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业-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又几人过来,其中一人气冲冲的冲着田荣昌道。
两人并行,为首的正是李家爷爷李金水同田家大爷田槐安,田夫人的丈夫,两人身后李大郎扶着李奶奶,大郎手里还抱着一个陈旧的首饰盒。
正是久候不到的李家老两口,原来他们是先去找田槐安了,李金水自不可能来跟田夫人磨嘴皮子,直接找到田槐安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之前喝责田夫人的正是田槐安,田家这些年一直在做木材生意,这些年也赚了点钱,这有了钱自然要谋官,有了官才能保住钱,这是每一个商人都想走,都必须走的路,否则,将会是一场空。
所以,当李老掌柜的突然到商行找到他,他才知道家里的夫人同儿子居然到李家去逼李贞娘殉节,他吓了一跳,李老掌柜当年可是常常出入王侯府第的人。
当年,老爷子就是看中这个才要跟李家订亲的。毕竟木材商人如果没有官身,那再有钱也只是一个商人,但顶级制墨师,却往往会成为王侯之家的供奉,是可以近身官身的一个途径。
更何况还有专门的墨务官,说实话,当年如今李家不发生那样的变故,这李金水必是朝延墨务官无疑啊。
虽然这些年李金水淡出了家,脱离了制墨业,不过,话说回来,李金水倒底是有路子的,万一给自己下个绊子,那他的谋算搞不好就要落空了。
也怪这几天他忙着带人上黄山找儿子,竟是没顾到家里这一头。
所以,一听李老掌柜说这事,他连忙急匆匆的过来,没想到,李家七祖母居然也在,这下更麻烦了,他还打算这两年也进制墨业闯一闯呢。
“荣昌,荣华,快扶你们母亲回去。”田槐安挥挥手。
“好,她李贞娘既不肯为我儿殉节,那她亦担不起我儿未婚妻的名头,把我家的聘礼退来。”田夫人看了田大爷一眼,恨声的道,声音中兀自有些不甘哪。
“夫人,咱家哪缺那点钱啊?”一边田大爷气死败坏的直跺脚。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她克死我儿,难不成还要好了她们?休想!!”田夫人恨恨的道。瞪着李家人的样子,只恨不得咬下一块肉来。
“聘礼已经被我那不肖儿败光了,这里是等值于聘礼的礼金。大郎,呈上。”李金水这时朝着身后的李大郎道。
李大道立刻上前,打开首饰盒,里面有大块的银元宝,有如豆大的碎银,还有有些沉旧的首饰,甚至还有铜钱,满满的一盒子。
是人只要一看,就能感觉得这首饰盒里的钱凑起来不易啊。
李贞娘看着那首饰盒,心里钝钝的。这些钱,只觉得比泰山还重,另外这种钝又似乎含有别的,带着一种闷闷之感,有些伤心。
这种伤心似乎是在为田本昌的死,她知道,这不是自己的感情,是原来身体的。
想着,贞娘猛的又回头看了看赵氏。
赵氏的眼眶也是红红的。
突然贞娘明白了,也许大家都以为赵氏是为了田家的钱才逼着田夫人履行婚约的,但实则很可能却是因为原身喜欢田本昌。
所以,赵氏才施了小计,极力促成这婚事。只是她那性子,能真正理解她的不多。
而到如今这地步,是谁也没想到的。
曲终人散,一场闹剧也完结了。于对贞娘来说,这样挺好。
李家七祖母带着运木材的车队离开,却是再也没看城门洞李家人一眼。
却不知当年的恩怨有多深?不过今日七祖母相助之恩,贞娘牢记。
转眼天已经黑了,李家屋里八仙桌上的灯盏难得的点了两根灯芯。
屋里,爷爷李金水同李大郎说着话。
这边,奶奶吴氏颇有些扬眉吐气,带着赵氏,杜氏和贞娘一起收拾着隔壁孙家的两间屋子,隔壁孙家这些年发了点小财,早搬离了城门洞了,他家原来的那两间屋子一直空的,虽然赵氏说把她自己的房子拾掇出来给老两口住。
但老两口不愿,就租了孙家两间,然后把中间的一个窗户打通,这样两边的房子就连一起了,如此一来李家住的倒也宽敞一点了。
“景福媳妇儿,把那茶几放这边。”吴氏分派了杜氏和贞娘干活就不管了,却偏偏指挥着赵氏忙东忙西。
“这东西刚才不就是放在那边的吗?你说放那边挡事让我移这边来的,怎么这会儿又要移过去啊?”赵氏吐着气道。
“我现在又觉得还是放这边好,不行啊。”吴氏横着眼道。
“行行行,你老怎么说怎么是。”赵氏没脾气了,又抬着茶几移过去。
“我说景福媳妇儿,你不是说家里什么事都能抗得住嘛?怎么,这回抗不住了吧,还得靠我们,巴巴的把我们接来。”老小,老小,吴氏这会儿那神情就跟得意的小孩儿似的。
“所以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我这回是接了两个宝回来了。”赵氏哄着道。
一边贞娘和杜氏也乐了。
杜氏压低着声音对贞娘:“其实,你娘还是你奶奶亲自相中的呢,两人本来挺不错的,后来闹翻都是因为你爹,你爹好赌,把家败光,你娘就要骂他打他,你奶奶就护着,一来二去的就变得有些水火不容了。”
“那这回爷爷回来了,让他好好管管我爹。”贞娘道,她实在是觉得李景福这个当爹的太不成样了。
“你还回来干什么?滚,给我滚。”就在这时,隔壁传来李金水的吼声,声音里透着怒其不争的味道。
是李景福回家了。
第五章 叙往昔,李景福悔过
一听李老爷子的吼声,吴氏急忙的跑去,赵氏带着杜氏同贞娘急忙跟着。
李景福一脸是伤的回来,明显的赌桌上又输了,付不出钱挨打的。
此时,李老爷子脸色赤红,喘气跟拉风箱似的,就那么盯着扭头站在一边的李景福。李景福此刻一脸倔着,却也是哼哼了一声:“滚就滚。”
说完,竟真的就转身离开。
“景福,你这是干什么呀,你知不知道你爹他身体有病啊,你怎么还这么倔?快跟你爹赔不是,说以后再也不赌了,找个差事,好好养家。”一边吴氏急道,上前拉着李景福。
“娘。”李景福也微红了眼:“爹他从小就看我不顺眼,一手制墨的本事宁愿教给大堂哥李景先,却不教给我,当年,我好不容易进了墨坊,当了管事了,结果爹倒好了,直接说我没能力就把我给辞了,让我在族人面前丢尽了脸面,我不赌干什么,爹让我觉得,我的人生除了赌干不了别的了。”李景福几乎是咆哮着。
“噗……”李老爷子吐了一口鲜血,整个人萎顿在了椅子上,用手指着李景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老头子……”
“爷爷……”
“爹……”
“大郎快去请大夫。”赵氏冲着李大郎道,李大郎匆匆出门。
“爹……”李景福扑上间,显然也吓坏了。
“啪……”吴氏重重的一巴掌打在李景福的脸上:“孽障啊孽障,你知道你爹当年为什么淡出李家墨坊?为什么宣布退出墨业?为什么宣布此生再也不碰墨?你以为真象外人传的那样争权的时候败给你大堂哥景先的?你爹是那样的人吗?”
说到这里,吴氏重重的顿了一下:“是因为你,还记得当年那批坏了的贡墨吗?那批墨熬胶的时候,你爹让你守着的吧,还叫你按时按顺序下料的吧,可你怎么做的?你偷懒睡觉了,到最后醒来发现之前的料都没加,于是就一鼓脑的一起加了下去,可是你知道吗?顺序错了,再加上熬的时间不够,用那胶制成的墨送到京城就干裂了,你七伯挨了几十板子,命去掉半条,再回来重制了一批送去,又送了多少礼才把这事情摆平,可你七伯终归伤重,两年后就走了,你爹是替你扛下了事啊,你这不孝子,我打死了……”吴氏说着,眼泪巴答巴答的掉,那巴掌一掌一掌的拍在李景福的背上。
贞娘在边上听到这些,这时才明白自家爷爷跟七祖母的恩怨,想来七祖母是因为七伯爷的死在怪自家爷爷和爹爹。
此刻李景福也呆了,他从没想到事情会这样,当年没人跟他说啊,回想着往事,李景福突然闭了眼睛,卟通的一声重重的跪在地上,然后那头重重的朝地上磕着:“爹,我错了,我错了,我错了……”
每说一个‘我错了’就重重的磕一下,没两下,额头就青紫的吓人。
“你这干什么?只要你能明白你爹的心就好,你这混仗啊。”吴氏抽泣的拉着李景福起来。一边赵氏虽然平日里对李景福恨的咬牙,但倒底是夫妻,这会儿也心疼的很。
“大夫来了。”这时,李大郎带着郎中来了。
李老爷子是老毛病了,肺病,制墨第一环节,点烟,就是烧窑取烟,越是好的烟煤就越是轻和细,这样在收烟时,难免吸进了气管里,肺里,再加上烧烟的工房里,常年烟火缭绕,火气熏人,长年累月的,能没病吗?
“这病要养,气不得,累不得,要清静。”郎中开了药,又细细的叮嘱。
随后李景福跟着郎中回去抓了药,又亲手熬好送到李老爷子床前喂他喝下。李老爷子喝好药,却是看也不看李景福一眼。
贞娘跟着家里一干人也在旁观侍伺着
“这么晚了,你们回你们屋里去吧,这里有我守着呢。”吴氏朝着众人挥手道。
“爹,那我回去了,明天一早再来伺候你。”李景福道。
“用不着,我让你滚的你不记得了?”李老爷子声音哑哑的道。
“你这老头子。”吴氏推了李老爷子一记。
“我说的话一口吐沫一个丁。”李老爷子仍眯着眼道。
“我明白了。”李景福道。
“明白了就去找秦会长。”李老爷子道。
“是。”李景福点头,就离开了。
贞娘还在琢磨着李老爷子话里的意思,就听李老爷子道:“贞娘,七祖母今天帮了你,你要记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爷爷,孙女儿知道。”贞娘重生点头。同时暗暗握了一下拳,脑海里不由的浮现出七祖母的样子。
其实穿越到这个世界,这位七祖母却是她最熟悉之人,是熟悉而不是相识,只因为她的事迹贞娘前世看过。
贞娘穿越前的名字叫李贞,同样是李氏传人,前世的家里就有一本族谱是记录李氏嫡宗的。
李氏原是易水奚氏,唐末战乱,奚氏就迁到了徽州,制墨传家,在南唐时,奚廷珪之墨得李煜喜爱,得赐李姓,并任墨务官,这是李家最辉煌的时候,到得宋时,李墨仍被称为天下一品墨,并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
但李家却并不太平,只因为李家跟南唐李煜的关系深为宋朝延所忌,李氏墨业尽管名声在外,但实则举步为艰。
而到得元时,制墨业是一片萧条,李家自然无所作为。
再到得明时,墨业兴起,但李氏嫡宗却因为子孙不继,最终绝代而消亡,前世,这一直让她爷爷引为憾事,因为李墨的精髓技术就在嫡宗,嫡宗一消亡李墨的精髓技术就绝了,以至于此后的李氏都未能在徽州制墨业中占这一席之地。
而现在七祖母这一支应该正是族谱中消亡的那一只,七祖母将是李氏嫡宗最后一个掌舵人,而此时,李氏嫡宗是一门寡妇,七伯爷因着当年的事情死的,此后,几个叔伯,和堂兄弟,不是找墨摔死在黄山,就是病故,如今只有一个跟喜哥儿差不多大的曾孙李天佑,也就是跟小笑官一辈的,贞娘记得前世那族谱记载,等到七祖母病故后,小天佑莫名的就死了,其他的李氏庶族就开始瓜分嫡宗。
别的贞娘已经记不太清了,记忆最深刻的却是最后几行笔记。
世孙媳:陈氏,出家为尼。
世孙媳:田氏,归田家,未几,卒。
世孙媳:黄氏,居寒窑,是年冬,卒。
世孙媳:孙氏,改嫁,未几,卒。
前世,每每看到这里,如果没有后面的卒字,还不觉得怎么,可一想到那些卒字,李贞心里都特别难受。毕竟都只不过三十来岁的人。
如今,她将守护着。
第六章 景福离家,贞娘谋生计
一夜无言。
第二天清晨,贞娘早早醒来,听着城门洞水柏熟悉的梆梆声,知道老虎灶的水快开了,便起身穿了衣服,又要去打热水。
惯例的在厨房门口的大缸边上洗漱,随后提了大铜壶,想着,又到隔壁爷爷奶奶那里,准备提了他们的铜壶一起去打热水。
没成想,刚过去,就看到自家老爹就跪在那屋门口:“爹,娘,我走了。”
“你走吧,闯不出个样子就别回来了。”屋门紧关着,屋里一阵咳声后,便传出李老爷子暗哑的声音。
“是,我知道了。”李景福应声,说完,就背着包裹,开了院子大步离开了。
等李景福离开,这边的屋门才开了下来,李奶奶吴氏扶着李老爷子站在门口,吴氏嘴里更是唠叨道:“你这死老头子,景福也这一把年纪,你何苦把他赶出去,在当地儿找点事干干就不成?”
“咳咳咳……”李老爷子咳着,吴氏连忙拍着他的背心,好一会儿,李老爷子喘匀了气息才道:“还不是你惯的,在当地,他的名声早烂透了,他还能找什么事作,他如果再无所作为,他这一辈子就完了。”
李老爷子说着,又是一阵咳。
“那你也不能说‘没闯个样子就别回来啊’,这在家日日好,出门万事难哪,每年这徽州出去做生意的有多少,可闯出个样子的又有几个,你这不是绝了他的退路吗?”吴氏埋怨着。
“头发长见识短,你懂个什么,我就是要绝了他的后路,他混了这些年,志气早就消磨了,不把他逼到绝路,他如何振作得起来?”李老爷子急了道,说话快了,又是一阵咳。
“行了行了,春寒露重,我们还是回屋吧,保重点身体,咱们那两幅棺材板当了钱替贞娘退聘礼了,如今你要有个好歹啊,使不得就是那席子一卷,丢到城外喂野狗喽。”吴氏叹了口气。
“就你话多,我告诉你,这事你别嚷嚷啊。”李老爷子板着脸。
“啧,知道知道。”吴氏摆了摆手,随后又嘀咕子句:“你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你以为这事不说别人就不知道啊?景福媳妇儿可不是个傻的,咱们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她心里明镜儿似的,除了那两幅棺材板,还有啥?”
“你……”李老爷子急了,这老婆子就爱跟他抬扛。
“行了行了,我不说了,回屋吧。”吴氏看他又急的喘不过气来,连忙摸着他的背,扶着回屋里。
这种情形,贞娘倒不好去打搅了,退了回来,提着铜壶出门,想着老俩口嘴里的棺材板,那眼眶有些湿润,心中是感动的酸楚,总之这一回为了田家这退亲,这情份她欠大了去了。
出得院门,就跟着人流朝老虎灶去,没想又看到自家娘亲赵氏站在一边的屋檐下。两眼正看着远处城门口。
“景福嫂,我刚才看到你家景福背着个包裹出门了,这是要去哪里啊?”路过,有个打招呼的问。
“管他去哪里,死在外面倒省事了。”赵氏回过神来,却是愤愤的道。
贞娘翘着嘴角,她这娘亲就是嘴硬,没看她那眼眶红红的吗?
赵氏回屋里了。
贞娘到了老虎灶里,一如既往的帮着水伯干点活,心里却在琢磨着,因着田家之事,家里正在发生一点一滴的变化,人心也在凝聚。只是如今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生计艰难啊,贞娘琢磨着弄个什么来补贴家计。
“贞娘,贞娘……”这时老虎灶门口,一个少女手里抱着一捆稻草在那里上下跳着叫她。
“月娟。”贞娘拍了拍手上的灰,跑了过来,却被那叫月娟的少女拉到了一边,这孙月娟是原身的闺蜜,就是原来住在隔壁孙家的女儿,虽然孙家搬走了,不过孙月娟却经常过来找她玩,她穿来这段时间,孙月娟倒是帮她熟悉了不少情况。
“我稻草拿来了,你教我编那个保温桶吧。”孙月娟道。
这个保温桶就是贞娘家那个用来放铜壶的稻草桶子,前世,李贞去农村旅游的时候,就看一些老乡的家里,用稻草密密实实的编成一个大桶,有的是编成一个煲样形状,将吃不完的饭放在钢筋锅里,然后将钢筋锅放在稻草编的保温桶里面,即能保温还很有原生态风味的。
而且,当初为了搞旅游,那些老乡可把稻草的编艺发挥到了极致,那些稻草编的东西很有艺术性,再画上画,一个个都好看的紧,李贞当时好奇,也跟着老农学了两手。
而穿到这时代,因着没有后世那样的热水瓶,贞娘看着早上打来的热水没一会儿就要冷掉,于是就编了一个,再在外面又包了一层旧棉絮,如此早上的热水,摆到晚上,还是挺热的。
孙月娟前几天来找她玩,正好看到这个,觉得好的很,便直说去弄点稻草,让贞娘教她。
“嗯,去我家吧。”贞娘点头,然后回了老虎灶,提着满满一铜壶的热水,带着孙月娟一起回家。
贞娘还有一个想法,她可以卖这个保温桶啊,这东西除了点稻草,几乎不用什么成本,但家庭日用却是方便了不少。
当然,这东西实际上也赚不了几个钱,而且这时代的当家主母,那都是勤俭持家的,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只要看过,就能学会。
不过,能卖几个是几个,蚊子腿也是肉啊。
当然,在贞娘的心里,她最想弄的是制墨,毕竟她在现代时她就是李氏子孙,一手制墨技术也还不错,只是如今李老爷子在这一行颇有些微妙,再加上这个时代,一个女子要进入制墨行,难度不小,她得好好琢磨琢磨。
不一会儿,两人便到了李家。
看到贞娘带着孙月娟进来,正在大缸边上洗漱的喜哥儿两步就窜了过来,抬着眼睛,贼兮兮的看着两人的嘴角。
“看什么?”贞娘拍了他后脑勺一记。
“看你们有没有人偷吃。”喜哥儿撅着嘴道。
贞娘不由的乐了,这是前身的毛病,好吃,还有那么点小脑瓜子,常能弄到一些吃的,却常常是偷偷在外面吃完才回家,被喜哥儿抓到几次,这小子就精了,每回贞娘从外面回来,他就偷偷的检查。
“臭小子,什么毛病。”贞娘笑骂。随后却眨巴了眼睛:“你要是听话,帮二姐做事,二姐给你买葱油饼。”
小孩子嘛,想差使他,就得给点甜头。
“当真。”喜哥儿眼睛一亮。
贞娘看了看在院子里洗漱的洗漱,干活的干活,溜弯子的一家人,便道:“有爷爷奶奶,娘亲,大哥大嫂做证。”
“好,快说,做什么事情?”喜哥儿来劲了。
“跟着。”贞娘一摆手道。
三人便到院子的一角,搬着个小马扎坐了下来,孙月娟把稻草铺开。
第七章 机会至,贞娘初谈墨
三人在一边忙活,赵氏杜氏等人也围了过来,才知道是编保温桶。
“前天,阿柱嫂来我家玩,看到这个,也想要,还问我怎么弄的,要我帮她弄一个。”这时,杜氏开口道。
“行啊,大嫂,你让她弄点稻草来,我就帮她编一个,你在跟她说,让她帮咱们卖这个稻草保温桶,卖一个除了本钱给她两成收益。”贞娘这是把后世的直销都用上了。
“啥意思啊,贞娘,这东西能赚钱?”一边赵氏两眼瞪的跟铜铃。
“这当然,有人需要就能赚钱啊,不过这东西简单,仿制快,也就一开始能赚点,不过能赚一点是一点呗,除了稻草又不要花什么本钱。”贞娘笑嘻嘻的道。
赵氏听贞娘这么说,立刻的就来劲了,手一挥,一家人都学,大哥也嘿嘿的道:“稻草我弄来,我们油坊那边有许多,我跟东家说说。”
便是李奶奶也搬了张小竹椅过来,仔细的看着。
“大姐,那我要卖一个能不能得两成的利。”一边喜哥儿这会都顾不得葱油饼了,抬起有些乌溜溜的小脸问。
“能,谁卖的谁就得两成。”贞娘道,又嘻笑的冲着月娟道:“月娟,你家现在住在李氏墨坊那边,那边人上工忙,这个东西正适用,你再帮着卖点,一样卖一个得两成利。”
孙月娟的母亲是李氏族人,父亲孙大海是李氏墨坊的一个小管事。自从城门洞搬离后就住到了墨坊那边的集子上。
“嗯。”月娟重重点头:“最近,墨坊开工了,忙的要死,一些人家还把桐油领回家点烟取料,中午根本没有时间烧锅,都是直接吃冷的,我哥昨天就是吃了冷饭,结是就拉肚子了,有这个东西挺好,早上烧好的,就乘热放进去保温着,至少中午还有点温,不至于吃坏肚子。”
一边贞娘听了孙月娟的话,可管不得冷热拉肚子的问题,却是一脸惊喜的问:“墨坊里可以领桐油回家点烟取料?”
“是啊,不过有要求的,二十斤桐油必须出一斤的上等墨烟料,要不然要扣工钱的,你就白干了,要是损失多,还得赔墨坊桐油钱。”孙月娟道。
顿了一下又道:“当然,如果你点烟的技术好,能取出更多的上等墨烟料,墨坊除了付工钱外还可以按市价收你超出的上等烟料,挺花的来的。我大哥技术还行,前儿个也领了一百盏灯,他说了,二十斤桐油,他必能取出一斤二两多的上等烟料,这样一个月下来相当可观的。”
所谓的点烟取料,前世,墨厂已经是滚桶取料,全自动化,但这时代却是不成的,全手工,就是将桐油放在油灯里点然,然后在灯的上方罩一只瓷碗,这样燃烧的黑烟粉尘就附在瓷碗的底部,这就是烟料,一段时间收取就成。
贞娘发现李氏墨坊有能人,这个激励就相当于后世所说的绩效,有这个措施,那大家一定想方设法在同等桐油的情况下,取出更多的上等墨烟料,这样墨坊就能用更少的铜油获得更多的上等烟料,虽然多出的烟料要花钱购买,但怎么都是花的来的事情。
毕竟上等烟料难出。
贞娘心动了,前世虽然厂里是机械化的,但她爷爷就有一个私人的小墨坊,就是用这种手工取烟,据说解放前时,墨厂里也是这种手工取墨烟法,而一个七级熟练工,一次能管两百盏的油灯。
比起孙月娟大哥可厉害了不少。
这活计前世李贞帮着自家爷爷做过,她一次也能管一百盏油灯的。
想到这里,她心动了,问孙月娟:“月娟,你帮我问问你爹,我能不能领些灯和铜油回来取料啊?”
话音刚落,后脑勺就啪的一声:“你会取什么料啊,到时候还不够你赔铜油钱的呢。”一边赵氏瞪眼道。
“我怎么不会,我上回在月娟家还帮着孙叔取过,孙叔还夸过我呢。”贞娘回道。
前几天她去过孙家,就见到孙家在点烟取料,不过只有十几盏灯,当时孙父正忙,她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自作主张的帮忙取了点。
一边孙月娟连忙点头:“是啊,婶儿,我爹说了,贞娘不愧是李掌柜的孙女儿,取烟的火候掌握的恰到好处,我大哥有时候都不一定那么准呢。”
“你爹那是夸大,她没干砸就算不我错了。”知女是莫若母啊,贞娘就是个好吃鬼,干活能偷懒就偷懒的,这也是她为什么每天逼着贞娘干活原园,这丫头不逼是不成的。
当然,赵氏也发现,贞娘最近变了很多,做事是勤快了,但取烟料这本事却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干的好的,自然不知道,如果贞娘面子没变,里子已经换人了。
“那你说说,如何能更好更多的取出上等烟料?”
不知何时,李爷爷拄着根拐杖出来了,正坐在墙跟晒太阳,这会儿冲着贞娘问。
“嗯,一般来说,最讲究火候,烟不能烧的太老,太老的烟就粗和燥了,不易和墨,至于具体怎么算老,怎么算合适,这个全凭个人感觉,没有太细的道理好说的。”贞娘知道爷爷这是在考她,便站起来道。
李金水听着微微的点头,心里倒也奇怪,自家儿子什么料他清楚,在墨坊里,管的是和料,对点烟是一点也不懂的。
“你刚才说一般,那还有特别的?”李金水咳了声又问。
“嗯,除了火候,其实火头是更该注意的,火苗的大小,温度,以及稳定度都是至关重要的,火头一定要稳,不能晃动,更不能起火花,这些如果都能掌握好,别说上等墨烟料,便是超品墨烟料都能出。”贞娘继续回道。。
不错啊,这丫头拧的很清
“你从哪学来这些?”李金水疑惑的问。
“爷爷忘啦?这是您写的笔记吧,我没事就看看呢,就记下了。”贞娘转身回屋,不一会儿拿出几本笔记。
这几本笔记是昨天她整理柴房时找到的,都是一些关于制墨的知识和领悟。
这会儿倒成了最好的解释了。要不然还真解释不过去。
天意,李金水眯着眼看了看那几本笔记。
他的一身制墨技术是嫡宗的大伯教的,最先要传的自然是嫡宗的景生,景福这边呢,他便将他所有制墨上的领悟都写成了笔记,只要景福能用心学会,那技术不会比景生差。
可偏景福这小子钻牛角尖,他不亲手教,他就不学,结果留给他那几本笔记全丢在柴房里,没成想最后却成全了这个二孙女儿。
“何为好墨?”
“质轻,胶轻,色黑,声清,坚如玉,理如丝。”
……
“何为月团?”
“徐弦墨,名月团,价值三万。”
……
李爷爷一连几个问题,贞娘一一回答,毫不停顿。
“进屋去把家里的油灯取来,再取来一只瓷碗,菜油,三支筷子。”李老爷子道。
“我去。”喜哥儿最喜欢凑的热闹,说完,便颠颠的跑进厨房。贞娘自也跟了去,那么多的东西喜哥儿一次拿不过来。
不一会儿东西取来了。
唯有赵氏和杜氏两个在一边抽着嘴角,那菜油平日里都不舍得多放一点,没成想这会儿居然拿来烧。败家呀。
接下来就看贞娘了,倒好菜油,点燃油灯,李老爷子竖着三支筷子,瓷碗就通过这三根筷子罩在油灯上,居然稳当当的。
贞娘便盯着火,又在灯的一边竖了一块门板挡风,毕竟这是在院子里,一般点烟的工作室是不通风的。
过了一会儿,贞娘轻轻拿手点了一下碗沿上的烟灰,估摸着差不多了,就取下碗,果然,碗底满满一层,正准备去弄一块竹片来刮下烟灰,没想李老爷子拿起一根筷子,用握在手上的那一方沿着碗沿顺时针一刮,居然将碗四周的烟灰刮的干干净净,一撮烟料就堆在了碗底。
贞娘看着,真是神乎其技,让她用筷子绝对不成,必须得是竹片或竹刀。
“成,这活你能干。”李老爷子捻了捻那点烟料,点点头道,声音中却颇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满足感。
家里的老爷子点头了,赵氏自没话说,先前不同意,不过是怕钱没赚倒反而糟蹋了,这会儿见老爷子都认同了,心里倒是更欢喜些。
“贞娘,要不,你跟我一起回去问我爹吧?要是能成,就直接跟着我爹去领回来。”这时孙月娟也是一脸兴奋的道。
“成。”贞娘点点头。两人便一路出了城门洞。
第八章 遭刁难,贞娘据理争
孙月娟的父亲孙大河是墨坊的副管事,听贞娘说想领灯和桐油回家取料。
这些日子,贞娘家发生的事情孙大河也是知道的,听说老掌柜的把他们老两口的棺材板都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