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孟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

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於王所。在於王所者,

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

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公孙丑问曰:“不见诸侯,何义?”孟子曰:“古者不为臣不见。段干木逾

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纳,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

礼,大夫有赐於士,不得受於其家,则往拜其门。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

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曾子曰: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子路曰:‘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

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公都子曰:“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孟子曰:“予岂好辩哉?予

不得已也。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当尧之时,水逆行,汜滥於中国,蛇龙居

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

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蛇龙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

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尧、舜既没,圣人

之道衰,暴君代作。坏宫室以为汙池,民无所安息;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

食。邪说暴行又作,园囿、汙池、沛泽多而禽兽至。及纣之身,天下又大乱。周

公相武王诛纣,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於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

犀、象而远之,天下大悦。《书》曰:‘丕显哉,文王谟!丕承哉,武王烈!佑

启我后人,咸以正无缺。’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

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

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

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

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

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吾为此惧,闲先圣之道,

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作於其心,害於其事;作於其事,害於其政。

圣人复起,不易吾言矣。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诗》云:‘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

无父无君,是周公所膺也。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

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

匡章曰:“陈仲子岂不诚廉士哉?居於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井上有李,螬食实者过半矣,匍匐往,将食之,三咽,然后耳有闻,目有见。”

孟子曰:“於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虽然,仲子恶能廉?充仲子之操,

则蚓而后可者也。夫蚓,上食槁壤,下饮黄泉。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筑与?

抑亦盗跖之所筑与?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

曰:“是何伤哉?彼身织屦,妻辟纑,以易之也。”曰:“仲子,齐之世家也,

兄戴,盖禄万钟。以兄之禄为不义之禄而不食也,以兄之室为不义之室而不居也,

辟兄离母,处於於陵。他日归,则有馈其兄生鹅者,己频顣曰:‘恶用是鶂鶂

者为哉?’他日,其母杀是鹅也,与之食之。其兄自外至,曰:‘是鶂鶂之肉也。’

出而哇之。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以兄之室则弗居,以於陵则居之,是尚为

能充其类也乎?若仲子者,蚓而后充其操者也。”

卷七  离娄上

卷七  离娄上

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

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

民不被其泽,不可法於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

不能以自行。《诗》云:‘不愆不忘,率由旧章。’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

也。圣人既竭目力焉,继之以规矩准绳,以为方员平直,不可胜用也;既竭耳力

焉,继之以六律正五音,不可胜用也;既竭心思焉,继之以不忍人之政,而仁覆

天下矣。故曰: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

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於众也。上无道揆也,下无法守

也,朝不信道,工不信度,君子犯义,小人犯刑,国之所存者幸也。故曰:城郭

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田野不辟,货财不聚,非国之害也。上无礼,下

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诗》曰:‘天之方蹶,无然泄泄。’泄泄犹沓沓也。

事君无义,进退无礼,言则非先王之道者,犹沓沓也。故曰:责难於君谓之恭,

陈善闭邪谓之敬,吾君不能谓之贼。”

孟子曰:“规矩,方员之至也;圣人,人伦之至也。欲为君,尽君道;欲为

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不以舜之所以事尧事君,不敬其君者也;

不以尧之所以治民治民,贼其民者也。孔子曰:‘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暴

其民甚,则身弑国亡;不甚,则身危国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

百世不能改也。《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孟子曰:“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

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

庶人不仁,不保四体。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由恶醉而强酒。”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

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

之本在身。”

孟子曰:“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

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乎四海。”

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

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齐景公曰:‘既不能令,又不受命,

是绝物也。’涕出而女於吴。今也小国师大国而耻受命焉,是犹弟子而耻受命於

先师也。如耻之,莫若师文王。师文王,大国五年,小国七年,必为政於天下矣。

《诗》云:‘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侯服于周,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

今也欲无敌於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

不以濯?’”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

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

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

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

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

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终身忧辱,以陷於死亡。《诗》云:‘其何

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

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

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

下平。”

孟子曰:“居下位而不获於上,民不可得而治也。获於上有道,不信於友,

弗获於上矣。信於友有道,事亲弗悦,弗信於友矣。悦亲有道,反身不诚,不悦

於亲矣。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

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

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

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於天下矣。”

孟子曰:“求也为季氏宰,无能改於其德,而赋粟倍他日。孔子曰:‘求非

我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於孔子者

也,况於为之强战?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

而食人肉,罪不容於死。故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

之。”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恶得为恭

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淳於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

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

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

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

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於正也。

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

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

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

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

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

问有馀,必曰:‘有。’曾晳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

有馀,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

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曰:“人不足与適也,政不足与间也。唯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

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孟子曰:“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乐正子从於子敖之齐。乐正子见孟子。孟子曰:“子亦来见我乎?”曰:

“先生何为出此言也?”曰:“子来几日矣?”曰:“昔者。”曰:“昔者,则

我出此言也,不亦宜乎?”曰:“舍馆未定。”曰:“子闻之也,舍馆定,然后

求见长者乎?”曰:“克有罪。”

孟子谓乐正子曰:“子之从於子敖来,徒餔啜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而以餔

啜也。”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

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

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曰:“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而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

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叄ィ}

豫而天下化,瞽瞍叄ザ煜轮缸诱叨ǎ酥酱笮ⅰ!

卷八  离娄下

卷八  离娄下

孟子曰:“舜生於诸冯,迁於负夏,卒於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於岐周,

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馀里;世之相后也,千有馀岁。得志

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子产听郑国之政,以其乘舆济人於溱洧。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岁十一

月,徒杠成;十二月,舆梁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焉得人

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

服,何如斯可为服矣?”曰:“谏行言听,膏泽下於民;有故而去,则使人导之

出疆,又先於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

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於民;有故而去,则君搏

执之,又极之於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

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孟子曰:“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当如后患何?”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曰:“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

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

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徐子曰:“仲尼亟称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孟子曰: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

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

之。”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於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之存之。舜明於庶物,

察於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孟子曰:“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

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

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孟子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

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孔子曰:

‘其义则丘窃取之矣。’”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

私淑诸人也。”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可以

死,可以无死,死伤勇。”

逢蒙学射於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於是杀羿。孟子曰:“是亦

羿有罪焉。”公明仪曰:“宜若无罪焉。”曰:“薄乎云尔,恶得无罪?郑人使

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子濯孺子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吾死矣夫!’问其仆曰:‘追我者谁也?’其仆曰:‘庾公之斯也。’曰:‘吾

生矣。’其仆曰:‘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曰:

‘庾公之斯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我。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

必端矣。’庾公之斯至,曰:‘夫子何为不执弓?’曰:‘今日我疾作,不可以

执弓。’曰:‘小人学射於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於夫子。我不忍以夫子之道

反害夫子。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

矢而后反。”

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戒沐浴,则可以

祀上帝。”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则故而已矣。故者以利为本。所恶於智者,为其

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则无恶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如智

者亦行其所无事,则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远也,苟求其故,千岁之日至,

可坐而致也。”

公行子有子之丧。右师往吊,入门,有进而与右师言者,有就右师之位而与

右师言者。孟子不与右师言,右师不悦,曰:“诸君子皆与驩言,孟子独不与驩

言,是简驩也。”孟子闻之,曰:“礼,朝廷不历位而相与言,不逾阶而相揖也。

我欲行礼,子敖以我为简,不亦异乎?”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

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有人於此,其待

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

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自反而忠矣,

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於禽兽又

何难焉?’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乃若所忧则有之:舜,人也;

我,亦人也。舜为法於天下,可传於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

之如何?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如有一

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於陋巷,一箪

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回

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是以如是

其急也。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今有同室之人斗者,救之,虽被发缨冠而救

之,可也。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则惑也,虽闭户可也。”

公都子曰:“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

也?”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

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

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

子有一於是乎?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责善,朋友之道也。父子责善,

贼恩之大者。夫章子,岂不欲有夫妻子母之属哉?为得罪於父,不得近,出妻屏

子,终身不养焉。其设心以为不若是,是则罪之大者,是则章子已矣。”

曾子居武城,有越寇。或曰:“寇至,盍去诸?”曰:“无寓人於我室,毁

伤其薪木。”寇退,则曰:“脩我墙屋,我将反。”寇退,曾子反。左右曰:

“待先生如此其忠且敬也,寇至则先去以为民望;寇退则反,殆於不可。”沈犹

行曰:“是非汝所知也。昔沈犹有负刍之祸,从先生者七十人,未有与焉。”子

思居於卫,有齐寇。或曰:“寇至,盍去诸?”子思曰:“如伋去,君谁与守?”

孟子曰:“曾子、子思同道。曾子,师也,父兄也。子思,臣也,微也。曾子、

子思易地则皆然。”

储子曰:“王使人玻蜃樱幸砸祆度撕酰俊泵献釉唬骸昂我砸祆度嗽眨

尧、舜与人同耳。”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

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

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玻既酥病!痹槠穑┐恿既酥

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馀,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

为餍足之道也。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

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由

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卷九  万章上

卷九  万章上

万章问曰:“舜往于田,号泣于旻天,何为其号泣也?”孟子曰:“怨慕也。”

万章曰:“‘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然则舜怨乎?”曰:

“长息问於公明高曰:‘舜往于田,则吾既得闻命矣。号泣于旻天,于父母,则

吾不知也。’公明高曰:‘是非尔所知也。’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为不若是恝。

我竭力耕田,共为子职而已矣。父母之不我爱,於我何哉?帝使其子九男二女,

百官牛羊仓廪备,以事舜於畎亩之中,天下之士多就之者,帝将胥天下而迁之焉。

为不顺於父母,如穷人无所归。天下之士悦之,人之所欲也,而不足以解忧;好

色,人之所欲,妻帝之二女,而不足以解忧;富,人之所欲,富有天下,而不足

以解忧;贵,人之所欲,贵为天子,而不足以解忧。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

以解忧者,惟顺於父母可以解忧。人少则慕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

妻子,仕则慕君,不得於君则热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见

之矣。”

万章问曰:“《诗》云,‘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信斯言也,宜莫如舜。

舜之不告而娶,何也?”孟子曰:“告则不得娶。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如告,

则废人之大伦,以怼父母,是以不告也。”万章曰:“舜之不告而娶,则吾既得

闻命矣。帝之妻舜而不告,何也?”曰:“帝亦知告焉则不得妻也。”万章曰:

“父母使舜完廪,捐阶,瞽瞍焚廪。使浚井,出,从而揜之。象曰:‘谟盖都

君咸我绩,牛羊,父母;仓廪,父母。干戈,朕;琴,朕;弤,朕;二嫂,使

治朕栖。’象往入舜宫,舜在床琴。象曰:‘郁陶思君尔。’忸怩。舜曰:‘惟

兹臣庶,汝其于予治。’不识舜不知象之将杀己与?”曰:“奚而不知也?象忧

亦忧,象喜亦喜。”曰:“然则舜伪喜者与?”曰:“否;昔者有馈生鱼於郑子

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

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

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

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

也,或曰放焉。”万章曰:“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杀三苗于三危,

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诛不仁也。象至不仁,封之有庳。有庳之人奚罪

焉?仁人固如是乎?在他人则诛之,在弟则封之?”曰:“仁人之於弟也,不藏

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

富贵之也。身为天子,弟为匹夫,可谓亲爱之乎?”“敢问或曰放者,何谓也?”

曰:“象不得有为於其国,天子使吏治其国而纳其贡税焉,故谓之放。岂得暴彼

民哉?虽然,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不及贡,以政接于有庳。’此之谓

也。”

咸丘蒙问曰:“语云: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舜南面而立,

尧帅诸侯北面而朝之,瞽瞍亦北面而朝之。舜见瞽瞍,其容有蹙。孔子曰:‘於

斯时也,天下殆哉,岌岌乎!’不识此语诚然乎哉?”孟子曰:“否!此非君子

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尧老而舜摄也。《尧典》曰:‘二十有八载,放勋乃徂

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孔子曰:‘天无二日,民无二王。’

舜既为天子矣,又帅天下诸侯以为尧三年丧,是二天子矣。”咸丘蒙曰:“舜之

不臣尧,则吾既得闻命矣。《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

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

也。劳於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

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

‘周馀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诗》

曰:‘永言孝思,孝思惟则。’此之谓也。《书》曰:‘祗载见瞽瞍,夔夔斋栗,

瞽瞍亦允若。’是为父不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