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作文桥--高中生优秀作文一本全-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狱中,获得保释的曾琼英托关系给李承林送来了罐头、鱼肝油等营养品。鱼肝油在当时是名贵药品,对身体衰弱,特别是肺病有滋养功用。但李承林却舍不得吃,他把这些营养品送给了女牢的左绍英和彭灿碧,她们考虑到李承林肺病很重,把几瓶鱼肝油退了回去。李承林又把鱼肝油给了同室刚刚遭受了敌人的酷刑的杨虞裳和其他难友,但他们都不同意。经过反复争议商定由李承林掌握,实行平均分配。过了几天,难友们发现了秘密,李承林“作弊”。原来他用滴管分给那两位同志的是每人每次六滴,而他自己却是四滴,少了两滴。两位同志向他提出了严重抗议,在同室的*生活会上大家也对他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但他依然我行我素,实行不均的分配。这就是一直被难友们传颂的“两滴鱼肝油”的故事。
两滴鱼肝油反映了狱中难友深厚的战斗情谊,他凝聚着一个*主义者在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对战友无私的爱。
尽管有白色恐怖的阴影,尽管是枪林弹雨,但那份青春的火热依旧。我想这正是《红岩》给我门留下深刻印象的道理吧!在日益更新的新时代里我们这群豆蔻年华的少年们,也应有那份火热。因为把火热留在竞争的新世纪。红岩精神永存于我们心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思想会飞】………
人是可以飞的,你相信吗?
你不相信也得信,因为思想是会飞的。
思想是人在精神上的载体?它有一双美丽而健壮的翅膀,能带着人遨游于天空。它有无限广阔的空间,没有谁能抓住它,没有谁能禁锢它,除非这个人死了。
思想会飞,在思想那无限广阔的空间里,哪怕你物质上的空间多狭小,你都可以跨越大洋,甚至穿过星系,在这个空间里,人人都是自由的。
思想会飞,谁曾见杜甫在那小小草堂中失去了文采?会飞的思想带他写出了仕途坎坷。生活困苦,又写出了心中不平,胸中大志,思想飞出草堂小小的空间,飞到民不聊生的唐王朝后期的大地,使得诗圣在自己饱受秋风之苦时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慨。
思想会飞,司马迁在牢房里,身体被冰冷的墙所阻,精神被酷刑所压,然而他带来了什么?思想让他从狭窄的牢狱中逃出,穿越时空,为我们留下了秦王扫大合的气概!留下了楚汉相争的金戈铁马!留下了李将军“花城飞将”的威名!
思想会飞,终生受锢于轮椅的霍金,甚至说话也要靠电子音合成,他的一生是被疾病困在那一点儿空间中的,然而他却有能力为我们揭示数光年远的宇宙所发生的事,他还能告诉我们几十亿年之前世界的样子,思想用飞翔的魔法,使他由最不自由的人变成了最自由的人,在思想的空间中,他为我们写就了一部活的《时间简史》!
突破物质的空间,才能达到精神空间的无限自由,驾驭思想,便可以飞!
人是可以飞的,你相信吗?
………【第一百一十九章 大江东去】………
过去最喜欢看电视剧《三国演义》,也爱极了那首主题歌: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其中我尤其喜欢头两句,大概也是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吧,一世枭雄曹*,虎踞江东孙权,知人善用刘备,终被浪花淘尽,成为历史,只余江渚渔樵,只余滔滔逝水。
每每读到这两句,总有一种无奈油然而生,后来才发现,并非只有我这种感觉,好比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那一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也抒发了作者站在大江一岸,忆往昔风流人物,叹时光一去不返的无奈吗?
不禁又让我想起了那一首乐府“百小东到海,何日复日归”。古人总能发现生活中蕴藏的哲理,江河东去,永不再返,时光流逝,焉能复还?对了,还有李白的《将进酒》里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写的正是李白看透了人生苦短,岁月飞逝后那无法与命运抗争而产生的无奈,于是乎引出了后来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樽空对月”。古人把江水东流看作了时光飞逝,又把自己对此的无奈投入了滔滔江水。
不光是对时光的感慨,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面对友人的离去,李白虽然倍加不舍,但却无能为力,只能看着友人的船在大江的奔流中远去,岂不无奈?
大江东去,岂是人力可阻?
在滚滚东流的江水面前,有谁不感到自己的渺小?江水让人们深深地察觉自己对于自然规律,世事变迁的无力,唯有把无奈寄于东去的流水,写入诗词之中了。
大江东去,谁可奈何?
………【第一百二十章 岂曰无衣】………
北国的夜晚总是来得很早,好像清早那场鏖战的血腥味还未褪去,黑夜的大幕便迫不急待地拉下了,东边那片浸满了鲜血——有敌人的,也有战友的——的土地也看不见了。
寒风卷着一丝枯草飞过,今天营里又少了几十个兄弟,记得昨天我们还一块儿围在火堆旁聊天呢,现在呢?再也看不到他们了,永远,永远。
抬头望着天,几颗零落的星冷冷地照着,身上突然觉得凉嗖嗖的,家里现在也该添置冬衣了吧?穿着这薄薄的军衣,愈发觉出冷了,不光由于北国夜风的吹袭,更多的是心里的东西太多了,孤独,迷惘,和对死亡的恐惧。
好想家啊,有六年没回去了吧!家里总是暖洋洋的,小弟,大姐,姐夫都在家里吧?对了,还有母亲啊,现在特别怀念母亲亲手缝的棉袄,穿着它,就觉得什么都不怕了。
那边这起了火光,战友们把篝火生起来了,走到火堆旁,呆呆地盯着跳动的火焰,战友们有的叼着根据草棍儿打盹,有的正擦着铜剑,有的则静静望着远方的黑色,大家都默默的,只有火焰的温暖让气氛不至于冰冷。早上的那场战斗实在太惨烈了,大家都被一个一个倒下的战士,一个一个消失的生命惊住了,结了冰一般。冷啊,大家都只穿着薄薄的军衣,怎抵得住寒风,又怎抵得住心中的悲凉?
过了许久,不知谁先打破了沉默,抱怨着军队不发冬衣。大家还是静静的,但不一会儿,一个豪爽粗犷的北方汉子唱起了军队里很平常的那支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他唱完第一段,停下来,用一种期待的眼光望着大家。
我分明看见,许多人的眼眶湿润了,这时,一个瘦小的战友用他不大的嗓门接了下去: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我终于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喝了起来,谁知先是几人,后来所有人都一起唱起来: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我们互相握住旁边人的手,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首《无衣》,泪水在我们每个人脸上划过,包括那个北方汉子。
光焰的光芒照在身上,暖暖的。
岂曰无衣?
………【第一百二十一章 人生三步曲——读高】………
你也许知道高尔基这个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个伟大的作家生活经历。那就请你读一读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吧。
本书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步由,作者描写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学时代的生活经历。从这个被真实记述下来的自传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时代的高尔基对小市民习气的深恶痛绝,对自由的热烈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在人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说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这段时期为了生活,他与外祖母摘野果出卖糊口,当过绘图师的学徒,在一艘船上当过洗碗工,当过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历尽坎坷,与社会底层形形色色的人们打交道,他有机会阅读大量书籍。生活阅历和大量的阅读扩展了阿廖沙的视野。在小说中,描绘了*社会一个时代的历史画卷。高尔基自传体小说部,写少年时他正式走上社会,工作阶段的生活。用细致的语言刻画了下层社会人们的悲惨生活,描绘了一个半孤儿(阿廖沙父母双亡)怎样奋斗,在社会上艰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经历。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这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深深感染了他。高尔基曾说:“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高尔基在他的大学里无情地*着社会发展创造的各种财富。在病态社会里的毒瘤完全没有腐蚀掉他童年岁月里的思考着。
高尔基的生平教会我如何从容镇静地去面对人生的危机与挑战;我受到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心灵如雨后的晴空,清新、明净,一片蔚蓝。
………【第一百二十二章 “钢铁”这样炼成—】………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时,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本书真实而深刻地描绘了十月革命前后乌克兰地区的广阔生活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英雄的光辉形象。保尔精神成了时代的旗帜。这个形象从诞生之日起便跨出国门,成为世界各地进步青年学习榜样。
保尔从小受哥哥阿尔焦姆的影响,骨子里有一骨强烈的正气。他第一次参加战斗,是作为一个勇敢坚强的阶级兄弟,一个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为了营救布尔什维克战士朱赫来,保尔被关进了监牢。在严刑逼供下,他依然什么也没说,保住了朱赫来,也保守了党的秘密。可是尽管如此,保尔自身却不是很顺利的,因为他冒着死亡的危险。然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减弱他对革命的热情。在他被错放出狱后,他又积极投身于革命之中,一次又一次的受伤,只会更加坚定他对革命的信心。
成千上万的战士像他一样,虽然衣不蔽体,胸中仍然燃烧着不灭的烈火,为捍卫本阶级*而战。
同时,正因为保尔身上坚强的革命意志,使他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他能在昏迷十三天后恢复知觉,他一次又一次从死亡的边缘挣脱,重新获得生命。为什么战争的残酷没有把他吓倒?为什么身体所受的多次创伤从未让他后退?因为保尔是一名布尔什维克战士,因为战争还没有取得胜利。
所以,我们从保尔身上应当学习到的是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不言放弃的精神。不管是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不论是对于任何事情,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就要付出不懈的努力,而且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个人来说,小则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任务。大则可以用于一生的理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要将崇高的理想*为现实,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其中必定会有许多的荆棘、坎坷。也许有人退缩了、畏惧了。但是只有不轻言放弃的人,只有迎着困难往上爬的人,才能尝到胜利的果实。
本书的作者尼·奥斯物洛夫斯基就是这样一个实例。他是俄罗斯人,一个普通的工人、红军战士、共青团基层干部。一九零四年出生于乌克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但是其中确实有大量情节取材于他自身的经历。他同小说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一样,年幼家贫失学、做过小工,参加红军打过仗,负过伤,后来也是双目失明,全身瘫痪。在身陷绝境的情况下,他不甘心于吃喝、呼吸、等死,于是拿起唯一能利用的武器——笔、不,说笔也不准确,因为后来他边笔也拿不动了,而是靠口述,请亲友笔录,历时三载,克服难民想象的困难,创作了这部不朽的杰作,实现了重近战斗岗位的理想。
生命是短暂的,也是有限的。生命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人活着,如果他只是悠闲地安于享乐,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那么可以说,他在为他的躯壳而活。他的生命不论是对于他自身,还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都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真正的人生,应当是在不懈的努力与奋斗中度过的。不想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才发现荒废的太多,就应当从现在开始充实生活的每一天。
读了这本书后,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与命运、生活作斗争,钢铁是投进熔炉里炼出来的,要经过很长时间,人钢铁般的意志也是在生活的熔炉一点一点地炼出来的,我们要学习保尔的精神,与困难作斗争,与命运作斗争,与生活作斗争!不能知难而退,只能知难而进!让我们努力锻炼我们的意志,把它投进生活的熔炉里,让它变得钢铁般坚强吧!
………【第一百二十三章 菊花飘香的时节】………
当清爽的秋风将天空吹向更高远,当陌生的孩子望断最后一只南飞雁,当枝上的绿叶换上橙黄,当一点点微酸已着枝,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时节。
菊之淡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带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是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菊之傲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岁楚国相位持竿不顾、依然决定“曳尾于途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再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你是否也想劝他入世,期望他能为祖国为社会为黎民百姓做番大事业。是的,所有人希望如此。然而,庄子他自为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就让他永远地做一棵树吧,他身边会有一株傲岸的菊花陪着他。
菊之殇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当清脆的打铁声从远方传来,当远古的大鹏展翅欲飞,当滔滔的乌江向天咆啸,便又到了菊花飘香的季节。
………【第一百二十四章 新的地方】………
这里到处都是绿地,空气里全是绿色的味道,让人心醉神迷。云很低,来得匆忙,走得也快,不那么留连往返。这里的风夹着青草味,不,不仅是是青草味,还有树叶的味道。路边的草丛中到处开着花,房屋前后也开着花,淡淡的花香若有若无,双脚仿佛悬了起来,飘飘然在空中,又像纸一般落地,轻轻划过泥土的芬芳,沉醉轻盈的躺着。天空很蓝,透彻天际的蓝,沁人心脾的蓝,无所畏惧的蓝。我心爱的蓝色,你能把我带到哪里,离不开这终将化作尘土的地方。这地方是那么宽广,让人渺小,所有的东西都如此。
毫无疑问这是贴近自然的,早上醒来首先听到的便是大自然最动人的虫鸣鸟叫。他们的声音萦绕在房梁上久久不肯离去,直到天黑才恋恋不舍的离去。白天我迎着热烈的阳光,我的心在快乐的奔跑,这儿时刻散发着自然的芬香。
来这儿前家乡是冬天,接近零度的样子。上飞机前几天还下了一场雪,对南方来说下得很大,不一会儿便遮住了路面,这实实在在的白色在漫漫飘下,让人感动的美丽。看着雪我心里有些颤栗,只是我不那么明白为什么她走得那么快。睡了一会儿懒觉的我,下楼时发现洁白的雪已经脏了,我们沾满尘土的脚踏脏了大地的新衣。身旁的人都在掩饰自己的兴奋,看着他们在偷偷的笑,偷偷的玩,我也笑了。真切如同那纯净的白,心间淌过一缕清泉,依依梦里无寻处。
希望关心我的人在家乡多穿点衣服,也温暖下自己。
跨过冬天,直接来到夏天。这的夏天不像家乡那么热,更温和,不过干燥,家乡便是雨热同期了。
我这一生中,中国有三个地方一定要去:*,内蒙古,新疆。去*看看美丽的高原,看那儿变化着的山和川,看那红脸的藏民,看那野生的强壮的牦牛。去内蒙古看看浩大无垠的草原,看好客的蒙古族,看自由奔驰的野马,看风吹草地见牛羊。去新疆看看雄阔的大戈壁,看西域的异族风情,看沙漠绿洲中流淌的清泉,看狂风卷起的沙尘肆虐。那里终将留下我的身影,雪山下,大漠里,草原上。
这里碧空如洗,这么清澈的蓝色,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并没有看到过,来到这儿的我成了中国那些“城市人”口中的“乡下人”,不过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感觉。九点了,这儿才有一点渐进黑暗的感觉。落日余晖把明暗分明的白色的云染成了一大片金色,为这儿的一天画上一个仿佛很悠长的句号。的确需要暴雨的冲刷才能在中国的大城市里看到如洗的蓝天,而在这你只需要擦亮你的双眼。而我的这双眼睛好像也有了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长达几分钟的时间去适应黑暗,比以前更加模糊不清了。
让一切随风,任意东西,只要愿意你和风是一体。天这块蓝色的幕布轻轻地搭在你的头上,肩上,抚弄着你柔嫩的肌肤,撩动着你的头发。
………【第一百二十五章 江边尽酒】………
“咸”是丢了“心”的“感”,有了心,才会发觉眼泪的感觉是咸的……
说“酉”字像个酒坛,古人就称其为酒,可缺水的酒坛又如何能让人醉生梦死?是哪个有心人又在后来添上了这三点?脑袋不是很清醒,车离我很远,但车声却架着方向盘在我的耳道内横冲直撞,我有些眩晕。我跌跌撞撞爬到了一块石头上座了下来,手上还握着那冒着浓浓麦香味的半罐啤酒,不停地打嗝,又或许是迷茫中的*。
今夜的湘江为何如此凄凉?让那些冒头的荒野踩在你原奔腾不息的江水上。河堤上有多少人等着你冲刷他们的烦恼,如今这些浪子又该何去何从?是行人在过路,在我人生的笔迹上留下微不足道的一滴墨迹。可能这些墨迹会慢慢退色,甚至消失。可有些人的足迹深深烙进了心里,纵是巨浪滔天也冲刷不了我对他们的思绪。意识越是模糊,他们的身影就越是清晰,莫非这就是酒的力量……
又是一口,我吞下了些难过,吞下了些忧郁。它们比黄连苦上千倍百倍,可滑过喉咙的一瞬间,它们却又烟消云散了。留在口中的,就只有那发酵的麦香味,我慢慢发现,我的心似乎也跟着发酵起来。对面放着礼花,今天是什么日子?我没有去注意过,我看着一道一道火光闪过,每轰的一声,回忆就裂开一些。他在绽放欢愉,我却在撕碎忆梦。仅一江之隔,难道我和他的距离就差得那么远吗?
我又开了一罐,想起先前总共买了四罐,打算在江边喝完了再回家去。四……好像不是什么好数字,为了避险,许多人都想尽千方百计将它隔离。但我记得我付钱的时候是八块钱。八……多么吉利的数字,谁会把“四”和“八”连在一起呢?恐怕只有天才会开这种玩笑,尤其是喜欢把不幸和幸运轮回地加在我身上。就像是海岸,永远不会有平息的一天。可能有些醉了吧,心有些麻了,很久没有哭过,现在纵是流泪,可能也感觉不到泪的滋味了……
其实“男人哭吧不是罪”这首歌真的写得很好,我虽然不喜欢听,但是我也不觉得一个男人为了感情的事发泄一下有什么不妥。只是,我下过决心,不再哭。可能只是一句空话吧,但至少,我会努力做到的。人有了目标,会朝着目标拼搏。我想找回从前的自己,我想努力维持一段最珍贵的友情,我想快点参加工作可以为母亲做些什么。可光有目标,没有动力又有什么用。就像是这酒,如果我不抬起这瓶罐,就是想喝也没有办法喝。我现在真的是没有什么力气了,酒罐慢慢从手中滑落下去……
将进酒,杯莫停,杯莫停啊!
——只是,这江边尽酒,尽酒不尽愁……
寂寞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人活在世上,时刻都在感悟……
感悟世间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美好,感悟时间的流逝。在此同时,百感交集,心里也时刻在变化。喜、怒、哀、怨,都是时常荡漾在心中的感觉。它们来得飞快,走得疾驰,给人以震撼。然而,当人还在回味这心头荡漾之时,有另一种感觉悄然降临,不留一丝痕迹,令你察觉不到,却能让你内心涟漪——那便是寂寞。
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太让人琢磨不透……
有许多人讨厌寂寞,认为有它的世界是那么的无聊,那么的单调,也太缺乏情感。生活在寂寞的世界里,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一个人,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能做,乏味,枯燥,无助……面对寂寞,所以尽量避免。而有些人却喜欢这种氛围,没有人打扰,没有人干预,做自己喜欢的事,无忧无虑,没有拘束。这种想法似乎有过于偏激,一个人可以做些什么!?其实不然,有些人可以在这种环境中爆发出其真正的天赋。要看,那就看自己属不属于这类人。
寂寞的环境,其实并不可怕;寂寞的人,也并不单调。这是取于人的自身。古往今来的天才们,往往是那些几乎被世人遗忘在角落里的小角色,生存在寂寞里,在寂寞里成长,在寂寞里发光,直到乌鸦变凤凰,永驻于世!反倒那些所谓生存在光明世界的人,有着众多的优势却不会利用,到头来一场空,一事无成。
万事没有绝对……
对于我,我不喜欢喧闹,我喜欢安静,喜欢在另一个世界,安静地关注这个世界。在极度无助的时候,有些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而我却不屑。吾本高傲。我宁愿独处一室,戴着耳机,自己把问题想清楚。此时的我,又有什么可以寄托的呢!?惟有寂寞。在喧闹中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到寂寞中思量。这不是孤僻。我很开朗,但是却喜欢寂寞,因为它给了我理智,给了我认真思考的机会,让我不会盲目的做任何事……
寂寞的世界,一切都沉静,一切都抛开。当你*之后,你会发觉它的魅力。它不会让你陷入思想的死胡同,却能让你豁然开朗。
………【第一百二十六章 物语四种】………
荷
我用那仿佛永不会破碎的杯子,盛满了开花的快乐…载着人们的祝福。
那一片不急于舒展的稚叶,在纯净的心里藏匿了期望,才穿过水的朦胧,望着世界,并拒绝穿上陈旧而褪色的衣裳。
你问,什么才是真正的主题,在这样一种破土而出的痛苦里?
我笑着,你知道的,不是风的摧残,不是雨的敲打,而是这“生”的使命。
梧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