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征战在汉末-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见得孙乾如此,方宁亦是哈哈大笑不已,不成想这平日里严肃的孙乾亦是有这灰谐的一面,但对于这位灰谐的师兄的教诲,方宁却是万分感动的,深深一揖,算是谢意,此一切尽在不言中也。

    “主公所虑者,无非只一物,粮也,如今刚过春耕,正是青黄不接之时,此时若无粮可济于乱地,必生大祸。”孙乾幽幽然道:“然自主公平定乐安后,主公自徐州借来之粮草已是所剩无几,如今加上个受害更严重的济南国,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我齐郡已无余粮矣。”

    不待得方宁话,孙乾又道:“如今确是有一计可救此急难,此计非主公不足以成事,还请主公答应。”

    “若能换得来粮草,救我青州百姓,莫说一事,就是十事,百事,只要我能做的,我皆答应。学兄且快快说来。”

    “主公高义。”不大不小的拍了个马屁后,孙乾笑笑道:“主公今年年方十三,虽年纪有些幼小,但亦是差不多该到大婚的年纪了。”

    “这……这……”孙乾此话确是打的方宁一个措手不及,他今年才十三岁,若换后世,十三岁中学都还没毕业呢,当然,若是某个别强人,还在小学堂里混也说不定。可这会到好,这孙乾竟然说他该到大婚的年纪了,这都什么事啊。

    “学兄玩笑了,我们谈正事,嘿嘿,,谈正事……”方宁只得使出这移木接花的大招,转个话题去。

    却不想孙乾确是一本正经地说道:“主公差矣,此即是正事,亦是大事也。”

    只听孙乾接着道:“我青州无粮,此次确仍需四处筹粮,而选之地,当为徐州。”

    “还去徐州借粮?”这孙乾还真当人家徐州是冤大头了啊,没粮就跑人家那要去。

    “然也,但亦是不然。”此时的孙乾笑的确是颇有几分高深莫测。

    “此次入徐州确是去着人送粮与我们。”

    “送粮与我们?这话从何说起?”上回去借,人家一给就是二十万石,这已经算是够给面子的了,如今又要去借,是泥人都要冒火了,真当徐州是你家后院啊。

    “此确是乾与主公说的此计关键之处,确是需主公应允方可。”

    “应允何事?”

    “闻得徐州有糜家殷实,家据亿万贯资产,钱粮更是无数,若求得其一二,我青州再无饥矣。”

    “诚如此,那又如何?”那是人家的钱粮,关我们什么事。

    “又闻糜家有女,贤良淑德,甚是贤惠,且年纪与主公相当,正是般配。若主公应了这事,乾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去说服那糜家以泰半家资归为嫁妆,从此二家永结秦缙之好。”

    “这……这……这个,学兄,我才十三岁,是不是,那个……再商量商量?”此时的方宁确是满脑门的黑线,这叫什么事啊这,这会就去抢刘备地老婆,还是娶地个可能流着鼻涕的小丫头片子,啊哦哦……天理不容啊,做怪叔叔是要遭天打雷劈的。

    “为青州百万难民计,学兄就代恩师同意了,更何况,刚学弟亦是说了,若只为青州百姓计,力所能及处,莫说一事,十事百事皆应我。如今,学兄确只一事,学兄就当学弟允了。哈哈哈……”以恩师兼学兄的名义,定下了这事,孙乾显然是颇为高兴的,只见他老人家一路大笑着走出了门外,回头见得方宁仍是被雷得外焦内嫩木呆呆地跪坐在地上,孙乾亦是忍不住莞尔道:“学弟莫怕,只管在家等那娇妻美妾,兄去矣……”

    当年,刘备帐下,简雍,孙乾,糜竺,曹豹四人同号徐州四杰,刘备定益州后,孙乾自从事中郎升为秉忠将军,见礼仅次麋竺,与简雍同等。可想而知,孙乾与糜竺二人之才,也算是半斤八两,谁也耐何不了谁。

    一个是号称辩才无双,一个确是特有的商贾之机锋,二人的口才都是不妄多让的。但,孙乾就是把这事给办成功了,而且是办得漂漂亮亮的。

    糜竺不光同意了嫁妹于方宁,更是同意了送粮草百万石,钱十万贯以为嫁妆。这确是好大一手笔,非大魄力大能耐者不能成此事。

    “大哥糊涂,怎可如此行事?”

    见得人家三言两语就把糜竺忽悠晕了,答应了把个小妹嫁过去不说,还连带着送上百万粮草,十万贯家私,那得需要多久才能挣得回来。

    目送着孙乾随着下人下去,糜竺轻喝了口茶水,润了润有些干涩的喉咙,暗赞了句方宁了得,上回方宁来,糜竺只听说方宁入了郑玄门下求学,不想这前后才小半年时间,就又被他得了个如此厉害的人物,若是给他时间,假以时日,还不知道此子会有何成就呢,此子当非池中之物,糜竺暗叹了口气。

    所谓锦上添花却是不如雪中送炭来得实在,如今正是方宁事业的最低谷的时候,此时助他一臂之力,待那时,此子一飞冲天之时,自是能收得这份大礼的回报。

    更何况,他糜府资产亿万贯,富甲一方,区区百万钱粮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哥,何以要允了这门亲事?小妹今年不过十岁。你又怎能忍心?”糜芳对于糜竺的行事感到很迷茫,前段时间,送米又送钱也就算了,毕竟那是真的个小数目,他糜家家大业大无所谓,可今儿个确是百万钱粮,任是你家大业大,百万钱粮,亦是个不大不小数字了。

    所以糜芳才会以小妹为借口,企图以小妹为突破口,来打散糜竺的决心。

    糜贞是糜竺小妹,糜家长辈去得早,一大片家业确只留得兄妹三人掌着,那糜贞又是从小由糜竺这位大哥带大的。可想而知,糜府上,他糜家大小姐绝对是掌上明珠般的存在。糜竺,糜芳二人对于糜贞的疼爱那绝对是过任何一切的。

    如今,糜贞才十岁,可是糜竺已经决定把这位妹妹嫁与他人为妇。这种时候,做为二哥说的话,大哥的耳朵你是听也不听?你的心真的硬如铁石吗?

    “无须你多言,此事我又如何不知!”糜竺颇有几分伤感地道:“只是为家族计,我确又不得不如此行事。”

    “此次那方太守来求亲,确是为何,你真当他是为了我们家贞儿吗?怕是为了我们糜家那百万石粮草更多些吧。哼……”

    “那大哥即已知其计量,为何还要答应与他。”

    “唉,天下要大乱矣,为家族计,我们确是不能成了那只会下金蛋的鸡,还需早些谋划为好。”

    “大哥……”糜芳还想再劝,确是见得糜竺爬起身来,挥了挥手,拖着有些沉重的身子,径往后堂去了。

    汉中平三年秋,公元一八六年八月,年方十三的方宁大婚,娶朐县糜氏女为妻,各地与方宁相善者皆有来贺,犹其做为女方的糜家,更是送来粮百万石,钱十万贯,其它珍品无数以为嫁妆,齐国郡大庆。

    自方宁大婚后,有糜家的大力支持,在青州无主之下,青州想不平定都难,当然,也只是平定而已,现在朝庭上高高在上的那位还没有倒下,天下也还没有呈现大乱的局势,方宁的胆亦是还没那么肥,当然不敢做什么太大的动作,最多也只是暗地里行事,分派手下人暗中控制乐安,济南二郡。

    其它如官商结合大力整顿市场,帮助糜家在青州打开局面,这种零零碎碎的小事多如牛毛,自有孙乾报与方宁后,自去处理的漂漂亮亮的,直得一提的却是自太史慈这位猛男后,借着大婚之喜,终于是又让方宁得了二员大将来。

    确说自上回方悦回老家接亲眷的时候,闻乡间传闻有河内韩浩者韩公嗣,河东蒋奇蒋元化,颖川韩猛韩伯登,沛国史涣史公刘四人,四人义结金兰,豪侠之名远扬于燕赵之地,颇有武力,这确是让方悦给惦记上了,做为方宁手下头号大将,方悦自是清楚,方宁手下能用得上的人太少太少,为自己,也为主公打算,方悦自是要多为方宁考虑考虑,如有此勇力者必是员大将。

    算起来,这韩浩还算是方悦的大同乡,亦算是方悦的后学晚辈,得方悦拉拢,值此乱世,韩浩自是要为自己功名博上一场。

    而另一位蒋奇蒋元化,史上本是韩馥手下大将,后袁绍代韩馥入主冀州,随韩猛同属袁绍,史上不如张郃般出名,却是因为此二人兵法谋略上多有不如,但勇猛上比之张郃,高览之流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韩浩,韩猛,蒋奇,沛国史涣,这四位结义兄弟,此次得方悦举荐,韩浩与蒋奇却是先入了方宁帐下,而韩猛因自家叔叔韩馥以入主冀州,却是无缘来此。唯沛国史涣确是一有勇有谋之辈,对于方宁,仍是持观望状态。

    得此二勇将,方宁已是托天之幸。亦是不敢再有何奢求。此时方宁帐下,武有方悦,太史慈,韩浩,蒋奇,孙礼,令虎,以及方悦长子方标。文有孙乾,管理区区齐国一郡之地,那是措措有余了。

    当然实际上已是坐拥三郡之地的方宁,掌泰半青州,事业上蒸蒸日上,有孙乾这位亦师亦友,亦臣亦兄的学长跟着,郡事自是不用方宁怎么担心,安安心心的陪着美娇娘,坐等天下风云起涌。

    第三更到,3g新人同学,嘿嘿!谢谢你了!求一下票票,金砖了,有金砖的朋友请往这里扔过来!没有收藏的朋友也请你收藏一下,谢谢了!!



………【三十六 诛阉】………

    初,何皇后生皇子辩,王贵人生皇子协。群臣请立太子,帝以辩轻佻无威仪,不可为人主,然皇后有宠,时何进又居大将军位,掌天下兵马,进弟苗掌京畿禁军,外戚重权,帝故久不能决。

    中平六年,帝病笃,嘱遗昭于宦官蹇硕立皇子协即帝位。蹇硕既受遗诏,确是忌惮于何进兄弟的势力。也不敢做什么明目张胆的事情。

    及大汉朝这位昏庸的皇帝在人们一片怨声中结束了这一生后,时十常侍在侧,乃定计以密不丧,欲先假传圣旨引何进入宫,除何进而立陈留王协。

    也是何进命不该此时绝,及何进接了假圣旨兴匆匆就往皇宫跑,以为灵帝乃是有意托孤于他,还没进皇宫门,确不想得蹇硕军司马潘隐密言告之帝以崩,十常侍正密谋除何进而后快。

    何进大惊,遂返道归西营,引兵入屯大将军邸,称疾不入。蹇硕谋而不密,至使杀何进不成。国不可一日无君,终是抗不过何进这外戚专权的大将军,还有宫内那位皇后娘娘,迫于压力,乃让步立皇子辩为帝。

    闻得这消息,方宁却是并没有感到太过惊讶,只是抱着手上的孩子一番嘻闹,也就这么过去了。

    话说,自中平三年秋,方宁大婚后,郡内又无事,方宁除了跟孙乾混学点专业知识外,其它也没啥鸟事。身边又抱着个美娇娘,又是自己的准老婆,这能没鸟啥事吗?所以,到后来,也就扔了那顾忌,也不管是不是双方的年纪太小,就这么把个小姑娘给推倒了,有一次就有两次,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年方十四的方宁夜夜耕耘,终是有了份收获,得了这个孩子。取名方景,只是看上去这孩子却是脑门有几分不灵光的味道。方宁亦是没法,按现代科学的说法,父母太小,身体尚未育完全,就生育孩子,对下一代是很不好的。

    (题外话:大家不要骂我,结婚了如果不把对方推倒,那是要被千夫所指的,特别是女方娘家人。古人特别是老人对于女子是否破处可是很有研究的,可能有人会说十二三岁的女子不能生孩子,嗯……(科不科学俺不太清楚,俺们隔壁村我奶奶那一辈人中就有十三岁的童养媳,当然我说的是已经有宝宝的那种,万恶的旧社会啊,唉……!国家提倡晚婚晚育,其实不光是因为计划生育,其实更是一种提高下一代质量的重要措施。男子三十,女子二十五六,此时才是男女*性*精*卵*子育最成熟最顶峰的时候,此时生育出来的下一代才是集结父母亲智力,精力最颠峰的时刻,生育的孩子自然是最完美的。现实生活中,家里子女多而生育早的,次子比长子聪明,比比皆是。)

    汉中平六年四月,皇子辩乃即帝位,改元光熹,是为汉少帝。时帝年十四,因年少尚不足以清政,群臣乃请何太后临朝称制,着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同领录尚书事。

    何进虽是屠夫出生,确也是存着几分明白心思,自是知道宦官是这天下祸源,兼且不忿那蹇硕先前有意相害于自己,待得何进把持了朝政,哪还有那蹇硕的活路。

    时有门客张津劝何进:“黄门常侍权重日久,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宜更清选贤良,整齐天下,为国家除患。”

    此时的何进虽然刚领了录尚书事兼辅政大臣这么个牛差,但经得蹇硕那一把吓的,也算是存着几分清明,从了那张津的进言。

    又以袁氏一门四世三公,累世宠贵,海内所归,而袁绍又能善养名士,能得豪杰用命,袁家老二虎贲中郎将袁术亦尚气侠,闻名于京师,何进一并招了来厚待之。复又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引以为智谋心腹。

    大将军何进的动作自是蛮不过蹇硕,张让这帮子阴人,被何进来的这么一手,整的也是不得安生,遂与中常侍赵忠,张让等去密信以求联合,他蹇硕有理由相信,张让,赵忠这帮家伙会爽快地同意与之联合的。

    此时的何进算是大汉众党人的代表,而党人与张让,赵忠这伙阉人正是有滔天之恨,不生食其肉都不足以解心头之恨。这事他蹇硕明白,张让,赵忠明白,何进明白,全大汉朝的人都明白。

    十常侍是靠着灵帝宠信才能有此地位,如今灵帝驾崩,而少帝辩还年幼确是没被十常侍控制住,当年风云天下的十常侍也就成了十条连狗都不如的东西,但,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他蹇硕除外。

    灵帝时,为显天家威严,乃从何进言,诏何进大四方兵,讲武于平乐观下。起大坛,上建十二重五采华盖,高十丈,坛东北为小坛,复建九重华盖,高九丈,列步兵、骑士数万人,结营为阵,天子亲出临军,驻大华盖下,进驻小华盖。礼毕,帝躬擐甲介马,称“无上将军”,行陈三匝而还。诏使进悉领兵屯于观下。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他蹇硕是灵帝亲任的西园上军校尉,尚掌着这几万西园的精锐,此次去信与张让之辈联合,以蹇硕推断这却是**不离十之事。

    但蹇硕确是忘记了一点,也是最致命的一点,那大将军何进是如何上得台面来的。可以说,就何进他那妹妹,若不是郭胜从中捣鬼,也有做上皇后位置的盼头?若没有何皇后,又哪来的何大将军呢?

    中常侍郭胜,早已经是何进的亲信,凡事出了内鬼这种东西,想成事的都是难上加难,所以蹇硕的败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郭胜与赵忠,张让等共议,不从蹇硕计,而是以蹇硕的书信与何进以示好。得了这么个机会,何进哪还会错过,使了黄门令把蹇硕招得来,明正言顺的诛之而后快。

    蹇硕被诛,心腹袁绍复进言于何进言:“前窦武欲诛内宠而反为所害者,以其言语漏泄,而五营百官服畏中人故也。今将军既有元舅之重,而兄弟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名士,乐尽力命,事在掌握,此天赞之时也。将军宜一为天下除患,名垂后世。虽周之申伯,何足道哉!今大行在前殿,将军受诏领禁兵,不宜轻出入宫省。”

    何进亦然之,乃称疾不入宫以见国丧,又不送山陵。遂与袁绍定筹策,以其计示于何太后。望求得何太后帮助,以太后懿旨诛杀十常侍,这样杀那十常侍当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折,毕竟何太后现在也算是监国,临朝称制了不是。

    第一更到!求票求收藏,求金砖了,有砖的朋友还请扔我一块!小山每日都有狂努力更新的!



………【三十七 诛阉2】………

    何太后是个念旧情的人,更是一个没有什么见识的女人,耳根子又软,昨日里得了那十常侍的哭诉,如今哪还会听得何进之言,此时却也是不好明说,只一个劲地推托先帝刚崩,不可处处与中官为难,且自有汉家天下来,自有中官领禁省,何必听那些士人唆使。

    何太后不同意,而听得何太后的一番怀旧版求情后,我们这位杀猪屠户出生的大将军亦是嘘唏不已,是啊,若不是人家郭胜,哪有他兄妹今日。如今却是要当那党人的刀子杀他们的敌人,却让自己做这忘恩负意的人,何进也是不愿意的。

    更何况十常侍在京师或数十年,得灵帝宠信封侯,势力早已经遍布大汉天下。何进新当辅国重任,没得太后懿旨,哪敢惮杀,虽然外收大名而内却不能诀断下来,故而此事也就这么一直拖着而无决断。

    见得这一招无果,袁绍等人又为何进谋划,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引兵向京城,造成进京勤王清君侧之势,以胁迫何太后下旨平贼。

    时有主簿陈琳闻得袁绍之谋入谏于何进道:“《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今将军立朝堂之上,可谓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又兼将军手握重兵,龙骧虎步于天下。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十常侍为恶多年,早已天人共愤,众叛亲离,将军只需以大义而行此等事来,犹如探囊取物般,而今将军,反以利器武备更行此事,更征四方兵马以入京畿要地,此犹如鼓洪炉而燎毛,废力而不讨好。再则天下兵马会聚于一地,强者为雄,诚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至时功若不成,必生大乱”

    此时的何进哪能听得进陈琳的劝,再说有以袁绍为的士家大族给何进施压,何进就算是想听陈琳的劝谏也是不敢去遵守的。遂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号。太后犹不从。

    说老实话,陈琳的这一翻劝戒,那是完全正确的,你何进大将军,此时已经是天上地下,万万人之上,确是没有一人之下的说话,独霸了朝庭,又掌着天下兵马,若你想做那王莽都可以,那还用得着找外来助力,若是何进是个有自主而又听得近谏言的人,世态也不会展到如今这种地步。其实主要还是那句话,他这屠夫顶这大将军位置也不容易啊。

    弟何苗谓何进言:“始共从南阳来,俱以贫贱,依省内以致贵富。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可收。宜深思之,且与省内和也。”

    说何进不堪,至少何进还算沱硬当点的泥巴,至少他还能顶个大将军这位置,把那沱泥巴糊上墙,而何苗,那家伙才真真算是个渣滓,仗着何进和何皇后的势力,顶着个车骑将军的位置,整日里能干出一件不让人怨的事情出来,就算老天爷开眼,上辈子修了福了。

    收了十常侍的好处,如今来到何进面前,又是一通怀旧版的求情,你让何进怎么办?

    可是,再怎么着,他也是何进的亲弟弟,不管他是受了别人的指使来跟何进这么说,还是其它,但何苗的话,何进还是多少会听的,再怎么说,那也是亲兄弟不是。再加上,此时收了十常侍好处的何苗到来何进面前,又是一通怀旧版的求情,告诉何进,我们兄弟本来就穷地叮当响,是依着人家中常侍才有了今天这番地位和富贵的,再说国家大事,以俺们兄弟肚子里那点墨水,哪能玩得过来,还是跟十常侍联合吧,这样有那帮子权势滔天的人帮衬着,总归是要好些的。如此总总,你又让何进怎么个想法?

    何进本来就不是位能断大事的人,此时更是狐疑犹豫不定,甚至于有点愰愰然。此时的袁绍占着四世三公的名头,确是何进手下头号的大红人,而年轻的袁绍也是位牛x的能断大事的主,要不然,袁家子弟成百上千,就不会独他袁绍和袁术留名史书,万古流传至今了。

    史载此时袁绍怕何进变卦,不得以之下,只得又占着士族名份胁迫何进道:“此时间隙以生,形势已露,所谓夜长梦多,将军若不早下决断,事必有反复矣!”此时的袁绍占着四世三公,袁家乃天下士林之的名头,已经用上威胁这种手段,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形。

    袁绍的话很明白,“王匡,董卓,丁原,桥瑁这些个带兵大佬都受了你的昭书,已经再洛阳门外等着了,事到如今,这大势已成,如果你闷着不,事拖长了,可就会生些谁也无法预计的事情。何进你不早点下定决心,还拖在这里准备干什么?”

    袁绍家是党人代表,而何进此时确是正需仰仗党人的时候,自然是不敢得罪于袁绍。于是以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绍使洛阳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驰驿上,欲进兵平乐观。

    到了此时,我们这位何太后才算是真的害怕起来,知道这次何进也是挡不住了,遂只得罢了中常侍小黄门,使还里舍不得出入宫庭,算是应了个景,只留下一些何进平日里的眼线在宫中,以守中宫。

    十常侍仍是好好地活在宫中,这与当初士人们想致十常侍于死地的结果相差的却是太多,谁也不敢保证十常侍以后会否再得势而把他们这些士人们再来一次党禁。所谓打蛇不死,必受其祸,众士人常读儒家经典,此等典故自是知之甚详,自是不会就此罢手的。遂又联名施压于何进,让何进尽快以收十常侍,还天下清宁。

    何进终是顶不住这帮士人的压力,八月,何进入长乐宫,请旨尽诛诸十常侍以谢天下,并选三署郎入守宦官庐以为常侍。

    十常侍是谁?那是号称在朝中能呼风唤雨的人物,早在何进入宫门时,十常侍即以明了。

    当初灵帝临丧入葬之时,这位何大将军都敢称病不来,如今又急急入了长乐宫,哪能有啥好事,莫非当年窦氏之事要在我等身上重演耶?也不怪诸宦官如今被吓的草木皆兵,神经兮兮的,这种关乎于自家身家性命的事,实在是不得不担惊受怕。

    着张让使内宦往长乐宫去偷听,对于何进的言语,自是一字不漏的听得满肚子。所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张让,段珪之辈自不是什么善良之辈,领了数十小太监并毕岚,赵忠等人,持了兵器自入宫内,伏于长乐宫外,待得何进与何皇后交代完,晃晃悠悠的出来,数十小太监并张让,段珪之辈一拥而上,可怜堂堂大汉朝大将军,往日杀猪无数,不想今日亦是尝到了这种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味道,怎一个爽字了得。

    宫外何进部曲将吴匡、张璋,在外闻得何进被十常侍所害,当下不敢怠慢,一边使人通报了袁绍等人,一边自领兵入宫,欲尽诛十常侍。

    却不想张让,赵忠之辈,虽然没有蹇硕那般牛,但也算是一号人物,杀了何进,当下即闭了宫门,部将吴匡,张璋之辈,又哪攻得进来。

    直至日暮时分,虎贲中郎将袁术火烧南宫九龙门及东西二宫,一时间火势滔天,张让,段珪之辈不得守,不得以,只得入了长乐宫,劫天子及陈留王走暗道以出北宫而去。

    此处也合该他董卓家致富一回,此时董卓自接了何进旨意后,一路引兵往洛阳而来,却不想董卓还没赶至洛阳,何进已被十常侍所害,十常侍作乱被袁术所败,挟了小皇帝及陈留王逃出谷门,尽奔小*平津而来,本来先往河内躲上一阵子的想法。却不想此时董卓大军正自从河内而来,再相撞见,哪还有那帮子阉人的活路,早被董卓门下那帮子西凉人一刀一个通通串了人型葫芦去了。

    史记载:汉中平六年,十常侍作乱,杀大将军何进,挟天子与陈留王于北芒山,并州刺史董卓迎帝驾于北芒。时帝年十四,陈留王年九岁。

    野史载:初卓与帝语,语不可了。乃更与陈留王语,问祸乱由起;王答,自初至终,无所遗失。卓大喜,乃有废立意。

    第二更到,董胖子跑出金銮殿,大吼一声:金砖,收藏,推荐在哪里!统统与本丞相交出来!!



………【三十八 妄议】………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少好侠,以勇武闻名于西凉,性粗猛而有谋断,从中郎将张奂平并州羌起家,领汉阳,陇西,定定,北地,上郡,西河羽林军,稍后迁为羽林郎,后因作战勇猛,因功迁为广武令、郡守北部都尉、西域戌已校尉,直至河东太守。至此,董卓可谓平步青云。

    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副车骑将军皇甫嵩征讨北地先零羌、湟中义从和金城人边章、韩遂,后皇甫嵩因之前得罪宦官,于其年秋征还,边章、韩遂等遂愈猖獗。后朝廷又以张温为车骑将军,统兵十万,督董卓等平叛。十一月,董卓、鲍鸿大破韩遂、边章,斩数千。后讨先零羌,诸军皆败,唯董卓独全师而还。

    中平五年,帝室生毒咒,遂用大司农王允计,征西凉刺史董卓为少府,敕以营吏士属左将军皇甫嵩,谐行在所。时董卓屯兵河内,用其军师李儒计,上言:凉州扰乱,鲸鲵未灭,此臣奋暛命之秋。吏士踊跃,恋恩念报,各遮臣车,辞声恳恻,未得即路也。辄且行前将军事,尽心慰恤,暛力行陈。”

    中平六年,董卓屯兵河内,养西凉劲卒十万众,朝庭恐慌,复下召以董卓为并州牧,又敕以吏兵属皇甫嵩。卓复上言:“臣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乐为国家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州,效力边陲。”卓再违诏敕。

    (本人估计,当时向何进进言招四方诸候进京清君侧的,并不是袁绍,而最有可能的当以李儒为最。因为当时天下各地有实力能进京勤王的也就那么几个人,董卓算一个,丁原算一个,幽州刘虞,荆州刘表,益州刘焉都能算上,当然其它还有公孙瓒,青州刺史龚景,兖州刘岱都能算上,但离得司隶近的,朝兵夕即能至的,当属董卓和丁原及刘岱三人莫属。丁原是大汉死忠派,皇帝要他进京他就进,要他回并州他就回,这种完全没有野心的诸候,当然不需要这种进京的机会。而兖州的刘岱确是正儿八斤的皇亲国戚,也不会需要这种谋划来找借口进京,唯有董卓,窝在河内,动机最为合适。

    屡抗圣旨不尊,屯重兵于河内,早有不臣之心,更何况,灵帝刚挂,主持朝政的只能是陈留王和弘农王两位皇子,两皇子都是未成年,此时不入京独霸朝纲更待何时。)

    董卓初入洛阳,步骑不过三千,而收降司隶诸郡兵、禁卫诸军远远多于董卓军,董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