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拣宝-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算不错了,起码忍了几年。”

    俞飞白开口道:“要是我,才懒得管他的死活……。”

    “是谁要死要活啊。”

    就在这时,钱老的声音传来,只见他在吕珍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上了二楼。另外,在他们的身后,还有另外一个人的身影……
第382章 只得其形,毫无神韵
    “钱老,吕nǎinǎi,你们来了。”

    见此情形,王观等人连忙上前迎接。

    “不仅是他们,我也来了。”

    一个声音在钱老身后传来,王观等人顺势看了过去,发现却是当初在龙虎山,与钱老、张老主持鉴宝的周老。

    “你们两个年轻人真不像话,来到京城了也不给我打个电话,是不是在龙虎山见了一面之后,转头就已经把我忘记了。”周老微笑道,风采依旧。微长的头发梳理整齐,充满了文人的书卷气质。

    “周老,哪能呀。”俞飞白急忙笑道:“我们昨天才到,打算在今天去拜访您的,没有想到您居然来了。真是让我们又意外,又惊喜啊。”

    “滑头。”

    周老轻笑道:“如果不是东峰兄托你们捎带礼物,你们估计也不会想到我吧。”

    “怎么会……”

    俞飞白干笑起来,连忙示意王观和唐清华帮忙应付。

    “周老,好久不见了。”王观立即走了出来,笑着说道:“飞白‘忘恩负义’忘了您帮他鉴定玉带的功劳,那是他的不对,我可是一直记得您替我鉴别李墨的事情。所以,您尽管骂他就好了,千万不要迁怒到我的身上呀。”

    “哈哈,放心,你和他是不同的。”周老笑容满面道,态度果然非常温和。

    “凭什么呀?”俞飞白叫屈起来。

    “就凭他带来的东西。”周老微笑道:“我可是想着借来观赏研究一段时间,可不能得罪了宝物的主人。”

    “周老,您可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呀,怎么能够这样利势……”俞飞白很失望道,脸上充满了一种偶像破灭的表情。不过那生硬的演技,一眼就能看穿,让人发笑。

    适时,钱老笑着说道:“好了,不要搞怪,还不介绍一下你们的朋友。”

    知道是在说自己,萧山连忙走了过来,眼中带着几分激动、〖兴〗奋之sè。他不认识钱老,却知道周老呀。对于萧山来说,周老是他非常敬重的人,没有想到能够在这里遇见,在意外的同时,自然有种惊喜交集的感觉。

    “钱老,这位是萧先生,是我们在潘家园认识的藏友。”王观介绍起来,又笑着补充道:“萧先生研jīng字画,很有才华。在这方面,我要多向他学习。”

    “王兄弟谬赞了。”

    这个时候,萧山态度恭谨,诚恳说道:“鄙人萧山,很高兴能够见到几位老前辈,以后有机会的话,还要请几位老前辈多多指教。”

    “萧山……”

    忽然,周老沉吟起来,若有所思道:“我记得有一本学术杂志上,登载了一篇关于历代书画人物衣饰变迁折shè当时社会现状的论文,作者的署名就是萧山,不知道是不是你。”

    “周老,您也看过那篇文章。”萧山惊喜交集,受宠若惊。

    “有人向我推荐过,我当时就看了。”周老微笑点头道:“不错,颇有几分见解。”

    “谢谢周老夸赞,我也是受到您的启发,才萌生写了那篇文章的念头。”萧山求教道:“不过,文章成型之后,我感觉有许多不足,但是又不清楚具体的欠缺是什么,希望周老能够予以指点。”

    “问题肯定是有的,你的大方向没错,但是侧重点却有偏差……”

    在学术问题上,周老不会弯弯绕绕,好就好,不好就不好,一针见血挑出了许多毛病。萧山在面红耳赤的同时,也心悦诚服,愈加的谦恭。

    旁边,王观等人却相视苦笑起来,看着非常投入的两人,真的不好过去打扰。

    “算了,不管他们。”钱老摆手笑道:“我们先坐下来喝茶,反正等他们说得口干舌燥,自然会过来的。”

    大家自然没意见,坐下来之后,唐清华招来服务员,更换一壶热茶之后,又点了一些糕点果瓜之类。至于正餐更不用担心,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端上来。

    “钱老,吕nǎinǎi。”

    给两位老人家斟了杯茶之后,俞飞白马上把那个兔形席镇拿了出来,笑嘻嘻道:“你们看看,这是我在潘家园的收获,不错吧。”

    “是圆雕席镇。”

    钱老看了一眼,再把东西拿起来一掂量,就得出结论:“滑石材料,这样的雕工和造型,应该是唐代的东西。”

    “钱老,怎么样。”俞飞白自得道:“是我发现的,几百块就拿下来了。”

    “挺好。”钱老含笑道:“从流畅的线条刀法来看,有九成的可能xìng是盛唐时期的作品。匠人们从各大书画家的图画上汲取养分,才有了这样yīn线浅刻的技法。可见在艺术上,没有什么高雅低俗之分,反而有许多共通的地方。”

    王观等人明白钱老的意思,毕竟在古代的时候,书画那是文人的雅趣,但是玉石雕刻,尤其是雕刻玉石的匠人,那是属于卑贱的事情,让士大夫们所不齿。

    实际上,这两者是互通的,时间有文人在石碑雕刻上领悟书法的真谛,自然也有匠人在书画家的图画上学到了雕刻的技法。大家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交流,才有了各种书画、雕刻技法的诞生。

    “钱老,飞白的席镇虽然不错,但是却比不上我的东西。”

    与此同时,唐清华把他的唐三彩摆了出来,只见摆件的造型栩栩如生,sè泽华丽明艳,在阳光下渲染出一抹温润细腻的光泽,显得jīng致之极。

    “唐三彩!”

    这时,周老走了过来,顺手指着唐三彩的人物说道:“萧山,好比这个唐三彩。你看这武士的衣饰,头戴翻檐帽,身穿圆领窄袖衫,在当时来说,这就是所谓的胡服。充分说明了在唐代时期胡风鼎盛,不仅是在上层贵族流行,而且已经遍布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了。”

    “周老您教训的是,我太着重衣饰变迁的过程,却忽略了其中的生活气息。”萧山连忙点头表示受教。

    “易之,不要急着教书育人。过来了正好,顺便看看东西怎么样吧。”钱老笑道,执壶给周老倒了一杯清茶。

    “还能怎么样,就是个仿品而已。”周老一看,再伸手在人物头部一摸,立即摇头道:“真品脸上不施釉,是后开脸的,而这个居然直接在脸上施釉,不用说就知道是仿品了。”

    “仿得还不错,有些年头了。”

    随即,周老翻转打量了下,就点头道:“应该是民国初期唐三彩现世之后,一些高手仿造的东西。不过,由于当时对于唐三彩的研究还不够彻底,那些人不知道唐三彩不施全釉的特征,所以就多此一举也给脸施釉了。”

    “周老,您看得未免太快太准了吧,太打击人了。”

    此时,俞飞白咋舌道:“这东西我们反复研究了好久,才确定了是民国时期的仿品,您一上手就知道了,让我们情何以堪。”

    “哈哈,看得多了,速度自然快。”周老笑道:“也不用羡慕,等你们到了我这个年纪,肯定也能办到。”

    “唉,那要慢慢熬了。”俞飞白垂头丧气道。

    “飞白,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旁边,唐清华又给他一记狠的:“是你自己需要要研究吧,人家王观也是一上手,就知道是民国时期的仿品了。”

    “你不是也一样。”俞飞白没好气道:“纠结半天没结论,还是要叫我们去救场。”

    “我不一样,我是业余的。”唐清华坦然笑道:“而某人,总是吹嘘自己是专业的,现在露馅了吧。”

    “什么露馅,我不过是反应慢了一拍而已。”俞飞白不以为意,反而笑眯眯道:“再说了,有的时候,运气真的很重要。就算王观眼力再好,不一样是空手而归么。”

    “空手而归?”钱老有些奇怪,指了指王观身前的纸盒道:“那这一大包是什么东西?”

    “大观太清楼帖。”王观微笑道:“民国文人的临本,蛮不错的。”

    “拿来看看。”钱老也有几分兴趣:“我也收藏了一套民国时期的大观帖,后来也收藏了一套大观太清楼帖。不过,那套大观太清楼帖是前些年启功主编的,质量虽然上乖,但是总感觉少了几分韵味。”

    “大观太清楼帖?故宫有明清时期各个版本的善本,尽管有些残缺不全,但是也保留了几分真髓。你想观赏的话,可以找我呀。当然,说好了只能在里边看,不外借的。”周老随口道,顺手接过王观递来的临本翻看起来。

    打量片刻,周老就摇头道:“水平一般,只得其形,没有丝毫的神韵。”

    “易之,是你眼界太高了。”钱老笑道:“你在故宫,不仅经常接触各大名家的书法真迹,还能随意观赏各种珍本、善本,难免变得挑剔起来。”

    “挑剔?”周老沉吟了下,点头道:“可能是吧。不过,这临本真的不怎么样,甚至比不上我的书法水平……”

    如果这话是俞飞白来说,那叫狂妄自大,但是从周老口中说出来,王观等人却十分信服,一点反驳的意思都没有。

    “多少钱收上来的?”

    适时,周老又问了起来,听到价格之后,才笑着说道:“那也不算很亏。”

    俞飞白一听,顿时笑道:“周老,店主可是引用了您老的话,说这笔买卖是王观赚了。”

    “我的话?”周老好奇道:“我的什么话?”

    “没亏就是赚,东西在手里就是财富……”

    “扯淡!”
第383章 夹带私货
    PS:今天又是三更,有票的赶紧投吧,大家多支持,算是对作者的犒赏。

    “我生平最恨断章取义的人。”

    这个时候,周老摇头道:“那个店老板曲解我的意思了。

    当时我是在说一些文物,尽管已经不在了,但是却有文史资料流传下来。这些文史资料在我们手里,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我们已经赚到了,没有必要再纠结那些文物是否存在于世。”

    “啊……”

    王观等人这才恍然大悟,同时有些啼笑皆非。也蛮佩服那个店老板,竟然把周老的话按照自己的理解,再加以引申出来,变成了符合他职业特点的“哲学”。

    毕竟,当初王观他们听见,也觉得店主说得很有道理。

    “易之,不用生气,其实人家说得也没错嘛。”此时此刻,钱老轻笑道:“东西在手里本来就是财富,不亏确实就是赚了。”

    “我没生气。”周老笑道:“只是有点儿理解先贤的苦恼了。仔细想想,人家先贤的诗书文章,本来不是这样意思的,但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硬是改成另外的意思。要是让各位先贤泉下有知,指不定要气得从棺材里爬出来了。”

    “夹带私货,那是常人通病,很难避鬼……”

    说到这里,钱老若有所思,抬头看了眼王观,立即指了指他手里剩下的几本书册,然后笑眯眯道:“还有那几本,也拿来给我看看。”

    “钱老,差不多一样的,没必要细看的。”王观笑道,也把剩下的几本书册递了过去。

    “是吗?”

    钱老不置可否,拿起了其中一本书册慢慢的翻看起来。一页,两页,三页……很快就是二三十页,翻开了书册的小半。

    》”

    “特别的地方?”

    众人愣住了,连忙翻看手里的书册,却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钱老,您为什么这样说?”俞飞白连忙好奇问道:“是不是发现有什么不对?”

    “不是不对,而是反常。”

    钱老轻笑道:“在我的印象中,王观属于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而且,如果说这些是普通的瓷器也就罢了,他确实有可能买下来收藏。但是我可不记得他有临书描帖的爱好,现在却突然多huā钱,购买这些对他来说不是很必要的东西,其中肯定有问题。”

    “钱老,您分析得很透彻啊。”俞飞白一听,立即点头赞同道:“不仅有问题,而且反常必有妖,问题很大啊。”

    “令希,你什么时候变得这样多疑了。”

    旁边,周老十分惊诧,不以为然道:“以前没这个爱好,不代表现在不喜欢。再说了,我们也一样,有的时候突然心血来cháo了,也经常买一些自己用不上的东西。”

    “易之,你为他辩解之前,先看看他的表情再说。”钱老提醒道。

    “钱老,我有什么表情。”王观摸了摸脸,一脸无辜道:“很正常啊。”

    “装,继续装。”俞飞白哼哧道:“钱老目光如炬,说你有问题,你肯定有问题。就算没有问题,你也要把问题交待出来。”

    “飞白,不要说胡话。”

    这个时候,钱老也有些哭笑不得,摇头道:“如果没问题的话,王观应该急于辩解的,可是他现在一点儿也不急,就已经充分说明一切了。”

    “真的?”俞飞白瞪大了眼睛,立即拿起一本书册猛地翻看,还是没有任何发现。

    “你翻那些没用,估计是这几本有什么玄机。”钱老笑道,顺手把书册整理了下,数了一下,就五本而已。

    “钱老……。”

    适时,王观有些恍然道:“原来一开始的时候,你是在唬我的呀。”

    众人一听,就知道王观是承认了。一时之间,俞飞白忍不住叫道:“王观,你这小子,又藏了一手,太不够意思了。”

    “是发现了一些问题,我还在研究之中,打算研究清楚了才告诉你们的。”王观解释道。

    俞飞白只是叫嚷而已,也没有打算深究,而且对于五本书册的玄机更加感兴趣,所以急忙追问道:“发现什么问题了?是书里有夹层,还是有宝藏的提示之类的线索?”

    说话之间,俞飞白在钱老手里讨要了一本书册,然后对着边缘一搓,飞快的翻页……

    “不要这样折腾,容易伤纸!”王观有些心疼,连忙阻止俞飞白,顺手把书册拿了过来,随口道:“不是什么宝藏,你多想了。”

    “不是宝藏,那又是什么?”俞飞白急不可耐道:“别总是在卖关子,赶紧说呀。”

    “等等……。”

    王观点头,也开始翻页。不过,他的速度快多了,三两下就找到了需要的页面,然后递给了钱老,笑着说道:“您老看看,这篇字帖有什么不同。”

    “嗯?”

    钱老带着几分好奇,立即低头观看起来。乍看之下,他立即jīng神一振,马上就发现了不同寻常的地方。

    之前说了,大观太清楼帖,是一部丛帖。时期收录了历代名家的字帖,其中第一卷是历代帝王法帖,第二到第四卷是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是历代诸家占法帖。

    之后的第六卷到第十卷,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二王帖了,收集了王羲之和王献之这对父子的珍贵字帖,再jīng心摹刻出来。

    这个时候,王观递给钱老观看的,正是王羲之著名字帖篇章。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yīn张侯。”钱老轻轻诵念,手指忍不住跟着比划起来。

    “快雪时晴帖。”

    与此同时,周老也忍不住凑近过来观看。然而,与刚才轻视的态度不同,现在他的目光落在书页上,就再也没有再挪开了。

    旁边,俞飞白等人心痒难耐,却不好开口催促两位老人家,只得焦急等待了。

    好久之后,周老才慢慢回过神来,惊叹道:“不对,果然非常的不对……”

    “周老,什么地方不对啊?”俞飞白急忙询问起来。

    “字不对,纸也不对……”

    回答的是钱老,只见他轻捏那页纸,微微皱眉道:“看风格,好像是两个人的手笔。”

    “什么好像,分明就是。这篇字帖与其他字帖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周老肯定道:“绝对是两个人在临摹,确切的说,临摹这篇快雪时晴帖的,必然是一位书法大师。书势气定神闲,不疾不徐的情态,已经有大王(王羲之)的六七分神韵了。”

    “形神具备,书风平稳饱满,时敛时放,能含能拓,堪称绝妙。除此以外……”钱老十分赞同,然后指着书页道:“易之,你知道这是什么纸吗?”

    “什冻纸?”周老错愕,也随之伸手微微触摸书页,仔细感受了一下,顿时脸sè一变,愈加的惊诧:“这个好像是……澄心堂纸。”

    “不是好像,我可以肯定,就是澄心堂纸。”钱老也是十分确定。

    澄心堂纸,那是南唐后主李煜设官局监造于澄心堂的名贵纸张,和天下第一品的李廷挂墨一样,这种纸也被世人列为纸中第一品。南唐亡国之后,这种纸在北宋年间,深受文人的追捧,可谓是一幅百金,非常的昂贵。

    “又是书法大师手笔,又是罕见的澄心堂纸……”

    一时之间,周老惊疑道:“这篇字帖,绝对不是民国时调的东西。”

    这不是废话,而是一个结论。

    “这个临本,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纸质也有些泛黄,但是和这篇字帖的纸也有一定的差异。”钱老点头道:“当时,如果不是刻意对比仔细研究的话,还真容易给忽略两者之间的颜sè深浅,以及纸质的不同。”

    说到这里,钱老抬头问道:“王观,你是怎么发现的?或者说你发现了什么明显的特征,从而知道这些临本夹带了私货。”

    “钱老,你再看看这个……”

    王观笑而不语,又拿起另外一本书册,翻找到一篇文章。

    “月半帖,也是极具神韵的笔法。”周老立即拿过来观望,马上就发现其中的不同。

    “还有……”王观又翻开了另外一本书册。

    “给我,给我!”

    俞飞白连忙夺手抢了过来,一边辨认上面的文字,一边读了出来:“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

    “小王(王献之)的鸭头丸帖。”周老很吃惊。

    此时,王观又翻开一本书册递给了唐清华,让他念诵:“谢生多在山下,不复见…,川”

    “大王(王羲之)谢生帖!”周老非常吃惊。

    最后一本书册,王观给了萧山,只见他表情复杂,轻声念道:“献之等再拜…”崇虚刘道士鹅群并复归儿……”

    “小王的鹅群帖!”

    此时此刻,周老也已经有几分麻木。

    当然,周老的麻木,却比不上萧山的懊悔。

    要知道这套大观太清楼帖,他可是曾经看过,却没有买下来。这种进入宝山却当面错过的心情,可是非常的让人后悔、沮丧。

    “大王的快雪时晴帖、月半帖、谢生帖,小王的鸭头丸帖、鹅群帖!”与此同时,钱老列数了一下,有些期待问道:“王观,还有其他的么?”(未完待续
第384章 蔡鲁公,王馆长
    “钱老,我翻找对比了好久,就发现了这几个异常。”

    这个时候,听到钱老的询问,王观有所保留道:“不过,毕竟东西到我手里就半天时间而已,没来得及彻底研究,也不知道其他书册还有没有。”

    其实,王观用特殊能力看过,可以肯定没有了,但是也没有必要把话说满,免得显得不够慎重。反正他也料到,就算他说没有了,钱老等人也肯定会再检查好几遍。

    当然,那是事后了。

    现在钱老等人,还是比较关心这几篇字帖之间,到底有没有联系。如果有联系的话,又是什么联系,或者说到底是谁的杰作?

    一瞬间,众人的目光集中在王观身上,既然是他发现了大观太清楼帖临本的奥秘,那么肯定也知道了些什么。

    “王观,还是刚才的问题。”钱老表情多了几分认真:“你是偶然发现的异常,还是基于什么理由,才发现了书册字帖的不对。”

    “说起来,那真是运气。”

    王观没有再卖关子了,在萧山手里拿回那本书册之后,就笑着说道:“当时我在那家店里就是在翻看这本。不过说实在话,上面的文字大部分是草书,我也是连猜带蒙的才辨认出好几个字,自然觉得十分的无趣,就想顺手扔回原来的地方。”

    “然而,扔得有些不准,把书册扔地上了。”

    说到这里,王观语气多了几分庆幸:“还好扔在地上了,书册又自然翻开,我连忙拿了起来,却在书册的中间,也就是这篇鹅群帖之中,发现了一枚淡淡的钤印痕迹……”

    “有印,在哪里?”周老连忙问道,要知道字帖的印章,往往是非常重要的线索,也是辨识作者身「冇」份的依据,绝对不能忽略。

    “一开始的时候,看到那个印,我以为是临大观帖作者的款识,但是仔细辨认之后,才发现不是……”说话之间,王观也捏起了一张书页。

    虽然说王献之的鹅群帖的字数不多,才五十来个字而已,但是篇幅却占了不少,几乎用三页纸。现在王观拿起来的,正是第二页。

    不过,由于装帧是蝴蝶装的形式,所以一二页是相连起来。另外二三页版心内向,单边向外。王观所看见的钤印,就在第二页的边角,一般人比较容易忽略。

    这个时候,王观尽量把书缝扯平,在他的提示下,大家连忙凑近打量。只见一方浅浅的钤印就在书缝角落之中。钤印的颜色微浅,但是字迹不算模糊,依稀可以辨认出来。

    “兴化鲁公?”一瞬间,俞飞白皱起了眉头,莫名其妙道:“兴化在什么地方?有姓鲁的名人吗?鲁肃,还是鲁迅?”

    “你别瞎扯。”唐清华摆手道:“不要误导人,鲁肃也就罢了,鲁迅可是姓周的……”

    “废话,我当然知道。”俞飞白没好冇气道:“指不定,这个鲁公也是笔名。”

    “一边去,少来扯淡。”唐清华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未必……”

    与此同时,钱老若有所思道:“鲁公不是笔名,然而也有可能是封号。”

    “封号?”王观一怔,忽然反应过来:“鲁国公?”

    “历史上的鲁国公虽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周老沉吟道:“比如说唐代的颜真卿就封过鲁郡公,说起来也能称为鲁公。另外还有宰相韦温曾封鲁国公,晚唐时的孔纬也是鲁国公……”

    “对了,就是这个颜鲁公。”

    听到这里,俞飞白惊喜交集道:“难道说,这是颜真卿的手笔?”

    “飞白,你多想了。”王观无奈提醒道:“不要忘记了,颜真卿是中唐时期的人,而澄心堂纸是五代才发明的。最重要的是,唐代哪来的大观太清楼帖?”

    “对喔!”俞飞白拍了拍脑袋,及时醒悟过来:“也就是说,这个鲁国公,应该是在五代以后的人。不,应该说是宋代人。”

    “宋初名将曹彬,就曾封为鲁国公,不过这人是武将,不以书法闻名。另外他与兴化也没有什么联系,而且他死的时候,大观帖还没出现呢。”钱老低头想了下,突然笑道:“易之,我突然想到一个人,不仅出生地在兴化,也被赐封为鲁国公……”

    “我也想到了。”这时,周老有些兴「冇」奋,也有几分踌躇道:“是他吗?如果是他的话,确实很有可能。毕竟他晚年改学二王字帖,书风笔法姿媚,字势豪健,颇具二王风采。当然,最主要是他有这个时机、动机、先天条件……”

    “周老,您说的到底是谁呀?”俞飞白心急,连忙问了出来。

    “这个人,你们肯定知道。”

    周老笑着说道:“很有争议的一个人,有人说他是祸国殃民的权臣奸佞,也有人说他是战战兢兢如履bó冰,专门为皇帝收拾烂摊子的忠臣良臣。反正这人在政治上饱受讥诽,但是在书法上的成就却十分的不凡,堪称一绝。不过,由于骂他的人多了,大家不太情愿认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绩而已……”

    在周老述说的时候,王观等人的脑子飞快运转起来,不断的汇集相关信息,收罗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最终锁定了一个人。

    “蔡京!”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萧山,他十分吃惊,有些释然,又有些不确定道:“周老,您说的是不是宋徽宗时期的权相蔡京?他在大观二年被封为鲁国公,而且曾经主持大观帖的摹刻工作,甚至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

    “没错,我说的就是蔡京。”周老笑道:“蔡京是兴化仙游人,政治上的问题我们不研究,只说他的书法。根据史料记载,他书法初学本族堂兄蔡襄,后学欧阳询,最后学习二王字帖。可谓是博采诸家众长,自成一体。”

    “现在大家谈到宋代的四大书法名家苏黄米蔡,苏黄米没有什么争论,提到蔡的时候,一般会有两个观点。一是指蔡襄,二是指蔡京。”

    周老微笑道:“在古代的话,认为这个蔡是蔡襄的人比较多些,但是在现代,觉得是蔡京的可能性更大。当然,这个排名我们也可以不管,反正有争议就说明蔡京书法的出众,在当时就是冠绝一时。传说之中,就连狂傲的米芾,也自叹不如蔡京。”

    “虽然这个只是传说而已,并不能当真,但是也能够从侧面上说明了一些人对于蔡京书法的推崇。就算蔡京在道「冇」德上有缺失,也不能抹灭他在书法上的贡献。”

    周老娓娓而谈,似乎已经确定几篇字帖就是蔡京的作品。

    “易之,你能肯定吗?”这个时候,钱老沉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