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极品闲人-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承乾见许敬宗还要说话,不耐烦道:“好了!褚爱卿,依你之见,当先该如何料理!?”
褚遂良道:“圣上!臣以为眼下第一要务就是设立吐蕃都护府,稳定治理吐蕃,杜大人出兵之前曾有谋划,吐蕃乃是奴隶制度,大半生民受尽苦楚,杜大人的战报之中也有所明示,解救奴隶,赐予其田地牛羊,奴隶岂能不对大唐感恩戴德,大唐只需派人治理,余下的事都交给吐蕃人,既不用耗费国家的钱粮,还能永久的占领吐蕃,这才是一举两得!”
李承乾微微点头,赞道:“褚爱卿老成谋国,实是难得。”
一听这话,许敬宗到嘴边的话只得咽了回去,他如何看不出,这是李承乾在和褚遂良演双簧,什么褚遂良的老成谋国,这分明就是杜睿的计较,心中又是恼恨,又是懊悔,方才为了出风头,实在是太着急了。
李承乾接着道:“吐蕃之地,如今虽已并入大唐版图,然这不是完结,仅仅是开始。若是不能治理好,那么,吐蕃必将生乱,兴许其乱比起吐蕃在时还要大,因而,设立吐蕃都护府,治理吐蕃就成当务之急。”
众臣忙道:“圣上圣明!”
“设立吐蕃都护府这事,朕准了。”李承乾点头,接着道,“诸位爱卿,你们都说说,还有哪些事要做?”
褚遂良接着道:“臣启圣上,欲要为治,必先得人,当先择人坐镇吐蕃都护府。”
李承乾点头道:“国之兴焉,在于得人;国之亡焉,在于失人。却该如此!褚爱卿!你以为何人可坐镇吐蕃都护府?”
褚遂良思虑了一番道:“圣上,臣以为席君买,薛万彻二人皆可。”
李承乾微微点头,道:“薛万彻乃是良将,若他坐镇吐蕃的话,的确不会有事。席君买善谋划,若他坐镇的话,朕也是极为放心,不过,薛万彻性急躁,朕恐其在外多生事端,席君买还要看管安西都护府,这坐镇吐蕃一事就不用他了。”
在选择坐镇吐蕃之人,不仅仅要有才干,还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事,这个人选必须要选好了,不然贻害无穷。
李承乾看着诸位大臣,等着他们再推荐其他人,可等了半天也没有人言语,不禁有些恼了,吐蕃苦寒,如何比得了长安繁华,谁都不愿意去,这倒也是人之常情,可是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这原本就是份内的事,这些大臣不言不语,让李承乾如何不恼。
“难道就没有一人愿意为朕分忧!?”李承乾的声音已经有些严厉了。
李承乾的话音刚落,刑部尚书薛养言起身道:“圣上!臣举荐一人!”
当初杜睿在杜陵闲居之时的五位好友,当年性情豪放,不拘小节,俨然一副魏晋狂士模样的薛养言已经官居刑部尚书,郑君可,郑君戴兄弟一个做了工部右侍郎,一个做了辽东都护府的长史,冯梦伦年初到长安任职,做了太傅,负责教导太子李弘,只有杜鲲鹏不愿为官,整日里闲云野鹤,也不知到了什么地方。
李承乾见是薛养言要举荐人,喜道:“薛爱卿举荐何人!?”
薛养言道:“微臣举荐杜陵人杜鲲鹏为吐蕃都护府都督!”
杜鲲鹏!?
众臣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都是一愣,就连李承乾都是大为惊讶,当年杜陵五友一同到长安应试,得了杜睿的举荐一起进入太子的幕僚团中,对这个杜鲲鹏,李承乾也是极为了解的,知道此人不喜大言,做事务实,且博闻强记,只可惜后来不知为何,却辞官出游,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
“薛爱卿知道杜鲲鹏此人在何处!?”
薛养言道:“启禀圣上,此人如今正在长安!”
“圣上!薛大人何等荒谬!吐蕃都护府何等重要!如何能交给这等无名小卒!”许敬宗第一个跳出来反对,或许其余大臣都不记得杜鲲鹏此人,然许敬宗确实记得一清二楚,知道这杜鲲鹏乃是杜睿的密友,若是让杜鲲鹏得此要职,岂不是让杜睿的势力更大了,自然要反对,“圣上!臣恐这杜鲲鹏不通政务,万万担不得此事。”
李承乾闻言有些不快,道:“你如何知道这杜鲲鹏就当不得此职!?”
许敬宗道:“圣上!当年圣上潜居之时,这杜鲲鹏便身居太子舍人的高位,可此人非但不敢念圣上恩德,却行为失措,举止狂悖,居然辞官不做,圣上几次遣人召还,却拒不奉召,似此等样人,如何担当得起圣上的信重!”
薛养言反驳道:“圣上,杜鲲鹏虽有狂悖之行,然此番进京,其狂悖之行已经少见,言行举止如同换了个人似的,况且起离开长安多年,也并非游山玩水,其行遍布天下,见识广博,如何担当不起!”
许敬宗又要驳斥,却听李承乾道:“哦!这杜鲲鹏如今脑袋开窍了!”
薛养言道:“圣上!臣举荐杜鲲鹏也并非一时兴起,前日臣与其共论吐蕃事,发现其甚有远见!这便是他所拟条陈!”
李承乾一听薛养言居然早有准备,居然把条陈都拿来了,顿时大感兴趣,命侯义取上来,看了一遍之后,大喜道:“没想到,这杜鲲鹏居然还到过吐蕃,游历了多年,如此看来,让其担任吐蕃都护府都督一职,倒也合适!”
许敬宗却仍是不死心,道:“圣上,纵然这杜鲲鹏有才华,却未做过如此要职,若是出错,后果不堪设想,圣上方才也说,吐蕃既已平定,不容出错。”
“这话倒也有理,杜鲲鹏虽然有才华,毕竟没有做过要职,不得不虑。”李承乾微一沉吟,若是在别处,他可以不用考虑此事,在吐蕃不行,因为吐蕃刚刚安定,绝不容出错,一旦出错,就会生乱。
此时大理寺正卿杜痒盛出班道:“圣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当年先帝重用马周大人,难道马周大人之前也曾担任过要职吗?”
李承乾闻言一愣,看着杜痒盛,突然大笑起来:“好!好!不愧是杜承明的弟子,好!言之有理!”
事已至此,许敬宗虽然不甘心,却也不能再说,只能把一腔不满藏在心里,暗中打定主意,以后还要继续找杜睿的麻烦。
李承乾当即下令,让薛养言将杜鲲鹏找来,多年过去,杜鲲鹏看上去苍老了些许,当年杜陵的翩翩佳公子,如今却如同个老农一般,显然是这些年的游历,风吹日晒的结果。
“传旨!设立吐蕃都护府,便由杜鲲鹏坐镇,主理军政。”
杜鲲鹏连忙谢恩,这么多年过去,当年狂放不羁,如今沉稳了许多,这让李承乾也是大为满意。
接着李承乾眉头一挑,又道:“虽然得人,却是不够,吐蕃该当如何治理,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若此事不定,吐蕃难以安定,你们都说说。”
吐蕃的情形与大唐截然不同,若是不能议出个施政纲领来,杜鲲鹏虽然已经有了条陈,却也难以施展,若是不能治理吐蕃,吐蕃必然生乱,此事是眼下第一要务。
“圣上,臣以为,可循突厥旧例,把吐蕃之地分成数部,分封头人,大唐只要掌握着军权,再施以政治,便可保无虞!”
当初太宗征服东西突厥后,并没有设立郡县,而是实行的分封,突厥地广,把突厥诸部肢解,分成很多部分,彼此间不能合流,大唐设立大都护府,分而治之,确实也破见成效。
李承乾闻言点了点头,转而又看向了杜鲲鹏道:“杜爱卿!你为吐蕃都护府都督,你来说说,该如何做!?”
李承乾问杜鲲鹏,也是在考较,虽说圣命以下,可如果杜鲲鹏难以但当此等要职,李承乾也不在乎什么君无戏言,吐蕃可是他在位期间,灭掉的第一个国家,要是处理不好的话,岂不是功败垂成。
杜鲲鹏沉吟了片刻之后,道:“圣上,臣以为吐蕃之地与东西突厥不同,不可遵循旧例,该当推行郡县治。”
李承乾眉头一挑,大感兴趣,问道:“杜爱卿何出此言?”
“圣上,臣以先帝当年之所以如此处置突厥,而不是采用郡县制,就在于北方大漠除了突厥之外,还有其他的游牧民族,大唐不愿直接出兵作战,那样的话,花费太大,分封突厥,让突厥来抵挡,就划算多了,况且到了贞观二十年时,其他小的游牧民族逐渐被归附的突厥部族统合,先帝还不是一样下旨,将突厥改为了郡县制。”
李承乾闻言,连连点头,等着杜鲲鹏接下来的话。
杜鲲鹏接着说道:“吐蕃之地仅吐蕃而已,并没有别的种族,大唐不需要吐蕃代为守边,此其一也,吐蕃之地,山高水远,高山密林遍布,得之不易,若是采用分封之治,吐蕃之地要不了多久就会生乱,到时候再出现一个松赞干布式的人物,臣恐吐蕃不能为大唐所有,与其如此,还不如行郡县,废除奴隶,换吐蕃民心,方能长治久安。”
那个提议施行分封的大臣很想反驳,可是嘴巴张了半天,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
“圣上,臣以为杜大人之言虽然有理,可是,若行郡县的话,朝廷花费极大。”又有大臣言道,“如此看来,还不如行分封。”
若在吐蕃推行郡县制的话,一切花费都要大唐朝廷来出,这花费着实不小,要知道,吐蕃很穷,而地域又很大,要驻兵,要派官员,这都要花钱,而且花费很大。
“这个……”李承乾觉得两方面说得都要道理,都是有利有弊,因此沉吟不决,又看向了杜鲲鹏,看他如何坚持己见。
杜鲲鹏不慌不忙道:“圣上!吐蕃在时,大唐在河西之地驻守十余万防守吐蕃,所费何其多?一遇战事,还从别处调兵,辎重运输,犒劳将士们,这所费不知凡几。在吐蕃推行郡县,虽然所费不少,比起吐蕃生乱又是少了很多,还可以使得吐蕃安定,两相比较,实是减少了花费!”
李承乾闻言也是深以为然,在吐蕃推行郡县制的话,虽然花费不少,可是比起吐蕃生乱就小得多,几十年来,大唐为了防备吐蕃,所费的财力不知道可以堆出多少座金山银山。
“虽然比起吐蕃生乱是省了不少,可是,仍然很大,哪有行分封少。”许敬宗又开口了,杜鲲鹏是杜睿的密友,杜鲲鹏的建议,他自然要反对,更何况施行分封也不是没有道理。
杜鲲鹏立刻反驳道:“施行分封,如何还能统一军权,到时候分封出去的土地各自为政,互不统属,一旦中原势微,吐蕃难以再属大唐!”
许敬宗闻言眼睛顿时一亮,摆出一副义愤填膺的模样,大声斥责道:“放肆!你居然敢诅咒大唐王朝!”
杜鲲鹏虽然和许敬宗没什么接触,但是听其言,观其行,就能看得出其人是个十足饿小人,也懒得再和他言语,而是对李承乾道:“圣上!臣言语有失,还请圣上治罪!”
李承乾却并没有像许敬宗想象的那么气氛,而是挥手道:“何罪之有!先帝曾对朕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万代永存的王朝,秦始皇一统六合,横扫八荒,何等豪迈,可秦朝还不是二世而亡,先帝乃是亘古烁今的一代英主,可是若是子孙不肖,惹得天下汹汹,黎民涂炭,便是亡了国,也是自找。”
大唐风气开放,远非像后世的满清那样,那些电视剧里将满清鞑子康熙描写成了一代英主,可其实呢,还不一样是个独夫,就因为人家汤若望将大清的万年历只推算了二百多年,就气的大发雷霆,差点儿将人家汤若望这个国际友人给杀了。
杜鲲鹏闻言,连忙谢恩:“臣谢圣上不罪之恩!”
李承乾摆手道:“好了!莫说这些话,你且说这郡县制和分封制该如何取舍!”
杜鲲鹏道:“圣上!自然是施行郡县制,圣上可知刘汉之时的匈奴事!?”
李承乾点点头,道:“自然知道!”
杜鲲鹏又道:“圣上!汉武帝分封归附的匈奴人,授其王号,可结果呢?一旦刘汉有事,匈奴还不是一样时常骚扰幽并二州,刘汉何时曾得过安宁,依臣之见,不如施行郡县制,然这郡县制却非大唐的郡县制,而是要参照吐蕃民俗,施行粗放管理,低级官吏便由吐蕃人充任,大唐只要抓住军权便可保吐蕃无事!”
“以吐蕃人治理吐蕃人!”李承乾顿时眼睛一亮,其实他的心里已经有了盘算,只是没想到杜鲲鹏居然有这般见识,与杜睿不谋而合。
“好!便依此意!”李承乾一言而决,将许敬宗剩下反对的话全都憋了回去,也不理会那些支持分封制大臣的脸色,李承乾接着道,“传旨下去,吐蕃国灭,普天同庆!”
第四百一十四章 安定地方
随着李承乾圣旨颁布,整个长安瞬间陷入了一片欢腾,取消了宵禁,即使已经是深夜,百姓依然纷纷走出了自己的家,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大肆庆贺平定吐蕃。
生逢盛世,大唐的百姓是幸福的,离乱人,不如太平犬,一些经历过隋末乱战的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能生在这个太平盛世,又遇上这等天大的幸事,让他们不庆贺都不行。
次日麟德殿内也是大摆宴席,欢喜无限的李承乾与群臣开怀畅饮,压在心头的一块大石总算是被挪开了,李承乾整个人都轻松了下来,到了这个时候,他也该好好的放纵一次了。
有太宗皇帝这么一个父亲,李承乾是幸运的,当然也是不幸的,说他幸运,那是因为他从太宗手中继承的是一个庞大的,富强的帝国,说他不幸,那是因为,有太宗那个一个光芒万丈的先帝在,他做什么都要小心翼翼。
李承乾也渴望建功立业,得到百姓们的爱戴,可是无论他做什么,和太宗皇帝相比,他都远远不如,可是如今好了,吐蕃被平定,这个在贞观朝时期就为祸大唐,太宗欲除之,而不可得的国家,如今在他的手中化为尘埃。
李承乾心情极好,群臣纷纷道贺,李承乾也不退据,一杯接一杯的喝,酒到杯干,不知道喝了多少坏,仿佛他这辈头一遭喝酒似的。
不仅他的心情好,就是群臣的心情也是极好,李世绩,程咬金他们这些老将军先是用酒杯喝,喝了一阵觉得不过瘾,干脆抱着酒坛喝。
这举动很不礼貌,尤其是当着李承乾的面,是君前失仪,可是这个时候,这个大喜的日子,没有任何人会去阻止他们,反倒是为他加油鼓劲,要他们多喝几坛。
这些老将军虽然没有亲身参与此次征伐,但是身为大唐的缔造者,他们也有资格享受着胜利的喜悦,因为若是没有他们的话,大唐也不会有今天,没有他们当年的努力,大唐何来今日的赫赫武功。
有了程咬金他们做榜样,大臣们也就不管什么礼仪不礼仪的了,有不少善饮的大臣有样学样,抱着酒坛一阵狂饮,一边喝,还一边大声叫嚷起来。
“痛快!痛快!”
李承乾见了这情形,豪气大发,把酒杯一推,抱起酒坛就要痛饮,却给武京娘拦住,她身为大唐皇后,一国之母,像这样的庆典,自然也是要出席的。
“圣上,龙体要紧啊!”
“唉!普天同庆,莫要扫兴,人生能得几次这样的机会欢饮!皇后就不要劝了!”李承乾倒也不着恼,反而像个耍赖的孩子一样,“平定吐蕃这等大事,岂能不痛饮一番,以示庆贺!来!来!来!诸位爱卿,再饮一杯!侯义!给他们上酒,今日都要开怀畅饮,能喝多少,就让他们喝个痛快!”
“圣上!这……”武京娘也是无奈,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只能看着李承乾一个劲儿的喝酒。
程咬金喝的兴起,跳将起来,大声道:“皇上!今日生逢这天大的喜事,莫要小气,何不将宫中珍藏多年的美酒尽数取来,这酒水虽说醇香,却未免有些不过瘾,还是那醉长安好!”
李承乾大笑道:“老爱卿,年纪大了,还是适量的好!”
程咬金最烦的就是别人说他年纪大,见李承乾这般说,唬着一张脸道:“圣上说咱年纪大了,老了,俺老程却不服老,这些酒俺老程还不放在眼里,就是再来个十坛八坛也是一样的喝,廉颇年事已高,还能日食全羊,俺老程和廉颇相比,还年轻着哩,只要圣上召唤,咱还要为国征战沙场!”
李承乾闻言赞道:“好!程爱卿所言极是,来人啊!给他们换醉长安来!今天让他们都喝个痛快!”
李承乾说着,还抱着酒坛醉醺醺的站了起来,道:“众位爱卿,这等盛世岂能不开怀畅饮,共谋一醉,都换酒坛,来!饮胜!”
众臣闻言,也是齐声叫好,就连褚遂良这个老古板都抱着酒坛,一张嘴笑得,嘴角都要咧到耳根那里去了。
李承乾抱着酒坛,冲群臣一晃,仰头便喝,大口痛饮,不一会儿功夫,一坛酒就给他喝得精光,一身龙袍也是酒水淋漓,看的武京娘又是皱眉,又是无奈。
身为李承乾的枕边人,她最清楚李承乾这些天是怎么过来的,没到夜静更深之时,都要惊醒,醒过来之后,见着人就要问前方战事如何,杜睿那边要是还不能解决吐蕃的话,武京娘都要担心李承乾会被自己给折磨疯了。
今日就由着他的性子放纵一次好了!
群臣见李承乾都喝了,也是轰然相应,无不是抱着酒坛痛饮。
君臣一边痛饮,一边说笑,说得多的就是平定吐蕃之事,虽然这事已经说了,百遍千遍,可是众人依然百听不厌,百说不厌!
直到夜静更深,皇宫之中依然喧闹无比,什么皇家规矩,礼仪的,全都被他们扔到了一边,今日就是要放纵,就是要畅饮。
……
皇宫之中在欢庆,畅饮,宋国公府上的诸女一样也在欢庆小酌,吐蕃被灭国,也就意味着她们的丈夫就快要回来了,一经分别半年,谁能不思念,不过好在这种日子不会太长了。
“姐妹们!夫君前方大胜,大涨帝国威严,来……”
汝南公主举着酒杯,正要祝酒,却被安康公主给打断了:“姐姐说这些做什么,要庆贺也是庆贺那死没良心就要回来了!”
众女闻言顿时一阵笑,宝钗道:“公主也就是当着姐妹们的面骂,背地里还不知道哭湿了多少枕头!”
安康公主闻言,面色一红,不依道:“宝钗!你竟敢取笑我,看我饶得了你!”
两人笑闹了一阵,接着又是一阵欢饮,杜睿在前方征战,随着那些捷报,她们也能猜得出,这场仗打得有多艰难,杜睿身先士卒,不知经历了几多生死,如今好了,吐蕃战事总算是结束了,杜睿也该回来了。
黛玉轻啄了一口香茶,抚着隆起的小腹,她的孩儿就要降生了,也不知道杜睿来不来得及赶回来。
“黛玉妹妹!”汝南公主笑道,“你也不要心急,睿郎不日就要班师,孩子出生时,肯定能到长安!”
黛玉点了点头,道:“兰若出生的时候,夫君奉皇命巡查山东,便没能看着兰若出生,也不知这个孩子有没有福气。”
一旁的惜春笑道:“姐姐尽管放心,这个孩子的福气自然是极好的,到时候定要让夫君给娶个好名字!”
黛玉笑道:“名字已经取好了的,夫君说过,若是男孩儿的话,便取名定藩,若是女孩便取名雪莲!”
定藩,雪莲!
从这两个名字就不难看出,杜睿出征之时,对短时间内解决吐蕃也不抱太大的期望,好在杜睿运筹帷幄,将士拼死用命,吐蕃战事一帆风顺。
“也不知道夫君如今是不是瘦了!”一直都很安静的可卿突然说了一句,“听人说吐蕃地处高原,气候多变,这会儿骄阳似火,下一刻便是漫天风雪,夫君定然是受了不少苦的!”
可卿一句话,众女的心顿时沉了下去,杜睿在前方厮杀,她们如何会不担心,若是杜睿当真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他们这一大家子孤儿寡妇可怎么活。
众女不约而同的在心中打定了主意,下次再有战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让杜睿去了。
“众位姐妹!”汝南公主不忍见众女如此担忧,急忙岔开话题,道,“来!都不要说这些了,如今睿郎率我大唐王师平灭吐蕃,此乃天大的幸事,为我们的夫君干上一杯!”
众女也学着男人的样子,纷纷起身,端起酒杯,道了一句:“饮胜!”
……
与此同时,吐蕃,逻些城内。
吐蕃的重建工作依然在进行着,捷报发出去已经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算起来的话,圣旨也应该到了。
“圣旨到……”
伴随着一声尖利的甩腔,一个内监捧着圣旨到了逻些城外,跟随而来的还有一队侍卫,以及杜睿的那个老熟人。
杜睿强忍着内心的激动,自打当年他自泉州出海远洋,已经多年未曾见到过杜鲲鹏的,只是听人说他辞了官,在四处游历,却不成想居然到了吐蕃,看那一身紫绶朝服,杜睿很快就猜到了他此来的目的。
“杜兄!久违了!”
杜鲲鹏见着杜睿,也是难言激动之情,当年在杜陵隐居之时,两人互为挚友,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份友情却从未淡过。
“承明!许久不见了!”
杜睿笑着,将众人引入了原先吐蕃赞普的王宫,而后率领众将正要跪接圣旨,却被前来宣旨的内监止住了。
“宋国公!奴才此来,圣上已有口谕,众将为大唐社稷,不辞劳苦,浴血沙场,特别恩命,诸位将军不用跪了!”
众将闻言,顿时一阵激动,跪接圣旨乃是惯例,如今李承乾恩命众将不用跪,这乃是天大的殊荣。
“末将谢恩!”
这时内监才展开圣旨,扯着公鸭嗓宣读了一番,内容无外乎就是此次平灭吐蕃,众将劳苦功劳,将众将好好夸奖了一番,回朝之后会有极其丰厚的赏赐,而后就是宣布杜鲲鹏接任吐蕃都护府的大都督之职,最后责令杜睿即可班师回朝。
接了圣旨,众将都是喜气洋洋的,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再没有什么是能得到皇帝嘉奖更让他们高兴的事情了。
杜睿接过圣旨,吩咐人带传旨太监等人下去歇息,对着杜鲲鹏恭贺道:“杜兄!此次受命镇守吐蕃,兄长总算是可以一展胸中才学了,小弟恭喜兄长!”
杜鲲鹏笑道:“有何值得恭喜的,为兄此来也不过是捡了个现成的,要是没有贤弟与诸位将军浴血拼杀,我便是有冲天之志,也无处施展!”
杜睿引着杜鲲鹏坐下,问道:“兄长!此来吐蕃,不知心中可有成算!”
杜鲲鹏道:“昔年也曾在吐蕃游历,对吐蕃民情,山川地理倒也了然于胸,只是有一事还需贤弟代为解决,不然的话,为兄这吐蕃都护府都督的位子,只怕也做不牢靠!”
杜睿笑道:“兄长有事,尽管吩咐就是,小弟自然尽力!”
杜鲲鹏道:“倒也没什么旁的事,吐蕃平定,百废待兴,唯有这钱一途,为兄还不知该如何解决,临行之时已然在圣上面前夸下了海口,不动用朝廷的一文一两,如今大话说出去了,贤弟总不能看为兄的笑话吧!”
杜鲲鹏说得轻松,可在场的众将一个个眼睛都瞪得老大,钱还是小事,这可是天大的事,修葺城池,安抚百姓,恢复生产,哪一样不用钱,没有钱,哪一样能做得成。
方才见面的时候,众将见杜睿对杜鲲鹏甚是恭敬,还以为此人定然才学过人,不然的话怎能与杜睿结为好友,如今看来这分明就是个大话王,这等大话居然赶在皇帝面前说,难道此人不知道死字该怎么写了?
谁知道杜睿听了,非但没有丝毫为难,反而显得胸有成竹,笑道:“兄长还是老样子,小弟心中在想什么果然瞒不过兄长!”
杜鲲鹏也笑道:“贤弟在这逻些驻足不行,难道当真就是为了修葺这逻些城,眼睛还不是盯着那西南边吗?”
杜睿倒也不隐瞒,点头道:“兄长所言不差,小弟确实记挂着那天竺!”
天竺!?
众将闻言都是大惊,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这吐蕃刚刚平定,杜睿怎的又将目光对准了毫不相干的天竺,难道杜睿还打算将天竺也一并取了不成!?
第四百一十五章 议征天竺
在场的人听到杜睿的口中居然蹦出了“天竺”这么个词,都觉得脑子有些不够用了,方才还在说,怎么才能治理好吐蕃,怎的一下子又和天竺扯上了关系,要他们不惊讶都不成。
唯独席君买的眼里精光闪烁,一双眼睛睁得老大,若有所悟。
秦束琢磨了半天,还是不解其意,忙问道:“兄长,安定吐蕃,这和天竺有什么关系?”
众将也是不解,纷纷出言相询。
还是杜鲲鹏不想让众将再费思量,解释道:“杜大帅的意思就是说,若是出兵灭了天竺,这钱财问题就解决了,推行郡县就是最好的选择。”
“灭天竺?”
众将闻言都着实吃了一惊,一个个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秦束问道:“可是就算把天竺灭了,能弄到那么多钱财么?我在长安时也见着过不少天竺来人,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分明就是缺衣少穿的,他们会有钱!?”
天竺有没有钱?
这个答案是肯定的,天竺很有钱,而且还不是一般的有,作为一个佛教盛行的国家,即便是生民穷的要死,可那些寺院之中的金银财宝,确实堆积如山,这大概也是佛教国的一贯传统了。
杜睿前世曾到过泰国,就曾亲眼见到过一个普普通通的手工业者,一家九口的温饱问题还没能解决,却倾尽所有给寺庙捐献了十几颗宝石,为的就是向佛祈福,保佑全家人。
天竺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等级制度森严,远胜吐蕃的国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祈求来世,而上层阶级要通过宗教来达到控制这个国家的目的,对于佛,自然也是不能吝啬的。
可是和众将解释这个,显然没几个人能听得明白,杜睿思索了一番,道:“天竺地域广阔,气候温热,土壤肥沃,物产丰饶,人口众多,若是灭了天竺的话,大唐就会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金银粮草就不会有问题,足够吐蕃都护府使用。”
杜鲲鹏这些年来行走天下,对于天竺也不算陌生,接口道:“岂止是够用,应该还有很多节余,朝廷还可以支用。”
薛万彻闻言,皱眉道:“可是天竺也是个大国,其实那么好灭的,如今吐蕃覆灭,我们虽然得到了那么多的牛羊,可是要攻入天竺,道路却难行,牛羊能带过去的不多,要是短时间内灭不了天竺,我军陷入了困境的话,可就不好办了!”
薛万彻的担忧的确有些道理,但是杜睿却根本就没放在心上,答道:“天竺虽然是个大国,却是四分五裂,彼此间连年征战,与春秋战国时代极为相似,大唐若要灭天竺,应该费不了多少事。”
杜睿之所以这么有把握,还是因为大唐的历史上,曾出过一个王玄策。
后世的历史学家喜欢将王玄策当成一个外交家,但是杜睿更喜欢将其称为一个将军,统帅。
与强汉时一样,与王玄策同时代的名将也多的举不胜数的,但是知名度远远不能与李靖、秦叔宝、李世绩等相比,甚至连程咬金的名字都比他响亮,可是杜睿看过他的历史后大吃一惊,王玄策简直是个奇人。
王玄策可说是个相当特异的人物,他所驱策的战场并非中国本土,而是在遥远的印度。在原本的历史上,贞观二十一年王玄策曾经奉命出使天竺,访问与唐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