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变天-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姐妹对这梳妆台左看右看的稀罕的不行,好半天还是薛晚晴想起沈从云还在边上呆着呢,貌似连杯水都没让抱着梳妆台进来的士兵喝吧。
“你一到早出去就为这个?”薛晚晴脸上安奈不住的兴奋,沈从云点点头道:“是啊!怎么了?好了好了,别看了雨晴,去倒点水来,我走了半天的路,渴了。”
“好嘞!”薛雨晴欢快的应了一声,穿花蝶舞一般的迈着台步冲,到台子上倒了一杯茶,笑吟吟的端了过来。
沈从云往椅子上一桌,伸手在腿上轻轻的敲了敲道:“缺乏锻炼啊,走这点路脚就酸了。”
薛晚晴脸上微微的一红,拖把椅子坐边上,弯腰抬起沈从云的腿往大腿上一放道:“我给你捶捶!”
薛雨晴打死人都没想到姐姐突然这么大胆,不由的连红的成煮熟的虾子,飞快的放下茶杯道:“要死了!”一转身冲到门口把门先给带上,回头才发现,自己怎么还在屋子里呆着,都不知道趁机溜出去。
沈从云在家里是习惯了女人们这样伺候的,没有啥不习惯的,只是觉得这把椅子不是靠椅,坐着不怎么舒服。
“李小三,把靠椅端上来。”一直观察沈从云表情的薛晚晴,见沈从云有点不自在,机巧的撩开窗子喊了一声。
沈从云这些日子看戏专用的靠椅,就在下面院子里摆着呢,没一会李小三就拎着靠椅上来,展开后还仔细的垫上垫子,目不斜视的退了出去。
沈从云闭着眼睛非常爽的样子,享受着薛晚晴的服务。薛雨晴在边上看了一会,想想脸上一红道:“我来给你捏捏!”
屋子里很快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之中,此刻的沈从云心思并不在这两个女人的身上,闭着眼睛时思绪早飞到北京去了。恩铭的请辞折子,朝廷会怎么处理?当初看见恩铭折子上请辞的理由是身体原因时,沈从云就猜到恩铭这小子不简单,这也是在试探自己呢。
能把恩铭撵走自然是最好的,可是撵不走的话,恩铭就得老实的乖乖听话。只要庐州李家和恩铭搞定了,沈从云劝减租息的政策得以顺利推行,沈从云现在还不想把事情做绝,一切都要等到时机成熟。
姐妹俩的手法还真不赖,沈从云想明白其中的环节后,心神为之一松的时候,眼皮渐渐的耷拉下来,这些日子没怎么好好睡觉,这会竟然睡着了,而不是薛晚晴预想的那样,趁机会捞点油水。
……
恩铭放下身段,让人用门板抬着儿子上门请罪的时候,尤其是沈从云顺口提出宿松知府的事情时,恩铭也答应的非常之干脆,连夜派人把宿松知府拿下,第二天一早就送到沈从云面前,让薛晚晴姐妹俩好好的出了一口气,抽了几十个耳光,然后下了大狱。沈从云算是彻底的服了这些人的忍性和老辣,撵走恩铭的计划算是泡汤了。尤其是得知闽浙、湖广、两广三省增加新军编制的时候,沈从云更是冷笑了好一阵子。
“慈禧这个老女人好厉害啊!老子才跳了一步马,他三个车就逼上来了,还有两广架着的一门炮。”
沈从云在房间里气哼哼的说话,从上海赶来的赵星龙,站在边上一直没有多话,只是安静的听着沈从云的自言自语。
“赵星龙,我让你暗地资助那些人,最近有什么动静没有?”
“广州事败后,一干主脑人物逃到美国去了。目前暂时没有什么太大的动静,倒是在香港有个叫洪全福老头,根据我们的线人汇报,一直在秘密的在香港、澳门一带大把撒银子,笼络一些帮派势力。我们查了一下,目前还没啥具体的消息。北京方面,赞助强学会的款子,已经以民间商人协助的方式办妥了,没有引起什么怀疑。据可靠消息,翁同龢已经决定,把康有为引见给皇上。昨日最新的消息,梁启超、谭嗣同已经联袂南下,目标是上海。”
赵星龙随着年纪的增长,这几年办事越来越稳健细致了,说完该说的,安静的站在一边等着沈从云的吩咐。至于沈从云之前说的那些大逆不道的话,赵星龙听了心里只是有一种分外踏实的感觉。甚至还有点激动,只是他掩饰的很好,只有鼻尖上微微的冒出了点油光而已。
“情报处这些年由你控制着,我非常的放心。我打算单独把情报处拎出来,成立一个军情统计局,今后你权利更大了,但是也要给我约束好手下,专心搞好情报工作,绝对不可以干涉军政事务。回去你就拟个章程,算算需要多少费用。”沈从云轻描淡写的说着,赵星龙脸上安奈不住的激动,赶紧微微的低头,啪的一个立正道:“是,军座!”
“今后两年,你的工作,主要是给我盯死了湖广、闽浙、直隶三个地方,他们买进一发子弹,你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沈从云沉吟一番,伸手在桌子上一下一下的敲着,这个习惯动作一出现,赵星龙立刻明白沈从云在等着自己说点啥了,这时候要还是不表现一下,在沈从云心里的分数就得降低了。
“军座,各总督旗下的新军之中,基本上都安插了我们的人。尤其是小站那边,我们的人已经成功的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控制了四个营的兵力。湖广、闽浙新军中,也分别控制了一个营。”
沈从云满意的点了点头道:“嗯,我知道了,你下去了。”
赵星龙推门出去,沈从云往椅子上一坐,脸上露出疲惫之色,在这一个回合的较量中,沈从云无疑是落了下风。慈禧是铁了心要把恩铭这根肉中刺放在安徽了。
“呵呵,看来玩弄权术,钩心斗角我是差得远了。”沈从云自嘲着一笑,自言自语道。
该死的天空阴沉沉的,情绪不高的沈从云愈发的压抑了,操起面前的茶杯想喝茶,心头无名火又冒了起来,顺手把茶杯丢窗外去了。
“咣当”一声,对面楼里藏在窗子里偷看这边薛晚晴吓了一跳,还以为被沈从云发现了。
“哼哼!”沈从云推门出来,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后,抬眼看见对面窗子流水般的放下,不由的笑了笑,信步朝对面楼走了过来。随着沈从云军队来到,青云班的其他人,都住到前院里去了,后院楼上,就住着姐妹俩和沈从云。
沈从云推门进来,大马金刀的往靠椅上一坐,阴沉的脸色让姐妹俩有点不知所措。
“我们……,给你唱一段吧。”一向胆子大的薛雨晴,这会子也不敢大声说话。
“好,来段十八摸吧。”沈从云不知道怎么了,脱口而出。
“啐!当我们是窑姐呢?”薛雨晴红着脸啐了一声,不知道怎么的,看着沈从云一本正经的样子提出要听十八摸,忍不住的想笑。
沈从云读书那会,同学之间经常讨论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淫荡的高境界。经过集体讨论,得出的结论是,用纯洁的表情,诚恳的语言,跟MM们交流淫荡的话题,这应该算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哎,你怎么知道我们以前学唱过小曲的?”薛晚晴有点纳闷,小时候跟着师傅学小曲的事情,沈从云是怎么知道的?十八摸可是唱小曲的必修曲目哈。
沈从云也忍不住乐了,刚才就是顺口一说。
晴转多云的沈从云,就没那么可怕了。薛晚晴慢慢的走到沈从云身边,低着脑袋问:“真的要听那个曲子啊?”
“你还真会啊?那就来一段吧!”
“紧打鼓来慢打锣,停锣住鼓听唱歌。……伸手摸姐面边丝,乌云飞了半边天。……”沈从云突然发现,薛晚晴唱十八摸其实比唱黄梅戏更有吸引力,尤其是配上眼神步伐,没有束缚的胸前颤巍巍的,勾的沈从云也不管身边还有一个薛雨晴了,伸手一把拉住薛晚晴的手往怀里一使劲道:“唱的真好,继续。”说话间沈从云的手已经摸到了薛晚晴的脸上。
“伸手摸姐乳头上,出笼包子无两样!……。”
薛晚晴再也看不下去了,哧溜一下推门出去了,靠在门边喘着粗气,男人怎么就这么不要脸,大白天的手就真的顺着胸口往里钻,偏偏还看着人心痒痒,双股之间一阵燥热。
房间里有唱曲的好在继续,沈从云的手扯开腰带,蛇钻草丛一般的溜了下去。
“凉,到床上去吧?”衣衫凌乱,眼神迷离的薛晚晴,已经停止唱曲了,只是双手死死的抱着沈从云的脖子,眼睛紧闭着。
沈从云自然是要顺应民意,抱起露出大半个胸部,裤子搭在小腿上的薛晚晴往床上一放,扯过被子盖上,麻利的脱了个干净,跟着钻了进去。
门外咣当一声,洗衣服的棒槌被薛雨晴碰倒了,晓得外头还有人在偷听,沈从云越发的觉得刺激了。看看薛晚晴烂泥一般的躺着不动,股间湿嗒嗒的,翻身压了上去,一股脑的扎进去才晓得,事情有的时候并能只看表面的。
薛晚晴疼的一皱眉头,双腿不由蔓藤附枝一般的缠了上来,双手抱紧沈从云低声哀求道:“疼,先别动,停一会。”
这个时候鬼才会停!
门口的薛雨晴矛盾着,想走吧,又有点舍不得,站着听吧,腿上又在发软,直接一屁股坐在门口,听着里面不断发出的呻吟声,还有那啪嗒啪嗒的有节奏的声音。
“妹子,进来帮帮姐姐!”薛晚晴诡异的求救声,猫爪子一样的挠在薛雨晴的心头,鼓足勇气,薛雨晴还是推门进来,反手先把门给关上后,看清楚床上的一切。
“妹子,上来,师傅的仇也报了,答应人家的事情就该做到。”
薛雨晴咬着嘴唇,一个扣子一个口子的解开胸怀,挪着步子来到床前,这时候床上的薛晚晴发出一声高亢的尖叫声,四脚朝天的死死的缠着沈从云的身子。
双飞!又见双飞!
(擦汗!因为有读者强烈要求,特意淫荡一下。)
“害羞啥,这是人的本能行为!”
正如沈从云所说的那样,从开始的半推半就,到后来的肆意求欢,在这个没有啥业余生活的年代,房事很快成为了沈从云在安庆“修养”其间的主要活动。
折腾了三天后,沈从云发现自己腿已经有发软的现象,及时的终止了这种没有节制的生活,双飞虽爽,小命也还是要的。
回到上海,沈从云立刻听胡雪岩说,郑观应病了。沈从云赶紧追问,得知不过是受了点风寒,这才放心下来。不过还是第一时间上门去看望郑观应。
躺在靠椅上休憩的郑观应,看见沈从云进来的时候,有气无力的说道:“子归回来了?要说这人啊,还真的不能闲下来,这不张謇刚来帮忙,好不容易我轻松了一些了,居然就病了。当真是一副劳碌命啊。”
“哪个张謇?”沈从云随口问了一下,对于张謇,沈从云了解并不多。
“还能是谁?甲午年将的状元公啊,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死活要到纱厂里去掺和一股,还建议我把沙场的名字改成大生纱厂。”
沈从云一听这个,想起来这个不去当官跑来搞事业的状元了,历史上不是受张之洞的委托,办的纱厂么?怎么跑到这里来掺和一下?
“呵呵,我了解了一下,是张之洞的意思。觉得两家联手办纱厂,把企业办大一点,竞争力也强一些。”郑观应的进一步解释,沈从云总算明白了张謇怎么来的了。
“这样也好,你可以轻松一些,纱厂的事情只管给他去弄就是了,反正到时候跟着分红就成。”
郑观应苍白的脸上露出沉吟的表情道:“子归,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办法,不是长久之计。关乎民生的企业,还是应该由民间来办,我估摸着,要是你上个折子,请朝廷准许民间自行办企业的话,十有八九能成。到时候,在松江、嘉定划出地方来,只要在指定的区域内办企业的,都可以给予免税三到五年的政策。这样一来,民间资金会加快流入的脚步,对两江实业的促进有很大的好处。”其实,沈从云委托郑观应经办的企业里,实际上已经存在了大量的民间股份,郑观应是从中收益不浅后,才会有这样的一个正名的想法。
沈从云不得不叹服郑观应的才智,这哥们历史上还写了本《盛世危言》的书,那可是光绪当作实业救国的教科书来用的。
“正翔兄,我看这几年你也够辛苦的,不如多放放权利给下面的人,以来你多出时间来休息,二来还希望你总结一下在实业方面的经验,编成一本书,作为新式学堂里的教材来用。”
郑观应听了颇为诧异,看了沈从云一眼,寻思了一番道:“成,我试试看。”
按照郑观应的意思,沈从云回到住所,立刻就给朝廷上了这么一道折子,请准民间自行集资兴办工厂。不出意外,很顺利的通过了,不过只是在两江、两广试行。
沈从云劝减租息的行动,在搞定了恩铭和庐州方面后,在三省官府的强制下,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一些地区多少存在着反弹的现象,都被各地官服镇压下去了。沈从云一再严令,不得利用劝减租息的机会收刮搞事,特意还组织了一千多人的工作组,抽调了一个旅的兵力配合,在三省各地监督这件事情,还真的被沈从云抓到几个不怕死的官员。
比如江西赣州的知府,利用劝减租息的机会,大肆拘禁当地士绅,明着是要人家减租减息,暗地是里刮银子。沈从云得知后,立刻派兵抓人,同时开展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三省全民监督活动。根据百姓的举报,两江三省先后十几个官员被沈从云拿下,反正都是些屁股不干净的,沈从云拿下后罪名都是现成的。在这些官员的接替人选上,慈禧又一次表现出对沈从云的忍让,基本上沈从云提名的官员,都顺利的通过了。
慈禧的连续忍让,让沈从云看清楚了一个事实,京城里现在已经闹腾的相当厉害了,尤其是翁同龢为首的帝党,利用强学会的报纸,大肆宣扬维新,宣扬学习英国、学习日本。什么意思?还不是要为光绪夺权造势?
沈从云在对待光绪这个敏感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距离,从来不公开见帝党的人。虽然沈从云也喊了两嗓子要维新,不过还是加上了一句,“维新之事,还应谨慎,纵览西方各国模式后,取起可用着为之,不可事事照搬。”
至于梁启超后谭嗣同,多次求见沈从云,都被沈从云拒绝了。
光绪在通过翁同龢的专呈,三次拜读康有为的上书后,屡次想召见康有为而因品级问题而不能成,后来还是奕譞出了个主意,光绪想问点啥,就让大臣传话给康有为。
这样的一个方式,在1898年1月24日这一天,造就了历史上康有为舌战群贵的一幕。
西花厅!西游归来的李鸿章、翁同龢、荣禄、刑部尚书廖恒寿、户部侍郎张荫衡等五人,作为皇帝传话的代表,在这里等待这康有为的到来。
荣禄首先发难道:“祖宗之法岂可随意改变?”很明显,这个问题问的比较渣。
康有为早有准备,料到会有人拿祖宗来压人,淡然笑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留下的疆土的,如今疆土都保不住了,还谈沈从云祖宗之法?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吧,也不是祖宗之法里就有的,而是后来根据需要增加的,可加,祖宗之法还是可以改的。”
荣禄被康有为的话说的脸红脖子粗的,偏偏没话来反驳对方。好在这时候廖恒寿接过话来,问康有为道:“如你所眼,变法当从何入手?”
这个问题,是康有为思索了很久的问题,自然也早有准备,抗有尤为不卑不亢的答道:“从法律、官制入手。君不见甲午年间,沈从云部之新军,完全模仿德国军队的官制,大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反观北洋旧军,一触即溃,可见新胜旧也。”
康有为这句话,就等于是揭李鸿章的伤疤了。按理说,李鸿章骨子里还是赞同国家要进行适度的变革的,不过改革官制这一项,并没有在李鸿章的考虑范围内。
加上康有为说到了李鸿章的痛处,李鸿章自然很不爽的怒而诘问:“难道六部都可以全部撤了?国家也不要法律了?”
康有为针锋相对的回答道:“当今天下,列强并举,已经不再是大一统时代了。现有法律官制,实乃国家危亡之根源,自当废除,即便旦夕之间不可尽废,亦当酌情改之,新政方可为也。”
翁同龢心里对变法不变法的,倒并不特别的坚决,翁同龢在乎是,通过变法帮助光绪走上权利的巅峰,自己跟着水涨船高。
翁同龢自然也是要提问的,他问的是:“变法所需款项,从何而来?”
康有为道:“发行纸币,效仿法国之印花税,印度之田税。只要改革了制度,税收比当前多十倍。”
听到这里,荣禄听不下去了,想臭骂一通,又显得有失体面,干脆站起拂袖而去。
荣禄走了,康有为反而越说越来劲了,拿出自己编写的《日本明治变政靠》《俄彼得大帝变政记》,疯狂鼓吹中国应当学习日本俄国。
南书房!翁同龢站在光绪面前,总算是说了一句实话道:“康之才胜臣百倍,请皇上举国以听。”
光绪瘦弱的身子,在南书房压抑的空气中轻轻的颤抖着,读完了康有为的书,光绪似乎看见了成为一代有为君王的希望。可是,光绪又打心眼里感觉到害怕,害怕颐和园里面那位。没有她的首肯,变法维新,给光绪十个胆子也不敢。光绪的一生,几乎都是在慈禧魔爪的阴影下度过的。
怎么办?而立之年的光绪皇帝,瘦的皮包骨的脸上两颊深陷,泛起一片潮红。
……
年初,又一件值得记住的大事发生。
严复的《天演论》终于完成并出版,桐城派大师吴汝纶读后称:“虽刘先主之得荆州,不足为喻也。”
于无声处听惊雷!《天演论》一出,天下为之一震!
上海,沈从云得到《天演论》后,立刻叫来胡雪岩道:“我希望所有新式学堂里的学生,每人都能免费获得一本《天演论》。同时,希望各学校的所有学生,用‘物竟天择,适者生存’为标题,做一篇作文。”
沈从云的决定自然是非常费银子的事情,不过这点银子,花的值得。
(真实的历史上,很多人的起名字的时候,都受到了该书“物竟天择,适者生存”这一思想的影响。例如,秋瑾(竞雄)胡适(适之)邓演达(择生)陈炯明(竞存)。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北京,康有为在完成了第六次给光绪皇帝的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没有再提开国会、立宪法一事,而是强调“以君权变法”。叫嚷的最凶的维新派,其骨子里的软弱暴露无疑,在保守势力的强烈阻击下,妥协退让,结果却未必好。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孙先生的革命,则显坚决。
这一时期,对变法的鼓吹到了高潮,非变法不能救国的思想,在全国隐隐成为了主流思想。在康有为的推动下,粤学会、关学会、闽学会、蜀学会等组织应运而生,4月17日,帝党官僚、御史李盛铎出面,联合各省学会已经应试学子,组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保国会”,提出的宗旨为“保国、保种、保教”。新派思想的影响力,此时达到了巅峰。
“秀才造反!”沈从云在年初的扩大会议上,对北京城里发生的一切作出这个结论的时候,与会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一种压力。
沈从云在征求属下关于变法的想法时,余震站起来问道:
“军座,为什么您不站出来呼吁一下?我想有您出面主持,天下英才不难尽归我新军这门下。”
沈从云冷笑道:“我要的是变天,不是变法。没事给自己的头上安个皇帝老子做啥?”
此言一出,全场肃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一种复杂的表情,但又有点本该如此的意思。这些年只要对沈从云所作所为有足够的了解的人,都知道沈从云一直以来是奔什么去的。
“好了,我的意思大家都明白了。现在,请总参的克泽先生介绍一下接下来的兵力部署和运动方向。”
克泽站起来,来到地图前的时候,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激动的表情,如果沈从云真的要自己当皇帝的话,他们就都是开国元勋了。
“诸位请看,南洋水师从德国定购的六艘新式巡洋舰已经正式归建,北洋水师目前不过定远、镇远一些旧船,还有四艘新买进的巡洋舰,士兵的训练和军官严重缺乏,所以一旦有事,我南洋水师可以轻易封锁渤海湾,配合地面部队,攻占威海。”
“各位再看这里!越南方面,目前以越南警备部队的名义组建的三个师,加上留守的一个师,总兵力已经达到6万多。根绝甲午战争时的经验,我轮船公司庞大的运输力,可以在十天之内,将两个师的兵力和装备运送到山东半岛登陆。届时,可让两个步兵师兵出广西,威逼广州,进而威胁湖广侧后。山东方面,我军北上,可提前运动三个步兵师隐蔽运动到德州一线,然后对小站新军发起突然袭击。以新军目前的装备和训练情况,根本无法抵抗我军的进攻。最可能成为我军北上障碍是从辽东调回的武毅军、甘军。不过这两军人数有限,火力配备也不足,也很难阻挡我军的推进。我军围歼小站新军的同时,越南两个师可以在南洋舰队的配合下进行登陆作战,从地面上攻取威海,进而全歼北洋舰队。一旦得手,可以快速在山海关一线登陆,进逼北京,呈南北夹击之势。”
克泽说完,沈从云站了起来,对众人道:“大家是不是都在想,为什么不现在动手?又为什么不在当初撤军时动手?我要说的是,时机不成熟!准确的说,我要等到全国人对满清政权彻底的失去信心后动手,而这个机会,就是即将到来的维新。今年是戊戌年,就叫戊戌变法好了。大家肯定又会想,变法了为什么是机会?我想说的是,各位去看看世界历史书,西方世界在完成制度变更的时候,哪一个国家是和平过度的?英国革命、法国革命,那一次不是赤裸裸的用武装夺权的办法完成变革的?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以北京那些读书人闹腾的结果,只能是被保守派用无力无情的镇压下去,而我要等的就是,到时候以支持维新,支持光绪皇帝、勤王的名义北上!”
北京!光绪皇帝把庆亲王奕劻请到了南书房,说了一句让奕劻左右为难的话,维新,呼之欲出了!
第二十五章 起兵!
“庆王爷,麻烦您去颐和园给太后捎个话,就说太后若不给朕事权,朕愿意退位,不做这亡国之君也罢。”
光绪说这番话的时候,脖子上青筋一跳一跳的,一阵疾风吹来时,单薄的身子微微的在颤抖,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似的。
君命不可为,奕劻硬着头皮来到颐和园,递了牌子后,在门外来回的徘徊着。
“砰!”慈禧拿起面前的茶杯,狠狠的砸在地上。
“好啊,他不想做这个皇帝,我也早就不想让他做了,正好,让他写退位诏书吧。”慈禧阴冷的话语,仿佛在阳光明媚的温暖的午后,突然袭来的一股寒流,瞬间屋子里空气凝固结冰了一般,冷森森的。
“太后,息怒!奕劻有话要说。”奕劻见势不妙,赶紧跪下大声道。
“起来吧,你是我信得过的人,有话直说便是。”慈禧勉强收起了怒容,脸上依旧带着冷笑。
“太后,如今这朝野上下,新党声势好大,国人皆有求变法而图强国之意。臣以为,此风不可轻视之。康有为上的折子微臣也看过了,没有再提立宪法、开国会一事,微臣以为变法好处颇多,即可以堵了天下悠悠之口,又能冷眼旁观朝中人心相背,万一真的变法搞的好,这岂不也是太后您的恩政乎?再者,那东瀛小国,凭什么敢和大清叫板?不就是变法之后国力增强么?”奕劻小心的看着慈禧的脸色,低声慢慢的说着。
慈禧的脸上回复了一片平静,露出慵懒的表情,哼了哼道:“好吧,就让皇上去办,办的不好再说。”
“太后圣明!”奕劻心内狂喜,说实话奕劻也是主张要变法的,此人虽然草包,但是眼光还是有的。
出了颐和园,奕劻的轿子简直是在飞奔了。
“快!再快点!”已经在小跑的轿夫,被奕劻这么一催,脚下的步伐又加快了几分,不过轿子依旧平稳的,放碗水在上面都未必会撒一滴。
进了宫,光绪身边的太监已经等在那了,见了奕劻立刻就上前迎着,领着奕劻直奔南书房。南书房里的光绪,此刻正心绪不宁的在来回的走动,身边的太监一个没当心,碍了他的眼,光绪抬起一脚踹了过去道:“狗奴才,出去,别在这碍事。”
“皇上!你应该冷静点!”翁同龢的声音适时的响了起来,其实这时候翁同龢有何尝不紧张,只不过没有放在脸上罢了。
“皇上!大喜!大喜啊!”奕劻连滚带爬的进了南书房,光绪听清楚以后,浑身的血瞬间往上涌,悬着的心瞬间重重的落了下去。浑身的力气好像瞬间被抽空了一般,一屁股往后一坐,落在了龙椅上,脸上激动的潮红爬满了消瘦的脸颊。
这时候的翁同龢也按捺不住兴奋了,对维新变法充满了信心的翁同龢,上前对光绪微微的一个弯腰,老泪瞬间滑落,哽咽着说道:“皇上!您励精图治的机会来了!”
……
窗外风雨又起了,沈从云在上海的总部大门外,一个身影撑着一把雨伞,又一次顽强的出现在了大门外。
整整一个月了,谭嗣同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不过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北京的康有为已经发来电报,皇帝已经获得慈禧的首肯,终于要变法了。
这个消息,谭嗣同听了虽然高兴,但是却又非常的不安。官宦世家出身的谭嗣同,是明白保守势力的强大的,皇上的维新一旦触及到了一些底线,产生的反弹将士巨大的。谭嗣同没有康有为那么乐观,所以谭嗣同要做最后的一次尝试,一定要见到沈从云,明确得到沈从云这个手握重兵的一方封疆对光绪皇帝的支持。
“老爷!那人又来了,外头还下着雨呢?”三十出头正是丰满时光的阮孝贞,捧着茶杯轻轻的放在闭着眼睛躺在靠椅上的沈从云身边的茶几上,口中轻轻的说道。女人的心还是软了,沈从云的心何尝又不软呢?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谭嗣同让梁启超逃跑以为将来,自己则选择了酬圣主的道路。史书上的一幕一幕出现在沈从云的脑海中,令沈从云心痛的眉头一次一次的皱了起来。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起!谭嗣同啊谭嗣同!流血是必须的,但不该流你的血啊!”沈从云蓦然坐起,睁开眼睛走到窗前,外面风雨更著,谭嗣同单薄的身子撑着雨伞在风雨中微微的颤抖着。
“欧阳先生,去请谭先生进来吧!”沈从云一声轻叹,扭头对正在桌子前起草一份文稿的欧阳全说道。
“大人,您这个时候见他,恐怕……。”欧阳全放下笔,走到沈从云跟前低声道。
“无所谓了,就算我不见他,人家照样还是防着我。哼哼!刘坤一、袁世凯最近扩军的速度很快啊!两个镇啊!小三万人呢。”沈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