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茶香之天价医妃-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侍卫一左一右,拦住陆家父女的去路,满脸冰冷。倒是那中年人笑容和蔼,看起来不像是歹人。
  陆金瑶左右看看那两个侍卫,冲他们吐舌头扮鬼脸,一点儿也不害怕。
  “敢问,里面那位伤者情况怎么样?”中年人并不因为陆金瑶是个小孩子就小瞧她,方才听李二奎给陆金瑶做宣传的时候,中年人心中就断定陆金瑶不简单。
  他曾见过许多聪慧的孩子,却从来没见过小小年纪就能治病救人的。
  陆金瑶脆声答道:“好得很,命已经保住了,只要按时服药、上药,最多两个月就能恢复如初。你就是那个纵马伤人的人吗?”
  中年人苦笑一声:“我并不是有意伤人,只是天冷路滑,马惊了,才造成这样的事故。”
  “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事故是你造成的。马上就要过年了,出了这样的事情,抓药调养都要花去一大笔钱,他们家今年这个年怎么过?你们是有钱人,哪里知道什么叫民间疾苦。过年家里事务繁多,过了年开春还得播种,忙得很呢。人家好好在路上走着,你的马惊了,难道是人家的错不成?瞧瞧刚才,你的侍卫还要打人家受害者的家属,难道你的亲人遭了飞来横祸,你不着急吗?”陆金瑶提高了声音问道。
  中年人满脸的惭愧:“是,的确都是我的错,那人的医药费、需要的一应费用和损失由我来包赔。包括小神医的诊金……”
  “那还是免了吧,我不过说两句公道话,你的侍卫就用要杀人的眼光瞪着我。我要是收了你的钱,估计连明天早上的太阳都见不到了。”陆金瑶有什么说什么,半点脸面也不给那人留,“我还没吃晚饭呢,快要饿死了,你们不要妨碍我吃饭。”
  说着,陆金瑶就要走。
  侍卫低声道:“主子,她这般对你不敬,可是违反了国法的。”
  这个世界尊卑有别,平民百姓对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必须要保持尊敬的态度,否则就是违反国法。除非是身份特别的人,比如上官风、诸葛元英这样的人,反倒是那些达官显贵皇亲国戚要巴结他们了。
  陆金瑶早就看出这个中年人身份不简单,但是他既不是以官面上身份来的,也没说自己是什么人,自己就装作不知道呗。
  中年人瞪了侍卫一眼:“住口,这件事情本就是咱们理亏。若还想以权势压人,那我陈某成什么人了!再说这种话,就把你打发了出去。”
  侍卫急忙闭嘴不言。
  陆炳文在旁边琢磨半天,这时道:“这位老兄,听你的口音,你不是北方人吧?”
  “不错,我是江苏人。”
  “那你以前可曾在冬季来过北方?”
  姓陈的中年人想了想,摇头道:“不曾,以前每次都是在春天走水路进京。”
  陆炳文一笑:“那就是了。老兄,我给你出个主意,你待会儿找些稻草把马蹄子裹上,这样马蹄就不会打滑了。马蹄打滑,受伤的不仅仅是旁人,老兄你们自己人也有受伤的可能,还是谨慎些为好。”
  中年人恍然大悟一般的点点头:“原来如此,这一路上马蹄没少打滑,我们仗着都会武术才没有受伤……陈一,你这就去办。”
  “属下遵命。”
  名叫陈一的护卫领命而去。
  陆炳文拉起陆金瑶的手,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告辞了。”
  姓陈的中年人本邀请陆金瑶和陆炳文一起用餐,被陆炳文婉拒。他心里对陆家父女产生了兴趣,决定等事情办完之后查访一下他们。左右那小丫头是出名的小神医,应该不难找。
  不表中年人怎么跟李氏兄弟商量赔偿的事情,单说陆家父女,挤出人群上了楼,让小二拦着那些想要看看陆金瑶,或者想让陆金瑶开药看病的人,回到自家的房间。
  因为陆炳文和陆金瑶不在,一家人都在等着他们回来,然后一起用餐。
  饭菜还是热的,陆炳文道:“娘,你们怎么不先吃。”
  云氏道:“一家人还得分着吃两顿饭?这点时间我们还等得。”
  陆银玲和陆立群虽然早就饿了,但是也一直忍着没吃,也不喊饿,直到现在云氏发话可以吃饭了,这才欢呼一声。
  陆金瑶心里很感动。
  前世从爷爷去世之后,她就一个亲人也没有了。她忙于工作,单身多年,回家也没有人给她做饭,等她一起吃饭,有时候回去晚了,就去24小时便利店里买几个包子来吃。
  而这一世,感受到的却是浓浓的家的温馨。
  陆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一边吃饭,陆金瑶就一边把刚才的事情大体介绍了一下。
  陆炳文连声道:“金瑶制的药果然厉害,止血散撒下去,血立刻就止住了,没跟着老师白学。”
  陆金瑶只是笑,得了夸奖可不能再翘尾巴,总得谦虚几句:“都是师父教得好。”
  连素素满眼都是欣慰,大儿子是读书的神童,大女儿又是小神医,剩下两个孩子也都是好的,夫妻恩爱,婆婆为人也好,自己已经很幸福了。
  陆炳文道:“金瑶,今年过年,你可得好好给老师磕几个头。”
  “当然。”陆金瑶也很感激诸葛元英的教导。
  一家人吃了饭,又商量了一下明天的行程,就各自歇息了。
  陆金瑶得了第一手的资料,趁着大家都睡着,就进入空间,把今天得到的经验数据记录下来,想要进一步改良起死回生丹。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大早,因为怕被那些客人给围堵,陆家人起了个大早,要了几个火烧,一人一碗豆汁,在房中吃了,这就起身出门。
  过年需要的东西太多,得抓紧时间,可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吃饭住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啊。
  闲言少叙,今天的采购十分顺利,众人中午吃过午饭,就坐着马车回到了村里。
  村里的人几天没见陆家的人,终于见他们全家回来,大包小包的从马车上往下拿东西,全都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瞧瞧,陆家有瑶妮子,小小年纪知道给家里赚钱,不仅给家里盖了新屋,还能过个好年。”
  “可不是,俺兄弟媳妇在陆家帮着晒药,开的工钱比镇上都高,赚了不少哩。”
  村民们在这里羡慕不提,陆家人劳累了一天,收拾好东西就早早的歇下了。
  第二天晌午,纯阳观来了人,是小道士并着清风、明月二人。
  陆金瑶好几天没见到小道士,还有点怪想他的。
  “小道士,二位师兄,你们今天来不是为了药膳吧?”陆金瑶明知故问,拉着小道士就往屋里走。
  天气寒冷,又是从山上下来,小道士的手冻得通红。
  陆金瑶就是一皱眉:“小道士,你的手怎么这么冷,你的手套去哪里了?”
  她看清风明月两个人都带着厚厚的手套,再一看小道士的手,上面居然生了冻疮。
  “你是不是又被欺负了?真是的,师叔怎么不管管呢!”陆金瑶有些生气:上官风到底在想什么?明明很重视小道士,但是看着小道士被人欺负却也从来不管。
  小道士急忙道:“那个,不是的,我没有被欺负。从之前我被拐走,师尊大发雷霆之后,他们就不敢明着欺负我了,顶多是少给我点吃的。”
  “那你的手……”陆金瑶疑惑了。
  小道士低下头,他俊俏的小脸和耳朵本就被冷风吹得发红,现在更是红到了耳朵根:“你制药需要很多药草,我在后山种了一片药圃。带着手套整理药圃不方便,我就没戴。”
  “小道士……”陆金瑶心里涌起一阵阵的感动,突然瞪起眼睛,“你这个笨蛋!药草是笑,你冻坏了可怎么办!这么冷的天气,手都能被冻掉,你给我过来。”
  正巧陆炳文走出来招呼清风明月,陆金瑶就把小道士扯到了药房里,假装翻箱倒柜,一伸手从空间里拿出了早就做好的冻疮膏,又找出来一瓶自制的简易护手霜。
  冻疮膏是用冬瓜皮和茄根为主要材料制作成的,冬瓜皮能利水消肿,通经活络;茄根散瘀止痛,祛风通络。二药煮汤熏洗冻疮甚效。陆金瑶觉得每次煮汤麻烦,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做成了冻疮膏。
  简易护手霜里加入了牛奶、玫瑰油,效果还算不错。
  陆金瑶一边叮嘱小道士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一边帮他涂冻疮膏。
  看着小道士冻得像是胡萝卜一样的手指,陆金瑶就一阵心疼。
  她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的拿出了一副五指手套。
  这个世界的手套都是直接把整个手放进去的那种,干活儿的确不方便,陆金瑶之前就想着做一副五个指头的手套。
  结果她努力了很久,用废了一匹布料,五两棉花,最终才做好了一副。双生精灵几次提议要帮她,陆金瑶却拿出了骨气,坚决不用帮忙。
  这手套针脚歪斜,还有点不整齐,五个指头大小各异,实在是难看的要命,陆金瑶没好意思拿出来,想着等下次熟练了再做给家人用。她是比着自己手的大小做的,所以别人也没法用。
  现在小道士正需要这样的一副手套,陆金瑶也顾不得好看难看了,就把这副手套拿了出来。
  小道士一脸疑惑的看着这副手套,问道:“陆金瑶,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看起来……嗯……有点像一只蜘蛛?”
  “去你的,你的手才像蜘蛛,这是我做的手套。”陆金瑶知道自己的女红拿不出手,但是被小道士这样当面指出来还是很郁闷。
  她拿着一只手套,给小道士做示范,戴在了手上。
  好在这手套虽然不好看,但还是能戴上的。
  小道士睁大了眼睛:“这手套有五个指头!”
  陆金瑶露出了得意的笑容:“你戴上这个手套,干活儿的时候就方便啦。”
  小道士接过陆金瑶递来的手套,戴在手上,觉得手上和心里都是暖暖的。
  两个人相视露出了笑脸。
  陆金瑶拿出一个袋子把给小道士的冻疮膏和护手霜装进去,讲了用法,之后问道:“你们今天来是干什么?”
  “师尊叫我们送年货来。”小道士道,“山上平日里受了不少施主送的捐赠,过年又有许多施主送来年货。师尊就挑了些叫我们送过来。”
  陆金瑶道:“师叔对我们真好,过年也想着我们。我们家前几天在县城买了不少东西,再加上师叔送来的这些,今年这个年可是很肥了。”
  小道士有些不愉快的鼓起嘴:“过年,观里的饭菜也一样的难吃。”
  陆金瑶捂着嘴笑,她在纯阳观也吃过几顿普通的饭菜,的确不怎么样。
  就算是肉,也是清水煮的,简直不能吃。真不知道向来好吃的上官风是怎么忍受得了的。
  她想了想,道:“小道士,我想请你跟师叔到我家来过年。嗯……师叔估计不能来,观里事情那么多,他得在那坐镇。我给师叔送年货的时候提一提这件事,你愿意来吗?”
  小道士先是点头,然后又垂下头,显得有些难过:“他们都说我是天生的煞星,所以爹娘才不要我,我过来会不吉利的。”
  陆金瑶反问他道:“师叔也是这么说的?”
  “不,师尊从来没这么说过。”小道士说着,眼睛亮了起来。
  “那可就是了,师叔的卜卦之术天下一绝,他都没说你什么,你怎么反倒去信旁人了?下次谁要再这么说,你就揍他。”说着,陆金瑶抡起了小拳头。
  “可是,打人是……”话说到一半,小道士看着陆金瑶坚定清澈的目光,原本想说的话又咽了下去,重重点了点头,“嗯,我听你的。”
  两个人回到院子里,帮忙搬东西。中午,陆家人又留清风、明月和小道士吃了饭,托他们向上官风致谢。
  “小道士,我师父什么时候回来啊?”临走的时候,陆金瑶问了一句。
  清风笑道:“师伯现在忙着炼一味药,正在闭关,过两天应该就会回来了。”
  “师父跑到山上去,原来是在偷偷的炼新药,还不告诉我,哼,过年的时候不给他吃年糕。”陆金瑶跟三个道士挥手告别,回到屋子里,正好一家人在清点年货。
  纯阳观送来的年货超出了陆金瑶的想象,全是贵重的食物。
  什么虾仁、松鸡、松花蛋、金华火腿,还有从东北采挖的松菇、木耳,营养价值高,口感也更好。
  这些就不说了,更多的是珍品海货。
  首先就是一大盒海参,古代送礼也讲究个包装漂亮,尤其是达官显贵,送人东西的时候总不能拿个破布袋子包着就送出去了。更别说这些礼物都是送给纯阳观的,那更是包装精致。
  山东半岛海域出产的海参,过去叫登莱海参,品质亦属上乘。
  郝懿行《记海错》记载说:“今登莱海中有物长尺许,浅黄色,纯骨无骨,混沌无口,有肠胃,……谓之海参”。
  海参之所以名贵,首先得益于它的食补价值。古人认为,海参有补肾益精、壮阳疗痿、养血润燥、除劳怯症的功效,可以补救饮酒过量的身体,所以对其倍加崇爱。
  由于海参是干制品,烹调海参之前,必须发制,发制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烹饪效果。
  清代日照学者丁宜曾所着《农圃便览》介绍说:“制海参,先用水泡透,磨去粗皮,洗净剖开,去肠,切条,盐水煮透,再加浓肉汤,盛碗内,隔水顿极透,听用。”这种先水发,再用肉汤二次加热的发制方式,在山东一带甚为流行。
  海参原料其实并没有特异的味道,它不像鲍鱼、江珧柱那样本身含有不可抗拒的鲜香,只能通过操作者的用心烹调,并补入各类配料和调料,才能够达到美食境界。
  陆金瑶想了想,指着海参笑道:“正好,过年的时候,我做一道葱烧海参,咱们全家都补补身子,也饱饱口福。”
  “金瑶,你居然识得海参?”云氏抬起眼睛,仿佛能看穿陆金瑶的内心。
  “诶?”
  ------题外话------
  ~(≧▽≦)/~感谢各位亲每天都支持订阅哟~我也要继续努力找工作~

  ☆、九十一、陆金瑶点年货,陆家装暖气

  听到云氏这样问,陆金瑶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忽略了,古时的平民百姓,除非是靠海为生的,内陆地区的哪里知道什么叫海参。
  潍县倒是距离海也比较近,可县城里也根本弄不到海参这样的金贵东西,尤其这些海参都是干货,干巴巴的,一般人根本认不出这是什么,就算是吃过,也未必能认得,可陆金瑶却认得。
  陆金瑶急忙道:“这也是在游记上看来的,上回买的那本游记,里面记载了好多奇怪的食物呢。”
  她这次可不是在随口说,上次她买的几本书里,还真有类似的记载。
  云氏看了陆金瑶一会儿,道:“过了年,你不用天天制药了,空出时间来,我亲自教导你些东西。”
  陆金瑶大喜。
  她早就知道自己的奶奶不简单,文武双全,见多识广,说云氏是高门出来的大家嫡女也不会有人怀疑,现在云氏发话要亲自教导自己,不知道会教些什么?
  “葱烧海参好吃吗?”
  陆金瑶胸有成竹的笑道:“那是当然。‘海参无味之物,沙多气腥,最难讨好。然天性浓重,断不可以清汤煨也。须捡小刺参,先泡去沙泥,用肉汤滚泡三次,然后以鸡、肉两汁红煨极烂。辅佐则用香蕈、木耳,以其色黑相似也。’葱烧海参,烧出的海参色暗汁宽,味薄寡淡,清鲜,柔软香滑,葱段香浓,食后无余汁,能让人食之不忘。”
  她突然觉得有点怪异,一抬头发现家人的脸上全都露出喜色,急忙回头向门口看去。
  “二叔?你这么快就回来了!”
  许久不见,陆寒枫的气质显得更加出挑,居然有些飘飘欲仙的意思了。
  “门口风大,快进来坐下先歇歇。”连素素急忙招呼道。
  陆寒枫进了屋子,屋里炭火烧的旺,把棉衣脱下来放在一边,扫了扫身上的雪花,笑道:“天师府今年的祭祀是我师父来主持的,他老人家就又给我放了假。”
  陆寒枫八岁去四川学艺,到现在二十岁,到现在一共回来过三次,这是第三次。
  这也是他快出师了,又赶上他的师父有事,才能有这么多的假期。
  陆金瑶笑道:“我还以为,祭祀的事情全是大师伯负责呢,怎地二师伯也要去天师府主持?”
  陆金瑶的师父是诸葛元英,诸葛元英有两个师兄,一个是当代天师萧道远,一个是四川峨眉山八宝云霄观的白一子。他们师兄弟一共四个人,剩下的那个小师弟就是上官风。
  陆寒枫从来没说自己师父的姓名,陆金瑶也是之前听陆寒枫叫诸葛元英和上官风为“师叔”,又知道陆寒枫在四川,这才推测出来陆寒枫的师父就是二师伯白一子的。
  “今年当今圣上也要去天师府参加祭祀,估计怕忙不过来出问题,就把我师父请去了。”陆寒枫解释道。
  这四个老道里,属白一子的武功最高,当今天下武功最高的人,白一子若自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当今皇上去参加祭祀,万一出点什么事,天师府可就悲剧了,所以请了白一子去参加,也算是变相保护皇帝。
  一家人这就打开了话匣子,说起了这些天的事情。
  而陆金瑶把海参放在一边,又打开另一个盒子。
  “嘎啦(本地话蛤蜊的发音)!”
  这样水产品倒是曾经见过,有时候夏天能在集市上买到些品相不好的,价格还贵。
  陆金瑶赶集的时候曾经见到过,但是觉得品相不好,看起来又像是快死了,就没买。
  没想到这次过年,纯阳观居然送来了一大盒品相甚佳的,尤其不知用了什么方法,虽然都是死的,却很新鲜的样子。
  陆寒枫凑了过来:“啧!这盒子里有灵玉呢,难怪能保鲜。四师叔真大方,把这盒子也给咱当年货了。”
  灵玉,就是蕴含灵气玉石,陆金瑶把灵玉能保鲜的事情记在心里。
  随后陆寒枫拿起一个蛤蜊,看了看,更是眉开眼笑:“这又叫西施舌,最是美味不过。前朝《泉南杂志》卷上有云:‘西施舌,壳似蛤而长,外色若水蚌壳,内色如孔翠。肉白似乳,形酷肖舌,阔约大指,长及二寸,味极鲜美,无可与方。舌本有数肉条如须,然是其饮处。’”
  被陆寒枫这么一提醒,陆金瑶也记起,前世清朝《闲情偶寄》卷一二亦云:“海错之至美,人所艳羡而不得食者,为闽之西施舌、江瑶柱二种。”
  可见这种食物的确极为美味。
  这前两种,就都是难得的海珍品,那后面还有什么?
  陆金瑶继续看年货,什么大闸蟹,各种海鱼,甚至还有鲍鱼、鱼翅和燕窝。
  这些东西可都是千金难求,以陆家的社会地位来说更是想一想都不可能的,如今却沾了纯阳观的光,全都见识了一遍,而且过年还能吃到。
  陆金瑶心道:过年的时候,我可要施展浑身解数,不能把这些美味浪费了。
  陆寒枫忽然神色古怪的说道:“师叔这么大方,该不会是怕这些东西在纯阳观做出来不好吃,才送来的吧。”
  被他这么一说,陆金瑶也觉得……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啊。
  陆炳文道:“往年也不曾听说纯阳观给哪家送过年货,今年咱家能得到这些珍品,都是沾了金瑶的光。金瑶可得多吃。”
  “哎呀,师叔明明说了是送给咱家的,应该是奶奶,爹和娘多吃,嗯,这些东西都对身体好,弟弟妹妹也要多吃。”陆金瑶急忙道,“我先去把这些东西放起来。”
  一家人一起去仓房把这些东西都放好了,陆金瑶借口留下来整理一下。她受到灵玉的启发,在这些食物和仓房里原来堆着的食物上全都附了一层薄薄的灵气。
  收拾好了东西,陆金瑶这才回到屋子里,正听见陆寒枫在问:“大侄子啥时候回来?”
  陆博明过了年之后就要参加乡试,陆金瑶跟爹娘提议,不能让他太紧张,写信让他回家过年放松一下。
  左右家里现在经济状况好转,不用担心路费的问题。
  陆炳文道:“早些日子就委托了大爷去曲阜把他接回来,这几日应该就能到了。”
  云氏笑道:“今年咱家终于能过一个全家团圆的年。”
  ——
  转过天来,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日”。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原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的祭祀仪式,后佛教传入,就逐渐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佛的宗教节日。
  不过,即便不信佛教,因为佛教的广泛传播,腊八也成为了一个必不可少的节日。传统习俗认为腊八是济贫的日子。这天,无论贫富之家,只要乞讨者上门,有求必应。和尚、道士、尼姑下山各处化缘,居民也同样乐于施舍。
  在这一天的早晨,早餐是多种杂粮加大枣、花生米等熬煮的粥之俗,称为“腊八粥”。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这一天也是制作腊八蒜的日子,做好之后以备春节之用。腊八蒜就是,就是将剥了皮的蒜瓣儿放到一个可以密封的罐子里,然后在里面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个寒冷的地方。这样一来,泡在醋中的蒜就会逐渐变绿,最后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
  山东人不仅爱吃大葱,爱吃大蒜的也为数不少。
  腊八蒜不仅酸甜可口,有蒜香又不辣,看起来也漂亮,更能够解腻祛腥、助消化,还能预防流感,防止伤口感染和驱虫,常食更是能够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早晨,陆家人先给亲朋好友送去了陆金瑶熬制的美味的腊八粥,回到家里每人喝了一大碗,这便开始动手腌制腊八蒜。
  这东西,既好吃,又有营养,可以吃很久,拿来送人也是不错的,所以要多做一些。
  早在刚进入腊月,陆家人就准备好了罐子。
  全家坐在温暖的堂屋里,各自有分工,亲亲热热的一起腌制腊八蒜。
  陆金瑶一边剥着蒜,一边打量着屋子,寻思着什么时候把暖气管道架起来安上。
  她已经仔细实验过了百香竹的坚韧度、耐热度、导热情况,确认百香竹的的确确是最适合做暖气管道的材料。
  但是这架设管道是个大工程,比如在墙上的什么地方打洞,在哪里拐弯等等,得小心谨慎才好。
  所以这几天,她都在想着以前在乡下曾经烧过的炉子是个什么构造,画了几张图,正准备拿给陆炳文看看。
  吃过午饭后,陆金瑶就把图纸拿了出来,给陆炳文看。
  陆寒枫看到图纸上面奇怪的东西,顿时来了兴趣,表示自己也要参与其中。
  陆寒枫为人心思灵活,有了他的加入,架设管道的事情进度立刻大大加快。
  “但是,要用什么材料……”陆寒枫摇头道,“能满足这些要求的,只有灵物了吧。”
  陆金瑶笑道:“我在后山发现了一些金色的竹子,砍了一截下来,好像蛮合适的。”
  说着,她假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小节百香竹。
  陆炳文和陆寒枫接过去,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金色的竹子,顿时全都来了兴趣,折腾了半天,甚至把这节竹子丢进锅里煮,又用火烧了半天,发现一点儿也没有变化,还是完好无损,异口同声道:“这是灵物。”
  “金瑶,你这是从后山什么地方得来的?”
  陆金瑶假装思考,最后道:“是山崖里一条很小的缝隙,只有小孩子能钻进去,我采药的时候偶然发现的,进去之后就在里面看到了金色的竹子。”
  陆寒枫道:“难怪师叔要在这地方建立道观,闹了半天,这清风山是一座宝山啊。”
  “是啊是啊,我第一次采药,采到的灵药也是在后山呢。”陆金瑶急忙符合道。
  陆寒枫道:“事不宜迟,你去准备准备,待会儿咱就上山去砍竹子。”
  “嗳!”
  陆金瑶暗自得意自己再次蒙混过关,当下去收拾了出门要用的东西,跟陆寒枫一起上了山。
  陆炳文就留在家里研究架设管道的细节问题。
  到了山上,陆金瑶领着陆寒枫左拐右拐,来到了一个细细的缝隙前面,她俯下身钻了过去,随后道:“二叔,你能过来吗?”
  “你这是明知故问,我这么大的个子,这缝隙只有我的腰粗细,怎么可能过得去。”陆寒枫从百宝囊中取出一根绒绳,从缝隙里递过去给陆金瑶。“你把这绒绳拴在腰上,我才放心。”
  陆金瑶笑道:“二叔,你这是担心我掉进坑里不成?这里我来了多次,不会有问题的。”
  陆寒枫没理她,又摘下自己的宝剑从缝隙推过去:“你就用这个砍竹子吧。”
  “我带了柴刀。”陆金瑶试了试,那剑还挺沉。
  “这竹子奇特,必须用灵气或是灵物才能砍断,上回也不知道你是走了什么运,居然能弄到一节。”陆寒枫心中纳闷,道,“外面这么冷,咱早干完早回去。这些天地灵物,不可多贪,取了自己需要的就行。”
  “嗳,得了,我知道了。”陆金瑶心道,不愧是世外高人的弟子,说话都这么有水平,没想到二叔还是个环保主义者。
  当下她拿起陆寒枫的剑对着里面的几棵树砍了几下,随后从空间里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百香竹,从缝隙里推了一根过去。
  陆寒枫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绳子铺在地上,等着把竹子全都捆起来好扛下山。
  陆金瑶在里面装相,她早就在空间里准备好了自家需要的百香竹,还全都打磨好了,去了棱角,准备的十分妥当。
  约莫过了半个时辰,她推出最后一根竹子,又把陆寒枫的剑推出来,满头大汗的从缝隙里又钻了出来。
  陆寒枫把竹子捆好扛在肩上,见陆金瑶满头是汗,关心道:“金瑶累坏了吧?来,二叔背着你下山。”
  陆金瑶心道:砍树不累,倒是假装自己很累才是怪累人的。
  她急忙道:“我不累,二叔你扛着这么多东西就行了,不用管我。我还跑得动,这点路程不算什么,咱们赶紧下山吧。”
  下午四点多,天色就已经十分阴沉了,陆炳文看过百香竹之后,又画了几张新图纸,决定明天就动手架设管道。
  这种事情,当然是越快越好了。
  云氏和连素素看着他们忙碌了一天,到处比量,画了许多图纸,最后还弄回来许多金色的竹子,但就是不知道要做什么。
  “金瑶,你们到底是做什么?”
  “嘿嘿,娘,您就别问了,明天就会知道了。”陆金瑶笑嘻嘻的就是不肯说。
  到了第二天,陆寒枫一大早就起床,用他那把灵剑在墙上开洞,一点儿也不觉得心疼,倒是让陆金瑶看的无比肉痛。
  “二叔,哪有你这样用剑的侠客啊?”看着陆寒枫跳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