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神级学霸-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兰也是大学生呢?”

    “是。”

    “真好,我们家小鑫考的研究生,这也读了三年呢,你们俩应该有话题,多聊聊。”

    杨锐听到“小新”这个词,脸上突然忍不住笑了。

    对面的刘姨看到了,有点不太痛快,道:“还没问呢,这位是你们家亲戚?”

    “算同乡吧,我在北京读大学。”杨锐代为回答。

    “河东省人?能找到同乡好,老徐他们家人就是这样,性格好,心也好,愿意帮忙。”不咸不淡的说了一句,刘姨转脸又对景语兰道:“小兰到了京城习惯不?这街街巷巷的,都去了没?我们家小鑫从小北京长大的,你下班的时候,喊他陪你逛一逛,哪里有什么,他都知道,恩?”

    她鼻音一哼,儿子赶紧道:“我读大学以前,天天在街上跑,你要买什么,吃什么,问我,我都知道。”

    “谢谢。”景语兰小意的看了杨锐一眼,谈话至此,谁都知道这是相亲的步骤了,而且是突袭形式的相亲。

    当然,8o年代是不说相亲,甚至连介绍对象的话都不太说,一切不言中。

    景母也不好赶人,刘姨是她的同事,丈夫则是中央部委的司长,两家也素有来往。

    不长时间,景存诚和大舅哥徐武先后进门,刘姨和李鑫也被安排上桌了。

    唯一出乎他们意料的是,杨锐在景父和景母的安排下,坐在了上座。

    刘姨不禁重重咳嗽一声。

    ……
 第281章 此情可追忆
    “咱们人多,景经理,你还是上座吧,要不然都乱套了。”刘姨看不惯杨锐,更不想坐在他的下席。

    最主要的是,她觉得这是杨锐不懂事。虽然就是家里吃一顿饭,不怎么讲究,但在场的有这么多人,再不讲究也不能让一个小老乡坐在上座呀,那像是个什么样子。

    杨锐笑了笑,站在桌边没说话,他的年纪轻,上席下席都没什么关系。

    景存诚的脸色却不好了,说:“杨锐坐上座,今天这顿饭,就是为咱们小杨同学准备的,小兰,你坐旁边陪小杨,大舅哥,你坐那边。”

    景存诚给指派了位置,景语兰和徐武自然没有疑问,后者还搂着杨锐的肩膀坐了下来,表情亲昵。

    刘姨满脸疑惑,左看看,右看看,不明所以的和儿子顺着景母的位置坐了下来,算是敬陪末席了。

    人坐好了,景存诚又道:“大舅哥,你帮我招呼着,我去拿瓶好酒出来,上次老张送了我两瓶3o年的茅台,我一直放着呢。”

    景存诚兴奋的拿酒去了,刘姨开始摸不清头脑了。

    她试探的问:“杨锐今年考的大学啊,家里是做什么的?”

    “我爸妈都在乡上工作。”杨锐不说假话。

    “河东省里?”

    “是啊。”

    “哎,徐姐,你们当初不是在平江吗?这是怎么认识的?”刘姨疑惑了。

    “我给杨锐补习英语,然后就认识了。”景语兰插了一句,说的也是实话。

    杨锐用钱给景家的事是不能说出来的。

    刘姨自觉有点明白了,放心下来,笑道:“小伙子是合了老景的眼缘吧,不过确实是长的俊,是不是有点像追捕和血疑里的明星?”

    这年月,你说谁长的像日本明星,那是绝对的夸奖了。

    杨锐笑笑,说:“我比血疑里的日本明星长的可要高多了。”

    “对对对,那是……”刘姨说到此处,思路被扯开了,又一拉儿子,介绍道:“我儿子个头也不错呢,穿鞋就有一米八了,学习也好,前面还给我说他要考博呢,小鑫,是不是?”

    “我是有这个想法,目前还是想先工作几年,等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再考一个在读博士。”李鑫儒雅的笑了笑,气质可以说是挺不错了。

    不过,他是看着景语兰笑的,这味道就又有些不同了。

    景母也看出来李家两人的意思了,倒是无可无不可的,景语兰都26岁了,要不是家里遭变,本该嫁出去了。眼前的研究生年纪虽然大点,倒也算是合适。

    不过,今天的主要目的是招待杨锐,她也就当没听懂似的,光听不说。

    “博士不好考吧。”景语兰不咸不淡的回了李鑫一句。

    “要考还是能考上的,读书考试对别人怎么样我不知道,我个人是觉得挺简单的,主要是害怕浪费时间。当初如果不是能直接考研,我也不一定去东华。”现在说读书考试,那都是高端词汇,擅长读书考试或许是目前最有用的技能了,李鑫也是高调的展示着自己。

    他老妈趁机道:“在读考博不浪费时间,工龄也能算着,我觉得挺好的,我现在就是觉得他也不小了,应该先成家立业,徐姐,你说是不是。”

    “是。”景母笑了一下。

    李母心里安稳了一些,又看杨锐道:“你现在大一,也应该筹划着毕业了。考个研究生就挺好的,不愿意考,就得找个好单位,对了,你学什么专业的?”

    “生物。”杨锐淡淡的道。

    “生物呀,生物找什么工作?”李母一副很吃惊的样子。她其实就是想找个对比,趁着景存诚不在,她再接再厉的道:“考上北京的大学不容易,都说北京是都,北京的大学工作好,其实啊,想来北京的人多了,想分配到北京,就难了,你怎么学了一个生物专业,你学一个机械,或者学个轻工,找你景叔,分到中丝公司也好呀。对了,你现在上的是哪个学校?”

    “北大。”杨锐答。

    李母一愣:“哪个北大?”

    “就是海淀区的北大。”

    “北京大学?”

    “是。”

    李母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了。8o年代初的大学生毕业分配工作是必然的,北大分配好工作更是必然的。全国每年需要大学生的岗位千千万,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却只有几千个,自然是哪里好去哪里。事实上,教育部综合各个单位的要人申请列表的时候,也是优先考虑北大清华的学生的。

    如中丝这样的央企,一年也不一定能分配到一名北大毕业生。至于北大毕业生能做什么——先,一家央企能够争来的大学生数量和品牌本身就是一种炫耀资本了。即使北大的学生不能做技术,不能写文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他至少能做个领导不是。

    “酒来了。”景存诚乐呵呵的从书房走出来,手里拿着两瓶商标泛黄的茅台。

    “杨锐喝一点。”徐武豪气的开始摆杯子,第一个就放在杨锐面前。

    年前徐武去救景存诚的时候,每次都是他来和杨锐拿钱,外汇券和人民币一次又一次的拿出来,每次都是上千元,拿的徐武都心惊胆战,如今在京城再见面,景家的光景虽然好了,当年的场景却是历历在目。

    等待了近十年,从愤怒到希望,从希望到绝望,从绝望到平静,从平静到恐惧,再从恐惧到希望的心路历程,不是当事人是很难理解的。

    如今,景存诚和徐武看着杨锐,就能回忆起德令农场的寒冷,就能回忆起杨锐带给他们的温暖。

    几千元外汇券,对于今天掌握着上千万美金贸易的景存诚来说已经不算是什么了,可在当时,那是救命的一笔钱,不止救了景存诚,还救了他的难友,后来还救了他更多的朋友。

    “杨锐,你好好的坐着,咱们今天要好好的喝点酒。”景存诚没有管李家母子,开了一瓶茅台,侧着身子倒给杨锐,口中道:“本来想早点去找你的,一方面,是我刚刚平反,工作上走不开,另一方面,也是想你即将参加高考了,不能影响你的考试,所以拖到了今天……借口,都是借口,这是我错了啊,我罚酒一杯。”

    景存诚说着,一样脖子,就喝了一杯酒。

    “老景你是趁机喝好酒啊。”徐武一句话把气氛给拉回来了,举杯道:“杨锐,其他的话就不说了,我先敬你一杯。”

    他是因为李家母子在侧,才如此的。

    李母和李鑫也都察觉到尴尬了,只是此时走也不好走,只能坐在那里,看几个人敬来敬去。

    一瓶茅台,瞬间就少了一半。

    “咱们慢点喝。”杨锐生怕喝醉了,赶紧吃了几口菜。

    景存诚哈哈一笑,说:“你随意,我们就是陪酒的。”

    稍停了一下,景存诚叹口气,道:“我最近都和老朋友联系呢,就想着有空了在北京再聚一聚,不过,大家现在都忙,一时半会也腾不出时间。北京如今倒是有几个人,估计能有空,这样,我打两个电话。”

    景存诚说着就去拨电话。

    徐武无奈的喊道:“老景,你这个陪客的,怎么转身又走了。”

    “我多喊几个人过来,你们也是,怎么就不知道把老张他们叫过来。”景存诚说着就拨电话,说:“我找你们宣传司的张司长。”

    电话一会就转了过去,景存诚兴奋的喊:“老张,来我家里喝酒啊,我介绍人给你认识……”

    他一连拨了几个电话,要么是当年德令农场的难友,要么是他前阵子借杨锐的钱,救出来的老朋友,显然,他是在给杨锐竖旗。

    李家母子越听越不自在,待景存诚打完电话回来,不禁小声道:“要不然,我们今天先回去了……”

    “那也行,今天招待不周啊,确实是挺忙的。”景存诚刚坐下,就欠了欠身,连留客的客套话都没说。

    李母瞥了一眼桌上的酒盅,笑着说“没事”,拉着李鑫匆忙告辞。

    李鑫依依不舍的向景语兰单独道别,没有得到什么回应,低着头出去了。

    大门关闭的瞬间,景存诚的大嗓门就叫了起来:“这下好了,咱们一家人先关起门来,
 第283章 饱暖
    杨锐睡醒的时候,已是日上三竿。

    学生宿舍是没有暖气的,重新回到有暖气的大床房间,睡的根本就不想起来。

    这厮稍微有点不好意思的推开门,就见门前过道拐角处的小桌子上,已经放好了未拆封的牙刷和牙缸。

    这又是一桩大房间的好处,因为过道宽敞的能并行三个人,一张装饰性的小桌不仅不占地方,还颇有装饰性。

    等杨锐洗漱完毕,就见景语兰在餐厅开始摆桌子了。

    “听见你起来了,我就开始做早饭了。”景语兰里面穿着薄薄的毛衫,外面套了件很普通的围裙,背对杨锐,在厨房中忙忙碌碌。

    本应该是降分的居家装束,此时却让杨锐的小心脏怦怦的跳了起来。

    说起来,重生以后的杨锐,并没有尝试多长时间的家庭生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宿舍度过的,即使是高考结束的假期,他也跑来跑去,不肯安稳一些。

    美艳居家的补习老师——对清晨的少年来说,似乎有点太刺激了。

    “谢谢。”杨锐拉开椅子坐下,目光随着景语兰的动作而游离,完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我记得你以前老吃鸡蛋和牛奶的,我煎了一个鸡蛋,煮了一大杯的牛奶,主食有油条和油饼,另外还有米饭和面条可以现热,你想要哪个?”

    “油条和油饼都可以。”杨锐停了一下又道:“我吃鸡蛋和牛奶是因为这两样提供的热量比较多,还有优质蛋白。”

    后一句说出来,杨锐就后悔了,完全是多余的话嘛,没事说蛋白算是怎么一回事?就算身体蛋白表现的很积极,现在也应该冷静下来才对。

    这就属于紧张后遗症了,紧张了不知道该说什么,于是会频频说错话。

    如果是其貌不扬的杨锐,说到这里,天上或许就会跳出好感度…2的标识。但是,面对丰神俊朗的杨锐,天上什么都没有跳出来。

    洁净碧蓝的天空下,到处都是可爱的孩子,慈祥的老人,帅气的男人和漂亮的女生的欢声笑语……

    “做好了。”景语兰将预热过的盘子从烤箱中拿出来,装盘以后,放在杨锐面前。

    盘中最显眼的是一盘煎的极漂亮的双面煎蛋,上面洒了少少的盐和一点点胡椒。煎蛋旁边整整齐齐的摆着一小撮的咸菜,咸菜都切成了长方形,一排交叉叠着另一排。

    油条和切块的油饼被放在了小小的竹篮中,摆在盘子的右上角,它的左边是大杯的牛奶,怕有一升左右的量。

    “弄的像是五星级酒店了。”杨锐哑然失笑。

    “我就是学他们弄的。”景语兰当然不会说自己来到北京,无聊的时候专程向特级厨师学习过厨艺,至于为什么学,她说不清楚,也不愿意想。

    “你吃早饭了吗?一起吃好了。”杨锐拿起筷子。

    “我和爸妈一起吃过了,他们都去上班了,你吃吧。”景语兰脱去了围裙,深灰色的薄毛衣凸显出美好身材。

    “我不客气了。”美食在侧,大快朵颐。美女在侧,秀色可餐。

    杨锐吃的极痛快,因为味道确实很好。

    鸡蛋煎的恰到好处,也就是蛋黄刚刚凝固,又没有完全变硬的程度,这段时间很短,也就是几秒钟的时间,要把握住它,需要用心练习,或者学德国人那样掐表计算。

    牛奶亦是格外的香醇,杯面上有厚厚的油膜。这倒不是特供牛奶的特色,只是8o年代牛奶的特色,不兑水而已。

    9o年代以前出生的人,大都喝过类似的牛奶,也就是奶农直接挤出的牛奶,兑水或不兑水销售。牛奶兑水其实不能说有什么坏处,完全不兑水的牛奶会非常稠,以至于许多孩子不愿意喝,所以,8o年代的家庭买回牛奶以后,多数会自己兑上三分之一左右的水,一方面更可口,一方面也能减小经济压力。

    工业化以后的液态奶往往是兑水6o%乃至7o%以上的,只兑水一半的,通常都会被起某种特殊的名字以卖出特殊的价格,这样的牛奶,自然是煮不出油膜的。

    杨锐三两口吃光鸡蛋,就着咸菜吃掉一根油条半个大饼,然后拿起牛奶,大口的灌了进去。

    景语兰看的惊讶无比,美目圆瞪,煞是可爱。

    杨锐喝完牛奶,顺手抹干净了嘴,笑问:“看什么呢。”

    “没有……我再给你煮一杯牛奶吧,看你好像不够喝。”景语兰慌乱起身,前去厨房煮牛奶去了。

    杨锐没客气的等着,他确实没吃饱,另外,阳光撒在忙碌的美女身上,亦是一副赏心悦目的画面。

    丰盛的早午餐过后,景语兰拿了一个小包过来,递给杨锐道:“这是我家和张叔他们凑出来的一部分钱,先还给你,总共是三万元。”

    不用说,这笔钱是他们的补偿金。所谓的补偿金,其实就是这些年没的工资,这年月是没有国家补偿这种东西的,你错蹲了监狱,对不起,算你倒霉,你挨了整,对不起,算你倒霉,至于现实的回馈,就是这些年未的工资,因为时间比较长了,到景存诚这个级别的,一年有两千块以上,小十年就有两万块,其他人呆的时间长短不一,补偿的多少也各有不同。

    如果景存诚等人将他们的补偿金都拿出来,还上杨锐借出的所有钱都绰绰有余,但是,补偿金并不是平反了立刻放了,拿到补偿金的家庭,也不一定只有杨锐这么一个债主。

    相隔异地多年,像是这样的家庭,往往都会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花钱之处很是不少。兄弟姐妹和亲戚们这些年的帮衬,无论是借贷还是赠予,都需要钱来填补,曾经的老朋友老战友过的不好的,已然牺牲和尚未平反的难友家庭,也可能需要钱来开支……

    现在能凑出三万元来,绝对是他们做了最大的努力。

    杨锐犹豫了一下,将小包接了过来,道:“这笔钱我就收下了,剩下的,我觉得你们不需要急着还……”

    他阻止了景语兰的话,道:“我没有其他的意思,我只是暂时用不着这些钱,等你们缓上两年再还给我,也是一样的。”

    当然是不一样的,到了明年就是物价闯关了,凡是人民币资产,在这场闯关中都会陷入深切的疯狂,而人民币也被大大贬值了。

    不过,杨锐是投资政治,又不是放贷,他将3万元装入随身的包里,想了想道:“得麻烦你陪我去一趟银行了,这么多钱放在身上不方便。”

    景语兰一口答应,接着又道:“我等晚上转述你的话给我爸,他怎么决定,我管不着了。”

    “你就这样说好了,我想请她女儿继续给我做英语补习老师,不好意思收老师的钱,而且暂时也不缺钱,请他们把钱用在刀刃上。另外,如果需要的话,我手里还有外汇。”杨锐岂止是有外汇,外汇还多的很。

    景语兰的羞涩一闪即逝,说:“你的英语不用我来补习了,平时多练习,就足以应付大学阶段的要求了。”

    “我觉得还不能流利的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

    “流利的要求可是很高呢。”

    “我明白。”

    “要学从句,复杂的从句。”景语兰颇有些戏虐的说。高考前夕,她教给杨锐的时候,却被杨锐要求只教简单英语。

    杨锐苦笑一下,道:“此一时彼一时嘛,那个时候要争分夺秒的参与高考竞争,现在有的是时间练习了。”

    “目标是流利?”

    “没有错误,表达清楚,最好有一定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景语兰莞尔:“感染力我可教不来。”

    “表达清楚和表现力够也行。”杨锐嘿嘿的笑了两声。

    景语兰不知道想到什么,也笑了两声,继而道:“你昨天说想要租套房子,是真的想租吗?”

    “怎么,中丝有房子租?”杨锐想想摇头了:“这么便宜的房子,丁家不要丙家要,没有给我的理由啊,要是为了这事坏了规矩,没必要。”

    景家的房子固然是大的要命,令后世人无比的羡慕,可事实上,普通职工的住房条件可远远比不上后世人。除了房租便宜以外,北京上海的职工,现在的人均居住面积还不到5平方米,也就是一家四口,只有2o平米的房子,一个大杂院住六七户人家,公用厨房设在院子里,一条胡同共同一间茅厕是这个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些年纪较大的职工,尤其是与父母同住的职工,即使想多花一点钱租房子,往往也是租不到的,因为住房不是市场化的,级别高的住好房子,级别低的住癞房子,熬一辈子还被有背景的人给挤下来的窝囊事,每个单位都能找出来一堆。

    正因为如此,当年住房改革的时候,全国是一片叫好之声,无数人倾家荡产,甚至是借光友邻,都要买一套房子。因为花钱买房子不用看领导的眼色,不用一次次的低头去求人了,不用看着单位公示的排名黯然神伤了,不用为了一套房子在大马路上赤膊上阵,不惜与单位同事就此闹翻了……

    也是这一代人赚钱买房,赚钱买房,赚钱买房,最终买的全国地产市场水深火热。

    每个单位的房子都不够住,领导住大房子是有国家政策支持的,职工也不好说什么,可要是给了外单位的人,恐怕会有人要闹起来,杨锐也不想景存诚就此惹上什么麻烦。

    “不是中丝的房子。”景语兰迟疑了一下,道:“是我在北师大分的房子,虽然没有这边这么大,但也是独门独户的楼房,一室一厅,有**的厨房和洗手间,有暖气,我一直和父母住,暂时不准备搬过去住,可以先让给你……”

    “有**卫浴厨房的一室一厅,你刚入职就能分到?”

    景语兰脸一红,说:“北师大的领导和我爸认识,再说,那边比较远,又不在学校……”

    杨锐撇撇嘴,笑道:“你也是既得利益者呀。”

    “不要就算了。”景语兰难得的表现出娇羞态度。

    杨锐连忙说“要”,并道:“这么好的事,别人抢都抢不来的,不过,我要是住进去,你会不会被人议论什么的?”

    “你就说是我弟,那里是教育部建的,不光分给北师大了,还分给好些学校,认识的人不多。”景语兰明显是想好了的。

    “那太好了,我就不客气了。咱们可以约在那里补习功课,这就更方便了。”

    “好。”景语兰觉得帮了杨锐的忙,也挺开心的。

    杨锐心里像是猫爪似的,满脑子的奇怪画面。

    ……
 第284章 筑巢
    “麻烦存钱。”杨锐将做好的纸包放在了银行柜台上。

    这是比邻清华的一家人民银行分理处。到2ooo年以后,人民银行的个人网店和业务都萎缩了,许多人除了查查征信会去人民银行以外,甚至不再与之生直接的业务接触,可在83年,人民银行依然是中国银行业当之无愧的霸主,大小网店遍布全国。

    尽管是一处相对繁忙的网点,但现在的银行基础条件却很普通,除了**的院落值得称道以外,单层平房和小窗户的结构令房间内颇为昏暗,景语兰根本就懒得进去,停下自行车,就靠在附近的一棵树上,百无聊赖的拿出随身的法语单词本背了起来。

    杨锐选择了四名柜员中较年轻的一位,等她抬起头来,方才现这是个外貌靓丽的女生,大眼睛小鼻子柳叶眉,画了淡妆,颇有几分妖娆。和旁边的4o岁大娘相比,不知耐看了多少倍。

    她抬起头,看到杨锐,也是不自觉的眯了下眼睛。

    正如男人看到美女的机会少,女人见到帅哥的机会也不多。没有整容术,没有化妆术的8o年代,帅到杨锐这个程度的更是少之又少。

    “办什么业务?”柜台后的郝玉拢了拢头,重新问了一遍。

    “存钱,再帮我开一个户。”

    “好的,请稍等。”听明白做什么以后,郝玉埋写起了存折。

    因为现在还没有电脑办公,打印机什么的亦是稀罕物,所以,作为存款凭证的存折,此时统统都是手写的。

    除此以外,开户也是不需要检查证件的,简单的说,普通人是想开多少个户头,就开多少个户头。

    当然,现在的银行业务简单,基本就是存款取款,连贷款都少的可怜,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你的姓名?”柜台后的郝玉趁机抬头看了杨锐一眼。

    “杨锐,木易杨,金兑锐。”

    “写在纸上吧,免得写错。”

    杨锐按她的要求,在纸上写了自己的名字。

    转头,对方将存折交给了杨锐,指着左上角道:“这个数字是你的户号,你要记住,如果挂失之类的,都会要求核对户号和你的姓名,你要存多少钱?”

    “两万元。”杨锐早前取出了一万元,塞到了包里,没有取出来。

    “两元是吗?”郝玉自动改正了杨锐的话,并问:“要办零存整取吗?零存整取就是说你每个月都存两块钱,到了一年的时候,银行按照24块钱给你算一年的利息,非常划算的。”

    零存整取可以说是8o年代最划算的理财方式了,它相当于一种反向的分期业务,等于银行向个人做分期,即使是最后一个月存的钱,也能享受到全年的定期存款利息,就目前6%的年息来说非常高了。

    而一次存款两元五元的,此时在银行也很普遍。

    普通工人的工资也就是三四十元,五十元算是高的了,这些钱能有剩余的也不多,愿意存款的就更少了。

    事实上,8o年代人更多的是没钱存款的人,所以银行里才会空荡荡的,即使业务办的很慢,仍然鲜少排队现象。

    不过,杨锐却不得不更正道:“是存两万元。”

    这些钱他不好拿回宿舍的,随身携带也太多了,因为都是十元的钞票,一千元就是厚厚的一叠,两万元要2o叠,就厚度来说,与后世的2o万是相同的,价值却截然不同了。

    就工资来说,2万元是普通公务员3o年的工资,而若是就可支配资金来说,这笔钱就多的离谱了。

    一个双职工家庭,一个月扣去必须的水电吃饭等花销,月均存款不过2o元,一年才存2oo元,就目前的工资水平来说,存2万要1oo年。

    如果是单职工家庭,基本就不用存钱了,不负资产已经算是勤俭持家了。

    存这么多钱到银行的多数是单位而非个人,郝玉也有些懊恼,道:“你没说你是单位啊,公章带了吗?我得重写个折子了。”

    “我本来也不是单位啊。”杨锐苦笑。

    “个人存款?”

    “是。”

    “那你怎么能有2万块。”郝玉一点心理建设都不用做,就问了出来。

    到2o年后,人们都有基本的**概念。但在8o年代,人们还在用调侃的语气说“在外国是不能问男人收入的,也不能问女人的年龄,知道吗?”

    郝玉把杨锐给问住了。杨锐叹服说:“你们银行还管这个?”

    于是郝玉被问住了,迫不得已喊了一句“主任”。

    一位头稀疏的中年男子从后面跑了出来。

    杨锐不等郝玉说明,干脆解开纸包,道:“我存钱,正经收入,要不要报备啥的。”

    “不用,小郝,愣着做啥,数钱入账。”主任不爽的瞪了郝玉一眼。他猜杨锐是个体户,所以连工作证都没要。

    要是按照法律来说,个体户都是不合法的,但那又怎么样,祖国大地现在哪里会没有个体户?

    尽管分理处周边的个体户不多,也很少有人存钱——这些人都习惯用现金,并且背着现金袋子去进货。

    但从主任的角度来说,钱存进自己的单位才是最重要的。

    郝玉委屈的低下头,没法争辩。

    主任盯着郝玉将存折做好,交给杨锐的同时,道:“杨先生,其实将钱存成活期是最不划算的,定期的利息要高的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