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小地主-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几只鸡可不是你们的了,你们不能动。”连蔓儿随口说了一句,拿了葱就回屋里了。
吃过了饭,将里正等人往外送,连蔓儿就闻见东厢房里传出来炖鸡的香味。因为连守信一家分出来了,张青山就说住一晚上,等明天给闺女和姑爷燎了锅底再走。连老爷子就让张青山在上房歇着。
“姥爷,我娘还没见着你哪。”连蔓儿就小声对张青山道。
“老哥哥,我先去看看闺女,一会再过来。”张青山道。
大家就都回西厢房来。
上房里,周氏将剩下的饭菜拣好的都收了起来,就到外屋查看连枝儿和连蔓儿用了多少油盐,一边心疼的眉头都皱起来了。忽然看见只有赵氏带了连叶儿来吃饭,何氏和二房的几个孩子都没来。周氏心中疑惑,就从上房里出来。她一出来,就闻见了炖鸡肉的香味,顿时大惊失色,踩着一双小脚飞快地四下找寻了一番,发现没了一只花脖子大公鸡。
连蔓儿在西厢房里,就听见周氏在对面骂何氏。一会又听见连老爷子走出来,喝止了周氏。
“亲家还在哪,你骂骂咧咧的像咋回事!”
“这又是咋了?”张氏就问。
“二伯娘嫌剩饭菜不好吃,偷杀了鸡炖着吃哪。”连蔓儿道。
“这几天闹腾的,我看二嫂有点不怕他奶了。”张氏叹了一口气,“这又吃顺了嘴,以后还不知道咋样哪。”
“不是他们嫌你们是拖累,逼着分的家?分都分开了,你以后顾着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吧。”王氏道。
一会就听见外面门响,是赵氏带着连叶儿回来了。
“你们这个三嫂,这是病了?我看她比以前更胆小了,连话都不敢说。”王氏就和张氏道。
“可不是,现在我们分出来,以后家里的事,多半都得推她们娘俩身上,怪可怜的。”张氏就道。
“娘,你看。”连蔓儿就从柜角的一个笸箩里端出一个大碗来,碗里放着几块炸茄盒,几块炸的金黄的倭瓜饼,还有几块炸的雪白的土豆饼,“我特意留了点,给三伯娘和叶子送过去尝尝行不行?”
“那咋不行,多亏你有这个心。”张氏道。
“蔓儿这孩子好,不护食,心眼好,想得还周到。”王氏道。
连蔓儿就端着饼,给赵氏和连叶儿送了过去。
赵氏和连叶儿都是又惊又喜。
“蔓儿,这是?”
“我特意留了这几样给三伯娘和叶儿尝尝,你们快点吃吧,三伯在饭桌上吃过了,我就不让了。”连蔓儿笑着道,又特意压低声音在连叶儿耳边道,“别让奶她们知道。”
连叶儿忙点头。
“我知道,蔓儿你就放心吧。”赵氏也道。
“蔓儿,多亏你想着你三伯娘和你叶儿妹妹。”连守礼道。
连蔓儿站在西厢房门口,就看见连秀儿阴沉着脸从东厢房出来,手里端着一盆鸡肉往上房去了。看来那鸡肉,何氏她们还是没吃上啊。连蔓儿心里坏笑了一下,转眼看见大门内那两匹青色的骡子和旁边停的大车,心中就是微微一动。
该是酿葡萄酒的时候了。酿葡萄酒的缸她已经看下了,隔壁赵家村赵连生家是烧窑的,正烧的有二十升的酒坛子,连蔓儿就准备从他家买。然后就是进山里去摘野葡萄,再将野葡萄运回到家里来。她本来打算用家里的板车,可是板车哪有马车快,也没马车装得多。
张青山要明天才走,那她能不能借这马车用一用。连蔓儿把小七叫过来,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嘱咐了一遍。
两人就找上了正给牲口喂水的张庆年。
“大舅,我跟你商量点事啊。”连蔓儿就把要用马车拉葡萄的事跟张庆年说了。
“大舅,你帮帮我们呗。”小七扑进张庆年怀里。
张庆年哈哈笑着抱起小七,又把他举得高高的。
“我外甥女和外甥要用车,这有啥说的。”张庆年道,“不过,蔓儿,那野葡萄不能吃,你要那东西干啥。”
“我要拿葡萄酿酒。”连蔓儿道。
几个人就走回西厢房里来,酿酒这事,光凭她一个人肯定干不来,所以连蔓儿干脆把想法当着大家的面都说了出来。
“酿酒,酿酒好啊。”张青山听见了,就说道。
小七马上猴进张青山怀里,“姥爷答应了。”
“这不是一坛子两坛子的,随便你小孩子玩。”连守信道,“蔓儿,你这是打算酿多少啊。”
“能酿多少酿多少。”连蔓儿道,“爹,这个买卖,咱绝对稳赚不赔。”
连蔓儿就跟连守信算账。
“镇上的葡萄酒,说是从西域那边买进来的,至少要二钱银子一斤。咱要酿酒,用山里的野葡萄,这个不用花钱,酒坛子我上次去问过了,一个二十斤装的酒坛子,只要十文钱一个,咱们酿上几百斤,也不过买上五十个坛子,五百文钱,到时候能算只能出一半的酒,去掉本钱,也有百来辆银子的赚头。”
“爹,你们手里没钱,这个本钱我早都攒下了。”连蔓儿爬到炕上,从炕柜里某个角落挖出一个小布包来,又从布包里拿出一小块银子。
“我蔓儿是有钱人哪。”张氏就笑。
“蔓儿,你那酿酒的法子,可靠不?”连守信又问。
“可靠。”连蔓儿就编了一篇话,说她是在镇上,凑巧听一个人大胡子蓝眼睛的人说的酿酒的法子。
小七就给连蔓儿做证人,“我也听见了。”
“那应该是西域人了。”张青山就道,“葡萄酒不就是果酒,咱山里人酿果子酒也就是这么酿,只是不知道野葡萄还能酿酒。我看这事行。”
“说到酒,不管啥事,你都说行。”李氏就嗔了张青山一眼。
“等酿好了,挑最好的给我姥爷和大舅留着。”连蔓儿道。
连蔓儿用苦姑娘儿就能赚来银子,这些天连蔓儿说话做事,也都让人信服。况且,看几个孩子心都胜,又是用自己赚来的钱做本钱,连守信觉得,他只能表示支持了。
“行,那就都听蔓儿安排。”
第五十八章 酿酒
有张庆年等人帮忙,酿酒的人手就充裕多了。连守信、张庆年、王氏、五郎、连枝儿和采云都坐车进山里去摘葡萄,其中张庆年和五郎还要赶车回来送葡萄。采摘葡萄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连蔓儿只是叮嘱他们,摘下来的葡萄,只需要在溪水里冲洗一下就可以了,葡萄上面的那层白霜千万不可以弄掉。
连守信、张庆年等人坐车出发了,连蔓儿带着小跟班小七,两人头上都戴了草帽,就往隔壁的赵家村来。
赵家村与三十里营子离得不远,两个村子地挨着地。现在地里的庄稼大都已经收割完了,从三十里营子的村头,就可以一眼望到赵家村的村落。连蔓儿要走近路,就直接从田里的小道走了过去,大约一刻钟的工夫就到了赵家村。
赵连生家住在村头,家住的院子外用矮墙围起一大片空地,里面放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坛子、罐子和缸。他家是方圆百里内,唯一会这个手艺的。附近的人家用的水缸,腌咸菜用的坛子,还有酒坛子等差不多都是出自他家。
连蔓儿在计划用葡萄酿酒的时候,就注意打听哪里有卖坛子的。后来出来挖野菜的时候,她还特意来这里看过。当时她就看中了赵连生家烧的这种二十升,也就是二十斤装的阔口坛子,这种坛子还有盖子,可以用泥封口,腌菜装酒都十分适用。巧的是,这本是一个烧酒的作坊定下的,后来却又不要了。赵家正愁这么多坛子不好出手,连蔓儿过来说买,就说了可以十文钱一只卖给她。
“我先要五十只坛子,今天就要,这是定钱。”连蔓儿拿出钱袋,从里面取出两串共二百文作为定钱。
当时赵连生见连蔓儿是个孩子,还并没有十分在意,今天见连蔓儿一开口就要五十个坛子,而且还这么痛快地给了定钱,自然是喜出望外。
“行啊,我现在就套车,给你送过去。”
赵连生这边肯送货,连蔓儿自然高兴,就看着赵连生带着两个儿子,先装了二十五个坛子在车上,捆扎结实了,连蔓儿和小七也跟着车就回来了。
因为西边这半个院子现在就归了她家,放酒坛子的地方,连蔓儿也选好了,就在她家西厢房的南窗户下面。那本来种的是几架豆角,刚刚拉架。连蔓儿跟着车回来的时候,张青山已经将地又平一平,赵连生就带着儿子将坛子都卸下来,回去拉第二车。
这些坛子都是新的,但是连蔓儿觉得还是要洗刷一下才放心。
连蔓儿就和小七打了一桶水,将坛子里里外外地刷洗干净。正好赵连生因她买得多,送了一小坛子的高粱烧。连蔓儿就剪了一块上次从镇上买的白细棉布,沾着高粱烧酒将坛子里面和坛子盖都擦拭了一遍。
酿酒最需要的就是干净的器具,用酒精度高的酒来消毒,是最好不过的了。
五十个坛子,赵连生家分两趟都送了来,连蔓儿就将余下的三百文前都跟他结清了。这个时候,连守信和张庆年也拉回来第一车野葡萄。
野葡萄是用箩筐装着运回来的,运回来后,就先放在旁边用高粱秆搭起架子上。连蔓儿检查了一遍,发现葡萄都是挑的好的摘的,上面的白霜也都还在,就很满意。等葡萄上的水分晾干了,才将葡萄一粒粒摘下来,捏碎了放进干爽并经过消毒的酒坛子里。每只酒坛子不能放满,要给葡萄发酵留下充足的空间。
连蔓儿就重新分配了人手,让五郎和连枝儿回来帮忙,只有连守信、张庆年和王氏、采云负责摘葡萄和往家里运葡萄。
因为这个过程也要保持绝对干净,连蔓儿把手洗了又洗,又干脆用高粱烧酒消毒后,才肯让人接触葡萄。
张青山和李氏也出来帮忙。人多好干活,这些人又都是干惯了农家活计的,不会偷懒,一直忙到快要天黑的时候,已经整整弄好了三十坛子的葡萄。连蔓儿觉得自己的手都要麻木了,还有一些运回来的葡萄,就干脆晾在那里,等明天接着处理。
“山上还有多少葡萄没运回来?”
“明天上午,就都能摘回来,就是这坛子怕是不够。”
“那估计还得要多少坛子?”连蔓儿问。
连守信估计了一下,“大约还得二十个坛子。”
葡萄越多越好,添再多的坛子连蔓儿都愿意。
“那我马上再去赵家村一趟,让他们明天早上再送二十个坛子来。”连蔓儿道。
“我去吧,我跑得快。”五郎道。他果然跑着去,又跑着回来,说是到赵家一说,赵家就同意明天一早再送二十个坛子来。
晚饭是连老爷子让周氏预备的,过来让张青山,还有连守信一家都过去吃。张青山推让了一番,连老爷子很坚持,也只得答应了。晚饭自然没有午饭那样丰盛,一道鸡肉炖的土豆和茄子是主菜,鸡肉炖的皮酥肉烂。这次,何氏、赵氏和几个孩子也另外摆了一桌一起吃饭,连蔓儿瞧见何氏一直黑着的脸,就知道这只鸡肯定就是她晌午的时候杀了,却还没来得及吃进嘴里,就被周氏收缴了的。
吃饭的时候,连守义就问连守信,这一下午在忙啥。
刚刚分了家,连蔓儿就运回来这么多的坛子,这钱是从哪里来的。连守义不好明着问,只好转弯抹角地问。
“孩子们要酿几坛酒,我看不错。每年我家里,也要酿几坛子的。”张青山就笑道。
张青山将话头接了过去,大家又都知道,分家的时候并没有分给连守信任何的银钱,连守义就疑心这钱是张青山出的,也就不好再问。张青山又说起别的话题,就将这件事岔了过去。
毕竟分了家,第二天,连守信一家就自己开火了。连蔓儿和连枝儿早早地起来,将那只鸡切了半只,熬了浓浓的汤,用这个汤熬的稠稠的大米粥,上面用笼屉蒸了一大笼屉的白面加黍米面两掺的馒头,配菜是一大盘子鸡肉碎末炒酸豆角,和两碟咸菜。
大家吃得饱饱的,天刚刚放亮,就依旧按照昨天的分工去干活。赵连生家很快又将二十个酒坛子送来。一次卖掉七十个坛子,而且银钱都是现结的,连蔓儿这可算是大主顾了。赵连生另外又送了连蔓儿两个小坛子,一个五斤的,一个十斤的,还和连蔓儿说以后但凡用什么,去他那买,价格都有商量。连蔓儿心里夸赵家会做生意,张氏看了两个小坛子,就说以后腌鸡蛋、腌咸菜正好用得着。
连守信估计着,一上午的工夫,就能将山上所有的野葡萄都运回来。张庆年就说要帮他们把活计都做完再回去,连守信却觉得现在是秋忙的时候,张家的事也多,就没答应,说好了,只帮把葡萄都运回来,就让张家的人回去。
连蔓儿知道,如果没有张家的马车,还有人手帮忙,只靠他们家这几口人,用自家的板车,想要酿上这些坛子的酒,只怕要四五天的工夫都未必能做完。她很高兴,也很感激,因此一早就和张氏商量了,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去镇上的肉铺里称回来几斤肉,打算晌午做猪肉馅的馅饼吃。
猪肉买回来洗干净,连蔓儿就将肉皮先剥了下来,用火将上面的毛茬都弄干净了,切成小块,一大早就烧起火,熬了小半锅的肉皮浓汤出来,晾在小盆里让它凝结成肉皮冻。又用的是白面和好了面,也放在盆子里发着。
等看着将近晌午了,连蔓儿就去后院的园子里割了一大篮子的韭菜。昨天分家的时候,连老爷子说好了,这一季,前后园子里的菜,连守信家都可以随便吃。把韭菜择洗干净,切好了,再将买的肥瘦肉细细地切成臊子,倒进大铁锅里熬熟了,又将肉皮冻也切碎了,和臊子、韭菜一起拌成肉馅。
用韭菜做馅有一个优点,因为韭菜本身的味道就重,并不需要放额外的调料。连蔓儿在熬肉皮冻的时候,特意多放了大葱段、大料熬煮,因此只需要放盐,就更不需要别的调料了。李氏、连蔓儿在屋里,张氏也坐起来帮着一起做馅饼,连枝儿就在外面开始烧火,烙饼用的是新买的大豆油,连蔓儿又将鸡油掺进去一些,结果油刚热,诱人的香味就飘出去了,等馅饼下锅煎熟了,那香味就更加诱人了。
李氏帮着做好了饼,就从怀里取出个布包,里面包着一吊钱和两块银子,递给张氏。
“你们分出来单过,手里一文钱都没有哪成?这点钱你收起来,过日子用。”李氏对张氏道,“这次就是来看你,不知道你们分家,要知道,就多带些钱来了。”
张氏不肯收。
“娘,我是嫁出门的女,哪能总让爹娘贴钱。”
“嫁出门了就不是我闺女了?”李氏硬把钱塞进张氏的怀里,“你好好收着,该买啥买啥,别舍不得用。要是过日子缺钱,你给我捎个信。”
“娘,我不能要这个钱。”张氏道。
“拿着吧,算是我们给你燎锅底的钱。你大哥和嫂子那你放心,他们都知道,一早上还和我提了。”李氏道。
娘俩推让了一番,张氏无奈只好接了。
李氏出门解手,连蔓儿见张氏看着手里的钱发呆,就过去把钱都包了起来。
“娘,这钱咱先拿着,等咱有了钱,再多孝敬我姥爷和我姥姥,他们也高兴。”连蔓儿道。
张氏就笑了,“你倒会说。”
“我可不止是说说。”连蔓儿就道,“娘,你看你也不方便,这钱就先放我这管着呗。”
张氏突然意识道,这些天,可以说一直是连蔓儿在当家了。张氏这一愣的工夫,连蔓儿已经把钱收进柜里去,外面还加了锁。
“行,都给你管。你还怕娘把这钱胡花了?”张氏无奈道。
张庆年和连守信几个拉了最后一车野葡萄进门,张庆年就笑了,说是又有口福了。
这边馅饼烙得差不多了,连蔓儿又借用连守礼那边的锅灶,另外炒了一个土豆丝、一个肉片豆角、还做了一个黄瓜片蛋汤。
吃饭的时候,张青山和连守信去上房,请了连老爷子过来一起吃了。
因为还有几十里路要赶,吃过了饭,张庆年就把车套好了准备走。张青山已经把要嘱咐的话都嘱咐了连守信,就拉着连老爷子的手老哥哥长老哥哥短的,一边往外走,一边说话。
李氏舍不得张氏,拉着张氏的手自然是有许多的话要嘱咐。
“娘,你还有啥不放心的。妹子是好人好命,看这几个孩子都大了,一个比一个顶用,妹子的好日子在后头哪。”王氏就笑道。
连蔓儿将采云叫到一边,将一个篮子交给她。
“是哈?”采云问。
篮子里垫了一层的高粱叶子,上面放了一包松子糖,还有用油纸裹了十几张的馅饼。方才吃饭的时候,张家的几口人都连声夸赞馅饼好吃,连蔓儿早想着她家也没什么能拿出来送人的,烙饼的时候就特意多烙了一些,就是打算给采云拿回去吃的。另外那包松子糖,是她早上去买肉的时候一起买的,也是打算好给采云带回家去,给没来的几个表兄弟姐妹们吃。
“哎哟,那咋行,我不拿。”采云看了篮子里面的东西,推辞道。
“你还客气啥,快拿着吧。”连蔓儿就笑。
采云也是爽朗的脾气,知道连蔓儿是诚心诚意的,也就不再推辞了。
送走了张青山一家,连蔓儿也没歇着,立刻开始干活。一家人将剩下的野葡萄都处理完了,天也快黑了。七十个坛子都用上了,还剩下一些野葡萄,连蔓儿干脆连那两个小坛子也用上。
看着摆得整整齐齐的坛子,再摸摸自己酸痛的胳膊和手,大家脸上都露出笑容来。
晚饭就吃剩下的馅饼,吃完饭,一家人都早早地躺到了炕上。
“蔓儿,这酒就这样就能酿出来了?”连守信问。
“还早着哪。”连蔓儿道。野葡萄酒要经过几次发酵,过滤,起码要两个月的时间。
“蔓儿,这酿酒的法子也不难,二伯娘他们也学会了吧。”连枝儿突然道。
下晌连蔓儿他们干活的时候,连老爷子、周氏、连守仁、连继祖,还有二房的夫妻两个和几个孩子,都过来看过。连守义和何氏还问东问西的,甚至想着要亲手试试,被连蔓儿坚决拒绝了。
她明白连枝儿的担心。
“没那么容易的。”连蔓儿道。酿葡萄酒还有一道关键的程序,她谁也没告诉。张青山他们如果也想酿,就会告诉她。那个时候她再把这关键的一道程序告诉他们也不晚。可是如果谁想偷师,然后偷偷自己酿,她可是不会对结果负责的。
一家人都累了,说了几句话,就都沉沉地睡了过去。
睡到半夜,连蔓儿突然惊醒。
“外面好像有动静。”
第五十九章 旱烟袋
“哪里有动静?”一屋子的人都醒了过来。
“窗户外面。”连蔓儿指了指南窗。
南窗外面放的是刚酿的葡萄酒。三十里营子可以说是个民风古朴的村落。虽不敢说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但是小偷小摸这种事情却不多见,尤其是能摸进连家这样有围墙有大门的中等人家来偷盗的,更是少有。
连守信一声不吭地披衣下炕,抄起门插就跑了出去,连蔓儿也忙跟了出来。
西厢房下面的菜园子,周围是用矮墙围了起来,因为院子里养了鸡,怕鸡进菜园子里糟蹋了菜蔬,在矮墙上又加了泥巴,上面插了一尺多高的高粱秆,这样既方便墙边种的豆角、黄瓜之类的枝蔓往上爬,也使得跳的最高的大公鸡,也进不来园子。当然,同时也使人无法从墙上翻过。
西厢房的窗户下有一扇小门,是进这个菜园的唯一入口。
晚上收工的时候,这个小门是关上了的,现在却是开着的。连守信靠近门边,脚下不知踩到了什么,发出一声脆响。菜园子里随后也发出叮当的一声,接着,就有个黑影试图翻墙从菜园子里出来,却被矮墙上的高粱秆和上面的藤蔓给绊住了脚。
连守信忙跑过去,将那个人一把提了起来。
“四郎?咋是你?”借着微弱的月光,连守信看清了被他抓住的人是二房的四郎。
“四叔,我就是出来撒泡尿。”四郎在连守信手里挣扎。
这话却是糊弄不了连守信。
“你撒尿在哪不好,你进啥园子。听见有人来,你还跳墙跑?我还当是进贼了。”
连蔓儿提着油灯,急忙走进菜园子里,仔细查看摆放的酒坛子,就看见最边上一个酒坛子的盖子掉在地上,她立刻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爹,有坛子被打开了。”连蔓儿就出来对连守信道。
“四郎,你做啥了?”连守信高声喝问。
院子里这么大的动静,上房东屋亮起了油灯,上房西屋和东厢房里却寂静无声。
“四叔,我没做啥,我就是看看。”
“白天你还没看够。真要看,为啥不堂堂正正白天过来跟我们说要看,半夜三更你偷摸进去,你是想干啥?”连蔓儿质问道。
“我真就是看看。”四郎耷拉着脑袋道。
连守信瞧了瞧上房的一点烛火,又看了看一点动静都没有的东厢房,强压下心中的怒气。
“四郎,你四叔我还指望着这些坛子里的东西能换点钱过日子。咱们乡村人家,最恨糟践东西。你可听好了,再有下次,别怪四叔到时候跟你翻脸。”连守信放开了四郎。
回到屋里,大家就都有些睡不着了。
“二伯他们是想干啥?”连蔓儿心里恼火。
“或许只是半大小子淘气、好奇……”连守信道,不过听得出来,他自己也不大相信自己的话。
“都是连家人哪,他也不能做过分。晚上咱都睡警醒点,白天我在家,把窗户开着,决不让人动那些坛子。”张氏道。
第二天一早,连老爷子又叫上一家的劳力下地去干活。虽然粮食都收进来了,但是还有些豆秧子在地里,这些也要运回来,既能够做饲料,也能当柴火烧。
连蔓儿想着昨晚上的事,觉得这种事情还是要从根子上解决才好。在连家,有威信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一个人。
连蔓儿就走到上房来,周氏和连秀儿去了后面的园子择菜,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炕头的窗台上摆着两截的旱烟袋,这是那次连老爷子用来打连守仁打断了,从那以后,就放在窗台上。连蔓儿其实知道,连老爷子并不喜欢卷旱烟抽,他更喜欢抽旱烟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不肯另买新的。
连蔓儿就爬到炕上,从窗台上拿起两截旱烟袋在手里掂了掂,还颇有些分量,看样子是铜的。连蔓儿就将旱烟袋揣起来,从上房出来。
“娘,我一会去镇上,要买啥不?”连蔓儿跟张氏商量。
昨天连蔓儿已经买了五斤的豆油,一罐子盐,还有一些日用的零碎东西。连守信还从上房搬了一袋子的黍米和一袋子的黍米面回来,是他们这个月的口粮。
“蔓儿,你昨天就买了豆油,咱家还没有荤油哪。你到肉铺去看看,有板油买一扇回来,咱好耗油。”张氏想了想就道。
“行。”连蔓儿到炕柜里取了钱,就问小七,“小七,你是在家陪娘,还是陪姐去镇上?”
小七的大眼睛咕噜噜转了转,他其实很想跟连蔓儿去镇上,可是分派给他的任务是陪着张氏。
“娘,要不我……还会是陪你在家吧。”小七就对张氏道,只是一双大眼睛分明闪着祈求的光。
张氏如何看不出来。
“你陪你姐去吧,别乱跑,早点回来。”张氏嘱咐小七。
小七欢呼一声,提了篮子跟连蔓儿从屋里出来。
来到镇上,连蔓儿先去了赵记铜匠铺子。
“姐,咱到这来干啥?”小七问。
连蔓儿就将那两截旱烟杆拿出来,递给赵铜匠,问他能不能把两截旱烟杆重新焊起来。
赵铜匠接了旱烟杆看了,就点头说行。
“这活我这常做的。就是焊起来不太好看,要不要再加一个铜箍,就是多要几文钱。”
“行,这个是我爷的宝贝,你可一定要弄好,要不然,我可是要回来找你的。”连蔓儿和赵铜匠讲好了价钱后道。
“知道,知道。”赵铜匠道,“小姑娘还挺厉害。”
“这旱烟袋交给你焊,我们先去买点别的东西,一会回来取。”连蔓儿就道。
“没问题,我这就给你们弄。”赵铜匠答应道。
连蔓儿从赵记铜匠铺出来,又来到镇上最大的一家杂货店里,挑最好的白糖,买了五斤白糖,每斤是十五文钱。然后又去另一家店买了三斤。这样几间杂货铺子都走了一圈,总共买了二十斤的白糖,共花了三百文钱。
白糖,就是酿葡萄酒那一个关键的步骤了。不加白糖也可以酿出葡萄酒,但是酿出来的酒因为酒精度不高,非常容易变质变酸。加了白糖,就可以提高葡萄酒的酒精度,酿成真正的干红葡萄酒。这样的酒如果保存适当,可以存放两到三年,葡萄酒的口味也更好。
买好了白糖,分放在两个篮子里,连蔓儿提了一个,小七提了一个。
“阿姐,你不是说要买肉的。”小七提醒连蔓儿。
“放心吧,姐没忘。”连蔓儿笑道。
连蔓儿走进肉铺,看见肉案子上放着新杀的半扇猪肉,肉色漂亮,肥膘最厚的地方足有三指厚。这样的猪的板油多,出油多,而且香。
“张大叔,有板油吗?”连蔓儿问。
“连三姑娘啊,你来得巧了,这不正有一扇。”张屠夫就从后面的肉案子上拿过一扇板油来。
板油就是猪肚子里那厚厚的一层油脂,熬出来的油叫做荤油。豆油在一般的乡村人家也是金贵的东西,乡村人家平常吃的就是荤油。有的人家一年就买一扇板油,熬出油来,平时做菜的时候少少地放一勺,能够吃上一年。
连家既有荤油,也有豆油,也是荤油吃得多。
“还有肉骨头没有?”连蔓儿将板油翻开,见里面干干净净的,就又问道。
“有。”张屠夫说着,就弯腰从肉案子底下的一个大柳条筐里拣出来两根猪腿骨,和一块猪脊骨。“你要是买了这板油,这几块骨头便宜卖给你。”
“姐儿,熬了油,咱用油梭子做馅饼吃呗。”小七像连蔓儿建议。
连蔓儿低头看了看小七,又想到连枝儿和五郎瘦弱的小身板,就点了头。
“光用油梭子不好吃,咱再买点肉。”连蔓儿道。
“油梭子就够了,不用再买肉。”小七很懂事地道。
“咱不多买,就买一斤。”连蔓儿道。
连蔓儿心里曾经算过,往后这一年,口粮已经有了。她手里有卖苦姑娘儿攒下的钱,昨天李氏给留下了一吊钱,另外两块银子每块都差不多有二两,加起来就是五两银子。等葡萄酒卖出钱来,买了地,那明年的日子就更宽绰了。
张氏要补身子,连守信是主要劳力,也得吃点好的,她们几个小的也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所以该增加的营养不能含糊。
连蔓儿就又让张屠夫称了一斤后鞧肉。
板油称了,有十一斤挂零,就算作十一斤,每斤是十四文钱,是一百五十四文钱。大骨头三块有五斤半,每斤是十文钱,是无十五文钱,再加上一斤后鞧肉,每斤二十文钱,一共是二百二十九文钱。
“再加一文钱吧,凑足三百文。”张屠夫就又割了一块肉下来,扔进秤里一称,足足有一两有余。
连蔓儿就答应了,数出三百文钱来给了张屠夫。张屠夫用几片大叶子将骨头、板油和肉都分别包了,放进连蔓儿的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