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断臂方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定要闯出阵去! 他身不由己地缓缓起身,灵魂出窍一如喝醉酒的感觉,又好似在海面沉浮。
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苍茫之海永远淹没了…… 苦海无边苦海无边…… “一苇渡江——” 突然,师父那发自丹田的声音如从云霄之外、九重梵天而来,慧忍顿然醍醐灌顶!虽说 一时仍犹如水中沉浮漂摇,可是脚下的步法分明已经坚实有致起来,拳法也开始镇定下来。
形醉神不醉的少林醉拳便在这样一个顿悟之夜,如明月破云而出,廓然乍现…… 逢此机缘,得师父度化终于得悟玄机的慧忍,似乎看见达摩祖师正在怒涛 滚涌的江面上,长风猎猎扬起他宽大的僧袍。任凭脚下波急浪高,而他的神情却恁地超然而宁静 ,慈爱而悲悯。祖师脚踏一茎五叶之苇竟稳如挺立船头,飘飘逸逸终于渐临江畔,荷杖北岸 ,背影渐渐消融于荻花如雪、红蓼拂扬的青青大原…… 果然是闯破轮回天地宽啊! 慧忍突然珠泪长流起来! 师父的背影仿如一阵清风,于月下飘逸而去…… “师父——”慧忍一面叫着师父的名字,一面把脸埋在浓密的草丛间,淋漓恣肆地 哽咽起来。
回想这几年里,大禅师对自己格外教导,亲传少林功夫到刀枪剑戟,为他布置 历朝兵书的阅读研修。根据兵书,还常常给他布置一些攻克防守的功课。在师父的教诲下, 慧忍渐渐悟透了古今诸多战例兵法和布阵破阵的玄机。
更要紧的是,这半年来,师父竟开始每日传习自己将兵之术,逼他天天熟读历朝兵 法,每篇笔记师父都要细心披阅、逐字修改。而关键之处的点拨,每每令慧忍拨云见日、迷 惑顿解。
慧忍分明已经悟到什么——师父对自己寄托了怎样的厚望!他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师 恩如山。
然而,始终令慧忍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大禅师年过古稀,又系伤残之人,佛门 修行迄今已五十载。每日里诵经坐禅、治病度人,为何在兵事武功上竟有如此高深的造诣 ? 师徒相处越久,慧忍越觉得师父是他怎么也读不透、悟不彻的一部梵文大经,是他 始终无法参透的禅机……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
第59节:第十七章(1)
第十七章
太子在山下红沙教场高筑擂台、亲自招募武将的消息传到了少林寺。
慧忍准备再次打出山门的消息,一时传遍了少林寺和少林寺各子孙庵堂旁院。
其实,少林寺僧只有打出山门方可还俗的规矩,原是少林寺的一种智慧。因为凡 未经公开打出山门私自下山的寺僧,按寺规必得派人四下寻找,抓回寺来还要受到重处 的。而打出山门则是对外界声明:此僧功夫过人,山门拦挡不住,因而还俗入世后一切言行 便与少林寺再无关碍。
这样,既可防止一些寺僧学了一二段本领便要离开山寺,到了俗世再打着少 林弟子的旗号乱惹是非甚至祸害百姓;又能令打出山门者往往也是个人禅武修持达到 圆融之境者。这样的弟子无论出世为僧还是入世为人,一样都是得道者,决不会做毁誉山门之事。
此时的慧忍显然比一年前能沉住气了。
然而他预感到,这次师父仍旧不会轻易让自己打出山门、闯过关口的。师父一定 会在三道山门中暗设玄机,层层阻拦,再度点化自己的。
果然,当慧忍和师父谈起再次打山门之事后,师父并未答应他,而是说要和寺中众 位执事僧们商议一下。
不想,第二天一大早师父便出门去了。
当晚,师父没有回来。
第二天仍旧没有回来! 慧忍在寺里整整等了三天三夜! 明天是比武选将的最后一天了!可是到了月出东山时分,师父仍旧还没有回寺! 慧忍终于坐不住了。
师父再不回来,他可真要疯了! 如此,直到半夜时分,一直坐在山门外台阶上等候的慧忍,终于看到一身僧袍的 师父穿过月下禅林,风尘仆仆地踏上了山寺台阶。
望着师父,慧忍委屈得想哭了。
师父没等他张口,便说:“明天打不打得出山门,赶不赶得上山下的擂台,全看你 自己的造化了。” 此时,禅院午夜的钟声正好敲响,悠悠回荡于群山诸崖…… 慧忍实在悟不透:出门整整三天的师父,究竟何时布下的这几道山门阵。
第一道山门前—— 十六位寺僧各持少林棍,如临大敌般各自立定。
慧忍合目敛气片刻,在兵器架上抽出一支八尺长枪,蓦地冲入山门阵。
当慧忍冲入阵中时,十六位寺僧十六条少林棍,立刻将慧忍团团困住。他们围在慧 忍的前后左右,游动一如行云流水,俄而又幻化成蟒蛇盘阵,首尾衔接,使慧忍始终无法突 围。
无疑,今年的阵法比起去年来,外相更加宁静,内里却更含凌烈了。
这种外人看来并非山摇地动的阵势,却蕴藏着一种内力的拼杀。
慧忍凝神屏息,以佛理观照,只觉面前慧光一闪:法轮常转! 他迅速变幻枪法,将枪漫天一抡——佛光普照!众僧阵脚一乱,便见慧忍一支长枪 左盘右扫仿如千蛇出洞,嗖嗖冷光四射,众僧躲闪霎时,慧忍便已逼近了山门。众僧一齐跳 上台阶,俨如丛峦群岳一般,一层一层地横亘在他的面前。
双方相峙许久。
慧忍观心持号:佛法无边!手中长枪突发一时如电光霹雳,在空中一个浑圆扫 来。
众僧猝不及防,阵围骤然豁出一个裂口来! 第二道山门—— 众僧各使少林双刀,慧忍手中一把二尺双刃中长剑。师父曾说,剑为短兵,近距交 战时应快速出击,疾如旋风、迅如电闪。
十六僧的三十二把钢刀于正午的日光下,光刃闪耀得人眼花缭乱。一时间刀气翻 滚、剑光横溢,一如日耀飞瀑、万鲤翻江。
打破第一道山门的慧忍,忽然仿如云开日出,飘飘然已经开始达到了一种大自由 、大自在、大圆融的境界,一任手中的银剑一路劈斩、一路飘逸。
这便是少林禅宗九流一源、万法同门的妙法玄机。
拼杀中的慧忍并没有满足于停留在闯破阵法的喜悦中,而是一路破阵一路思悟 :师父布下的阵法奥妙在何处?破绽又何在?自己将来布阵时当如何弥补? 少林寺正门前,最后一道山门阵—— 少溪河水的流淌声清晰可辨。对面的少室连天峰上空偶尔翻过一阵阵的烟云,霎 时便被日光穿透,泻下万道金光。
十六名武艺精绝的少林武僧,个个如铜雕铁铸般,赤手空拳阵列于此。
十六位武僧是少林寺几百武僧中的精英,全是在寺里修习至少十年以上的师兄们, 没有骇人心魄的刀光剑影,也没有兵刃铁器锐利刺耳的撞击声,然而却是一场更加 难分胜负的艰难较量,一场漫长的力量与心志、顽韧与毅力的较量。
十六名武僧以少林罗汉十六手与慧忍进行一场防守与攻克的恶战。
§虹§桥§书§吧§BOOK。
第60节:第十七章(2)
头顶的老日头渐渐西移。
十六名武僧步步紧逼。
慧忍感到筋疲力尽、口干舌燥,他好想喝一口水,歇息那么一小会儿。可 是,这分明是一场不见血光的战场,任何的稍稍松怠便会前功尽弃! 望着头顶老日头西斜再西斜,慧忍突然有些心神焦躁起来:再晚一些,山下的擂台 就要结束了,自己的机缘也许永不复再! 此时,他蓦然记起师父平素的教诲:“每遇非常,可持号观息以定心神……”于是 强令自己默默持号,渐渐地终于镇定了一些。他暗暗运起内功洗髓经,蓦然之间,就见达摩 祖师一苇渡江的幻影骤然浮现于面前。霎时,慧忍顿觉有神力相助一般勇威倍生,而神色形 体之间却飘逸绵软起来。
此时,十六名武僧见慧忍突然摇摇晃晃仿如酒醉一般,皆以为他乱了心神,一齐上 前合力进击。孰料一经交手,才清楚慧忍这套拳法竟是形醉而神不醉,于外相绵软中突然出 击,其英威电发令人猝不及防。
众僧纷纷溃退,阵法骤然迸流如水! 慧忍脚下一弹,破阵而去! 孰知,当他正要跳上台阶时,再不曾料想,只见“呼啦”一声,已被自己打败的头两 道山门前的众位师兄师弟和寺中几百名武僧,不知打哪儿一下子全都钻了出来。
众僧仿如层层屏障一般,死死地挡在了头道山门前! 慧忍一下子愣住了! 这样的阵势,若想闯出去,除非凭借长枪和长剑大开杀戒,杀出一条血路方可打出 ! 但是,他情知师父绝不是这个意思,自己也决不会杀伤众僧而打出山门。
可是,如何闯出这最后一道关口呢? 这可是无常之阵啊! 他突然记起师父曾说过的“面对非常时,可使无常之法而破之”,立即运起轻 功,纵法而上,凭借着众僧的头顶,一跃而箭到了山门边的墙头上。
众僧眼巴巴地望着他飞升一般的轻功,竟无半点奈何了。
慧忍站在墙上拱手而道:“众位师兄,非常之时,请恕师弟无常之法!” 言罢,纵身而下。
至此,慧忍终于凭着毅力、顽勇和禅悟,全部闯破了师父布下的三道山门、四道阵 法。
当他翻身跳出高高的山寺台阶后,回过头来,看着相继拥出山门、伫立在青石门廊 下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师兄师弟们,望着夕阳下静静的禅林殿堂,蓦然之间觉着竟有一种巨 大的孤独感袭上身心!全然没有预想中闯破三道山门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一种迷茫立时笼罩了他的整个身心,伴之一种无以言说的惆怅、留恋和失落 。
这是一种真正的孤独,一种离群孤雁的落寞。
师父在师兄师弟的簇拥下,走出山门下了台阶。
慧忍疾步趋近师父,匍匐跪拜于山门前的平台上,两眼噙泪,叫了一声“师父… …”便一下子哽住了。
师父今天穿上了那套只有节日才穿的绣金大红袈裟。师父是把自己打出山门的日子 当成一个隆重的日子了。
望着师父那飘逸于秋风夕辉下苍白的须髯和空荡荡的左臂,慧忍突然涕泗迸溅起来 ——他能成为今天的慧忍,全是师父几年苦心打造和格外教诲的结果啊! 几年来,师父不仅令自己苦练短中长兵器、骑射之术和将兵之法,又在布阵、禅机、医术上更加督促自己上进,手把手地教自己修炼易筋经和洗髓经:以 易筋经调理他的皮、肉、血、五脏和筋骨,再以洗髓经辅佐他的心神灵魂,终于使他的禅武 和内功达到了如今这大自由、大自在的境界。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更何况在整整四年里,师父几乎是倾其全部心血和精力造就自 己的! 师父慈祥而宁静的脸上露出类似父爱的神情。他抚了抚慧忍的头,眼中有盈盈的泪 光闪动:“嗯,去吧!不要忘了‘兵者是凶器,万不得已方用之’!更不要忘了,你是少 林的弟子。” “师父,徒儿记下了。”慧忍泣不成声。
师父转脸令身后的一个小沙弥捧出一个托盘来,上面端端正正地摆着一套犀牛皮的 盔衣盔甲和一把青铜宝剑。另一个小沙弥牵着师父那匹全副雕鞍的“黑旋风”坐骑。师父把 盔甲和马缰交到慧忍手中,轻轻地说:“去吧!” 慧忍拭了泪,双手接过盔甲宝剑,三叩九拜之后,转身跃上马背:“ 师父,徒儿去了!” 大禅师和众僧望着“黑旋风”驮着慧忍呼啸而去,渐渐消失于山林野径…… 翰成纵马赶到山城红沙校场时,募集兵将的比武刚刚结束。
虹桥书吧。
第61节:第十七章(3)
此时,身着绛朱将军服的考官赵文表将军咳了一声,正要公布结果时,翰成也不及 说话,从马背上一个鹞子翻身跃上比武擂台拦住将军:“少林弟子释慧忍因事来迟一 步,请将军稍等片刻。” 台上和台下的人一时全都愣住了。
有人笑道:“怎么来了一个和尚?” “出家人也凑热闹来了。”有人说。
赵将军一愣,上下望了望翰成微笑道:“这位小师父,为何不早些赶来,比武已结 束了。” 翰成抱拳道:“将军,贫僧修行于深山密林,与外界不甚通达。贫僧虽出家为僧, 却也是大周子民。无国哪有寺?因而,闻知朝廷招兵选将讨伐贼寇的音讯后,无法再静心修 行,匆匆赶来应征,不意山高路险迟了一步。还请将军宽限片刻,使贫僧得以遂愿,报效国 家。” 赵将军闻言,望着翰成颔首一笑,转身走到几位朱袍公服的考官那里,对正中一位 气宇超人的青年公子低声说着什么。
翰成见那青年公子身着明黄袍子,脚登皮履。人虽生得清瘦,神采气韵却是俊逸过 人。慧忍立马猜出了:这位青年公子恐怕正是贺公主一母同胞的长兄! 翰成所料不差,正中的青年公子正是大周皇太子宇文赟。
几天的比武,太子虽说很感振奋,觉得意犹未足,却也说不清是何缘故。
就在赵将军诏布结果时,突然就闯上来了一位小和尚。太子心下觉得新奇,从旁 暗暗打量了这个小和尚一番:见他有二十来岁,生得俊武精壮,双目炯若有神。虽脚踏一双罗 汉鞋,扎着高高的绑腿,一件灰色僧袍洗得发白,却难遮掩得住满身的勃勃英气。
太子不觉心下见爱,一时预感到:面前的这位小和尚很可能正是自己企望的那个人 ! 不知太子低声说了句什么,赵将军转身对翰成道:“这位小师父,请先见过太子殿 下。” 翰成叩拜太子:“小僧释慧忍参见太子殿下!” 太子笑望着他:“俗姓什么?出家何寺?” 翰成不卑不亢地回话:“禀太子殿下,小民俗姓周,出家嵩山少林寺。” “平时都练些什么武功兵器?可曾读过兵书?” “禀太子殿下,小民自小修习武功。剑、枪、箭略会一些,兵法也略读过。”翰成 答道。
太子问:“小将以为,兵何以为胜?” 翰成答:“以治为胜。” “哦?兵力多少难道不重要吗?”太子问。
“回太子殿下: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金之不止,鼓之不进,虽有百万,又有何 用?所谓治者,治兵严谨,居则有礼,动则有威,进不可挡,退不可追。进退有节,左右有 制,虽绝成阵,虽散成行。其众可合而不可离,可用而不可疲,这样的军队自然一往无敌, 天下莫挡。” 太子又问:“若两军相遇,敌不可来,我不可往,各自防设固备,俱不敢先发。我 欲袭之该当如何?” “回太子殿下:兵不厌诈,可使大军以假象迷惑敌军。如外乱而内整,示饥而实饱 ,内精而外钝,一合一离,一聚一散。千军万马却寂若无声,声东击西而攻其不备,兼以奇 谋疾兵,主动击敌。” “你若为将,如何对待士兵?严格还是宽厚?” “严而不厉,宽而不纵。将帅必与士卒同甘苦共安危,军井未达,将不言渴。军幕 未办,将不言倦。军灶未炊,将不言饥。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如此蓄恩不倦, 方可以一取万。”翰成答说。
太子点点头,心想这个小和尚果然读过几部兵书,又问:“与敌交战之前,作为一军之 将,应当做好哪些准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乃首要。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 静而观其怠。击其疑,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翰成不慌不忙地回答。
太子问:“你以为,胜敌之道在什么?” “有以道胜,有以威胜,有以力胜。讲武料敌,使敌之气失而师散,虽形全而不为 之用,此为道胜。审法制,明赏罚,使士有必战之心,此乃威胜。破军杀将,乘虚而发,溃 众夺地,此系力胜。” 太子一面微笑颔首,一面转脸对左右言道:“天色已晚,箭、枪就免了,诸多规矩 也不要讲究了,令周小将和东宫武士比剑上来。” 赵将军示意身边一位佩剑的武士与翰成交手。那武士应命“嘡啷”一声拔剑出鞘, 翰成同时也拔出了师父赠予他的那把青铜剑来。
※虹※桥※书※吧※。
第62节:第十七章(4)
人群中有人发出了“哧哧”的笑声。他们笑这个小和尚手里的剑看上去也太古旧了些。
它是一把青铜剑,剑芒辉光远比不上武士手中的那把钢剑,式样也显得笨拙不入眼。
与翰成交手的武士是太子从宿卫东宫的武士中精选出来的。这个武士不大看得上面 前的这个小和尚,又有意在太子和众人面前露一手,求胜心切竟也不及客套。夕阳下,只见 一团耀眼的剑光闪电般朝翰成刺来。翰成不慌不忙举剑相迎,两人劈砍击刺,连着十几个来 回未分胜负。武士没有料到小和尚竟这么耐打,许是怕在太子和众人面前丢了脸,一时竟使 起狠来,瞅了个破绽举剑就朝翰成的肩膀狠命砍去! 众人一下子闭上了眼睛! 只听“嘡啷”一声,两把剑在空中重重地撞在一处。
众人抬眼望去,原以为这小和尚定然已成废人。孰知,小和尚好端端地站在那里, 武士手中亮如闪电的长剑竟然只剩一截剑柄留在那里,剑身飞落一旁地上。
众人大吃一惊!武士望着手中的剑柄,一时愣在了那里。似乎还没想明白是怎么回事。
翰成自己也吃了一惊!此时方才发觉:这把剑虽是第一次上手,可是却像 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一般,使起来竟是那样的谙熟流利、得心应手。
更料想不到的是,这把不起眼的青铜剑竟然是一把削铁如泥的稀世宝剑! 坐在那里的太子更是惊喜:此僧此剑,来者绝非一般! 宫中的几位武士此时皆不大服气。他们在一旁私议说,小和尚和武士未战几个回合 ,不过全凭了手中的宝剑而已! 太子分明预感到了:三天以来的比武招将,今天这意外的一局,恐怕是最精彩的时 刻! 因见众人不服,太子命另外四位武士和那位断了剑的武士,五人重新持剑,合力搏 击翰成。
这似乎有点不大公平。
人们看那小和尚,脸上竟未露出半点怯意! 五位武士各自手握利剑,旋即列成了梅花阵式,把翰成密密围于正中。
翰成清楚:此时此刻,面前的这五位宫中武士,已不是少林寺自己的师兄师弟们了 。他们不仅是大周国一流的武功高手,更是敢真要自己性命的皇家武士! 翰成暗暗运作内功,目光炯炯地与众位武士对峙着,却并不率先出手。
倏地,就见五人迅速移动阵势,翰成立马就觉出了一股子很威厉的 剑气霹雳般朝他逼来! 台下众人见那高高的擂台之上剑光映日,耀得台上台下观看的人不敢直视。翰成急 忙挥剑迎击,众武士的剑法凌烈而迅疾,翰成被五人的剑气渐逼渐紧,虽奋力击敌防守,却 因顾及会伤了对方,剑势明显有些示弱了下来。
如此十几个回合下来,翰成身上的僧袍便被几名武士的剑刃划破了好几处。末了 ,手臂也被一个武士的剑刃划破,一时血流如注。
翰成心想,这样子拖下去不是长法,此战虽非临敌,若不强力出击必可导致败阵, 因而必得在不伤及对手性命的情势下迅速制敌! 突然,他一个罗汉翻身跳起来,迅速以凌厉无比的达摩剑法上劈下砍,其剑势之迅 疾和猛锐令人猝不及防,顷刻之间就将五人当中一人的长剑击飞,同时顺势点住了一个想 从背后偷袭自己的武士。
众武士的梅花阵法一下子乱了。
翰成变幻剑法:一苇渡江——醉剑! 台上众武士一时就见小和尚的身子飘飘曳曳仿若醉了一般,真假虚实、跌宕起伏仿 如翻波渡浪一般,直晃得人头晕眼花,剑剑刺去,个个斩空。
闯破轮回天地宽! 翰成却如鱼得水,得大自在境界!此时的翰成蓦然悟出:原来佛法禅机无论山门俗 世竟是无处不在,且有着以不变而应万变之妙处! 法轮常转—— 三位武士节节退后,翰成却战得甚是酣畅,忽听“嘡啷”一声,又拦腰斩断了一位 武士的长剑!左手同时出掌,顺势摔翻了一位偷袭的武士。末了,剑身一翻,利蛇出洞—— 剑尖直刺最后一位武士的喉咙! 当剑尖离那武士喉咙只有三寸远时,翰成突然记起了自己这是在打擂比武,而非 沙场阵前! 然而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翰成来不及收剑,结果手腕急忙一软,剑走偏锋!剑刃 几乎贴着武士的脖子滑向了一旁。
不说对方如何目瞪口呆,连翰成自己也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来!他连忙扔掉手中宝剑,对 那位武士连连合十道:“阿弥陀佛!小僧报国心切,多有得罪!善哉!善哉!” 围观的众人和坐在上首的众位考官皆大惊失色! 这可是三天以来、几十轮赛事中最精妙的一轮啊! 太子惊喜异常,不觉起身喝道:“好!” 众位考官惊异之余纷纷赞叹不已,赵将军提出要看看翰成的剑。翰成双手奉上,有 人拿了根头发横在剑刃上,轻轻一吹,头发便断为两截、飘落地上。
众人询问此剑出自何处、何人所传时,翰成答说此剑是少林寺大禅师所传,来历却 并不清楚。
太子叹道:“禅宗祖庭少林寺果然是藏龙卧虎之地啊!”
→虹→桥→书→吧→BOOK。
第63节:第十八章(1)
第十八章
因求聘大周宇文贺公主未成,突厥果然乘机挑衅。起初只是对大周北境进行试探性的侵扰, 继而便发兵两路开始大举进犯中夏边地。
八百里加急! 边关羽檄飞驰京都:瓜洲、玉门和沃野相继失陷,甘州、酒泉告急! 武帝诏命吴安公尉迟纲为左军总管,率步骑一万五千兵马立即从秦蜀之地直接北上 歼敌。诏太子为三军元帅并兼前军总管,率步骑两万,右军总管长孙览率一万五千步骑。两 军分为东西两路,同时举兵北上。
在雄浑的鼓乐声中,大周太子宇文赟领军辞别父皇、母妃和送行的文武百官,离开京 师一路迭鼓拥旄、日夜兼程地向北进发。
八月下旬,中夏还是秋阳高照的天气。大军一路急行,临到北疆边地时,眼前已经 是黄叶飘飘、枯草茫茫的初冬景象了。
这个季节,北方游牧部落正值草黄马肥。为了躲避即将到来的漫长酷冬,北方游牧部落便上百里乃至千里地朝东南温暖之地大迁徙、大走场,试图寻求一方存 身之处,以期安然度过一个严寒季节。故而,年年此时也是西北民族猎火狼山、铁骑南侵 之际。
大军越往北进发,面前越是荒漠千里、浩如瀚海,途中常见大团大团卷成斗状的蓬 草游走于旷野。路旁杂生着大簇大簇被秋霜染成胭红色的白茅,于无遮无挡的浩风中翻涌如 浪。
风挟着利哨扑面而来,士兵们被风吹得摇摇晃晃。随风飞扬的砂石偶尔撞击在戟戈 刀剑上,发出细碎的金属声响。
风停了。而沙尘似乎还不肯平息,飘浮于空中,染黄了漫漫浩野。
士兵们的脸也成了大漠一样的颜色。
向西望去,地平线上空悬着的那大如车轮般橘红的夕阳,此时竟如漏水的沉船般, 眼见一点一点地坠落于灰暗的山林丛中。西天黛色的暮云中挟着零零星星夕阳金红的余辉,映在 远处大簇大簇微微曳动的褐红色灰白色茅丛上。
苍凉的大漠显得沉寂而寥远。人伫立在那里,感觉大漠从自己的脚下延伸向神秘无 际的暗夜深处…… 夜完全降临了。天边开始浮出了寥寥数点寒星。
因未听到宿营的指令,士兵们仍旧在行走。
这是一处不甚陡峭却显得漫长的土坡。行至高坡上的先头阵营向下望去,见山下军 中引路的火把参差晃动仿如一条鳞片会发光的长龙在逶迤爬行。
步军兵士们的步履开始显得有些疲惫和杂乱了,扛在肩上挂在腰间的兵器偶尔的相撞 声,装载着粮草辎重的车轮声和马叫声,放眼千里而不见城郭村落的旷漠野川,悄悄潜 伏着大战前的躁动…… 宿营的号角声终于响起,听上去苍凉而悠远。
军队驻营的帐篷呈鼎足形,分扎在龙首阳一处进退有余的川谷里。这是先头部队事先寻觅好的 一处宿营地:易守,防火,背风。
翰成坐在太子行帐不远处的草丛上,听远处巡逻哨兵击打刁斗的声响透过暗夜,萦 回于营地四周。
翰成望着浩空寥星和闪耀于夜色中的营火,闻着秸秆燃烧的芳香,骤然记起遥远的 故乡土院,夜色降临时分小巷的狗吠,娘那被灶火映红的慈祥的眉眼和粥熟的气息,也忆起 贺公主时而俏皮时而幽怨的眸光…… 直到这次行军途中,翰成才从同僚那里获知:原来这次战事的起因,是因突厥为能牵 制大周,派使强聘大周宇文贺公主,公主在宫中拒婚撞柱,太子于是向陛下请缨杀贼的。
虹桥书吧。
第64节:第十八章(2)
翰成闻知实情后惊愕万分!再没有料到自己此番打出山门,原想只是报国扬名、汗 马取侯,终不负公主的深情厚意。孰知此一战竟是为公主而战——公主拼死拒婚,绝不仅仅 只是要抗命和亲,恐怕更有自己的原因在内。
翰成此时甚是懊悔离京开拔之前,因怕爹娘和公主为自己担心忧虑,竟连书信也没 给公主留下一封,也不知眼下她的伤势究竟如何了?心内又痛又怜,每日只有默默祈求佛祖保 佑公主平安无事,发誓奋力杀敌、建下奇功,待凯旋之日,给公主一个惊喜…… 左军吴安公和右军长孙将军果然不负圣命,与突厥的先后几场激战中,已经相继夺 回了部分失地。太子所率中军进入西北之后,立即乘势围截,连着也打了大小几场胜仗。
翰成被太子晋为殿前侍卫、六品厉威将军之职,主要职责是守护主帅左右, 故而未到非常之时根本就没有机会上阵冲杀的。
翰成渴望亲临前阵杀敌建功却始终没有机会,又见别的将士打了胜仗回营时的那 番豪气和自得,嫉妒得眼都红了。十几天下来,竟急得起了一嘴的燎泡。他独自来到无人之处 ,把几十斤重的一杆铁柄长枪舞得呼呼生风,恨不得立时就随大军杀入阵前,一枪挑了突厥 诸将! 这几天,只因寒流骤至加上水土不服,大军营中突然流行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