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小地主-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都是钱钱啊。”连蔓儿坐在炕上,满心欢喜地想着。

“蔓儿姐。”连叶儿从外面走了进来。

第一百二十六章 连叶儿问计

“叶儿啊,过来坐。”连蔓儿见是连叶儿,就笑着招呼道。

连叶儿往屋里看了一眼,连守信夫妻到隔壁春柱家串门去了,小七和五郎也出去玩了,屋里只有连枝儿和连叶儿在。连叶儿慢慢地走到连蔓儿身边,往炕上坐了。

“叶儿,你有事?”连蔓儿见连叶儿坐在那,脸色郁郁不欢,似乎是有话要说,就问道。

“蔓儿姐,你能不能帮我出个主意,想想法子。”连叶儿想了想,终于鼓足勇气,向连蔓儿说道。

“出啥主意?”连蔓儿问连叶儿。

“就是那天的事,我还是想分家。”连叶儿道,一边目光炯炯地看着连蔓儿。“蔓儿姐,我想破了头,也想不出法子。我就想,只有你能帮我。”

连蔓儿看着连叶儿满脸的期待和信任,暗自叹了一口气。

“这事三伯和三伯娘咋说的?”连蔓儿问。

连叶儿抿了抿嘴。

“我爹和娘,都被咱奶给吓坏了。可我知道,要是能分出来过,他们心里肯定也愿意。”

“我明白了。”连蔓儿点了点头,“叶儿,我说句话,你可别不爱听。”

“蔓儿姐,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你说啥,我都爱听。”连叶儿忙道。

“你想分家,我觉得挺好,你们分出来过,日子肯定能过得更好。可是,现在来说吧,你们想分出来,怕是不可能。”连蔓儿想了想,还是将心里的想法坦白地说了出来。

“蔓儿姐,你咋也这么说。”连叶儿的眼圈就有些红了。

“咱爷和咱奶,都不愿意你们分出来,三伯和三伯娘能拧的过他们吗?”连蔓儿问。

不说连老爷子,就是一个周氏,就不是三房的人能应付得了的。

连叶儿让连蔓儿想法子,可连蔓儿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她也盼着连叶儿一家三口能从连家分出来,过几天舒心的日子。可是客观条件在那里摆着,连老爷子和周氏绝不会同意。周氏不同意,其原因很明显。如果连守礼一家分了出去,连家的女人中就只有何氏一个是大脚,何氏懒惰,干活粗糙,那么很多家务活就要落在周氏和连秀儿身上。

连老爷子不同意连守礼分家的原因,连守信对她说过。那倒是为连守礼他们考虑了,连老爷子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是现实只怕会非常骨感。

在这种情况下,连守礼和赵氏又不是那种能狠得下心,做事决绝的人。单凭连叶儿一个,是闹不出什么名堂的。这个局,几乎是无解。

“我爹和娘都胆小,心还软。他们肯定拧不过咱奶。”连叶儿道,“蔓儿姐,这样的日子,可啥时候能到头啊。”

连蔓儿听出了连叶儿声音中的绝望。

“叶儿,分家的事得慢慢来。你看我们,要不然我娘那时候快要不行了,也不能分出来。”连蔓儿安慰连叶儿道。

“那,要是我们家也出……”

“呸、呸……”连蔓儿忙拦住连叶儿的话头,她怕连叶儿想不开会做傻事。“叶儿,这话可不能乱说。不管咋样,你们人都好好的,别的事才有指望。慢慢来,总会有法子的。”

连叶儿心中也知道,经过周氏那么一闹,她们分家的事是没什么指望的。她就是不甘心,才抱着那么一点希望,来找连蔓儿。连蔓儿的话入情入理,她也只好先将分家的事情放在一边。

“蔓儿姐,就算不能分家,我也要和连花儿闹一场。”连叶儿握了握拳头道,“她们当我是啥,不就是看我们老实,才算计让我给她背黑锅吗?这事,我要是不和她闹明白,我得憋屈死。”

“叶儿,你打算咋闹?”

“宋家不是要来迎亲吗,我就在那天闹,让连花儿嫁不成。”连叶儿道,显然是早就想好了。

“叶儿,你想过你这么做,最后是啥结果吗?”连蔓儿知道连叶儿心里窝着火,也不好直接劝,只得问道。

“啥结果我也不怕。”连叶儿两眼放光,“她不就是想进宋家当少奶奶吗,我就让她白忙活。”

“叶儿,二郎哥要娶媳妇,二伯和二伯娘和大伯商量了,要从宋家给花儿姐的彩礼里面挑些东西,做给赵家的彩礼。”连蔓儿缓缓地道。

“蔓儿姐,我知道,大伯一家,二伯一家,都等着借花儿姐的光哪。我这么闹了,肯定我也得倒霉。我不怕,就算他们要打死我,我也不怕。”连叶儿挺起了胸脯道。

“叶儿,你忘了,还有那几百两银子的高利贷哪。要是花儿姐的婚事黄了,这债就还不上。”连蔓儿道。

“谁欠的让谁还,我才不管哪。”连叶儿道,不过语气却没有刚才那么坚决了。

连蔓儿知道,连叶儿这是气话,她肯定明白,这债如果连花儿还不上,最后就得连家一大家子来还。

“到时候卖房卖地,你们也得跟着背这笔债。”连蔓儿继续道。

“背就背,我们苦日子过惯了,就是要饭,我也能活。我到时候就看连花儿他们怎么过!”连叶儿道。

连蔓儿瞧了一眼连叶儿,立刻判断出,连叶儿这不是气话。连叶儿有这么决绝的气魄,那么将来三房总有一天不会再做包子。

只是,几百两银子,利滚利,怕不是要饭就能了局的。而且就算连叶儿想闹,连家这么多人利益相关,是不会让她闹开的。到时候连叶儿就要吃亏,而且还会从有理,变成没理,成为连家人的公敌。

不论是什么人,在生活中,都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忍耐,是一个人应该最先学会的事情。这个忍耐不是说处事包子,而是生存的智慧。

“蔓儿姐,你是不是也不赞成?”连叶儿小声问。她想好了这个主意,觉得在连家也就只有连蔓儿会支持她。如果连蔓儿也不支持她,那么,她是不是还要那么做哪?

想到这,连叶儿顿时有些灰心起来。

“就这么算了吗?”

“也不是说就这么算了,就是闹,也要讲究个度。”连蔓儿见连叶儿的话中很是松动了,就说道。

连花儿,或者说连家大房的人,都很懂得利益捆绑的技巧,让别人对她们无可奈何。可是让连花儿的奸计得逞,连蔓儿也是不甘心的。

连蔓儿和连叶儿商量了半天,终于商量出了一个办法。

“叶儿,你回去再想想法子,要是三伯和三伯娘也肯帮忙,那就更好了。”最后,连蔓儿对连叶儿道。

“我试试吧。”说句这话的时候,连叶儿是有些犹豫的。

连蔓儿表示理解,她也算十分了解连守礼和赵氏的性格了。

“蔓儿姐,不管我爹娘咋说,我都会这么办。”连叶儿脸上露出坚决的神色。

……

腌好了酸菜的第二天,就是青阳镇的集日。连蔓儿、连枝儿和张氏一大早就将酸菜丝从木桶里面捞出来,攥得半干。装进两只大木盆里。然后,一家人匆匆地吃过了早饭,连守信就将平板车推了出来,将两个大木盆放在平板车上,又让小七和连蔓儿也在车里坐了,留下连枝儿看家,连守信和张氏推车,五郎跟在旁边走,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就往青阳镇上来。

他们到得早,可还有比他们到得更早的人。集市的东边,就是卖菜的地方,多是附近村里的人,将家中采收的蔬菜拿来卖的。现在这个季节,蔬菜的种类已经非常少,最多的是卖白菜和土豆的,还有卖菠菜的,这个已经算是比较稀奇的了。其他的,就是卖一些菜干。

连守信找了块空地,将车停好,一家人将两大盆酸菜搬下来,在一个卖白菜的摊子旁边摆开来。

五郎和小七都有卖蒜香花生的经验,眼看着集市上的人多起来,他两个就放开喉咙开始叫卖。

“酸菜、新鲜的酸菜!一文钱一斤,不酸不要钱!”

连蔓儿刚开始给酸菜的定价是一文钱两斤,后来想了想,白菜切丝这个步骤很费人工,同时大大地方便了买家,应该适当地加价。最后大家一商量,将酸菜丝的价格定在了一文钱一斤。

“酸菜白菜、酸菜饺子、酸菜包子!”小七跟在五郎后面大声道。

他们两个这样一叫卖,果然吸引了不少人过来看。

“真是酸菜,还是切好了的。酸不?”一个中年的妇人就问道。

“可酸了,不酸不要钱,要不大姐你尝尝。”张氏挑出一根酸菜丝,让那妇人尝。

那妇人接过酸菜丝,放在嘴里嚼了嚼。

“哎哟,还真酸。”中年妇人点头道。

“大姐,那给你称几斤?”张氏忙笑道。

“先来两斤尝尝吧。”中年妇人道。

两斤不多,可也算是开了利市。张氏和连守信虽然是成年人,却都是第一次出来卖东西,因此心中比起连蔓儿几个孩子还要兴奋。

接下来买的人越来越多,毕竟,酸菜在这个时令还是新鲜的东西,而且也不贵。

“这酸菜切得可真细。”有人赞道。

“这酸味地道,不像俺家婆娘腌的一股子臭脚丫子味。”一个粗壮的大汉买的最多。

“我就是看着你们挺干净的,要不,我还真不买。”也有的道。

张氏和连守信手脚利落地给人称菜,五郎在旁边算账、收钱,连蔓儿则是笑眯眯地站在后面,接过五郎手里的钱,放进自己的钱袋子里。

连蔓儿现在就是家里的钱袋子、钱匣子,大家已经默认了,家里的钱由她保存掌管。

眼看着盆里的酸菜越来越少,连蔓儿心中一动,赶忙道:“剩下这酸菜别卖了。”

第一百二十七章 小本生意能赚钱

张氏正卖的顺手,听连蔓儿这样说,就有些不解。

“爹,娘,这些酸菜咱今天就别卖了,送人行不?”连蔓儿就道。

连蔓儿已经数过了钱袋子里的钱,他们今天卖了大约七十多斤的酸菜,她的钱袋子里已经有了七十八文钱。盆里剩下的酸菜,差不多还有十斤的样子。

“蔓儿,你打算把这酸菜都送给谁?”张氏虽然有些舍不得,还是问道。

“娘,我想要送些酸菜给悦来酒楼的武掌柜。”连蔓儿道,一般来说,还要再过一个半月到两个月的时间,人们才能吃到酸菜。酒楼里到冬天的时候也有以酸菜烹调的菜肴,而且很受欢迎。如果现在就能提供酸菜菜肴,肯定能为酒楼招徕更多的生意。武掌柜是个精明的生意人,一定会认识到这个商机。

所以连蔓儿想先送一些酸菜给武掌柜尝一尝,武掌柜如果认可了酸菜的味道,她们很可能会拿到一笔大的订单。

“对。”连守信一下子明白了连蔓儿的意思,连连点头赞同。

“另外,咱再送几斤酸菜给吴三叔吧。”连蔓儿又道,“上次吴三婶还说,要娘来镇上的时候,到她家去坐坐哪。”

当然送酸菜给吴玉贵家,当然是为了联络两家的感情。另外也有为酸菜的销路打算的意思。吴玉贵是个能干的牙侩,认识的人多,而且并不局限于青阳镇,他在锦阳县城也有许多相识。如果能够通过他,将酸菜卖到锦阳县城和锦阳县的其他乡镇,那就更好了。

卖酸菜本小利薄,如果只是每个集上到青阳镇来卖上几十斤,赚到的钱,是够日常开销改善伙食了,一定要大量销售才能真正赚到钱。连蔓儿甚至打算,要用卖酸菜的钱,再置办几亩地。

“蔓儿说得对,那咱就别卖了,收拾收拾给这两处送去。”

一家人就将酸菜分成三份,先顺路到了悦来酒楼,将一份酸菜送给武掌柜。

“哎哟,酸菜,刚才听酒楼里的客人说起,我还不相信,没想到真有。”武掌柜收下了酸菜,笑道,“我就想是谁这么早就腌出酸菜来了,这十里八村,也就你们,我还真没想错。……这酸菜多少钱?”

“武掌柜你客气了。这酸菜是我们送给你吃的,不要钱。”连蔓儿笑着道,“如果武掌柜吃得好了,我们再给你送。”

武掌柜就哈哈笑了起来。

“好,好。这我可得好好尝尝。”

从悦来酒楼出来,一家人又顺路到了济生堂。结果却没有见到王幼恒,听王掌柜说,是县城有事,王太医叫了王幼恒回去,大概要过些日子才能回来。这些天连蔓儿她们几乎每次来镇上,都要到济生堂来看王幼恒,也常常会带些家常的东西给王幼恒。王掌柜看出连家的几个孩子都很知道进退,对王幼恒也是真心的好,因此待他们比以前还好了,客气还是客气,却多了一丝亲切。

王幼恒不在,连蔓儿就将酸菜给了王掌柜。

“……家里刚腌出来的酸菜,王掌柜要是不嫌弃,就收下尝尝吧。”连蔓儿就对王掌柜道。

王掌柜知道这酸菜是打算送给王幼恒的,王幼恒不在,连蔓儿就不提,而是说将酸菜送给他。

“那怎么好哪。”王掌柜推辞道。

“……是打算送给王小太医尝尝,也有王掌柜的,王掌柜就别客气了。”连守信就道。

王掌柜又略推辞了一番,也就将酸菜收了下来。

“正好买两斤肉,给伙计们打打牙祭。”

最后,一家人才到吴玉贵家来。吴玉贵带着儿子出去办事了,只有吴玉贵的媳妇王氏和女儿吴家玉在家。王氏见他们来了,自然是热情的接待。

“我就爱吃酸菜,难为你们这么早就腌了出来。”等张氏送上带来的酸菜,王氏更是喜笑颜开。

张氏本来想和王氏聊几句,就回家的。可没想到,王氏偷偷地托了隔壁的邻居去买了菜,并将吴玉贵和儿子叫了回来,一定要留连守信和张氏一家吃饭。张氏见王氏留客的心这样诚,也不好就走了,就相帮着王氏一起做饭做菜,两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了饭。

连守信和吴玉贵,张氏和王氏,都谈得很投机,两家的几个孩子也越发熟悉起来,结果,等连蔓儿一家回到三十里营子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

“咱赶紧再多腌些酸菜,下个集上好拿来卖。”张氏一回到家就兴冲冲个道,“我估摸着,下个集上,买咱的酸菜的人更多。”

“吴三哥还说,要去县里几家酒楼帮咱们问问,看谁家要酸菜。”连守信也笑着道。

“爹和娘也急着想赚钱了。”连蔓儿忍不住笑道。

“娘是急。”张氏也不否认,干脆地说道,“这卖酸菜,就凭的是咱的手艺和力气,就算不多赚,一个集上赚上个一百文钱,那可就是一钱银子。娘就每个集给你们买一斤猪肉,再攒下钱来,咱……”

张氏还没说她想攒钱做什么,连秀儿就推门从外面走了进来。

“四哥,四嫂,你们赶集去,咋这么晚才回来。”连秀儿嘟着嘴,有些不满地道,“爹和娘叫你们快点过去,要商量事。”

连秀儿说了这么一句,也不等连守信和张氏询问,就扭头走了。

“爹和娘找咱商量啥事?”连守信自问道。

“还能有啥事?这不花儿马上要出门子了吗,后天添箱,家里肯定得办几桌,还得送亲啥的,可不都要人手。”张氏就道。

“那咱现在就去。”连守信道。

“嗯,回来再腌酸菜。”张氏也点头道。

在他们眼中,连花儿还是他们的大侄女,这是连家第一次嫁孙女,是件大事,他们很愿意帮忙,甚至愿意将腌酸菜赚钱的事情暂时放到后面。

“娘,咱们帮忙我不拦着,可也不能耽误了腌酸菜赚钱。”

“不耽误,最多咱累点,少睡会觉,肯定不能耽误了腌酸菜。”张氏郑重地点头道。

听张氏这样说,连蔓儿就放了心。给连花儿办添箱的宴席,连蔓儿心里好奇,就也跟着连守信和张氏到上房来。

第一百二十八章 连家办事情

上房东屋里炕上、地上已经坐满了人,大房的连守仁、古氏夫妻、连继祖、蒋氏夫妻、二房的连守义、何氏夫妻,二郎、三郎、四郎,三房的连守礼和赵氏夫妻都已经在了。

他们正在说连花儿添箱和送嫁的安排,见连守信和张氏带着连蔓儿来了,就停下来不说了。

“……花儿出门子,这是咱家第一次嫁孙女,添箱那天家里要办几桌。这事不能办磕碜了,咱自家人可得多出些力。”连老爷子见人都到齐了,就开口道。

这个时候嫁闺女,当然没有娶媳妇隆重,也并没有什么仪式,但是亲朋好友都会主动前来,送上些礼物,作为出嫁女的添妆,这就是添箱。添妆的礼物,娘家有的时候会留下一些,只挑一部分添在出嫁的闺女的嫁妆里。但是这方面并没有严格的习俗约束,也有的人家会将所有的添妆都给闺女带到婆家去。

“行。”连守信和张氏都痛快地答应了。

“……后天办事情,刚才我估摸估摸,就按十桌准备。宁可菜多了剩下,不能准备少了,让人笑话。”连老爷子又道。

“那是。”连守信点头表示赞同。

这里管操办红白喜事叫做办事情,一般的情况下,在准备宴席的时候,主人家都会估算出大约能来多少客人,并多做出一两桌的酒席来,以备不时之需。要不然,来的客人比预计得多,却没有酒席给人家吃,这对客人是大大的不敬,对主人家也是相当丢脸的事情。

“爹,这次打算办啥席面?”连守信就问连老爷子。

“你大哥和我商量了,就办二八席。老四,你看咋样?”连老爷子道。

连守仁和连守义不由得都看了一眼连守信,以前没分家的时候,遇到大事,连老爷子是不会单独询问连守信的意见的。可现在连老爷子特意这样问,看来连守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

“啥是二八席?”连蔓儿偷偷地问张氏。

“就是八碟子八碗的席面。”张氏小声答道,同时心中想,二八的席面,也算得上是中等的宴席。以连家现在的情况,要办十桌的二八席,可是要花光所有的积蓄的,而且还未必就够。

“你爷和你爹商量大事,咱别说话。回去娘再跟你说。”张氏暗暗皱眉,示意连蔓儿不要再说话。

两间的房子算不上宽大,张氏和连蔓儿虽是压低了声音,但是连老爷子还是听到了她们说话。连老爷子暗暗点头,张氏是个懂规矩的儿媳妇。

连守信也没有立刻回答连老爷子的话,他也在想连家是否有能力办十桌二八席。以他们这样的人家,办添箱的酒席,是不需要办二八席的。可连花儿嫁的毕竟是县城中的富户宋家,不能按一般的乡村人家嫁女那样。

“二八席好。”连守信老实地道。

“花儿以后就是宋家的大少奶奶了,要我说,就该办个三吃三抄的流水席,那才够面子。这二八席太委屈花儿了。唉,谁让咱家现在没钱哪。”连守义道。

连守仁和古氏听了连守义的话,虽没有点头,但是脸上都露出受用的表情,显然他们觉得连守义说得对。

这些日子,连蔓儿已经发现,连守义和连守信、连守礼虽是一母同胞的兄弟,但是性情却大有不同。连守信和连守礼都是老实人,连守义却很会说话,善于做这样的虚人情。

“爹,十桌二八席要用的钱也不少吧,都准备齐了吗?”连守信就问。

连老爷子还没说话,连守义却是巴不得连守信问这一声,立刻用眼睛将连守信盯住了。

“老四,爹可不正是为钱发愁哪。大家伙都知道你有钱,多少拿出几个来,还怕大哥以后不还你?”连守义热切地盯着连守信道。

连蔓儿抚额,自己这个包子爹太老实厚道,待人接物没有半点心机,连守义却是个见缝就钻,没便宜也要沾三分的,还真是让人头疼。

“老二你别胡咧咧。”连老爷子很快截住了连守义的话头,“老四过得不容易,咱说正事,你别挤对他。”

听连老爷子这样说,连蔓儿松了一口气。好在连老爷子是个明白事理的,不然,这一家的事情不知道会难缠多少倍。

“爷,我给你装袋烟。”连蔓儿见连老爷子烟袋锅里的烟快没了,就忙笑着走了过去。

“好,还是我孙女有眼力劲儿,知道孝顺。”连老爷子正觉得烟越抽越没劲,要再装一袋,连蔓儿这样说,他自然高兴。

连蔓儿利落地给连老爷子装了一袋烟,又替连老爷子点着了火,这才重新坐回张氏的身边坐下。

“就你会献勤。”连秀儿坐在炕里,瞪了连蔓儿一眼,小声嘟囔道。

连蔓儿听见了,只是暗暗一笑,并不理会。

“办宴席的钱,刚才大家伙商量了,先把卖花生那两吊钱拿出来,还有不够的,就从宋家给的聘金里面拿出来添补上。”连老爷子接着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爹,请的是谁做厨子?”连守信又问。

“就请西村的何厨子。”连老爷子道。乡村人家办酒席,请不起酒楼里的大师傅,不知道从何年何月起,就有了一种专门帮人做酒席的厨子。这些厨子大多数有在酒楼做学徒的经历,还有一些甚至完全是自学成材。不管是哪一种,能够做出口碑,到处有人请的,都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个何厨子,就是这样的。远近的村庄有人办事情,多是请他来操持席面,图他做菜省料,收的钱也不多,可是做出来的饭菜却很符合乡村人的口味,席面也做的体面。

“何厨子明天下晌就来。”周氏这时接口说道,“老三,你和老四两个明天先把土和石头准备下,等厨子来了,就把灶安起来。”

办酒席要在院子里搭棚子,另外垒砌几个大灶来。

“行。”连守礼点头,“明天吃过早饭,我就先把棚子搭起来,老四,到时候还得你给搭把手。”

“这还用说。”连守信笑道。

“这事就交给你们俩,别让我老天拔地地再跟着操心。”周氏板着脸道。

“娘,你就请好吧。”连守信和连守礼道。

“……厨子的规矩,可不管蒸饭。”周氏说着话,就用眼睛去看赵氏。

赵氏米饭蒸得好,这是众所周知。她见周氏看她,却没有答话。这倒不是她想躲懒,而是她被周氏欺压惯了,要是周氏安排,她自然全都应承,却不敢自告奋勇来承担事情。

周氏哼了一声,心里越发觉得这个三儿媳妇上不得台面。当然,如果赵氏这个时候真的主动站出来,应承这件事,周氏又会另有一番话。

“上次村东头王喜家娶媳妇,是谁给做的饭?”周氏问道。

“是、是我。”赵氏小声答道。

“你会蒸饭咋不吱声,还得我三请四催的,你有本事了……”周氏发作道。

“咳咳。”连老爷子咳嗽了两声,将旱烟袋在炕沿上磕了磕。

周氏就闭了嘴,她知道,连老爷子是不想她在这个时候发作赵氏。

“那蒸饭的事,就交给老三媳妇吧。”连老爷子道。

“哎。”赵氏忙站起来,应了一声。

“这可是大事,你给我经心点,别弄磕碜了。”周氏又道,似乎不发作赵氏两句,她就不舒服似的。

“娘,我会小心的。”赵氏低头道。

周氏撇了撇嘴,也不去看赵氏,而是把眼睛转到张氏的身上。

“厨子还得要俩打下手的。”周氏道。

按照惯例,办酒席的厨子都是单身儿来干活,并且只负责炒菜,洗菜、择菜、切菜等这些活计,就需要主家的人来做。

“娘要看我行,那就算我一个。”张氏笑着对周氏道。

张氏切菜可有一手绝活,并不比大厨差。周氏的本意也是要她来给何厨子打下手,不过张氏这么说,周氏还是很嫌弃地上下将张氏打量了一番。

张氏性子好,一直笑呵呵的。

“……那就老四媳妇给厨子打手吧。”周氏最后道。

“哎。”张氏痛快地应道。

“枝儿、蔓儿和叶儿也老大不小的了,别惯的她们啥也不干。”周氏又道。

“奶放心,到时候我们几个就给我娘和三伯娘打下手。”连蔓儿嘻嘻笑着道。

听连蔓儿这么说,连守信和张氏就很高兴。他们的闺女不记仇,识得大体,还勤快肯干活,他们觉得欣慰,同时脸上有光。

“别这个时候说的好听,到时候我可看着哪。”周氏沉着脸道。

连蔓儿知道周氏就是这个脾气,只是含笑,不屑于去争辩了。

周氏依旧板着脸,其实在她心里,却是熨帖的。要说到干活,还是老三、老四这两房的人口让人放心。你说一,她们就能做到三,而且绝不偷奸耍滑,让人放心得很。

周氏又分派了活计给二房的几个人,大房的人就不用做粗活,周氏只让蒋氏看着茶水,大家自然都应承了。

“差不多了,开饭吧。”将事情都商量妥了,连老爷子就道,“老四,你们刚回来,还没做饭吧,就在这一起吃。”

“没做那么多饭。”不等连守信说什么,周氏就忙开口道。

第一百二十九章 添箱

周氏说的这样不客气,就是不想连守信一家在这吃饭。

“就是耢忙的,也得明天下晌才有饭。”周氏又道。

连守信和张氏对视了一眼,心中都不约而同地想到,周氏这是将他们当作外人,当作一般耢忙的人来看待了。不过,如果真是有人来耢忙,赶到吃饭的时候,可没有这么不客气地往外赶人的,那样传说出去,谁都会说老连家、周氏不会做人,以后连家有事,还有谁肯来帮忙。

“爹、娘,我们饭菜好做,回去烧把火就熟,就不在这吃了。”连守信心中有些不自在,却还是生怕连老爷子和周氏因此争执起来,连忙道。

“是啊,我这就做饭去。”张氏也立刻站起身。

“就你多事,人家刚从集上回来,你知道人家买啥好吃的了,还稀罕这一顿饭?”周氏对连守信和张氏的委曲求全却一点都不领情,反而冷笑道。

这下子,连守信和张氏都尴尬地不知道说啥好。

“稀罕,我们稀罕……”连蔓儿觉得气不过,就想要留下来吃饭,气气周氏。

“蔓儿。”张氏忙拉了连蔓儿一下,给她使眼色,让她不要再说下去。

连蔓儿嘟了嘟嘴,就不再说话了。

连老爷子心中不满周氏,因此瞪了一眼周氏,“别总说那用不着地。”

连老爷子的语气有些重,周氏听了脸上就不好看起来。

“爹,娘,那我们先回去了。”连守信赶忙道。

连老爷子仔细地打量了连守信和张氏,见他们虽然有些尴尬,却也没有恼怒和愤恨,心中就是一松。他知道这夫妻两个都是厚道的人,不会和周氏一般见识。同时,连老爷子又暗自叹了口气,他看得出来,连守信是有些伤心的。儿子、媳妇是好的没话说,可也经不住周氏总是这样,长此以往,就是亲生的骨肉,这情分难免也会慢慢淡薄下去。

“那行,今晚上也没准备啥饭菜,就不留你们了。老四,明天早上开始,你们那边就别开火了,都到上房来吃。”连老爷子又说道,语气格外的温和、亲切。连家正要办事情,他不想在这个时候和周氏闹腾。儿子和儿媳妇懂事,包容周氏,他只能对儿子和儿媳妇更好、更高看几分来作为弥补。

“行。”

连守信和张氏就应了,就不在上房多停留,带着连蔓儿回了西厢房。

连枝儿在家看家,已经闷好了几口人的饭,还煮了几个咸鸡蛋。她们家现在没有养鸡,自然也没有鸡蛋。这咸鸡蛋还是用张青山送来的鸡蛋腌的。

“娘,把这丸子也热热,大家伙一起吃吧。”连枝儿捧了一碗油炸丸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