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80后命运书-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李牧童;光明顶
1第一部分 序篇:80后的命运会好吗
第1节:序篇:80后的未来会好吗?
序篇:80后的未来会好吗?
我们在花季雨季饱受应试教育之苦,我们的青年时代在失业、低工资和跳槽之间蹉跎,那我们的中老年生活呢?如果中国不进行经济社会大改革,80后的下一个三十年将比前三十年要艰难得多、凄惨得多,最终沦为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一个基本共识:三十不立,80后混得很不好
对于80后前三十年的不幸命运,媒体已经有很多报道,80后也早已创造出不少经典语录,不妨择取两段立此存照: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我们还没工作的时候;工作是分配的;
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
当我们不能挣钱的时候;房子是分配的;
当我们能挣钱的时候;却发现房子已经买不起了;
当我们没有进入股市的时候;傻瓜都在赚钱;
当我们兴冲冲地闯进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成了傻瓜;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只能洗厕所的;
当我们没生娃的时候;别人是可以生一串的;
当我们要生娃的时候;谁都不许生多个的。
夫80后者,初从文,未及义务教育之免费,不见高等学校之分配,适值扩招,过五关,斩六将,本硕相继,寒窗数载,二十六乃成,负债十万。觅生计,背井离乡,东渡苏浙,南下湖广,西上志愿,北漂京都,披星戴月,秉烛达旦,十年无休,蓄十万。楼市暴涨,无栖处,购房金不足首付,遂投股市,翌年缩至万余,遂抑郁成疾,入院一周,倾其所有,病无果,因欠费被逐院门。寻医保,不合大病之规,拒付,带病还。友怜之,送三鹿奶粉,饮之,卒。
如果有人觉得这些都是感性的文字,不能用来说明80后的真实社会处境的话,那我们不妨来看看客观数据。2010年,中国80后首次出现30岁群体。由《法制晚报》与智联招聘调查显示,近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表示,自己薪酬和职位偏低,不能承担社会和家庭责任;五成以上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在工作上力不从心;将近五成的职场人频繁换工作,频率达到每年一次甚至更多;近五成调查对象无房无车,且处于未婚状态。
三十不立,一个80后朋友的QQ签名是:“下一个三十年一定比上一个三十年幸福”。与美好的愿望相对应的是冰冷的事实,我们认为,快乐的童年结束之后,80后、90后从此进入“悲惨世界”,年年都是不幸的本命年。
虽然与我们的父辈比,我们不会经历大饥荒与政治动乱。但我们的一生,绝不会是“美丽人生”,我们将至少经历四次大灾难,这些灾难贯穿我们童年结束后的一生,我们的一生可以用一部苏联小说的名字来概括:苦难的历程。
第2节:99。9%的少年80后沦为失败者
99。9%的少年80后沦为失败者
我们少年时代的本质是这样的:考88分的面对考99分的要自卑,考第五的面对考第一的要惭愧;重点中学的看不起普通中学的,专科生看不起只有初中文凭的,考上本科的看不起考上专科的,考上重点的看不起考上二本三本的。只有北大清华里的优秀生是胜利者,其他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失败者。
在越来越畸形的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一方面是被升学压力逼得要自杀的高中生,另一方面是被就业压力愁得要自杀的毕业生,两头都是死,剩下中间一个大学阶段对大学生来说最舒服也最奢侈了,却要把学生的父母给穷死。中国的教育制度真可谓是“三死而后行”。
没有考上大学的,大部分都沦落为社会底层的新一代打工者;考上大学的,进去的时候都是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等到从教育产品的制作流水线上出来的时候,绝大部分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当年那一身身华丽耀眼的凤毛麟角,散落成一地鸡毛。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老校长竺可桢的一段话:“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问问自己;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江湖传闻,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混”,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混混”。我们在学校里混文凭,混文凭的人在外面看我们,文凭装饰了我们的脸,我们笑掉了人家的牙。
没考上就在江湖中混,考上了就在学校里混,有没有考上,“同是天涯沦落人” !
第3节:青年80后四大家族:“啃老族”“穷忙族”“蚁族”“蜗居族”
青年80后四大家族:“啃老族”“穷忙族”“蚁族”“蜗居族”
80%以上的80后出身农村,学者丁学良对农村80后的分析很到位:中国农村有很多孩子聪明的不得了,就是差两个梯子,第一,能不能上一个好学校,上了一个好学校翻身了一半。第二个梯子,上了好学校之后能不能在城里找到比较好的工作。没有这两把梯子,农村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他们父辈的生活,他们父辈重复的是他们祖辈的生活,社会向上流动的机会对他们基本上不存在。
不幸的是80后大学生的就业难已经持续数年,社会地位能向上流动的是少数,那今后情况会好吗?很不幸,今后20年内,失业危机仍将阴魂不散地笼罩着中国大地。
从2010到203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始终不低于70%;数量达9到10亿。由于投资不足,失业人口长期保持在上亿,80后、90后将持续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一场就业保卫战,要打上整整20年的时间,无数的游魂整日间“呐喊”与“彷徨”着,惨烈程度较之当年的抗日战争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很多人的一生,将经历数次失业。
失业者的大量存在,一方面,拉低了在职者的薪水,当社会人才严重供过于求的时候,老板便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道:“谁要嫌工资低,不给我好好干,就给我滚蛋!大把的待业青年还在门外等着抢饭。”另一方面,失业人群与就业人群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必将加剧中国的贫富分化,进而激化工薪阶层和资产阶层的矛盾,犯罪率上升,社会动荡局面加剧,内需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滞碍,失业率因此进一步上升……这是一个噩梦般的恶性循环,最终将酝酿为一场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更可悲的是,80后、90后们即便找到工作,告别“啃老族”,工资也像例假,每月就那么一点点,来了就闹心,不来又傻眼。生活成本节节攀升,工资收入因循守旧,一个月辛辛苦苦忙到头,结果混了个入不敷出。卡奴、房奴、车奴、婚奴、孩奴、节奴……80后、90后正在不知不觉地全面进入一个现代版的“奴隶社会”,一日为奴,终生为奴,子子孙孙,世代为奴。痛苦的生活使得“逃离北上广”成为潮流。“穷忙族”、“蚁族”、“蜗居族”已经成为80后这代人的经典写照。
没工作混不好,有工作也不好混,混来混去,都是一碗“混沌”!
第4节:中年80后将遭遇新中国80年未有之养老压力(1)
中年80后将遭遇新中国80年未有之养老压力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孔德有一句名言:人口就是命运。中国80后务必记住这句话。现在中国六七十岁的夫妇通常有三个以上的孩子,三四个孩子赡养一两个老人相对容易。而经历计划生育的80后这代人则是一两个孩子要赡养两个老人(80后的父母大多积蓄很少,也没有养老金),养老负担空前沉重。
事实上现在缴纳社会保险的80后们已经开始参与赡养中国的老年人。现在中国离退休的5000万老年人在有生之年领取的全部养老金,大约是其退休前所交纳的全部养老金的 10…15倍,打个比方吧,他们退休前只交纳了5万养老金,但退休后要领取50到75万养老金,这意味着正在交纳养老金的中国青壮年要补上这个巨大的资金缺口,使他们安度晚年。
现在中国青壮年交纳的养老金都用来赡养这几千万老人了,那我们老了之后养老金从哪里来呢?靠我们下一代来养活吗?不幸的是80后90后人数太多,而我们的下一代人数太少,他们养活不了我们,我们无法安度晚年。我们在青壮年时代承担了最沉重的赡养任务,但到晚年时却无人赡养。我们,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两代人。
20世纪30年代,美国建立了养老保险制度。当时美国劳动人口和老人的比例是41:1,41个人存钱养活1个老人,这个制度很好维持。如今,这个比例变成了3:1,美国的社会保险已经到了破产的边缘。美国年轻人今天的痛苦就是中国80后90后明天的痛苦。
再来看日本的例子。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全球最瞩目的经济现象是日本的经济增长超过所有西方国家,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主义经济体,1986年国民人均GDP超过美国,《日本第一》成为欧美顶级畅销书。其经济高速增长的一大原因是其人口比欧美国家年轻。而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经历了长达20年的衰落。2009年,日本的GDP还不如1992年高。日本衰落的主要原因就是其人口迅速老化,例如虽然日本把贷款利率降到零,老人也不愿意借贷消费;日本政府财政刺激所导致的国债总量是日本GDP 的两倍,达到全球第一,但仍然无法启动经济。
第5节:中年80后将遭遇新中国80年未有之养老压力(2)
如今,日本二三线城市的大多数出租司机大概在70岁左右,酒店和餐馆的服务员经常是六七十岁的女性。英国《每日电讯报》、韩国《朝鲜日报》等国际媒体这样描述日本的老龄化:在日本,报纸不得不将字号扩大一倍,迎合读者的年龄;为了照看老人,机器人研究如火如荼;优雅而年迈的老人像放慢镜头一样缓慢行走的情景,已成为日本的一大特征。到2025年,日本的中等年龄将超过50岁,30%的人口在65岁以上,学者薛涌说,那时的日本几乎就成了一个老人院。在未来50年,日本人口还会萎缩三分之一,这相当于欧洲中世纪黑死病爆发时的人口下跌率。
因为老龄化,日本长期内需不振,近20年来,日本的房地产价格以年均7%的速度下降。由于老年人大大增加,退休金和医疗费用大增,大约三分之一的社会经济资源被用于养老,这大大挤占了教育、科技的支出和建设投资,从而影响日本的长远发展。由于老年人更不愿冒险,社会改革和企业创新的力度都在变小。由于赡养老人的压力加大,上班族的税收负担日渐加重,不少人宁愿多花时间去休闲,因为多工作就要多缴税。经济学家谢国忠把这些现象概括为“日本病”。
中国的命运轨迹和日本很相似。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得益于数亿年轻劳动力,经济飞速增长。目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已经相当于俄罗斯整个国家的人口数量。下一个三十年,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经济将逐步患上“日本病”,开始走下坡路。
根据经济学家清议的测算,2028年将是中国经济的重大转折点:那一年,65岁以上老人增加1272万人,同时劳动人口数量大约减少1080万人,相当于此前11年的减少量总和。薛涌的测算结果也很相似:到2030年左右,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将达到25%左右,超过美国当时的水平。创造财富的劳动力大规模减少,而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又大规模增加,国民经济肯定会不堪重负。
在2028年之后,劳动人口会持续减少,至2038年累计减少1。25亿,中国经济增长不可能指望劳动力数量的增长,那么只能寄希望于劳动效率的提高。不幸的是,中国人有三分之二是农民,从事的是效益很低的农业,如果接下来十几年中国不能完成城市化进程,让大部分农民成为市民,从事工业和服务业以提高劳动效率,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将丧失最后一线生机。清议认为,如果现在不加快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2028年之后,长达80年的中国经济大灾难(经济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将正式上演。
2028年,80后40多岁,90后30多岁。人到中年,很多人没房没车,甚至还没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很多人会迫于经济压力不敢生孩子,或由于事业压力(劳动力减少肯定意味着现有劳动力工作极其繁忙)而不愿生孩子(不妨时髦地将两种情况称为“被丁克”),那么中国今后的劳动力将进一步减少,下一轮经济灾难又由此开始酝酿!
第6节:老年80后无人赡养,将被迫工作到70多岁(1)
老年80后无人赡养,将被迫工作到70多岁
辛苦工作了大半辈子,给老人送了终,是时候退休享享清福了吧?对不起,我们的“九九八十一难”还没结束!
有人寿保险公司调查显示:供房、生孩子、养父母……面对沉重的生活压力,有80%的京城白领表示不敢多想自己的养老问题。相信很多80后不知道自己的晚年生活很可能比较凄凉。
我们安享晚年需要多少钱?假设55岁或60岁退休,而现代人的人均寿命比较长,我们大概需要准备好25年生活所需的钱。1987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998元,一个人很可能认为维持自己25年的消费有有3万元完全足够了。那么2007年退休呢?2007年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每年近万元,25年的消费大约需要30万。从1987年到2007年,养老钱的预期增长了10倍。那么一个在2027 年退休的人很可能会认为,他需要一笔约为300万的积蓄才能度过余生。而一个2037年退休的80后很可能需要超过1000万的养老钱。
第7节:老年80后无人赡养,将被迫工作到70多岁(2)
以上数据大多引自北师大教授钟伟的文章,《理财周报》作者曾勇的数据也很值得参考。现在一般盒饭的市场价格接近10元,以4%通胀率计算,30年后的盒饭每盒要涨到大约32元。早餐钱加每天的饭后水果也值一盒饭,这样一天吃三餐大约花100元,25年大约花90万,夫妻两人退休后光吃饭就得花180多万。吃饭之外,老年人的主要花费在医疗(中国人进入老年后大约有一半时间处于生病状态)。据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口的3倍,伤残率是全人口的3。6倍。
攒够这些养老钱看来我们靠自己是不行了,那我们能靠下一代吗?先来看看我们的下一代有多少。1979年,中国少儿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大约为三分之一。而到了2009年,比例竟然不足五分之一;2008年,中国的儿童数量比1995年减少了四分之一。
这意味着几十年后中国的劳动力数量太少,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够,中国没有能力养活这么多老年80后90后(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预计,到205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4。38亿,8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1亿)。现在中国的劳动人口和退休人员的比例为6:1,到2040年将下降到2 :1,下一代不堪重负,80后90后将有很多人到退休年龄时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继续工作到70多岁。也就是说,80后90后中年时期因为赡养老人的压力太大而少生或不生孩子,导致了我们悲惨的老年生活。
而且我们这群80后、90后是戴着“啃老族”的帽子一路走过来的,将心比心,若干年后,当我们的下一代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们能够在社会上自立,不反过来啃父母已经是阿弥陀佛天地造化了,哪里还敢奢望着他们来肩负起家庭养老的功能呢!
终于熬到寿终正寝可以入土为安的时候,我们又可能因为无法支付价格比房子还高的墓地而死无葬身之地。生为一套房,死为一座墓,情何以堪!
第8节:80后90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80后90后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四大灾难还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中国每年还有那么多的意外事故发生;每天还有那么多的人因环境恶化而得重病;医院里还隐藏着那么多的开天价医疗费的“于范玲”;街头还有那么多的暴力叔叔;平地上开着车,说不准哪天就掉进个塌陷的路坑里或者被压在坍塌的大桥下;房间里睡着觉,说不准哪天整幢楼都倒下,把人给“睡”了;餐馆里吃着饭,说不准哪天便被一只爽歪歪的鸡翅、一根绿油油的青菜或者一杯香浓浓的牛奶给整得“死翘翘”了……这些都是不可预知的、足以雪上加霜的因素,谁能保证它们一辈子都不发生在自己身上呢?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将度过不幸的一生,我们想说的是,失败不是你一个人的错。我们的青春谁做主?现实的答案绝不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是中国的经济社会政策。虚伪的成功学只从个人身上寻找混不好的原因,让穷人寻找自己的“劣根性”;伟大的社会学则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思索一代人的前途命运。
那么,我们悲惨的“集体宿命”真的就没有一点办法去改善了吗?是不是我们这辈子注定了要憋屈地活在社会的夹缝中间做牛做马,然后像个废物一样窝囊地死去?当然不!我们虽然缺乏先天的种种有利形势,没有天时地利,但是,只要我们把握住好“人”这个最重要的因素,我们依然有希望。佛家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孟子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还有大家熟悉的“自助者,天恒助之”,都是在充分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
90后与80后的命运轨迹高度一致,同样有学业危机、就业危机、养老危机和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危机,因此80后90后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80后如果不能迎来美丽新世界,2028年90后将与80后一起进入悲惨世界。80后、90后约占全国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果团结起来,将是一股巨大的力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形成统一战线,一起呼吁更加合理国家政策,是我们的唯一出路。
本书是中国80后对自身命运的第一次系统思考。“我爱国,我不添乱,从不反对或弃权”的倪萍委员,以及“从来没有投过反对票”的人大代表申纪兰不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渴望中国现行的一些经济社会政策得到改变。希望我们的探索能引起中国80后90后和中国社会的广泛注意与争论,从而得出更好的思想成果,改变80后90后的悲惨命运,从而也改变中国黯淡的前景。
化解老龄化危机直接影响80后的前途,间接影响着全民族的命运,因此,80后的利益就是中国的利益,80后的奋斗就是中国的奋斗!
我们希望,所有中国人都来关注80后的命运,哲人有云:“他们屠杀天主教徒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天主教徒;他们屠杀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他们屠杀犹太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最后,他们奔我来了,再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2第二部分 命篇:为什么我们混不好:小人物遭遇大时代
第9节:物质地狱: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1)
命篇
为什么我们混不好:小人物遭遇大时代
物质地狱: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
绝大部分80后都有一个中产梦,培育中产阶级需要一个优良的教育体系,需要大量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制造业工作岗位,需要比较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我们一无所有!
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只有生存没有生活的一代人
小部分80后“做稳了奴隶”,大部分80后“想做奴隶而不得”
闹金融危机的2008、2009届的大学毕业生们最闹心的事就是被用人单位挑三拣四,好不容易录用了还只拿1000多的工资。我虽然赶在了祖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年份毕业了,但开始找工作的期间也是凄凉度日,在深圳租十块钱一晚的床铺,费尽千辛万苦找了一个多月结果找了一份奇烂无比的工作,半月之后愤然辞职,老板一分钱工资没给。
大学生就业难,难于上青天!今日之中国,不管是待业啃老的大学生,还是在岗的职场80后,都在扮演着“猪坚强”的角色。就业危机已经成为了80后大学生需要直面的最严峻的生存问题。如果化用当年周作人写的一副挽联来形容我们今天的就业状况的话,不妨这么说:
上联: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两位父母银发倚闾,妻儿待哺
下联: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职场白眼蹂躏,晦气淋头
横批: 生不如死
2008年的时候,我在一家公司上班,负责过一段时间的员工招聘事宜。有一天,我在筛选信息的时候被一份简历吸引了。求职者是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学生,她在求职信中打了个很有意思的比方:“虽然我没有工作经验,但是这并不是问题。你想,母鸡在下第一个蛋之前吧,不是也没有经验的吗?但是你能说它就不下了吗?不!它照样下!并且下得很好!”很有创意的一段话,让我差点喷饭。我有心想让她来面试,但是后来一浏览她的简历,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太少,最关键的是她投的职位牛头不对马嘴,属于“海投”性质。我后来想了想,还是决定给她回一封信。于是,按键写道:“您好!非常感谢您的支持。您的简历很有创意,但是很抱歉,我们现在并不需要准备下蛋的‘小母鸡 ’,我们需要的是能够马上投入战斗的‘战斗鸡’。我知道第一次下蛋,一般都比较痛苦,所以,衷心祝福你能够找到一个如意的‘鸡窝’,顺利产蛋,愿你一切顺心!”
第10节:物质地狱: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2)
其实,我非常欣赏这位女生的创新和勇气。但因为相关工作经验的缺乏,公司不可能同意录用她。中国的老板大都想用已经被其它企业培养过的人才,吝于给予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的机会。
前不久,我和一个大学校友见面的时候,得知她的男朋友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份研究所的工作。当我满怀羡慕地问及他现在的月薪时,她说了一个让我为之震惊的数字:1500元人民币!
1500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北京周边地区一个普通的外来民工月收入能拿到2000以上,我们公司楼下一对卖蛋饼的夫妇月收入能到四五千,很多大城市的职业乞丐月收入能达到6000以上,而一个花费了数十万元在英国留学五年的高材生在国内所拿到的薪水已经严重地“民工化”,甚至连一个普通的劳力都不如。社会教育背景和学历最高端的一个知识分子,拿的却是最底层标准的工资收入。
换一种说法,我们不妨帮他计算一下,拿着这样一份连个税起征资格都够不到的工资,要在北京生存下去,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首先算算日常开销吧,租房,北京五环以内,随便一个地方,如果要租一个地面以上几平米的小单间或者隔板间的话,最少没有个六七百下不来,一般好一点的地段至少都得上千了,除非住简陋的地下室,租床位,六七个人挤在一间逼仄的十来平米的小空间,可能便宜到三四百,我们就取中间价位,算600元吧。一个月的伙食,按最简单的计算,早上吃一个3元的蛋饼,一杯1元的豆浆,中午和晚上各吃一份10元的简单快餐(自己做水电费加上成本,其实也差不多),一天24元,一个月三十天就得720元,手机费一月80元,水电费和日常生活用品等一月也总计100元,交通费一月最少100元,仅仅是以上这几项基本的生活开支,便满满当当1500元了。每月要是多吃一个苹果,多坐一次公交,请朋友吃一顿饭,同事结一次婚,花2元去公园旅游一次,账面上就要产生赤字,入不敷出了,更不用说生病买药之类的了。至于社会保险、买车买房、结婚生子、孝敬父母,那更是痴心妄想。当然,开销要再低一点,也并非没有可能。在北京西单地下通道卖唱成名的“西单女孩”刚到北京的时候,每月卖唱所得也不过区区1000元,还要汇出500元给家里的父母,每月500元的生活成本,整天吃的就是窝头咸菜,不也挺过来了吗?但我想以他“海归”的身段,断难低就到这个程度。
第11节:物质地狱:80后遥不可及的中产梦(3)
尽管这只是一个个例,却也具备一定的代表意义。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当年炙手可热的“海归”们已经变成了遍地都是的“海带”,昔日的风头一去不返。而事实上,我的这位朋友又算得上是不幸中的万幸,倘使他回头看看今天成千上万的研究生博士生毕业连工作都找不到的话,他可以聊以慰藉了。
今天绝大部分的大学毕业生都挣扎在生活的贫困线上,自力更生对于他们而言,还是一种美好的憧憬。他们是新时代崛起的贫困大军。如果没有父母们的支援与救济,不少大学毕业生很可能要饿死街头,而更多的人(包括80后农民工)拼死拼活工作,却顶多混个半饱。
成为“房奴”或者“孩奴”,至少是进入“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而大部分80后要么没工作,要么低工资,连当“房奴”或 “孩奴”的资格都没有,整整一代人“想做奴隶而不可得”,在沦为高房价“看客”的同时,还要承担中国空前的养老压力,我们不得不感概:“80后真是新中国最悲惨的一代!”
第12节:在中国读大学已经成为“杯具”(1)
在中国读大学已经成为“杯具”
大学曾经是我们这代人梦寐以求的一方圣土。在80后父母的心里,从古以来,教育也一直是回报率特别高的一项投资。古代寒门出状元的故事,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总会有意无意地刺激着他们的兴奋神经。正所谓“学而优则仕”,特别是在很多农村家庭,学习好,考上大学,这就意味着他们的孩子能够有出息,当大官,能够脱离农村,也就脱离了贫困,自然也把一家人的希望带出了大山。我们可怜的父母,虽然深爱着脚下的土地,但是,农村的艰难和土地的束缚,他们同样深有体会。他们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摆脱这种束缚,生活得更好。于是乎,为了培养一个大学生,披星戴月砸锅卖铁,往往耗尽一个家庭所有的积蓄。我们的大学学费在近20年的时间里上涨了约25倍,而同期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却只增长了4倍。一个大学读下来,很多家庭从原来的小康退回到了一贫如洗。
这也就罢了,因为包括父母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大学苦出来就好了,仿佛毕业参加工作之后,就会有很可观的收入,那样,即便现在投资多一点,那也都包含在以后的回报当中。当年同村很多人羡慕我的父母有个考上大学的儿子的时候,他们便经常这样安慰父母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