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变天-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所谓了,就算我不见他,人家照样还是防着我。哼哼!刘坤一、袁世凯最近扩军的速度很快啊!两个镇啊!小三万人呢。”沈从云冷笑道,欧阳全楞了一下,无奈的轻轻一声叹息,慢慢的走到外面去,交代了门口的卫兵几声。

卫兵一溜小跑,来到大门口,沉重的大门咣当咣当的打开了,卫兵对谭嗣同道:“进来吧!军座要见你。”

风雨中冻的脸色已经有点发青的谭嗣同,脸上瞬间绽放出彩霞般的红润。

“阿乞!阿乞!”谭嗣同连打几个喷嚏,哆嗦着走进书房,看见沈从云正用目光审视自己时,不慌不忙的正了正衣衫,朝沈从云遥遥拱手道:“谭嗣同,见过沈大人。”

“坐吧!”沈从云淡淡的笑了笑,指了指对面的座位。谭嗣同拱手坐下后,接连又打了几个喷嚏,这时候阮孝贞捧着一碗沈从云吩咐做的姜汤进来。

“复生,喝碗姜汤暖和一下再说话。”

谭嗣同接过姜汤,朝沈从云笑了笑,吹了吹热气,一口一口的喝完后,阮孝贞接过碗,回头招呼两个丫鬟进来。

“沈大人!我……。”谭嗣同正欲说话,沈从云抬手打断道:“衣服都湿了,换了再说,免得寒气出不来。”

小丫鬟伺候着谭嗣同换了外衣,姜汤发汗后的谭嗣同脸上冒出一层汗珠,一条热毛巾及时的递了上来,谭嗣同也不客气,擦了擦还给丫鬟后,郑重的在沈从云面前坐下。

“沈大人,嗣同的来意,您已经猜到了。其实沈大人不肯见我,答案已经很明显了,可是嗣同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见大人您。”

沈从云轻轻的一声叹息,苦笑着说道:“中国是要变,可是你们这种变法,只能是无谓的流血和牺牲的结局!”

“可是沈大人,您手上有十万雄兵啊!只要您出来振臂一呼,表明态度,皇上变法的成算将大大的增加啊!”谭嗣同急切的大声道。

沈从云笑了笑道:“还记得当年那个孙文么?在天津的时候,你、康有为、孙文三人同时到我家求见。孙文的那个同伴叫陆皓东,他已经在广州起义中牺牲了。当时孙文鼓动我发动兵变,推翻朝廷!他们选择的是一条激烈的道路!我对他说,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天我把这话转赠给你。你我始终不是一条道上的车。我唯一能承诺你的是,一旦变法失败,我的人会尽力保证你的安全。复生啊!来日方长啊!中国的道路到底该怎么走,要留着大好透露,试目以待啊!”

“沈大人,……。”谭嗣同还想说,沈从云站起抬手道:“好了,就说到这吧。最后我再说一句,历史是最公正的!是非功过,留待后人评述!”

北京!1898年6月11日!

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变法古今皆有之!五帝三皇,不相沿袭,譬之冬裘夏葛,势不两存!……”

6月15日,戊戌变法的第四天!

慈禧派人把光绪叫到了颐和园。

“哀家拟了份诏书,皇上看一看,觉得成就招办吧。”慈禧说完,看也不看光绪,转身就走了。

“诏书是皇帝才有权利下发的,眼下慈禧已经拟好了,才给光绪看。光绪还不能不接受,这样的皇帝当着,还寻思着变法,还是先寻思着保住小命吧。”沈从云在上海说的这番话,光绪没有听见,更看不见沈从云脸上的冷笑。

翁同龢革职,逐回原籍!是革职!帝党的领袖人物,在维新之初让慈禧一脚踹回老家去了,断了光绪的一条胳膊。凡授三品以上官员,一律到太后面前谢恩!刑部尚书崇礼属步兵统领,礼部尚书怀塔布管理颐和园八旗、包衣、三旗官兵及鸟枪营事务;刚毅管理健锐营事务。与此同时,户部总算是在慈禧的干涉下,还清了欠下的沈从云的军饷。另外还拨款一百万两,作为甲午战功的嘉奖。甲午战争已经结束了三年了,沈从云的新军才得到嘉奖,说出来也算是一个绝妙的讽刺了。

变法才刚刚拉开一个帷幕,慈禧的这一番布置,稍微有点头脑的人,就应该察觉到这其中的奥妙。可惜,光绪被未来和暂时到手的权利冲昏了头脑,翁同龢凄凉的上路时,光绪竟不能去送一程。

一辆马车!一个长随,老迈的翁同龢孤单的上路了,远远的北京城快要消失的时候,翁同龢回头朝北京城遥遥跪拜!

(戊戌变法的内容,大家上历史书去看,我就不多说了)

新政措施,即未触及封建专制的体制,也未触及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样一个并不彻底的改革,只是在政治上增加了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经济上出台了一些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些打击封建旧学,提倡新学的措施。总的来说,戊戌变法,是带有一定性质的资本主义变法。

即便是这样一个程度的变法,也让举国上下心怀强国之心的官员士绅们欣喜若狂。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当属湖南巡抚陈宝箴。一直在呼吁维新,但是要克制的沈从云,则显得非常的安静。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力求在不激怒保守派的情况下进行的变法,真的很可笑的一件事情啊。脑子坏掉的人才会抱着这样的思想去做事吧。可事情就是这样发生了。

9月4日,光绪皇帝下令,将公然破坏变法的礼部六堂官,全部革职。9月5日,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以四品卿衔任军机处章京!

维新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冲突,达到了一个高潮!

同日,颐和园的慈禧面前,跪了一地人,一个个失声痛哭,痛心疾首的恳求慈禧“训政!”

次日,荣禄调兵控制了津京之间的交通!

9月14、17两日,光绪连续给康有为下密诏,要求想办法挽救变法之危局。9月18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商议对策。决定由康有为去英国使馆,请求列强干预,谭嗣同则连夜拜访袁世凯,劝其勤王,杀荣禄,除旧党。

在此之前,光绪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两次接见袁世凯,赏侍郎衔、委以专办练兵事务。谭嗣同夜间袁世凯,得到了袁世凯口头上的承诺,康有为则在英国公使那里,碰了一鼻子的灰。结果袁世凯转头就向荣禄去告密!

9月19日,慈禧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

21日,慈禧正式发动政变,百日维新夭折。当夜,梁启超在日本使馆的帮助下出逃,康有为出逃,谭嗣同不想逃,结果和梁启超分手后,屋子里突然出现几个黑衣蒙面的大汉,一棍子敲晕了谭嗣同,装进麻袋抗着走了。这就是沈从云的承诺!沈从云才不希望谭嗣同傻乎乎的去送死,早让赵星龙派人看着谭嗣同这傻小子了。

23日,上海!

吴淞口外,南洋舰队全体战舰生火,浓密的黑烟滚滚,一时间黑云密布在吴淞口的海面上。

“军门!沈督急令我等准备启航,所谓何事?”长城号的指挥室内,南洋舰队所有将领都汇集在一起。邓世昌率先发问。

“各位,沈大人得到皇上密诏,保守派要破坏维新,挟持皇上,命我南洋舰队担负起封锁渤海湾,掩护越南警备军登陆山东半岛一事。配合越南警备军控制北洋舰队后,立刻掩护越南警备军主力北上,登陆山海关,谋求南北夹击京师,营救皇上!沈大人有言,当今皇上虽身子孱弱,却是一位锐意进取励精图治的明君,我等不辅佐皇上,建功立业,更待何时?”

“军门,为何不向沈大人提议,由我南洋水师压制北洋水师于港口内,越南警备军则直接登陆山海关,迅速毕竟京畿?须知救兵如救火啊。”邓世昌多少有点不解的问道,刘步蝉厉声道:“我等只需遵守军令便是!何须多问?”

山东,德州。前敌指挥部内!

前敌总指挥余震也在召开军事会议。

“下面,由在下来颁布总参作战令!胡宇,你部的任务是,以一旅的兵力,快速向西推进,进占石家庄,控制芦汉铁路,然后夹击天津。刘永福亲率第一军三个师,从东线直接快速北上,歼灭小站驻军,眼下袁世凯正在北京,小站新军群龙无首,力求一举歼灭之。曹毅,率一协人马,出济南奔威海,配合越南警备军登陆作战,一举拿下北洋水师。”

安庆,整个新军之中,最郁闷的就是王潮了,刚提升的师长,正准备大展拳脚呢,结果让沈从云留在了安庆,吩咐连夜动手,拿下恩铭,然后派出一协的兵力,配合江防舰队,占据九江,监视武昌的张之洞。

越南,李耀祖率领的两个步兵师,已经进抵梧州,就等沈从云一声令下,杀向广州。

上海,沈从云独自坐在总参作战室的一角,躺在靠椅上,静静的等待着。作战室内的参谋们,有序的忙碌着,没人多看沈从云一眼。

28日!刘光第等人在菜市口被斩首!

消息传出,当日下午沈从云在上海通电全国!

“今上为求强国之道而维新,从云竭力拥护之!然垂帘之淫威太盛,今上被困水生火热之中,从云故起兵勤王!特告知天下!”

第二十六章 对策

在通电的稿子上签字后,沈从云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内,懒懒的坐在靠椅上,满脸疲惫。

“嘟嘟!”敲门声响起,沈从云无奈的摇了摇头,这时候想安静一会,似乎已经成了不可能的事情了。尽管沈从云已经吩咐,军事上的事情,由克泽全权处理。

“进来!”沈从云回到办公桌前坐直了身子,拿起一支笔来,摆出一副勤于工作的架势。

“沈!我亲自煮的咖啡,一起喝吧。”门口出现的居然是捧着盘子的克泽,总参谋长这时候居然有闲心来找自己和咖啡,沈从云多少有点傻眼了。

咖啡很香,闻着就挺提神的,沈从云抿了一口,回味了一番。

“不错吧?正宗的巴西货,我好不容易搞来的。”克泽说着放下杯子,抬头看着沈从云的脸道:“沈,可以说了么?你答应过我,出兵的时候,我以朋友的身份问你,你就会给我一个解释。”

克泽是全军之中,对于沈从云在战前的军事部署上利用权利干涉了出兵计划唯一表示了不满的人。克泽不是反对出兵,而是反对沈从云出兵的方式。

“沈,我读过中国的兵书,上面有一句话兵不厌诈,我很欣赏。战争,从来都是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而你在这一次作战计划部署的时候,为什么要否定我制定用两个师的兵力提前潜伏到小站附近,突然偷袭的计划?要知道,从德州到小站,至少是一天的路程。”克泽显示出德国人秉性中特有的固执,尽管在之前的作战计划制定时,克泽选择了服从。

沈从云淡淡的笑了笑道:“克泽,既然你以朋友的身份问我,那么我告诉你。这里是中国,一个封建帝王存在了两千年的国度。你很难想象封建帝王在中国意味着什么,很难想象中国人在两千年的封建历史的长河中,忠君思想已经深入到每一个人的骨髓里面。我以一个清朝臣子的身份起兵,将面临的可能是半数以上中国人的口诛笔伐,即便他们知道我做的是对的,表面上也不可能支持我。乱臣贼子这个罪名,我是跑不掉的了。如果再采用偷袭的方式,显得我是提前有了准备,那么天下士绅的民心相背,将更显而易见。还记得我在下达出兵命令时对大家说的话么?黑锅我来背,送死你们去。”

“中国,真是一个奇怪的地方!”克泽还是无法理解,只能表示了遗憾。沈从云站起身来,看看挂钟上的时间道:“好了,英美德法俄五国公使约见时间到了,我又该去忙了。”

五国公使联袂出现在上海,并不是巧合,而是沈从云自慈禧动手之日起就发出的秘密邀请。

会客室内烟雾缭绕,美国公使田贝嘴巴上的古巴雪茄,英国公使窦纳乐叼着的烟斗,其他三国公使也不甘落后的狂抽烟。沈从云这个强力人物的秘密邀请,就已经让他们在敏感时期感到了之中可能发生的事情。

坐在会议室的沙发上,五国公使的表情各异,都在为自己的国家打着小算盘。

美国人正忙着美西战争,眼睛都盯在菲律宾和关岛上,作为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沈从云这个美国在远东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崛起,是符合美国在华利益的。符合美国外交部制定的在华培植代言人的计划的。

德国的目标很明确,利用这次机会,在中国获得最大的利益的同时,压制俄国在中国不断扩张的触角,相比于前一个目标,沈从云作为德国军火工业最大的买家,后一条在当前的局势下,则显得更为紧迫。德国公使海靖,甚至根据这些年沈从云和德国良好的关系,主观的臆断,国内会为了遏制俄国的发展,而支持沈从云对抗俄国,进而拖住俄、法联盟中的俄国。

法国公使的心情是最为复杂的,沈从云是对法战争的胜利者,并利用这一契机,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崛起成为中国最强大的军阀。当前法国的主要压力来自德国,所以法国为了破坏德、奥、俄、意四国联盟的包围,国会才会制定花费大量的资金,帮助俄国工业改进的计划。现在摆在面前的问题是矛盾的,俄国人对中国土地的野心是无止境的,这很可能触怒沈从云这个强硬的军阀,一旦沈从云能够快速的稳定全国的局势,那么很可能出现俄国出兵中国东北,沈从云不惜一切的发动对俄的作战,俄国一旦无法在短期内制服沈从云,陷入道对华作战的泥潭中,这很明显不符合法国在欧洲的利益。

英国公使窦纳乐,此刻想的则是,沈从云一旦政变成功,那么如何保住进而扩大英国在长江中下游的利益,扩大英国在缅甸、西藏的利益。

俄国公使此刻则是信心十足,一向桀骜不驯的沈从云,很有可能在五国公使的联合压力下屈服,攫取中国东北的时机来了。不过之前俄国公使与德、法、英三国公使之间的接触时,除了法国表示明确的支持,德国公使表现的则非常的含糊。

沈从云迈步进来的时候,五国公使同时站了起来,美国公使田贝主动上前与沈从云握手道:“总督阁下,我代表美国政府,对中国目前出现的动荡局势表示不安,同时代表我个人对您的行为表示支持!”

“谢谢!谢谢美国人民的友好!”沈从云客气的说道,德国公使这时候也出人意料的上来,握着沈从云的手道:“总督阁下,中国发生的事情,我已经紧急电告国内,相信在短期内国内会有回音,我仅代表我个人表示,我将敦促国内,尽快将您定购两艘新式巡洋舰的交付工作完成。并希望您与德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能长期稳定的保持下去。”

“公使先生,您的诚意让我非常感动!”

美德两个公使迫不及待的跳出来,是因为和沈从云有利益关系,英、法、俄三国公使完全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一幕。被冲击的有点措手不及了。

一干外交辞令后,沈从云没有像俄国公使预计的那样,提出国际支持,而是等大家坐下后说道:“各位公使,紧急约见各位,是因为在下意识到皇帝陛下的维新行动,将会收到保守派的疯狂迫害。约见各位,就是想提醒各位,这是中国的内政,希望各国不要干涉,本人可以保证,各国在华的既得利益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害。如果在座的有人要支持慈禧太后,将成为中国人民的公敌。”

沈从云这番强硬的开场白,主要是针对俄国来的,所以除了俄国以外,其他国家的公使都显得相对的平静。俄国公使有心搞点事情来,不过看看盟友法国公使都没啥动作,也知道按捺住,毕竟美国和德国已经率先表示了对沈从云的支持。而且,有很多话题,还是私下里谈比较合适,更别说眼下沈从云能不能得手,还是另外一回事呢。

秘密约见成了秘密照会,接下来的事情自然就是观望了,根据战场上的变化,该动刀子的就别客气了。

北京!沈从云通电全国出兵勤王的事情,无疑是引爆了一颗原子弹一般。

被誉为外战无敌的南洋新军,居然这个时候跳出来“勤王”,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了,沈从云只是早有预谋的,不然为什么在维新之初站出来,全力支持光绪皇帝呢?

紫禁城里乱成了一团,慈禧紧急召见在京的荣禄、袁世凯、以及兵部和军机处所有大臣,现在能指望的只有荣禄麾下的北洋三军了。

“都说一说吧!该怎么办才是?”慈禧脸上的气急败坏,铁青的脸色,配合往日的淫威,这时候显得愈发的面目狰狞。

“太后,臣即刻率一镇精兵南下,固守小站天津一线!只是臣以为,南洋新军虎狼之师也,小站新军成军不久,恐难以抵挡。另外开战之后的军饷,也请户部速速发放足数。另外,我北洋水师也当即刻起锚出港,封锁渤海湾,防备沈从云登陆京畿侧后!”作为慈禧的急先锋,荣禄自然是首当其冲的站了出来。

“袁世凯,你说说,新军是你练的,你说你能一战击溃沈从云的部队么?”

“太后,臣以为,北洋新军胜敌不足,自保有余,如能退守天津,有武毅军、甘军配合,守上半年不成问题。”袁世凯一边回答,一边拿眼睛注意着慈禧和在座大臣的表情。

这时候在座的所有人,个个面如丧家之犬,一副大祸临头的架势。

“太后,微臣以为,当今首要的之事,当昭告天下,定沈从云一个乱臣贼子的罪名,令天下督抚群起而讨之!”李鸿藻已经气的胡子乱颤了,跪在地上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

慈禧冷笑着把目光投在一直不说话的李鸿章脸上,阴森森的问道:“李鸿章,你是什么个意思?”

“太后,沈从云作乱,定是受了维新党人的蛊惑,微臣请旨电告沈从云退兵,如其不从,必与之誓不两立。”此刻的李鸿章心怀忐忑,慈禧是什么人他可太明白了。

“哼!”慈禧哼哼了一声道:“荣禄、袁世凯,即刻南下吧。小站既然不可守,则退至天津,务必把叛军挡在天津一线,李鸿章,立刻去求见各国公使,谋求列强干涉。记住了,宁与外人,不与家奴。”

慈禧说到着,脸上露出凌厉的杀气道:“各部也尽快动起来,礼部速速拟一份电文,通告全国,令各省督抚尤其是闽浙、湖广一定要尽快出兵两江。银子的事情,户部立刻与各国银行协商借款一事,三日内不惜代价要谈妥当了。”

小站!

作为后期被称为“北洋三杰”之首的王士珍,在平壤之战中,也是和日本人拼过命的一员猛将。

得知沈从云的新军自山东德州出发,并分两路进逼小站的情报后,王士珍第一时间请来了奉命留守的段祺瑞、冯国璋。

北京政变,袁世凯率一镇精锐进京,留下的人马还有足足两个镇已经新编的一个镇的兵力,迎面扑来的南洋新军,兵力相当,但作为防守的一方,王士珍的判断无疑是己方占了地利,至于天时、人和,就不是他能左右的了。

王士珍的当面之敌是悍将刘永福,这个和法国人激战多年的将领,以山东提督的身份率军冲在了最前面。

“诸位,时间不多了,刘永福的大军天黑可到,必须尽快拿出一个作战方案出来。”王士珍神情严峻,这一次战斗不必以前,对手可是打败了法国人和日本人的南洋新军。可不比小站这些没见过血的新军。

“我只说两点,第一,后撤到天津城内,背靠天津城墙进行防御战,等待袁大人率军增援。第二,就地构筑阵地,把现有兵力呈扇形展开,南洋新军决战。”冯国璋是秀才出身,曾是聂士成手下,不过在聂士成手下的时候不怎么得意,多次提意见都没有被重视,到了袁世凯的身边,这才快速的窜了起来,所以他对袁世凯的知遇之恩,还是非常感激的。同样是在和日本人的作战中见过血的冯国璋,快速的作出了反应,提出了两条意见。

“我认为退守天津,配合武毅军协同守备为上策!眼下双方虽然兵力相当。但是请各位注意南洋新军,每镇(师)配备了一个重炮团、每三镇配备一协重炮,而我全军不过配备了一协的炮兵!南洋新军火炮数量远远在我军之上,尤其是南洋新军大量装备的秘密武器迫击炮,至今只有德国陆军购买了专利权,大量装备到部队中。我以为,我们在小站这个一马平川的地带和南洋新军作战,明显是处于不利位置的。”炮兵出身的段祺瑞,首先考虑的自然是双方炮火的对比。

三人正在商议的时候,北京的电报来了。

“退守天津!”

天津虽然距离小站不过十公里,可是朝廷和冯国璋都低估了南洋新军的推进速度。战前考虑到小站新军可能会退守天津,总参已经制定针对性的战术,即以第一、二两军的骑兵旅,组成新编骑兵第一师为先导,快速突进,力求拖住小站北洋新军。

张光明,当初和余震等人同时加入到沈从云麾下的学生兵之一。相比于余震、赵星龙、王潮等人,张光明一直不怎么显山露水。从最初的排长干起,一路慢慢的往上至连长、营长、团长。一直到两年前,新军筹建骑兵旅的时候,余震向沈从云推荐了张光明出任第一军骑兵旅的旅长,从此才算郑重进入了沈从云的视线之中。

这一次临时组建骑兵师,张光明被委以重任,担负起了突前拖住小站敌军的重任。

张光明表面上看起来稳重,实际上用兵喜欢冒险,喜欢兵行险招,这也是之前一直没有被重用的缘故。因为沈从云的建军思想,是以厚重、稳健著称。用兵上主张在大兵团作战的时候,用兵以正为主,行险为辅助。

这一次张光明能成为骑兵师师长,正是因为余震和克泽看中了他在平时练兵时,主张骑兵要尽最大的可能,发挥其快速机动的作战风格,以达到出敌不意的作战效果。

日头已经是正午了,张光明停在路边,不断的催促着部下快速推进,对以这一次的作战,张光明曾经上书沈从云,提出以骑兵为攻击主力,趁夜色的掩护,悄悄的运动到小站附近隐蔽起来,然后突然的偷袭。

这一计划得到了克泽的欣赏,但是给沈从云否定了。现在的张光明,只能按照总参的作战计划,尽快的赶到小站,骚扰牵制小站敌军的撤退。

不过,要是安心的按照作战计划来打仗,张光明就不是张光明了,所谓将在外,君明有所不受。张光明心里想的更多。

用起兵拖住敌人是预订的作战计划,而张光明考虑的则是,如何利用手上一个师的骑兵,尽可能的吃掉小站敌军的有生力量。

“师座!刚才得到的消息,小站敌军正在往天津撤退!”两个骑兵旅旅长杨军、戴小楼联袂而至。

第二十七章 北伐第一枪

“怎么?跑的这么快?快拿地图来!”张光明赶紧招手拿来地图,铺在地上。

“这,这,敌人在这两个地方,建立了两个支撑点,互为犄角,掩护撤退。”杨军指着地图说,张光明听着眉头猛皱。

“奶奶的,没想到他们还真有几个人才啊,这个布置就是冲着骑兵偷袭来的。这是欺负我们没有重炮啊!天津和小站太近了,勉强往侧后插过去,就等于给他们的机枪和炮兵送靶子。”张光明一脸的无奈,眉毛都拧在一块了。

“师座,我有一个主意。我部先隐蔽不出,待敌人撤的差不多了,突然杀出来,吃掉他们这两只殿后的部队,据情报说,不少啊,足足有好几千人。”戴小楼接过话道。

张光明摇头道:“不行,我们的任务是拖住敌军主力,不管怎么样,不管再大的牺牲,也必须完成任务,就是豁出去六千兄弟的性命,也要拖住敌人。我看这样,没有重炮,就集中配给我们的三十门60毫米口径的迫击炮,对准一个据点猛轰,打完所有炮弹,然后让突前的兄弟把手榴弹十个一捆,利用骑兵的速度冲上去,用集束手榴弹招呼他们。只要打下一个据点,剩下的一个就好办了,敌人为了救另外一个据点,肯定会进行反击的,这样我们就达到了拖住敌人的目的。”

“也只能这么办了。”两位旅长也只好点头,张光明想了想道:“抽出一个团的弟兄,迂回到天津和小站之间的结合部,有机会就干一票,没机会就装个样子,拖延一下也是好的,让敌人少一点时间准备,对主力来说也是一件功劳。”

北洋三杰的分工非常明确,上午接到电报后,冯国璋率一协又一标步兵负责断后,防止南洋新军用骑兵偷袭。段祺瑞指挥侧退事宜,王士珍居中调度。考虑到新组建的一镇新兵太多,王士珍决定让他们先撤。

这三个人也确实是将才,两个小时的准备后,新编的一镇已经开始撤离。张光明的骑兵前哨,发现的就是这一镇的人在撤退。

冯国璋简单的利用了一下道路边的一块土坡,还有一个村子作为据点,将一协人马分成两部分,分别把守。南洋新军的战斗力如何,他也是见识过的。击败对手不敢说,阻击一下南洋新军的骑兵追击,冯国璋还是很有把握的。

话虽如此,不过当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前方出现遮天蔽日的尘土时,冯国璋还是很吃惊了一下,新军非但来的比预计的要快了两个多小时,而且还数量众多,从这烟尘的阵势看,怕得有五六千人吧。

冯国璋的判断没错,新军大量的骑兵,推进到马克沁机枪的有效射程还几百米的时候,居然停了下来,并没有第一时间发起攻击。

“怎么回事?”冯国璋疑惑了一下,举起望远镜仔细观察了起来。当看见对面一些士兵扛着几十根管子在阵前两千米外准备的时候,冯国璋有点后悔,没有带上炮兵断后了。在布置撤退的会议上,考虑到大炮行动较迟缓,段祺瑞一再坚持,为了保障天津的安全,没有炮兵是不足以守住天津的,所以要优先撤炮兵。所以,王士珍同意让炮兵和新编的第四镇一起撤了。

“不知道这迫击炮的威力如何?”冯国璋在心里嘀咕了一声,看了看前方阵地上士兵们临时挖的半人高的壕沟,这种在美国内战中出现的新的防御战术,是目前流行的防御方式。

不知道怎么了,冯国璋看见如此数量的骑兵出现,隐隐的产生了一种不安,尤其是对右边的那块高地,那种坡度对于骑兵而言,几乎等于没有任何阻力。

冯国璋的预感非常正确,张光明经过对比分析,叫来两个旅长商议道:“我看了看,左边是一个村子,不利于骑兵的冲刺,右边是一块高地,两个据点之间相聚不到五里地,我们还是先打高地上的据点。”

“咚咚咚!”三发炮弹落在高地的附近,激起一阵泥土。冯国璋不由的紧张起来,知道这是新军在试射,在标定诸元。

新军所有的炮兵,几乎经过教官的专门训练,六人一炮,骑兵师配有专门的勘测班,很快就把高地的诸元准确的计算出来了。

半个小时的准备后,三十门迫击炮,就在冯国璋的望远镜里看的清清楚楚的情况下,对高地上的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

为了确保骑兵的高度机动性,骑兵配属的是小口径的迫击炮,而且每门炮携带的量是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