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荀子-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凶悍固执难劝阻,一错到底不悔悟。

谗人进用又很多,颠三倒四来告诉,欺诈邪恶全干出。

[原文]

25.40 人之态,不如备(1),

争宠嫉贤利恶忌(2)。

妒功毁贤,下敛党与,上蔽匿(3)。

[注释]

(1)如:当为“知”字之误。(2)利:当为“相”字之误(王念孙说)。(3)本章韵脚:态(慝)、

备、忌、匿,之职对转。“态”、“忌”属之部,其余属职部。

[译文]

对于臣子的邪僻,不知防备与警惕,

臣下争宠把贤嫉,彼此憎恨相猜忌。

妒忌功臣毁贤能,下聚党羽相勾结,上把君主来蒙蔽。

[原文]

25.41 上壅蔽,失辅势,

任用谗夫不能制。

孰公长父之难(1),厉王流于彘(2)。

[注释]

(1)孰:当为“郭”之形讹。“郭”:通“虢”(gu¥国)。虢公长父:又称虢仲,周厉王的宠臣。(2)厉王:即周厉王,姓姬,名胡。彘(zh@智):古地名,在今山西霍县。厉王流于彘:公元前841 年,西周国人暴动,攻王宫,厉王奔彘。本章韵脚:蔽、势、制、彘,质月旁转。“彘”属质部,其余属月部。

[译文]

君主在上被蒙蔽,失去辅佐和权势,

任用进谗的小人,不能把他来控制。

虢公长父太放肆,因把灾难来招致,厉王流窜逃到彘。

[原文]

25.42 周幽、厉(1),所以败,

不听规谏忠是害。

嗟我何人,独不遇时,当乱世(2)。

[注释]

(1)周幽:周幽王,姓姬,名宫涅,西周末代君王,公元前 781~前 771 在位。(2)本章韵脚:厉、败、害、世,月部。

[译文]

周幽王与周厉王,所以失败有原因,

别人规劝全不听,专门残害那忠臣。

唉呀我算什么人,偏偏不遇好时辰,活在乱世无所成。

[原文]

25.43 欲衷对(1),言不从,

恐为子胥身离凶(2)。

进谏不听,刭而独鹿(3),弃之江(4)。

[注释]

(1)“对”字不入韵,“衷对”当作“对衷”。对:通“遂”,进。(2)离:通“罹”(l0 离),遭受。(3)而:以。独鹿:同“属镂”,剑名,相传吴王将此剑赐给伍子胥逼他自杀。(4)本章韵脚:衷、从、凶、江,东冬旁转。“衷”属冬部,其余属东部。

[译文]

想向君主诉衷情,耽心说话君不听,

恐怕成为伍子胥,自己反而遭厄运。

进言劝谏君不听,被赐属镂割脖颈,还被抛尸在江心。

[原文]

25.44 观往事,以自戒,

治乱是非亦可识。

托于成相(1),以喻意(2)。

[注释]

(1)这句上当脱四字。(2)本章韵脚:事、戒、识、意,之职对转。“事”属之部,其余属职部。

[译文]

回顾观察已往事,用来戒备把身治,

安定混乱是与非,从中也可有所知。

凭借敲鼓这曲子,用来表明我心志。

[原文]

25.45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1)。

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2)。

[注释]

(1)论(l*n 伦):通“伦”,道理。五:五条,即 25.46~25.50 五章所阐述的五条为君之道。

(2)本章韵脚:相、方、明、昌,阳部。

[译文]

让我敲鼓说你听,说说治国的方针,

为君之道有五条,不但简要又分明。

君主严格遵守它,臣民安宁都端正,国家也就会昌盛。

[原文]

25.46 臣下职,莫游食,

务本节用财无极。

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1)。

[注释]

(1)本章韵脚:职、食、极、力,职部。

[译文]

臣民必须都尽职,不准游荡吃白食,

从事农耕省开支,财富无穷国库实。

做事听从君安排,不得擅自相指使,统一民力君控制。

[原文]

25.47 守其职,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

利往印上(1),莫得擅与,孰私得(2)?

[注释]

(1)往:当为“隹”字之误,“隹”是“唯”的古字(王引之说)。愎(y3ng 仰):同“仰”,

依赖。(2)本章韵脚:职、食、服、得,职部。

[译文]

臣民恪守其本职,就能丰衣又足食,

俸禄多少有等级,明确爵位与服饰。

财利只能靠君赐,臣下不得自布施,谁能私下得财资?

[原文]

25.48 君法明,论有常,

表仪既设民知方(1)。

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2)?

[注释]

(1)表仪:古代立木以示人叫做仪,也叫表,引申指法度、标准。(2)本章韵脚:明、常、方、王,阳部。

[译文]

君主法度很严明,言论合法有定准,

规章制度已设立,人民了解方向明。

任免官吏有标准,贵贱不得任意定,谁会私下讨好君?

[原文]

52.49 君法仪,禁不为,

莫不说教名不移(1)。

修之者荣,离之者辱,孰它师(2)?

[注释]

(1)说:通“悦”。名:名号,此指君主的名位称号,它是政权的象征。(2)“师”古属脂部,脂歌两部虽可合韵(见 25.4),但此文“它师”两字当作“师它”,盖后人不明古音而误改。本章韵脚:仪、为、移、它,歌部。

[译文]

君主法度是标准,禁止之事不敢碰,

无不喜欢君教令,名号政权不变更。

遵循法度荣耀成,背离法度屈辱生,谁敢越轨去横行?

[原文]

25.50 刑称陈,守其银(1),

下不得用轻私门。

罪祸有律(2),莫得轻重,威不分(3)。

[注释]

(1)银:通:“垠”,界限。(2)罪:治罪,惩罚。祸:通“过”,罪过。(3)本章韵脚:陈、银、

门、分,真文旁转。“陈”属真部,其余属文部。

[译文]

刑法得当陈列明,遵守规定界限清,

臣下不得擅用刑,豪门权势自会轻。

惩处罪过有法令,不得加重或减轻,君权也就不被分。

[原文]

25.51 请牧祺,明有基(1),

主好论议必善谋。

五听循领(2),莫不理续(3),主执持(4)。

[注释]

(1)这两句当作“请牧基,明有祺”(俞樾说)。祺:福。(2)五:指上五章所阐述的五条为君之道,参见 25.45 注(1)。循:《集解》作“修”,据宋浙本改。领:要领,指五条为君之道。(3)理:治理,指君主研究并实行这五条为君之道。续:继承并传授,指君主将此五条纲领代代相传。(4)本章韵脚:基、祺、谋、持,之部。

[译文]

请听治国的根本,要有福气在贤明,

君主爱听臣议论,谋划一定会精深。

五条原则都听信,遵循为君的纲领,无不研治相继承,君主掌权才牢稳。

[原文]

25.52 听之经,明其请(1),

参伍明谨施赏刑(2)。

显者必得,隐者复显,民反诚(3)。

[注释]

(1)请:通“情”。(2)参(s1 n 三)伍:同“叁伍”,即“三”与“五”,泛指多而错杂,引申指将多方面的情况放在一起加以比照检验。(3)反:通“返”,回归。本章韵脚:经、请、刑,诚,耕部。

[译文]

处理政事的常规,在于明了那实情,

比较检验情况明,谨慎实施赏和刑。

明显之事必查清,隐蔽之事也显形,民众就会归真诚。

[原文]

25.53 言有节(1),稽其实,

信诞以分赏罚必(2)。

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3)。

[注释]

(1)有节:有节制,有分寸,指不虚妄欺诈。(2)以:通“已”。(3)本章韵脚:节、实、必、日,质部。

[译文]

要人说话有分寸,就得考核那实情,

真话假话已分清,赏罚一定要实行。

臣民不敢再欺君,说话都会吐真情,就像太阳一样明。

[原文]

25.54 上通利,隐远至,

观法不法见不视(1)。

耳目既显,吏敬法令,莫敢恣(2)。

[注释]

(1)观法不法见不视:意谓“观法于法不及之地,见视于视不到之乡”(郝懿行说)。(2)本章韵脚:利、至、视、恣,脂质对转。“利”、“至”属质部,其余属脂部。

[译文]

君主不被人蒙蔽,目光锐利又灵敏;

隐微之事显原形,远处情况会来临;

深入观察法外事,人所未见能看清。

君主耳目已聪明,官吏就会重法令,没人再敢任意行。

[原文]

25.55 君教出,行有律,

吏谨将之无铍滑(1)。

下不私请,各以宜(2),舍巧拙(3)。

[注释]

(1)铍(p9 披):通“颇”,邪。滑(g(骨):通“汩”,扰乱。一说通“猾”,狡诈。(2)宜:适宜的办法,指合乎道义的行为。此句脱一字,“宜”字上或当有“所”字。(3)巧拙:巧妙与笨拙,指不合道义的各种方法。本章韵脚:出、律、滑、拙,物部。

[译文]

君主发布那教令,臣民行为有标准,

官吏谨慎来奉行,不敢邪僻乱法令。

臣不私下去求情,各人以道侍奉君,舍弃投机取巧心。

[原文]

25.56 臣谨修(1),君制变,

公察善思论不乱(2),

以治天下,后世法之,成律贯(3)。

[注释]

(1)修:当为“循”字之误。(2)论:通“伦”,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即所谓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等。(3)律:法则。贯:古时穿钱的绳索,引申指贯通古今的常规惯例。本章韵脚:循(今误作“修”)、变、乱、贯,文元旁转。“循”属文部,其余属元部。

[译文]

臣下谨慎守法严,君主控制变法权,

公正考察善思索,伦理关系不混乱,

用它来把天下治,后世效法作典范,成为常规代代传。

赋第二十六

[题解]

赋:铺叙朗诵,引申而为一种着意铺陈事物、“不歌而诵”(不配乐歌唱而朗诵)的文体名称。它像诗一样全篇押韵,所以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古诗的一个流别;但它的句式又不很像诗而像散文,没有固定的格式,所以它实是一种用韵的散文,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把赋作为一种文体的名称,即肇始于荀子这《赋篇》,所以本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当然,赋作为一种文体,有其发展过程。荀子的《赋篇》,与后来的古赋、骈赋、律赋、文赋等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本篇中的五篇赋,每首描写一件事物。其前半是一种句式较为整练而接近于诗的谜语,后半是一种句式较为散文化而接近于《楚辞·卜居》的猜测之辞,末尾则点出谜底。至于篇未的一首诗与一首歌,则与前五篇赋略为不同,它不取猜谜的形式,而以较为显豁的词语来铺叙揭露社会上的反常现象,更具有政治诗的味道。值得指出的是,前五篇赋具有假物寓意的特色。文中对“礼”、“知”的铺叙固然在宣扬荀子的政治主张而毋庸赘述。即使对“云”、“蚕”、“针”的描画,也别具深意,如云“德厚而不捐”、“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蚕“养老长幼”、“功立而身废”,针“下覆百姓,上饰帝王”等等,无不寄寓着作者的主张。这种托物讽谕的特点对后代“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的形成无疑具有极大的影响。

[原文]

26.1 爰有大物(1),

非丝非帛,文理成章(2)。

非日非月,为天下明。

生者以寿,死者以葬;

城郭以固,三军以强。

粹而王,驳而伯,无一焉而亡(3)。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

此夫文而不采者与?

简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

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

性不得则若禽兽、性得之则甚雅似者与(4)?

匹夫隆之则为圣人,诸侯隆之则一四海者与?

致明而约,甚顺而体,

请归之礼(5)。

——礼

[注释]

(1)爰(yu2n 援):于是,在这里。(2)文理:这里语带双关,字面上承丝帛而言,指丝织品的花纹(谜面);实指礼节仪式(谜底)。参见 7.3 注(2)。章:也语带双关,表面指有花纹的纺织品,实指规章制度。(3)无一焉:于此无一,在“粹”与“驳”之中不能做到其中任何一种,指完全不能遵循礼制。(4)似:语助词,犹“如”、“若”。(5)本章韵脚:章、明、葬、强、亡、王,阳部。采、理、不、似、海,之部。体、礼,脂部。

[译文]

这里有个重要东西,

既不是丝也不是帛,但其文理斐然成章。既非太阳也非月亮,但给天下带来明亮。

活人靠它享尽天年,死者靠它得以殡葬;

内城外城靠它巩固,全军实力靠它加强。

完全依它就能称王,错杂用它就能称霸,完全不用就会灭亡。

我很愚昧不知其详,大胆把它请教大王。

大王说:

这东西是有文饰而不彩色的吗?

是简单易懂而极有条理的吗?

是被君子所敬重而被小人所轻视的吗?

是本性没得到它薰陶就会像禽兽、本性得到它薰陶就很端正吗?

是一般人尊崇它就能成为圣人、诸侯尊崇它就能使天下统一的吗?

极其明白而又简约,非常顺理而又得体,

请求把它归结为礼。

——礼

[原文]

26.2 皇天隆物(1),以施下民(2);

或厚或薄,常不齐均(3)。

桀、纣以乱,汤、武以贤(4)。

涽涽淑淑(5),皇皇穆穆(6)。

周流四海,曾不崇日(7)。

君子以修,跖以穿室(8)。

大参乎天,精微而无形。

行义以正,事业以成。

可以禁暴足穷(9),百姓待之而后宁泰(10)。

臣愚不识,愿问其名。

曰:

此夫安宽平而危险隘者邪(11)?

修洁之为亲而杂污之为狄者邪(12)?

甚深藏而外胜敌者邪?

法禹、舜而能弇迹者邪(13)?

行为动静待之而后适者邪?

血气之精也,

志意之荣也。

百姓待之而后宁也,

天下待之而后平也。

明达纯粹而无疵也,

夫是之谓君子之知(14)。

——知

[注释]

(1)隆:通“降”。(2)施:《集解》作“示”,据《艺文类聚》卷二十一引文改。(3)常:《集解》作“帝”,据《艺文类聚》卷二十一引文改。(4)桀、纣:见 1.14 注(3)。汤、武:见 4.12 注(12)。(5)涽涽(h&n 昏):水混浊的样子,喻指神智不清。淑淑:水清澈的样子,喻指头脑清醒。涽涽淑淑:与“流四海”相应,字面上说水,实际上喻指智。(6)皇皇:盛大的样子,形容智慧的浩瀚。穆穆:静穆的样子,形容智慧的无声无息。(7)崇:通“终”。周流四海,曾不崇日:指智力将天下考虑一遍,还不到一整天。(8)跖:见 1.14 注(3)。穿室:打洞入室,指偷窃行为。(9)足穷:使穷者富足。(10)“泰”与上下文不谐韵,“宁泰”当作“泰宁”。(11)安、危:用作意动词。险:不平坦,与“平”相对。(12)狄(t@惕):通“逖”,远。(13)禹:见 2.2 注(4)。舜:见 3.1 注(10)。弇(y3n 演):覆盖,承袭。(14)知:通“智”。本章韵脚:民、均、贤,真部。淑、穆,觉部。日、室,质部。形、成、宁、名,耕部。隘、狄、敌、迹、适,锡部。精、荣、宁、平,耕部,疵、知,支部。

[译文]

上天降下一种东西,用来施给天下人民;

有人丰厚有人微薄,常常不会整齐平均。

夏桀、商纣因此昏乱,成汤、武王因此贤能。

有的混沌有的清明,浩瀚无涯静穆无闻。

四海之内全部流遍,竟然不到整整一天。

君子靠它修身养心,盗跖靠它打洞进门。

它的高大和天相并,它的细微不显其形。

德行道义靠它端正,事情功业靠它办成。

可以用来禁止暴行,可以用来致富脱贫;

百姓群众依靠了它,然后才能太平安定。

我很愚昧不知其情,希望打听它的名称。

回答说:

这东西是把宽广和平坦看作为安全而把崎岖不平和狭窄看作为危险的吗?

是亲近美好廉洁之德而疏远杂乱肮脏之行的吗?

是很深地藏在心中而对外能战胜敌人的吗?

是效法禹、舜而能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前进的吗?

是行为举止靠了它然后才能恰如其分的吗?

它是血气的精华,

是意识的精英。

百姓依靠了它然后才能安宁,

天下依靠了它然后才能太平。它明智通达纯粹而没有缺点毛病,

这叫做君子的智慧聪明。

——智

[原文]

26.3 有物于此,

居则周静致下,

动则綦高以钜。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大参天地,德厚尧、禹(1)。

精:微乎毫毛(2);而大,盈乎大寓。

忽兮其极之远也,

攭兮其相逐而反也(3),

卬卬兮天下之咸蹇也(4)。

德厚而不捐,五采备而成文。

往来惛惫,通于大神,

出入甚极(5),莫知其门。

天下失之则灭,得之则存。

弟子不敏,此之愿陈。

君子设辞,请测意之。

曰:

此夫大而不塞者与?

充盈大宇而不窕、入郄穴而不逼者与(6)?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7)?

往来惛惫而不可为固塞者与?

暴至杀伤而不亿忌者与(8)?

功被天下而不私置者与(9)?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

冬日作寒,夏日作暑。

广大精神,请归之云(10)。

——云

[注释]

(1)尧、禹:见 2.2 注(4)。德厚尧、禹:云能化成雨而滋润万物,所以说德厚尧、禹。(2)精:小(参见《庄子·秋水》)。(3)攭(l@立):通“劙”,分割。反:通“返”。(4)卬卬(2ng 昂):同“昂昂”,高高的样子。蹇(ji3n 减):困苦。卬卬兮天下之咸蹇:指云高高在上而不下雨,天下人就都困苦了。与下文“天下失之则灭”相应。(5)极:通“亟”,急。(6)窕(ti3o 誂):有间隙。郄(x@隙):通“隙”,空隙。(7)“讯”与上下文不押韵,当为“■”字之形误。■(r6ng 仍,一读 6r 而):厚,重。(8)暴至:突然猛烈地到来,指浓云化为大暴雨袭来。亿:通“意”,疑,迟疑不定。忌:顾忌,忌惮。(9)置:通“德”,以为有德。(10)本章韵脚:下、钜、矩、禹、寓,鱼部。远、反、蹇,元部。文、神、门、存、陈,文真旁转(“神”、“陈”属真部,其余属文部)。辞、之,之部。塞、逼、■(今误为“讯”)、塞,忌、置,之职蒸对转(“忌”属之部,“■”属之部或蒸部,其余属职部)。宇、雨、暑,鱼部。神、云,真文旁转(“神”属真部,“云”属文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停留时就周遍地静处在极低点,

活动时就极高而广大无边。

圆的合乎圆规画的圆,方的和角尺画的能相掩。

大得可和天地相并列,德行比尧、禹还敦厚慈善。

小的时候比毫毛还细微,而大的时候可充满寥廓的空间。迅速啊它们到达了很远很远,

分开啊它们互相追逐而返回山边,

高升啊天下人就都会生活维艰。

它德行敦厚而不丢弃任何人,五种色彩齐备而成为花纹,

它来去昏暗,变化莫测就像天神,

它进出很急,没人知道它的进出之门。

天下人失去了它就会灭亡,得到了它就能生存。

学生我不聪明,愿意把它陈述给先生。

君子设置这些隐辞,请您猜猜它的名称。

回答说:

这东西是庞大而不会被堵塞的吗?

是充满寥廓的空间而不会有间隙、进入缝隙洞穴而不觉其狭窄吗?

是走得很远而且迅速但不可寄托重物的吗?

是来去昏暗而不可能被固定堵塞的吗?

是突然来杀伤万物而毫不迟疑毫无顾忌的吗?

是功德覆盖天下而不自以为有德的吗?

它依靠大地而在空间遨游,以风为朋友而以雨为子女。

夏季兴起热浪,冬季兴起寒流。

它广大而又神灵,请求把它归结为云。

——云

[原文]

26.4 有物于此,

■■兮其状(1),屡化如神,

功被天下,为万世文。

礼乐以成,贵贱以分。

养老长幼,待之而后存。

名号不美,与暴为邻(2)。

功立而身废(3),事成而家败(4)。

弃其耆老(5),收其后世。

人属所利,飞鸟所害。

臣愚而不识,请占之五泰(6)。

五泰占之曰:

此夫身女好而头马首者与?

屡化而不寿者与?

善壮而拙老者与(7)?

有父母而无牝牡者与?

冬伏而夏游(8)?

食桑而吐丝,前乱而后治(9)。

复生而恶暑,喜湿而恶雨。

蛹以为母,蛾以为父。

三俯三起(10),事乃大已。

夫是之谓蚕理(11)。

——蚕

[注释]

(1)■(lu%裸):同“倮”、“裸”,没有毛、羽的样子。(2)与暴为邻:“蚕”(蠶)在古代与“憯”(通“惨”,残酷、狠毒的意思)音近,所以这么说。(3)身废:自身被废,指蚕把茧织成后自身被人煮杀。(4)家败:家被破坏,指蚕茧被人们缫丝而尽。(5)耆(q0 齐)老:老年人,指蚕蛾。(6)占:推测。五泰:字面意义是“五方通”,等于现在说“万事通”,这里是虚拟的人名,用来指一个无所不通的人。古代常用这种方式来虚拟人名。(7)拙老:不善于度过老年。蚕蛾不但不善飞,而且口器退化而不取食,交尾产卵后便死去,所以说”拙老”。(8)“游”字下当脱“者与”二字,因为”游”与上文押韵而与下文不押韵。(9)前乱而后治:蚕开始结茧时吐的丝起固定蚕茧的作用而较为纷乱,后来吐的茧丝很有秩序,所以这么说。(10)三:泛指多次。俯:蛰伏,指蚕眠。即蚕每次蜕皮前不食不动的现象。蚕在生长过程中要蜕皮四次。(11)本章韵脚:神、文、分、存、邻,真文旁转(“神”、“邻”属真部,其余属文部)。废、败、世、害、泰,月部。首、寿、老、牡、游,幽部。治,之部。暑、雨、父,鱼部。起、已、理,之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赤裸裸啊它的形状,屡次变化奇妙如神,

它的功德覆盖天下,它为万代修饰人文。

礼乐制度靠它成就,高贵卑贱靠它区分。

奉养老人抚育小孩,依靠了它然后才成。

它的名称却不好听,竟和残暴互相邻近。

功业建立而自身被废,事业成功而家被破坏。

抛弃了它的老一辈,收留了它的后一代。

它被人类所利用,也被飞鸟所伤害。

我愚昧而不知道,请万事通把它猜一猜。

万事通推测它说:

这东西是身体像女人一样柔美而头像马头的吗?

是屡次蜕化而不得长寿的吗?

是善于度过壮年而不善于为年老图谋的吗?

是有父母而没有雌雄分别的吗?

是冬天隐藏而夏天出游的吗?

它吃桑叶而吐出细丝,起先纷乱而后来有条不紊。

生长在夏天而害怕酷暑,喜欢湿润却害怕雨淋。把蛹当作为母亲,把蛾当作为父亲。

多次伏眠多次苏醒,事情才算最终完成。

这是关于蚕的道理。

——蚕

[原文]

26.5 有物于此,

生于山阜(1),处于室堂。

无知无巧,善治衣裳。

不盗不窃,穿窬而行(2)。

日夜合离,以成文章。

以能合从(3),又善连衡(4)。

下覆百姓,上饰帝王。

功业甚博,不见贤良(5)。

时用则存,不用则亡。

臣愚不识,敢请之王。

王曰:

此夫始生钜、其成功小者邪(6)?

长其尾而锐其剽者邪(7)?

头铦达而尾赵缭者邪(8)?

一往一来,结尾以为事。

无羽无翼,反覆甚极(9)。

尾生而事起,尾邅而事已(10)。

簪以为父(11),管以为母(12)。

既以缝表,又以连里。

夫是之谓箴理(13)。

——箴

[注释]

(1)生于山阜:针用铁制,而铁矿在山中,所以说“生于山阜”。(2)窬(y*余):洞。穿窬:打通洞。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指打通墙洞而入室偷窃的行为,实指针钻洞缝纫的动作。(3)以:通“已”,既。从(z^ng 纵):通“纵”,竖向,南北方向。合从:战国时,苏奉游说山东六国诸侯联合抗秦,六国的位置呈南北向,故称合纵。此文字面上借用这“合从”一词,实际上喻指针能将竖向的东西缝合在一起。(4)衡:通“横”,横向,东西方向。连衡:战国时,秦国为了对付合纵,采纳张仪的主张,与六国分别结成联盟,以便各个击破。秦在六国之西,东西联合,故称连横。此文字面上借用这“连衡”一词,实际上喻指针缝合横向的东西。(5)见(xi4n 现):同“现”,表现,显示。(6)始生钜:指制针的铁很大。成功小:指制成的针很小。(7)尾:指线。剽(pi3o 瞟):末稍,指针尖。(8)铦(xi1n先):锐利。达(t4 挞):挑达(t1ot4 滔挞),畅通无阻、来去自由的样子。赵(di4o 掉):通“掉”,摇。掉缭:摇曳而缠绕的样子,形容线的长。(9)极:通“亟”,急。(10)邅(zh1 n 沾):转,回旋,指打结。(11)簪:可以把衣服之类别在一起的一种大针。一般的针由这种大针磨细后再打上穿线孔而成,所以说以簪为父。(12)管:盛装针的工具。(13)本章韵脚:堂、裳、行、章、衡、王、良、亡、王,阳部。小、剽、缭,宵部。来、事、翼、极、起、已、母、里、理,之职对转(“翼”、“极”属职部,其余属之部)。

[译文]

在这里有种东西,

产生于山岗,放置在内屋厅堂。

没有智慧没有技巧,却善于缝制衣裳。

既不偷盗也不行窃,却先打洞然后前往。

日夜使分离的相合,从而制成花纹式样。

既能够联合竖向,又善于连结横向。

下能够遮盖百姓,上能够装饰帝王。功劳业绩非常巨大,却不炫耀自己贤良。

有时用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时,它就躲藏。

我很愚昧,不知其详,大胆把它请教大王。

大王说:

这东西是开始产生时很大而它制成后很小的吗?

是尾巴很长而末端很尖削的吗?

是头部锐利而畅通无阻、尾巴摇曳而缠绕的吗?

它一往一来地活动,把尾打结才开始。

没有羽毛也没有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