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炮灰女:帝少独宠平民妻-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
赵国智刚开始要蹿个子,不过,和记忆中178大个子的弟弟相比较,现在只有165的赵国智俨然是袖珍版的。
弟弟身边,是安静的妹妹赵兰,看到生病的姐姐跑来送伞,赵兰脸上露出意外又惊喜的表情,难得大胆地挤出人群,道:“姐,你不是发烧了吗?怎么还跑来了,小心着凉了。”
我才担心你们着凉了呢!赵菲心里嘀咕了一句,却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还好,这俩小家伙还没淋到雨!她将手里的两把雨伞塞到弟妹手里,道:“快回家吧,这雨得下好几个小时呢!”
“姐,你看了天气预报了?怎么知道这雨要下这么久啊?”赵兰疑惑地问。
“姐,你来得真及时,再有那么一会雨不停,我和小妹说好了,两个人冲回家去。哎,肚子饿死了!”
赵国智的公鸭嗓子哑哑的,十分有趣。
三个人说说笑笑,一路往家里走去,顺利地回了家。赵国智和赵兰,哪里知道姐姐是刚重生回来的,装了一肚子官司呢?
刚进屋,赵菲便闻到那股辛辣的味道再度在室内蒸腾,父亲赵民生掀开桌上加了盖大汤碗,果不然其,又是一大盆加了红糖的姜汤:“你们三个,一人再喝一碗,小心感冒了。尤其是你,阿菲,刚才那晚不算数啊,重新再喝一碗。”
赵民生也不知道怎么的了,今天觉得自已的三个儿女格外娇嫩似的,以往任他们风吹雨打,也没有这么牵肠挂肚过。方才看赵菲拖着病体给两个弟妹送伞,赵民生没来由地一阵欣慰,女儿长大了,懂得照顾小的了。
在赵民生的“威逼”下,虽然国智和赵兰都怕辣,但还是捏着鼻子各自喝下了一碗姜汤。赵菲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喝着这辣辣的姜汤,她的鼻梁却酸酸的。屋外的雨下得愈发大了,自已人生的最大危机,就这么不动声色地化解了吗?
“姐,你要怕喝,就不要喝了。趁着爸不在,我帮你偷偷倒掉!”
赵国智是个机灵鬼,见姐姐似乎被姜汤辣得眼泪都要出来了,便体贴地想帮她做弊。
“不行,姐,你别听他的。姜汤一定要喝掉,你刚才路上还直打喷嚏呢,别再发烧就惨了。昨天晚上你发烧,老爸可是照料了你大半夜。”
赵兰的话,让赵菲猛地惊了一下。
什么?父亲为了照料自已一夜没睡吗?难怪刚才看他神色恹恹的,没什么精神的样子。赵菲的心又揪了起来。
现在,能做的她都做了,但是父亲的这场车祸是不是命中注定就要发生的呢?是不是无论如何她做什么也改变不了呢?
只要明天不到来,赵菲的心就得提着。
“咣咣”、“当当”……
一阵锅碗瓢盘相击的声音从对面的厨房里传来,接着,妈妈刘桂珍的声音便在赵家成员的上空响彻:“还不快来帮着端饭端菜帮忙啊?都是一群坐着便便等吃的懒货!”
赵国智听到妈妈的叫唤声,冲着姐姐和妹妹吐了下舌头,发挥他擅长的拍马屁的功能,去给刘桂珍打下手了。
赵家现在住的瓦房,是农场统一建起来发给干部职工免费居住的。单身汉住的是单身宿舍,而拖家带工的干部职工,则都住在象赵家这样的带着隔间的瓦房里。
说起来也不知道是哪个奇葩设计的这种职工住宅,它既不象农村至少两进的小院落,也不象后来的套房一般,内部区分成客厅、卧室、厨房等空间。
这种瓦房每间长有15米左右,宽大约七八米,只是简单的把这15米的长房间,中间用半墙隔成前、中、后三个房间,至于居住者要怎么区分这三个房间的功能和用途,就是区住者自已的事了。
省事的是,这种瓦房节约用地,布局统一整齐,农场划出某一块地,建几排这样的房子,就解决了干部职工的住宿问题。
缺点当然极多,比如后面两间屋子,光线都很差。最后一间还好,把窗户打开,白天还能透些亮。中间那间就惨了,就算大白天进去,也要开着灯,否则永远是黑乎乎的。
光线最好的第一间,被当成了客厅;光线最差的第二间,是赵氏夫妻的卧室,这样的夫妻卧室,根本就没有私密性,不过农场人都这样住,大家也习惯了。
而赵菲姐弟三人,便住在最后一间,那里摆了两张床,靠窗户的是赵菲和赵兰一起睡的,靠书桌的那张则是赵国智的床。
大哥赵国强高中毕业后,便在十公里外的黄坑镇林场做护林员,编制也是临时工,他在那里有单身宿舍,不然赵家如何安排一家人的居住还真是堪忧。
不过,即便林场不给赵国强安排单身宿舍,赵家也有办法,大不了就把客厅给他睡,再支张床就是了。孩子多的人家里,都是这么安排的,谁也不会笑谁,大家都一样。而现在,赵国强周六下午休息回家时,也都是在客厅里睡在临时的抽拉床上。
而厨房都是职工们各家私自搭建的,正对着各家的大瓦房,大家用碎砖、土坯和青瓦,搭起了一个个大约只有四、五平方米的厨房,象赵家六口人一起出现在厨房里,顿时就有人口曝炸的感觉出现。
赵菲打量着自家的房子,熟悉而又亲切的感觉弥漫在心间,就在这时,赵民生甩了下班时还未来得及脱掉的黑色长筒雨靴,趿着一双人字拖从卧室走了出来,看到两个女儿还在客厅里,便道:“快去吃饭吧,不然一会你妈又要骂了!”
赵民生话音才落,刘桂珍叫唤声便象要印证他的话一般响了起来:“小菲、小兰,你们还磨蹭什么呀?菜都要凉了,老娘每天干活累得要死,回家还得煮好好的给你们吃,吃饭是不是还要我三请五请啊?”
赵菲和赵兰,还有赵民生,三个人都默契地苦笑了一下,然后便各自撑着伞,往两米外的对面厨房走去。
简陋而狭窄的厨房里,刘桂珍粗大的腰身显得格外占地盘,她在忙着给煤炉换煤球。看到父女仨人走进来,头也不回。
在赵国智的帮忙下,五碗白粥已经盛好放在桌上,每个碗上还搁好了筷子,一个炒空心菜,没有什么油水,显得黑乎乎的;一个煮土豆,同样也是多加了勺盐,清汤寡水地便放在餐桌中间,如此简陋,这就是今晚的晚饭了。
不过,大家都习以为常,也没人嫌弃,反倒是赵菲默默感概了一番。原来,自家的生活是如此清苦,难怪整个少女时代,自已始终保持着苗条的身材。
刘桂珍换完煤球,一屁股坐在圆餐桌边上,又大喝一声:“还不快吃饭,吃了好赶紧收拾,一会儿正剧就要开始了。”
刘桂珍居然还是个电视剧迷,赵菲差点都忘了。这里的人,都把电视连续剧称为正剧,那正剧前后的所有新闻和广告等等,自然便是讨厌的加演了。现在这个时代,正热播什么剧呢?赵菲默默想了会,实在想不起来,便放弃了。
不过,听到正剧这个说法,赵菲还是很亲切了下,因为随着后来电脑的普及,电视观众锐减,也没有人这么郑重地把电视连续剧称为正剧,隆重地催赶着全家人赶紧吃饭,以便追剧。
赵国强周六才下午回家,所以平时不在家里吃饭睡觉。
看着这熟悉的生活场景,一股“我真地重生”了的喜悦,弥漫至赵菲全身每个细胞。
“赵菲在家吗?”
就在全家坐在餐桌边,要动筷子的时候,赵家的屋外,响起了一个令赵菲动容的男声。
☆、4。第4章 决定命运走向的家访
刘桂珍正赶着让一家人赶紧把饭吃完,好结束一天的劳作,蹲在电视机前好好追剧,此时被人一呼喊打断吃饭的节奏,不禁有点恼火,她用筷子指了指赵菲:“阿菲,去看看谁找你!”
其实赵菲已经听出来了,是她初三的语文老师,也是她班主任的黄生贞老师。
赵菲的语文成绩,不光在班里,在全年段也是名列前矛的,尤其是她的作文,经常被黄老师作为学习范文,拿出来在课堂上念给同学们听,甚至还油印了几百份,同年段的学生们人手一份地发。
黄老师的器重,前世给了赵菲无比的自信,当时她一门心思地想要考取一中,上高中,考大学。
谁知道,天不如人愿!
赵菲心里掠过这些前尘往事,忽然醒悟到,黄老师今晚来家访,恐怕就是来摸底学生们考中专和高中的事了。
黄坑中学这时候是一所完中,县一中荟聚了全县的精华学生,黄坑中学自然拼不过外,在县一中之下的所有完中里,黄坑中学还是排在前列的位置的。和二中、三中这些条件好的完中有得一拼。
这时候,老师们的教学态度都还挺端正的,每年到了毕业考前,摩拳擦掌地都想好好表现一下。而能品评出老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硬指标便是毕业生们中,考上一中高中的有几个,考上中专的几个等等,这是最做不了假的。
为了心中有数,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再过两个月就要中考了,此时各个毕业班的班主任都在有针对性地对班级里的有希望的尖子生和中等生们进行调查摸底。
由于现在的政策是中专毕业国家能包分配,所以考中专在镇上家长们的心中,是一桩十分有价值的好事。而中专的录取分数线,是由县教育局在考后,根据考试情况来划线的,按往年的规矩,由于考中专大热,所以中专都是由高往低划分的,反而一中的录取线,在中专的录取线之后。这就让许多尖子生,都被中专学校瓜分走了。上一中的,反倒是那些在班级里原来居中流的中等生。
上一世,赵菲是父亲发生车祸后,无奈报考了中专,但这一世,赵菲的心中敞亮,她绝对不能再读中专了。且不说日后中专文凭急剧贬值,就是中专学校的平台,也支撑不了她走多远。
上天让她重活一世,她怎么可能还会只上一个中专学校?只要父亲没有发生车祸,家里一切都好好的,她完全有可能顺利完成高中三年学业,然后考上大学。
如果是小弟赵国智上大学,母亲肯定不会阻止,因为在她心里,儿子远比女儿重要多了。小弟和她只差一年,先后都要参加高考,按小弟现在的成绩,也是有希望考上一中,再考大学的。如果到时候小弟的高中成绩不错,母亲看到家里负担不起两个大学生的费用,绝对会先牺牲她的。
赵菲决定了,等中考完,她就该想个赚钱的门路,利用自已的先知先觉,为未来的大学生活攒上一笔学费,免得到时候拿不出钱,母亲又阻挠自已上学。
今晚黄老师来家访,对自已未来生活的走向十分重要,赵菲在电光火石间,想了这么多,此时见母亲让她出去接待客人,便赶紧放下筷子起身。
厨房门外,夜色之中,雨还在哗哗地下着,黄老师举着伞,清瘦的身影一如往昔,一付和他瘦长面庞相比显得有些大的黑框眼镜端端正正地架在他的鼻梁上,还是印象中那个严肃而又端方的样子。
“黄老师,您找我吗?”
赵菲乍见故人,不禁有些激动,嗓音也有些变形。不过,听在黄老师耳里,却只觉得是学生看到老师紧张的正常表现,便宽厚地笑道:“我和曾老师一起来家访,方便谈谈吗?”
赵菲才看到,在黄老师身后站的,可不是数学老师曾老师吗?两个主科老师都来了,这次家访十分郑重啊!
赵菲正要说话,刘桂珍却从厨房里钻了出来,显然是听到赵菲对黄老师的称呼,知道是老师家访来了。她站到赵菲跟前,热情地笑着对两位老师道:“黄老师啊,曾老师,这边屋里坐吧!”又转身对赵菲道,“你去吃饭!”
呃,母亲这是要把她赶开的节奏啊?什么情况?
赵菲正犹豫间,赵民生从厨房里也出来了,正好听到刘桂珍对赵菲说的话,便也顺口接嘴道:“你感冒刚好,别饿着肚子,快去吃饭吧!”
父亲也这么说,赵菲也不好再坚持,只好和两位老师抱歉地笑了一一下,目送着父母将老师迎进对面的客厅里。
看这情形,好象母亲早就知道黄老师他们来家访的目的?不过也难怪,这几天初三年段的老师都在家访,家长们互相之间闲聊间难免透露出一些讯息,刘桂珍肯定是有了心理准备了。
赵菲一下子好奇起来,母亲打算和老师谈什么呢?而且还把她赶走?
进到厨房里,赵菲随手提起烧开水的铝水壶,打开水龙头接了小半壶水,然后掀开煤炉盖,将水壶坐了上去,自已则坐下来吃饭。
“姐,谁来了?”
赵国智塞了一嘴的土豆,含糊不清地问她。
“黄老师和曾老师,来家访了。”
“哎哟,是那个白头翁啊,他可严厉了,保佑我上初三时别让他做班主任。”
赵国智把土豆吞了下去,调皮地伸了下舌头。
“别给老师乱取外号好不好,老师现在在家里呢,听到了有你好看。”
赵兰埋怨地对二哥道,她胆小怕事,这给老师取外号的事,要是传出去,那她也会被株连的。
“给老师取外号是不好,黄老师的头发呀,那也是为了学生操心白的。别人这么叫咱们也管不了,你可不能这样乱叫。”
赵菲心里是很尊重黄老师的,他人虽然严肃,但教学十分认真,对一些差生,还经常叫他们晚自习后到宿舍里补课。也正因为如此辛劳,才30多岁的人,头顶上就白了一片。所以,听到赵国智说黄老师的外号,心里很不爽。
“姐,你啥时候也变得这么严肃了?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啊!之前我和你说的时候,你不也觉得很形象吗?还笑了!”
赵国智被姐姐一批,有点不满了,直揭赵菲的老底。
赵菲一阵汗,自已以前是这样的吗?也会跟着弟弟起哄老师的外号?
哎,再世为人,果然心态就不一样了,站在成人的角度和心理,十分能理解老师的辛劳和付出。而作为学生,毕竟年少无知,老师付出得再多,也只有日后才能体会了。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这时,好象是不约而同似的,家属楼排里,大家都把电视机音量开大了,里面传出了大家期待的“正剧”的主题歌。
赵菲一听,不由莞尔失笑,原来妈说的“正剧”,便是著名的《西游记》啊!
这也是部神剧了,一直到赵菲重生回来前的年代,还经常播放。和《还珠格格》、《新白娘子传奇》一起,被人称为电视台的暑假档镇台之宝。只要暑假一到,准能在电视频道里找到这三部剧的身影。
“唉,老师在,不能看正剧了。”赵国智遗憾地“吧哒”着嘴,心早就飞到了电视机前,“哎,对了,我去隔壁邱叔家看。”
赵国智回过神来,扔下碗三步两蹿地就跑没影了,赵菲拉都拉不住。
“阿兰,你去屋里做作业吧?”
赵菲见妹妹也吃完了,便对她道。
“不了,老师在,我怕。我在这里做吧!”
赵兰和大多数性格怯懦胆小的学生一样,最怕看到老师了,哪怕这个老师不是她的课任老师。
赵菲无奈,派妹妹去当间谍的任务失败,赵兰的性格,其实和她上辈子的差不多,把怯懦和服从,深深埋在骨子里了。既然妹妹不想和老师碰面,只能依原计划行动了。
“咕咕咕”,坐在煤炉上的水壶发出了响声,水开了。
赵菲也吃完了,她把水壶提起,盖好煤炉盖,在煤灶上坐上里面装满清水的土钵,这钵水闷到明天早上开了,正好能用来做早饭。然后,赵菲便提着开水往屋里去。赵兰一看姐姐那架势,知道是去送水给老师泡茶的,但她不想跟去,便把餐桌收拾了下,拿出今天的作业做了起来。
赵菲提着水壶,站在自家的客厅屋檐外,却并不马上进去。她知道,如果马上进去的话,母亲没准就不会表达出她的真实想法了。
果然,屋里此时的对话很清晰地传到了屋外赵菲的耳朵里,满满的都是刘桂珍的声音,而且,正好说到关键的时候:“黄老师,我们家阿菲学习成绩是好,只是考高中不太划算啊。你想想,高中三年,要在学校住宿,那得多花多少钱?而且,如果最后考不上大学,我这三年钱不就白花了?
考中专多好,以阿菲的成绩,现在应该能考得上吧?那你说,中专念个三、四年的,出来国家就包分配,那可是正式的干部啊!马上就能领工资了。
你别和我说大学出来工资更高,差的那一级工资,中专早毕业出来工作,那工龄就可以抵大学文凭的差额了。而且,大学四年,还得多花一笔钱,我们如果念了中专,早就出来赚钱了。这两相比较,当然是上中专好!”
果然,赵菲担心的事情出现了,母亲还是觉得她上中专好。
现在填报考志愿,老师只会交给家长,因为她们年纪还小,老师更尊重家长的意见。如果母亲坚持,赵菲也只能读中专了!
☆、5。第5章 不让她上高中的内幕
黄老师并没有放弃努力,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他自然见过不少短视的家长。赵菲的学习成绩这么好,这么稳定,他真是舍不得让赵菲随便读个中专,那真是太浪费人材了。
现在的老师,大部份一心扑在工作上,以教书育人、培养人材为已任,所以刘桂珍要让赵菲考中专,黄老师是真心地感觉到惋惜,夸张点说,心如刀割也不过如此啊!
“赵菲妈妈,象赵菲这么优秀的学生,班级里统共也只有三、五个,这三、五个也是我和曾老师他们今后两个月里的重点培养对象。
你别小看了这两个月的努力,不说别的吧,去年我做毕业班的班主任的时候,几个尖子生,经过这两个月的重点辅导,成绩都提高了一截,全部顺利地考上了一中。”
“黄老师,我知道你们很辛苦,你书也教得好,我经常听到阿菲夸你们呢!”刘桂珍还真是懂得说话,别看她只有小学文化,情商却是颇高的,要抑之前,总要先扬一下,对说服别人,刘桂珍总是那么自信,“不过,我们家的情况你也看到了,家里两个领固定工资的,她爸和她哥,都是临时工,一个月百把块钱,工资实在太低了。家里连上阿菲,三个都在读书,也不能帮我们干活赚钱。
阿菲的哥哥,眼看着也到了说对象的年纪了,这又是一笔大开支,我还在为这发愁呢!阿菲如果考一中,就算考上了,我也负担不起。我都打听过了,如果考农校的话,国家一个月有30块钱的奖学金,还有40斤大米的补贴。
以我们阿菲的成绩,这30块奖学金肯定跑不了,再加上40斤大米的补贴,她一个人都吃不完呢!这学费可就算解决了。我们家等于少负担了一个人。
而且,上了中专,她户口就能转居民,我们家现在可都是农户呢!
另外,她毕业后马上就能分配工作,农校生毕业分配,都是干部编制,这可是我们家想都不敢想的正式工啊。”
说到正式工,这是刘桂珍心里永远的痛!
老公是临时工,大儿子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也只能混个临时工的工作。阿菲如果考上中专,毕业分配后马上就是和农场场部办公室那些整天头发梳得油光水亮、穿着白衬衣的干部一样的正式工,这在刘桂珍看来,已经是天堂一般的生活了!
所以,刘桂珍认为,她这样的安排,阿菲能有什么好抱怨的?至于女儿想上大学吗?刘桂珍可从来没有想过要征求一下赵菲的意见。哪个家长眼里,这么小的孩子能对自已的前途未来,有什么意见啊?
“唉,如果你们这么坚持,那只能这样了。不过,考中专对成绩的要求也很高,不是说想考就能考上的,我和曾老师他们,也会尽力在这两个月里,帮助赵菲巩固成绩,争取能再提升一截。
你说的农校,估计很多家长和你的想法差不多,从前年开始,就是热门专业了,报考的人很多,划线的分数很高呢!所以,学习上还是不能放弃努力!”
黄老师见赵菲妈妈心意已决,赵菲爸爸虽然没有发表意见,但这个时候,没有反对,就是无声的同意。黄老师作为农家子弟,也能充分理解这些家长的想法,他也不再坚持,只是心里到底觉得十分可惜。
赵菲,这一次,算是听到了母亲的真实想法。
其实,也不能说母亲的想法就是错的,刘桂珍考虑得很实际,这也是象他们这样多子女、低收入家庭最现实的解决孩子前途生计的一条光明大道。
只是,这条目前看似光明的大道,很快就要被现实的黑暗吞没。
刘桂珍只是一个精打细算的家庭妇女,她哪有眼光看到未来几年后的事情呢?
中专生不包分配、考公务员不再招收中专生、中专生沦为烂大街的白菜……
换成以前的赵菲,估计听了母亲这番实际的话,也会被打动,会听从母亲的安排,虽然会有遗憾,但屈从于现实,也会高高兴兴地去读看来前途大好的中专。
原来,不光父亲有没有出车祸,家里的安排都是要让她上中专的。这一切,都是因为家里穷,子女多。
看来,赚钱是当务之急了!
没有钱,赵菲的生活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赵菲只顾着听壁角,都忘了进去送开水。此时,屋里的黄老师明白了赵菲家长的心愿,家访的目的也达到了,便起身告辞道:“再过半个月就要填志愿了,到时候我会让把志愿表让学生们带回家,你们填好交上来。另外,赵菲同学在上次的学校摸底考试中,名次位列全年段的第五名,她的学习真是很好啊!按我们从别校了解的名次分析,她考上中专的把握还是很大的。
我和老师们,还是会继续督促她加强学习的!功课上有什么不懂的不理解的,你叫她尽管来问我们!”
“那可太谢谢你了,老师!”
刘桂珍听了黄老师的话,心里也是甜丝丝的,女儿能考上中专,她的负累又解脱了一个,而且孩子也能奔个好前程,她的心情大好起来,说话就更加热情客气,还非要留老师吃晚饭。
还好,黄老师和曾老师一力推辞,说已经吃过了,还要继续去走访其它的学生,刘桂珍才放他们走了。
就在屋里众人客气的当口,赵菲已经提着水壶回到厨房了,这个时候,她也不必送水了。不过,听到母亲和老师的谈话,让她心里有了分数。
不行,她可不念中专。这一中,她肯定要考的,大学,她肯定要上的。大学文凭是块敲门砖,只有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手握那块敲门砖,她才能进入一个更加广袤的世界!
赵兰正伏在昏暗的灯光下做作业,看到姐姐提着水壶进来,看了一眼,也没问她什么。
这时,刘桂珍的大嗓门在厨房外面响起:
“阿菲,老师要走了,你出来送送!”
赵菲应声而出,黄老师和曾老师深深看了她一眼,那眼神里,满满的惋惜,赵菲看懂了,那是无言的安慰。如果是以前的赵菲,绝对无感,但现在,赵菲看懂了,老师还真是一心为她好,为她的前途受止于此,感到心痛!
看到两位老师的眼神,赵菲心里忽闪了一下,便有了主意。不过,现在还不方便拿出来说。
“赵菲啊,就要中考了,这段时间非常宝贵,好好利用起来,学习成绩还能再提升一个档次,你是有冲击全校前三名的实力的。就算是在全县,也有冲击前十的实力,老师今天把底亮给你了,你不要感觉到压力,一定要好好努力啊!”
黄老师酸涩地说完这些话,看见赵菲十分镇定从容的样子,不禁也有些诧异。赵菲虽然学习成绩好,但在班级里一向十分安静,不太爱说话,人看上去显得怯怯的。
本来,按照赵菲的学习成绩,她当个班长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胆小安静,只能让她当个学习委员了。
不过看她今天这副样子,却好象和往日印象中的赵菲有些不一样。
“瞧你这笨孩子,老师对你多好啊,也不懂得说声谢谢!”
刘桂珍看到女儿木木的样子,不由蹿起了一阵小火苗,大嗓门又扯开了。
“哎,别谢,这是我们做老师的本份。”
黄老师估计也受不了刘桂珍的大嗓门了,他总算有点明白,为什么赵菲学习成绩那么好,但性格却那么胆小。有这么强势、包揽一切的母亲,培养出来的孩子,一般都是象赵菲这样的性格。
“黄老师,曾老师慢走!”
赵菲到底还是挤出了这么一句,她目送着两位老师,打着手电,撑着伞,踩着泥泞的土路,慢慢消失在家属排楼的拐角处,心里却涌起了一阵战意。
回到她们姐弟仨人的卧室兼书房里,赵菲拉开灯,15瓦的灯泡垂在书桌上方,尽力照亮她教科书上的每一个字。
赵菲把自已所有的教科书都拿出来,她要确定一下,现在的自已,还能不能记得这些教科书的内容?能不能解好那些复杂的数学难题?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
前面的客厅里,刘桂珍送走老师,终于能一屁股坐下来安稳地看正剧了。还好只演了半集,还有一集半可以看,她心满意足地把电视机拧得大大声的,舒服地看着。
由于电视的音量被开得那么大,因此,孙猴子和唐僧的对话,仿佛就在赵菲耳边似的。但是她充耳不闻,从小到大,她的学习环境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黄坑镇上农村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基本上采取放任自由的方式,没有人会刻意为孩子去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能读好是好事,读不好田间地头,有的是活可以干,没人强求。尤其是女孩子,读不好书,正好早早嫁人了事。
赵菲“哗啦啦”地翻着语文书,从初一年的翻起,一直翻到现在初三年的书,让她安慰的是,这些教科书上的内容,她居然都清晰地记得,而且,由于加入了后来一段的人生阅历,她看起这些书来,有了不同的更深的感悟。
语文是这样,那数学呢?那么多公式、定理,还有化学、物理……赵菲忽然紧张起来,语文是她前世最拿手的,能记得不奇怪。但是数学、化学、物理,这些可是她自中考后,就不再接触的,能不能记得七八成呢?
☆、6。第6章 神剧
赵菲把所有的理化书都摆在桌上,准备从初一年看起,逐一重温一下。就在这时,她忽然听到客厅外电视的音量忽然变小了,孙悟空叫师傅的声音也不那么刺耳了。
“你干嘛,把电视关得这么小声,我怎么看啊?”
赵菲正纳闷呢,客厅外却马上传来刘桂珍气呼呼的声音。她正看到兴头上呢,赵民生却上前把音量忽然调得那么小。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的表演活灵活现,还有那么多山精水怪,飞天遁地,导演用了大量的特效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