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驻马太行侧 下-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然而,中国远征军退守密支那的计划很快就流产了。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底,日军第56师团所属战车第56联队在得到了腊戌火车站屯积的海量燃油以及数以千计的卡车之后,当即效仿德军在缅北丛林里使用了闪击战术,两日内便往北长驱五百余里,抢在中国军队之前夺取了密支那。

    密支那失守之后,中国远征军回国的大路就已经全部被日军堵死了。

    此时,素有“黄埔虎将”美誉的杜聿明将军已经是方寸大乱了,在他看来,摆在中国远征军面前的活路已经只剩两条了,或者撤往印度,或者抛掉重装备,翻越野人山回国,而蒋委员长给杜将军的电令却是无论如何也要把远征军带回国

    …………

    井陉县,39集团军司令部。

    日本的南下计划开始之后,华北战场就沉寂了下来。

    华北方面军新任司令官畑俊六最终并没有发动吕梁山战役,因为华北战场的精锐老兵已经被大量调往了东南亚以及太平洋战场,此时留在华北的日军师团番号虽然没什么变化,可师团下属的步兵联队却已经被抽调得一塌糊涂了。

    鉴于这种情形,日军在华北的战略已经由进攻转入防御。

    日军转入防御之后,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便重新活跃了起来,八路军总部迅速派出了大量的武装工作队,深入沦陷区开展工作,在八路军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努力下,终于又重新开辟了几块根据地,八路军终于又在敌后战场站稳了脚跟。

    不过,岳维汉的39集团军却并没有东出土门的计划。

    39集团军固守太行山绰绰有余,可要想在冀中平原打败拥有野战重炮旅团和航空兵团助战的华北方面军主力,却是痴心妄想,这种情形下,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埋头生产军火,全力扩充部队,准备将来的全面反攻。

    不过现在,岳维汉却有些坐不住了。

    日军比历史上更早南下,中国远征军也比历史上更早入缅参战,可最终的结果却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甚至连过程都是大同小异,中美英盟军最终还是战败了,中国远征军看起来还是不可避免地要走上野人山的不归路了。

    这样的结果绝不是岳维汉所愿意看到的。

    远征军可是国军中的精锐,杜聿明的第五军更是精锐中的粗锐。

    第五军的装备水平对于当时的国军来说堪称奢侈,第五军拥有苏式T…26坦克80余辆,德制装甲车100余辆,美制福特卡车400余辆,各师均配有山炮或者野炮营,军直属炮团更是装备了24门150mm口径的野战重型榴弹炮

    第五军的装甲力量和炮兵火力,连39集团军也是拍马难及。

    直到民国三十年(1941年)九月底,39集团军都还什么像样的大炮兵。

    各师炮兵团除了没良心炮就是60迫击炮了,牛大根的炮兵旅到现在用的都还是日械野炮和步兵炮,岳维汉好不容易才通过海伦从美国买了200多门75mm口径的美式榴弹炮,可还没来得及抢运回国,就在腊戌火车站让日本人给截了。

    消息传来,岳维汉真是欲哭无泪,这200多门榴弹炮可是他花了整整500万美元从美国买回来的呀,现在就这样便宜了日本人,岳维汉该找谁评理去?不过,相比这批大炮,岳维汉显然更关心远征军十万官兵的命运。

    大炮没了,还可以再从美国买,美国政府也会大力援助。

    可印缅远征军的十万官兵要是死在了野人山,对于中国抗战来说,绝对是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要重新招募、训练十万大军,那得花多长时间,花多大的精力以及代价?而且,训练再好的部队,也终究比不过上过战场见过血的老部队

    无论如何,远征军都不能走野人山,绝不能走野人山

    急促的脚步声中,柳忻上校和赵欣怡先后走了进来,旋即同时立正敬礼。

    岳维汉摆了摆手,向柳忻道:“柳忻,马上给海伦发越洋电报,让她不惜一切代价,尽一切可能制造舆论,通过民意逼迫美国政府向国民政府施加压力,督促蒋委员长立即撤换中国远征军的指挥官,杜聿明下,我上”

    “是”柳忻啪地立正,旋即领命去了。

    挽救远征军的指挥官人选,岳维汉还真没作他人想。

    在这个世界上,要是连岳维汉这个穿越者都救不了远征军,那就真没人能行了。

    岳维汉又向赵欣怡道:“赵欣怡同志,立即给延安,给毛主席、朱老总发电,就说我有意领军远征缅甸,一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二可趁机扩大我党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集团军开拔后,将留下李青龙的土门要塞警备旅继续驻防”

    领军远征缅甸这么大的事情,岳维汉可不敢再自作主张了。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军事事件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是政治事件了。

    不过,岳维汉绝对相信毛主席,以毛主席的眼光,他不可能看不到39集团军远征缅甸对中共的巨大好处,39集团军到了缅甸之后,就可以直接接受美国的援助和装备,而且出国抗战意义重大,很容易得到大后方百姓以及东南亚华侨的全力支持。

    更重要的是,届时岳维汉就能以共产党人的身份公开与美国接触。

    岳维汉相信,只要他有意识地削弱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甚或直接将社会主义形容成“国家资本主义”,再加上中共政权在当时要远比国民政府更廉洁、更高效,以美国政府一以贯之的现实主义,既便不放弃国府,也一定会大力援助中共政权。

    历史上,美国政府就曾经有过舍弃国府直接援助中共的提案。

    此外,岳维汉率领39集团军主力离开之后,留守太行山的李青龙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脱离国军,李青龙现在不过是个少将旅长,既便脱离国军加入八路,政治上也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波,这样,八路军就能顺利接管太行山根据地了。

    有了太行山根据地做后盾,再加上美国的援助,八路军肯定会比历史上更强大。

    再假如,岳维汉的39集团军和印缅远征军能够在东南亚战场不断地消耗日军,迫使日军不断地从华北、华中甚至是东北战场抽调精锐老兵,也许不用等到45年,比历史同期更为强大的八路军就能在敌后战场展开全面反攻了。

    当然,这一切仅仅只是假设,海伦能否在美国掀起舆论攻势,美国政府会否因为民众的压力向国民政府施压,都是未知之数,既便这两点都实现了,蒋委员长也屈服了,岳维汉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力挽狂澜,改变印缅远征军的命运。

    印缅远征军毕竟不是39集团军,毕竟不是岳维汉一手带出来的部队

    既便蒋委员长违心地撤了杜聿明将军,重新任命岳维汉为印缅远征军总司令,然后岳维汉又在最短的时间内乘飞机空降到缅甸战场,也未必就能立即扭转战局,因为,戴安澜、孙立人等师长未必就能服从岳维汉的指挥。

    岳维汉虽然战功彪炳,可他的根基真的很浅。

    放眼整个国军,几乎所有师长以上职务的将领都是岳维汉的黄埔前辈,论年龄,岳维汉更是国军将星群落中绝对的小字辈,这些黄埔学长兼老大哥,真的会毫无芥蒂地接受岳维汉这个学弟兼晚辈的指挥?

    再退一步,就算戴安澜、孙立人等人能够毫无芥蒂地接受岳维汉的指挥,岳维汉要想立刻扭转缅甸战场的局面也极不容易。

    此时的日军,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缅甸的占领,缅甸境内的铁路、公路、各大城市以及各战略据点已经基本上落入了日军的控制之下,再加上缅甸百姓又明显更欢迎以解放者形象出现的日军,印缅远征军在缅甸已经是举步唯艰了。

    而岳维汉的嫡系部队39集团军,却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缅甸

    岳维汉要想在这样的绝境中率领印缅远征军完成绝对反击,难度可想而知。

    但是,不管有多难,岳维汉都无所畏惧既便明知此去缅甸凶险重重,生死未卜,岳维汉也是夷然不惧,还是那句话,身为男人,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身为军人,有些责任是必须要承担的,为了印缅远征军十万精锐,岳维汉何惜一死?



第393章 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延安,瓦窑堡。

    朱老总和周公再次应邀来到了毛主席的窑洞。

    39集团军远征缅甸这么大的事情,毛主席也不敢独自决断,在回复岳维汉之前,他还想听听朱老总和周公的意见。

    看完密电,周公沉吟片刻后说道:“主席,我觉得岳维汉说的有道理,我党是应该加强与美、英等西方国家的联系,主动博取他们的好感,毕竟大家都是反法西斯的盟友嘛,意识形态的差异,可以先放一放嘛。”

    “别的我都不担心,我就担心39集团军去了缅甸之后能不能站住脚,站住脚跟之后又能不能及时打开局面呢?”朱老总不无担心地说道,“毕竟缅甸不是国内,没有广大群众做后盾,这仗恐怕不好打哟。”

    周公和朱老总这么一说,立刻就坚定了毛主席的信心。

    当下毛主席将烟头用力掐灭,然后以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老总的担心很有必要,不过需要说明的是,39集团军远征缅甸之后,虽然得不到缅甸人民的支持,却可以得到英国尤其是美国人民的鼎力支持,我现在倒是担心,蒋委员长恐怕不会同意哟。”

    …………

    重庆,军委会总参谋部。

    蒋委员长阴沉着脸,在何总长、白副总长等高级将领的簇拥下走进了作战室,正在作战室里忙碌的高参们赶紧挺身立正,纷纷向蒋委员长敬礼,随着高参们的纷纷起身,一幅巨大的缅甸地图出现在了蒋委员长面前。

    地图上的三道蓝色箭头尤其醒目。

    其中最右边的那道蓝色箭头已经顺着滇缅公路直指畹町

    此时,在场的所有人里面,恐怕再没有人比蒋委员长的心情更苦闷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远征缅甸的十万精锐竟然会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蒋委员长原以为背靠美英,大树底下好乘凉,取胜很容易,不曾想最终等来的却是这样凄惶的结果。

    白副总长叹息一声,从一名参谋手中接过指挥杆讲解起来。

    “昨日,日军第56师团所属战车联队已经袭占密支那,我远征军除第六十六军三个师得以沿滇缅公路撤回国内之外,第五军、第六军以及第六十六军所属之新38师的东撤之路已被日军切断,若想回国就只能往北翻越野人山了。”

    “什么,野人山?”蒋委员长闻言顿时悚然一惊。

    “那是缅北胡康河谷以北一片渺无人烟的山区,方圆数百里,因山中有野人出没,所以当地土著称其为野人山。”白副总长点了点头,又道,“远征军如果走这条路,吉凶难料,不过,所有的重型装备恐怕是保不住了。”

    “装备不要紧。”蒋委员长沉声道,“但是军队必须回国”

    对于军队,蒋委员长有着特殊的感情,想当初他不过是国民党内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与汪精卫、胡汉民等大佬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当蒋委员长当上黄埔军校校长并且实际上掌握了黄埔学生军的控制权后,他的地位就立刻扶摇直上了。

    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个真理的认识,蒋委员长绝不在毛主席之下

    所以,对于第五军、第六军这两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部队,蒋委员长是绝不放心把他们留在国外的,更不放心把他们交给史迪威来指挥,跟史迪威这个盟军最高司令部任命的中国战区总参谋长,蒋委员长一直就不怎么对付。

    就在这时,王世和忽然匆匆走了进来,低声道:“委座,岳维汉急电”

    蒋委员长的脸色顿时变得越发的难看,这可真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远征军在缅甸受挫的消息,怎么这么快就传到了岳维汉的耳朵里?当下蒋委员长跟着王世和来到了旁边的小会议室,问道:“岳维汉他怎么说呀?”

    王世和道:“岳维汉说,远征军绝不能是走野人山,说那是条不归路”

    蒋委员长哼声道:“我就不信,一支十万人的大军还翻不过区区一座野人山”

    王世和又道:“岳维汉还说,如果有必要,他愿意立即飞赴缅甸,接手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尽一切努力将这支精锐部队从绝境中带回国”

    “哼,他倒是好算计”蒋委员长冷然道,“我宁可远征军败走野人山,也绝不会给他这个机会,想夺我第五、第六军的指挥权,做梦”

    王世和默然,心里却想,岳维汉虽然生性桀傲,也曾屡次违抗委座令谕,跟中共也走得极近,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的确无人能及,眼下除了岳维汉,恐怕真就没人可以力挽狂澜,扭转远征军的颓败之势了。

    蒋委员长却是余怒未消,又向王世和道:“告诉岳维汉,让他趁早死了这条心”

    …………

    井陉县,39集团军司令部。

    延安和重庆的回复几乎是同时传达,结果也都在岳维汉的意料之中。

    毛主席果然同意了,而蒋委员长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只不过,两天前德军已经正式向苏联发动了闪电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美国也已经全面介入中日战争,有些事,恐怕就由不得蒋委员长这个中国战区总司令了。

    …………

    美国,纽约时报广场。

    夜色初临,巨大的银幕已经在广场北端架了起来,几名工作人员正在银幕后面的投影机前紧张地忙碌着,金发披肩,身穿紧身牛仔装的海伦赫然也站在投影机旁边,在她面前的小板桌上,摆放着一盘电影胶片。

    这是海伦请人精心制作的一部关于中国抗战的宣传电影。

    为了不让情郎岳维汉失望,海伦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为了制作这部宣传影片,海伦动用了摩根家族所有的关系,花费巨资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各种渠道获得了她想要的所有资料,其中也包括她在中国战场拍慑的大量的珍贵的照片。

    天色完全暗了下来,广场上已经聚集了不下千人。

    海伦回眸向工作人员点了点头,说道:“开始吧。”

    工作人员当即将胶带装到了投影机上,旋即投影机的投射灯就亮了起来,宽大的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白色方框。

    短暂的乱码之后,银幕上突然出现了一副世界末日般的可怕景像。

    距离镜头不足百米外,两艘停泊在港湾里的军舰正在起火燃烧,滚滚浓烟直冲云霄,在高空上形成了一副诡异的“撒旦的微笑”图案,更远处,一艘更大型的巨舰已经拦腰断成了两截,半截翘起空中,另外半截显然已经沉入了海底……

    广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吸气声,远处,更多的市民正蜂拥而来。

    看到广场上越聚越多的市民,海伦终于松了口气,这段时长五分钟的胶片电影可是她花了整整五十万美元从一个小导演手里买下来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轰炸珍珠港时,这个小导演正好在军港不远处拍慑一部情景剧,结果就有了这五分钟的惨烈镜头。

    五分钟过,银幕上的画面突然定格,旋即一行行字幕从屏幕底下缓缓升起,同时低沉浑厚的画外音响起:1941年7月12日,日本帝国海军袭击了珍珠港,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到重创,所有的军舰悉遭摧毁,舰队官兵死伤惨重……战争开始了

    画面转换,银幕上突然出现了以太平洋为背景的半个地球图案。

    海洋的背景色是深蓝色,周边国家的背景色是浅灰色,只有日本四岛的颜色却是醒目的红色,旋即一道道红色的箭头以日本四岛为中心,开始向着四面八方缓缓扩张,逐渐席卷了西南太平洋,整个东南亚,还有大半个中国。

    最终,所有的红色箭头组成了一幅巨大的日本国旗图案

    字幕再次升起,画外音再次响起:日本是个邪恶的帝制国家,天皇的士兵怀着必死的信念,四面出击,他们试图征服整个世界,随着画外音的停顿,原本停滞的红色箭头再次向前延伸,很快就覆盖了整个北美大陆。

    顿时间,纽约时报广场上就骚动了起来。

    “休想征服美国,**这些狂妄的日本咋种”

    “美利坚是永远不会屈服的,我们必须立即武装起来,保卫自己的国家”

    “该死的,明天我就去报名参军,我要参加海军陆战队,我要去太平洋。”

    浑厚低沉的画外音再次响起:对于美国人民来说,战争才刚刚开始,可是,在遥远的东方,有个古老的国家却已经独力抵抗了十年,这个国家的国力甚至不及日本的二十分之一,她的军队更是远远不及日本天皇的军队强大。

    画面一转,银幕上出现了中国的桑叶形图案。

    画外音再次响起:这个国家就是中国,日本的近邻。

    旋即代表日军的红色箭头从本岛出发,顺着朝鲜半岛,顺着东海缓缓深入中国腹地,最终,大半个中国都被日本的国旗图案覆盖了。

    画外音再次响起:十年抵抗,中国已经牺牲了两百万英勇的士兵

    银幕上出现了一个大大的血色阿拉伯“2”,后面还有一长串的“0”。

    广场上的纽约市民顿时一片哗然,所有人的脸上都流露出了无比震惊的神情,两百万,这几乎就是美国刚刚独立时的人口总数了

    画面一转,银幕上出现了一名川军士兵的特写照片,照片上的川军士兵穿着单衣,踩着草鞋,矮小,瘦弱,手中的步枪破旧不堪,枪管和枪托居然是用草绳捆起来的,然而,川军士兵对着照相机的镜头,却仍是微微一笑。

    画外音: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中国士兵,他已经饿了两天了,零下十摄氏度的严寒,他却仍然只穿着薄薄的单衣,他手中的步枪是上个世纪的产品,拍完照片后他就踏上了战场,然后再没有回来,他战死了为了他的祖国

    画面再转,银幕上出现了两张照片,左边是化为废墟的城市,右边是燃烧的村庄。

    画外音:十年抵抗,两百个中国城市化为废墟,两万个中国乡村惨遭焚烧,父母失去了孩子,幼儿失去了双亲,五百万个家庭分崩离析,两千万人死于非难,两亿人流离失所……随着画外音的叙述,一串串血红的数字开始跳上了屏幕。

    广场上再次出现了剧烈的骚动,甚至比看到刚开始那段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电影还要反应强烈,因为银幕上的画面又换了。

    银幕的左边,一个最多三岁的幼儿坐在铁轨上,在幼儿的身边倒卧着一对青年男女,不远处,还有散落的行李,显然,这是一个逃难途中的中国家庭,不过年轻的父母已经被侵略者杀害了,已成孤儿的幼儿对此却是懵然不知。

    银幕的右边,一个日军军官满脸狰狞,用刺刀将一个襁褓中的幼儿挑到了空中,在那个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官身边,还有另外两个日本士兵正在哈哈大笑,在两人中间,还挟持着一个年轻的中国**,**仰着头,正用绝望的眼神望着自己的孩子。

    看到这无比惨烈的两张照片,广场上的纽约市民顿时群情激愤。

    画外音继续响起:十年后的今天,大半个中国已经沦陷,两百万军队已经战死,可这个古老的民族却仍未屈服,他们的抵抗仍在继续,但是,他们就快要流尽最后一滴血了,他们就快要坚持不住了,他们急需外界的帮助

    广场上,纽约市民的同情心顿时间泛滥成灾。

    “上帝啊,帮帮他们吧,帮帮这些中国人吧。”

    “议会和政府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向中国政府伸出援手?”

    “我的天哪,我愿意捐出我的全部财产,支持中国人抗击该死的日本咋种”

    年轻人的抱怨声还有咆哮声顿时交织成了一片,还有不少老人正在默默地垂泪。

    电影仍在继续,银幕上画面再转,出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远景照片,照片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间公路从一道陡坡的底部来来回回地向上绕行,在足足拐了四十八道弯之后,才终于上到了坡顶,曲折的公路上,数以百计的汽车正在来回穿梭、抢运物资。

    画外音:美国政府和人民已经向中国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照片上的这条公路名叫滇缅公路,是中国政府通向外界的唯一一条生命线,通过这条生命线,美国政府已经将数百万吨军火物资输入了中国腹地,中国人再不是孤军奋战了

    广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所有人全都击掌相庆

    但是很快,银幕上便再次出现了邪恶的红色箭头,不到五秒钟,这些红色箭头就完全覆盖了照片上那条四十八拐的滇缅公路,再次组成了日本国旗的图案,顿时间,整个广场就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画外音再次响起:不幸的是,就在几天前,中国政府通向外界的唯一一条生命线也被日军切断了,中国人将再次面临孤军奋战的绝境,美国的军队远隔重洋,鞭长莫及,大英帝国的军队深陷欧洲战场,已经自顾不暇。

    独自抵抗了十年的中国人,真的穷途末路了吗?

    不,不是这样的,因为中国还有一位伟大的将军

    画面再转,银幕上出现了一位国军上将的特写照片。

    照片上的国军上将年轻,冷峻,帅气,身姿挺拔,军容严整,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眼睛乌黑明亮,炯炯有神,微微下弯的嘴角透着一丝睥睨天下的冷酷,照片上的人当然就是岳维汉,而这张照片,也是海伦最得意的作品。

    画外音:这位中国将军名叫岳维汉,今年还不满30岁,四年前,他还仅仅只是个陆军上尉,可是现在,他却是统帅十万精锐的三星上将

    他曾经率领一个营,奇迹般地从几十万日军的重重包围中突围而出。

    他曾经率领一个团,奇迹般地歼灭了日军最精锐的步兵旅,并死守阵地半个月,成功掩护首都的七十万同胞渡江转移。

    他曾经率领一个旅,死守孤城两个月,掩护上百万友军脱离战场,然后又带着整个旅从几十万日军的包围下突围而出。

    他曾经率领一个师,击破日军三个师的围攻,并全歼其中最精锐的一个日军师。

    两年前,他带着部队深入敌后战场,面临日军的围堵和封锁,他没向中国政府讨要一分钱的军饷,也没向中国军委会讨要一丁点的武器装备,却奇迹般地训练、装备了十万精锐大军,而且,还在大山里创办了颇具规模的兵工厂

    现在,岳维汉将军是一个集团军的总司令,他随时等候着中国政府的召唤,随时准备带着他的十万精锐奔赴缅甸战场,重新打通滇缅公路这条生命线

    美国公民们,让我们一起祈祷吧,祈祷这位传奇的中国将军能够再次创造奇迹,带着他的十万精锐打败缅甸的数十万日军,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好让我们美国的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腹地,帮助中国人民继续抵抗下去。

    画外音落下,广场上的纽约市民纷纷低下了头,开始在心里默默祈祷。

    与此同时,同样的情景正在洛杉矶、芝加哥等几十个美国城市的广场上演,这一夜,美国无眠,这一夜,无可计数的美国人都知道了中国,也认识了中国。


第394章 最后通谍

    缅北小镇,孟养。

    中国远征军正在召开最高级别的军事会议。

    昏暗的房间里,史迪威居中而坐,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兼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第六军军长甘丽初还有远征军副总司令罗卓英分坐左右,戴安澜、廖耀湘、余韶、彭壁生、吕国栓、陈勉岳、孙立人等七个师长则分别坐于杜聿明和甘丽初的下手。

    这次军事会议是史迪威强烈要求召开的,议题只有一个,中国远征军该何去何从?

    东边,密支那已经被日军第56师团攻占,中国远征军士气低落,几乎没有可能在日军主力赶到之前击溃第56师团,南边,日军三个主力师团正沿着曼密铁路全力追击,远征军的工兵虽然在后撤途中破坏了铁路以及公路,但阻止不了日军太久。

    东边和南边都已经被日军切断,那只有往北或者往西了。

    “我坚决反对翻越野人山。”史迪威敲了敲桌面,以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那是一片无人区,部队进入丛林之后将得不到任何补给,茂密闷热的雨林很容易使人迷路,我们的士兵将会因为饥饿、疾病而大量死亡。”

    “危言悚听”杜聿明冷然道,“我就不信,八万大军还征服不了区区一座野人山”

    史迪威的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难堪,恶狠狠地瞪着杜聿明,几乎是咆哮着说道:“我是中国战区总参谋长兼缅印战区总司令,是这支部队的最高指挥官,你,必须服从我的命令,我命令你,立即率部向西撤往印度,休整待命”

    “对不起”杜聿明硬梆梆地道,“我们是中国军人,只服从蒋委员长的命令”

    史迪威和杜聿明开始激烈地争吵起来,蒋委员长专门派来协调两人关系的罗卓英上将却仿佛入定的老僧,坐在旁边一语不发,下首的师长们或者闭目养神,或者窃窃私语,对于史迪威和杜聿明的争吵,他们早已经习以为常了。

    事实上,从远征军入缅开始,史迪威和杜聿明就开始了无休无止的争吵。

    史迪威希望获得远征军的绝对指挥权,希望这十万精锐能够坚决执行他的命令,可杜聿明却始终不愿意交出指挥大权,更不愿意拿中国士兵的生命去给英国人卖命,因为英国军队从来就没有真正表现出盟军的诚意,这让杜聿明非常不满。

    军事会议又一次在激烈的争吵中不欢而散,史迪威怒气冲冲地回到了房间。

    狠狠灌下两大口威士忌,史迪威在行军床上坐了下来,就着膝盖开始起草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总结性报告。

    最后的努力依然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军队拒绝执行撤往印度的命令。

    我对此深感无力,蒋先生虽远在万里之外的重庆,却始终牢牢地掌控着这支来自中国的精锐部队,以他并不高明的战术指挥能力遥控着这支军队,不断地发出一个又一个错误、愚蠢的指令,不断地将这支军队推向灭亡的边缘

    中国军队是一支真正能够打仗的军队,可中国政府却是个毫无希望的政府。

    金钱、影响和职位是中国领导人唯一考虑的事情,阴谋诡计,欺骗出卖,虚假报道,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他们想方设法索要他们能够得到的任何东西。

    他们独一无二的念头就是让别人去打仗,保存自己的实力。

    “领袖们”对人民漠不关心,懦弱蔓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