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灵帝传说-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六章 瀛洲台中的蓝玉

然而,长安市上的人们,并没有忘记风格独具的歌女红红。

许多后起之秀,纷纷模仿起红红的穿着打扮,学习红红的唱腔。

但真正了解红红演技的人,看了都觉得形似而神非,还是由衷地怀念着红红。

信任奸佞,沉溺酒色的唐穆宗,在位不到四年,就不明不白地崩逝了,由年仅十五岁的太子李湛嗣位为唐敬宗。

唐敬宗正值贪欢好乐的年纪,不但嗜好击球、手搏,也醉心于声色之娱。

他当皇帝之前,就曾听说过长安市上,有一位色艺双绝的红歌女红红;可惜那时年纪小,无缘一睹芳容,领略她的风韵。

此番大权在握,想要召来一乐,却又听说她已退出欢场,嫁人为妻了,不免有些遗憾。

敬宗身边的那帮奸佞之徒,为着取悦于他,怂恿道:“陛下为万乘之尊,何事不可兴至而为。红红虽已隐退数年,但只要陛下高兴,我等可为陛下把她召进宫来,专为陛下献唱呢!”

于是,内侍奉旨,前来宣召红红入宫献唱。

红红虽然已退出欢场,名花有主,但既然是皇帝下旨,实在无法抗拒。

而且,红红对歌唱的兴趣一直未减。在她的潜意识中,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欣赏她的歌声,更何况是贵为至尊的皇帝呢。于是她梳洗打扮一番,随内侍进了皇宫。

教坊乐师为红红伴奏,梨园弟子在一旁屏息聆听。

红红一曲接着一曲地为小皇帝引吭高歌,把唐敬宗听得看得心神俱醉,频频击节称赏。

直到黄昏时分,才厚加赏赐,命人将红红送回韦家。红红随内侍走后的一天里,韦青在家中坐立不安,神不守舍。

红红此去,倘若被留在宫中,自己定会一辈子也见不着了,那真是呼天天不应,求地地不灵。

幸而,上灯以后,红红竟然翩翩归来,丝毫无损。韦青抱住她,看了好半天,才算放下心来。

刚刚定下心来,谁料三天后皇命又至,红红再次被内侍带进宫去。

原来,小皇帝敬宗听了红红的歌后,只说“余音绕梁,三日不散”;而红红走后,他总是念念不忘,问左右:“可否再将红红接进宫来?”

左右赶紧拍马屁道:“有何不可?即使把她常留宫中,也是她的造化啊!”

韦青深感这样紧锣密鼓的宣召,一定不是什么好兆头,因此心中盘算着,只等这次红红回府后,就带着她迁居到偏远的地方去。为着安心地拥有伊人,看来就要舍弃繁华!

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红红此番入宫,竟然被小皇帝留了下来。

烛影摇红之中,唐敬宗醉眼惺忪,望着演唱完毕、面带红晕的红红,不禁心荡神移。

他给她赐名“曲娘”,乘酒劲将她揽入怀中,疯狂地抱入殿后暖阁,由爱她的歌声,进展到占有她的身体。红红一个弱女子,哪里有反抗的能力,只能闭着眼,咬着牙,任小皇帝摆布。

从此,红红就被强留在宫中,给敬宗弹唱取乐,又供他欺压玩弄。

一切都由不得她,也没有任何道理可说。

心身疲惫的红红,本想寻机一死了之;可一想到,宫外深爱着自己的丈夫,或许正日夜等她回家,便又不忍心永绝重见之由,于是带着一丝丝希望,忍辱活在宫中。

红红在宫中,并没得到什么名分封号。唐敬宗叫她“曲娘”,只是把她当成情人,甚至是舞女,兴之所致地玩弄一番而已。

不到两年,这个性情怪僻的小皇帝被人弑杀在官中,由江王李昂入主中宫,是为文宗。

李昂似乎比他前代的皇帝要清正有为,即位后,倡导去奢从俭,励精图治。无端困在后宫的曲娘红红,满以为自己终于有了出头之日,急忙寻机,向文宗请求释放出宫。

不料文宗虽不像穆宗、敬宗那样荒唐无度,却对红红荡气回肠的歌声欣赏不已,加上后宫太皇太后也喜欢红红的演唱,因此文宗没有允准红红离宫回家。

红红因为自己高超的歌技而失去了自由,虽然成为皇宫中最出色的歌姬,但心绪始终沉郁不舒。她试着与丈夫韦青取得联络,然而宫墙高坚,无法相通,出宫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红红的希望,渐渐灭绝了,于是把所有的悲愤,都发泄到业已害己的歌唱上。

她拼命地唱了又唱,直至声嘶力竭,病倒床榻。病中她依然用沙哑的嗓子,不顾一切地歌唱,并强撑着病体,应召到皇帝的宴会上表演。

她在那里连连高歌,终于口吐鲜血,倒在地上,伴着不绝的歌唱离开了人世。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红红,只是个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跟历代名女的隐藏任务有关。

她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紫霆珠,看上去是一团酒杯大小的六角形紫色奇光。

高峰跟红红寒暄了几句,便祭出各种法宝,跟她周旋起来。

不久,红红支持不住,跳过一边,淡然一笑:“好吧,我认输了。”

高峰呵呵笑道:“既然如此,我们赶紧去找任务物品。”

便搂着红红的纤腰,化为一道青光,全速飞向瀛洲台。

只是一眨眼的工夫,高峰和红红已经来到瀛洲台,挑战历代名将。

这次刷新出来的名将,是明朝的蓝玉。

跟蓝玉有关的传记,又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蓝玉是定远{今属安徽}人,祖先为春秋时楚国大夫蓝尹亶之后。

蓝尹亶的后裔,迁至江西省吉安府泰和县瓦厂坪,又分裂出好几支,迁往湖南、安徽、江苏等地。蓝玉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后来,他由管军镇抚,积升至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四年,封永昌侯。二十年,拜为大将军,屯蓟州。

洪武二十一年,捕鱼儿海{今华夏国内蒙古与蒙古交界贝尔湖}之战,杀北元太尉蛮子等,降其众,获马驼牛羊十五万余,焚其甲仗蓄积;不久破哈剌章营,获人畜甚多。

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为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居功自傲,日益骄横跋扈。

他蓄庄奴假子,达数千人之多,乘势暴横,并且仗势侵占东昌{今山东聊城}民田。

当御史按问时,他竟将御史鞭打后赶走。北征时,私占大量珍宝驼马无算。回师夜经喜峰关,因守关吏未及时开门,竟纵兵毁关而入。

蓝玉的所作所为,引起朱元璋的不满,却犹不收敛,擅定军中将校升降与军队进止,导致朱元璋数次责备,甚至降职。

洪武二十六年,锦衣卫指挥蒋瓛,告发蓝玉谋反。

下狱鞫讯后,狱词称他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埂稳偌袄舨可惺檎不铡⒒Р渴汤筛涤盐牡饶狈矗獬酥煸敖逄锸狈⒍崖摇

朱元璋遂族诛蓝玉等,并株连蔓引,自公侯伯以至文武官员,被杀者约两万人。朱元璋还手诏布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列名《逆臣录》者,有一公、十三侯、二伯。

第二个版本,蓝玉是城步县人,其先祖蓝昌见{汉族,祖籍江西吉安},于五代初随杨再思献地归楚有功,被封于城步扶城。

元末兵乱,城步各地苗民起兵北上。蓝玉父亲蓝春应,携家孥徙居安徽定远{今安徽定远县}。

元至正年间,朱元璋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辗转于淮西各地。蓝玉投奔其部,先在姐夫常遇春的帐下任管军镇抚。因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渐次晋升为千户和指挥使,旋又擢任都督佥事。

洪武四年{1371年},蓝玉随征西将军傅友德,出征四川,克锦里。

洪武五年,随大将军徐达北征,在乱山、土刺河等地,大败元军主力。

洪武七年,蓝玉独自带兵占领兴和,俘获元国公贴里密赤等五十九人。

洪武十一年,蓝玉伴沐英讨西蕃叛乱,次年大胜还朝,封永昌侯,赐世券,食2500石。

洪武十四年,蓝玉与沐英并列为征南左、右副将军,随傅友德取西南重地云南,在曲靖大捷中,擒元平章达里麻。元朝在滇的梁王,被迫投江自尽。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七章 李香君与侯方域

战后评功,蓝玉最著,增禄500石,其女被册封为蜀王朱椿妃。

洪武二十年,蓝玉拜征虏左副将军,随大将冯胜讨元太尉纳哈出。师至通州,闻元军屯一驻庆州,蓝玉冒大雪率轻骑奇袭元军,斩元平章果来,俘其子不兰溪。

明军乘胜追击,军至纳哈出巢穴金山{今吉林双辽},纳哈出诈降,被蓝玉等将识察生擒,余部归降。期间,遇冯胜获罪,明廷即命蓝玉“总管军事”,拜大将军。

洪武二十一年,残元皇室脱古思帖木儿,继承皇位,不时骚扰明朝北疆,明廷命蓝玉率师十五万北征。

脱古思远居捕鱼海,自以为明军劳师北上,军疲粮缺,又正值风号沙飞,元军毫无戒备。

蓝玉伺机率大军抄近道,日夜兼程,奔袭敌营。元军大败,太尉蛮子被杀,元皇帝及太子带领随从数十人,仓皇北逃。

蓝玉指挥穷追,擒元皇次子、妃、公主及王公、平章以下要员三千名,俘获男女七万余口,缴获大量宝玺、符救、金牌、金银印章及牲畜,销毁敌人的军械不计其数。

朱元璋大喜,诏令嘉奖,封凉国公。后蓝玉又受命平息施南、建忠、都匀、散毛等地的叛乱,督修四川城邑,在陕、甘等地训练军队,整顿边防。

蓝玉的军事指挥才能,屡受明太祖的嘉奖和赏赐,渐渐滋长了居功自傲、专横跋扈的恶劣作风。正在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朱元璋,深感不安,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将其逮捕下狱,并处死抄家,灭三族,连坐者列侯以下一万五千余人。

为警诫群臣,朱元璋又特制《逆臣录》颁行全国,制造了惊骇古今的“蓝狱”案。

“蓝狱”恐怖,波及蓝玉故里城步扶城,当地蓝姓居民改从秦姓;而蓝玉定居地安徽定远的蓝姓居民,则全部改姓青氏。

与蓝玉同里并有世交关系的黔国公沐春,为保存蓝玉遗脉,将身怀有孕的蓝玉侍妾藏于沐府,得遗腹子蓝昌建。

成化中,蓝昌建子孙繁盛,而“蓝狱”禁网日渐废。黔国武僖公沐琮,便命蓝昌建回原籍城步扶城“世守王坟”,使扶城蓝氏得以传宗接代。

当然,出现在这里的蓝玉,只是主脑创造出来的高智能NPC。

他有一件极厉害的法宝,叫做太皓戈。

这是两柄古戈,只要按剑法练习,便和飞剑一样,可以运用自如。

尚有一样妙处,若是双戈并用,无论敌人多厉害的法宝,即或自身功力不济,不能将它收为己有,也可将它架住,不致伤己分毫。

此时,蓝玉拿着一把长柄宝刀,在半空中跨出一步,就已出现在高峰的跟前。

高峰不敢大意,祭出各种法宝,与蓝玉周旋起来。

也不知过去多久,高峰终于找出蓝玉的破绽,猛然将其杀死。

蓝玉被杀死之后,立即掉落一颗先天丹。

高峰一伸手,先将那颗先天丹吸过来,放进空间戒指,再凝望着红红,微笑道:“请你放心,我一定会帮你炼化任务物品。”

红红淡然一笑:“谢谢。”

高峰微微一笑,搂着她的纤腰,将身一纵,跳进梦魇空间……

不久,高峰带着红红,返回松江港口。

此时,红红已经获得修士的称谓,也答应加入碧血佣兵团。

高峰将她介绍给紫蓝等女子认识之后,稍稍休息一下,便化为一道青光,全速向蓬莱岛飞去,顷刻之间就已到达。

这次,出来接受挑战的历代名女,正是明朝末年的李香君。

秦淮河名姬李香君,身边时时带着一把绢扇,扇面是洁白的素绢,上面绘着一幅色彩浓艳的桃花图,故称之为“桃花扇”。

此扇之图,并非出自名家之手,可为何李香君视为至宝呢?

原来这扇面上的桃花,并非染料所画,而是以李香君的鲜血写成,上面凝结着她与情郎侯方域缠绵哀艳的爱情故事,也是她此生全部的希冀所在。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楼里的红姑娘。这媚香楼建得精巧别致,临水而立,站在楼上凭栏而望,可以将烟水澄碧、画舫织彩的秦淮河,尽收眼底。

媚香楼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轻时也是秦淮河边的红姬女,年长后用自己的积蓄建了这座媚香楼,收养了几个干女儿,以诗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里颇有些名气。

最给媚香楼撑脸面的,就是李香君了。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的身边长大,诗书琴画歌舞,被李大娘调教得样样精通,性情上也学了李大娘的豪爽侠气,着实逗人喜爱。

要说李香君的长相,别有她的特点:身材娇小玲珑,眉眼儿俏丽生辉,小嘴唇微微上翘,显出几分俏皮,整个一个可人儿的模样。因她娇小而香艳,名字里又带个香字,所以客人们都戏称她是“香扇坠”,还真合她的那种韵味呢。

媚香楼在秦淮河畔,属于那种比较高级的青楼,这种青楼里的姑娘多是卖艺陪笑不卖身,李香君便是这种典型。

因为李大娘仗义豪爽又知风雅,所以媚香楼的客人,多半是些文人雅士和正直忠耿之臣。

受干妈的影响,李香君小小年纪,便颇善于辨识好坏忠奸,第一次见到侯方域并一见倾心时,李香君才十六虚岁。

侯方域,字朝宗,河南商邱人,其祖父侯执蒲是明朝的太常卿,父亲侯恂做过户部尚书,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

侯方域自幼随家乡名士倪元路学习诗书,敏慧多才,长进极快。崇祯十六年,二十二岁的侯方域前来南京,参加礼都会试。自恃才学俊秀,年少气盛的侯方域,并不把应试当成一回事儿,来到灯红酒绿、流彩溢香的六朝金粉之地,不免要涉足一番风月场所。

这天,经友人杨龙友的介绍,他慕名来到媚香楼,一睹“香扇坠”李香君的风采。

一走入李香君的房间,只见室内的书画古玩陈设有致,别有一番清新气息,与一般青楼迥异。

李香君娇笑盈盈地请客人落了座,立即有诗婢送来清茶果品。

此时,侯方域又被正面墙上挂着的一幅大型横幅吸引住了。这是一幅《寒江晓泛图》,在寒雪弥漫的清江之上,一叶孤舟荡于江心,天苍苍,水茫茫,人寥寥,好一种悠远淡泊的意境。

画上还题有一首诗:瑟瑟西风净远天,江山如画镜中悬;不知何处涸波叟,日出呼儿泛钓船。

画上没有落款,料非出自名家之手,侯方域就问:“此画是何人大作?”

李香君见他对画如此关注,略带羞涩的道:“是小女子涂鸦之作,不足为道。”

“是你所作?”侯方域简直不敢相信,这么一个姣小稚嫩的青楼女子,竟然作出这般神韵的诗画,真令人刮目相看。

从这幅画开始,两人越谈越投机,彼此直引以为知己。

临走前,侯方域索要了诗笔,作诗一首,送给李香君,作为初次相见的礼物。

诗云:“绰约小天仙,生来十六年;玉山半峰雪,瑶池一枝莲。晚院香留客,春宵月伴眠;临行娇无语,阿母在旁边。”

一种欣赏倾慕的情怀,已在诗中表露出来。一个是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娇柔多情、蕙质兰心的青楼玉女,接连几次交往之后,便双双坠入爱河之中,缠绵难分。

按当时的风尚,如果哪位客人钟情于一个姬女,只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再给姬院一笔重金,这个姬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位客人服务了。这套手续,称为“梳拢”。

梳拢所需资金,因梳拢对象名位高低而不同。像李香君这样一位名姬,梳拢必须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风流雅士,宴会的级别自然要高,还要付一笔丰厚的礼金给鸨母,才不至于失面子。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八章 桃花扇里见贞情

如今侯方域是出来赶考的,身边当然没带太多的银子,有心想梳拢李香君,却又无能为力。

正在他犯难之时,友人杨龙友雪中送炭,给了他大力的资助。

当时他一心急着办事,并没仔细考虑杨龙友为何送钱给他,只说日后一定还他。

有了资本,梳拢仪式很顺利地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肩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李香君深察侯郎的真心挚意,从此便留他住在了媚香楼中。

一日,侯方域偶然想起杨龙友家中并不富裕,哪里来得那一笔重金资助自己呢?

他与李香君说起此事,香君也觉得事出蹊跷,便让侯方域问个明白。

经过一番追问,终于弄清了原由。原来那笔钱并不是杨龙友拿出来的,而是阮大钺通过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

阮大钺是何等人物?他为什么要送钱给侯方域呢?

事出自然有因。阮大钺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土,多年在朝中为官。

此人阴险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搅得朝中乌烟瘴气。明思宗崇祯元年,诛杀了宦官魏忠贤,阮大钺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了南京闲居。

失位的阮大钺并不甘心就此埋没,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暗中谋划,准备伺机东山再起。

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钺的不轨之心,作了《留都防乱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阮大钺既恼怒又害怕,无奈此时手中无权,拿他们没有办法,只好闭门谢客,深居简出,只与马士英暗中往来。

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下了莫逆之交。

阮大钺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钱用,马上打通关节,设法让杨龙友把钱送给了侯方域;为防止他拒绝,开始还让杨龙友暂瞒实情。

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拉拢侯方域而缓和与陈贞慧等人的关系,使他们不与自己作对,自己则好为所欲为。

侯方域了解真相后,十分气愤。他素来痛恨阮大钺的人品和奸行,曾为陈贞慧等人的口诛笔伐拍手称快,如今不知不觉中竟用了阮大钺的钱,怎不让他恶心难忍呢!

他决意立即把钱退还阮大钺,以断绝奸人的不良用心,可一时间到哪里去筹这笔钱呢?

李香君很快察觉了他的心事,当然极力支持他的想法。为着帮助他度过难关,她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交给侯郎。

侯方域被香君的知情明理深深打动了,紧拥着她娇小的身躯,感激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那些钱又经杨龙友之手,退给了阮大钺。

阮大钺见状,大感脸面丢尽,咬牙切齿地自语道:“老夫有意与他们攀交,这些小子们竟如此气傲,看老夫将来有朝一日,一定要给他们点颜色瞧瞧!”

时局果然很快就发生变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侦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一帮旧臣的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

马士英成了执政大臣,随即启用阮大钺为兵部侍郎,继而又升为兵部尚书。

大权重握,阮大钺得意之极,马上着手清除异己。陈贞慧、吴应箕等,转眼被捕下狱。

侯方域得知消息后,知道黑手很快就会伸向自己,只有远走高飞,才有可能逃脱此难。

这是一个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的夜晚,媚香楼中昏暗的烛光,映照着两个难舍难分的人儿。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侯方域几次想挪动脚步,可都又停下来,怀里紧紧抱着李香君,眼中满是凄切。

他叹了一口气:“人生难得一知己,天下伤心是别离,为何我们非要分离!”

李香君强忍着夺眶而出的泪水,安慰情郎道:“有别离的苦楚,才有重逢的喜悦,好男儿志在四方,岂可在媚香楼中消磨了豪情壮志。

况且人生离合,在乎心而在不在形,彼此倘若不能心心相印,即使日日同床共枕,亦如相隔千里。只要你我永结同心,虽然远隔干山万水,照样可以魂来梦往!”

李香君的一番话,给了侯方域一份坚毅,一份力量。

他终于挥泪离开了南京城,渡江北上,投奔到正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麾下。

史可法是侯方域父亲的门生,为人忠贞耿直,正在扬州加紧操练兵马,准备抵挡清军的南下。

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边做文书工作,为抗清报国而效力,壮志得酬。

他与南京的李香君频频书信往来,倾诉相思,畅谈报负,彼此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自侯郎去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凝视着那把订情的绢扇,明确表示要一心等侯公子归来。有许多猎奇好艳的达官显贵,偏偏不肯死心,纷纷上门打她的主意。无奈此女吃了秤砣,铁了心,以坚决的态度予以回绝,客人们只好望楼兴叹。

可是,不久又出了个难以对付的人。此人就是佥都御史田仰,督运漕粮由扬州来到南京,为弘光皇朝帮了一个大忙,成为了弘光帝器重的红人。

马士英与阮大钺,为弘光臣子举行盛大的酒筵,为田仰接风洗尘。席间,田仰表示久闻秦淮河名姬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

这一下可让阮大钺逮住了机会。他早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害得他无从下手;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撕散了那对鸳鸯,聊泄心中积愤,岂不是一箭双雕!

第二天,阮大钺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

李香君毫无商量余地,一口拒绝:“侯公子虽然飘泊在外,但总有回来的一天;以前我就拒绝了很多人的盛情,今天当然也不可能接受田大人的聘礼。”

谁知这里还在劝来推去,那边迎娶的花轿,已经吹吹打打地来到媚香楼下,这便是阮大钺订下的强娶之计。娶亲的队伍人多势众,李大娘阻拦不住,已直冲进楼里,大有不抬走人决不罢休的劲头。李香君被逼得无路可走,只好佯装答应下来,声言先回屋打扮,妆成立即上轿。

娶亲的人,在楼下客厅中坐等了好一阵子,猛听得楼外‘呯’的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侍婢的惊呼:“不好了,小姐跳楼了!”

屋里的人猛吃一惊,连忙跳起来,跑到外面查看。只见盛妆华服的李香君横卧在院子里,一动也不动,一股鲜血从头上流出,染红了她的面颊和衣襟。

她的怀里,还抱着那把侯方域赠送的白绢扇,上面也溅上了斑斑血迹。

娶亲的人见闹出了人命案,吓得不敢再纠缠,一声不吭地抬着花轿溜回去了。

李大娘与媚香楼的姐妹,将李香君抬回屋中,又急忙打发人找医生。住在附近的杨龙友,闻讯赶过来,院中已空寂无人,只有那把带血的绢扇孤零零地落在地上。

杨龙友拾起绢扇,端视良久,深为李香君的贞烈品性感慨唏嘘。

一个奇妙的构思,在他脑海中形成。

进屋探视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绢扇离开媚香楼,回到自己家里,立刻在书房中坐下,取出一枝不曾用过的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血迹便成了一朵朵鲜艳欲滴的桃花;再以墨色略衬枝叶,一副灼灼动人的桃花图,便完成了。

杨龙友对扇沉吟良久,又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准备等李香君伤愈后再还给她。

幸亏媚香楼不高,摔伤后的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这时田仰已离开南京,娶妾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然而阴险恶毒的阮大钺,并不想就此放过她。弘光皇帝完全是昏庸无能之人,国难当头,不思治军理国,反而日夜沉醉在声色享乐之中。

他嫌宫中歌姬所唱的歌内容单调乏味,阮大钺便大献殷勤,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再到秦淮河畔的歌楼姬院里挑选出色的歌姬,送入宫中给弘光帝取乐。

第四卷:纵横天界(完结篇)第六百五十九章 瀛洲台中的王守仁

等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钺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

这一招李香君着实无法抵挡。她一个青楼女子,哪里敢违抗圣上呢!

宫门一入深似海,何时能再见到日夜思念的侯郎呢?

她好想托鱼雁捎封信给远方的情郎,让他回来见上自己一面;可此时战事正紧,交通全部断绝,书信根本无法送去。

带着无限的眷念和遗憾,李香君进了皇宫,怀里紧紧抱着那把用鲜血写成的桃花扇。

不久后,清兵攻下扬州,直逼南京。

弘光帝闻风而逃,最终被部将劫持献给清军,随后南京城不攻自破。

南京城破之时,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市街上已是一片混乱,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

李香君高一脚、低一脚地向秦淮河畔走去,只见到处火光冲天,夜空映得一片血红。

好不容易来到长板桥上,站在桥头,向媚香楼方向望去,却发现媚香楼已隐入一片火海之中。

李香君心里一沉,脚下发软,一下子跌坐在桥面上,脑子里已一片空白。

正巧,这时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无意中发现了坐在地上发傻的李香君,连忙将她扶起,才知她已无处可去,便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

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是在扬州兵败后,脱身返回南京的。

到达时正逢清兵肆虐屠城,他心里焦急地挂牵着李香君的安危,就火烧火燎地赶到秦淮河边,却看到媚香楼燃成一团烈焰,熟悉的人一个也没见着。

他在媚香楼附近,徘徊寻找了整整一夜,却没能见到李香君的影子。其实,那时李香君就坐在离媚香楼仅有一箭之遥的长板桥上,无奈老天戏弄人,偏偏没让他俩相遇。

李香君在苏昆生的照顾下来到苏州,由于一路颠簸劳苦,精神上又极度悲伤,已经身染重病。

苏州情况还比较平静,几经周折,李香君找到了昔日好友卞玉京。

卞玉京原本也是秦淮名姬,与李香君交情甚好。两年前,她迁居苏州,在虎丘的山塘置下了一座清雅的小院。

见到好友逃难至此,卞玉京热情收留了李香君在小院住下,并请来名医为她诊治。几经诊察,才知李香君患的是肺痨。这种病在当时是无药根治的,只能滋养调理,勉强延续着生命。

病中的李香君,深深地思念着侯方域,日夜捧着那把血染的桃花扇,回忆着侯郎的音容笑貌,泪水浸透了衣襟。

苏昆生是个古道热肠的人,见李香君痛不欲生,等局势稍微平静一些,就返回南京,打听侯方域的消息。

经多方探问,证实了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邱去了。

苏昆生得到消息后,立刻赶到苏州告诉了李香君。李香君倦卧病榻,一副憔悴虚弱的可怜模样。见此情景,苏昆生心中痛惜之极,自愿提出要北上商邱,为一对有情人传递消息。

在苏昆生北上不久,李香君开始咯血,病情一日重于一日,终于气息难继。

弥留之际,她挣扎着让卞玉京为自己剪下一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