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清河崔氏,这一自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山东著名大族,崔道贤作为家主,自然有他自傲的资本。自魏晋时,便讲究士族门第,崔氏曾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王谢”之首。

在原本的历史上,仅仅李唐一朝,崔氏便出过二十三名宰相,太宗修订《氏族志》时,崔氏虽然只排在第三,但排在其前面的是李氏和长孙氏,由此可见崔氏这一氏族高门在唐人眼中的地位。

因此无论此前太宗如何打压这些名门望族,但那一群跟着他太原起兵,玄武门夺嫡的大臣们,却依然积极主动的要与这些望族联姻,尤其以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四大族为甚。

杜如晦和程咬金不就娶了崔氏的女儿做命妇吗?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毕竟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好面子,就算是在后世,人们不也还不遗余力的往自己的家族上增添几分贵族色彩吗?更何况是古人,尤其是与注重士族门第的魏晋南北朝相当接近的大唐。

清河崔氏也的确不愧是在此雄踞了数百年的名门望族,单单是那老宅便让人心生敬畏,别说在清河,即便是在长安也是相当能显示主人家的显赫身份。

打发了朝廷派来丈量土地的官员,崔道贤怡然自得的端坐在书房内,在他身前是他的长子崔忠翰,次子崔忠林,三子崔忠恕在朝为官,此前就是崔忠恕传回了消息。

“父亲!虽说那胥吏被打发了,可孩儿看此次圣上主意已定,我们这般抗拒,终非善事,一旦圣上着恼,降下雷霆之怒,单凭我们崔家……”崔忠翰的话没说完,但是满面愁容已经表明了他此刻心中所想。

崔忠林不屑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兄长,道:“大哥!你的胆子也太小了吧!朝廷又怎么样,当初他李家自太原起兵,要不是我们这些士族望门帮衬着,他李家能坐得了这天下,如今居然听信一个黄口孺子的话,要对付我们这些名门望族,他那是自毁根基,怕他作甚。”

崔忠翰也不说话,还是一副愁眉苦脸,崔道贤见了,也是一阵心烦,皱眉道:“老大!你是长房长子,这个时候,你可不能软,老夫知道皇帝看我们这些老士族早就不顺眼了,变着法的要和咱们斗,这些年来他也没少出招,可是那一次成了,他既然要闹,就由得他去,到时候,闹得过了,天下的豪门大族都反对他的时候,他就会乖乖的低头认输,该封赏,该安抚的一样都不会少,你慌什么。”

崔忠翰见崔道贤满面的狂妄之色,心中更是不安,犹豫了一阵,还是说道:“父亲说的虽然在理,可是孩儿最近听大妹派人来说,给圣上出主意,要变法的那个杜睿可不是和好相与的,咱们这些老士族群起发难了多少次,想要搬到太子,推魏王上位,可不都被他给化解了吗?”

崔忠林冷笑一声道:“不过是个庶子,仗着有几分小聪明,他还能翻上天去不成,大哥你也忒胆小怕事,我就觉得父亲说的在理,闹便闹,我还就怕他不闹,他闹起来了,等到无法收拾的时候,不但要整治那个螟蛉子,顺便连太子也一起搬倒!”

崔道贤似乎非常赞成次子的意见,见崔忠翰还想要说话,哼了一声,道:“好了!这些日子你们都多盯着些,朝廷那边肯定是要乱上一阵子的,老大!你派人去通知老三,让他多多注意长安的动向,今后但凡有上门来搅扰的胥吏,都给老夫赶出去,这清河的天还变不了!”

与此同时,同样的事情也在范阳发生了,被派去清查范阳卢氏田亩的官员不但连卢家的大门都没进去,刚一说明来意,居然还被卢家的家奴给暴打了一顿,险些丢了性命,范阳的官吏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派人给被打的官员治伤,同时派人给长安送信。

“啪!”

麟德殿内,太宗闻听了此事,顿时怒不可遏,一把将书案上的所有物事都扫到了一边。

“放肆!狂妄!那些人要做什么,难道要造反不成,朝廷派去的钦差,他们居然都敢打,难道这天下没有王法了吗?杜睿!你且说说,该如何处理此事!”

杜睿方才也知道了,也是惊讶万分,他万万没想到崔家和卢家居然嚣张至此,不过好在他早有防备,那些士族现在闹得越凶,将来摔得也就会越惨,若是他们当真安安静静的就认命了,那虽然最好不过,但是未来谁能知道他们会不会死灰复燃。现在闹起来更好,一并收拾了就是。

杜睿想了想,便道:“圣上,那些士族公然抗拒新法,定然是有所依仗,圣上也无需动怒,那些士族在当地盘踞数百年,根深蒂固,颇有人望,此时若是硬来的话,恐怕反而落了下乘,依臣之见,新法之事不妨先公告天下平民百姓,只要百姓支持了,然后反手再去对付那些士族,到时候天下百姓都站在圣上这边,认清了那些士族的真正嘴脸,到那时无论是如何料理,还不是圣上一句话的事情。”

太宗闻言大喜,刚要应承,马宣良走了进来,见他面带急色,太宗也知道要有事发生,便问道:“马宣良,你急匆匆的,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马宣良忙禀报道:“圣上!承天门前,百官觐见,要求圣上废除新法,还有……还有……”

太宗一皱眉,道:“还有什么?”

马宣良为难的朝着杜睿看了一眼,道:“他们还要求圣上处死杜大人,以谢天下!”

第一百四十一章 各怀心思

听到马宣良的话,麟德殿内的君臣皆是一愣,他们没想到事情居然闹到了这般田地,原本就怒气冲冲的太宗,闻言更是怒不可遏。

当初因为范兴的事,那些朝臣们就闹过一次了,当时太宗也是投鼠忌器,天下初定,北方的颉利虎视眈眈,太宗还不能和那些世家大族撕破脸,最后还是范兴识大体,以己身,替太宗解了围,这一次居然又闹起来了。

“啪!”

太宗虎目含电,怒视着殿外,他仿佛已经看到了那些世家大族在朝为官的子弟面上的得色,好像看到了他们在等着自己出去妥协,但是这一次,太宗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再任由那些人摆布了。

太宗和先帝高祖不一样,高祖皇帝治国的路数就是依靠那些世家大族的力量,稳定朝局,可今时不同往日,如今大唐经过了十几年的生聚积累,俨然一片盛世景象,太宗更是君临天下,声威日盛。

那些妄想着继续和他一起分享权力的世家大族们,已经成了他权力道路上的绊脚石,这也是为什么,太宗这一次会强硬的支持杜睿变法。

“杜睿!”太宗突然说话了,语气冰冷的让人不寒而栗。

杜睿一直都在关注的太宗,闻听太宗呼唤,忙道:“臣在!”

太宗伸手朝外面一指,道:“似这般,变法之心依然如故否!”

杜睿等的就是这句,历朝历代变法,都离不开当权者的支持,虽然那些世家大族经过了几百年的繁衍,势力庞大,但是如今天下安定没有几年,经过隋末大乱,他们的实力正处在恢复的阶段,要是这个时候不动手铲除这些世家大族的话,等到他们缓过力气,联合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更不好办了。

想到此处,杜睿语气坚定道:“虽群气汹汹,臣变法之心依然如故!”

太宗点点头,道:“好!马宣良!告诉那些人,就说朕今日累了,明日朕会在早朝上给他们一个交代!”

马宣良去了,那些前来进谏的朝臣们闻言,全都以为太宗准备妥协了,虽然没能立杀杜睿,但是听太宗的意思,此事应当八九不离十,便纷纷兴冲冲的去了。

麟德殿外,刚一出来,长孙无忌便叫住了杜睿:“杜大人!”

杜睿笑道:“长孙大人,这不是在朝上,先父与长孙大人相厚,小侄当执晚辈礼,长孙大人称呼小侄承明即可!”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承明!依老夫看,这个差事你不应该接。这是得罪人的差事,便是此前圣上让老夫牵头,老夫也是战战兢兢,不过老夫总归在朝堂之上日久,那些人还不敢太放肆,如今你将这天大的干系接过去,日后恐怕你的门庭就再也不得安宁了。”

“这个小侄自然知道。可是变法之事关系到千秋万代,关系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此事总得有人去做的。长孙大人和房大人乃是国之栋梁,陛下肱骨之臣,大人自然是不能做的,若当真有所损害,那伤的可是大唐的根本,小侄不过有些微功,才智不足,这种事情就应该让小侄来做。”段暄说着,叹了口气,接着道:“再说!圣上为明主,自然会在背后支持小侄的。”

一旁的魏征突然道:“杜大人,此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若是办成,我大唐日后的历代君王都会感谢你的,就是我大唐的百姓也会如此的。那些世家大族,世代公卿,不纳赋税,哼哼,朝廷的那些赋税早就被他们吞噬大半了,也该动一动他们了。”

萧瑀闻言怒道:“哼,魏征,你也是说说好看。不要忘记了,这天下乃是世家支撑起来的,而不是那些平民百姓,就是圣上也是世家中的一员。本官看圣上如今之所以行此事,就是被你们几个撺掇的,看看吧!等着那些世家大族找你们算账吧!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杜承明,你真是聪明,这天底下也不是只有你一个聪明人。你知道你们这么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吗?恐怕你出门都有人拿石头砸你这狂妄的小辈,到时天下乱了,你便是大唐的罪人。”

“萧大人,你难道不认为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杜睿说着,脸上露出一丝讥讽之色,若非这些世家大族,太宗又何必如此的麻烦,不断的改弦更张,不断的寻找解决弊政的源头,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些世家大族的存在,他们的力量已经让太宗这样的英主都感到了恐惧,感到可怕。他们能左右朝政,他们能改变朝局,甚至他们能使朝代变更,他们已经触及到太宗心中的那一根底线了,迫使太宗不得不采取各种办法消弱世家的力量,可以想象,尽管这次变法会使的大唐短时间乱上一阵子,但是不可否认,它能够给将来带来好处。

“你这黄口孺子,狂妄之辈,动摇了社稷的根本。老夫倒要问你,到时天下群起而攻,圣上当如何自处。”萧瑀说着,双眼中都能喷出火来,眼前的这个杜睿真是可恨。不断的冲击着世家大族的底线,扰乱了千百年来的传统,这种人物岂能留他在朝堂之上?此人若是在这么继续干下去了,恐怕包括他萧家在内的世家大族要不了多少年,就会沦落成一般的官绅子弟了。

萧瑀说完,挥袖而去,其他的朝臣也是面面相觑,无可奈何,作为大唐的子民,他们太了解那些世家大族的能量了。

杜睿看着萧瑀离去,他知道这位老夫子的脑袋已经被千百年来的所谓传统给锈住了,也不指望他能在这次变法当中帮上忙,只要他不来捣乱,那就是万幸了。

“贤侄!哎,好生保重吧!”房玄龄摇了摇头道。

褚遂良等人也都叹了口气,显然闹出了这种事情之后,众人都不看好杜睿提出的变法了。

“承明,其实倒是有一个办法,使你摆脱这种窘境。”长孙无忌忽然说道。

“长孙大人,小侄知道您要说什么,但此事关系到大唐的江山社稷,舍我除谁。小侄先告辞了。”段暄说完转身就走。

“承明!贤侄!哎!”长孙无忌见杜睿根本不理睬自己,顿时深深地叹了口气,“这个混小子,还以为老夫要阻挡他一样。”

长孙无忌说着,闭目长叹了一声,摇了摇头,也只能是上了自己的马车,朝自己的府邸行去。

次日大朝,那些昨日来进谏的世家大族官员还等着太宗处置杜睿,谁知道太宗根本就没容得他们说话,当即降下圣旨,加杜睿为尚书右仆射,专门主持变法之事。

尚书右仆射,此前由李靖挂着这个衔,却以年老多病为由,从不来上朝,也只有太宗相召,方才出府,如今居然被杜睿这个十六岁的少年郎给夺了去,要知道,那可是从二品的大官,在朝堂上也仅次于担任尚书令的房玄龄,和担任尚书左仆射的长孙无忌了。

圣旨一下来,整个朝廷之中顿时掀起了轩然大波,那些豪门大族的官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太宗非但没有对他们妥协,反而更加强硬了。

散朝后,崔忠恕府内,包括王玄策等人都在这里,几乎云集了长安城内的大大小小的世家都在这里。

“看来这次圣上是铁了心要和我们世家做对了!”王玄策一脸阴寒的说道。

“什么官绅一体纳粮,什么土地国有,那些土地可都是我们世家祖祖辈辈打拼出来的,士族不纳粮,这也是千百年的规矩了,如今却要上交上大额的赋税,哼哼,就是冲着我们这些世家来的。”崔忠恕在大厅内走来走去,脸色却是涨的通红,一副想要杀人的模样来。

“还有什么义务教育,还要让天下人都读书,自古以来,民有三六九等,这样一来岂不是要乱了规矩吗?”

“规矩!什么规矩!?我看杜家的那个妖孽眼里根本就没有规矩,要不然他怎么会撺掇着圣上要搞什么变法,我看他就是想要把天下的水给搅浑了,他好从中渔利!看看,那小子才回长安几天啊!都窜到尚书右仆射的位子上去了!”

“哼,你们以为杜承明这个尚书仆射能做的久吗?”崔忠恕面色阴冷,指着大厅内的众人,笑呵呵的说道,“恐怕用不了多久,天下士族的怒火就能足够将杜家小子给烧死。”

厅内一个博陵崔家的子弟崔冼有些担心道:“杜承明乃是奉了圣上之命行变法之事的,我等又怎么敢与圣上对着干呢?需知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啊!”

崔忠恕冷笑道:“崔大人,您难道不着急吗?若是论家中田地。你博陵崔氏的田地可是远在我清河崔氏之上啊!”

“诸位,我自然是着急了,但是越是着急越是不行的。依我之见只有大家群策群力,抱成团,才能度过这次难关。”崔冼说道,“这次陛下是拿捏好了天下士族的脉门,如今天下安定的时间还不久,前朝乱了那么一阵,各家的势力都有所下降,还没恢复过来,而圣上如今却是龙威日盛,圣上就是看准了这个机会,怕今后我们缓过劲来,天下世家联合在一起,阻挠他行此事,所以才迫不及待的要行此事,如今圣上皇位稳固,四海咸宁,就是诸位反对,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啊,还有那杜睿,诸位大人,你们以为他是好相与的吗?贞观五年,被我们赶出去了一次,这次回来,我看他就是来找我们麻烦的,需得先把他给搬到了才行!”

“崔大人说的轻巧,此事有圣上在他的背后支撑着,谁敢去对付杜睿,崔大人,你敢吗?”崔忠恕冷笑道。

“其实依我看,圣上在他背后支撑着也不尽然是真心实意的。”崔冼说道,“我看坏就坏在了此前杜家小子和圣上说的那个海外之事,你们想啊!圣上要遣人出海,开辟蛮荒,这肯定需要大量的金钱,这下好了,杜睿撺掇着圣上变法,能使国库充盈,倒霉的人就变成了我们世家了,谁让我们世家拥有大量的田地资产呢?依我看,圣上也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同意这件事情的,若是诸位谁能找到比杜家小子更好的办法来,圣上就不会行此手段了。诸位有吗?”

众人闻言,各个面色赤红,要他们写诗作赋没问题,他们最擅长的就是这个,要他们满口仁义道德也没问题,他们几十年来钻研的就是这些,可是要让他们提出比杜睿更好,能让国库充盈的好办法来,这可真是难为他们这些酸儒了,不过没办法是没办法,束手就缚,他们又绝对不甘心,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辛苦经营的财富就这么让给别人,谁都不会同意的。

“怎么,没有人有主意吗?”崔冼面色也渐渐变冷,他看出来了,这些人都是嘴巴上说说而已。

“崔大人,你有什么计策,那你就说吧!”崔忠恕冷哼哼的说道。

崔忠恕方才说博陵崔氏有大量的土地,可他清河崔氏照样有着不少的土地,可以说大半个清河都是他们家的私产,而且是上等耕田,一旦变法实施,清河崔氏可就要大出血了,这是他不能忍受的。

“杜睿!”崔冼咬牙切齿道,“只要让杜睿丢官弃爵,圣上就再也无人替他主持变法之事了,诸位就能保住诸位的荣华富贵和地位了,不过这需要大家一起配合。”

“配合!崔大人!你以为我当真不知道你心中想什么吗?”崔忠恕嘴角露出一丝讥讽之色,“最近和北边那位的联系不少吧!?”

崔冼一惊,接着面露冷色,道:“哼,本官也是为了社稷江山着想,实在是圣上用了杜睿之策,天下就会再次动荡,再次陷入纷争之中,我大唐江山就会陷入混乱之中。先帝与圣上十数年的苦心经营,就会付之东流。我等做臣子的岂能为了自己的富贵,而让圣上陷入困境呢?最可恨的就是太子殿下,为了自己的储位,为了迎合陛下,居然对杜睿这贼子的妖言不闻不问,真是罪不可赦。”

“哼!莫要说的如此冠冕堂皇。”崔忠恕也冷哼道,“不过,这次看在你我有共同的目的的份上,你我双方再合作一次也不迟。不过,你可确定,北边那位当真有这个实力?”

“那是自然。”崔冼拍着胸脯说道,“事关国本,本官岂能妄言,不瞒你们说,殿下已经有了外援了!”

“也罢!如此,为了天下,本官便跟着你争上一争!”

“如此甚好。”崔冼闻言点了点头,拱手道,“既然如此,本官就告辞了。”

崔冼走了,王玄策等人纷纷围了上来,此时他们担心的已经不是什么变法的事情了,而是接下来可能要发生的另一件大事。

王玄策道:“崔大人!当然要那般行事吗?闹不好可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啊!”

崔忠恕冷哼道:“哼!难道不那般就没事了吗?圣上早就看我们士族不顺眼了,变法不过是第一步,之后圣上一定还会继续打压我们,除非我们现在愿意交出所有的土地家产,做一个平民,要不然圣上是不会放过我等士族的,王大人,诸位大人,难道你们当真愿意放弃现在的一切吗?”

放弃现在的一切?

他们当然不愿意,要不然当初他们为什么还要倾尽家资,不遗余力的支持隋末的各路反王,不就是因为隋炀帝打压士族嘛!

可问题是太宗在他们心中积威日久,真的要走出那一步,他们又却是没有那般胆量,况且今时不同往日,如今颉利都在长安城内被郁闷死了,哪里还能找来外援,高句丽?太宗不去打他们,他们就应当偷笑了,吐谷浑?早就被太宗收拾的服服帖帖了,高昌?鞠文泰倒是有那个心,可惜实力太弱,也不靠谱。

思来想去,这些朝臣们的心也是越来越颤,可是束手就缚又不行,该怎么办,他们也没了章程。

崔忠恕见大家都面露难色,冷笑道:“怕什么?既然圣上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你们以为反对的只有我们不成,世家大族多少年的积累,各位不会不知道,到时候天下汹汹,你们还怕没机会浑水摸鱼吗?这天下是我们世家大族撑起来的,没有了我们世家大族的支持,圣上就算是再怎么英明,也于事无补!各位!古往今来想要翻天的人多了,你们可曾看到过有人当真将这个天戳出一个窟窿的!”

听了崔忠恕的话,那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们顿时一阵心安,纷纷大笑起来,就好像他们已经看到了成功的那一天。

第一百四十二章 朕挺你

世家大族们在为了对抗新政做准备,杜睿的府上也不安宁,许久不见的杜楚客居然到了,此时端坐在前厅的椅子之上,在他面前,杜睿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对这个叔父,杜睿是不怎么瞧得上眼的。

“叔父,您老人家不要生气。不就是交了点税吗?对于叔父来说,也没多少钱粮。”杜睿虽然对杜楚客没什么好感,但总归是自己的叔父,也不能太无礼,语气平淡的说道。

“唉!你以为老夫当真是为了那么点儿钱粮吗?还是以为老夫是为了那些世家大族的人来做说客的,老夫担心的是你的前程,担心的是你的性命。”

自打魏王李泰被太宗严令之国后,杜楚客对仕途看的也就淡了,他也想明白了,要想让杜氏延续下去,还是要靠杜睿这一脉了。

“知道商鞅吗?秦之所以能统一六国,商鞅功不可没,可是他最后是怎么死的,车裂而死。变法好吗?好!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好吗?好!还有你提出来的那些义务兵制,义务教育都好,可是却注定着得罪一大批人。你想过没有,有朝一日,圣上不想保你了,有朝一日,这变革之中,有个什么事情发生,天下人就会群起而攻之,你有那个本事能保全你自己吗?”

“圣上乃是一代明主,岂会不知道此事关系大唐兴衰,他岂会允许变法的失败?”杜睿也听出了杜楚客言语当中的关切之情,语气也缓和了不少,道,“叔父!是圣上亲口告诉侄儿的,让侄儿大胆的去做。”

“老夫自然知道此事的利弊,但是此事绝对不能让你去做啊。”杜楚客叹息道,“长孙无忌来做,失败了,他的妹妹是皇后,外甥是当今太子,总有东山再起的一天,你呢!?就凭借你是安康公主的未婚夫婿,就凭太子现在与你相善?你要是来做这件事,万一失败了,就算圣上如今保住你的性命,可是你还有再起的机会吗?那些士族之人,他们目标不敢对准着圣上,那就只有对准你了。承明,老夫沉浮宦海半生,什么事情没有经历过,你赶快进宫将此事给推掉,否则,日后必有祸端。”

“叔父好意,侄儿心领了,但是既然侄儿已经接下了这个差事,更何况,这个变法还是侄儿提出来的,那无论如何也得做下去的。”杜睿说着,脸上露出了异样的光芒来,朝皇宫方向拱了拱手道,“既然圣上封侄儿为尚书仆射,足见对侄儿的器重了,侄儿若是不能为圣上分忧解难,又如何做圣上的臣子。”

“哎,你……你当真跟你的父亲一样。”杜楚客闻言,站起身来,摇摇头道,“你回头派人到我府上来吧!老夫会将老夫在杜陵的田地账簿报与你的,你拿去吧!反正老夫也已经老了,虚名对于老夫来说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就算我这个做叔叔的帮你的吧!”

“谢谢叔父。”这一次,杜睿真心诚意的拜了下来。

次日,整个大唐都围着杜睿动了起来,尚书省、中书省等等机构部门,以及个州、县等随着杜睿的一声令下,开始了丈量土地,实行新政的变革中来,而听了杜楚客劝告的杜睿也时刻防备着那些世家大族的反扑,此前长孙无忌操持新法,那些世家大族都敢公然对抗,轮到他了,怎么也应该热闹一下,但是出乎杜睿意料的是,世家大族们不但没有任何反扑的迹象,反而是相当的配合,让杜睿派去的人丈量土地,态度好的让人惊讶。

杜睿见状,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更平添的几分疑惑,以他对那些世家大族的了解,束手就缚,心甘情愿的交出利益,似乎并不是他们的风格。

“杜大人,不好了,不好了。”马周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马大人!何事如此慌张?”杜睿皱了皱眉头,问道。

“杜大人,出了大事了,死人了,博陵那边因为新政死人了。”马周说着,言语之间满是紧张。

“怎么回事?”杜睿闻言也是面色大变。

“杜大人,那里有人说新法不但没有使他的负担减少,反而增加了不少,就上吊自杀了。”马周也皱着眉,满脸的愁苦之色。

他奉了太宗的旨意,辅助杜睿执行新法之中的新田制和新税制,如今新军制和新学制都进展顺利,偏偏他这边出了事,也难怪他会如此着急。

“走,去见圣上。”杜睿猛的站了起来,赶紧静下心来,就朝大明宫而去。

“杜大人,这个时候,圣上要是知道了,岂不是要治你的罪,依下官之见,还是等等的好!”马周见状,急忙将杜睿拦了下来。

“圣上乃是圣明之主,肯定有洞察乾坤之力。”杜睿看着大明宫的方向,语气淡然的说着,新法刚刚施行,就闹出了人命,这件事可不能等闲视之,闹不好,新法就会因为这件事而废除,现在最关键的就要看看太宗是什么意思了,如果太宗也因为这件事退缩的话,杜睿也不介意再做一次替罪羊。

麟德殿之外,杜睿老远就看见王德站在那里,赶紧拱手道:“王公公,圣上可在里面?”

王德见是杜睿到了,凑上前小心翼翼的说道:“杜大人,圣上刚才发了好一通脾气,您进去了可要小心回话!”

“圣上也知道了?”杜睿惊讶的说道。

“这天下还能有什么事能瞒得住朕,要是当真瞒得住,那朕岂不是成了瞎子,聋子了!”这个时候,忽然一个威严的声音传了过来,却见太宗不知道何时出了麟德殿。

“圣上,臣让圣上忧心了。”杜睿一见太宗走了出来,知道事情也已经过去一半了,心中松了一口气的同时,脸上也露出尴尬之色来。

他自以为万事皆在掌中,没想到一个不经意还是着了那些世家大族的道,刚才他也是身在局中,现在冷静下来,他便立刻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你是让朕忧心了。”太宗深深的叹了口气,道,“不过也是替朕受过,杜睿!起来吧!”

“谢圣上!”杜睿的声音中有些哽咽,要是其他的君王,这个时候,为了大局,恐怕是要牺牲自己了。但是太宗却没有,即使出了着天大的事,他依然在为自己遮风挡雨,和历朝历代那些无情的帝王相比,太宗显然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帝王。

太宗点了点头,将杜睿召进了麟德殿,淡淡的说道:“这些家伙就是不死心,就算你杜承明再怎么厉害,恐怕也是防不胜防,更何况,这一次你也是大意了。”

“那圣上准备将变法之事停上一段时间吗?”杜睿紧张的说道,他最担心的还是这个,他一人的荣辱事小,大不了再被太宗贬官,然后去做一个富家翁就是了,可是新法却关系着大唐的千秋万代,要是废除的话,那才是动摇华夏气运呢!

“停?为什么要停?”太宗好奇的说道,“你是害怕朕半途而废?杜睿,你知道,朕也知道,这个时候新法要是停下来,日后那些人还会有更多的办法来对付朕,阻挠朕的一切决断,朕能退第一次,就会退第二次,这些人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干预朝廷大事。简直是可恨至极。看起来他们是把朕当成一个无能的天子了,哼!朕岂会是那样的好欺负的。”

“圣上,若是不停下来,恐怕还会有人会趁机闹事的。”杜睿低着头,试探着说道。

太宗一笑,看着杜睿道:“你这奸猾的小子,你是想要探朕的话,说说吧!此事你是怎么想的!?”

杜睿见太宗都这般说了,自然也不敢再藏着掖着,道:“圣上,要来闹事的也是那些世家大族,您知道为什么那些贫民百姓也出来闹事吗?”

太宗摇头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