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连郝玉都是轻吸了一口气,问:“主任,房管局能答应了?”
“我想办法,你们不用管这些,你们的任务,就是发动关系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咱们分理处,谁能做好这个中间人,谁就是今年的先进个人,他本年度的任务,减少一半。”
这下子,会议室彻底热烈了起来。
银行职员最重的压力,就是每年的任务,延续着过去几十年的指标性政策,银行的各项指标都是与钱挂钩的。每个月要推销出去的国债,每个月要推销出去的贷款等等,把每个银行职员都压得喘不过气来。
为了充分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银行的奖金乃至工资都是与各项指标相联系的。完不成任务而拿不到工资,甚至为了完成任务把工资贴进去的,大有人在。所以,直到90年代,银行都不在最受欢迎的工作列表里,在这个年代,电霸王水阎王才是最好的单位。
不过,银行也是有权利的。一方面,他们是求着人贷款出去,可另一方面,那些发不出工资的国企和吃饭财政的政府,也是求着他们贷款的。
现在的各级单位都肩负着为职工谋福利的责任,每年的职工考核职工打分都不是说笑的,一级领导要是年年负分,那是很难干下去的,至于盖简易楼分给职工,盖小楼房分给领导的事情,更是少不了从银行借钱。
所谓晴天送伞,雨天收伞,没有哪个单位,永远都遇不到雨天。
而就国内目前的状况,小小的一家分理处,也能牵出无数的渠道。
小半天时间,主任就理出了多条线路,在与杨锐进行了深入沟通以后,他们确定了一条直指大道的方向:
分理处大姐大的亲戚熟人所在的企业效益不行,厂里的车间主任却是杨锐的系主任蔡教授的小舅子。
这样,只要通过不超过5个人的中转,杨锐就能直接联系到系主任蔡教授。
最妙的是,说情的任务,有蔡教授的小舅子负责。
……
第345章 高
“姐夫。”
“姐夫,帮帮忙吧。”
“姐夫,你一句话,就能救我们厂了。”
“姐夫,你不能见死不救啊。”小舅子余藤声声凄厉,又是求情又是下话的,缠的蔡教授脑仁子直痛,偏偏又不能直接赶出去。
和许多同时代的男人一样,蔡教授年轻时候的境况并不好,没少受老婆娘家人的资助,最糟糕的时候,只有动员拜托所有的亲戚,才能保证所有孩子的口粮。
最近几年,生活和工作总算是安定了下来,成为学部委员更是让蔡教授的家庭地位大大提高。但是,学部委员并不是万灵药,被亲戚求上门来的时候也并不多。
就在成为学部委员之前,蔡教授还花费时间给临高考的侄女补习功课,以期帮他考上大学。
小舅子余藤是老婆娘家条件较好的一个,车间主任做的挺顺手,时不时的还往家里送些东西,过年过节常走动,也没有求过他几次……
蔡教授看着他,还真不好就此拒绝。
老婆做好了菜端上桌,将小弟拉到了沙发上,道:“不就是找庞校长说个话吗?用得着想这么久吗?”
“你不懂。”蔡教授长叹一声。
“你不说我怎么能懂。”蔡教授的老婆是护士长,平日里里上骂院长下骂患者,中间还踩着年轻医生,言辞锋利的道:“你这个学部委员不是厉害的很吗?一天到晚忙的不着家,说是这里要用你,那里少不了你,今天有这里来请了,明天有那里来求了,之前把学校领导都当做土鸡瓦狗,今天连说个话的胆子都没有了?”
蔡教授无言以对,半天道:“事情不是这样做的。”
“姐夫,你要说不讲规矩,那首先不讲规矩的是庞校长。”余藤来前是做了准备的,逻辑清晰的道:“庞校长就为了把理查德留在学校里,所以强令杨锐不许做相同的研究,于情于理都不合,您说,这样做对吗?”
“他把理查德留在学校,也是为了学校和学生好。”蔡教授勉强回以一言。
“学校的名气大了,才能争取更多的经费,提供更好的教育,是这个意思不?”小舅子在工厂里做了十几年,这样的话张口就来。
蔡教授迟疑而轻微的点头。
“学生做出了成绩,做出了名气,不是也能争取更多的经费?”小舅子望着蔡教授,问:“庞校长给您许了钱?”
“怎么能给我……”
“给生物系?”
蔡教授没吭声。
“姐夫,要我说,你这是舍本逐末。”一哭二闹表演完了,小舅子开始给蔡教授讲起利益,说:“庞校长整的这个学生杨锐,本身就是个大金主,远的不说,他是通过银行的人找到我的,近一点的,和他合作的捷利康公司,那是全世界都有分厂的跨国公司,天津的分厂就建的比我们厂还大,这样的人,你就为了庞校长许的几毛钱经费给整了,划算不划算?”
蔡教授这下子盘算了起来。
“你缺经费,我找杨锐去说,总不会比你们的庞校长给的少,他是你的学生,你们关系打好了,以后也好处不是?”
“那就把庞校长给彻底得罪了。”蔡教授多少有些被说动了。
小舅子呵呵的一笑,说:“都是为了工作不是?他是为了学校,你也是为了学校呀,就我刚才说的,咱们自己培养的学生,还不比国外的教授亲?再者说,您都是学部委员了,还怕他一个副教授?要我说,咱们给他脸子,他就是有脸,咱们不给他脸子,他能把咱们怎么样?杨锐就不一样了,杨锐今年才20岁左右吧,好日子还在后面呢,你说是不是?”
“这个理长。”护士长给上了一杯茶,在旁赞同的说。
蔡教授这下子是真的犹豫了。
小舅子看出来了,向自己的老姐使了一个眼色,让后者离开,然后又亲手把茶捧给姐夫,道:“银行那边许给我二十万的贷款。钱不多,但够我们发两个月的工资,再把老干部的医药费给结一结了,姐夫你是不知道,就为了这二十万,好几个老干部都去部里上访了。我们厂长找了好几个银行,什么办法都使了,上个月还弄了一条金华火腿送过去,才要来五万块。这个杨锐,一句话能说三十万给我们,那是不简单的不简单。”
“银行给你们钱,那是国家的贷款,有贷有还有利息。捷利康是私人公司,怕是不那么好说话的。”
“还个屁。”小舅子骂了一句,唾沫星子飞的老远,道:“我们厂这个鬼样子两年了,生产了赔钱,不生产了也赔钱,部里的拨款上百万,贷来的技改资金几百万都没还,谁不知道再贷钱给我们是死的,指着我们厂能还钱?太阳从西面升起来了还差不多。”
蔡教授缓缓点头。
余藤再换一个笑脸回来,道:“杨锐说,他和捷利康的关系好的很,他这么说,总不好意思拿个几千块吧。要我说,学校给的经费是上面拨的,庞校长能有多大权,他这个钱是死钱。捷利康的钱是活钱,这个不一样。”
“庞校长负责拨款的。”
“那也就是几年的时间,他这不是快退了?”
“几年也不短了,这是说不定的事。”
“那我就这么给杨锐说,看他怎么弄?”余藤图穷匕见,将最后一颗糖衣炮弹打了出来。
蔡教授不禁沉吟起来。
现在还是教授争取经费的初级阶段,中国的公司还不习惯给大学资助,当然,作为国家企业,他们也没有理由给国家的大学捐款。
因此,80年代或者90年代的普通教授都是靠国家拨款吃饭的,大家争取的经费也都是国家自然基金或者星火计划等等。
到了院士级别,如蔡教授这样的大犇就不能纯靠国家经费吃饭了。作为中国最强的研究机构里的研究者,各个领域的学部委员都在考虑改革开放下的吸金手段,与国外机构合作,或者接受国外研究机构的投资,也是被尝试的手段之一。
蔡教授并没有与任何一家外国制药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关系,捷利康作为最早来到中国的跨国制药集团,显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先去打个电话。”余藤见蔡教授心动,立刻去乘热打铁。
此前,杨锐并没有说到具体的数字,也是因为他要和捷利康讨论此问题,需要一段时间的缓冲。
尽管蔡教授的胃口可能不大,兴许就是几千美国外加一些帮助之类的,但这个钱杨锐也是不想出的,捷利康每年都有相应的资金,完全用不着他个人送钱。
而且,即使杨锐自己送钱,在他成为富豪人物以前,蔡教授估计也没有兴趣,人家想要的肯定不是一锤子买卖。
搞研究的人最喜欢做的,就是吊着投资者,让他们在成功的边缘一笔笔,再一笔笔的进行投资,在这一点上,科学家和僧人或者道士没有太大的差别。
翌日清晨。
在与捷利康签署了一笔非常不错的合作协议以后,蔡教授整理心情,将笑眯眯的表情换做气势汹汹的狮面,然后冲进了庞校长的办公室。
差不多时间,余藤也笑呵呵的走进银行分理处。
在二十万元的贷款协议完成以后,小陈将余藤等一行人送了出去,回过头来,小陈来到主任跟前,道:“这笔钱收不回来了。”
“收不回来就收不回来了。”主任不在意的道。
“借给这样的亏损企业,咱们还是有点吃亏吧,支行检查的话。”小陈最担心的还是后一点,作为银行的低级单位,分理处是没有大笔贷款的资格的。
主任摇头问:“杨锐买国债了吗?”
“哦,买了,就用存咱们行里的存款,我就直接给他了。”
“那就不亏。”
“那支行呢?”
“支行说不定要给我们表扬。”
“给表扬?为啥?”
“我用了咱们的贷款额度。分行本来就被市里逼的不行,我主动帮行里解决问题,为啥不得表扬?”
小陈的小脑袋转了好些圈,才把毛团似的死结绕开,看着主任一脸的佩服,学着电影里的角色,说:“主任,高,实在是高!”
……
第346章 食堂
“没想到你真的说服蔡教授了。”黄茂望着实验室里的汪颖连连点头,说:“还找了一个不错的援军,水平还行,能帮得上忙。”
实验室里最受欢迎的科研狗就是实验型的了。同样的实验,步骤和材料都准备好了,不同的人做却往往会有不同的结果,更有不同的速度。
即使是中学的化学实验,都经常有人做不出东西来,研究型的实验就更不用说了。
如果是已知的实验,做不出来可以多多检查,再多做两次,直到实验老师觉得心疼叫停。而在研究中,如果面对未知的实验,做不出来就可惜了,说不定一个新发现就此胎死腹中,别人比你多写了一篇论文的原因也就找到了。
科研狗进化到科研民工以后,老板就会希望他能多一点脑子了。而在此之前,有没有脑子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准确快捷省钱,汪颖这样的实验型人才在大部分团队都能用得上,也是最有用的。
唐集中的凝胶实验室忙着评审国家级实验室,要不是因为杨锐的“忠心”表现,唐集中是不会将狗群里最好的一只借给杨锐的。
“我只能在这边做一个月,明年开学,我还要回唐教授的实验室。”汪颖是愿意来帮忙的,但还是特意向杨锐说明。他是唐集中的研究生,自然不能脱离导师,整天留在外面是毕不了业的。
杨锐理解的道:“一个月的时间绰绰有余,我们的实验要是提前完成,你还可以早点放假回家。呶,这支移液器分给你用,也是一样的要求,你回电泳实验室以前,要将移液器交还给我,这是华锐实验室的资产。”
“没问题,是给我一个人用的?”汪颖惊喜的接过移液管,他第一次用移液器就是杨锐临时调派来的,这种价值数千元的小玩意,国内的实验室是舍不得买的。
杨锐祭出厚厚的实验室协议:“签了声明和协议,就给你一个人用了。”
华锐实验室的港商光环自动发挥作用,汪颖也不问为什么要签署这么厚的协议,大致的看了看,就签署放弃了在华锐实验室中的专利权诉求。
在80年代,国内研究员的专利权也没什么用,虽然全国到处都有所谓的发明专利的申请,可要说据此赚钱,多数还需要一个傻老板的配合才行。
汪颖的脚下就是通往科研的坦途,也没有心思追求十五年最多二十五年就过期的专利权,签了字以后就就继续工作。
黄茂看着他的动作,一阵赏心悦目,向杨锐悄悄竖起拇指,赞他拉来的劳力好。
现在的华锐实验室,除了魏振学一组人以外,以杨锐和黄茂两人为主,汪颖、孙汝岳和何成做助手,还有李学工时不时的来打下手,人员算是相当充沛了。
杨锐亦是信心十足。华锐实验室不缺钱,不缺仪器,不缺实验材料,还有如此充足的人员,特别是黄茂这个未来的院士级大牛,没有理由输给理查德。
比较起来,1984年的黄茂虽然只在美国学习了两年,可基本能力也不会比理查德差到哪里去。做实验和做研究是有天赋的,就像是汪颖这样的实验型人才,找一百个研究生来比,汪颖获胜的几率还是比较大,他可是唐集中从北大一群群的天才中选出来。
能够成为院士的黄茂自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他这种没有读过博士的实践型院士,就好像是没有接受过高级军校训练的司令官一样,唯有从尸山血海中杀出来,方能在将军厅里有一席之地。在他通往院士的道路上,有的是知名或不知名的强悍对手。
杨锐相信,如果真的有致胜基因这种东西,20多岁的黄茂身上,一定是显性的。
在克隆钾通道突变基因的实验竞赛中,理查德唯一的取胜理由就是丰富的经验,但理查德积累的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比作弊的杨锐的经验更丰富,对他来说,这根本就是一次大型重复实验。
若是要做个比喻的话,理查德是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但他面对的是一种陌生的疾病;而杨锐和黄茂的组合中,黄茂是一名优秀的年轻外科医生,经验没那么丰富,技术兴许更好,杨锐更是认识这种陌生的疾病,更知道前人的应对措施和方法。
只要外部条件不输于人,杨锐找不到自己会输的理由。
而在不远的北大校园里,理查德实验室里的众人,也不觉得自己有失败的理由。
虽然在蔡教授的干涉下,庞校长默认取消了禁止令,但理查德的实验室还是得到了极好了设备和实验材料,实验室更是在直接占用了一间公共实验室以后,迅速的完成了建设。
不仅如此,理查德的一名学生,在读博士康纳斯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配合理查德进行实验。
一名加州大学的知名教授,一名加州大学的优秀博士,再加上北大的一名讲师,三名助手,连不懂人情世故的朱家豪都会用“兵强马壮”来形容理查德实验室的阵容,还顺便扯上两句三国演义。
胥岸青从来不和朱家豪谈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太俗,红楼梦倒是高雅一点,但也不适合公开谈论,尼采和加缪是挺有格调的,朱家豪不看,胥岸青也没有太看懂,不敢主动挑衅。
所以,大多数时间,胥岸青都是默默学习与工作——他现在把实验室里的实习说是工作,同学们也在羡慕中同意。因为工作是有收入的,当胥岸青把理查德补助的5美元拿去友谊商店,换了两瓶洋酒回来给全班同学尝鲜以后,大家都赞胥岸青的工作好,并鼓励他好好工作。
另一方面,胥岸青的实习也确实辛苦的像是工作一样。他每天5点钟就起床了,洗漱后跑步25分钟,再用30分钟吃早饭并看报以后,就开始了以半小时为单位计时的实习,直到晚上10点钟。
每天的早饭时间是他最舒服的时间,而在这短暂的三十分钟享受以外,胥岸青将任何时间都用来学习了。
理查德实验室是一次极佳的机会,胥岸青又不像是朱家豪那样,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他的本事,只能是把英语单词写在小纸片上,实验的空闲看,等待的空闲看,吃饭的空闲看,厕所的忙碌看……
中午,胥岸青做到12点45分,才结束实验去吃午饭。这个时间点的学生较少,能最大程度的节省时间。
80年代的学生餐厅还很简陋,尽管学生人数很少,仍然显的拥挤。
像是所有的大学一样,每天早上最后一节课结束的时间,是吃饭的学生最多的,但胥岸青来的时间,同样有许多人采取同样的策略。
80年代的学生鲜少娱乐,大部分的人都在“找回失去的时间”的信念下奋斗,偶尔打个乒乓球,或者看些小说,就是令人愉快的消遣了,如此时的胥岸青一般刻苦,或者长期刻苦的同学不在少数。
“一份白菜,一份油焖茄子,8两米饭。”胥岸青一边说,一边将铝制饭盒放在台子上。
大师傅收了饭票,咔咔两勺子,就把菜打好了。
胥岸青端了饭,找了个位置默默的吃。
他的家庭条件是非常好的,初来学校的两个月,胥岸青几乎每天都会要一两个荤菜,有时候还去学校外面开小灶。结果和杨锐一样,他被党员干部们给统战了。
在一阵无谓的争执之后,胥岸青放弃了抵抗,每天和普通学生一样,只点一个白菜或者冬瓜之类的菜式,而且不能浪费。当此时,浪费粮食,将不想吃的菜倒掉,在大学里仍然是要被批评教育的。
学校每个月补贴18元钱,节俭一点的学生,就要将每天的开销控制在5毛钱,才能省下钱来买些日用品、书籍、信封邮票扑克牌什么的。胥岸青尽管餐餐萝卜白菜,在84年的大学里也属于中产阶级了,更别说他的衣服和其他开销还有家里补贴。
不过,自从加入了理查德的实验室以后,胥岸青明显感觉到了周围人的态度的变化,学校就是一个成绩至上的小社会,你得到优异的成绩,自然会被人高看一眼,网开一面。
胥岸青尽情的享受着他的油焖茄子,这是他赢来的。
又是一群人打了饭菜,坐在了附近,一边吃一遍聊天:
“你们没见过那移液器,每次要5微升就是5微升,要10微升就是10微升,一点不多,一点不少,有诗为证哦,多一分嫌肥,少一分嫌瘦……”
“一滴水就咬50微升了,一次放出来十分之一滴水,怎么做到的?”
“里面有很小的弹簧和活塞……”
“你带出来没有?给我们看看。”
“不能带出来的,在实验室里呢。实验室在学校外面,也不许有访客。”
“嘘——那不是白说。”
胥岸青的耳朵却是动了动,看向侧面。
吃饭的正是孙汝岳和他的几个同学。
胥岸青对实验室里的学生有些印象,知道他是杨锐的实验室里的学生。
想了一下,胥岸青端着饭盒,坐到了几个人旁边的桌子处,笑问道:“同学,你们说的移液器,是不是像针管一样的东西。”
“没错,你见过?”
“见过,我还用过呢,我也在实验室里做实习。”
“我们都是啊。”旁边桌的学生好客的招收道:“来来来,坐我们这边来,今天是孙汝岳请客,让你占个光。”
“多谢多谢。”胥岸青看了一下桌面,有西红柿炒鸡蛋等多道菜,于是将自己装菜的饭盒也推到了中间。
“不用你的,今天老孙请客。”旁边的学生笑了两声。
“我再去买份菜。”孙汝岳趁机脱身,一会儿,竟是端了个红烧肉回来,一桌人顿时发出兴奋的狼叫声,还啪啪的拍起了桌子。
其中一人更是大笑道:“不愧是每周8块钱补助的男人啊,爽快!”
胥岸青好奇的问:“什么每周8块钱?”
“哦,老孙参加的实验室有个英国公司资助,给他们每周每人8块钱的补助,一个月就是32。你放心吃吧,老孙现在是大款,吃不垮的。”
“你才是大款,别听他乱说,我是因为实验进度快,心情好,才拿这周的补助出来喂这群白眼狼的。”孙汝岳的笑声简直响彻食堂,恨不得每个人都能听到这个消息。
桌子上,红烧肉油汪汪的散发着落日般的光亮,胥岸青却莫名的没了吃饭的兴趣。
……
第347章 顺序
胥岸青很想问问华锐实验室的进度,又怕被人识破了身份,于是安静的坐在那里,安静的吃自己饭盒里的菜,也没有去碰桌上的红烧肉。
孙汝岳好心给他夹了一块,道:“都是同学,害臊什么,多你一个吃不穷我,少你一个省不富我。”
“那我不客气了。”胥岸青狼吞虎咽的将肉吃了,连拨了好几口米饭。
他也有些天没吃肉了。学校的食堂里,一毛钱一份的菜是丁点荤腥都没有的,久旷的味觉就像是离群索居的少年乍然来到了集市,几乎来不及反应,就被无数的信息给充蒙了头脑。
“好吃吧。”孙汝岳嘿嘿的笑了两声,又道:“我报考专业的时候就想,等我读完了生物学,我就造一种专长肥肉的猪,吃的少长的快,然后天天都有红烧肉吃。”
一桌人全都笑了出来。
胥岸青亦是莞尔,问:“那你现在怎么想?”
“现在?我就想跟着唐教授和杨锐好好学,以后进外资企业,挣了钱,全家都吃红烧肉。”孙汝岳停了一下,见大家都注意到自己,于是有些低声道:“捷利康在天津的工厂,给每个工人的月薪都开到100多块了,你们知道吧?”
“怎么不知道,不是说深圳的玩具工厂里,民工的工资都有两三百?”现在的学生并不忌讳进入外资,因为政府的宣传的关系,爱国主义通常是以另一种方式来表现。
胥岸青家在广州,听到他们讨论深圳,不由问道:“你们毕业了以后,想去深圳?”
“我不想去,离家太远。”一名学生大嚼着米饭。
孙汝岳也摇头,说:“我想做研究,去外企挺好的,去深圳做工人,还是算了。”
“谁去深圳是想做工人的,深圳也有研究岗位吧。”
“深圳的技术活都是交给香港人的,用不着我。”
“你也不会什么。”
两个学生就此争执起来。
孙汝岳笑笑,面向胥岸青道:“还没通姓名呢,我叫孙汝岳,大二生物系的,在唐教授的实验室帮忙,你呢?”
“你叫我阿青就行了,我是生物系大一的。”胥岸青有点慌乱的通名报信。
孙汝岳也没有过多的联想,和他握了握手,道:“我们几个都是生物系的,以后见的多了就熟了,看你长的挺壮的,打球吗?”
“哦,不,不太打,我偶尔玩一下乒乓球。”胥岸青担心他们喊自己去打球,提前推脱起来。
孙汝岳有点失望的“喔”的一声,道:“你个头不错,不打篮球浪费了,玩音乐吗?我们准备凑个小的交响乐团。”
“为啥是交响乐团,不是,你怎么有时间玩这些?”胥岸青混乱了,他每天可是忙的不可开交,正常想来,杨锐的实验室成员也应该如此才是。
孙汝岳不解的道:“我做实验的空闲就看书,剩下的时间就打球了。”
“做实验不是应该特别忙吗?”
“前些天是,我们这几天进度快,材料都有点跟不上了,空闲的时间就多了,再说了,忙也不是我忙,杨锐和黄老师是够忙的,我们做助手的就清闲多了,再说了,实验室里还有其他助手,大家交换着来,总不能忙的连上课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吧。”
胥岸青不安的点头,他其实就忙的没了上课休息的时间。不休息,他觉得没什么,但没有时间好好上课,还是让胥岸青有点心虚的。
然而,理查德并不是个好说话的人,他对试验进度的要求非常之高,每个人每天的工作量都被压的死死的。再增加实验助手也不现实,理查德不愿意继续培训助手了,随着实验的进行,其他人要跟上实验进度也很费事。
孙汝岳以为胥岸青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换了个表情笑道:“你知道不知道,咱们中国人也拿了一个国际作曲大奖。”
胥岸青茫然摇头。
“韦伯国际作曲大奖,得奖的是谭盾,这是中国作曲家得的第一个世界大奖,厉害吧?”孙汝岳的表情,像是自己得了一个大奖似的。
胥岸青配合的说:“厉害。”
“更厉害的在后面。这个谭盾还在中央音乐学院读书呢,和我们一样是学生。所以说,我想先组织一个小的交响乐团试一下,乐器就从学校借,如果能行,我就去请谭盾给咱们做指挥,到明年再接新生的时候放出来,砰!肯定能把所有人都给镇住了。”孙汝岳越说越兴奋,交响乐可是高雅音乐,要多高雅就有多高雅,而这样的活动,也是80年代的学生最喜欢参加的。
对比一下也能明白,连康德的读书会都有几十上百人报名的时代,其实任何一个有眉目的东西,学生们都愿意体验。
胥岸青颇有些好奇的问:“演奏交响乐是需要一些乐器基础的吧,你能凑够人?”
“凑够多少算多少,要不然,怎么说是小的交响乐团。”
“你会什么?”
“长笛、手风琴,二胡也会。”
胥岸青瞬间面瘫。他在家里的时候,是真的接触过交响乐团的,但对孙汝岳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