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断臂方丈-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寒流骤至加上水土不服,大军营中突然流行起伤风来。      
  起初也没有引起医官和太子的注意,几天后瘟疫在军中突然暴发。有士兵的地方,几 乎一片咳声。      
  这次症状统统是咳嗽发热、浑身乏力,重症的还伴有呕吐和腹泻。      
  随军的医官出征时虽也备下不少的草药,却没有料到一下子会暴发这么多病号,急 忙命手下督促各个营官架大灶熬了几大锅的药汤。怎奈病来如山倒,或是药 难对症,众病号连服了几次,竟不见怎么有效。营中士兵们一时东倒西歪、咳声四起,个别 重病号身上烧得吓人。      
  因怕病势蔓延,也为了便于医治,医官忙命患病的军士集中居于几处营帐里。      
  主帅太子的体质原本就单薄,闻听军中病号与日俱增,在查看时一时不慎竟 也染上了。      
  此时,一万多大军,眼下已有一两千人都被染上疾病,还有三四十个重病号先后死去… … 军中情势万分紧急! 所有兵事俱都停止了。      
  太子一病,又担心突厥得知周军实情乘虚袭营,心内急得起火,病势更见沉重了 。      
  翰成一心想的是如何沙场杀敌,加之太子的帅帐离士兵营帐还有一段距离,起 初没太在意此事。当太子也染上伤风并且病势骤重,自己也有两位同僚染病后,方才得 知军中发病的严重实情。      
  翰成这才警觉起来,蓦然记得前年冬天,寺外村落的百姓们遍染伤风,师父带领他 们上山采来大捆的药,背到村中架起大灶熬药救治百姓的事。      
  那次百姓症状和这次大致相同! 翰成清楚地记得师父带领自己和师兄弟们配过的那个特殊方子。      
  翰成急忙请同僚代自己值岗,叫了几位属下匆匆离营,来到营外草滩寻找方子上 的药草。      
  可是北地与中夏土质不同,有些药草只怕这方土地不会生长。而且北地春迟冬早, 就是有,只怕也早已和别的草类一样干枯难辨了。      
  翰成带着众人,先是寻着了一片有些积水的野沼地,顺着沼地而下,终于寻到了一 片矮株的荻丛。      
  几人蹚进冰冷的泥水里,在水中拔了几大捆鲜芦根捆在马背上,然后朝林草深密的 龙首山南麓继续走去。      
  就着渐渐微弱的夕阳,众人一路走一路寻,最后在一处向阳的大山坡上,意外发现 了好大一丛干枯的薄荷。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翰成高兴得手都抖了!他一边默默念了几声佛,一边令众人赶快斩割。      
  直到把一片干薄荷全部收完,又 寻了一些细藤捆扎得结结实实拴在马背上,这才开始从原路往回返。      
  此时天色已经黑透了,幸好这晚还有半轮新月。众人一点不敢怠慢,冒着逼人的 寒气忍着饥渴匆匆往大营赶。      
  到了营地,翰成找来医官,说了方子。医官见周将军 竟把方子上的药也一并找齐,真是又惊又喜。众人又取了现存的干银花、柴胡、薄荷 和鲜芦根等十几种草药一齐放到大锅里,令几个军士立即架火熬药。          
第65节:第十八章(3)        
  药煎成之后,翰成先盛了一碗,因听见太子在营帐里不停地咳,蜡烛也一直亮着, 便知道他还没有睡着。翰成隔着帐篷叫了一声,听见里面有应声,这才端着药走进了帅帐。      
  太子望着他手里的药碗问:“睡前才喝过,怎么又要喝?” 翰成道:“殿下,这药叫做柴胡薄荷饮。有几味药是在龙首山一带采到的。属下思 量,这些土生土长的草药,药效兴许更好一些。殿下趁热喝了吧。”      
  太子这才看清,烛光下的翰成那被荆棘划破的棉袍露着棉花,满手满脸的血痕,脚上的麻屦和裤脚上也沾满了泥水。      
  太子一边接过药一边惊奇地问:“哦?周将军还懂医术?” “属下在少林寺跟师父学了几样普救众生的方子。”翰 成答道。      
  太子正要喝药时又放下了药碗:“我个人倒没什么。我惦记的是,如今许多将士突 然病倒,若突厥探子获悉我军营中流行大伤风的底细,趁机袭击怎生了得?” 翰成忙说:“殿下,北域比中夏提前进入寒冬季节,士兵们感受风寒、水土不服也 是常事。想是佛祖显灵,庇佑殿下和我大周将士,倒也寻齐了急需的本土生的药草。医官已经熬好了 两大锅的药汤,令营官们分头送到各病帐去了。” 太子见说,这才接过药碗一饮而尽。放下碗时,又问是什么药,在哪里采到的。翰 成一边解说药名和药性,一边催促太子赶快躺下。他为太子掖好棉被,看了看营帐的火盆 ,又添了些木炭,这才悄悄退出帐篷。      
  出了帅帐,翰成心内挂念病号,又分别到几个病帐看了看火盆,问了服药的情形。      
  因见士兵们东倒西歪的一片咳声,想他们来到这大漠旷野,远离亲人父母,还要 随时面临身死异邦、抛骨荒野的危险时,突然心生悲悯。      
  他独自走出军帐,来在一处无人净地,面西跏趺而坐,先练了一番内功,尔后默默 念诵了一个时辰的大悲咒,求佛祖保佑生病的军士尽早康复…… 回营帐后,他也不敢就睡,轮番又看了一遍病帐的病号,见众人倒也睡得安稳,这才回 到自己的帐篷。他抱着马鞍和衣刚打了个盹,便被换哨的人惊醒,急忙朝外望去,见天已微亮 ,赶忙起身叫人支起锅灶熬药,再分头送到各病帐去。      
  翰成令属下把煎好的药汤送一碗到太子的行帐去,自己和医官一起忙着到各病帐送 药、把脉、探望重病号。      
  属下禀说太子传他过帅帐一趟。      
  翰成赶忙来到太子行帐。进了帐,一眼看见太子已经起床,气色比昨晚明显要好 时,悬着的心不觉顿时轻松下来。      
  见翰成走进帐来,太子笑吟吟地望着他说:“周将军,你那药汤果然有效。我昨晚 发了点汗,今早起来就觉着身上轻松多了!刚才我到了病帐一趟,昨晚凡喝过周将军药汤的 病号,这会儿都说身上轻松多了。几个重症的病号也睡得很好。没喝这药的几个病帐都嚷着 要药。” 翰成心下一热:“阿弥陀佛!感谢佛祖!” 太子道:“周将军,从今天起,我晋升你为帐前奉骑都尉。这两天你先不要管别的 事,只管病号诊治这一件事,随时向我禀报病号治愈的情势。” 翰成谢过太子就要退出时,太子却令侍卫捧过来一套藏青色棉袍、一 双皮屦:“周将军,这是出征前母妃亲手给我缝的棉袍。见你身上的袍子昨晚采药时都挂破 了,靴子也湿透了。边地寒冷,换上这会暖和一些。” 胡天十月,边地已是酷寒难当的季节了。      
  吴安公和长孙将军那边不时有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太子这里眼下还没 有太大的战绩,不禁有些急躁起来。      
  这天凌晨时分,营地骤然再起狂风。人在帐篷里躺着,听外面的狂风好似无数个 厉鬼在齐声号哭一般骇人。巡逻哨兵击打刁斗的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人在帐篷里,早上起 来牙齿一碰,嘴里竟是咯吱咯吱的沙子。      
  这样的大风天气,对中夏士兵在胡番之地的威胁最大,因为此时是动则不利、不动也 不利。一旦遭遇敌军从上风头的火袭,极少有生还之理。      
  太子一大早起来,令士兵们在大营西北之地又割掉了大片茅草,砍去了所有荆棘灌 木,拉出一道开阔的空地来。营外好几里的草丛中又分别布下绊马索和木蒺蔾,加派了好几 道的哨兵,命令通夜巡逻守卫,不敢稍有大意。          
虹桥书吧BOOK。   
第66节:第十八章(4)        
  大风又刮了两天,有几处营帐被大风吹毁、卷走。      
  太子心中焦急,便把军中文武辅将召集过来,商议先拿掉龙首山南突厥的一支主力 。      
  军师将帅皆以为大风之日,大周军队又在下风头,此时动兵乃兵家大忌,不如 暂且按兵不动的好。防御上可再加强些巡逻、再增派些岗哨,在二里地之外挖出沟壕、 布以陷阱,以防敌军的偷袭。待大风略息一些后再动兵事。      
  太子却担心日子越往后拖,不仅天气酷冷难当,大军在北域的生存也会面临威胁 ,便道:“诸位,远战忌久兵,我们必得尽快收复酒泉和凉州失地,及早回朝复命才是 。我不想尉迟将军和长孙将军大捷之后,再渡水绕河地跑来帮咱们攻打龙首山。” 众将军力阻太子说:敌在上风,我在下风。要想交战,必得先逆风行军几十里。这 样不仅行军速度受阻,逢有草林之地,一旦敌军凭借顺风之势火攻我军,我军必遭重创 。不如坐以静待,免却无谓的伤亡。      
  太子见文武辅将仍不同意出兵,遂想起往日西征吐谷浑无功而返的羞辱,一时便 急躁起来:“并非我不知珍惜将士性命。今我在逆风,敌在顺风,我即使不动,敌军也随时 会扰我大营!众位若是怕死就请留在营中好了!明天我带兵击敌!” 众人听了面面相觑,不敢再言。      
  翰成自被晋为帐前五品奉骑都尉后,成了太子帐前左右的带剑 侍卫。他立在太子身边,见情形一时冷在那里,便插话道:“各位将军,请恕属下插一句话 ,太子殿下想要及早动兵也自有道理。据当地土人讲,此风起自祁连山黑风口,名叫黑煞风,一起则半月不止。古之兵法虽有逆风为兵家之忌,但不得不为时,若我突发奇兵,分三路 直逼敌军主帅大营,并选出强弩手若干,备干柴火箭,先行绕到敌军营地上风,以火箭攻袭 敌营后,再与另外二军左右合力突袭敌营,定可重创敌军!” 几位将帅听了,有的沉思不语,有的颔首以为然。只有大将军刘雄蓦然呵斥道:“ 太子殿下和大将军议事的地方,哪容你一个帐前侍卫多嘴?” 骠骑大将军赵文表,发觉这位来自僧门的周小将不仅武功过人,而且还深谙医术,竟以少林奇方几天内治好 了一两千伤风病号,挽回了一场意外之大厄。      
  如今,听他实战论兵也颇有几分道理时,便拦住了刘将军的话说:“周将军所言虽 有几分道理,不过,此时若逆风发兵,一路之上黄沙弥漫,行军速度亦必缓慢。敌军却可凭 风直下。若途中我军恰与敌军遭遇,敌军一把火便可烧得我军不战自溃。继而再袭我大营、劫 我粮草,那时岂不毁全军于一旦?” 翰成道:“赵将军,敌军如有袭我之心,我军动与不动敌军也必袭之。既然被动亦 不能安然自保,何如主动出击,或可先发制人。” 赵将军点头道:“嗯,有几分道理。” 太子此时站起身说:“不要再犹豫了。各位将军听令:全体整装待命,今晚子 时悄悄发兵,天亮之前务必赶到敌军大营!接近敌营后,赵将军带领三千人马从右翼进发, 刘将军带领三千人马从左翼进发,我和周将军带轻骑一千先行赶到敌军大营上风头,以火箭 攻袭敌营。赵、刘两位将军见火为号,一举歼敌于不备!” 凌晨时分,三军偃旗息鼓悄悄出发。途中狂风如刀,挟着沙砾扑向大周士兵。将士 们顶风顽强而行,彼此相牵相携着,二十多里路,整整走了一个时辰,最后终于靠近了驻 扎在酒泉南面的敌军牙帐。      
  赵将军与刘将军的队伍合围敌营不久,就见随着三支强弩发出的火箭, 顷刻之间无数的火流一齐迸向尚在梦中的敌军大营。霎时,火随风势猎猎炸响,敌军大营立 马陷于一片火海之中。未几,火海中的突厥士兵便人号马嘶地乱成了一团。      
  左右两军以迅雷之势同时扑向敌营! 敌军没有料到,这样的风狂沙滚之夜,大周军竟敢从下风头偷袭到了上风头来! 突厥士兵果然善战。虽大营遭袭,但钻出火帐后,仍迎着狂风飞沙和滚滚的火烟拼力搏 杀。刀光剑影与火海相映,厮杀一团的两军士 兵身影于浓烟中时隐时现。          
※虹※桥※书※吧※BOOK。   
第67节:第十八章(5)        
  这时,忽见一身高八尺、突眼虬髯的突厥大将纵马奔来,手中八尺铁杆长矛左劈右 扫,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直扑北部的太子阵中。      
  翰成在营中就曾听说,突厥有一员猛将名叫沙利虎,生得黑面紫髯,素以勇武威烈 闻名南北。此时见他长矛所及之处,大周士兵非死即伤,躲闪不及。      
  眼见沙利虎直逼太子而来,翰成拨马奋力挡敌。怎奈阵前杀敌毕竟平生头一次,加 之在寺中多年教化,心内尚有几分不愿杀生的忌讳,故而和沙利虎奋战了十多个回合未分胜 负。      
  杀声如雷与浓烟滚滚之中,十步之外不辨人马。      
  与沙利虎纠缠成一团的翰成忽见一群突厥兵直朝太子附近扑去,情急之下再也顾 不得诸多,举起手中宝剑狠狠地向沙利虎砍去。那沙利虎急忙横矛来挡,只听“嘡啷”一声 巨响,就见沙利虎手中那八尺长矛的铁柄竟被翰成的宝剑拦腰斩断! 敌军大将沙利虎望着自己手中的断矛,一时惊得愣在了那里!剑光怒发处,翰成的青铜宝剑 早已穿透了沙利虎穿着犀甲的前后胸! 一股黑血顺着剑刃喷涌而出。      
  沙利虎在马背上直瞪了翰成好一会儿,几番欲举手中残矛都没得逞。末了身子一歪 ,一头栽下马去。      
  大风渐渐吹开了浓烟。突然,四处里一片箭声如啸,只见朦胧的晨光中几个 突厥箭手拉满弯弓,直朝翰成和太子射来。翰成挡在太子前面,以手中宝剑挡住了流箭。      
  天大亮时,突厥驻扎在酒泉城南的守护营帐多化为烟火,敌军伤亡惨重。见大势已去 ,一名敌将丢下几百突厥伤兵,带着近千人马突出重围夺路而逃。      
  突袭龙首山敌军大营大捷后,酒泉便成了一座孤城。      
  这些天里,太子常约翰成到帅帐秉烛长谈。不仅谈兵法文学、禅机佛理,也历数前 朝名将和当今天下局势,两下甚为投机而渐成知交。      
  闲话中,太子意外得知周将军竟是胞妹奶娘的儿子后,怪他何不早说? 如此,彼此自然更觉亲近了。      
  谈到翰成以宝剑击断沙利虎的铁柄长矛时,太子要过翰成的宝剑在灯下细细地打量 起来:此剑式样敦厚,锋刃锐利。剑身长不足三尺,剑身上装饰有菱形的花纹,剑柄两面 各镶嵌有七星北斗形的蓝宝石,心内已知是一把流传久远的宝剑。虽说眼下兵器的打造早已 改青铜为铁钢原料,而且远比青铜坚利耐用,但此剑因年代久远又历经百战,本身因赋有天 地日月之精气而有了某种神秘灵光。      
  太子点头赞道:“嗯!果然是把陆斩犀兕、水屠蛟龙的宝剑啊!我见过不少绝世兵 器,都不似这把宝剑犀利灵动。此剑肯定有来历,不知你从何得来?” “回太子殿下,此剑乃少林寺我师父所传。据师叔们私下传说,大禅师出家前似乎 曾是前朝魏国的一位大将军。” “哦!果如所料。”太子一面点头称赞,一面爱不释手地打量着宝剑。      
  突袭敌营大捷之后,翰成几番请缨杀敌,连着又打了几场胜仗。太子欣慰自己得遇 一位既为心腹、又神勇知兵的将才,再次将翰成从正五品的扬烈将军晋为四品扬威将军。      
  作为行军元帅的太子,扬威将军之职已经是他所能擢拔的最高官阶了。      
§虹§桥§书§吧§BOOK。   
第68节:第十九章(1)        
  第十九章       
接连打了几个胜仗,太子便雄心勃勃地要乘势一举夺回酒泉失地,收兵凯旋。      
  赵将军阻拦道:“殿下,酒泉城历来就是险关铁城,非有数倍于敌军兵力不可轻言 攻城。属下以为,当请吴安公和长孙将军两军协力攻克稳妥。” 太子道:“既为险关,突厥数月前如何从我守军中夺走的?” 刘将军道:“酒泉乃兵家要地,占住了酒泉城,便可做到进有路、退可守。当初突 厥便是集中了大部分兵力,趁我城中兵力不足、后援一时未到乘虚攻入的。如今他们城中粮草 丰备,定会死命把守。” 太子道:“若等吴安公和长孙将军援兵赶到,至少还要拖到二十天之后。我军近 日连连获捷,士气高昂,正可一鼓作气拿下最后这处失地,回朝复命。” 众将军见太子如此坚决,知他此番有心独自建下大功,只得奉 令听命,各自部署并研制攻城谋略,准备举兵攻城的诸多军事。      
  兵临酒泉时分正值午夜。太子令人悄悄搭筑河桥,渡河之后先以火焚城门,再用强 驽手朝城墙上守兵齐射以掩护登墙士兵。      
  只一个多时辰,周兵便攻破了第一道城门。      
  赵、刘二将军和翰成都觉得这头道城门攻得有点太容易了。正犹豫其中是否有诈时, 突然二道城墙上众箭齐发,率先冲进二道城郭的士兵恰似掉入陷阱的猎物一般,于如雨的箭 下一时死伤和自践无数。      
  二道城门此时又突然打开,大群突厥骑兵一下子拥了出来,挥刀举剑朝着周兵杀来 。      
  闯进城郭的太子因率先冲入城门,此时进退不是,而坐下的青鬃马又突然被城 头敌军的强弩射中。马儿骤然受惊,一时四处蹿跳,末了驮着太子竟然朝着二道城门冲去! 翰成驱马奋前,一倾身子一把将太子的马头勒住,一边挥剑杀出一条血路,一边和 赵将军一起带着周兵保护主帅冲出敌城。      
  冲出城门后,翰成发觉刘将军还没有突围出来,一面嘱托赵将军保护主帅回营,自己 则重新冲入城门。他金刚一般一边奋力拼杀,一边把着城门不令敌兵接近,防止敌兵此时突然 关上城门、大周士兵和刘将军无法突围出来。      
  城头乱矢如飞。敌兵一拨子一拨子潮水一般涌上来。      
  翰成一把长剑神光四溢、威勇无比,如入无人之境,直令敌众纷纷散开不敢近前。      
  如此,直到刘将军带着部下杀出一条血路,众人这才一起撤出城来。      
  敌军也不敢出城追赶,只在城墙上以乱矢追射。突然,敌兵一支强弩飞来,骤然射中 负责断后的翰成左臂。翰成一面忍痛以剑削去箭柄,一面继续打马和众将士一起撤回大营。      
  太子逃出敌城后,率领众兵远远地看到大营时,跳下马来兀自坐在一处草丛里,焦虑不堪地等着周将军和刘将军的返回。      
  天交二更以后,终于看到两位将军率余兵撤了回来,这才暗暗舒了一口气。令各营 点了一下,知道此一战伤亡有四五百士兵后,沮丧万分的太子有气无力地令众将士返回大营 。      
  翰成撤回的一路之上,箭伤洇出的血已把战袍濡湿一大片。下马时,令属僚帮自己 拔出箭头并敷上了临行前师父给他的一瓶九命止血散,并撕下一段战袍里子扎好了伤口。      
  闻听太子下令众军回营时,他一边捂着伤一边叫:“太子殿下!属下请求殿下整顿兵力,立 即率军重新杀回敌城!” 太子望着扎着一只胳膊、血流了半边袍子的翰成,以为他是气疯了。可是,此时赵 将军和刘将军竟也和周将军一样,请求太子带兵重新杀回敌城,就有些迷惑不解了。      
  赵将军说:“太子殿下,我赞同周将军的主张。敌军新获大捷,此时必定懈怠。更 料不到我军大败突围之后还会重新杀回去。故请太子重整兵力,杀他个措手不及!” 太子惊魂甫定,哪里肯再杀回去?因见众将士虽遭惨败却毫不气馁,反复一致请战 ,终于抖擞精神,重调兵力悄然再发! 果不其然。黎明前夕,当太子命大军悄悄返回城外,令军士再次登上云梯后,头道 城墙上寥寥无几的守兵竟在睡觉。众人迅速占领了头道城墙,没有费太大的兵力便攀上了 二道城楼。      
  原来,城中敌兵见大周偷袭突厥大捷之后,情知接着就要来攻打酒泉,故而日夜严 守,多日未敢松怠。昨夜,太子果然率军攻城,他们有意放开头门,把周军引入,杀伤无数 ,还差点活捉了大周太子。      
  为了庆祝大捷,城中上下众兵狂饮豪醉,哪里料得到刚刚突围出去的大周军竟会重 新杀回?天近黎明,狂饮后的突厥兵此时多已瘫醉如泥,大多在烂醉和酣梦中便被大周士兵捆了手脚。      
  此番大捷,生俘突厥三千余人。      
  太子一举夺得酒泉城后,又相继灭掉小股的突厥散兵。原打算与北伐的前右二军合 力进围突厥牙帐时,便接到了突厥可汗派人送来的乞和书:愿与大周重归于好,并请求改聘 大周王公之女为突厥太子妃。      
  太子羽书回京得朝廷同意后,即整装撤营、回京复命。          
→虹→桥→书→吧→BOOK。   
第69节:第十九章(2)        
  大军一路返京,远远地便见彩旌飘飘、鼓乐齐鸣。原来,陛下早已率领文 武百官等候许久,迎接不辱王命、凯旋而归的太子来了。      
  太子远远地便下车趋步而行,待来至父皇面前,眼含热泪,倒地长拜:“父皇…… ” 武帝忙亲手扶起:“皇儿辛苦啦!快请平身。” 太子仰起脸来,见父皇平生第一次对自己流露出难以抑制的赞赏和喜悦…… 翰成和诸位将士回朝后,因在军中救治病号、屡建奇功、危中救主等事被武帝 得知,和另外四名立功将士一起受到了陛下召见和赏赐。      
  因翰成的伤尚未好利索,太子特准他回家养伤,伤愈后再回东宫就命。      
  直到此时,秀月才知道儿子已还俗从军,而且竟然已随太子进军突厥、北伐 数月了! 望着数月之中突然就换成了眼下这四品扬威将军戎装、英气勃发却不 知轻重的儿子,秀月真不知自己该喜还是该悲。      
  当李妃从太子那里得知,奶娘秀月的儿子周将军这次北征突厥立下奇功,并且为救 太子受了伤时,有心见上一见,再当面赏赐赞誉一番。      
  翰成在太子的东宫觐见了李妃娘娘。      
  李妃见奶娘秀月的儿子竟然生得如此精壮英武、神采飘逸时,不觉心生见爱,一面 问伤好些没有,一面又问可曾娶下媳妇没有? 奶娘秀月赶忙抢先答话:“在老家时就定下人家了,眼下还没有顾得迎娶。” 翰成闻听娘对李妃如此说,情知娘是什么意思,一张脸立时涨得通红。      
  娘娘一面微笑着令宫监捧出白金三百两、五色绮罗五匹赏赐翰成,一面对奶娘笑道 :“可惜!紫云殿的那个菱儿,人生得有福相,又知书达理的,原是南朝江阳侯的侄女,在 我身边服侍这么多年了,我刚才是想把她说给周将军的。既已定下正妻,也只好作罢。菱儿 那丫头心性很高,只怕不愿给人做妾的。” 翰成闻言,这才感激地望望娘,暗暗舒了口气。      
  邻里亲朋和乡下老家的人听说翰成打擂夺魁、出师建功,如今已被太子晋为 扬威将军,又受到了朝廷和娘娘的赏赐,纷纷赶到京城来道喜祝贺。翰成的军中同袍属 僚、太子东宫宫尹和侍卫官们得知翰成就在京城居住的实信时,也纷纷前来探望拜访,翰成的 几位家人迎送接待,每日忙得不亦乐乎。      
  翰成为人原本宽厚义气、举止随和,众人皆乐意和他交往。时日不久,竟聚集了一 大帮子的中下级军官来。众人天天来到将军府,或喝茶练剑,或谈兵对弈。      
  周家的院落明显狭小了。      
  踌躇满志的翰成着人在金肆里又新购了一处宽大的宅第。家还未搬来,左邻右舍全 都知道了这里将要搬来的是一位太子手下的年轻将军,皆称周家新宅为“将军府”。      
  面对从天而降的荣华,奶娘秀月的眉间却更加无法挥去愁容了。在宫中,公主每 每问及翰成的事时,奶娘不是把话岔开,就是不接她的话茬儿。      
  直到大军凯旋归京二十多天,公主才偶尔得知真相—— 那天,太子在紫云殿遇到了奶娘秀月。问起周将军的伤势时,奶娘见公主在一旁,支支吾吾地,但毕竟没有瞒得过机敏的贺公主。      
  贺公主闻知真相后,一面流泪埋怨奶娘不肯告诉她实情,一面寻到太子东宫,又详 细打听了翰成的情形,不禁埋怨皇兄:“大哥,奶娘在宫中服侍我和母妃这么多年,忠心耿 耿、劳苦功高。奶哥哥周翰成是一位作战勇威、知兵善战的将才,对大哥又有救命之恩,如 今既为大哥的亲信,怎么才是个扬威将军?” 太子笑道:“妹妹不知,周将军虽武功冠压群雄,北伐平寇也立下大功,但毕竟从 戎上阵时间不久。加之又是寒门子弟,扬威将军之职已是大哥阵前沙场可以晋拔的最高品级 了。若是放在这会儿,大哥还没有这个权力呢。不过,看样子父皇也很赏识他,将来的前程未可估量。” 公主忙起身一揖:“那我先谢谢大哥了!” 太子道:“这我倒不明白了,妹妹为何谢我?” 公主脸一红,忙道:“当然该谢了!周将军虽非我的同胞哥哥,却也是我一奶之娘 的哥哥。这次和大哥一起北上平敌,立下大功,使妹妹免却远嫁胡番的和亲悲苦,岂不该谢?另 外,我还要代我奶娘也谢谢大哥。另请大哥看在奶娘对妹妹多年的哺育情分上,再奏请 父皇格外提携周家哥哥才是。” 太子笑道:“这倒也罢了,我自会留意的。” 得知翰成在京中家里养伤的实情后,公主在宫里一天也坐不住了。          
→虹→桥→书→吧→BOOK。   
第70节:第十九章(3)        
  她从一个经常出宫采买的小宫人那里哄过他每天进出宫的腰牌,又令他帮自己找来 一套宫中侍卫的公服换上,悄悄溜出宫来。      
  来到周家旧宅时,一个小伙计告诉她周将军已经搬到金肆里新府去了。贺 公主无心观看皇城街巷的景致,匆匆来到金肆里。待走到一家棉布店询问时,老掌柜指着街 对面停有好些车马、大门高台的一户人家说那就是周将军的府上。      
  贺公主站在街边,眼望周家的新宅,心内咚咚地急跳了一阵。看上去,这座新府显然要 比以前那个院落大得多,而且离皇宫也更近了一些。      
  她犹豫了一会儿,走上门廊,对守在那里的一老一少两位家人说:“二位辛苦了。      
  我是太子东宫来的,有事找周将军,烦劳替我传一声。” 听说是太子身边的人,两位家人忙笑道:“既是太子殿下身边的人,小将快请进来 吧。” 贺公主犹豫了一下:“里面人多,我要私下见将军。” 年岁大的那位家人说:“小将先请随我到偏院等候,我请我家公子过来单独见你就 是了。” 贺公主见说,便随这位家人来到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