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逍遥灵帝传说-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青丝,小心翼翼地用红绫包好,再把它绑在比生命还珍贵的桃花扇上,然后交给卞玉京,请她转交给侯方域,并留下遗言说:“公子当为大明守节,勿事异族,妾于九泉之下铭记公子厚爱。”
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香君,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如意水烟罗。
此宝看上去是一面罗网,不用时,折叠起来,薄薄一层,大只方寸;弹指展开,大小数百千丈,无不由心。妙在是与别的法宝不同,毫无光华,也无甚形迹。多好的慧目法眼,也只依稀辨出一片薄得几非目力能见的烟痕;任多猛烈的水火风雷,均攻不进。
高峰跟李香君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香君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香君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香君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王守仁。
王阳明于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农历九月三十日亥时,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
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阳明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
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幡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
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聪慧和才华。
他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王阳明随父赴京。
路过金山寺时,他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
大家还在冥思苦想,王阳明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
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阳明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意思是看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
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
王阳明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
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
譬如十三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
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笈,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作为游戏。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府修文县治,现为贵州省修文县龙场镇}当驿丞。
他来到华夏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使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人的内心中,自然包含世界运行的规则{心即理}。
而且,他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对道的领悟,最后是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的,是靠自己领悟的,纯靠看前人的书,听别人的话没有用。道就在那里,就在自己的心中;它就是主干,不论佛、释、道的学说都是枝叶,太靠近枝叶反而不会看到树,站远点就可以看清楚树的主干}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一天半夜里,他忽然有了顿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他在这段时期,写了《训龙场诸生》,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
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章 神禹令
正德十二年{1517年},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
地方官员无可奈何,遂上奏明廷。兵部举荐时任右佥都御史的王守仁,巡抚江西,镇压民变。
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
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起义。
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
明廷遂委以地方军政大权,准其便宜行事。
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亲自前往劝降。
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就是在这烽火连天的两年里,他掌握了一样神秘的工具——知行合一。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王守仁即将去福建剿匪时{无大量军队},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兵叛乱。
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
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的,就是宁王朱宸濠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
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
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在城中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
同时使用反间计,命人携蜡丸潜入南昌,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
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
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
七月,宁王率六万人,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主要为各地民兵与农民},对外号称三十万。王守仁召集部下,问应如何退敌。
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
由于先前进行大量宣传工作,谎称有大量军队攻城,南昌竟然不攻自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
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
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
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
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将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
最后终于打败了敌人,敌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冲锋赏千金,负伤百金,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但宁王军队的方阵,已被王守仁看出破绽,决定仿效赤壁之战,放火烧船。
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
宁王的旗舰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他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
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只有三十五天时间。
王守仁因此而获“大明军神”之称。后来,明武宗以“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之化名出征,江彬意欲不轨,挑唆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
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
最后协调的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
1527年{明世宗嘉靖六年},王守仁总督两广军务,击溃瑶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地方武装。
因功被封为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世袭,岁禄一千石,但铁券和岁禄都没有发下。
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于1529年元月9日{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归途中病逝于江西省南安舟中。
在临终之际,他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去世后被谥文成,后又追封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王守仁,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非常厉害的法宝,叫做神禹令。
这是一面形似令牌的宝物,又名潜龙符,以深海中独角潜龙之角所制,专能避水防火,降魔诛怪。据说,当年夏禹治水,曾仗它驱妖除怪,开山通谷,妙用甚多。
此时,王守仁拿着一把宝剑,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王守仁周旋起来。
——火枣……召唤!变身!三头六臂!
他将火枣含在嘴里,将身一晃,变成三头六臂,拿着各种法宝和武器。
——红杏……召唤!风雷双翅!
高峰取出一枚红杏,扑鼻馨香,如甘露沁心,含在嘴里。
突然,他的脊背生出风雷双翅,展开时有数十米。更奇妙的是,风雷双翅的大小,可以随着主人的心思,随意变大或缩小。
左边的是风翅,青色,扇动时可以发出不计其数的狂风刃;右边的是雷翅,紫色,扇动时可以发出数不胜数的紫电柱。
——红葫芦……召唤!铁嘴神鹰!金葫芦……召唤!金眼神鹰!
——乾坤尺……召唤!玲珑变!十八般武器!
高峰将乾坤尺祭在半空,幻化为十八般武器。
眨眼之间,霞光万道,瑞彩千条,照亮天空。
——黄金甲……召唤!绝对防御!伤害反弹!紫金晶壁!
——扫霞衣……召唤!驱除一切状态!
——昊天镜……召唤!无所遁形!原形毕露!昆仑镜……召唤!蓝光普照!时间停滞!
——青莲宝色旗……召唤!白气悬空!金光万道!
——玉虚杏黄旗……召唤!三角宝罩!绝对防御!
高峰急忙展开青莲宝色旗和玉虚杏黄旗,祭在半空。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王守仁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王守仁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李香君,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李香君淡然一笑:“谢谢。”
“不必这么客气。”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李香君,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李香君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并且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一章 李师师与宋徽宗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宋朝的李师师。
相传,某天宋徽宗因游幸已倦,坐在千秋亭上闷闷不乐,时有高俅、杨戬在旁陪侍。
高俅见了,便进言道:“陛下贵为天子,何事不可为!正可及时行乐,以期不负韶华,况人生如白驹过隙,若不自寻欢乐,未免老大徒伤。”
徽宗答道:“卿言甚是,朕当排遣愁怀,力寻欢乐,以免辜负年华。”
正说着,忽然一阵风飘过管弦之声。
徽宗说:“朕深知九事之中,反不如小民这样快乐。朕欲出观市廛景至,恨无其由。”
杨戬立即说:“这个容易,陛下只要扮作秀才模样,我等装成仆从,自后窄门出去私行,就可以畅观市廛风景了。”
就这样,徽宗被两个奸臣引出皇宫,一路穿大街,过小巷,但见到处是歌台舞榭,酒市花楼,看得徽宗皇帝好不高兴。天色将暮的时候,他们来到金环巷。
这里的风趣又与他处不同,户户家家,帘儿底笑语喧哗,门儿里萧管嗷嘈,是汴京城有名的姬院所在地。原来高俅常常在这里出入,尤其认得名姬李师师,特地把徽宗引来。
有诗一首,形容李师师的美貌:“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母亲早逝,由父亲煮浆代乳,抚养成人。
据说,她生下来不曾哭过。一直到三岁的时候,按照当时的习俗,他父亲把她寄名到佛寺,佛寺老僧为她摩顶时,才突然放声大哭,声音高吭嘹亮,声震屋瓦。
那老憎合什赞道:“这小小女孩,真是个佛门弟子!”
当时一般人都把佛门弟子叫做“师”,“师师”的名字就是由此而来。
李师师四岁那年,她父亲以罪入狱,病死狱中,从此由邻居抚养,渐渐长得眉目如画,通体雪艳,又善解人意。经营姬院的李媪,将她收养,并延师教读,又训练歌舞,十三岁那年就以青倌人的姿态,挂牌应客,不久名满汴京。
朝廷命官、文人雅士、王孙公子之流、三山五岳之辈,以一登其门为荣耀。
就连山东水泊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首领“及时雨”宋江,也不远万里,冒死潜入汴京,为的是一亲芳泽,事后还在墙壁上留词纪兴:“天南地北,问乾坤何处,可容狂奴?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色。翠袖围香,绞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倖如何消得?
回想芦草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闲想万极,醉乡一夜头白。”
李师师当时名声日高,寻常人难得一见。
宋徽宗被高俅领来,听说要见名姬李师师,开始还说:“这恐未便。”
在高、杨二人信誓旦旦地担保,绝不会走露风声之后,宋徽宗立即说:“既没甚妨碍,朕就进去一游,只是略去君臣名分,勿使人识破机关。”
高俅领命,立即引徽宗入内,李师师早已迎了上来。
徽宗见到师师,暗暗地喝一声彩。李师师瞧着高俅,对他微微一笑。
徽宗三人,各报一个假名。李师师原就与高俅相识,这时不禁一愣。
她原还以为是高球来玩,后来见高球在另一人面前,居然还卑躬媚笑;她何等心灵性巧,立刻就知道那人来头更大,那一份精神劲儿立即改变方向。
宋徽宗看着李师师轻佻微逗,眉目传情,早已忘记了自己是皇帝,便与李师师百般调笑起来。
高、杨两人,乘机从旁鼓助兴致,渐渐地谑浪笑傲,绝无禁忌。高、杨二人,知趣退出。
徽宗见二人退出,便抱起李师师踩上床。李师师明知他是位大贵人,自然放出手段,百般奉承。宋徽宗但觉味道新鲜,欢娱无比。
李师师有一种怪癖,凡是到她这里来,只要略通文墨,便得留诗词一首。
她见宋徽宗雍容华贵,雅致非常,当然不会放过。宋徽宗诗词、书画,无不冠绝古今,这时又正在兴头上,欣然命笔,用他那独一无二的瘦金体书法写道:“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不知不觉,天色微明,高、杨二人帮徽宗赶紧穿好衣服,直奔后宫,又急急帮徽宗换上九龙袍,宜奔朝堂。这时,文、武两班大臣,早已立定多时。
但徽宗心里还只记着李师师,哪有心思去理朝政,那神色一会儿焦急,一会儿欢喜,一会儿露出猥邪的笑容。弄得那上奏的大臣,不知所措,生怕一不小心触犯了龙颜,只得赶紧讲完。
原有一些准备上奏的,为慎重起见,也三缄其口,于是这天的早朝很快就结束了。
宋徽宗回到后宫,只觉得那些后妃没有一个比得上李师师的,因此茶里饭里,坐处卧处,都惦念着李师师。但他身为皇帝,深居九重,不便夜夜微行,只得忍耐。
好容易挨过两天,恰有学士王黼在旁边,就问:“朕欲外出察访民情风俗,你认为怎样?”
王黼与高俅是一伙的,宋徽宗与李师师的事他早已知道了,当即道:“当年太祖皇帝微行访宰相赵普,虽然遇到风雪,也毫不在乎。皇上身居九重,如果不微行,民情如何,皇上怎么能够直接知道呢?皇上如果愿意去,我愿意随侍。”
宋徽宗大喜,换过衣眼,带着王黼,直奔李师师家。
李师师接了徽宗,见到王学士在侍,心中更加明自。因为王黼生得风仪秀美,目光如电,仗着自己的品貌和地位,经常在金环巷走动,李师师与他极其熟识。
李师师见到这人前次有高俅陪着,这次又是王学士陪着,除了皇帝有这般的声威外,还会有谁。一旦想通此节,她自然是加倍承欢。
从此,徽宗与李师师恩爱非凡,到后来竟然经常不带一人,偷偷地就跑来了。
而李师师也不敢招待外客,况且像高俅、王学士这样的人,自此以后,谁又还敢去当这禁脔?
特别在一件事情之后,更是如此。
据说,武功员外郎贾奕,年少英俊,武艺超群,原也是李师师肚皮上的常客。
自从知道宋徽宗去了李师师那里之后,他便不敢再去找李师师寻欢。
不意那天郊游遇到了李师师,旧情重温,晚上便忍不住到了李师师家中。大概是酒醉了的缘故,他居然喝起宋徽宗的闲醋来,填了一首《南乡子》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
自然就有好事之徒,把这词传扬开来,一下子传到宋徽宗的手上。宋徽宗看了,不禁炉火中烧,下令将贾奕斩首。
幸亏贾奕还有一个不怕死的好朋友——谏官张天觉,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朝堂,对徽宗说:“皇上治国,应以仁德为重,今为一娼妇轻施刑诛,岂能使天下人心服!”
由于张天觉揭了宋徽宗的底,宋徽宗才赦免了贾奕,把他贬到琼州{今海南岛}做可户参军,并规定永远不许再入都门。大家都还是命要紧,李师师再美,也只能晚上睡在床上想一想了。
李师师的家中,已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但内中有一人是李师师自己不能割舍的,就是周邦彦。
周邦彦号美成,钱塘人,生得风雅绝伦,博涉百家,且能按谱制曲。
他作的乐府长短句,词韵清蔚,在宋神宗的时侯,就做了朝廷的太乐正。他和李师师时常往来,李师师以善歌闻名,为她作曲写词的就是周邦彦,两人的关系不同一般。
这天,李师师听说宋徽宗染病,不会出宫,就暗约周邦彦来家。
两人久不相逢,携手入房,互相慰问。正在叙谈的时侯,忽然传报圣驾降临。
周邦彦惊慌失措,李师师也慌作一团。仓猝之间,无处躲避,周邦彦只好藏在李师师的床底。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六十二章 名将戚继光
不到一刻,宋徽宗拿了一个新鲜的橙子,进了李师师的房子,坐了下来,将那个橙子送给李师师,说是江南地区新进贡来。
宋徽宗与李师师调笑了半天,便要启驾回宫。
李师师假惺惺地挽留:“城上已传三更,马滑霜浓,陛下圣躯不豫,岂可再冒风寒。”
宋徽宗答道:“朕正因身体违和,不得不加调摄,所以要回宫去。”
这些话,从头到尾被周邦彦听得清清楚楚。宋徽宗一走,周邦彦从床底下爬出,酸溜溜地对李师师说:“你得到皇上这样的恩待,可真是千古风流佳话。”
李师师笑道:“我只道做皇帝的不胜威严,那里知道也和你一样的风流。”
周邦彦听了,心有所感,便将刚才的情形,谱成一阙《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填了这词,便在李师师家住了一夜才离开。
这词题得情景真切,清丽缠绵,李师师十分喜爱,便依着谱,练习歌唱。
一天,宋徽宗又来到李师师这里,垂筵畅饮,教李师师唱一曲助兴。
李师师一时忘情,竟把《少年游》唱了出来。
宋徽来一听,说的竟全是那天在李师师房内的情事,还以为是李师师自己作的,正准备夸奖几句;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谱的,话一出口,就知错了,脸色顿显局促不安。
宋徽宗看了李师师的表情,就知那天周邦彦一定也在房内,脸色顿时变了,心想:(朝中大臣明知李师师是我的外宠,还敢再来,那还了得!若不严加惩处,定然会使李师师门户顿开。)
当天,他怏怏地回到后宫,就派心腹收罗周邦彦平日所写的艳词,作为罪证,说他轻薄,不能在朝为官,把他贬出汴京。
处理完这件事后,宋徽宗心中高兴,便又来到李师师的家中。
李师师却外出未归,一直等到初更,才见李师师回来,却是玉容寂寞,珠泪盈盈。
宋徽宗惊问她如何这个样子,李师师直言是送周邦彦去了。宋徽宗好奇的问:“这次又谱了什么词么?”
李师师说他谱了《兰陵王》词一阕,言罢引吭而歌:“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
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迴,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李师师一边唱,一边用红巾擦泪,特别是唱到“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时,几乎是歌不成声。
宋徽宗听了,也觉凄然。他自己也是个大有慧根的人,第二天就降旨复召周邦彦为大晟乐正。
想不到经此一事,反而使周邦彦天天与徽宗混在一起,填词作诗。
自从接待了宋徽宗,李师师的院子大兴土木,那紫云青寓已变成一座美奂美仑的华楼。
楼成之日,宋徽宗亲题“醉杏楼”三字为楼额。那瘦金体字,古今一家,格外醒目。又用他独特的工笔画技,画一幅“百骏朝阳图”,挂在李师师接客的客厅中。
当时宋徽宗三天两头地呆在李师师家,引起了一批正直大臣的反对,说他玩安忽危,不顾宗社付托之重。刘皇后更说得坦率,认为:“皇帝行娼,自古所无;加上昏夜出行,保卫工作也不周全。”力劝宋徽宗。
宋徽宗在蔡京、高俅、王黼一班人支持下,又哪里听得进去。
靖康之难,徵、钦二宗,先后做了俘虏。当时全军大将粘没喝子真珠到处找李师师不到,就把徽宗身边的贵妃王婉容和一个帝姬带回营中受用。
徽、钦二宗到金后,先被迫换了素服,去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庙,然后一个被封为昏德公,一个被封为重昏侯。
宋室南渡后,李师师辗转来到江市,流落在湖广一带,艰难无以自存,不得已重操旧业。
但是,此时李师师已是心绪萧索,容颜憔悴,仅卖唱度日。
南渡士大夫慕其盛名,常邀她参加酒会。席上,她唱得最多的一首歌是:“辇彀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遇湖湘;缕衫檀板无颜色,一曲当年动帝王。”
另外,关于李师师的余生,还有三种不同的说法:其一:当李纲主持东京保卫战时,她将全部家财捐赠出来,助宋军抗金。靖康之难中她逃出汴京,到慈云观中做了女道士。
其二:金军攻破汴京后,金主垂涎李师师,降臣张邦昌千方百计寻找,不惜重金悬赏,最后终于找到她。她蓬头垢面,不肯盥洗更衣去见金人,乘人不备,吞金自杀。
其三;李师师南渡后,士大夫多把她当作红颜祸水,不肯与她交往。她穷愁潦倒,嫁给商人为妾,溺死在钱塘江中。
现在在开封市北关外,尚有李师师墓。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死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所谓红羊,是指华夏国传统的八卦运数中的红羊劫。{所谓红羊劫,是指国难。古人认为丙午、丁未,是国家发生灾祸的年份。丙丁为火,色红,未属羊,故称}当然,出现在这里的李师师,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青阳柱,以大陨星炼制而成,攻击力极强。
高峰跟李师师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李师师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吧。”
便搂着李师师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李师师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戚继光。
他出生于明朝中叶嘉靖年间,当时东南沿海的倭患十分严重,而北部也经常受到蒙古的侵扰。
明朝建立时,扶桑正处于南北朝时代。南、北朝廷及守护大名,除了互相争战之外,还不时侵扰华夏国沿海。
北朝统一扶桑后,失败的南朝武士流落海上,对华夏国沿海的侵扰更趋严重。
到嘉靖时期,由于明政府停止对日贸易,倭患的严重达到顶峰。
蒙古族是华夏国北部的少数民族,元、明以来,散居内地的蒙古族已逐渐和汉人融合,但居于漠北的蒙古族仍然过着游牧生活。
元朝灭亡后,他们多次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