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洞庭湖英雄传-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幺大斗岳鹏举
手下留情埋祸根
上回书说到,杨幺义理正大,言辞严厉,在阵前演说一通。接着,又释放了牛皋。岳飞却认为,两军对垒,只有武力解决。杨幺一听,爽朗-笑:“哈哈哈!岳飞,我已经把话说明了,既然你执意不从,不肯退兵。那好吧,看看是你岳家军厉害,还是我义军厉害。你催马过来吧!”就这样,杨幺与岳飞的一场大撕杀开始了。
杨幺说完话,脱去征袍,抽出了七星宝刀。岳飞-抬腿,摘下了沥泉枪。
两人不用别人伸手,双双催马上前,战斗在一块。
交手后,岳飞才发现,这杨幺的武艺高强。杨幺手中的宝刀,上下翻飞,挂着风声。闪电一般,应接不暇。
杨幺也知道,这岳飞的武艺超群。他使的这个枪法,叫**枪法,说是有八八六十四路。杨幺早就听说,所谓**枪法,就是融合了古代六位使枪高手而练成的一种枪法。这六家分别是西汉项羽的霸王一字摔枪法、唐初罗成的卧马回身枪、三国时赵云枪法和姜维的枪法,以及宋代初的杨家将枪法、和高家枪法。
他的那条沥泉枪,也是有来历的。据说岳飞家乡汤yīn县有一处山洞。此洞寒气袭人。一天,岳飞误入山洞。陡见一条大蛇扑来。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用双手紧扼巨蟒。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斗之后;蟒蛇消失,只见一道金光闪过。蟒蛇在岳飞的手中变成了一杆枪。枪杆上有〃沥泉枪〃三个字。
岳飞的师傅周侗也是一位世外高人;相传为梁山好汉豹子头林冲的师傅;还曾传授行者武松一招〃玉兔蹬腿〃。在教授了两位梁山好汉的这位老侠士的悉心教导下;岳飞十八般兵器样样jīng通;尤其擅长枪法。。
就杨幺与岳飞这样两位高手的决斗,直杀得尘土飞扬,天昏地暗。
杨幺呢,把师父欧阳泰传授的刀法全抖了出来。
因此,两人斗了-百个回合,也没分出输赢。
岳飞浑身热汗淋漓了。他想,我再打下去,未必就能讨个什么便宜。还不如立即实施另-套路。嗯,我得按照战前计划,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胜了杨幺。
岳飞的-眨眼,改变了进攻思路。他先来了个三枪连发,两胳膀带咽喉。杨幺不匆不忙,用刀左右上下一挡开。
岳飞佯装一枪刺虚,往东北方向便败。
杨幺不舍,手提宝刀,紧追不舍。
其实,岳飞这是假败。马往前面跑,他眼往马后看。
一看杨幺追上来了,心中大喜。迅速地挂好沥泉枪,一抬手把弓箭给摘下来了。
岳飞战前盘算的就是这个。他第一是枪法,第二就是弓法。
shè箭,在当时为武术之首。有什么“怒气开弓,息气放箭”的说法。说:“怒气开弓,则力雄而引满。息气放箭,则心定而虑周。”
岳飞shè箭,有百步穿靶、百发百中的说法。但见他冷不丁一回头,拉满弓,箭上弦,“嗖“的一声,箭就直飞向杨幺。
殊不知,杨幺是shè箭中的高手。他早有预料,这岳飞诈败,肯定要放箭。所以,杨幺追赶时,就有提防了。就见岳飞的后臂一动,他知道箭来了。杨幺说:嘿,别跟我来这套,这是我最拿手的武艺了。当年师父欧阳泰没少叫我练这个。只见他双臂一仰,使了个“金刚铁板桥”,那箭就贴着鼻子尖过去了。没shè到。
可杨幺刚坐稳,“啪!“第二支箭又到了。箭从臂膀外飞过去了。
“啪!”杨幺-闪身,以为第三支箭到了。可谁知,岳飞拉了个空弦,并没有箭shè到。原来,这是岳飞使的计策。他拉了一下空弦,“啪!”箭却没shè出。然而,当杨幺再闪身时,已经来不及了,第三支箭真的到了。这一箭,正中杨幺的肩头。
大家知道,这古时候做大将的作战要身穿盔甲,两肩有吞肩兽,两手有吞手兽。胸前有护心镜,上方有鱼踏尾,下方有凤凰裙。这些东西多是铁叶子与金锁编织的,就是为了保护身体的。
杨幺这回的吞肩兽发挥作用了。那箭正好拈在这上面了,没伤到皮肉。杨幺的火气直往上升,心说:岳飞你是一个匹夫呀,还给我玩这暗算人的事。原来,你打仗时不是一个正人君子。
他一伸手,把这箭拔下来,又摘下了自已的那张硬弓。杨幺shè箭,可是出了名的力大、稳准。他的箭术,-点不比岳飞差。
他又还回了岳飞三箭。第-箭、第二箭,岳飞也躲开了。但是第三箭,杨幺拉满了弓,正待shè,心里一琢磨:这岳飞可是一个英雄呀,我岂能一箭结果了他的xìng命,那不叫广大百姓觉得婉惜吗?我呀,也就吓吓他,也算劝他退兵吧。就这-念之差,杨幺故意把箭shè高了些。
“嗖!”——“啪!”飞箭正中岳飞头盔上的簪缨。
岳飞吓出了-身冷汗,他的脸刷地惨白,脑门子上直冒汗。
岳飞这才从内心感受到了,论正义,杨幺有他们的主张。这主张是为老百姓办事。论武艺,杨幺也比自已略高一筹。这一筹就是决斗中的胜者呀。
杨幺收了弓,一阵冷笑:“岳元帅,你好自为之。杨某不再奉陪,改rì再战。”
岳飞惊愕了。他望着杨幺远去的身影,一动不动。这时,岳云追了上来,问:“爹,寇军退了,我们追吧?”
岳飞这才明白过来,一挥手,说:“追!”
岳家军紧追不舍。眼看杨幺他们进了-大片柳林子。岳飞也要进去,王贵忙喊:“大帅,别进去。”
“为何?”
“上次,我和徐庆、姚政兄弟吃亏,就是这里。”
“他们六、七万人都进去了,难道我们怕他们不成?”
岳飞不听劝告,执意领兵进了柳林阵。
哎呀,岳家军-钻进柳林阵,那就身不由己了。他们处处挨打,有劲使不上。光听见义军讲话,不见义军人影。一会儿遭到刀斧手的撕杀,一会儿又遭到弓箭手的放箭。还有那树上,那树下,那草丛中,那林中小路上,到处是机关,四处是杀手。什么树上的弓驽,树下的炸药,小路上的陷马坑,等等。岳家军死的死,伤的伤。整个就象进了-座神秘莫测的大迷宫。
这回好在岳家军兵马多,在林子里转了两个多时辰,总算逃出了柳林阵。
回到大营-清点,岳家军又损失了四千多人。
岳飞吩咐一声:“紧闭营门,高挂免战牌。”
一连多rì,岳飞都愁眉苦脸,闭门不出。
杨幺回到大营,立即就召开了头领会议。杨幺先是分析了目前的局势。他说:“岳家军来了。这是朝廷的最后一招。大家得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根据我今天与岳飞交锋的情形,大家也都看到了,听到了,感觉到了,岳飞这人不可能跟我们-条心。当然罗,人各有志,我们不能勉强他。道理嘛,我在阵前己经跟他讲了。可他听不进去。他硬要与我们决-死战。往后,大家要随时随地作好打大仗、恶仗的准备。”
这时,“勇金刚”刘衡插话了:“天王,打就打吧,别婆婆妈妈的。”
周伦说:“刘将军,你听天王讲好不好?”
“好咧!”
杨幺接着对往后的义军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工作方针。他认为,第-是组织好打仗。力求随时能打,打则能胜。第二呢,是要加强防卫、加强团结。防止敌人破坏,防止施用间离计,防止有人暗中投靠敌人。第三呢,是要建设好大本营,加强水军建设,控制住洞庭湖,组织发展好生产。岳家军有朝廷当后盾,不缺钱粮,不缺武器。义军只能靠自己,自己生产,不给当地老百姓增加负担。要继续采用“陆耕水战”、“兵农相兼”的政策,豁免义区钱粮赋税。第四呢,要密切注意岳家军的动向,增加细作人员,加快情况报告。
布置完任务,各位头领各忙各的事务去了。
岳飞呢,刚到洞庭湖不久,就又接到朝廷圣旨,任命他为南方五省大元帅。赵构交待他:“限你半年之内;必须剿灭杨幺匪徒!”
………【洞庭湖英雄传第一回与第二回】………
长篇历史小说
洞庭湖英雄传
湘江两岸起风雷,
洞庭湖畔放光辉X
钟相杨幺两员将,
留下英名万古垂。
几句残诗念罢,引出一段故事,叫《洞庭湖英雄传》。
在这部英雄传中有个神州大地家喻户晓的人物;那就是我国南宋初期最著名的战略家,军事家岳飞。岳飞文武双全,忠孝誉世。他一首千古绝唱《满江红》慷慨激昂,正气凛然,是中华民族爱国jīng神的代表作。然而;看官可知道;在岳飞心目中最敬佩的英雄好汉是谁吗?此人就是洞庭湖畔的农民起义首领杨幺。杨幺与岳飞是同时代人。杨幺在洞庭湖畔高举义旗,喊出了“等贵贱、均贫富”的口号,这可是中华大地上关于人与人之间要平等的呐喊。杨幺率领义军破州县、焚官府、杀贪官,很快就得到鼎、澧、潭、岳、辰等州19县民众的响应。到了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二月,宋高宗调集20万大军,任命岳飞为荆湖南北路置制使,举全国之力奔赴洞庭湖围剿义军。杨幺与岳飞在八百里洞庭湖上及周边辽阔的战场上,斗智斗勇;叱咤风云。本书描写的就是杨幺的英雄传奇以及他与岳飞的这一段英雄演义。本部书以jīng彩纷呈、扣人心弦的故事、以跌宕起伏、紧张激烈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文武兼备、智勇双全的农民起义军首领的形象。全书文笔流畅,表述诙谐有趣,人物个xìng鲜明,可读xìng极强。
杨幺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岳飞还十分敬佩他?看官请别急;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回杨家贫穷遇横祸
险遭斩草又除根
这件历史事件,发生在北宋哲宗年间。在湖南鼎州府龙阳县境内的沧港,有一户姓杨的人家。这个老杨家,一共生活着五口人。主人叫杨正泥,娶妻陈氏,还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长子叫杨益,次子叫杨山,女儿叫杨玉。这一家五口人就住在洞庭湖的湖边,搭了三间芦苇茅房,还有一条破破烂烂、东补西补的小渔船。这个家一年四季,冬去chūn回,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贫苦生活。可在那个封建朝代的苦难年月,也不光是老杨家这样苦,全天下的穷人,都是一样的悲惨命运。
就说这穷苦人杨正泥,到了三十九岁这年,他妻子陈氏又身怀有孕,他的第四个孩子就快要降生了。要说多口人,在富裕人家就是一件好事了,不!可搁在这老杨家,他们就成了愁上加愁的事。杨正泥整天哀声叹气,眼见着家里又要多出一口人,也就是说多了一张嘴,这可哪里弄吃的去呢?来rì方长,拿什么养活这小子呢?
到了这年的六月,他跟妻子陈氏商量:“哎,你啄磨着,这孩子什么时候会生?现在离孩子出生还有多少rì子呀?”“我盘算,也就是十天半月了。这些个rì子呀,我的身子感觉越来越沉重了。”“哎,怎么办呢,我呀这段时期就天天都起大早,再贪些黑,多干点活,
多捕点鱼。把鱼拿到集市上去多卖点钱,好留着给你坐月子,好么?你自个可得注意身子骨啊?”妻子也就点头同意。家里生活挺艰难的,可夫妻俩挺恩爱的。
在六月初六这天,杨正泥早早地就起了床。他叫了大儿子杨益去湖里捕鱼。这孩子今年十四岁,长得也挺结实;从小帮他爹干活。父子俩把渔篓背了,拉了鱼叉、鱼钓、鱼网,就出了家门。他们径直来到洞庭湖边,把那条铨在湖边的破船修补修补,然后就推上了湖面。他们荡浆摇橹,不一会,就捕到了鱼。
你可知道,这洞庭湖呀,在我们国家来讲,现在是第二大淡湖,可在宋朝那时可是第一大淡水湖。直到清代;洞庭湖总面积还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现在它的总面积是两千八百二十多平方公里。虽说已经屈居二位了,但它仅次于鄱阳湖。湖面八百里,是湖南省第一等的鱼米之乡。到了湖面上,一望无边,烟波浩瀚,可说是无风三尺浪,有风浪三丈。在这里,水面辽阔,渔产丰富。除此以外,还有三多:一是芦苇多,二是水鸟多,三是野菜多。逃荒到这里的穷苦人家,只要勤劳肯干,捕鱼摘野菜,用以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维持生计的。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述过洞庭湖。他说;“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yīn,气象万千;”他又说:”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yīn风怒号,浊浪排空;rì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至若chūn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今天咧;杨正泥父子正碰上个好天气;心里好快活。
且说杨正泥这父子俩,荡浆摇橹,驶向湖心,撒网捕鱼。今儿个还真不错,网网都有
收获。不到中午,父子俩就已经捕到了三十多斤鱼。长子杨益乐得直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爹,成呵,看来到天黑以前,捕个百把斤鱼不成问题。”“是呵,孩儿呀,我们再加把劲。”
父子俩正兴高采烈埋头捕鱼呢,那知道,正飞来横祸。只见远处的水面,一只船奔来,湖水两分,水击船舱。来的是一艘快船,船头上站着两人。这两人是连比划带喊:“嘿‘‘‘谁敢在这儿捕鱼咧!快住手!”这水面上传声可比岸上传声传的远多了。这会,虽说相距还有相当远的一段距离,但那喊声却是听得清清楚楚的。父子俩正撒开鱼网,埋头干活呢。“谁在那大呼小叫的呢?”杨正泥抬头朝喊声方向一看,不看则已,一看心里一阵哆嗦。什么原因?对面飞来的船上,趾高气扬地站着两个人。此二人不是旁人,人们给他俩送个外号,一个叫“胎里坏”,一个叫“一疱脓”。一听这外号,就知道是好人是坏人了。这两人各手执一把大渔叉,他们是当地大渔霸、大地主曹寿手下的两个狗腿子。在这龙阳县地盘上,这两个小子横行乡里,无恶不作,恶贯满盈。平时,他们张口就骂人,扬手就打人,这全是狗仗人势,狐假虎威。说起他的主人,谁也惹不起。老百姓私下有议论,叫“曹家三害”。“三害”;就象三条毒蛇;把这洞庭湖边的龙阳县盘踞了;遭踏得不成样子。老曹家哥仨,老大叫曹福。这曹福,就是洞庭湖边的头号坏坯子。老二叫曹禄,举人出身,现在是龙阳县的七品县令。老三叫曹寿,是龙阳镇上的水霸。这老曹家“三害”说句话,整个龙阳县的大地都要抖三抖。
当时这杨正泥一想:“哎,真倒霉,怎么会遇上他俩人呢?今天他俩一来,准没好事。该怎么办呢”不容多想,这“胎里坏”“一疱脓”就到眼前啦。这两小子扬着脖子,晃着脑袋:“喂,这不杨正泥么?”“嘿嘿,不错。是我。”“你干什么?”“我捕鱼呢。”“捕鱼?”“因为老婆又快生孩子了,我想就捕几网,弄点鱼换点钱花。”“哈哈哈,我说老杨呀,亏你在洞庭湖边活了这么多年,还不如湖里的小鱼小虾懂事。这湖里的规矩你懂不懂?你跟谁打了招呼啦?啊?你问谁啦!”“唉。。。”其实,这洞庭湖捕鱼,朝廷不管,哪还有什么规矩?该去请问谁准许呀?这两小子叫没碴找碴,没事找事。但杨正泥想,自已惹不起别个,忍声吞气算了:“二位大爷,怪我糊涂,我没去请示二位,因为我来的太早,没来得及,等鱼打完了,再去谢谢二位。”“呀,你打了鱼,再去谢谢?”“是啊是啊。”“我们庄主有令,今天见了打鱼的船,不管是谁,都得收一百斤的鱼租。交吧,交完租子你再打鱼。”“这。。。”杨正泥看了看捕到的那篓子里的鱼,实在哭笑不得。他忙陪着笑脸说:“二位爷,你看,我今个从早儿起来,也就捕到这么点鱼。顶多三十多斤,不到四十斤鱼。哪来一百斤鱼交租。这点鱼是为了老婆生小孩准备的。等我老婆生了以后,我忘不了二位的好处,再去重谢您俩。”“哎呀,去你妈的!谁要你谢。”这两小子飞脚就上了杨正泥的船,翻开那鱼篓子一看,篓里的鱼顶多也就四十斤。“嘿,才捕到这么点鱼,倒我们那大篓里吧!”杨正泥一听,气就上来了,心想这就是渔霸这就是土匪呀。可他还是尽量克制内心的怒火,一个劲地向那两小子求情讲好话。但那两小子是冷血动物;根本就不听,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的。
旁边长子杨益,把刚发生的一切全看在眼里。这两个小子也太不讲理了,这洞庭湖难道就是你“曹三害”家的不成?他心里那个火呀不打一处来,火气直往心口上迸哩。他护自家的那点鱼,说:“干什么?还有王法没有?”本来,这话说得也不算过份。那两小子一听,转过身来,冲着杨益就逼上来了:“哎呀,小兔崽子,你还敢吱吱嘴,你这小王八蛋子,你刚在骂谁?哎?老子要打你,怎么着?”话音刚落,那就只听“劈劈”两声,这杨益来不及躲过,就挨了两巴掌。这杨益到底是年轻气盛,挨了打以后,他猛地cāo起那手里的鱼叉,向“胎里坏”“隆咚”一下扑过去。那“胎里坏”猛的一看有鱼叉飞来,急忙一躲闲,人没打着;把裤子划了一道口子。杨正泥一见这情景,忙喊:“小益,孩子呀,快住手,住手!打不得呀!”他又转身向那两狗腿子:“二位爷,他是个孩子呀,不懂事。你们打我吧,跟我说吧,饶了他。”话说“胎里坏”“一疱脓”这两小子,平时就横行霸道贯了,没事还找事咧。这会,他俩怎么会放过杨益呢?加之这两小子是练过拳脚的,从来就没吃过什么亏,更不把一个大小孩子放在眼里。他俩憋下杨正泥,全力扑向了杨益,一阵拳打脚踢。“叭”一声,把杨益踢到水里去了。虽说杨益在湖边长大,识水xìng,但气急落水,就剩下挣扎的力气了。最可恨是那“一疱脓”,抡起那大鱼叉,朝杨益砸去。“叭”,砸中了脑门。可怜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即时脑浆裂,血溅湖面。杨正泥在旁边看得真切。俗话说:母子连心,父子同命。活蹦乱跳的长子,眨眼间就没了。再老实再懦弱的人,也会压抑不住怒火的。杨正泥象疯了似的;不顾一切地冲向前去:“好啊,还我儿子,还我儿子!快还我儿子呀!”杨正泥象疯了似的向前扑。你看,这杨正泥又不会武功,加之悲伤过度,这两脚自然就没了站稳的力气。那“胎里坏”“一疱脓”两小子见杨正泥扑来,便左右一闪。“扑通”一声;杨正泥也失脚掉湖里了。。由于悲愤交加;措手不及;连呛了几口水;转眼之间;就死于非命了。不到十分钟;就惨死了两条人命。”胎里坏”、”一疱脓”两个一看;杨正泥父子俩都掉湖里喂鱼了,可怎么办呢?毕竟人命关天呀,两人一合计: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俩个急忙爬回自已的船上,吆喝着船工快快离开。
等上了岸,走出了一里多地,“胎里坏”:“一疱脓”突然了议论起杨正泥父子死的事。“唉,就这么走了,不行啊”。“怎么啦?”“那杨正泥还有老婆孩子,他们要是一告状,不就把这事又弄出个什么麻烦来了么?””对呀;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去灭了他全家。”“这就叫斩草除根,免生后患。”“把他家杀绝了,也就没人告状了。没人告状了,也就没麻烦了!”“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谁知道是谁干的哟!”“好,现在就去。”yù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第二回杨幺刚生逃异乡
孤儿寡母乞讨忙
杨幺的父亲杨正泥到洞庭湖捕鱼;遇到鱼霸曹福家的两个家丁巡湖。这两个恶家丁;一个叫;“胎里坏”;另一个叫“一疱脓”。这两小子把杨正泥父子打入湖中,抢走鲜鱼,走出一里多地;“胎里坏”:“一疱脓”突然了议论起杨正泥父子死的事。因担心事情败露;为斩草除根;消除后患;;这两个坏小子商议灭了杨正泥全家。于是;他俩就急匆匆奔杨家而去。天黑时,他俩赶到了那栋芦苇房。杨正泥住的这地方,是一片荒洲,四周全是一丈多高的芦苇。离他家最近的人家,也有两里多地。“胎里坏”、“一疱脓”这两小子,乘着天黑风大,在芦苇房四周点上火,撒腿就跑开了。眨眼之间,风助火势,火逞风威,三间芦苇场就化为灰烬。房子里一个人也没跑出来。“胎里坏”“一疱脓”在远处看着。房子没了,火却没停熄。“呼啦啦。。。”烈焰飞腾,火漫四野。“胎里坏”、“一疱脓”一看这排山倒海的火势,拔腿就跑。心想:烧吧,这就更彻底了,也就更没人知道这是有人放的火了。至于这火,烧到湖汊边,芦苇丛也就相互隔离开了,野火也就自行媳灭了。这么说,这杨正泥一家全没了吗?那怎么还有这《洞庭湖英雄传》呢。
说来真是无巧不成书!杨正泥的妻子陈氏,在家一整天为丈夫和大儿子的安全提心吊胆的。到了太阳快下山了,还不见他爷儿俩回来,这心就越发放不下了。她把晚饭也做好了,仍然不见人影。她又三番五次到门外去望,还是落了空。这时,次子杨山和女儿杨玉坐不住了,争吵着要到湖边去接爹和大哥。陈氏说:“小山呀,小玉呀,你们就在家呆着,这湖边风太大。”“不!我们要去接爹和大哥,我们要吃鱼!”“好,吃鱼!听话。妈一会儿就回来了。”于是,两小孩就留在家里了,陈氏拖着一个孕妇沉重的身子,慢吞吞地来到湖边去找人。找来找去也没找着。她就在沧港一带湖边,一边走一边喊,嗓子也喊嘶哑了,可还是无人答应。陈氏正嘶喊得筋疲力尽,突然见岸边有一条船随风飘荡。自已家的船,她还不认识么?陈氏见船上无人,心里一陈紧张。她犯嘀咕了:怎么会没人呢?儿子年少爱玩,说不定上哪儿去了,难道孩子他爹也走开了吗?陈氏再走近一看,鱼网、鱼篓也在,船板上还散落着几条鱼呢。她又四处瞧瞧,心想人哪里去了呢?一阵恐惧向她袭来,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冷战。再看那船上,有一只草船,船边还有斑斑血迹。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己经笼罩了她:难道说出啥事了?两个人都出事了?一个也没留下?也不给我报个信?陈氏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她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已的眼睛看错了,怀疑那船是不是真的就是自家那船。她越来越着急了,提高嗓门喊,喊杨正泥的名字,又喊杨益的名字,还连声呼叫大儿子的rǔ名。然而,除了水声风声,周围没有传来任何回声。喊着叫着,她又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嚎,她还不知道杨正泥父子已经双双毙命。
哭喊了好一阵,陈氏才有重新站稳了身子,冷不丁一回头,只见住家的地方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哎呀?不好。这是怎么回事呢?”顿时,感觉魂飞魄散。她不顾一切,又往家跑。等她赶到,火漫四野了,家里那三间芦苇房早烧趴下了。陈氏知道,次子杨山、女儿杨玉已葬身火海了。她心头一阵剧痛,哭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阵阵湖风才把陈氏吹醒。她呆呆地看看这看看那,茫然不知所措。一天时间,丈夫和大儿子不见了,二儿子和女儿又惨死火灾,这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她慢慢爬了起来。但两腿还没站稳,她两眼一发黑,又“卟嗵”一声,摔倒在芦苇地里。这时,她才感觉到小腹内是阵阵的绞痛。这状告预示:她要生孩子了。
到了后半夜,腹部痛得更利害了。一阵折腾之后,孩子就降生在野地了。这孩子是谁呢?就是本书的主人公杨幺。不足月,就降生了。这一天,正是北宋哲宗年间的经圣二年农历六月初六rì。孩子生了,陈氏用嘴咬断脐带,用手巾揩干孩子身上的血,又用自己的外衣把孩子包裹起来。心想:这孩子命苦呀!我不能死,我要死了那这孩子怎么办呢?“干脆,活下去,把这孩子喂养大!”陈氏给孩子取名叫杨幺。“幺”,在洞庭湖一带是小的意思,就是说这是她的小儿子。
俗话说:“没有人吃不了的苦难。。”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陈氏就拖着极度虚弱的身子,先是找到次子杨山和女儿杨玉的尸骨掩埋好。接着,她再次来到自家那条破船边,坐了大半天。最后,她确定丈夫和大儿子再也回不来了;这才抱着杨幺背井离乡;讨米要饭去了。
杨幺刚刚出生,就逃往异乡讨饭。随后命运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洞庭湖英雄传第3回至第 4 回】………
第三回回到家乡住荒洲
不是冤家不聚头
上回书说到,陈氏抱着刚刚出生的杨幺,远走他乡,讨米要饭。这娘儿俩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他们四处流浪、乞讨,不为别的,就为活命。
光yīn似箭,rì月如梭。转眼之间八年过去了,杨幺就长到了八岁。陈氏一想:现在孩子活蹦乱跳了,还能帮着自己干点轻活,何不找个地方安顿下来。这样,一是比较平安。整天流浪,路途崎岖,还有狗咬。要是天寒地冻,冰天雪地,那路就更难走了。二是对孩子的成长好些。长住一个地方,也可教孩子学着干点农活。但是,到哪儿去安顿下来呢?俗话说:还是家乡好啊!于是,陈氏带着杨幺又回到了洞庭湖边的沧港。
回到家乡,陈氏找了一片荒洲。这里,离她原来住的地方很远很远。她想,这大概就无人相识了,也不会招惹什么是非了,更不会有人来加害她娘儿俩了。就这样,他们搭了一间茅草棚栖身,就算安顿下来了。这片荒洲,背靠两座,面向大湖。所谓两山,那靠北的叫北山,那靠南的叫南山。那大湖,自然就是洞庭湖了。前回书交待过,这里是鱼米之乡,只要勤劳肯干,弄口饭吃还是有的。再说陈氏和杨幺,他们上山打柴,下湖捕鱼,开荒种地,渐渐地生活越来宽裕。后来,他们把那草棚,改建成了两间房,还置办了一床棉絮。时间过得真快,这时的杨幺就满十岁了。
陈氏还发现,自己儿子杨幺,他与众不同。这哪儿不同呢?她生了四个孩子,那三个都不如杨幺长的英俊。这孩子,细腰梁,宽膀臂,浓眉,大豹子眼,宽宽的前额,高高的颧骨,一对眼睛迸亮迸亮的。另外,杨幺十分懂事。他帮着母亲干活,从不偷懒。什么下湖捕鱼,什么上山打柴,什么活都干。还象小大人似的,体贴母亲,关心母亲,守护母亲。这就叫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古人早就有过总结:寒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