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的表演活灵活现,还有那么多山精水怪,飞天遁地,导演用了大量的特效去表现。在文化物质生活十分单调的86年,观众们对这部四大名著之一改编成的电视剧,简直是如醉如痴,不能自拔。
  虽然那些特技在后来看来,十分粗糙和幼稚,但是当时的人们对《西游记》都崇拜的五体投地。和刘桂珍一起在工地上做小工的同伴,边干活,边聊的都是《西游记》里有趣的画面。
  什么孙悟空驾着筋斗云,这个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难道是吊在飞机上拍的?海龙王的水晶宫太漂亮了,演员要拍那种镜头,难道得潜到海里去?
  哎,这些演员真是太厉害了,不愧是拍西游记的,什么本领都会!
  到最后,没讨论出个结果来,大家往往都要赞叹上这么一句。
  刘桂珍家里有电视机,比起许多家里没电视机,要跑到有电视的亲戚朋友那里看电视的工友,就多了几分优越感。她霸占着电视机,看得十分仔细,说起里面的镜头,也是细节到位,活灵活现,工友们都爱听她说话。这让她觉得颇有成就感,所以一到看《西游记》的时间,她更是雷打不动认真收看了。
  此时,忽然被赵民生把电视音量调成那么小,刘桂珍便受不了,嚷嚷出声。
  “哎,你没看阿菲在复习功课吗?老师刚才不是说,还得继续努力吗?竞争很激烈啊!”
  赵民生被黄老师的家访触动了,他其实也很少关注到女儿的学习情况,只是今晚黄老师和曾老师这么严肃郑重地来征求家长的意见,这让他忽然意识到,原来女儿的学习成绩这么好,以至于连'非亲非故的老师都要替女儿说话了。
  赵民生对于女儿读中专还是考高中,也没有什么大的想法,刘桂珍提出的建议他觉得也挺好的,能有个捧上铁饭碗的捷径不好吗?既然中考在即,人家老师都那么重视,作为家长,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些好的学习条件。所以,瞥见女儿卧室的灯亮着,一片安静,他知道女儿肯定在温书,便把电视机关小声了。
  赵民生可没想到妻子的反应这么大,便辩解了一句,他不习惯和刘桂珍对着干,对于妻子的强势,他早就习惯了。当然,这种顺从,还有别的意味在里面。
  比如,他现在在农场里是临时工的身份。农场的正式的干部职工占了八成,还有二成,就是象他这样身份的临时工。虽然在农场治保科干了十几年,保卫工作也十分出色,受到了几任场长的肯定,但老实人也就是干活吃苦的料,享受的事是轮不到的。
  眼睁睁地看着和他同时进来当临时工的几个老伙计都转正了,就他一直到现没能转正,刘桂珍虽然嘴上不说,但他总觉得心有歉疚。是他无能,让妻子在外人面前也抬不起头来。由于这点心思,所以赵民生一般不忍拂逆妻子。
  “又不是今天才开始第一次读书,过去开着电视她不也读得好好的吗?”
  刘桂珍听到赵民生这么解释,嘀咕了一句,上前把电视的音量又调高了,不过,这次好歹手下留情,没有刚才那么大声。
  赵民生见妻子这样也算退让了一步,便没有再吭声。于是,客厅外又陷入《西游记》营造出来的精彩世界里。
  父母在客厅外打嘴皮官司,赵菲听出他们是为自已读书闹了这么一小出,不禁莞尔。上一世,似乎谁都没有对她的学习加以重视过呀!直到中考那天,家里一切如常,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做工的做工,都没人叫她起床,害她差点睡过头迟到了。
  还是有一些不同!
  赵菲心想,或许过去,自已在家里的存在感太弱了吧,以至于父母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她的存在一般。在学校,考了好成绩,她永远也不懂得要拿出来和父母表现一番,在班级被人欺负了,她也是默默藏在心里,自已忍气吞声。
  性格决定命运!
  赵菲想到这句话,忽然有所领悟!
  甩甩头,清空这些杂芫的小心思,赵菲继续埋头重温数理化。让她欣喜的是,也许是重生的遭遇让她体质有了一些改变,现在她读书,理解更快、更透彻,记忆力也强大了许多,颇有过目不忘之感。一个晚上,一直温书到夜里12点,赵菲居然把三学年的数理化都各看了一遍。
  赵菲由此确信,初中三年的知识她不光没忘,并且在温习过后,还更加巩固了。
  等她把看完的书都收拾好,准备好明天上学的材料,才发现,弟弟和妹妹早就各自呼呼入睡了。
  他们看到赵菲认真温书,都没有吵她,这个年纪的孩子,精神好,入睡快,头一挨枕头,便睡沉了,也不在乎夜里灯光刺眼。
  赵菲见弟弟的毛巾被被他踢到了床下,便捡起来替他盖上。妹妹倒是睡得很规矩,整个身子老老实实占了床里侧的一半,还留了一大半给她。她的睡相和她人一样规矩,仰面朝天,一床毛巾被盖得好好的,没象赵国智那么折腾。
  《西游记》早就播完了,赵民生和刘桂珍也拉黑了灯,进入梦乡。赵菲听着父母轻轻的鼾声,轻手轻脚地穿过他们的卧室,来到厨房里,打了水刷牙洗脸。这都是后来养成的卫生习惯,从前她这个年纪的时候,累了就直接躺倒睡觉,哪还讲究这些啊!
  不过,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养成,便再难更改,如果不刷牙洗脸,赵菲觉得自已肯定睡不着的。
  把厨房的门锁好,外面的雨已经停了,夜空中竟然有了几颗闪烁的星星,半个月亮挂在天上。泥泞的地面上,小水洼星星点点,反射着月亮的银光。
  明天会是个好天气。
  赵菲在赵兰身边躺下,扯过毛巾被盖好,头一挨着枕头,就迅速进入了梦乡。
  今天一天,她实在太累了!
  一夜无梦,赵菲不是在鸡鸣狗吠中醒来,而是在刘桂珍的骂声中被吵醒。
  “昨晚上谁动了煤炉了?煤都烧过头了,炉火熄了,没火早上怎么做饭啊!”
  刘桂珍气呼呼的喊声惊天动地,家里所有人都爬起床。赵菲一看时间,差不多七点,这个点钟,如果吃不上饭,那上学就会迟到了。难怪刘桂珍生气。
  “姐,你昨晚上用用炉子烧开水了!”
  赵兰也醒了,她听到妈妈的骂声,便捅了捅赵菲道。
  啊?的确如此。赵菲想起昨晚上自已烧开水,然后打算借送水为借口,偷听老师和父母的谈话的事。
  煤炉的炉膛可以装四块煤,往常都是大约吃晚饭的时候,添一块新煤,然后把炉子封死,上面炉盖留个小缝透氧气,这样就能让炉火一直不间断地保持烧到第二天早上。
  赵菲烧了壶开水,把炉子的封盖全打开了,虽然后来又封上了,但那煤也不够烧到早上。赵菲一念及至,原来竟是自已害大家吃不上早饭的,不禁吐了下舌头。
  赵兰看姐姐这样,赶紧安慰道:
  “放心吧,我不会和妈说的。”
  妹妹还真是善良,有些兄弟姐妹众多的家庭里,兄弟姐妹也不一定见得亲合,但赵兰却一向和赵菲要好,弟弟赵国智调皮的时候,她也总是站在赵菲这边。这一次,她又一次坚定地支持了姐姐。
  要知道,如果赵兰把这事捅出去,刘桂珍这火头上,能把赵菲骂个三佛出世,二佛升天。
  赵兰不说,这煤炉熄火一事,就成了无头官司,刘桂珍也只能过过嘴瘾,骂个痛快,发泄下不满。
  “好啦,别骂了,赶紧升炉子吧,趁现在手脚快一点还来得及。”
  赵民生也被骂起床了,春天的早晨,南方的天气还是带着深深的凉意,他来不及披件外套,便穿着夜里套的短袖,帮刘桂珍生炉子去了。
  还好,在赵民生的帮助下,炉子总算七手八脚地升了起来,凑合地炒了个空心菜,煎了两个鸡蛋,就着稀饭,大家都紧张地吃了起来。
  “姐,你多吃点鸡蛋,昨天才感冒呢!好好补补。”
  赵国智挺懂事的,把刘桂珍挟到他碗里的鸡蛋,又挟给了赵菲。
  “你不是今天早上要单元考吗?吃蛋长脑子!”
  刘桂珍瞪了眼儿子,但看赵菲感冒发烧后,一天里明显塌下来的小脸,也就没再说什么。
  不过,虽然有点偏心,但赵家的炒鸡蛋,一向都是给孩子们留着的。这一点,赵民生和刘桂珍都颇有默契。
  吃完饭,大伙就各自出门了。但是赵菲心里,却是一直惴惴的,因为今天,是前世父亲出车祸的日子,虽然昨晚上他没有熬夜,早上也显得挺精神的,但是赵菲却还是觉得心神不定,心惊肉跳。
  
  ☆、7。第7章 父亲的心思
  
  不过,当年父亲是下午才出车祸的,这时候,时辰未到,担心也没有用吧?
  赵菲这么想着,也不能耽误了上学,不然黄老师该批评了。她只能心神不定地背上书包,和弟弟妹妹结伴上学去了。
  赵民生目送着孩子们上学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三个孩子都长大了,哎,还好阿菲要毕业了,不管是上中专还是读高中,她挪出的位置,都会让屋子里另两个孩子显得宽敞一些。
  “老赵,你的炉子升好了没有?”
  邻居吴丽梅也是大嗓门,她听到刘桂珍一早就在嚷嚷,不过,她还在生刘桂珍昨天骂她的气,所以装着没听见。此时,见刘桂珍收拾好去工地了,便隔着厨房问了一句。
  他们两家的厨房挨在一起,赵民生听到吴丽梅问,知道她有了和解之意,便赶紧走出厨房,笑着对站在自家厨房门口的吴丽梅道:“升好了,要不就吃不上早饭了。可能是昨晚上封炉子没封紧导致的。”
  煤炉没封紧,导致煤球烧得过快,第二天熄了火,这是常有的事,吴丽梅也遇到过,她便道:“以为你还没升好呢,要不我这可以过一块煤过去。”
  她这是借机示好,昨天差点和刘桂珍打了起来,说起来,虽然刘桂珍骂得难听,但其实她没把自家的鸡关好,糟蹋了邻居的菜,也是她的不对。和刘桂珍她拉不下这个脸道歉,赵民生就比较好说话了。
  看见吴丽梅真地要掏炉子,从里面扒一块烧得正旺的煤球给他,赵民生赶紧劝阻:“真地升好了,不用了。太谢谢你了。”
  吴丽梅人情做到了,见赵民生态度和往常一样没变,并没有因为菜园里的菜被糟蹋了而生气,这才放下心来。都是邻居,她也不想吵吵嚷嚷的难受死了,能不生气最好。
  “哎,丽梅,你这厨房我怎么看着比我家的要大的多呀?”
  赵民生阻止了吴丽梅的热情后,也许是因为心里想着家中屋子狭窄的事,突然对吴丽梅的厨房产生了兴趣。
  “我们家老钱在后面的沟壁上倒了两根水泥柱,盖了板,多接了一块出去,当然就比你们的大多了。”
  吴丽梅听赵民生这么一说,也不禁有些洋洋得意,觉得自家的老公挺会过日子的。
  “嗯,过去我还真没注意。老钱还真会动脑子,这多的足有十平米吧?”
  “差不多,你看我这多放个电冰箱也不觉得挤呢!”
  吴丽梅又显摆上了,她是归侨身份,娘家在香港,按规定,享有侨票,买电器什么的,可以便宜好多,再加上娘家经常从香港寄钱来接济,所以早早就整了个电冰箱。
  这可是了不得的奢侈品,整个农场,也只有场长家有。每逢有人来家里,吴丽梅总是要显摆一番,这都成了习惯了,此时,在邻居面前,她也习惯成自然,忘不了提一句她的电冰箱。
  赵民生看出她的心思,夸了几句,就开始绕到厨房后沟,琢磨起地形来。
  这一排家属大排院的厨房,后面便是悬空的,下方有一个大的排水沟,居民们家里的各种生活污水,都是从这个排水沟里流走的。因此,厨房后面显得又脏又臭,平时谁也不会特意绕到这里来看。如果吴丽梅不说,赵民生还真没有看出来,她家厨房后面居然是倒了水泥柱多接出来的。
  赵民生一番观察发现,如果自家的厨房象吴丽梅家的一样,也倒两根水泥柱,上面再盖上预制板,就能凭空多个十平米的空间,这样,厨房就有快20平米大了。这多出来的空间,或许可以弄个书房,让孩子们在那里温书。
  主意打定,赵民生便决定晚上和刘桂珍好好商量一下,把这事做起来。
  看看腕上梅花牌手表指针指向的时间快到八点,赵民生便关上厨房的门,往农场场部的办公室走去。
  八里坑国营农场,隶属于省侨办,就连市县也管不着,当初成立国营农场的目的,是安置国外排华运动中返回的归侨,因此行政上超然于当地的政府机构,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一般。
  赵民生是农场治保室的保卫员,工作性质其实就象司法所的调解员,负责各种鸡毛蒜皮的治安事件,还有各种工作、邻里纠纷的调解。
  赵民生性格沉稳,为人老实忠厚,做事又有耐心,所以在他手头上,都能把该安抚的情绪安抚好,解决了许多矛盾纠纷。只是可惜,一年又一年,转正的指标和名额,都落不到老实巴交的他头上。
  赵菲和弟弟妹妹走到学校时,塑料凉鞋上,已经沾满了快一斤的黄泥巴,他们在校门口,各自拣了一根桉树落下的枯枝,将枯枝当成刮削器,把泥巴尽量刮干净。
  鞋子上的泥巴处理完,姐弟三人进了校园,便各自分开。赵菲在一号教学楼的三楼上课,她慢慢沿着楼梯往上走,擦肩而过的同学们,带给她一阵阵的冲击。站在曾经熟悉的教室门口,看着那钉着初三(二)班牌子的教室,赵菲深吸了口气,努力让自已镇定下来,才迈步走进了教室。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在刚进教室的一瞬间,赵菲感觉,班级里好象因为她的到来,而安静了几秒钟,接着,朗朗的晨读声才又再响起。
  “阿菲,你弟弟昨天帮你请假,说你发烧了。这么快就好啦?”
  同桌颜金花看到赵菲,便丢了书本,轻声问她。
  颜金花,呃,小版的颜金花还是挺苗条清秀的,赵菲看着眼前的同桌,想着后来她臃肿的腰身,不禁有一阵违和之感。
  颜金花这一届报考了卫校,学的是中医士,后来毕业,回到黄坑镇卫生院做了医生。赵菲在黄坑镇生活期间,有一次被黄家仁家暴受伤,被送到卫生院里,还是颜金花处理的。当时颜金花那种心疼、惋惜的神情,可是深深刺痛了赵菲。
  颜金花的生活,相比赵菲,显得顺风顺水,到赵菲最后逃离黄坑镇的时候,颜金花已经开始发福了。她在赵菲之前的记忆里,就是一个胖胖中年妇女的形象。此时再见到年轻瘦削版的颜金花,真是让赵菲忍俊不禁,见颜金花关心她,赵菲心想,原来自已在同学中还是有点人缘的嘛,便欢喜地回道:“就是感冒发烧而已,发汗后睡了一天就好了。都要中考了,不敢拉下功课啊!”
  “身体好了就好。哎,昨天黄老师到我家家访了,有去你家吗?他问我想考高中还是念中专,我读书可是读怕了,能考个中专也不错。你呢?想考中专还是上高中?”
  现在的同学都很单纯啊,这么容易就把自已的底露出来,赵菲一阵感概。不过,她的事却不好和颜金花说那么详细,便含糊地道:“黄老师也有到我家,不过,是和我爸妈谈的,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反正,先把书念好再说。”
  赵菲这也算不得说谎,如果自已不是长了个心眼,去偷听黄老师和父母的谈话,她也不会晓得大人的谈话内容。
  “喂,早读了,你们别聊天啊!”
  背后,响起一个“执法者”冷冷的声音。赵菲回头一看,哟,郑志强,倒忘了班长是坐在自已背后了,这下撞到班长大人的枪口上了。
  大早上的黄金时间不温书用来聊天的确是浪费,赵菲和颜金花相视一笑,赶紧都翻开书,老实地温习了起来。
  郑志强看见两个女生这么听话,他严厉的表情也放松下来,微微一笑,埋头看起书来。
  初三年现在全面进入总复习阶段,黄坑中学憋着劲,要和其它另外几所完中争个高低,这一届的老师,也以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居多,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现在充满了教学热情,所以早上几堂课下来,赵菲不禁深深感动。
  原来现在的教学氛围这么好,老师认真教,学生认真学。老师根本不藏私,不把压箱底的绝活放到课外收费辅导上再讲。这时,也根本没有课外收费辅导的事,谁和老师提这事,那老师肯定是要翻脸走人的,认为是污辱了他们作为人民老师的尊严。赵菲想明白这一点,上课更认真了。
  重活一世,前途命运,全靠自已如何把握了,有这么好的教学环境,再不懂得珍惜,她也不配再世为人!
  一早上学有所获,心情愉悦,赵菲下课时,遇到弟弟赵国智,俩人便结伴走路回家。黄土路被太阳晒了一早上,干了一些,没有早上那么泥泞难行了,姐弟俩挑着结实的地面走着,脚上倒也不再象早晨粘了一脚泥那么狼狈。
  “姐,今天中午,咱们准有肉吃!”
  赵国智背着书包走着,说到吃肉,还吞了下口水。这也难怪,赵家收入微薄,刘桂珍量入为出,十分抠省,一个月一般只买两次肉,几个孩子都在生长发育期,想到肉,能不馋吗?吃肉就是一件和过年一般的大事。
  “你怎么知道的?爸还是妈早上有和你说要买肉吗?”
  吃肉,这在赵家可是一件大事哇,所以一般早上的时候赵民生或刘桂珍就会“张榜公告”,让孩子们提前高兴一下。不过,今天早上赵菲可没听父母说过这事。
  “他们没说,不过,我有一种直觉,一定会有肉吃!”
  赵国智笃定地道。
  哎,这小子,馋肉馋的,都产生这样的直觉了!
  赵菲无奈地一笑,安慰地拍拍他的脑袋:
  “姐以后要赚很多钱,让你可以天天吃肉!”
  快走到家门口,闻着飘在空中沁人心脾的肉香,赵国智回头得意洋洋地对姐姐笑了一下:“怎么样,我说有肉吃吧?”
  赵菲只好露出一个“你小子真行”的表情,伸出大拇指赞了他一下,表示服气。
  姐弟俩把书包扔到客厅里,走进厨房时都不由地一楞,红烧肉已上桌没错,但餐桌前还坐着两个客人呢!原来,肉不是做给他们吃的!
  
  ☆、8。第8章 贵比拉菲
  
  这两个客人,大大咧咧地坐在大位上,赵菲和赵国智对他们并不陌生,看到他们,赵菲姐弟俩赶紧乖巧地叫了一声:“外公,大舅舅!”
  外公刘裕至现在也就50出头点,个子虽然不太高,但长年的体力劳动,也让他显得粗壮结实,乍一看,和40多岁的人也差不多。听到外孙和外孙女叫他,便微微地点了点头,哼了一声算做是回答。而40出头的大舅舅刘桂东则也跟着笑了一下,算是互相打了招呼了。
  赵菲早就不是原来那个赵菲了,现在16岁的身体30多岁灵魂的她,已然能看出外公对自家姐弟俩并不亲热,而且,实事求是地说,外公对他们的感情,也就只限在这个称呼上了。
  虽然还没有看到什么实质性的表现,但是赵菲凭直觉,就能感觉出来外公对他们这些小辈并不上心。换成只有16岁的赵菲,也许会觉得外公的这种表现,只是长辈和孙辈之间的隔代隔阂而已,但是此时赵菲是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的,这让她不得不做出了那样的结论。
  刘桂珍却对父亲和哥哥十分热情,她正在炒菜,看到姐弟俩放学,立即喊道:“阿菲,去盛饭。国智,你去拿汤匙筷子。”
  姐弟俩一听便各自领命,赵菲一看煤炉边上放调料的小桌子上,木桶蒸饭已经掀开盖了,里面的米饭冒出香喷喷的白气,这让她也顿时觉得饿了起来。
  按照今天吃饭的人数,得打七碗饭,但是打到第五碗时,赵菲发现,木桶里的蒸饭已经不多了,她想起来,以往饭不够的时候,都是自已和妹妹盛得最少的,于是她便按老规矩,把最后两碗饭盛得只有其它几碗的三分之二这样。
  随着米饭上桌,赵国智也把筷子和汤匙也摆好了,赵菲这才看到,餐桌上,除了一盆满满的红烧肉外,还有一盆炒地瓜叶,一盆春天才有的山上特产的小笋,刘桂珍这时又端上桌一条红烧带鱼。这在赵家来说,可是盛宴了,两个月也不一定有一次。
  “爸,我这里有一瓶四特酒,叫桂东陪你喝两杯?”
  赵民生从对面客厅过来,手里还拿着瓶白酒,殷勤地对刘裕至道。
  “四特酒太辣,我不喜欢那个味道。这天气,还是来瓶钱江啤酒吧!”
  刘裕至倒也不客气,直接就安排上了。
  赵民生顿了下,转眼看向刘桂珍。赵菲心里笑了,她知道父亲的钱全掌握在母亲手里呢,现在老丈人突如其来地点名要喝啤酒,他肯定是兜里钱不够了。
  “爸喜欢喝啤酒,那就去买啤酒呗,国智,喏,拿六块钱去买四瓶啤酒回来。”
  刘桂珍倒还真是个孝女,赵菲见她脸上小抽了一下,明显十分肉痛,这六块钱都可以买三斤肉了,但外公要喝啤酒,母亲却不敢不从,再心痛也得掏出来。刘桂珍没买过啤酒,但却也听工友吹过,知道那酒挺贵的,一瓶就要一块半。
  赵国智应了一声,从刘桂珍的手里接过六块钱,撒开腿就往街上小卖部跑去。
  小卖部离这里并不远,以赵国智风一样的速度,大约十分钟不到,就打了个来回。
  见外孙用一个红色的塑料袋提着4瓶酒回来,刘裕至的心情明显好转,他挟了块红烧肉,扒拉了两口米饭,边嚼边道:“咱家隔壁的老朱,那天和我吹牛说啤酒怎么好喝,我正想试试呢,不过,咱们村那的小卖部还没有啤酒卖,今天正好试试味道。”
  钱江啤酒一瓶一块五,赵民生现在做临时工一个月赚的不到一百块钱,刘桂珍在工地上打小工,一天也只有三块多的工钱。对于赵家来说,这啤酒还真是奢侈品了,按比例来论,赵家买这啤酒来招待刘裕至,比起后世那些有钱人喝的拉菲也不相上下了。
  赵菲听了有点不是滋味,但看到妈妈那费心巴力要讨好外公的样子,她这当人家外孙女的,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哎,这啤酒要怎么打开啊?”赵国智正想趁着大人热议啤酒,多吃几块红烧肉,但却被外公揪出来了,“国智,你刚才去小卖部,那里的人有教你怎么开啤酒没有?”
  家里几个人都没喝过啤酒,赵民生不会喝酒,自然也不会想着主动去买啤酒喝。这啤酒贵比拉菲,就算是赵民生会喝酒,他也舍不得喝呀!不会喝,自然就没开过啤酒。因此,大家看着玻璃瓶上那被镶得牢牢的铁盖子,不由都被难住了。
  用力撬吧,又怕玻璃碎了,不撬,也拧不开呀?
  赵国智见外公眼巴巴地看着他,赶忙回答道:“人家没教我怎么开,给了啤酒我就回来了。人家只是说这啤酒瓶可以退的,退一个给两毛钱。”
  赵菲当然晓得啤酒怎么开,不过,这个时候如果她表现得比大家都老练,会让大家怎么看?于是她对赵国智道:“你去问问小卖部的老孙,他是卖啤酒的,一定知道。”
  当下之计,也惟有如此了,赵国智领命,又是一阵风地去了,不一会儿,手里拿着个铁制的啤酒起子回来了,对大家笑着道:“老孙说用这个撬开,刚才比给我看了,我懂得怎么弄了。”
  “那赶紧吧,这啤酒还真是象长了一身刺的刺猬,难以下嘴啊!”
  刘裕至“吧达”了下嘴,对啤酒的兴致更浓了。
  赵国智拿着啤酒起子,有点笨拙地比划了几下,终于找到要领,一下子把啤酒盖撬了起来。
  “咝”地一声,白白的啤酒沫顿时翻涌上来,赵国智吓了一跳,嘴里嚷道:“冒烟了,要爆炸了!妈呀!”
  他差点就把啤酒瓶当手榴弹甩了出去。
  还是赵民生镇定,他在边上看出那不是冒烟,而是象汽水一样的水汽,便一把抢过儿子手里的啤酒瓶,道:“不会爆炸的,傻小子。”
  说着话,赵民生便把啤酒往桌上备好的大杯子里倒。老丈人和大舅子各倒了一杯,一瓶啤酒也就空了。
  刘裕至乐了,他没想到喝个啤酒也这么冒险,难怪隔壁的老朱在那吹呢!此时他早就迫不及待了,抓起自已的酒杯,用力喝了一大口。
  赵菲笑嘻嘻地,坐等外公的表现。果然,酒才入喉,刘裕至强强吞了一口下去,突然大骂:“这什么马尿啊,味道这么呛!”
  随着他话音刚落,“呃”一声,巨大的酒嗝从他喉咙深处冒了出来,让他顿时头脑一阵清爽。
  “好,这酒好!”
  刘裕至细细体会一番,又颠覆了刚才马尿的评价,有滋有味地拿着酒杯喝了起来,不过,这回可不敢一次一大口地往嘴里灌了。
  小妹赵兰这时候才放学回来了,没人注意到她,赵菲示意她在自已身边坐下,这才发现,赵兰眼睛肿肿的,好象哭过。
  怎么回事?
  但看赵兰安静的模样,明显不想让家里人知道她发生了什么,赵菲就姑且把疑问藏在了心底。
  吃饭的时候,刘桂珍和赵民生一直劝刘裕至和刘桂东多吃点菜,赵菲心想,根本就不用劝。果然,刘裕至和刘桂东的筷子从头至尾就没放下来过,有放下来的时候,也是他们喝啤酒的时候。
  待客当然是要热情的,但外公和大舅舅这么理所当然的样子,还是让赵菲心里有点不舒服。她还不至于馋着红烧肉放不开碗,所以就着新炒的小笋把饭扒下肚,就说自已饱了,把碗放洗碗盆里,便去做早上发的练习卷。
  屋里照旧是黑乎乎的,就算开了通向屋后的窗户,光线也不够。赵菲把灯拉开,埋头做起数学卷子来。总复习阶段,老师天天都会发一张各科的练习卷让学生们做,做完了第二天点评讲解,再发一张卷子……周而复始,这就是总复习的生活了。
  就在赵菲卷子将做完的时候,赵国智走了进来,对赵菲道:“姐,你知道外公他们今天过来干嘛吗?”
  “看你那样子,你是知道嘛!”
  赵菲懒得理会弟弟的欲擒故纵,小屁孩,在姐面前耍这套,哼,道行还太浅。
  “他们是过来帮忙的。爸说要在厨房后面加个搭盖,到时候多弄出来的地盘,就给咱们温书用。”
  赵国智见钓不成姐姐的胃口,只好自已从实招来。
  “啊?是这样啊,这是好事,以后你和阿兰两个读书就清静多了。不是我说你啊国智,下学期你也要毕业考了,晚上多点时间读书,不要整天迷着看电视。”
  赵国智成天不见他做作业,昨晚上又跑出去到邻居家看电视,赵菲知道他聪明,但还未定性,少不得拿出姐姐的派头多加约束。上一世,赵国智大学最终没考上,高中毕业后,到广东去打工了,一去几年,音信不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