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丑女如菊-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槐子将张大栓何氏让进房间,将书信内容解释了给他们听。
老两口摸着那信,眼睛就红了——这一去,可不是好几年不得见面?
菊花拉着何氏的手劝道:“娘。这可是旁人求都求不到的荣耀哩。那国子监可不是谁都能进去念书的,难选的很哩,有些选中的人也就挂个太学生的名儿,也不会真的去念书。”
何氏用手背抹抹眼泪,问道:“真的?你咋晓得哩?”
菊花微笑道:“我看书上讲的嘛。打个比方,那清辉县的县学堂比咱清南村的学堂要大,湖州府的府学比县学又要厉害。那国子监可是比府学更厉害的学堂哩。”
她为了哄何氏,便这么一级级地比过去,说的何氏眼睛发亮,最后笑眯眯地抱着那信反复瞧,浑然不觉自己把信纸拿倒了。
劝慰了一番,一家人重又出去询问那两个差役当日的情形。这回,两人很痛快,殷切地向张家人细述了张杨他们被接走的经过。
据他二人说。来人带了一队护卫,直接上丁府求见了学政大人,然后就去府学接出张秀才等三人,待他们稍作准备,写了家书交与他俩,才出发往京城的。连巡抚大人也没接见。
“小的比张秀才他们先走一步,不过,小的二人出发的时候,那些护卫也已经整装待发了。张秀才托小的向张老爷和夫人问好,让不要记挂他。”
他俩回忆几日前的事,忽然恨不得打自己一个嘴巴子,暗骂自己瞎了狗眼,且不说身为下人,办好差使乃是本分,就说这张秀才等三人明明就是奔到高处去了,自己居然不知交接他的家人,还敢不拿他们当数,送信迟了两日,害得张老爷担心,要是学政大人知晓此事,怕是要扒了他们的皮!这么一想,那态度就愈发谦卑,神情愈发恭敬,一口一个“张老爷”“太太”,又赶着槐子叫“大少爷”,叫菊花“大少奶奶”,弄得菊花觉得他们倒像自家的下人似的,不由暗叹这豪门官绅家的奴仆就是心眼子多。
不过,既然不打算得罪他们,也就不计较这个了,于是封了两个赏封让葡萄递给他们。
二人哪里敢收,不但不敢收,还跟张大栓又使劲地磕了好几个头,说迟了信该死,把那请罪的话反复说,直到槐子答应不将此事透露出去,两人才放心告辞。
临走的时候,二人殷切地跟槐子说,若是大少爷去府城,有使唤他们跑腿的地方,只管去找他们,还留了个地址给他。
待这二人走后,槐子叹了口气道:“这两人前倨后恭,看菜下碟的本事还真是不简单。可恨咱们白受了一场气。”
菊花道:“豪门奴仆还不都是如此,要是不会看人眼色,见风使舵,哪里能过得顺畅?这也是他们立身保命的手段。不说他们了。你把刘四顺的信给刘家送去吧;小石头的信今天也要送到集上去才好,一来让三叔三婶看了信能放心,二来也瞧瞧赵锋要不要紧。”
张大栓急忙道:“是要赶紧送去。槐子,你下午就不要下地了,去集上送信吧。要是你赵三叔有啥要问的,你去了也能说清楚,旁人是不成的。”
张槐点头,将两封信收好,准备出门。
何氏又叮嘱道:“再问问他家锋儿要不要紧。先前那娃儿哭得厉害,我心里害怕的很。这要是摔坏了,可不得了。”
菊花忙安慰她道:“我瞧不碍事,他精神好的很哩,不是还让他爹打死柳儿娘么?再说,秦大夫的医术那么厉害,就算他受了点伤,也能治好。倒是柳儿娘——娘,你跟三婶好像把她打狠了哩。”
何氏撇撇嘴道:“死不了。我都没朝她头脸打。不过你三婶倒是对着她胸口捶了几拳,她后来吐血了,怕是打狠了。这事咱不管,看村长咋说,总不能让咱赔太多的钱,谁让那婆娘嘴贱乱说的。”她倒是做好了赔银子的准备。
张大栓跟槐子也说随李耕田如何处置。
一家人又商议了几句,想好对外说辞,菊花收拾了些干菜和腌菜让槐子带给云影,他方才带着黑皮出门去了。
今儿一早起来就没个歇的,菊花本来昨晚就没睡好,因此觉得头昏昏沉沉,便跟何氏说了一声,又交代了葡萄几句话,让她看着板栗和小葱,便回房去小睡了。
一觉醒来,身上还有些软,她躺着不动,眼望帐顶,院子里欢笑声一片,细听之下,有葫芦和李敬文说话的声音,当然,还有自家双胞胎的笑闹声,以及不知是谁的低语,似乎还不止一人。
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声音立即让她精神起来,翻身下床,将自己收拾利索了,方来到院子里。
却见婆婆何氏、外婆汪氏和娘杨氏,还有刘婶、刘奶奶正围坐在梅树下,面前堆了好大一堆野笋子,正在一边剥一边轻声说笑;三个小奶娃坐在车里,望着满院子奔来跳去的葫芦和李敬文“啊呀”叫个不停,乐得手舞足蹬——还不会走,“足蹈”是不行的。
“菊花,你醒了?可好些了?”杨氏见她站在廊下四下打量,忙招呼道。
菊花一边下了台阶,一边纳闷地问道:“啥好些了?我又没生病,不过是累了睡一会。娘,你们上山掰笋了?”
杨氏笑道:“是你婆婆和刘婶去掰的。她说你不大舒坦,我就来问问。过来,坐这。娘瞧瞧!”
菊花忙过去她身边小板凳上坐下,顺手捞起一根细长的青笋来剥,就听何氏道:“我那会儿瞧你脸色不大好,想着你不舒坦,就没下地去种豆子,等明早去种也是一样的。下午忙完了,闲着也没啥事,刘婶要去山上掰野笋,正好你娘跟外婆在这,她们帮着看小娃子,我就也跟着去了。掰了这么些回来,两家都分点,熬酱吃。”
菊花望望天,诧异极了:“你们干了这么多事儿?我睡了好久么?怕是都要烧晚饭了吧。”
汪氏笑道:“睡了一下午哩。可怜见的,昨晚累狠了,等那么晚才睡,今儿又折腾了半天。”
她是说昨晚大家等槐子他们从下塘集回来,所以睡晚了,菊花心里有病,就不由得红了脸,急忙岔开话,问道:“刘婶,咋没见葡萄哩?”
何氏笑道:“在厨房煮甜酒哩。我估摸你也要起来了,就让她煮些甜酒,你吃一碗垫垫肚子,暖暖胃。要不要打两个鸡蛋?”
她一说,菊花心里就有点想了。她给两娃儿喂奶,吃的比往常多的多,这甜酒鸡蛋又是她爱吃的。于是说道:“那就打两个吧。娘跟外婆、刘奶奶也吃一些。”
第四百一十四章 我奶奶说她受够了
何氏笑道:“煮了两大碗哩。添上水,打些鸡蛋,大伙都吃一碗。这回的甜酒酿得好,味儿甜的很,要是不多加些水,我都吃不下去——太甜腻了。”
杨氏就问道:“该不是你放的酒多了吧?”
何氏摇头,十分开心地笑道:“也不是,那东西放多了可不成。这回糯米饭煮的好,酒拌得也匀,装在大瓦钵子里,上面盖了块木板,我又在木板上面铺了一件棉褥子,今早打开看了,白花花的一层绒毛,又香又甜。”
刘婶就笑道:“是好的很。葡萄刚才舀的时候,满屋都飘甜香,闻着腮帮子直冒水。”
她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只麻袋打开,抖出里面的青笋,又是一堆。
菊花咋舌道:“刘婶,才这么半下午的工夫,你跟娘就掰了这么多?我还以为就地上这些哩。”
何氏将剥出来的笋皮往一旁推了推,道:“我俩今儿运气好,碰上一片一片的。掰太多,麻袋装不下了,只好家来了。我们回来的时候,花婆子还在后山上到处找哩。”
李敬文正拎了根空心笋皮挥舞,听见说他奶奶,便跑过来对菊花道:“菊花婶婶,我奶奶又到我家来了。我弟弟有人带,我就能出来跟葫芦玩了。”
他娘跟菊花婶婶玩的好,他有话也爱跟菊花说,对旁人却不说,这是她娘教的——说话要看人。
菊花奇怪地问道:“你奶奶咋又回来了哩?不是说跟你小叔一块过么?”
李敬文绘声绘色地说道:“我奶奶说,她受够了·天天挨骂,还是跟我娘一块过好一些。我奶奶哭了哩,说我小叔跟我爷爷都骂她,说她不该跑到外边大树底下削莴笋。我奶奶说她没骂人,没骂秀才,都是柳儿娘骂的,那婆娘闯了祸,害她倒霉。
汪氏等人听了都忍俊不禁,菊花则失笑——花婆子居然说她受够了?这话该孙柳儿说才对。
她见李敬文靠在自己身边·仿佛有很多话要说的样子,又是好笑又是奇怪:这娃子今儿咋这么多话哩?于是问道:“你娘哩?”
她只问了一句,李敬文却回了一长串:“我娘种菜。叫我奶奶看弟弟、补衣裳。我奶奶看见张奶奶上山掰笋,就跟我娘说,她也去山上找一碗菜。
我奶奶说她在我家晓得干啥事,她在我小叔家不晓得干啥事,她没偷懒。”
菊花恍然大悟,怪不得花婆子觉得受够了哩:她跟梅子处惯了,梅子也总是把事情安排好,该她做的事分派好·所以她只要照着做就好了;柳儿没有跟她相处的经验,也不会像梅子那样直接把她呼来唤去地干活,所以她就不晓得该干啥活计。李长亮肯定常说她身子重,因此她格外委屈。
就跟何氏说的,这婆娘还真是呆板,不是懒。可是菊花郁闷地想,这有区别么?明明还是懒嘛。
众人笑了半天,都说这就是命数和缘分。
何氏笑道:“像我,跟菊花就处得好,换个人谁晓得是咋样的?柳儿算是勤快温柔小意的媳妇了·花婆子跟她拢不到一块,还真不能怪她——花婆子那人就要人管着。”她转向李敬文,“敬文·你奶奶回来,你娘咋说哩?”
李敬文想了想道:“没说啥,就说‘吃饭吧,吃了去喂猪,,我奶奶就去吃饭,吃完了饭洗碗喂猪。”
众人先是愕然,随即笑得前俯后仰,杨氏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菊花边笑边想·梅子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地直接。
这时·葡萄出来叫大伙吃甜酒。于是众人洗手先吃甜酒。
“过几天等有空了,泡些糯米·磨些糯米粉,搓些汤圆子·用这甜酒汤下了吃。”菊花吃了一碗甜酒鸡蛋,意犹未尽地对何氏道。
何氏点头,说抽空就来弄,“刘家妹子,明早你就把糯米泡上,等男人闲下来就让他们磨。多泡些。就泡十五斤米吧,磨好了把些给亲家。”
杨氏忙道:“你甭费心了,我们自己磨。我那一大家子人,少了还不够哩,我也泡十几斤米。云岚跟青木都爱吃这个,我娘也喜欢吃。”
说笑间,菊花见板栗眼巴巴地瞧着葫芦和李敬文吃甜酒,不住地咽口水,嘴里拉长了声音直哼,手撑在小车边沿,身子往前直猴,忍不住笑了,忙过去蹲在儿子面前问道:“板栗,想吃甜酒哩?你还不会吃,往后等你会吃了,娘再做把你吃,好么?”说完亲了他一下。
板栗就用小手拉着她一根食指,“咿呀”叫着,眼睛亮亮的;小葱则拽着胸前的帕子,放在嘴里用才出的两颗细米牙使劲撕扯,菊花忙将帕子扯了出来。
葫芦坐在到半尺高的小方凳上,面前放了条高板凳,趴在板凳上木勺子吃甜酒。见板栗这样,便从碗里舀了勺甜酒,往板栗面前送,小胳膊摇摇晃晃的,那汤水就泼到板凳上。
菊花忙制止道:“弟弟还不会吃,你自己吃吧。”握着他手将勺子小心地放回碗中。
李敬文跟葫芦一样,趴在高凳子上吃甜酒,闻言奶声奶气地对菊花道:“菊花婶婶,板栗和小葱妹妹饿了哩。妹妹连手帕子都吃,馋死了。”
菊花微笑,用自己的勺子从葫芦碗里舀了一点甜酒汤,放在板栗粉嫩的唇边。小娃儿先用舌头舔了添,然后就连勺子咬住了,看得李敬文和葫芦脆声大笑起来。
菊花瞧着儿子直摇头,将那甜汤汁倒进他嘴里,轻轻拽出勺子,照样喂了点给小葱。
虽然是甜的,可是小葱吧唧了几下嘴尝了尝,却皱起小眉头,显然这味道对于她来说,还有些陌生;板栗却在一旁又叫起来。
菊花笑道:“板栗是哥哥,就是厉害些,能吃酒哩。”
李敬文听了兴奋地说道:“菊花婶婶,那我再喂给他吃一勺吧。”
菊花忙道:“不要喂了,你自己吃吧,回头他吃醉了要闹。我喂他吃奶去。”这东西也是含酒精的,她可不敢再喂,遂唤葡萄帮忙,将两个小的弄进屋去喂奶。
先喂饱了小葱,让葡萄抱着,她再喂板栗。
摸着儿子脑袋上柔软漆黑的毛发,瞧着他使劲吃奶的样子,小嘴儿直动,一手还紧紧地揪住她胸前的衣襟,她便不由自主地微笑。
这小子见她笑了,居然舍得松开**,咧嘴对她讨好地笑起来。菊花忍俊不禁,忙轻拍他哄道:“板栗是乖宝宝,快吃奶,吃完了再去刘婶那吃一顿,回头都让小井儿吃完了哩。”一边将**塞进他嘴里。
板栗方才认真吃奶,只是两只眼睛却不眨地盯着菊花,生怕菊花不理他了。
菊花晓得他这习性,便心疼地摸摸他耳朵道:“快吃,娘瞧着你哩。”
葡萄在一旁笑道:“少奶奶,板栗跟小葱再过几个月就该会走了。我弟弟都能站起来哩,扶着墙能站好一会儿。”
菊花点头道:“都八个多月了,是该学着走路了。葡萄,你把小葱竖起来抱,顺便拍拍她后背,这样不容易吐奶。”
葡萄忙将小葱抱正,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晓得,刚才是忘了。”
一时喂完,出来让刘婶再喂板栗一遍—他没吃饱。
女人们继续将剩下的笋剥完,两大麻袋毛笋,只剥了两小篮子笋芯。
何氏硬塞给杨氏一篮子,“也不是啥好东西,不过是吃着玩。掰笋、剥笋,凑一块说说话,谁还当件正经事做不成?怪道菊花喜欢干这活计,我忙了一下午,跟你们扯些家常,觉得心里松泛多了。”
瞧瞧已是黄昏,杨氏便拎着篮子跟汪氏往外走,一边道:“那我就不矫情了,这东西我最喜欢吃。”又冲跟小葱嬉戏的葫芦叫道,“葫芦乖孙,你家去不?还是就在姑姑这玩哩?你就在这玩吧,省得家去了,阄得来寿表叔写不成大字,读不成书。回头等你爹家来了,让他来接你。”
葫芦回头望望奶奶,犹豫了一下,才点点头,道:“爹来接我。”
杨氏笑道:“叫你爹来接你。就算你爹家来晚了,让你姑姑送你也是一样的。”说着转身去了。
菊花撕开几条硬笋皮,那笋皮就蜷曲成一圈圈的,她将几条笋皮系在一块,又用一根未剥的青笋当横杆,做了个简易的小风铃,递给葫芦玩,又笑问道:“葫芦,晚上跟姑姑睡好不好?姑姑还能讲故事给你听哩。”
她本是逗他的,谁料小娃儿毫不犹豫地点头道:“好。讲狼外婆。”
何氏正跟刘奶奶扫大堆的笋皮,用撮箕盛了倒后院空地上,等晒干后再弄到灶下烧火。她听了葫芦的话,再看看愣神的菊花,失笑道:“瞧你咋收场?谁让你卖嘴?你当小娃儿是能随便哄的么?”
菊花看看葫芦,嗤地一声笑道:“我就带他睡也没啥——葫芦可是乖的很,反正板栗跟小葱是睡小床的,葫芦就跟姑姑睡。姑姑最喜欢葫芦哩。”说完“吧唧”在他粉粉的腮颊上亲了一下。
葫芦笑嘻嘻的,也不说话,靠在她怀里,一条胳膊搂着她脖子腻歪。
第四百一十五章 真是说不清
何氏呵呵笑道:“你带他睡,就等着板栗哭吧。你当你还是没生娃那会儿么?如今你有儿子了,要是偏一点儿心,小娃儿就会闹哩。”
果然,板栗和小葱见她将葫芦搂在怀里,一齐盯着她,她笑推葫芦道:“弟弟跟妹妹是小气鬼,你去哄哄他,等姑姑把这收拾干净了,再讲故事给你们听。”
葫芦点头,小心将那风铃提着,递给小葱玩。小葱却大煞风景,一把抓住,捏成一团。
菊花急忙上去掰开她的小手,道:“闺女,不是这么玩的。你这么抓,瞧把手割破了咋办?”又回头对满脸心疼的葫芦道,“葫芦不急,等会姑姑再帮你做一个。可不能把他们玩了,他们还小,不会玩这个。”
李敬文也挨过来,很有经验地对她道:“菊花婶婶,小娃子就喜欢乱抓东西,我弟弟也是这样的。”
菊花瞧着这个“小娃子”叫奶娃娃为“小娃子”,很是无语,正要说话,就听身后有人叫道:“敬文,你在菊花婶婶家玩了一下午,都不晓得回家吃晚饭了?”
菊花回头,见梅子手里端了个筲箕,里面是香椿头,走进院子对菊花道:“这是敬文奶奶在山上摘的,我送些来把你炒鸡蛋——你娘家的香椿树还没开始摘吧?”
李敬文见娘来了,急忙冲过去,叽叽喳喳对她说道,下午他都在跟葫芦和板栗玩,还在菊花婶婶家吃了甜酒鸡蛋等等。
菊花端根板凳让梅子坐,一边接过香椿芽,唤葡萄拿东西来装,一边抿嘴笑问道:“没抱小儿子,有人看着了?”她这是打趣梅子,花婆子回来了,好歹还是能干不少活计的。
梅子将皮猴似的李敬文从腿上扯开,嗔道:“你又在菊花婶婶家吃好吃的·把你送菊花婶婶做儿子好不好?”
李敬文不好意思地将头埋在娘的怀里,小声道:“张奶奶和菊花婶婶都叫我吃,我才吃的。
梅子也就这么一说罢了,不过是教儿子要有志气·不要随便跟人讨吃的。她一般不会禁止儿子来张家玩,她跟菊花亲厚,人情来往也密,两人不大讲那些虚情话。
拍拍儿子后背,梅子对菊花叹了口气道:“你说这叫啥事,好好的又生一场气:敬文奶奶不想回小叔家哩。总不能老两口往后一家住一个吧,那像个啥样子?晌午咋就打起来了哩?我都不晓得这事。”
不等菊花回答·又蹙眉道:“他奶奶哭得跟什么似的,说在小叔家过不好,就跟我能过好。我就问她:柳儿骂你了?让你干好多活计?不给好吃的把你吃?又说都不是。这真说不清了:柳儿啥活也没让她干,伺候她吃喝,倒嫌弃在小叔家过不好;我是一进门就让她干活,倒说我如何如何好。这不晓得的,还以为是我在婆婆跟前挑事哩——柳儿娘不就这么对人说么。”
这事儿菊花除了觉得好笑,还真说不出个道道来·就像刚才大伙说的,就是命数和缘分,没道理的。
梅子见菊花一个劲儿地笑·瞪了她一眼道:“你们家人少,没这么些乱七八糟的事,你就舒坦了。我在娘家的时候,我娘常跟我说:成亲了,好些家务杂事都是说不清的,只能凭心做,混着过。我还不信哩,谁晓得比我想的还要难。”
菊花笑了一会,正色对她道:“谁说我们家没有糟心事?告诉你一句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家也逃不过去。你瞧着我们家和和气气的·可你也不替我想想,我娘家和婆家最近遇到的事还少么?不过是没出在家里,是从外边惹来的,可是,那也让人糟心不是?就说晌午,那一架打了·事情还没完哩,等他们从集上瞧大夫回来,还有得扯。”
梅子点点头道:“是这样。这也是扯不清的一桩事。你娘家跟婆家待人也好,又厚道,偏偏还总有人找事。我娘说,这世上有的是那么些讲歪理的人,跟人想的不一样,遇上这样人,只能离她远些,扯是扯不清的。”
葡萄从厨房出来,送了个篾编的圆筲箕递给菊花,她将那红色的香椿芽抓进去,把空筲箕还给梅子,无奈地说道:“这可没法子,要么你住到小青山那深山里边去,不然总会遇见糟心事;住山里边,没人事来阄,还有野兽来闹哩。”
梅子点头,起身道:“敬文,家去帮奶奶剥笋子——你奶奶掰了好些野笋哩。菊花,我走了,锅里还在焖菜。”
菊花谢了她,让葡萄去井边把香椿芽洗了,晚上炒鸡蛋。
她看着梅子的背影消失在院门口,忍不住低头抿嘴偷笑。
何氏见了,问她笑啥?
菊花忍笑道:“我就是在想:敬文奶奶一回到梅子这来,又是掰笋子,又是掐香椿芽的,听敬文说晌午还洗碗喂了猪,咋在小儿子家就那么不受人待见哩?娘你别瞪我。
我真是想不通:这在哪家还不都是一样干活,咋她到了小儿子那,就不会干事了哩?”
何氏白了她一眼,丢下撮箕,让刘婶扫剩下的笋皮,自己提着那篮子剥好的青笋去井边冲洗,她笑道:“想不通就不要想。煮饭去吧。槐子也不晓得多早晚能回来,别跟昨晚似的,到半夜才回来。”
菊花道:“我哥也在哩。就算家来晚一些,他们两个人加上黑皮,也不孤单。”
菊花带着葡萄煮饭,刘婶就去河边将鸭子和鹅唤回来,又去山边牵牛。这些活计本来都是黑皮做的,因他跟槐子去了集上,所以刘婶就来替他。
何氏正进进出出地忙些杂事,忽见刘奶奶侧耳仔细倾听,便问道:“刘奶奶,你老人家听啥哩?”
刘奶奶凝神道:“我恍惚听见井儿他娘在喊哩。东家奶奶,你出去瞧瞧,莫不是有啥事?咋牵个牛还牵这么久哩?”
何氏听了,忙将手中的衣裳送进屋,然后快步往外走,一边说道:“我去瞧瞧。葫芦,听老太太的话,跟弟弟妹妹玩,不要出去,晓得么?”
葫芦也不吱声,却点点头。
何氏从河边绕过去,找到她家常放牛的小山坡,却不见刘婶。四下一望,暮色沉沉,山上树木越发葱郁沉暗了,她便大声叫道:“刘家妹子!刘家妹子——”
后一声拉老长,要是刘婶在附近的话,该能听见。
果然,从前方的树林里传来刘婶的声音:“东家,我在这——咱家牛不见了,我正找哩!”
何氏听了,心里很不安:这可是从没有的事,她家的牛听话的很,一向都在这一片吃草,肯定不会跑林子里去,因为那边没有茅草,都是些灌木丛。
莫不是被人牵走了?
她看看天色,心里着急:牛要紧,人也要紧,大晚上的,在树林子里钻可不好。于是高声叫道:“刘家妹子,你赶紧出来。天黑了,那树林子里不能呆。我去叫槐子爹和黑子兄弟过来找。”
喊了两遍,刘婶便匆匆地出来了。
何氏来不及跟她说话,丢下一句“我家去叫人”,转身就跑了。不怪她着急,再不抓紧,天就要黑了。
她深一脚浅一脚,慌慌张张地跑回家,见张大栓正在井边洗脸,刘黑子则提着猪食桶往后院去喂猪,急忙叫道:“他爹,咱家牛不见了。赶紧去找,再晚了看不清哩。”
张大栓一听,脸也不洗了,对着刘黑子叫道:“黑子兄弟,先别喂猪了,找牛去。这两头牛要是丢了,可不得了。”
庄稼人对牛的感情,那是非同一般的,虽然张家后来又买了两头牛,让吴家和王家在照管,但家里这两头牛是最先买进来的,都喂熟了,听话好使的很,跟狗一样,成为这个农家院子的成员,要是丢了,他可要心疼死了。
刘黑子一听牛不见了,也着急起来,丢下猪食桶,跟在张大栓身后就往外走。
张大栓找牛不像刘婶那样,钻林趟沟地找,他往那山坡上一站,扯着嗓子叫道:“黑——牯子!黑——牯子!家——去——喽——”
喊几声,侧耳听一会,再喊。顿时那暮色下的山峦响起一阵回音:“黑—牯子——牯子——牯子·……”如水中的涟漪,一圈圈的向外扩散。
菊花已经做好了饭,听说牛丢了,也跟着忧心——咋这一天就没个歇的哩?临了到了晚上还出一桩事,叫人连晚饭也吃不安。她望着院外昏暗的天色,叹了口气,家里连个灯笼都没有,夜晚有事出门实在不方便。
从厨房角落里找出两只往常扎的火把,在前端布头上浸了些香油,递给何氏道:“娘,送去给爹吧。天色黑下来了,野地里瞎摸可不好。”
何氏点头,接过来就往外走,迎面碰上郑长河——他是来接葫芦的,便问何氏出去干啥。
何氏便跟他说了。
他且不接葫芦,忙伸手拿过火把,对何氏道:“我去。你就不要去了,黑咕隆咚的,要是脚扭了崴了,更添乱。”又对听到他的声音奔出来的葫芦说道,“爷爷有事,你就在姑姑家吃饭吧,回头来接你。”
何氏明知他说的是实情,只得在家等,心里又不安,便去了外边,在河边等,接着刘婶也过来了,陪她一块听张大栓的声音回荡在山林旷野。
第四百一十六章 牛也是有脾气的
张大栓叫了好一会,忽然刘黑子说道:“有声音!东家你听——”
张大栓侧耳倾听,滤掉风声,山林里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越来越大,那是有活物在树林里穿行,带动树枝藤叶、踩踏草木的声音。
他不禁大喜,高声叫道:“黑——牯子,家来喽!”
那树林里顿时“哞哞”叫声不断,夹着一阵杂乱挣扎的声音,也不知是咋回事。
接着就听见“哎呀”一声,然后又无声无息了,从昏暗的树林里却奔出两头健壮的水牛,欢快地“哞哞”叫,冲着张大栓奔过来。
刘黑子反应快的很,听见那声音明显是人发出的,不顾天黑林暗,顺着声音一头冲进树林,一边大嚷道:“别跑!狗娘养的,敢偷牛!”
张大栓高兴的同时,心里也一沉:果真有人偷牛哩!
两头牛奔到张大栓身边,亲热地挨着他摩擦;张大栓则不停地摸着它们颈上的毛,嘴里说道:“咋这么傻哩,谁牵你都跟着走?长河,快把火把拿过来,瞧瞧那边是谁。哼,敢偷牛!黑心的家伙,牛是随便能偷的么?瞧我逮着你送到衙门里去!”
他早听见郑长河一边叫一边往这边来,又见他举着火把,所以这么说。
郑长河喘着气赶来,见牛回来了,十分高兴,听说有人偷牛,大怒,问道:“在哪?”
张大栓抬手指了指前方树林,道:“就在那边,黑子兄弟过去了。咱也过去瞧瞧。把这火把也点上吧。黑牯子,呆在这不要跑——”忽然他举着火把凑近牛头细看——“这王八蛋,把牛鼻子都扯豁了。黑心烂肝的东西!”
他愤怒极了:肯定是刚才黑牯子听见他叫,要往这边来,那偷牛贼拽着牛绳子不让,愣是把牛鼻子上的木栓拽坏了,牛鼻子也挣豁了口。暗红的血迹沁出来,在灰黑色的牛鼻子上倒不大显眼,不注意不能发现,另一头黑牛却是好好的。
可把他心疼坏了,一边抚摸牛头,一边对那边嚷道:“不能让他跑了。这狗娘养的,这么待牛。”
郑长河道:“这黑咕隆咚的,我瞧他往哪跑。大栓你等着。我去揪他出来。黑子兄弟,找到人了么?”
张大栓也举着火把跟了过去。
两人不敢乱窜——怕火把点燃了树木,小心地拨开树枝,往丛林里进发。
黑暗中。刘黑子叫道:“在这!哈哈!装死狗哩。怕是叫牛角剜了一下——我先头听他叫,就晓得肯定没好事,别死了吧?东家,过来照照。”
这晚虽然没有月亮,也不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那种黑——天上有星星,刘黑子又习惯了黑夜,因此看见前方树丛边黑乎乎的一团人形物体,感觉就是那偷牛贼,先前那牛就是在这一块叫。他顺着声音赶过来的。
好一番折腾后,张大栓和郑长河用火把照着那躺在地上的偷牛贼,面面相觑,十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