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在汉末-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董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而收降司隶诸郡兵、禁卫诸军远远多于董卓军,董卓由是惧怕,遂尊军师李儒计,每隔四五日间则夜遣兵出四城门,明日陈旌鼓而入,宣言云“西凉兵复入至洛中”。此铁树开花之计,确是无人知之,京师之人皆谓卓兵多不可胜数。京师恐慌。

    诚如是,董卓在京可谓一家独大,然终究是西凉偏鄙之地,又兼是一武夫出生,多为朝堂士家所不喜,董卓行事多有绊羁,董卓常暗自恼怒,遂暗地里收买太仆伍琼以及太师杨彪,又威逼利诱网罗一批奸邪小人为之羽翼。采纳军师李儒计,大肆起用灵帝朝时党锢之乱中惨遭幽禁的士子,一时间幽禁之士尽皆复起、天下沸沸。尔后又以天久不下雨致天下大旱为由,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额俄迁太尉,假节钺虎贲。

    卓既率精兵来,适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

    司徒王允、太尉张温等人惧惮董卓权势,也是敢怒而不敢言,自此朝政完全落入董卓的掌控之中,在完成这一系列的人事更迭后,董卓已是急不可待地弄出了自己最终的梦想,废帝。

    遂私谓军师李儒:“吾欲废帝立陈留王,何如?”

    董卓欲行此霸王之业,做为部下,哪有不喜的道理,更何况,当今天下,董卓拥有关东,司隶诸地,掌精兵二十万,若再得以大义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又有何人能相抗,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此霸王之举如何不为。李儒遂进言于董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董卓大喜。

    次日大排筵会,遍请公卿。朝中众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卓待百官到了,然后方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而入。在坐众公卿皆是敢怒不敢言,董卓见了,更是大了几分把握。

    酒行数巡,教停了酒乐,乃厉声曰:“我有一言,众官静听。”

    “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吾欲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皆不敢出声。

    有尚书卢植怒言:“案尚书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之桐宫。昌邑王立二十七日,罪过千余,故霍光废之。今上富于春秋,行未有失,非前事之比也。”董卓大怒,当下呼来士卒即欲诛卢植,好在得侍中蔡邕劝之,董卓也有收天下士子之心,遂也给了蔡邕一个面子,卢植如此方才算是幸免于一难。

    是时袁绍叔父袁隗为太傅,司空袁逢皆是不在,只来了个袁绍,而袁家四世三公,门生遍布天下,当为天下士族之,见朝堂上众人都以袁绍马是瞻,董卓无法,只得挪了挪身子,做出一副亲近状,问袁绍道:“皇帝冲暗,非万乘之主。陈留王犹胜,今欲立之,公以为然否?”";

    不想这袁绍更是不给董卓面子直接喝叱“汉家君天下四百许年,思泽深渥,兆民戴之来久,今帝虽幼冲,未有不善宣闻天下,董卓匹夫安敢冒天下之大不讳而行此废立之事。”

    见得自己好言相求,确是换得来这黄口小儿一顿指责,董卓是谁,这大魔王何时被人如此指责过,顿时就拍案而起,一把拔过一旁待卫配刀跳将出来:“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我董卓刀为不利乎!”

    “天下健者,岂唯你董卓乎?”袁绍亦是拔刀相向,不惧他董卓半分。他当然不惧,他头上可是顶着个四世三公的光环,有这相当于免死金牌般的存在,又有何惧,对董卓,他袁绍亦是只当对着条四处吠人的疯狗而已。

    见得二人持刀相对,旁边众大臣却是一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状态,两眼看地,只顾喝酒,却也不去理会,一旁李儒暗自使了个眼色于李肃,李肃无法,直得硬着头皮上前,把个暴怒中的董卓给劝了下来,一边的袁绍也在几位相熟的大臣的劝解下,横着刀长揖而去。袁绍既出了朝堂,终究是有些害怕被董卓秋后算帐,回到家中,即辞别了袁隗袁逢二位长辈,亡奔冀州而去。

    刚生了袁绍这么一件事情,董卓也知道了自己所要推行的事情难度会是有点大,遂也不再去假惺惺地去做态,问这问那,直截了当扔出了底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废立之事,吾意已决,诸位尚有何异意耶?”冷眼扫过朝堂,若这时候还有哪个不识相的跳出来,他董卓绝对不会见意给他一刀,以泄心头之气。

    座下一人却是再也忍不得董卓之狂妄,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喝道:“汝是何人,敢如此狂言?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

    顺眼看去,确是那并州牧丁原也。“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话说此时的董卓确是真的怒了,md真当我董胖子是泥捏的吗?有本事就跟老子单挑。老子当年可是打遍西凉无敌手的国手级人物。

    掣了佩剑就想飙上去斩了丁原这老货,却是未曾正眼瞧瞧丁原身后一人。确是李儒眼尖,见得丁原背后站了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对着董胖子怒目而视。此虎将也,李儒暗自嘀咕,就董胖子这货估计十个上也不够人家砍的。

    李儒倒是急智,跳起身来一把就把个董胖子给抱住,急劝道:“今日饮宴之处,太师且尽兴饮酒,不谈国政;此事来日大殿上再论亦是不迟。”一边又急使眼色与董卓,见得李儒总拿眼瞅丁原身后那一将,董胖子倒是会意,一看那哥们就是一个猛男,自己身边一将未带,贸然冲上去确是自己吃亏,半推半从的就顺着李儒拉扯,退了下来。

    “哼……”的一声,却是丁原扔下了董卓后,自个转身拍拍屁股走人了,倒是气得董卓牙痒痒的,但亦是无法。此次议会也就为么不了了之,算是流产了。

    第三更到!!各位书友们,看某家这么尽力的份上,给点金砖吧,没有收藏的朋友也请收藏个,谢谢啦!!



………【三十九 奉仙】………

    确说那丁原出得城门外,寻得了自家营帐,确是越想越气,想丁原一生忠于汉室,如今黄巾之乱刚过,又是除了十常待这些祸害,此时正是天下昌明,文官尽智,武将用命努力中兴汉室之时,确不想这董卓却要行这大逆不到之举,他丁原怎能忍得。

    当下即取了令箭虎符与吕布,令整顿兵马,亦日即要杀奔洛阳而来。

    听得探子来报,那丁原竟然准备起了兵马来攻城,恼的董卓是生吃了丁原这老匹夫的心都有:“丁原匹夫,安敢视我董卓如无物耶。”

    “……”见得正处于爆怒中的董卓,下处的李儒躬着身子,确是吭也不敢吭上一声。

    自董卓入了这洛阳,性格确是变得越来越爆燥。已是没有以前那份洒脱,从谏如流的味道,但没奈何,他李儒身上早就烙下了董家的印记,是抹也抹不去。这天下间想杀他李儒而后快地人多的去了,要是离了董卓,说不定明天就会横尸街头。所以此时的李儒只得想尽办法地为董卓谋划。保住了董卓,也就保住了自己。

    没得说的,以董胖子这西凉大汉的性子,直接是点了一票西凉铁骑出城,当然是要去踩平了他娘的。虽然,并州也有号称与他西凉铁骑一般驰名的并州铁骑。可是这方天地下,他西凉人惧怕过谁来着?

    洛阳东城门外五里处,董卓一马当先,身后大将华雄,郭汜,李傕,樊稠,张济等大小百员战将立于一处,再后即是五千西凉铁骑,拥着董卓,自是有翻威武。

    反观对面,董卓哂然一笑,并州苦寒之地,穷地就剩这二千零头的并州铁骑吗?这难道就是那号称与西凉铁骑并称天下双绝的并州铁骑?我怎么敢觉像是群穷要饭的爬上马背来着?

    “你们衣甲不整,武备不锐,甚至于还面有菜色,连握刀的手都在颤抖?对面的并州儿郎们?你们有多少年没有领到薪水了啊?有多久没有吃饱饭了?哈哈哈……”战阵前,董卓肆意的嘲弄着对面的敌人,打击着他们的士气,虽然可能这并没有什么用,但董卓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早在无意间把这些东西融入于他的血液当中,成为了董卓的一种本能。

    五千西凉铁骑,听着董卓的嘲弄,亦是哄然大笑起来。只是反观对面的那两千并州军,对于西凉军的嘲弄,却是恍如未闻般,依然端坐于马上,掏耳朵的仍然在掏耳朵,擦兵器的仍然在擦兵器,仿佛就当在他们面前的那五千人就是一堆空气,对于西凉军的嘲弄,没有半分的波澜,平静的就如是平日里训练后站在太阳底下抓虱子般,悠闲而散慢。

    只是忽然间,原本平静的并州大营,却是传来了一阵骚动,接着,这骚动就有如会传染般,只一瞬间,就只有一种声音充彻于董卓的耳边,这是一个呼喊声,对一个人名的呼喊声,“奉仙……”

    “奉仙?这是谁?并州军何时有这么高声望的人?”董卓有些迷惑,回头看看,却是现他的智囊李儒并没有跟得来,到嘴边的问话,又被董卓生生的咽了回去。暗自考虑着,看来回头得问问李儒才好。

    只是很快的,董卓的迷惑即被人给解开,并州铁骑如泼水般,众马相偎着自当中让出一条小道来,此时,小道尽头,见一将顶束金冠,披百花战袍,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挺戟纵马而来,待得出得军阵,却见来将好生了得,只见他双腿一夹马腹,左手猛一提缰,那马儿吃痛,一声长嘶,即便双蹄踏空,人立而起。

    “吼……奉仙……飞将……”此时,原本有些懒散的并州军,在此一将出得来后,全军士气爆涨,威势无量。

    “九原吕奉仙在此,谁敢与我一战?”一声巨喝,确是显出了马上来将真容,不是那日随丁原赴温明圆酒宴的那位大将又是何人。

    “主公,华雄请战。”一旁的华雄见得那吕布耀武扬威,却是气不打一处来,想他华雄号称西凉第一猛将,却死死处于郭汜,牛辅之辈之后,怎能干心,今日见得来将勇猛,气势惊人,慑得郭汜,王方那帮子没胆家伙不敢吭声,要出人投地如此天赐良机,华雄自持勇武自是不会错过。

    “准……”

    “武威华雄在此,贼将休得猖狂。”一声爆喝,华雄亦是不弱声势,拍马舞刀来战吕布。

    想那华雄哪里会是吕布的对手,一番打斗,舞刀弄戟,不出八十回合,华雄已是力怯,更是胆怯不已,不想对面那吕布却是打出了兴致,想他吕布一直窝在并州,杀那帮蛮夷土著,就如砍瓜切菜般,何时有过如此对手。今日今时,见得这家伙,使一柄大刀,颇有几分火候,正打得顺手,哪能放了他走。

    二人刀来戟往,勉强又斗得几招,“呛”一声,又一次刀戟相接,却是华雄吃不住吕布这怪物的巨力,双手虎口已是裂开,血迹般般。倒提了长刀,乘着走马转身之时,华雄拍马即往本阵跑去。

    “哈哈哈……谁敢再与我一战乎?”见得华雄溜回了本阵,吕布也不去追赶,只倒提着那杆画戟,厉声喝道。

    “谁敢一战乎?……谁敢一战?”吕布身后,先是那二千并州铁骑,接着即是整个并州军营,顿时皆充满了这么一个呼声“奉仙……飞将”

    回答“嘿嘿夜”每天一万五我可不敢保证,只能说偶尔,因为我还需要工作,你看我今晚上码字码到3点多,算算还不够一万五呢,呵呵!

    还有谢谢“爱丫,玛丽亚”一直都是你在投金砖,非常感谢你,我只能说尽量把情节写得完美一点!!生动一点,不至于让你白浪费金砖感觉不值。

    最后还是老规矩,求一下推荐,和金砖,没有收藏的朋友也请收藏一个,小山在这里说声谢谢了!今日仍然是三更,明天早上可能起晚点,到时候晚点更哦!!



………【四十 奉先公的对白】………

    大将军府,董卓阴沉着张脸座于上处,对于上午的那一场大战,董旧虽说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可是任是谁在兴冲冲出门去找碴后,被人以一个响亮地耳光给扇回来,换谁来也会是如董卓这般,弄出这么个臭脸来。

    “吕布非常人也,丁原匹夫,有其撑腰,却是屡次顶撞于我,如之奈何?”

    帐前一人出曰:“主公勿忧。某与吕布同乡,知其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某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吕布拱手来降。”卓大喜,观其人,乃虎贲中郎将李肃是也。

    “哦?文懿(李肃字,按左传‘忠肃共懿’的说法取的字)又有何妙计?可说得那吕布来降我?”

    “肃闻主公有名马一匹,号曰赤兔,日行千里。那吕布爱马如命,须得此马,再用金珠,以利结其心。某更进说词,吕布必反丁原,来投主公矣。”

    见得李肃说的头头是道,董卓反倒有些捉摸不定,说老实话,以董卓他这西凉人的性格来说,对于吕布,他是完全真心喜爱的,照例问问头号军师李儒:“李肃此言有几分把握?”

    “主公欲得天下,何惜此一马哉!”李儒倒也直接,主公你想要得这天下,又何必再意那么区区一匹马儿,当然,这次李肃去成与不成,我可没跟你打包票的。

    董卓倒是没有听出李儒的言外之意,见得头号军师同意,遂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与了李肃。

    李肃赍了礼物,一路大摇大摆的径投吕布寨来。让军士报与吕布知道只说有故人来访,吕布一时不疑有他,让了李肃这大忽悠进来,所谓人生四喜,即有他乡遇故知之说,二人同乡一见面倒是侃起大山来。

    现代的男人,互相见个面,当然会问,你现在做什么,多少钱一个月?工作爽不爽,这属于人之常情,也算是一种闲聊,而换作古代,吕布与李肃这个二五仔见面,这闲聊亦是脱不出这个范畴。

    “好久不见,哥你现住哪?当啥官了?”

    “哥住京师里头,这会也只是个小小的虎贲中郎将。唉!”李肃轻叹一声,顺便摆出一副我很欠抽的表情。

    “……”吕布黑着张脸,操,哥样样比你强,还只是混得个郡主薄呢。

    “……”

    “闻贤弟匡扶社稷,不胜之喜。今有良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名曰赤兔,特献与贤弟,以助虎威。”

    一听说有好马,吕布这鸟厮,直接就无视了李肃这二五仔的烂三货。喊了军士牵过马儿来,果然那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

    吕布见了这马,那是连眼珠子都快要瞪了下来,那是真真正正的大喜啊,摸着那马儿,只一个劲地赞着“好马,,,好马”估计再不打断这家伙的意银,吕布这家伙绝对会是开始精神反常起来……也不知道这家伙是不是个恋马狂亦或是其它。

    “兄赐此龙驹,将何以为报?”嗯……不得不说,还好吕布这家伙还是知道点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江湖活计的。你个小样,无原无故给我这么个大好处,有啥要求哥的,你就直说吧。

    “某为义气而来。岂望报乎!”义气而来?操,鄙视之,吕布狠狠地在心里鄙视了这二五仔一番,你真当哥是一傻13啊,哥好歹这会还是个主薄的说,多少还是懂点计量地。

    哥就不信你还能憋多久,走俺们喝酒去。

    吕布置酒相待。酒酣,肃曰:“肃与贤弟少得相见,令尊却常会来。”

    “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

    李肃大笑曰:“非也!某说今日丁刺史耳。”

    操,你个JB,是哪壶不开你提哪壶啊,老子在这混也是窝囊得紧,你偏还提这事。

    “某在丁建阳处,亦出于无奈。”也确实,想他吕布,武艺可谓天下无双,可Tmd丁建阳那阴人却怕自己夺了他的兵权,非给自己整个主薄做做,这能爽才怪。

    “贤弟有擎天驾海之才,四海孰不钦敬?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何言无奈而在人之下乎?”嗯?说客来了?我就说李肃你个二五仔,没事你跑我这又送好马,又套交情的,都干啥来着,原来是要俺跳槽来着,也罢,在这也确实不爽,今日受了你的情,倒好好听听你能指条啥路给俺,若是好,俺倒也不见意跳跳槽的。若是比丁建阳这还差劲,偶可就得好好考虑考虑了,别把谁都当成跟你一般个二五仔似的。

    “恨不逢其主耳。兄有何见教于我?”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是啊,是啊,老子当初就是走得急了点,兄弟你在朝廷中当差,眼光高,眼界广,可看出何人为世之英雄?”

    “某遍观群臣,皆不如董卓。董卓为人敬贤礼士,赏罚分明,终成大业。”

    果然,真的是董老贼,吕布装着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肚子里却是笑开了花,俺要换门庭,俺要换工作,俺要换老板。

    跟董卓好啊,那可是中央干部,是大官,所谓宰相门前七品官,俺去了,凭俺一身功夫,还不混得风生水起的,嗯,换,一定得换,换换更健康,常换换才更有钱途啊……只是还得琢磨着再捞点才好。

    “董公当世英雄,某早欲从之,只恨无门路啊?”

    李肃倒也上道,当下取出金珠、玉带陈于吕布面前。

    我靠,你个二五仔,竟然藏了这么多不孝敬出来,还好老子诈你一把,不然岂不是要亏大了,脸上却是一脸惊容:“兄弟你这是做什么?”

    你个逼样你就装啊!你就继续给老子装,操!李肃暗地里狠狠地吐了口口水,叱退左右近侍之人,告布曰:“此是董公久慕大名,特令某将此奉献。赤兔马亦董公所赠也。”

    “董公如此见爱,某将何以报之?”

    (嗯……说吧,说出你地条件吧,送金送银又送好马的,这会你总该露尹巴了吧,好办俺就从了,不好办,对不起,东西偶收了,其它拜拜……)

    “如某之不才,尚为虎贲中郎将;公若到彼,贵不可言。”

    (操,还诱惑我,你个二五仔,你有事说事啊,我可跟你说,我可不吃你这一套地。)

    “恨无涓埃之功,以为进见之礼。”

    (无功不受禄,没见面礼不好近大门啊,你个二五仔你就直说到底要俺干啥出格地事吧。)

    李肃道:“功在翻手之间,公不肯为耳。”

    呃!!翻手间?翻手间的功劳?这Tmd是啥呢?你个小样无非就是想让我跟着你杀人放火去做个打手而已,吕布暗自思量,这老董要想要啥呢?要了俺这打手外,他想要丁原的兵,想要丁原的将,想要丁原的……罢了罢了,一不作二不休,那个老不死的,为了俺地前程,俺只能跟你说北北了……布沈吟良久曰:“吾欲杀丁原,引军归董卓,何如?”

    李肃大喜道:“贤弟若能如此,真莫大之功也!但事不宜迟,在于决。”布与肃约于明日来降,肃别去。

    且看那奉先公骑于赤兔上,手拿方天画戟,奔出大寨来,仰天长吼:“第二更某家才出场,是谁扔金砖砸我?是谁??”



………【四十一 十九诸候讨董】………

    九月甲戌,董卓复大会朝臣于嘉德殿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此时没了袁绍这位二愣哥,没了丁原这硬骨头,而当初的虎将又成了自己的义子立于自己身后,这董卓在洛阳这一亩三分地里头行事,还有谁敢说个不字。

    朝中众忠臣之后闻董卓之意而潸然泪下,大汉朝四百年基业啊!当年出了个王莽,至如今,复又出了董卓这头狼,这大汉朝,这天,这地,都要变了!

    汉中平六年九月,公元一**年九月。年仅九岁的陈留王协在董卓的帮助下,登基称帝,史称孝献帝。

    改年号为初平,改次年为初平元年。尊董卓为相国,号尚父。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

    又命扶何太后并弘农王及帝妃唐氏永安宫闲住,封锁宫门,禁群臣无得擅入。只是可怜那少帝四月登基,至九月即被废,连着母子二人一并锁进了深宫。

    中平六年十一月癸丑日,董卓乃置弘农王于阁上,使郎中令李儒进酖,丹杀于殿内。

    十二月,葬弘农王于故中常侍赵忠成圹中,谥曰怀王。

    从九月开始,至十二月,天下万民间,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这一连串的事故的生,先是汉少帝刘辨被废,接着是汉少帝刘协在董卓的扶持下登基称帝,再接着丹杀何太后,以及废帝刘协。

    但是?可是?可但是这又如何?董卓仍然是他董卓,仍然过着他快乐的日子,朝中众臣敢怒又不敢言的样子,每每让董卓想起来都是哈哈大笑不已。

    一帮子怕死的小人,还自诩忠臣,标榜正义,我呸……只要老子那三十万铁骑在手,谁也不怕你们暗地里做的那些小偷小摸的勾档,你们这帮子所谓的忠臣就给我老董家做一辈子的奴才吧,哼……

    洛阳,如今驻扎着董卓的二十万西凉铁骑以及十万并州狼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整个洛阳城里,众大臣心里头雪亮的,谁比谁都清楚这其中的厉害。

    此时的董卓就像头恶狼,碰不得,惹不得,跟他硬碰硬更是不行,因为他们没兵权,整个洛阳,包括西园八个校,禁军,执金吾,洛阳中,几乎所有的兵力此时都掌握在了董卓的手上,所以整个洛阳城内的人物对于董卓的横行霸道也只能忍气吞声。

    你可以在暗地里行动,你可以想法去调集整个大汉的兵力于斗董卓,可是,那些你都必须偷偷地,在暗地里去进行,若是被董卓知晓了,谁也不敢保证,董卓这个狂的魔王会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死,并不会让你那么愉快,或许……可能……也许满门抄斩,更或者诛连九族。

    然而,这天下间,并不缺少真正的忠臣,也并不缺少那种不怕死的,至少王匡现在他已经出兵了。

    时有河内太守王匡,忠于王事,闻帝死,大恸,尽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

    董卓是谁,他可是打了一辈子仗的人物,身边又有李儒这号顶级的军师,有吕布,华雄这类天下间都少有的猛将,更有那三十万的精锐铁骑。王匡,在他走出他的封地河内时,这结局便已经注定。

    遣疑兵于平阴渡者,复遣精锐铁骑从小*平津北渡,绕击其后。

    有吕布,有张辽,有高顺,更有五万的并州狼骑,王匡,注定了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津北,将成为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战。

    史载,吕布大破河内太守王匡于津北,死者略尽。

    自有丁原这位先行者的光荣事迹后,又跟着冒出个王匡这忒货来,终轮着到曹操这借王允的七星宝刀诈称献宝实则行刺董卓未遂,返回郡之后说服了郡大族卫弘,卫弘散尽家财资助曹操,于是先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不数日间,应募之士,如雨骈集。

    有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又有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曹操皆留为帐前吏。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精兵千人来投。此二人本是曹操之族兄弟,武艺过人,兼且兵法战策亦是颇多精熟,曹操大喜,尽收入帐下,引以为心腹。

    不数日,又有曹氏兄弟曹仁、曹洪闻曹操以大义起兵,亦是各引了千余兵马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曹操大喜,于村中调练军马。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四方送粮食者,不计其数。

    自此曹家八将算是一下子聚齐了四将之数。

    中平六年十二月,就在少帝死后不足一月,曹操矫诏遍告天下,号召天下各路英雄起兵勤王,共同铲除董卓、匡扶汉室。

    诏书曰:“操等谨以大义遍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帝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奉行。”

    檄文出,天下响应。天下共有十九路诸候起兵响应: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

    第三镇,豫州刺史孔铀。

    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

    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

    再加上曹操的本部兵马,共计18路诸侯。当然我们这里得加上齐郡太守方宁这一路,算是凑上十九路人马。

    诸路军马,多少不等,有三万者,有一二万者,各领文官武将,尽往投洛阳而来。

    第三更到!!求金砖,求收藏推荐啦!!有金砖的朋友还请扔我快,没有收藏的朋友,还请收藏一下,谢谢啦!



………【四十二 斗将孙文台】………

    且说方宁这位齐国相,如今亦是年方十五六,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之时,而对于一位穿越众来说,参加讨董会盟自是颇为相往的。

    不管是为了去捞些声望,亦或者只是纯粹的为了去看看这种天下会盟的场面而长长见识,更或者是为了满足于一个穿越群众的穿越情节,反正不管怎么说,留方悦,孙乾看家,方宁此次亦是亲自带兵三千,着大将太史慈,孙礼,韩浩,蒋奇皆随军而去,算是也为这些年青的将军去长长见识。

    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