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好事多磨-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穆清愕然。
抬头就看见了梁季敏眼中的哀求。
她一怔。
外面已有人高兴地喊着:“三少爷,三少奶奶,二姑娘找到了。”
沈穆清再次甩开了梁季敏的手,三步并作两步地走了出去。
***梁幼惠是被凝碧在离正厅不远的一个水榭里找到的,当时她正在那里不停地徘徊。当她知道梁季敏和沈穆清已经给长辈们敬过茶了,立刻脸色大变,直嚷着“我不知道这么快”。
凝碧见她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连哄带拽地把她拉了回来。
沈穆清见凝碧处理的很不错,先口头上赞扬了她几句,后来又赏了一两银子给她。
梁幼惠见到沈穆清就嚎头大哭起来。
沈穆清只得和她开玩笑:“你放心,你的见面礼我还留着,就算你不给我敬茶,给你留着的。”
她却担心其他的:“你说,我没有去,家里的亲戚会不会说我不喜欢你。”
沈穆清一时间心酸的几乎要落泪了。
因为这个病,梁幼惠心里应该也有很多的压力,要不然,她也不会在正厅附近的水榭徘徊,犹豫着要不是出现在这些亲戚面前……再想的远一些,说不定,她还因此而受到过亲戚们的嘲讽也不一定。可就是这样,梁幼惠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别人。
她搂着比自己还要高的梁幼惠,像安慰孩子一样的安慰她:“你以后常常和我在一起,那些谣言自然不攻而破。”
梁幼惠不停地头。
晚上,沈穆清早早的就和幼惠歇下了。
因为休息不,有时候也是引发癫++发作。
第二天回门梁季敏很感激地对说了一声“谢谢”。
沈穆清只是朝着他笑了。
李氏早就安排了丰盛的菜肴款待女儿女婿。
拜了沈家的祖先,吃了,李氏拉了沈穆清回屋说话,梁季敏也和沈去了书房。
一回到屋里,李氏就上上下下地打量着女儿,好像两天不在她的跟前,就没吃没穿似的。
沈穆清忙着安慰她。笑道:“这几天,幼惠天天和我睡在一起,吃在一起。我们回门还要跟着来,被太夫人训斥了一番。”
李氏听了,哈哈笑起来。
沈穆清却能感受到李氏笑声中的欣慰。
“要是下次你回门,她想跟着来,就让她跟着来吧!”李氏笑道,“我们家也不用讲那么多。”
沈穆清点了点头。
李氏就问起她这两天都吃了些什么得好不好,王温蕙和蒋双瑞都对她说了些什么话,太夫人、冯氏又说了些什么话等等。
沈穆清半真半假地答了只求让李氏安心。
李氏听得笑遂颜开:“相处的好就好,相处的好就好。”
两人说到了掌灯时分,要不是汪妈妈进来提醒她们,她们还要继续说下去。
吃了晚饭穆清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李氏,和梁季敏回到了梁家。
路上,沈穆清见梁季敏有些心不在焉的样子,笑着打趣道:“难道老爷考你学问了?”
“不是!”梁季敏笑的有些敷衍,“只是和我谈论了开春的会试,让我这两个月用心读书。”
这才是大事吧!
沈穆清点了点头再多问。
回到梁家,他们先去给太夫人请了安。
太夫人让身边的紫娟陪着沈穆清自己却拉着梁季敏到里屋说了半天的话,结果等她们到冯氏那里时经是亥正。
还好冯氏只是简单地问了几句回门的情况就让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回到叠翠院,梁幼惠已在那里翘首企盼了。看见沈穆清飞奔过来,抱怨道:“你们怎么现在才回来!”
沈穆清就让英纷拿了李氏给的肉松哄梁幼惠。
梁幼惠果然就转移了注意力。
梁季敏看得直摇头,但也没有多说什么,转身去了书房。
***新婚三日无大小的日子一过,梁家的生活也就恢复了秩序,沈穆清也开始适应新的生活。
她一大早就和梁季敏、梁幼惠去给太夫人请安。
太夫人还没有起床,冯氏早已到了。
三个人给冯氏请了安,王温蕙带着孩子来了。
梁伯恭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平哥今年六岁,二儿子安哥今年五岁,三儿子康哥,今年三岁。
三个孩子看见梁季敏,争先恐后地朝他扑过去。
“三叔抱!”
“三叔你抱我!”
“是我三叔!”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王温蕙在一旁不停小声喝斥:“小点声音,太祖母还没起了!”
梁幼季抱起了最小的康哥,笑道:“你们别吵,好好生生给太祖母请安,我等会带你们去花园捉鸟。”
三个孩子一听,立刻安静下来,最小的康哥还用小手捂着嘴巴含糊不清地道:“三叔,我没说话。”
梁幼惠也跟着凑热闹,在一旁小声地嘀咕:“我也要去”。
沈穆清不由掩嘴而笑。
梁季敏就望着沈穆清意味深长地道:“好,大家都一起去。”
不知为什么,沈穆清脸一红。
冯氏却根本没有注意到这边的情景,她正在和王温蕙说话:“怎么,江亭的脚还没有好吗?”
江亭就是梁伯恭那个和曾菊有点关系的小妾,因为是妾室的身份,大厅敬茶是没有她的份的,所以沈穆清到现在也不认识这个人。
王温蕙笑了笑,很含糊地应了一声“是”。
冯氏就皱了皱眉:“这都多长时间了,怎么还没有好!”
第七十三章 梁氏新妇
王温蕙刚要答话,帘子一撩,梁季敏的二哥梁叔信走了进来。
他穿了件镶着玄狐毛的石青色鹤氅,头上插着根羊脂玉的簪子,使他原来就孤傲的表情更添了一层拒人千里的疏离。
梁季敏忙把孩子交给旁边的妈妈,上前给梁叔信行了礼。
梁叔信冷漠地点了点头,没有见到自家兄弟的亲热,然后上前几步给冯氏请了安。
冯氏望着他轻轻地叹了口气,什么话也没有说。
王温蕙则笑盈喊了梁叔信一声“二叔”,很热情上前给他行礼,梁叔信还了礼。沈穆清就上前喊了一声“二伯”,给梁叔信见了礼。
梁叔信对王温蕙和沈穆都很冷淡,可梁幼惠给他行礼的时候,沈穆清却看见他眸子里转瞬即逝的笑意。
大家互相见了礼,梁叔信一言不发负手而立地站在门前等太夫人的招唤,他的这种态度让本来热热闹闹的气氛像被水淋湿的火焰,只剩下几丝余烟。
梁季敏试着和梁叔信话:“二嫂的身体好些了吗?”
梁信两眼望着静垂不动的软帘,冷冷地道:“不是还有三、四个月才生吗?恐怕到那个时候才能好吧!”声音里全是漠不关心的冷淡,好像说的是别人。
沈穆清愕然。
冯氏眉头紧蹙。嘴角微翕。正要说什。紫绢突然撩帘而出。
她笑盈盈地给在场地人请:“太夫人让夫人、少奶奶、小少爷进去。”
冯氏把到嘴边地话咽了下去。很客气地朝着紫绢点了点着儿子、媳妇和孙儿走了进去。
太夫人已穿戴整齐。正坐在临窗地大炕上喝茶。刘姨娘在一旁服侍着。
这么早?
沈穆清压住心底的诧异随着梁季敏一起给太夫人行了礼。
太夫人就笑望着他们说了一番“妇不贤无以事夫,妇不事夫义理堕阙”之类的话,沈穆清知道这是太夫人在告诉自己要守“妇道”,遂毕恭毕敬地听着,唯唯喏喏地应着。
她训完了梁季敏夫妻,就问起王温蕙三个重孙的功课来。
当听到王温蕙说想请个先生来家坐馆的时候,太夫人沉吟道:“我看,还是送到晋王府开的义学里去读书好些。”
王温蕙还有几分迟氏已在一旁答“好”:“听说很多大臣都把子弟送到了晋王爷开的义学。让孩子们去那里读书可以趁机交几个发小。”
太夫人的目光就落到了梁季敏的身上。
梁季敏恭敬地上前一步,道:“孙儿也觉得祖母和母亲的意思好。只是现在眼看着要到春节了,天气又冷,不如等开春了去。”
太夫人望着眼前几个粉装玉砌的孩子有片刻的犹豫。
冯氏见了,忙笑道:“季敏说的也有些道理是等明年开春了再送去吧。平哥今年才六岁,安哥也才五岁。像叔信和季敏那样四岁就启蒙的孩子竟是少数。说起来,我到今年还心疼呢!”
太夫人被说动了心,点了点头,笑道:“好吧。那就这样,等明年开春了,平哥和安哥一起去晋王义学去读书。”说着又望向梁季敏,“这件事可要盯着点。”
梁季敏笑容温和:“晋王一向对义学颇为上心,知道我们这样的人家都愿意把孩子送去读书定很高兴。祖母尽管放心好了。”
沈穆清见他们说的高兴,不由偷偷地注意着沉默不语的梁叔信。
当梁叔信听到太夫人同意两个孩子开春后去晋王义学上学的时候他脸上有一闪而逝的讥笑。
沈穆清一怔,梁叔信已回眸望她。
不大的眼睛,却流露出善意的笑意。
怎么会对她和善?
沈穆清吓一跳。觉得很是奇怪。但没有等她来得及细想,刘姨娘进来请示饭摆到什么地方。
大家的目光都望向了太夫人。
老夫人笑了笑,对冯氏道:“今天还要拆棚撤座,你的事也多,领着伯恭媳妇和季敏媳妇下去忙吧。把孩子留下给我做个伴。”
冯氏应了,带着儿子、媳妇和女儿回了桂蔼院。
梁季敏和梁叔信一路沉默地到了桂蔼院,给冯氏请过安后,冯氏让两个儿子回去:“……叔信要照顾双瑞。季敏,你也要静下心来读书了。”
梁氏兄弟恭敬地应声而去。只是梁叔信是扬长而去,梁季敏是看了沈穆清两眼才走,搞得沈穆清一直在猜梁季敏为什么要看自己两眼。
是不放心?还是有什么事要告诫她?
王温蕙服侍冯氏和梁幼惠吃早饭,沈穆清在一旁打下手,她仔细地注意着王温蕙的举动,暗暗记在心里。
冯氏吃了早饭,梁幼惠服侍她喝茶,王温蕙和沈穆清这才退到外间匆匆扒了两口饭。王温沈穆清吃得很少,就轻声地问她:“是不是菜不合口味。”
沈穆清摇了摇头:“我早上吃的少!”
多亏有李妈妈的提醒,她事先吃了些糕点垫肚子。
王温蕙若有所思地笑了笑,没再问。
两人吃了饭,折回冯氏的屋子。
冯氏就留了王温蕙一起与帐房结算,让沈穆清和梁幼惠一起回叠翠园:“……中午就不用过来服侍了。也不要打扰你哥哥读书,眼看着就要会试了……”
两人应了“是”。
冯氏还是不放,又反复叮咛好几遍才放她们走。
出了桂蔼院,梁幼惠就像出了笼的鸟似的高兴:“我们约了三哥去花园里捉鸟吧!”
沈穆清想起氏的叮咛,又不想直接拒绝梁幼惠而让她心情波动因而笑道:“我们改天再去捉鸟吧——我屋子里的东西还没有收拾呢!你要不要和我一起?”
梁幼惠的注意力立刻转移了,高高兴兴地和沈穆清回了叠翠园。
梁果然关了房门在读书,沈穆清也不打扰他,带着梁幼惠指挥着落梅和珠玑清东西,把该上册的上册了,该入库的入库了,该摆出来的摆出来。
梁幼惠则好奇地在屋里转悠着,不找出两件陪嫁的小物什感叹一番。
沈穆清见梁幼惠在动手动的,那里别说帮忙了,她不添乱都是好的了。只好把她叫到炕上坐着:“给我讲些家里的规矩免得我什么都不知道——今天早上我看着夫人吃饭口水都流出来了。”
梁幼惠一听,很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两个人坐在炕上聊天,一问一答中,沈穆清对梁家内宅的情况有了几份了解。
梁家不存在分家的问题,因此所有的生活开支都是公中的入也是公中的。太夫人每月的月例是六十两,夫人是四十两娘是五两,结了婚的梁恭伯和梁叔信是三十两,没结婚的梁季敏和两个嫂嫂王温蒋双瑞一样,都是十五两,梁幼惠则是十两,江姨娘就更低了只有二两。这其中除了梁恭伯每年有九十二两银子的收入外,其他的人都没有收入。至于管事的妈妈等的二两,二等的一两等的五分子,再往下就没有月例可拿年按季节给做四套衣裳就行。丫鬟们的月例就更少了,一等的一两,二等的六分银子,三等的三分银子,再往下也是没有月例只有一年四套衣裳。
沈穆清不由汗颜。
她在沈家的时候,陈姨娘的月例是十两,大舍是二十两,李氏的月例是五十两,她的月例比照李氏,每月五十两银子。有一次她还为此问过李氏,李氏当时笑盈盈地道:“用不完,你不会存起来啊!”就算是这样,她要用钱的时候,李氏也会从自己的月例里拨给她,或是把她的帐拿到外院挂了沈箴的帐……她当时不以为然,早知如此,就多存点钱了……
忙到了中午,大厨房的粗使婆子送了饭菜来。
一个砂锅煨鹿筋,一个鸡丝银耳,一个桂花鱼打拳,一个八宝兔丁,一个姜汗鱼片,一个五香仔鸽,一个辣白菜卷;四种饽饽:红豆糕、椰子盏,鸳鸯卷、芸豆包;白米饭、白粥、素面,三种主食。
丰盛是丰盛,可惜摆出来的时候都没什么热气了。
梁季敏眉头微皱,而梁幼惠当场就甩了筷子:“怎么又是冷的。你们说新竹院远也就罢了,难道叠翠院也远。”
送菜的婆子立刻就跪在了梁季敏的跟前:“三少爷,实在是抽不出人手来……只今只能顾着老夫人、夫人和三位小少爷那边……”
梁季敏叹了一口气,对那婆子道:“你起来吧!”
又转身劝梁幼惠:“你别吵了,娘知道了,又要生气了。”
梁幼惠就嘟了嘴。
沈穆清看着,几不可见地蹙了蹙眉。
那婆子虽然跪着给梁季敏道歉,脸上却并没有恐惧的表情……
***
黄昏时分,沈穆清去桂蔼院服侍冯氏吃晚饭。
王温坐在冯氏的身边打算盘,看见沈穆清进来,两人才惊觉到了吃饭的时间。
沈穆清给冯氏请了安,又和王温蕙见过了礼,冯氏对面有倦色的王温:“你下去歇着吧,这里交给穆清吧!”
王温声而去。
沈穆清按照自己中午观察所得有条不紊地给冯氏奉羹布菜,冯氏看了,不由得和贴身的董妈妈交换了一个满意的眼神。
等冯氏吃完了晚饭,沈穆清并没有急着回叠翠园,而是接过了丫鬟奉的茶亲手端给了冯氏:“娘累了吧,要不要我给您捶捶腿!”
冯氏颇有些意外,顿了顿,笑道:“好啊!”
旁边早有机敏的丫鬟一溜烟地去拿了美人捶来,沈穆清就坐在炕边给冯氏捶腿。
第七十四章 穷则思变
“我嫁过来的时候,娘让别打家具,太太就把打家具的钱折给了我们。”一边给冯氏捶腿,一边笑道,“一共有四千两银子呢!”
冯氏笑道:“是吗?”
身子却是一僵。
沈穆清看着微微一笑。
这可是没有上礼单的。
她点头道:“太太,您事事都为我打算,让我也要好好的孝顺您,把您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看待。”说着,从衣袖里掏出一个荷包递给冯氏,“我年纪轻,不懂事,这么多的钱,还是娘帮我们管着的好。”
冯氏目光锐利地观察着穆清的表情。
沈穆清笑容减,表情真诚而坦然。
有犹豫从冯氏的眼中一闪而过。
沈清目光流转,摇着冯氏的胳膊撒娇:“娘,我虽然跟着太太管家,可太太总说我花钱大手大脚的……在我心里,您和太太是一样的。以前有太太管着我,现在我可全指望您了!”
冯氏眼中地打量渐渐散去。有了几分意。沉吟道:“既然如此。我就帮你们管起来——等你们要地时候。再给你们。”
沈穆清笑眯地向冯氏道谢。然后感叹道:“我还有一千两银子地压箱钱。不过。我听二妹妹说。家里有头有脸地管事妈妈每月地月例是二两。丫鬟是一两……我这边。管事妈妈是五两。丫鬟是二两。我就想着。上面还有太夫人、夫人。三位嫂嫂。要是我依了旧例。只怕是其他屋里地妈妈、丫鬟心里浮燥。要是不依旧例。又怕陪房地妈妈回去抱怨。就想着不如变个法子。我从这一千两地压箱钱里拿出一些来照这春节、端午、中秋地节气。还有这夏天、冬天发些过节费、冰炭费什么地。把他们差地这部分给补齐了。你看这样妥不妥?”
冯氏先是皱了皱眉头。然后叹道:“本来呢家这旧例都有上百年了。早就该随时这行市涨一涨了。可毕竟是老祖宗们定下来地规矩。谁当家也不好开这个口。你能想到两位嫂嫂事又这般地周全。我听了很是欣慰。不过。你要记住了。不管怎样。你总是三房地。”说到最后。话里已有了几分严厉。
“娘地吩嘱我谨记在心!”沈穆清忙不迭地点头。“我一定会尊敬大嫂地。”
冯氏见她态度温顺。微微点了点头笑道:“说起来。你大嫂那边地几家陪房也是拿着年节费做幌子用梯己地银子补差额。你就照着你大嫂地办吧!”
“是!”沈穆清恭敬地应着。
等沈穆清一走,董妈妈就笑着奉承冯氏:“太太,三少奶奶年纪轻轻的,做事却这般的稳当,真正是难得。”
冯氏很满意地点头:“先就听过她的贤名,只道是阿谀奉承之辈以讹传讹,没想到还真是伶俐……”说着望着那荷包叹了一口气,“要是我们家幼惠能有她一半的机敏就好了。”
“二姑娘天天跟着三少奶奶,不学也要看会的,你就放心吧!”董妈妈安慰着冯氏。
“但愿如此吧!”冯氏苦笑。
***
从桂蔼园里出来,英纷低声问沈穆清:“三少奶奶这样,妥当吗?”
沈穆清停下脚步望着桂蔼院屋檐下高高悬挂着的大红灯笼,神色平静:“有什么不妥当的。我不交了底给她不知道我到底带了多少嫁妆来,只怕是心里更慌。”
英纷犹豫道:“既然要交什么不交给太夫人?”
沈穆清轻轻地摸着披风上毛茸茸的紫貂毛,淡淡地道:“对太夫人来说,大少爷也好,二少爷也好,都是他的孙子,可对夫人来说,却不是这么回事!”
英纷不解道:“三少奶奶是要把大少奶奶给比下去吗?”
沈穆清低声笑起来:“傻英纷,我把大少奶奶比下去了,还不知道让谁捡了便宜去。做那吃力不讨好的事干什么。我只想把自己的日子过舒适才是正理。
”
英纷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她们回到叠翠院,沈穆清并没有直接回正屋,而是去了后面的退步。
李妈妈躺在床上吭着小曲,月桂坐在她旁边给她捶着腿。
看见沈穆清进来,李妈妈一个激灵地坐了起来。
“三少奶奶,这个时候,您怎么来了?”李妈妈陪着笑脸。
沈穆清笑道:“趁着从婆婆那里回来的机会到你这里转一圈。”
李妈妈会意,立刻叫了月桂:“去,看着点。”
月桂应声而去。
李妈妈立刻低道:“照您的吩咐去打听过了。管厨房的是太夫人的陪房黄妈妈。早几年,二少奶奶没有身孕,大少奶奶常借着孩子要吃东西指使大厨房的送吃食,二少奶奶抱怨过一次,结果太夫人发了话,说让先顾着孩子们。这样一来,大厨房里不免行事有些偏颇。刚开始的时候,是疏忽了二姑娘——新竹院离大厨房远些。夫人发了一顿脾气,可因
房的是黄妈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
“现在二少奶奶怀了身孕,自然是最大的。”沈穆清冷冷地道,“而三少爷却是最能忍的人,所以忙起来了疏忽一下三少爷也是没有什么事的。”
“看三少奶奶说的。”李妈妈笑道,“三少爷那是性情温和。这大家大族的事,就是这样。”
是啊,她是在李氏的羽翼下过习惯了,所以忘记了这个世界有多冰冷。
“让月桂以后每天都回去一趟,看看太太那边有没有什么交待的。”沈穆清很郑重地吩咐李妈妈。
是怕太太的病有什么变化吧!
李妈妈思忖着,连声应是。
从退步出来,沈穆清去看梁季敏的澡子,然后去了梁季敏的书房。
梁季敏并没看书,而是在练字。
穆清还以为他还在为中午饭的事生气。笑盈盈地就走过去看他写的字:“相公练的是柳公直的法贴啊!”
梁放下手中的笔,笑道:“你师从闵山先生,自然是见识不凡,让你见笑了。”
沈穆清没有吱声是很认真地观看季敏的字。
梁季敏先前,也不过是客气话罢了,现在见沈穆清看的这样严肃,心里不由有了几分忐忑声问道:“怎么?可是失望之极?”
沈穆清听出他声音的紧绷,知道他那看似随意的问话实际上却很在乎。
她佯装满脸肃穆地道:“布白舒朗,清秀洒脱……真是字如其人啊!”说到最后已忍不住掩嘴而笑。
梁季敏一怔。
灯光下,沈穆清雪白的面庞光洁如玉,一双大大的眼睛盼顾生姿,流露出狡黠灵慧。
他心中一慌,拼命想要掩饰这种不安。
“真的吗?”梁季敏直觉地想去和沈穆清讨论他写的字——好像只有这样,大家就会在一个安全的范围内。
他伸手想抓住宣纸的一角,却鬼使神差地一手按在了暖砚炉上……
梁季敏“哎呀”一声,吃痛地挥手。
桌子上的笔筒笔格笔屏一下子“稀里哗啦”全扫在了地上。
沈穆清没想到会这样——自己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然会搞得梁季敏烫了手。
转瞬间又想到这件事的严重性。
如果因此而不能写字了,或是耽误了会试,她岂不成了梁家的罪人。
沈穆清心里一个激灵,一手拎起梁季敏被烫的手,一手拿起水中丞就朝他手上淋去……
那边十色也没有想到会出这样的意外,急得大哭:“这可怎么好,这可怎么好……”
梁季敏却笑着安慰他们:“没事,没事是被烫了一下。
去弄点香油抹在上面就好了。”
沈穆清只知道被烫了的紧急处理法就是用冷水冲,不知道还能抹香油。可这个时候,病急了也乱投药,忙催十色:“快去,快去。”
十色慌慌张张地去了穆清接着梁季敏走到羊角灯下细看。
红了,但没有起泡……这应该不算很严重吧!
她呆呆地想。
“别怕!”梁季敏的声音温柔如水“要是别人问起来,你千万别承认就是了。”
沈穆清吃惊地抬头望着梁季敏。
这件事并不是自己的责任吧!
“家里的事已经够多的了。”梁季敏目光沉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沈穆清来找梁季敏是希望能得到他的支持,现在梁季敏劝她忍让,她也顾不得和梁季敏去讨论烫手的事谁对谁错,一心只想着怎样说服梁季敏。
她大大的眼睛立刻噙满了泪水:“季敏,难道我们要这样永远委屈下去吗?”
梁季敏浑身一震。
昏黄的灯光下,眼角晶莹的泪珠如露珠般闪烁着七彩的光芒,让他好似回到了那个夏日的黄昏,面对着闪烁着金色波光的湖面……
他情不自禁地捧住了那张粉白的脸,大拇指轻轻擦试着那滚落而下的水珠:“你相信我,我一定会金榜提名的,到时候,我和你,还有幼惠,我们去过我们想过的日子,我再不让你受任何的委屈……”
轻柔的声音像是怕惊飞的枝头的鸟,看她的眼神却如坠入晨雾般的迷离——好像根本看不清眼前的人是谁。
沈穆清心中一颤,连连后退,摆脱了那双如珍似宝地捧着自己脸庞的手,靠在了书架。
“你怎么了?”沈穆清的举动让梁季敏身子一震,他脸上露出了如春风般和煦的笑容。
火石电光中,沈穆清却是倒吸了一口凉。
原来,梁季敏的笑容,并不是情绪的流露,而是恰恰相反,是掩饰他情绪的一张面具。
第七十五章 梁府春节
沈穆清强压下心中的惊愕,娇嗔道:“好啊,你原来早有打算,却不告诉我。”
梁季敏露出了吃惊的表情:“我有什么打算?”说完,他竟然脸色大变,“我,刚才说了什么?”
“你刚才说,让我相信你,你会带着我和幼惠一起,过上好日子的。”沈穆清笑得天真,“你怎么知道我不高兴?”
梁季敏有瞬间的呆滞。但他很快就恢复了谦谦君子的温润模样,笑道:“我看你这几天都没有吃好。”
沈穆清心乱如麻,直觉地点头,僵硬地说着心中早有的打算:“小澡子后面不是有个土灶吗?要不,我们把那土灶改改,做个小厨房,平时热热菜,做些小点心……”
“把土灶改小厨,根本不要什么功夫。”梁季敏叹道,“问题是,开了小厨房,就得用己钱。大房和我们当然自然没什么,可二嫂那边……更何况我们刚成亲,这个话由我们开口说,娘还以为你要闹着分家呢。那就更不好了。”
梁季敏迷离的目光一直在沈穆清的脑海里。她此刻哪里还有心情去和他计较什么,讪讪然地笑道:“既是如此,待有了妥当的办法我们再商量吧!”
梁季敏也有心不在焉地应了。
两个人不咸不淡地又说了几句,沈穆清就告辞回了正屋。
***
第二天。是小年二十。家里要祭灶神。沈穆清跟冯氏和王温蕙忙了一天。
二十五。开始扫尘。准备过年。
冯氏怜悯沈穆清年纪小。又是刚过让她和梁幼惠天天陪着太夫人带着平哥、安哥、康哥三个孩子玩。自己则领着王温蕙和身边地董妈妈治办年事。忙得脚不沾地。
平常这个时节。沈穆清也忙。忙着做新衣裳。忙收礼物——有从云南送来地活孔雀。有从福建送来地活山鸡;有从浙江送来地干鲍鱼。也有从南京送来地新鲜菜林林总总。每天都有新玩意。而现在。梁幼惠每天陪着孩子们跑跑跳跳地倒头就睡季敏除了每天地昏定晨省外。关在书房里一步不迈。沈穆清虽然有些孤单。但有时望着梁季敏紧闭地房门还是会大大地松一口气——她还没有从那天谈话所受到地震撼中恢复过来:这样理直气壮地避而不见她感到轻松多了。
很快就到了腊月二十八。家里地门神、联对、挂牌、桃符都焕然一新。祭祖、年夜饭、春宴地酒席也准备妥当。王温蕙终于可以歇口气带着身边一个叫地丫鬟到闲鹤来看孩子。
梁幼惠正带着平哥、安哥在闲鹤里追老太太养地玳瑁猫。康哥在乳娘周妈妈怀里咯咯地笑。沈穆清抱着手炉在一旁看着。不时地吩咐身边地小丫鬟们:“看着点。千万别让猫抓了二姑娘和两位小少爷地手。”
小丫鬟们在一旁献媚献地笑:“三少奶奶放心,这猫都剪了爪子的。”
尽管如此穆清也不敢把目光挪开。
还是安哥发现了王温蕙的身影,他丢下姑姑和哥哥朝王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