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极品闲人-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满脸好奇的武京娘小声道:“皇嫂,这……兕子还是对你说好了!”

李承乾笑道:“哈哈!我家兕子还不好意思了,好!好!好!朕不听就是了!”

晋阳公主红着脸,掂着一双小脚,伏在武京娘的身边,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一瞬间,方才还满脸堆欢,准备要调笑一下小姑子的武京娘面色骤变,那神情精彩的,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李承乾见了,心中也是诧异,道:“究竟是何人啊!?”

武京娘看着李承乾,都不知该如何说了,好半晌才在李承乾期待的目光注视下,吐出了三个字:“杜承明!”

“什么?!”李承乾闻言,一双眼睛差点儿都瞪开了。

李承乾是千想万想,想破了脑袋,怎的都没想到晋阳公主,这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心中想着的那个人居然回事杜睿。

晋阳公主见李承乾的反映这么大,低着头,小声道:“怎的?皇兄不肯应允吗?”

李承乾好半天才从震惊当中反应了过来,可脑筋还是一片混乱,皱着眉,满脸的苦笑,道:“兕子!你……你怎的……偏偏是杜承明!”

反正都说出来了,晋阳公主也就豁出去了,道:“为何就不能是他,又不是兕子想说的,分明是皇兄和皇嫂硬要问,兕子才说的,方才还答应的好好的,怎的这会儿又为难了?”

李承乾苦着一张脸,道:“倒不是为难,只是此事,唉!你让皇兄如何去说。”

要是杜睿现在还没成亲,这当然是一桩极好的姻缘,可问题就是杜睿现在成亲了,而且娶得还是两位大唐公主,这要是再将晋阳公主嫁过去,那成什么了,难道大唐的公主都没人要了,非要硬塞给人家宋国公,不要说宗正府肯定不答应,就是满朝文武也会生出非议,这件事可当真是让李承乾为难了。

晋阳公主却偏偏是个死心眼,此时也是什么都不在乎了,强辩道:“有什么为难的?既然安康姐姐和汝南姐姐都能嫁给他,为什么兕子就不成!皇兄是为难,还是不愿,方才皇兄可是答应的好好的,此事都落在皇兄的身上,此时却又反悔,兕子此前已有明言,此生非杜承明不嫁,皇兄要是不肯答应,兕子却也无法,只好终生不嫁,学着汝南姐姐的样子,出家做道姑,还要去昭陵,父皇,母后的坟前哭诉,便说他们一去,皇兄便全然不念兄妹之情,要生生的逼死兕子!”

听晋阳公主的言语这般强硬,李承乾也顿时慌了手脚,忙道:“这……这……且容朕再想想!”

可是李承乾又能有什么好主意,此事当真是越想越生气,晋阳公主在这边逼着他,他也没办法,突然发起了脾气,大喊道:“好你个杜承明,莫不是要将朕的妹妹都娶了过去,才肯甘心,好!好!好!朕这就上门,找你理论一番!”

说着就要出门,一边走,一边还在喊:“恒连!备车!去宋国公府!”

太宗驾崩之后,马宣良也和王德一样,去昭陵给太宗守墓,宫内侍卫统领自然就变成了原先李承乾身边的恒连。

恒连也不知李承乾怎的发了这么大的脾气,可圣命已下,他也不敢怠慢,急急忙忙的去安排了。

……

再说杜睿,回到府上,便将今日朝堂之上发生的事情,对着安康,汝南二位公主说了,当他说到吐蕃居然要求娶晋阳公主之时。

已经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安康公主登时就恼了:“那吐蕃人怎的如此无耻,本宫的皇妹岂是松赞干布那个糟老头子该惦记的!简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吓了他的一双狗眼!”

汝南公主听了,不禁皱眉,道:“涑儿!怎的这般粗俗!”

安康公主急道:“姐姐!难道你方才没听见,那个吐蕃人要把兕子娶到他们那苦寒之地去,兕子身子原本就不好,这样一折腾岂不是要了兕子的命!”

汝南公主道:“你且听睿郎说,皇兄到底应承没应承,你再发火,要是皇兄当真答应了,莫说是你,到时候姐姐也随你一起去宫中找皇兄理论!”

杜睿一见,都要引发皇室纠纷了,赶紧说道:“你们只管放宽心,圣上并未答应,还将那松赞干布一通好骂!”

安康公主闻言,这才放心了,道:“这便好!这便好!骂得好!骂得好!”

汝南公主也道:“我就知道皇兄定然是不肯的,兕子小时,皇兄最是宠爱兕子,又怎的会答应让她去受苦,误了终身!”

安康公主笑了一阵,紧接着又是一阵皱眉,道:“不过说起来,兕子也确实不小了,我在她这个年纪早就被父皇指婚给了睿郎,可兕子眼看着都十七了,真是急死人!”

杜睿笑道:“大概是缘分未到,这个可是急不来的,圣上宠爱晋阳公主,自然想着给他找上一个良婿,再说晋阳公主蕙质兰心,一般人哪能入得了她的法眼,便是要择婿,也须是一等一的人物!”

安康公主愁道:“那可就难了,兕子虽小,可是性子却是极为倔强的,况且要说这一等一的人物,这天底下除了你,还有何人,总不成让我们三姐妹共侍一夫吧!”

汝南公主笑道:“这又有何不可,兕子自小就与我们姐妹亲近,她的身子又须睿郎随时料理,要是当真嫁过来,姐妹们时常在一起,也能热闹些!”

杜睿见状,顿时一阵无奈,颇有点儿引火烧身之嫌,忙道:“怎的说的好好的,又牵连到了我的身上,莫要胡说,这话要是传扬出去,为夫可就没法做人了!”

安康公主见杜睿难得一副窘迫模样,笑道:“怎的不行,我看倒是很好,睿郎!要不要妾身去对皇兄说说啊!说起来睿郎乃当朝重臣,天底下一等一的奇男子,倒也不辱没了我们姐妹!”

几人正说着,突然外面传来了一声大喊:“杜承明!快快给朕滚出来!”

杜睿闻言一愣,听出是李承乾的声音,诧异道:“这皇上是怎的了,早朝上我还帮着他一起和吐蕃人打嘴架,又不曾得罪了他,哪来这么大的火气!”

虽然琢磨不透李承乾究竟抽的哪门子疯,可是皇帝亲临,就算是专门过来堵着门骂他一顿,也是无上的荣耀,杜睿心里憋屈,可也不敢怠慢,连忙出迎。

杜睿刚一出门,就看见李承乾带着恒连,侯义两个已经到了他这听雨轩的大门口,身后还跟着杜贵等一众下人,看其怒气冲冲的模样,杜睿也想不明白究竟又出了什么事。

李承乾一见杜睿,更是怒气不息,大声道:“好你个杜承明,果然好胆,你来说说,究竟是使了什么手段,将我家兕子弄得神魂颠倒的!”

这时汝南和安康两人也都出来了,见着李承乾这般恼怒,汝南公主忙道:“皇兄!究竟发生了何事?怎的动了这么大怒气!”

李承乾见着两个妹妹,再看看四周围围着一帮宋国公府的下人,要是这当口说出来,没得失了皇家的体面,也不理会众人,黑着一张脸进了杜睿听雨轩的正堂。

杜睿和汝南,安康对视了一眼,都是莫不着头脑,杜睿心里更是纳闷,怎的平白的,又将他和晋阳公主牵连上了。

进了屋,李承乾挥退了恒连,侯义,瞪着杜睿没好气的说:“杜承明!朕对你不薄,你居然干出这等事来,说,你倒是使了什么妖法,居然将兕子弄得鬼迷心窍,还说出非你不嫁的这等胡话!”

“啊!?”

“什么?”

“皇兄!兕子她……”

杜睿夫妇三人闻言,全都呆立当场。

安康公主第一个反映了过来,指着杜睿,难以置信的说道:“睿郎!你……你……怎的当真和兕子……”

杜睿此时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见安康公主脸上怨气越来越盛,叫起了撞天屈,道:“冤枉啊!我何时与晋阳公主有过什么牵连,此前每次进宫给公主殿下诊病也都是先皇和圣上降旨,我何时……唉!这话从何讲起?”

李承乾见杜睿居然还委屈起来了,更是恼怒,道:“怎的!?难道还是我家兕子一相情愿不成,杜承明!你……你……朕真恨不得……唉!”

杜睿此时也是哭笑不得,心道:该不会是自己经常出入宫闱,给晋阳公主诊病,让晋阳公主日久生情了不成,可是这该如何是好。

杜睿每次进宫给晋阳公主诊病,服侍其用药的时候,晋阳公主一个小女娃自然不会乖乖听话,杜睿也就不得不当起了保姆,每次一个前世的童话故事,逗晋阳公主开心,一来二去的,居然成了惯例。

可……

难道童话故事还能俘虏少女的芳心不成!?

李承乾见杜睿一脸的冤枉,也知道杜睿肯定没存着这个心思,可是事已至此,还能如何,便道:“杜睿!你来说说这事该如何解决!”

一旁的安康公主道:“皇兄!兕子不过是小孩子心性,说不得过些年就忘了这件事了!”

李承乾道:“哎呀!涑儿!难道你还不知道兕子那性格,一等一的执拗,认准了的事情,九头牛的拉不回来,还说什么忘了!唯今之计……”

安康公主满脸怨气道:“难不成还当真让兕子嫁给这个家伙,那岂不是太便宜他了!”

何止是便宜,简直就是滔天之幸,一人娶三位当朝公主,估计杜家的先祖活着的时候,没干别的,一直都在积德行善,才给杜睿修来了这么大的福气。

“还能如何!?兕子那边又是生,又是死的,还要当父皇,母后的坟前哭告朕的状,朕还能如何!”

李承乾发了一通脾气之后,瞪了杜睿一眼,道:“杜承明!朕可告诉你!此事,你答应也要答应,不答应也不行,总之兕子许配给了你,你要是敢让她受一点儿委屈,丹书铁券也留不住你的狗头!”

李承乾说完,挥袖而去。

安康公主面色不善的看着杜睿,冷哼了两声道:“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第三百七十四章 疯狂高阳

贞观二十三年,年末的时候,已经从太宗驾崩的悲痛之中走出来的大唐臣民们开始忙碌着准备过年的事了,可偏偏这个时候,一向都不喜欢人们生活太单调的皇室,又爆出了一桩天下奇闻。

先帝太宗最宠爱的女儿晋阳公主被指婚给了杜睿,只等着三年守孝期满之后,便要完婚。

作为先帝最宠爱的公主,晋阳公主的大名在长安城中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朝中受过其恩惠的大臣对晋阳公主心怀感激,同样百姓们对这个颇具人气的小公主也一样十分有好感,几乎相当于后世的玉女明星。

要单单是晋阳公主有了夫婿了话,那还算不得什么,百姓们说不得还要由衷的祝福一番,可问题是晋阳公主的这个夫婿问题太大了,安康公主的驸马,汝南公主的驸马,听说娶了个夷人婆娘,也一样是个公主,如今李承乾不顾群臣反对,宗正劝谏,非要将晋阳公主也许配给他,难道说杜睿这厮要将天下的公主都一网打尽不成。

长安城中,那些个对晋阳公主还抱有幻想的大才子们,一个个的都是悲愤不已,据传说,这两天长安城中专门从事巫蛊等非法职业的人,生意都好的可以,就连那些撂地打小人的老太太们,都生意兴隆,被诅咒的无一例外,都是杜睿。

百姓们可不管这些,虽说大婚还要再等两年的时间,可毕竟又能看一回热闹,人们在茶余饭后多了些谈资,倒也是件快意的事。

人们高兴了,晋阳公主的那些姐妹们也在为这个讨人喜欢的小妹妹,总算是有了依靠暗自欣喜,可偏偏就有人不高兴了。

谁啊!?

已经快要被人遗忘了的高阳公主,或许有人对这位奇葩公主的印象已经不深刻了,这里有必要再腔调一番。

说起高阳公主,那可真是大名鼎鼎。纵观大唐帝国的历史,每一朝的公主,本就有一部分人行为不检,但象高阳公主这么五毒俱全的还真不多见。

骄横跋扈,淫恶纵欲,欺凌家人,干预朝政,外加其蠢无比,前面四条都不算新鲜,五条都占到,那才叫“人间极品”。惹得身边倒霉男子个个触之即死,沾之即亡,其效率之高,堪比鹤顶红。

高阳公主,唐太宗的庶出女儿,下嫁房玄龄次子房遗爱,婚后不久就私通和尚辨机。完全可以理解,一个物质生活丰富,精神生活空虚的贵妇,遇上一个精神需求圆满,生理需求饥渴的高僧,正好天雷勾动地火,损有余而补不足。

在通奸案爆发之后,杜睿事后曾查阅过大理寺的案卷,高阳公主前后赏赐给辨机的财物,据说数以亿计,这数字看起来很吓人,折合一下也就几十万贯,也够销金客骑鹤下扬州的干活了。

然而这样的露水姻缘,不管有多么热烈,最终也是难有任何结果的。更糟糕的是,最后还被人揭发,太宗大怒,腰斩辨机,也斩断了与高阳的父女之情。

这段孽缘,后来经过香港一位不愿姓查,愿姓金的高人重新改造,加以整理演绎,变成一段《天龙八部》里叶二娘与玄慈方丈式的苦恋。

毕竟在高阳公主之前,已经有过贾南风那么一朵奇葩了,对任何极端扭曲的人物性格,人们多少也可以免疫。

而安排着世间一切姻缘的月老同志,表现女人有魅力的唯一方式,就是为她安排面首若干。

于是乎,在辩机完蛋之后,和尚,道士,无业游民,脱产者,只要是天赋异禀的,高阳公主这朵奇葩之中的奇葩,都是来之不惧,以至于小房同志脑袋上的帽子不断的累加,直达天庭。

太宗嫌有高阳这样的女儿丢了他的脸,高阳也恼恨太宗杀了她的和尚情郎,不过太宗在世的时候,她是拿这个老爹一点办法也没有的,也就只能在自个家里,和情人研究生理健康的时候,咒骂上几句,但是现在太宗也驾鹤西归了,高阳公主也就更加的肆无忌惮。

在原本的历史上,高宗登基之后,高阳公主立刻重新活跃起来,大概是看着高宗小朋友好欺负,一心想借着打倒高宗来报复太宗。正巧她老公房遗爱因与魏王李泰交往过密,高宗上台之后也是属于失势的一派,这下两夫妻倒是有了共同语言,常和同样不满现状的皇亲国戚如魏王旧党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坐事被贬的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自认为比李治更有资格做皇位的荆王元景等等开小会,说些大逆不道毁谤朝政的话,玩些“假如大变忽起,我辈当如何如何”之类的,类似于这本小说一样的架空接龙小游戏。

这样口没遮拦,按律已是死罪,在小圈子里几个人议论一下倒也罢了,偏高阳公主还在不断惹事,对象是她一直看不顺眼的大伯房遗直。

房遗直以房玄龄长子的身份继承了爵位,什么都要最好的高阳公主于是对他百般刁难攻击,从太宗时代起就开始告恶状,希望把他整倒让自己老公承袭爵位,次次告状,次次落空,反正她是公主,诬告大不了挨顿骂,久而久之,几乎成为这个无聊少妇乐此不疲的游戏。

房遗直的一再忍耐不能收到任何效果,在高阳公主再一次诬告他“无礼”的时候,按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个“无礼”大致可以翻译成强奸未遂罪,房遗直终于忍无可忍,你可以质疑他的道德观,但不可以质疑他的审美观,高阳还是比较适合没见过市面的出家人,可房遗直好歹也是千古风流一坛醋调教出来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何其高,岂会做那等龌龊事。

其实,是房遗直也是担心这对无法无天的小夫妻总有一天会捅出什么篓子,连累整个房家,索性把房遗爱和高阳公主聚众谋反一事揭发了出来。

高阳告房遗直谋反不过空口白话,房遗直告高阳却是有凭有据,史书记载“公主不仅口出怨言,更曾派人占星卜筮窥视宫省。”

既是谋反大案,犯案的又是金枝玉叶,事情立刻呈报给了长孙无忌。

此时魏王李泰已幽死于均州,房遗爱本来便是李泰的心腹,为助他夺嫡上下奔走颇为卖力,如今胜负已分,竟然还不知趣的意欲重演夺嫡故事,不由得勾起长孙无忌的新仇旧恨,除坐实这对夫妻的谋反之罪以外,更将此事严重化和扩大化,将所有潜在的危险分子陆续罗织进来,一网打尽。

头一波打击对象主要针对魏王旧党和不满李治作皇帝的人,其中当世名将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巴陵公主及驸马柴令武夫妇为李泰心腹,荆王元景一直觊觎李治皇位,昔日争位失败的太宗庶子吴王恪也被牵涉进来。

此案审理结果,房遗爱、柴令武、薛万彻三位驸马均被处斩,元景、李恪二王及高阳、巴陵二公主赐自尽。

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唯一有区别的是,原本应该登基称帝的高宗李治小同学此时已经到倭州打渔去了,长孙无忌也在夷州玩泥巴,拒回禀的人说,长孙的心情极度抑郁,估计没几年好活了。

按理说李承乾身为长子,壮年登基,高阳公主应该安分些,至少应该展现出自己美好的一面,好让李承乾找到台阶下,恢复她公主的一应待遇,不用像现在一样禁足在公主府内,除了研究生物学,没什么好做。

可是这位高阳公主的思维却偏偏不和正常人一样,自打李承乾登基,她就屁话不断,整天神神叨叨的请神,要颠覆大唐政权。

等到晋阳公主许嫁杜睿的事情爆发出来之后,高阳公主的愤怒,在这一刻,彻底爆发了。

对太宗的不满,对李承乾的不满,让她瞬间就失去了理智,高阳公主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婚姻不幸福。

此前已经说过,高阳公主虽然是太宗庶出的女儿,可是自小就受尽了宠爱,高阳公主自小就聪明活泼,长的也漂亮,太宗怜惜她母妃早逝,很宠爱她,可结果宠爱她变成害了她,这姑娘刁蛮妄为,什么规矩都没有。

按理说公主是皇宫里的金枝玉叶,锦衣玉食,至尊至富,然而这位高阳公主,她得了一种挑战医学难题的病一一吃饱了撑的无事生非作妖症。

高阳公主年长之后,身为老爹的太宗自然要给她找一个好婆家,当朝首席宰相房玄龄的小儿子,文武双全的房遗爱,当然这个文是要打引号的,但是武可就不含糊了,据称房遗爱天生神力,能双手执牛尾,倒托十几步,好家伙,整个一当世孟贲罗士信。

可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最最可怕的是婆家娶了能作妖的媳妇,从高阳公主嫁到房家那天起,房家就倒了大霉了,日子过的憋屈无奈。

高阳处处刁钻好胜没事找茬儿玩,看着大伯子房遗直不顺眼天天闹分家,其原因是房遗直是长子,继承父亲爵位,她老公房遗爱是小儿子无继承权,其实这个规矩是朝廷定的,与房家大儿子无关,再者说皇帝的女儿富可敌国,还争爵位干啥?高阳在婆家撒泼打滚闹到老爸太宗通知那里,太宗是位明君绝不护犊子,训斥高阳一顿再不理睬她,于是乎高阳公主又进行其它项目活动。

一次打猎邂逅一名叫辩机的和尚,清秀的和尚让高阳一见钟情,立马倒贴养着和尚当情人,送其大批金银财宝,连宫廷金宝神枕也送了,后来神枕被偷破案,追究到和尚辩机,太宗盛怒之下腰斩了和尚,骂了高阳公主,高阳公主不但不收敛,又变本加厉发展了多名和尚道士当情人,婆家和她老公敢怒不敢言。只好将就着过,如果高阳公主只给老公房遗爱戴绿帽子,朝廷也不会理她,任她瞎折腾去,但高阳公主觉着不够刺激,此次玩的节目和政治挂钩了。

高阳公主老公房遗爱,曾在宫廷争夺太子位置时站错队了,只不过这一次他不是站在了魏王那一派,而是站在了晋王李治这一派,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李承乾一登基就将其贬为房州刺史,一边凉快去了,这下高阳公主连长安都待不下去了,直接跟着去了房州,李承乾倒也够意思,还在房州给她盖了一座一模一样的公主府,只是照样禁足,不许出门,在家里丢人也就罢了,要是出去闹妖,可就丢大脸了。

基层条件艰苦,房遗爱就经常发牢骚说些对朝廷不满的话,高阳公主在皇宫长大,深知此话绝不可以说,可愚蠢的她不但不制止反而参与,居然还经常组织和尚道士进行预测望气,当时失意的还有李承乾的小叔叔荆王李元景,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丹阳公主驸马薛万韧,几位凑到一起喝点酒,发发牢骚说些污蔑朝廷大逆不道的话,如果他们小范围闹腾也就算了,李承乾的耳目遍布天下,就是杜睿也是一清二楚,可毕竟酒后胡言当不得真,李承乾虽然生气,可杜睿几番劝谏下,也就只当耳旁风了。

可这一次当真不得了了,一听晋阳公主也许了如意郎君,高阳公主再看看身边像头狗熊一样的房遗爱,越想越生气,凭什么一样是公主,小母犀牛就能为所欲为,她就只能被禁足在公主府内装淑女,这不是欺负人是什么?

于是乎,这一次高阳公主没有再找房遗直的麻烦,而是一步到位,矛头直指李承乾,甚至在一次组团发牢骚的时候,放言要推翻李承乾这个混蛋大哥的皇位,立小叔李元景做皇帝。

李元景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子倒是很Happy,回去就和人说了,结果分享他喜悦的人当中,就偏偏有一个房遗直的好哥们儿。

房遗直一听这话,那还得了,要是再任由这对脑残2B弟弟,弟妹折腾下去的话,老爷子房玄龄一辈子赞下来的家业,可就全都保不住了。

思来想去之下,房遗直决定出首,揭开高阳公主犯罪小集团的真面目,还大唐一个朗朗乾坤。

以前没人挑明的时候,李承乾还能装聋作哑,假装不知道,可是现在既然有人闹出来了,李承乾自然也就不能再假装看不见了。

这下百姓们更加兴奋了,李承乾登基之前,先是李治,接着是李恪两个亲王谋反,现在连公主都开始闹腾了,何止一个热闹了得。

李承乾可是郁闷的脑袋疼,好不容易将晋阳公主的婚事糊弄过去,还没过两天舒心日子,怎的高阳公主又来闹妖。

原本自登基以来,一切都挺顺利的,李承乾是一切向太宗看齐,异常勤政,加之朝廷重臣杜睿,褚逐良等治国有方,经验老到,天公作美风调雨顺,边陲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大有贞观之遗风,可偏偏高阳公主这个惹祸精,她口无遮拦,居然闹出这么大的乱子。

杜睿也很费解,堂堂一位大唐公主,大唐江山就是她们家的,她图谋啥呢?琢磨了一通,杜睿明白了,高阳公主的实质就是玩谋反,说白了就是发牢骚,说怪话,没有动真格的,她没有那份能力和胆量。

李承乾对这事情也很头痛,干脆就叫杜睿去处理,可杜睿能怎么办?虽然一万分的不情愿,可烫手的山芋已经扔过来了,杜睿也不能揉巴揉巴再糊李承乾的脸上啊!

像历史上的长孙无忌一样,大加株连,杜睿绝对是不愿意的,现在的大唐需要的是内部稳定,绝对不能出大乱子,要是和长孙无忌一样,可就坏事了。

历史上的长孙无忌,原本就对高阳公主的胡闹也十分厌恶,于是在审案子的时候,就完全朝向了另一个方向,审出了公主借僧人的占卜之术,来揣测宫中的人事变动。

这个行为虽属不法,但还远够不上谋反之罪。长孙无忌却不管那个,立马坐实两人谋反。再加上长孙无忌深恨当年怂恿李泰夺嫡的一班人,于是索性把案件扩大化,将当年李泰一党统统牵进,捎带把平日与自己及褚遂良不睦的人也一同搞死,这就扯出了三驸马拥立荆王李元景谋反案,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第一大案。

除了这几驸马几公主外,倒霉的还大有人在,最冤的是太宗第七子吴王李恪。李恪文武兼备,素孚众望,太宗曾有意立他为太子。这样一个人如果登了大位,那长孙无忌还能有什么戏唱?于是长孙表示激烈反对,太宗也只好作罢。

太宗死后,高宗封了李恪为司空,这是正一品的荣衔,此外还有实授的都督任命,看来是较为信任。长孙无忌看在眼里,害怕李恪得势以后会报复他,就一直在找机会打击李恪,恰好谋反案发生,就干脆一勺烩了吧。

高宗虽然相信有这个谋反案,但毕竟还是心肠软,念及叔叔和兄弟之情,提出能否免李元景、李恪之死。

罗织大狱还能讲这个?长孙无忌当然不肯松口,串通一些人几次上表说:“如或谋反不诛,如何惩后?”

此案审到第二年正月,有了结果。高宗拗不过长孙无忌,下诏将三驸马砍了头,二王二公主赐死。

可怜房遗爱,还是太宗当年兵变的五大功臣之后,在狱中为求活命,违心地按长孙无忌的暗示,将吴王李恪诬攀进来,仍是不免一死。

薛万彻至死也不能瞑目,临刑前叹息:“未为国而死,却死于房遗爱。”

吴王李恪就死之前则大骂:“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善良,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一干人犯的家属,皆流放岭南,入官为奴婢。

人头滚滚,哀声遍地。被翦除的这一帮,无不是皇亲国戚,影响巨大。长孙无忌制造的这一冤案,震慑了整个大唐,他也成就自己天下无敌之势力。

威权震主,这其实已经犯了做人臣的大忌。但长孙无忌环视朝中,觉得并无危险,因为没有哪一个人可以对他们构成威胁。

造成这一畸形政局的责任,还在太宗对身后的安排,他是可以料得到这一点的。但太宗实在是太不放心懦弱的李治了,宁肯把江山交给自己的大舅哥去照应,也不想留下一个各方势力均衡的班子。

但是,长孙无忌忘了一点,就算是再懦弱的人,也有他的尊严,何况是当今皇帝!

要说长孙无忌,也确实有治国能力,太宗在位时他谨小慎微,未露锋芒,博得太宗的信任,在立太子问题上,长孙无忌力挺亲外甥李治,李治登基以来一直对舅舅尊敬有加言听计从,为此也助长了长孙无忌目无皇上嚣张气焰。

处理高阳公主谋反案的惨烈毒辣,让历史上的高宗起了猜嫉之心,深感来自舅舅的震主之威,照此下去朝廷将会大权旁落,皇上被架空。李治虽然儒弱但是头脑很聪明,有政治家的远见,他清楚在权利交接过程中,羽翼未丰的君主被顾命大臣压制之事历朝历代均有,如果要做一名有作为的皇帝,长孙无忌跋扈专权的现象决不能继续下去。

李治要扭转局面,他最需要的是有魄力有能力助手,给他壮胆撑腰,因为长孙无忌一伙不是好对付的,此时李治心目中已经有了政治助手人选,那就是他的亲密爱人,从感业寺二次回宫的武才人。

当时武才人正在受李治宠爱,为李治生儿育女,已经晋升为昭仪,武昭仪正在把目标定位在皇后的位置上,李治根据朝廷大气候,决心废没有用的王皇后,力挺武昭仪登上皇后宝座。

实践证明李治太有前瞻力了,武皇后到位后,用她的纤纤素手一点拨,朝廷将出现天翻地覆的变化,武后审时度势协助老公李治,先除掉长孙无忌集团左膀右臂,紧接着给长孙无忌安上一条和高阳公主一样的罪名:谋反罪,告知自尽。

螳螂捕蝉,黄雀伺其后,强中更有强中手,武皇后在扳倒长孙无忌宰相集团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