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跣咴蠲鍪固祗茫梦视胩朴杏押霉叵抵《嚷昕ù锕墓跷骼咸嵫恰T诤貌蝗菀椎搅擞《戎螅捶⑾治骼咸嵫峭跻阉溃跷槐灰桓鼋凶霭⒙匏衬堑娜怂鄱帷M保还馐锹昕ù锕笔比《燃负蹙萑胝铰抑小

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见他们的财货多,贪婪之心大起,竟派了两千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

王玄策这样就逃回了大唐吗?没有,他策马自印度大陆北上,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于是策马北上,渡过甘第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马拉雅山脉为目标,一路来到了泥婆罗,也就是后世的尼泊尔。

在泥婆罗,王玄策与泥婆罗王阿姆修瓦尔曼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泥婆罗借得七千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一千二百名精锐骑兵,凑凑合合组成一支上万人的杂牌军。

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就带着这么一点儿军队,王玄策踏上了复仇之路,对印度发起进攻。

阿罗顺那当然不把王玄策这点军队放在眼里,出动数万象兵前来围攻。王玄策沉着应战,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打得阿罗顺那丢盔弃甲。

其时,天竺一方的总兵力至少有三万,王玄策以少数之兵获得大胜,而且还是在异国、并以异国之兵得胜,实在是不容易。这个难度比汉代时,常惠用异国军队攻匈奴还难。

此战过后,阿罗顺那大惊,守城不出,玄策一心报仇,拿出唐军攻城的各种手段一一云梯、抛石车、火攻,狠攻月余。

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王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

王玄策乘势攻入中印度,并发誓要尽灭印度,在王玄策的指挥下,这支杂牌军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攻城略地,打得阿罗顺那闻风丧胆,无路可逃,印度兵将与唐军一接触便溃不成军,阿罗顺那无法,只得去投靠东印度,求得东印度王尸鸠摩援兵,接着再招集散兵残将准备反攻唐军。

然而,王玄策接踵而至,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

最后,阿罗顺那(‘文)妻子拥(‘人)兵数万(‘书)据守的(‘屋)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

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

王玄策大概是考虑到即使把东印度灭了,大唐离得太远,得不到好处,只能便宜靠得近的泥婆罗和吐蕃,这才接受了尸鸠摩的求和,放了东印度一马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

至此,王玄策的复仇之举非常成功,回到长安,向太宗献捷。太宗大喜过望,封王玄策散朝大夫。

如果王玄策是十八、九世纪大英帝国的将军的话,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狱一事要求赔偿,加上其恢复和平的大功,要将玛卡达国当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再怎么说,王玄策的功绩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罗伯特·克莱夫匹敌,而他更是对领土及权利的欲望无缘,到底这是个人的资质呢?还是两人所属文明的价值观不同?

王玄策乃是在印度这样的异国中,率领着尼泊尔异国的军队,与天竺大军作战而获得胜利的人,让这个人以英雄之姿在后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王玄策其实曾经三度前往印度,最初并不是以正使的身份,而是副使。第二次前往时则升为正使,还被卷入提的王位篡夺事件,而率领了尼泊尔的骑兵大为活跃。其后他还曾经再一次前往,去做什么呢?其实他是去寺庙中参拜。是个立下了大功之后,挥挥双手就回去的人。中华的智慧与谦让表现的淋漓尽致,太让人佩服了!

由于在中国境内他并没有做过什么,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发挥。在从印度回来后,也只是辛苦了就结束,算是有点可怜。这个人曾把包括自己所做过的事,以及印度的地理等做了详细的记录留传,叫做《中天竺行记》,可惜在晚唐因为战乱,已经散落,几乎没有留存下来的。

关于这个人,后世日本的一个玄幻小说作家田中芳树认为一一即使是把他当成如好莱坞电影般具华丽风格之冒险电影主角也不是不行的。

田中芳树的名字,对喜爱玄幻文学的中国读者来说或许并不陌生,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的另一大“拿手好戏”当属历史小说,尤其是以古代中国为背景的具有浪漫英雄主义特色的历史小说。

杜睿前世曾看过的《天竺热风录》,就是以盛唐时期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真实故事为线索,再现了那段几乎被遗忘的波澜壮阔的历史。

虽为曾经立下“世界史上空前绝后奇功”的唐代使节,王玄策三度出使天竺的经历却在史书上鲜有记载。究其原因,杜睿前世在与朋友谈论这段历史的时候,曾不无幽默的表示,王玄策之所以被人淡忘,或许是因为被名著《西游记》中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夺目光彩淹没了,与之同时代的王玄策,而且他的官位比较低,在正史当中不可能单独为他树碑立传。一个人出名是要靠宣传的,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这位英雄最终为世人所遗忘。

不过王玄策凭一人一国复仇,差点儿灭了印度,这是一段佳话。其壮勇不在班超、傅介子这些著名的使臣之下。

薛万彻一听此时的天竺居然如此混乱,简直就是一个抱着金元宝还不设防的生病孩童,顿时大喜道:“既如大帅所言,这天竺如此羸弱,灭了天竺,又可以解决我们的钱粮问题,那就灭了天竺。”

因为玄奘和尚的关系,大唐和天竺之间也曾多有来往,众将对天竺的印象也并非完全陌生,只是杜睿的出现,改变了历史,王玄策出使天竺的事情并没有上演,不过王玄策倒也没有被埋没,深知其能的杜睿在李承乾登基之后,就推荐王玄策做了漠北都护府的大都督。

众将闻言,顿时轰然叫好。

可是王玄策却微微皱眉,杜睿见状道:“席将军可有话要说!?”

王玄策犹豫了一下,道:“大帅!天竺与大唐多有往来,彼此相善,天竺对大唐又一向恭顺,若是师出无名的话,恐怕……恐怕难免受人诟病!还请大帅三思!”

众将闻言,顿时也都安静了下来,纷纷看向了杜睿,他们虽然都不在乎什么名不名的,可是国家的形象却不能不顾及。

当初杜睿趁势灭亡新罗,还被人诟病了很长时间,要是他们不经皇命,擅自将天竺给灭了的话,朝中那些迂腐之人,难免又要乱言。

杜睿闻言,点了点头,道:“此事倒也好办!”

杜睿说得格外自信,他一向都是谋定而后动,在平灭了吐蕃之后,就派冯照去查探天竺的消息去了。

此前出海远洋,冯照也曾跟随杜睿到过天竺,还见过戒日王,对天竺倒也熟悉,此时消息已经传了回来,席君买所说的名,大唐已经有了。

“我大唐天朝上国,岂可兴无名之师!?”杜睿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对着席君买说道。

在场的诸位将军对杜睿也是知之甚深,哪里还能不知道他的心里在盘算什么,每次杜睿露出这种笑容,也就意味着有人要倒霉了,只是不知道这一次天竺人是怎么犯在杜大帅的手里了。

杜睿也不让众将就等,随即笑道:“前日已经传来消息,天竺国内大乱,戒日王去世,阿罗顺那谋逆,那戒日王一向与我大唐交好,如今王位被小人篡夺,我大唐身为友邦,岂能置之不理,况且,那阿罗顺那狂悖,居然趁着我大唐与吐蕃鏖战之时,擅自出兵,侵扰吐蕃之南,如今吐蕃已归我大唐所有,阿罗顺那此举分明就是在向大唐挑衅!”

杜睿说着不禁想到,这个阿罗顺那何止狂悖,简直就是狂妄之极,要不然怎能因为眼馋王玄策的所带财物,就贸然与大唐交恶,以致身死族灭。

众将闻言,纷纷大喜,如今是那阿罗顺那自己送上门来,这可就怪不得他们了,现而今吐蕃已然灭亡,如果再顺手将天竺给灭了的话,那功劳可就打了。他们在战场上打生打死的为的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战功,好得到皇家的封赏。

席君买也是心中一喜,不过他可不像薛万彻,秦束他们那样想的简单,他考虑的事情要多得多:“大帅!如今兴师已经有了名分,只是天竺毕竟是西方的强者,若要攻伐,还需好好的谋划一番!”

杜睿点点头,道:“这倒也应该,攻伐天竺,我大唐兵将虽勇,却也是有利有弊!”

众将忙问,何利何弊?

杜睿分析道:“利有三者,其一,如今天竺政令不一,各自为政,但凡据一城一隅者,便擅自称王,彼此间互不统属,互不协调,且征战不休,这些小国就是再多,然实力有限,若是我们打过去,他们只能各自为战,疲于应付。”

印度也是和华夏并称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然而,其历史大多处于分裂,著名的阿育王逝世之后,印度陷入混乱,最后分裂,遭到一系列的外族入侵,最有名的当数亚历山大的东征了。

杜睿前世看电影的时候,其中还有一个镜头,讲得是亚历山大在与印度人作战的时候,险些被对方干掉,当然这都是胡扯,事实情况是,亚历山大的军队一进入印度,对方就迫不及待的投降了,当时如果不是亚历山大染上了热病的话,印度人就要做先锋,翻过帕米尔高原,直接本着华夏过来了。

纵观历史,印度本民族独立统一的时候,少之又少,阿育王之后,在中国南北朝和隋代之际,印度又有短暂的统一,主要是统一了北印度。紧接着,又是外族,即白匈奴进攻印度,印度再次陷入分裂,其实力急剧下剧。在如此情况下,若是大举进攻,以唐军的强悍战力,印度无论如何抵挡不住。

历史上的王玄策之所以能复仇成功,这和天竺的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不强有极大的关系。可以想象得到,王玄策率领的不过是杂牌军,就是这样的军队,整个印度都抵挡不住,其军队战力是何等的低下。

这点不仅在古代一样,就是在现代也一样,后世的中印边界战争中,天朝用四万军队就干掉印度二十二万军队,打的对方屁滚尿流,狼狈逃窜,所谓的世界第三强国,这个弥天大谎,轻易的就被戳了个大窟窿。

如今唐军的战斗力比起吐蕃军队的战力都要强得多,若是唐军出现在天竺,天竺还能有活路不成?

杜睿接着说道:“其二,天竺各部之间不仅相互倾轧,战力不强,其政治更是腐败透顶,民不聊生,等级制度相较于吐蕃有过之而无不及!”

秦束惊喜道:“那岂不是又能借着给那些奴隶自由的手段,剩下我们不少的力气!”

杜睿闻言一笑,不置可否,杜睿之所以能开释那些吐蕃的奴隶,是因为在华夏历史上,藏人也是华夏民族的一支,同根同源,杜睿自然下不了狠手,可是对上印度阿三的话,那情况可就完全不一样了,谁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况且印度气候温热,土地肥沃,适合汉人居住,这等膏腴之地,岂能给那些印度阿三白白糟蹋了!

杜睿接着又道:“其三,吐蕃的地势高,从吐蕃出发,就是居高临下,俯瞰天竺。”

西藏的地势非常高,在后世被成为世界屋脊,俯瞰印度,正因为如此,后世那个跳梁小丑尼赫鲁的“大印度”构想就包括了中国的西藏地区。中国只要占住西藏,就能居高临下,俯瞰印度。据说,一千公里射程的导弹,从西藏打出去,就会变成三千公里的射程,印度阿三岂能不怕?

要是灭了天竺,对于大唐守卫吐蕃就方便的多了,从天竺运送辎重到吐蕃,可比起从内地经积石山方便得太多了,这对大唐来说,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物力。

在历史上的边境战争,中国打完了就撤,原因就在解放军的后勤实在是个大问题,只能速战速决,不利长期作战,更不利消耗战。

听着杜睿的剖析,众将越来越有信心,恨不得现在就插上翅膀,飞到天竺,到那里去大杀特杀一场。

杜睿见众将的士气都高涨了起来,紧接着又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不过有利就有弊,这不利之处就在于天竺太热,我军如果深入其境的话,可能水土不服,引发疾病。”

众将闻言,又不禁一阵忧心,疫病对于行军作战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难题,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可是会造成极大损失的。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虽说周郎的一把火,让势弱的东吴一举而竟全功,可要不是因为北军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引发疫病的话,东吴想要取胜,也是千难万难的。

杜睿见众将面有忧色,笑道:“其实倒也不用如此担忧,只要方法得当,倒也可以克服此事。”

听杜睿如此说,众将又来了精神,他们对杜睿有着盲目的崇拜和信赖,只要杜睿说行,那就肯定是行。

秦束抢着道:“兄长!有如此之多的便利,天竺非灭不可了。兄长就是厉害,如此难决之事,三言两语就解决了!兄长!不知何时起兵!?”

杜睿笑道:“这灭天竺这事,倒也不急于一时,只等吐蕃局势稳定之后,就可以出兵了。”

杜睿说着起身朝着西南看了过去,在后世那个时常滋扰华夏,贪得无厌的流氓国家,属于他们的历史将会到此终结,给他们的路只有两条,要么彻底的灭亡,要么沦为炎黄苗裔的奴隶,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第四百一十六章 弹丸小国

如今难题已经解决,杜鲲鹏这个新任的吐蕃都护府大都督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他游历天下,也到过天竺,知道天竺很富饶,人口众多,疆域辽阔,却又四分五裂,并没有统一,其实力有限,若要灭天竺的话,难度确实不大。

杜睿想的可不仅仅是用天竺来供养吐蕃,他想的是,灭了天竺,不仅解决了吐蕃所需的钱粮问题。还会有很多节余,也就是说,大唐又将会有一个重要的赋税来源,大唐的财政收入又会大幅增加。

有了钱粮,大唐就可以维持更多的军队,就可以大举开疆拓土,太宗驾崩之前心心念念的天下一统,又能快一些实现了。

逻些,王宫之内。

杜睿将众将聚在一起,正在商议出兵天竺一事,众将此前被杜睿所说的三利刺激的士气倍增,一个个心气极高,大声吆喝,出谋划策,至于杜睿所说的那个一弊,则被他们自动忽略了,他们都相信只要有杜睿在,这点小小的弊端算什么,还不是手到擒来。

“好!诸位将军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

众将见杜睿问起,齐齐的摇头,他们现在的一颗心都飞到天竺去了,恨不得现在就出兵。

杜睿一笑道:“好!既然没什么要补充的了,那边整顿军马,准备出战!”

众将听说要出兵,连忙起身,轰然应诺,无不是大喜若狂,欢天喜地,叫着嚷着要做大军的先锋官。

杜睿看着,也是欣喜,出兵之前,没有什么是比士气更重要的了,至于骄兵必败这种事,杜睿完全不担心,凭借天竺那点儿微末的能耐,要是能给大唐制造些麻烦就不错了,还指望他们能打胜,那简直就是笑话。

历史上的王玄策作为一介使者,不动用大唐的一兵一卒,就差点儿灭了天竺一事,是何等的壮勇,要不是因为不想平白的便宜了吐蕃和泥婆罗的话,印度早就灰飞湮灭,还能留着他们直到现代,给华夏添恶心。

秦束兴奋的说道:“兄长!此前灭吐蕃,席将军便是先锋官,这一次怎的也该轮到小弟了吧!”

薛万彻一听就急了,吵着道:“你如何敢在老夫面前争先,大帅!不成!不成!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该轮到末将了!”

席君买已经立下了天大的功劳,自然不便相争,可余下的屈突兄弟等众将却是谁也不肯落后,纷纷请命。

杜睿正待说话,却见杜平生走了进来,道:“大帅,泥婆罗使者求见。”

“泥婆罗使者?”杜睿闻言,大是诧异。

“泥婆罗的使者到此来,要做什么?”众将也是大惑不解。

前番,松赞干布进兵,也曾邀约泥婆罗一同进兵,泥婆罗国王阿穆修瓦尔曼也是应允了的,只是后来松赞干布在大非川惨败,泥婆罗率先得到了消息,已经开到了吐蕃的军队,又连忙撤了回去。

关于这些事,杜睿自然是一清二楚,只是如今吐蕃已经灭亡,这个阿穆修瓦尔曼却派人过来,究竟所谓何事?

秦束道:“兄长!要不要见!?”

杜睿思虑了片刻,沉吟着道:“既然来了,岂能不见,我料想应该不是坏事,很可能是前来示好的,甚至有可能是求和,我们灭了吐蕃,泥婆罗也会震恐。”

秦束气哼哼的说道:“这个泥婆罗和吐蕃都是一丘之貉,要不是我军连发大胜,吓破了泥婆罗人的胆,他们会来示好!?”

杜睿也不理会秦束的埋怨,他知道依着秦束的性子,只怕接下来不单单是天竺,就连泥婆罗也是要一并灭了的。

席君买道:“大帅!泥婆罗人来的有些蹊跷,我们眼下还在处置吐蕃事务,还没有时间处置泥婆罗,泥婆罗使者倒先来了,看来泥婆罗是吓得不轻。”

薛万彻大笑道:“那还用说么?泥婆罗弹丸小国,大唐要灭,弹指间事,岂能不惧?”

杜睿深以为然,道:“叫使者进来。”

很快杜平生就领着一个深眉高鼻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这个中年男子身着裘衣皮帽,其服饰与吐蕃无异,低垂着头颅,小心翼翼,极其恭顺,一副不敢出大气的模样。

“泥婆罗使臣参见天朝大将军!”泥婆罗使者冲杜睿见礼,脸上带着些畏惧。

显然大唐灭了吐蕃,让这个边陲小国感到了深深的畏惧,试想一下,连吐蕃那等强国都能说灭就灭的,泥婆罗这么个小国,对于大唐来说,还不是手到擒来。

杜睿道:“免了!你此来,有何贵干?”

“外臣奉我王之命前来,特来通两国之友好!”使者头颅更低了,更加恭敬,道,“我王仰慕天朝,时时刻刻盼望着能与天朝来往,只恨松赞干布阻路,致使我国臣民不得如愿,如今吐蕃已灭,我泥婆罗愿意年年进贡,岁岁称臣,忠心无二的为大唐守卫西陲!”

为大唐守卫西陲!?

说得好听,杜睿闻言不禁冷笑,这些小国,一个个算盘打得极响,小心思一个接着一个的,层出不凶,说什么守卫西陲,还不是因为担心大唐出兵问罪,这才过来卖乖的。

要是历史上的大唐,说不定还会非常高兴的接纳了泥婆罗,毕竟华夏历史上的每个君王都是一样,各个都幻想着能在有生之年,享受一把万国来朝的快感。

只可惜现在的大唐因为杜睿的到来,在对待外事方面,已经有了根本上的改变,如果要形容一下的话,那就是,现在的大唐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和这些小国做买卖的时候,首先要算计的就是自家能有多大的好处。

“哦!你们原以为大唐守卫西陲,这倒是一番孝心,不过礼下于人,必有所求,说说你们都需要大唐做什么?”杜睿面无表情的问道。

使者眼珠一转,装出了一副凄苦的模样,道:“天朝大将军!我王并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是当年松赞干布在位之时,对我国颇多侵扰,占据了我国大片国土,如今天朝兴王师,为我等小国做主啊!”

话虽然没有说完,但是要求已经很明确了,居然是来讨要领土的,这个使者也倒会说话,还说什么大唐兴兵是来为他们做主的。

杜睿想着不禁一阵冷笑道:“好!好!”

听杜睿连说了两个好字,使者不禁大喜过望,正要称谢,却听到耳边嘭的一声响,杜睿拍案而起。

“好一番孝敬之心!”

使者被吓得一愣,忙道:“将军此言何意,泥婆罗上下对大唐的孝心,天日可鉴啊!”

杜睿大笑道:“好个油嘴滑舌之徒,你所说的孝敬之心,难道就是帮着松赞干布那个匹夫,一同进攻大唐吗?”

使者闻言,大为惊恐,连忙辩解道:“大将军容禀,那可都是被松赞干布逼迫的啊!泥婆罗实在没有和天朝为敌的胆量!”

杜睿冷哼道:“说得好听,既然你泥婆罗上下对大唐恭顺,为何本帅讨伐吐蕃之时,泥婆罗不出兵共同夹击吐蕃,反而坐观成败!”

泥婆罗上上下下的小心思被杜睿一语点破,使者顿时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杜睿也不理会,接着说道:“如今看见吐蕃国灭,你王不思请罪,反而让你来饶舌,其罪当诛!”

使者吓得慌忙跪倒在地,哀求道:“我王实实没有这种心思啊!大将军居然不允,土地泥婆罗不要了就是,还请大将军恕罪!”

使者被吓得,一张脸此时苦的几乎都要滴出水来了,泥婆罗很小,多高山密林,国小力弱,就是与吐蕃比起来,也差了十万八千里,连吐蕃这样强大的高原大国都被大唐灭了,小小的泥婆罗能不惧?

“恕罪!”杜睿冷笑道,“本帅方才说了,你王助纣为虐,其罪当诛,难道是一句请罪的话,就能了的吗?”

使者连连叩头,道:“还……还请天朝大将军给泥婆罗指一条明路!”

明路!?

杜睿脑筋一转,道:“你王若是真心请罪,当献土来降,或许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若不然的话……哼!”

杜睿的话没说完,但是意思已经很明确了,你要是不答应,泥婆罗本帅就亲自去取。

众将闻言也是大为惊讶,关键是杜睿这个价码开得实在是太高了,居然让人家献土来降,泥婆罗能答应吗?

杜睿见使者低着头不说话,大声道:“若是不肯答应,大唐天兵到时,鸡犬不留!”

使者闻言,险些晕过去,颤颤巍巍的说道:“这……外臣不敢做主,还需与我王商议!还请大将军宽限几日!”

杜睿道:“只有三日,若是三日之后,泥婆罗不肯归降的话,本帅便亲统大军,踏破你那弹丸小国!”

使者战战兢兢的走了,秦束忙道:“兄长!这个……泥婆罗人能答应吗?”

杜睿没好气的说道:“不答应,难道你手里的刀只能用来切肉吗?”

秦束一愣,接着喜道:“对!对!要是不答应的话,就杀将过去就是了!”

……

然而秦束亲统大军,灭亡泥婆罗的愿望注定要破灭了,阿穆修瓦尔曼一听唐军居然要兴师问罪,他哪里还敢抵抗,当即就下令投降了。

还是此前的那个使者,这次过来,连泥婆罗的山川地理图册都带了过来。

杜睿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泥婆罗人也太不禁吓唬了,杜睿原本只是想要找个由头,顺便将泥婆罗给灭了,没想到威吓一番,对方居然这么干脆的投降了。

不过既然投降了,杜睿也省了一番手脚,只是众将觉得可惜,又少了一个立功的机会。

“好!算你王还识时务,如今既然归降,我大唐皇帝陛下自然不会亏待了他!说说看,那阿穆修瓦尔曼可有什么要求!?”杜睿拿着泥婆罗的地图,心情大为畅快。

使者道:“我王听闻大唐富饶,若是大唐能让我王居于长安,足矣。”

杜睿闻言一愣,这算是什么条件,这条件压根就不算条件,只要泥婆罗是真心归降,大唐肯定会如此处置,要把泥婆罗王招到长安,赐以美田大宅,让他好吃好喝过一辈子。

这事都不用向李承乾禀报,因为这是惯例罢了。

“准了。”杜睿重重点头,道,“这个伱大可以放心,大唐断不会亏待忠于大唐之人。只要泥婆罗王真心归降大唐,他的要求就会得到满足。”

“谢大将军。”使者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大唐的强盛富饶天下闻名,能成为唐人,那是莫大的荣幸。长安的繁华,名震天下,放眼下天,虽有吐蕃和大食这样的强国,然而吐蕃和大食的都城,无论是逻些,还是麦加,都远远不能与长安相比,若是能定居在长安,那是天大的美事,是祖宗八辈子积了福。

泥婆罗太穷,比起吐蕃还要穷,若是能定居在长安,这对泥婆罗王来说具有天大的诱惑力,也难怪使者如此欢喜。

“本帅说的话,一定会兑现。伱大可以放心。”杜睿言道,“大唐灭突厥一事,伱或许也是知道的。颉利趁隋末大乱,意图役使中原,迫使高祖称臣,大唐活捉他之后,也没有杀他,更没有亏待他,封他高官,赐予美宅,让其终老长安,泥婆罗王若是真心归顺,大唐更不可以亏待他,只管放心就是。”

颉利称雄草原之时,不知道多少中原百姓死于突厥刀下。最让大唐气愤的是,高祖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不得不向颉利称臣,其后更有渭桥盟约之耻,就是如此深仇大恨,太宗皇帝在活捉了颉利可汗之后,也没有杀他。

泥婆罗若是真心归降的话,只要他安守本份,他过得舒舒服服不会是问题。

“谢过大将军。”使者当然知道颉利可汗一事,闻言不禁大喜过望,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使者把泥婆罗情形全面介绍,杜睿与众将商议一阵,派一员将领率领两千军队进入泥婆罗驻守,同时,要泥婆罗王尽快来到逻些,日后撤军之时,可以一道去长安。

第四百一十七章 回朝

大唐永徽元年,五月初,吐蕃逻些,随着席君买的一声号令,十万唐军浩浩荡荡的出发,剑指西南,直奔天竺而去,他们这一去也不知道将会在天竺刮起怎样的腥风血雨。

至于杜睿,这一次只能惋惜的错过了教训印度阿三的好机会,变成了一个看客,他要会长安了,同他一起回去的还有秦束,屈突兄弟则留在吐蕃,辅助杜鲲鹏。

“唉!好不容易又有仗打了,结果却没咱们的事,也不知道圣上是怎么想的!”秦束看着席君买的大军消失在地平线上,忍不住抱怨了起来。

他是个战争狂,一天没有仗打,就浑身难受,如今眼看着一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就在眼前,却和他没了关系,让他不抱怨都难。

杜睿闻言一笑,道:“错过了就错过了,有什么可惜的,这个天下还有那么多大唐没有征服的地方,以后你只会嫌仗打的太多,打得太累!”

秦束道:“我才不会因为那个抱怨,要是让我一辈子都在战场上,那才惬意呢!兄长!这次就算不是你挂帅,怎的也该轮到小弟去啊!现在倒好,白白便宜了那个席疯子!”

席君买翻越悬崖峭壁,阻截松赞干布之后,那疯狂的举动为他赢得了席疯子这么一个绰号!

对于杜睿让席君买挂帅,征伐天竺一事,秦束的意见大了去了,整天里劳力唠叨,没完没了的。

杜睿听着笑道:“行了!和天竺打有什么意思,就是赢了也不光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