挫折、失望。

很多父母虽然都知道要顺应孩子的能力及兴趣,然而,认知的层次并不等于行为,孩子的能力及兴趣,如果是父母主观的认定,就谈不上所谓的“顺应”,反而是“操纵”了!最好先让孩子去尝试,再从日常生活中观察、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常跟学校老师联络,偶尔和孩子的同学、朋友聊聊,自然知道孩子大致上的表现,如果能为孩子做性向测验,那就更客观了。

对于孩子的学历和职业的期望,也应该秉持上述的原则。不要老是执着完美的期望,强迫孩子去实践,必须多考量孩子的现实条件和个别差异,不要做不当的比较,接纳事实,修正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愉快。充满信心地向前进;否则会造成孩子心理上很大的困扰,甚至不幸地酿成悲剧。

●路是无限的宽广

人生的路,不一定非要高中、大学、研究生、硕士、博士,那么直线上升不可。孩子如因考不上高中,读职高学得一技之长也好,孩子如果愿意进一步研究,还可以再考上工技学院。

“路是无限宽广的。”不要太早指定一条路让孩子去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每个方向都有它的生机,一窝蜂地挤窄门,只会造成无谓的伤害。不一定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翔龙。飞凤,让孩子做个在草原奔驰的驯鹿、活泼快乐的猕猴、威武而善良的大象,不也很好吗?

很多青少年行事常招惹父母生气。例如:他们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屋里弄得零乱不堪,从不整理。穿的衣服也叫人看了讨厌,一头乱发,不梳不理;用粗言粗语讲话,结交不三不四的朋友;看一些无益的书;甚至大口抽烟,吞云吐雾;和别人吵架;考试不及格等等。父母被这些儿女气昏了头,对付的方法是首先采用声色俱厉的方法。要是行不通,就改用和蔼可亲的感动方法。再行不通,则.改用讲道理的方法,使用温和、真挚而有感情的言词开导他们的宝贝儿女。一旦发觉这简直是对牛弹琴之后,就沉不住气了,于是开始挖苦他们,斥责他们,接着就是威吓和体罚。我们可以肯定他说,这是两败俱伤的管教方法。

父母被儿女气昏了头的情形下,怎样才能保持冷静?怎样才能有效地管教好青少年子女?办法就是“以柔克刚”。

第十一章 做父母之忌

●青春期的怪毛病

●青少年时期是认识自己的阶段

●怎样帮助动荡不安的青少年

●避免当众嘲弄青少年子女

●培养子女的自立精神

●纠正子女的错误需注意方法

●不要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隐私

●不要对子女说教不停

●谈事情要切中要点、避免长篇大论

●避免在孩子面前议论、预测他们的未来

●不要刺激孩子

●表态不要模棱两可

●青春期的怪毛病

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他们有反抗权势和习俗的倾向。

因此,孩子们常表现出很多怪异行为,看了叫人心烦,令父母们难以容忍。譬如:咬指甲、抠鼻孔、啃手指头、抓耳朵、干咳嗽、斜眼看人、擦鼻子、全身乱动,或是成天躺在床上两眼望天,手里不停地玩一件东西;或是一天到晚不停地抱怨,仿佛一切都令他看不顺眼,房子旧啦!衣服差啦!老师不好啦!父母是老古板啦!等等。

他们的坏毛病、坏习惯也一再重犯。早上大睡懒觉,晚上借口念书和洗澡,捱到深更半夜不睡觉。父母讲他,他就生气,他会跟父母强辩,或是故意曲解父母的话。

青少年孩子们的言行虽然如此不正常,但父母也不必惶惶不安。孩子”们仍然是有理性的。他本身的发育促使了他的行为。青春期的作用就是要瓦解他已经成型的性格,接受必需要的改变:从成型状态(儿童时期)经过瓦解状态(青春期)到再定型状态(成人时期)。每个青少年在青春期间都要重新养成他自己的性格,必定要从父母替他塑造的儿童期中挣脱出来,使自己崭然一新。

因此,他们有些怪异行为是可以理解的。

●青少年时期是认识自己的阶段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开始认识自己的时期,青少年们常会自“问:“我将来能做什么?”这一点他们不能确定,可是他们能够确定自己不愿意做的是什么。他们害怕将来是个庸庸碌碌的人,他们变成不听话和反抗父母的孩子,只是为了要想亲自体

验一下他们的自主能力。他们并不是故意想要反抗父母,他们内心非常矛盾。

他们的痛苦也是多方面的,有肉体的行动,精神上的刺激,不满现状和害羞的苦恼等。要使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凡事都能称心如意,是件不可能的事。他控制不住自己,可以说是心不由己地闯下了祸事。

同时各种大众传播的媒介也常把青少年带进紧张又痛苦的境地。电视广告大肆宣扬某某化妆品如何好;广播电台介绍给青少年们如何常保口齿芬芳,如何矫正牙齿;怎样洗除头皮屑;有些杂志刊载青少年如何增长身高,怎样增加体重或怎样减肥,怎样锻炼肌肉和保持优美的身材。青少年们如果试过那些灵验良方,结果毫无功效之后,要是没有加深他们的痛苦,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这些父母都要理解并帮助他们。

●怎样帮助动荡不安的青少年

青春期是动荡不定、迷惑和苦恼的时期,同时是希望无穷。情感强烈的时期,是引起社会关切、个人极端痛苦的时期,也是心情矛盾、喜怒无常的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说过:“处在青春期阶段的男女,言论和行为,互相矛盾,变化莫测,并不奇怪。他们在成长,在塑造成人期的性格,不

停地在体验自我,要尝试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所以,容易冲动,尽管他们也知道冲动不好,应该克制,在公众面前不愿亲近父母,但他们内心的隐私,还是只想向父母倾诉;表面上在处处模仿名人,私底下却又想标新立异,另创一套;有时表现急公好义,乐于助人,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地做奉献,但有时又显得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一心一意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毫不顾及集体的利益。”

青少年时期.较容易冲动,也喜欢

处处模仿名人,想要标新立异……

有位教师在一所高级中学,找了几位高一的学生谈心,要那几位学生谈谈他们最近的心理活动,毫无例外,这些学生心理都很矛盾。

有个男生说:“我近来心情很苦恼、很矛盾。因为,在内心深处,常有些欲望,一些冲动,在燃烧,在折磨自己,想尝试,不太敢,想克制,又克制不住。”

有个男生说:“也许我这个人精力太旺盛,总想找个机会,去亲自尝试一下人生各种酸甜苦辣,去实际做些事情,那怕是发泄一下也好,而不愿只听一些不着边际的空谈。”

有个女生说:“不知为什么,现在我经常做一些连自己都莫名其妙的事,被别人看成神经质,喜欢装模作样,自己难以理解,一点也不愉快。”

对处于心情不定、常自相矛盾阶段的青少年,要理解他们,掌握他们的心理特点,不要横加干涉,一点看不惯,就动辄斥骂,不妨顺其自然,听其自便。他们好活动,就让他们去动,喜欢孤单的,内心有种种隐私的,暂时也不要多过问。青少年在什么情况下,内心渴望别人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又不愿让人窥其内心隐私呢?这是件困难而又微妙的事,父母再聪明,也难掌握,那又何必太操心,反而使儿女不高兴呢?对儿女的反常行为,暂时容忍,并不是表示赞同,正如医生从不拒绝病人的要求,哪怕感到它不合理,只因为他们是病人,但绝不鼓励也不赞许。暂时的容忍,就是在尊重理解儿女的个性和心情基础上,再寻找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的帮助。

●避免当众嘲弄青少年子女

青少年对自身的缺憾是非常敏感的。所以他们很不喜欢别人抓住他们的缺憾开玩笑,不管是恶意的,还是善意的。如果连父母也嘲弄,那更会在他们内心造成严重的创伤。做父母的,要时刻注意,不要叫子女外号,诸如什么:“矮冬瓜”、“竹杆”、“肉圆”等;也不可当着别人,大谈儿女童年时期幼稚的表现,可笑的往事,例如,说他们常尿床,爱啼哭,太淘气,喜欢吃零食,胆子太小等。儿女大了,要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他们讨厌再提那些往事,应该满足他们这方面的要求。

●培养子女的自立精神

青少年都渴望自立。父母应该尽量满足及培养他们的自立意识。而不可处处挡在他们前面,替他们出主意、作主张,子女只能听话、服从,而不让他们独立自主的做他们想做的事。这样做只会造成子女对父母严重的依赖心理,既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也会使子女日益对父母不满和对立。一个聪明的父母,明智的做法应是:子女越自立,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少,就应高兴,就该鼓励。子女面临生活、学习重大问题来询求父母意见时,首先得鼓励他们:

“你自己是怎样考虑的?”

“首先你应该拿出主张。”

“你自己选择吧!”

“你所做的事,我相信会令我满意的!”

不过,这并不表示父母就可以放任不管。因为假著在子女生活中,遇到有关子女成长幸福的关键问题父母就应有明确的意见和主张,但不是强加于他们,替他们决定,而是在鼓励子女自主自立的前提下,让他们自觉接受父母的意见。

●纠正子女的错误需注意方法

有些父母自以为他们都是对的,而对子女做事的方法总是看不顺眼,总是不觉得满意。于是成天绷着脸来教训、纠正子女。这样做的结果只会造成父母与子女间的冲突,子女们不喜欢说教,不愿接受改正,而往往态度倔强,使你无法接近他,无法教导他,他们认为即使错了,也要一错到底,绝不接受纠正。

所以,不注意方法就收不到纠正子女的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子女的过错表示同情。然后提出你的看法,并解释自己的看法为什么是正确的,这样既不易使子女产生敌意,也使他们易于接受你的观点而去改正错误。

●不要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隐私

每个人都有不愿意与人说的话,同样的,子女也有很多不愿意让父母知道的事。因此,父母尽量不要去侵犯青少年子女的隐私,诸如:翻他们的抽屉、看他们的信件、听他们打电话,都是不恰当的举动,因为这将导致他们的怨恨,他们会恨父母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一个大女孩说:“我母亲真是的,总喜欢打开我的抽屉,偷看我的信件,我真希望她不要这么做。”

一个大男孩也抱怨说:“我自己的书桌。衣柜就让它乱好了,这样我还容易找到自己的东西。可是我母亲总是擅自到我屋里整理我的书桌、衣柜,这简直是侵犯到我的隐私。我希望她只要整理自己的房间就够了,别管我的事。”

再者,父母也不应对子女的社交生活管得过严或过于关切,例如:看见女儿跟某个男孩交往,就神经兮兮,问这问那,“你怎么认识他的?”、“他是什么人?”、“你们在一起讲了些什么?”等等,也不管女儿愿不愿意回答。

父母不要认为应该与子女毫无间隙,对他们的事应该都知道的清清楚楚,这将使他们产生排斥的心理。正确的作法是要与他们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并且要尊重他们的私生活,要帮助他们逐渐脱离父母,去过独立的生活。

●不要对子女说教不停

子女最不愿意听:“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一听到这类吩叨就烦,就避而远之。尽管父母出发点是好的,但他们不喜欢说教,他们不愿意听那些陈年旧事,而且也不相信父母曾经真的那么勤奋、努力,样样比自己好。

另一点,父母在子女遇到问题时,不应该受他们的情绪所左右,他们的情绪是愤怒。恐惧且困惑的,父母不可以也跟着发脾气、迷惑,那样就无法帮助他们。反之,应该冷静、拿出自己对事情的处理方法。

●谈事情要切中要点,避免长篇大论

肖桦,十七岁,他说:“我有时真要耐得住性子,才能跟我母亲说话,她常把最简单的事复杂化,我问她一点小事,她就前前后后说了一大篇,为了怕浪费时间,我都尽量避免跟她说话为妙。”

黄敏雄,十六岁,他说:“我父亲不知怎么搞的,他对人的心理。情绪根本不能体会,也听不懂别人的言外之意。他逢人就爱发表长篇大论,且语言之乏味,不着边际,听者都觉得厌烦,也懒得跟他辩论,这些他都体会不到,继续他的高谈阔论。我真希望他嘴巴能闭一闭,去听听别人怎么说。”

●避免在孩子面前议论、预测他们的未来

父母都喜欢拿孩子当话题,议论他们的过去,预测他们的未来,谈论东家孩子怎么样、西家孩子怎么样等等。例如说:“李阿丹性格太内向了,不善说话,又不出众,看来不会有什么出息。”“陈小珊长得好,可是不爱学习,好做白日梦,经常想做这个,又想做那个,看她能做成什么?”“彭松这孩子太调皮了?捣蛋成精,成绩又不好,长大以后只怕会成为社会的包袱。”

这些话不管是否真心,都不要当着孩子面讲,不要以为孩子还小,不会理会别人说他们什么。实际上,孩子听了会很不舒服,而且会产生潜意识,不知不觉地照父母对他们的评价去做。

●不要刺激孩子

“要你把东西放在固定的地方,不要乱丢,你总是不听,真是一辈子也改不了你那坏毛病。”

“我刚才讲的道理,你听懂了没有?哎!恐怕你一辈子也懂不了,我只是对牛弹琴而已。”

父母不要说这种反话刺激孩子,打击孩子。这会使他们很生气的,因而也会引起他们对父母的厌恶。

●表态不要模棱两可

子女征求父母的意见,父母切忌表态模棱两可,这会使子女无所适从。

十五岁的素芬要去跳舞,她母亲说:“你当然可以去跳舞,高高兴兴地去玩一晚上。但那可苦了我,我既要为你担心,又要等你不能睡。”

这么说弄得素芬左右为难了,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所以,父母对子女说话,必须要明确肯定,准就是准,不准就是不准,或是让子女自己做主。

父母与子女在生活经历、生活阅历上都很不相同,且所处的位置也截然不同。因此在见解上、生活态度上自然存在很大差异。父母不要强求子女与自己一致。为了求得彼此间的沟通与了解,且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对父母的一些看法。

第十二章 孩子们对父母的看法

●讨厌父亲的追根究底

●不欣赏父亲的“成功”

●发财梦误了父母一生

●父亲公式化的生活

●父亲对儿子的失望

●关心过度的母亲

●不成熟的母亲

●无尊严的母亲

●有洁癖的母亲

●讨厌父亲的追根究底

十八岁的小斌说:

“我常常觉得我父亲冷酷、死板、没有人情味,他有个讨厌的毛病是凡事喜欢追根究底,他要了解问题的每一面,以求不偏不倚。每次我向他问个问题或评论一件事,他就没完没了,问我为什么要提那个问题,为什么那样评论以及我思考问题的每个细节,然后再一一指出我的错误。我真受不了他。”

●不欣赏父亲的“成功”

十六岁的小鹏在绘同学的一封信中这么写道:

“有时候,我觉得大人活得真累。像我父亲,为了财富和地位,耗尽了他一生所有的精力,以致劳累过度。健康衰退,患有的严重的头痛症。虽然他已处于一定的位置了,但我觉得他并不快乐,且处于那样的位置,也只有上没有退下来的勇气了,因此,愁虑越来越深,衰老也越来越快。这就是成功吗?我不欣赏,我不愿步他的后尘,我不愿像他那样去追求太多的财富与过高的地位。”

●发财梦误了父母一生

十八岁的史迪说:

“我父母一心想的就是钱、钱、钱,为了发财,他们简直是无孔不入,听到什么可以赚钱就去做,却往往是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在家也是整天算计过日子,一天到晚精打细算。斤斤计较,没过一天什么好日子,我真为他们感到遗憾。”

●父亲公式化的生活

十六岁的方宏说:

“我父亲是个化学家,他对化学领域的东西知道得很多,可是对人却了解甚微。他把人看成他棋盘上的棋子,认为可以随便摆弄。他想控制他下面的所有人:他的部属、我母亲。我。然而这又怎么可能呢?因此他常常发脾气。苦恼,认为生活失去了控制、太没有秩序。我真希望他放弃这种公式化的生活,而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父亲对儿子的失望

十七岁的陶建凯说:

“我父亲望子成龙,早就在心里替我规划出未来的蓝图。然而我是一个自由发展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按他设计的轨道走,因此在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