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齐天传-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悟空此举并无他意,只单纯为了百姓衣食丰足,也算行了一件善事,顺便为孟轲在欺心国中树立声望,为他将来教化百姓做好铺垫。
了了这桩心事,悟空也不回欺心国,料那虎力三人不敢不依言而行,他便寻了个僻静处,专心修习起《道德经》来。
………………
天界之上,大罗天中,昆仑仙岛瑶池大摆宴席,自是为老君庆功。
天上地下皆知,花果山群妖杀天将,反抗围剿,三名头领居然胆大包天杀上天庭,便是西方如来出手亦被那奸猾的猴子逃脱。幸亏居于三十三天的太上老君及时赶到,老君虽误饮七日醉,仍掷出金刚琢将妖猴擒下,捉回了兜率宫……
自有天界以来,从未有过妖类攻上天庭的先例,此番平妖,无疑除却天庭心头大患,老君自然居功至伟。
瑶池宴上,三清四帝、各方神仙真人、星君斗元、尊者天王无一缺席,纷纷来贺玉帝。玉帝、王母自然笑逐颜开,号称此乃老君功德。
玉帝举杯道:“逢此大喜之时,便定此会为‘平妖大会’,如何?”
各坐座位,走锺传觞,弄琴鼓瑟,果然一场好会也。有诗为证。诗曰:
花果山中妖气嚣,此番更显道宗高,龙旗鸾辂祥光蔼,宝节幢幡瑞气飘。仙乐玄歌音韵美,凤箫玉管响声高。琼香缭绕群仙集,宇宙清平贺圣朝。
酒饮至兴起,玉帝乘机道:“花果山匪首虽已伏法,然据说花果山群妖见机不妙,已奔走四散,如此星罗棋布、势成燎原,反倒无从戡乱……”玉帝说到此处故意一顿。
玉帝既出此言,下方便有人琢磨陛下此言意图何在,此时有人接道:“万岁不必担忧,那群妖既然散了,便与普通妖兽无异,已是不成气候,难以再兴风作浪。”
又有人道:“偌大一个花果山都已散了架,便再聚起,也无非被我天庭灭了而已,何惧之有?”说话这人乃是一个散仙,人称赤脚大仙,此人一双铁脚极为厉害,据说身具异宝,一身修为着实不可小觑。
赤脚大仙如此一说,庭中众人哈哈大笑,唯有李靖父子面色不善,托塔天王剿妖不利,此际坐在这里委实不是滋味。
李靖清了清嗓子,来到殿中,先与玉帝施了个礼,又给老君行礼,问道:“敢问老君,不知那妖猴如今在何处?”
老君举杯刚要饮,听李靖问他,将杯子放下道:“难道天王还怕他跑了不成?”
李靖忙道:“岂敢岂敢,何人能从老君的兜率宫中逃出?只是怕走漏了风声,他那些妖精兄弟便来救他。自然,救是救不出去的,但唯恐扰了老君安宁。”李靖这番话说的十分小心,自老君擒住孙悟空后,他开始重新审视三清的巨大能量。道教三清常年来韬光养晦,有的神仙甚至只将三清当作道教的符号,却忘记了这三个活生生的仙界巨擘。李靖自然深知三清厉害,不会如此看待,但久而久之,却也淡漠了三清乃是道教之祖,唯以天庭为尊了。
老君哈哈大笑,道:“那妖猴也没甚么本事,放入我那八卦炉中,不过个把时辰,便化为飞灰了。”
第一〇四章我的道
此语一出,众人皆惊,但心中所想却大不相同。
大多神仙心道,这老君果然本领高强,据说这妖猴也是太乙金仙的道行,远远强于我等,在老君手中却也灰飞烟灭了。一些有心计的道,老君哪老君,不知你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即便炼了这妖猴,也不能在此地说出,一旦传扬出去,那妖猴的众多兄弟岂不为他报仇?到时,即便你有天大本事,你在明处,人家在暗处,又如何防范得了,你那兜率宫只怕真不得清净了。
有几个身份了得的却是半信半疑,真武、紫微二人自然是不信的,那妖猴乃是灵明神猿转世,老君若能舍得炼了才怪。
玉帝却道:“炼得好!正当杀鸡儆猴,老君此举乃是炼猴骇群妖,看天下妖类还有哪个敢再作乱!”
王母见玉帝夸赞,与旁边仙女低语几句,这仙女手捧玉盘,两枚大株蟠桃半红半绿喷吐甘香,送至老君桌上。
老君见王母奉礼,却不能失了礼数,急忙起身道谢。
众人借此机会,又饮了一轮,那托塔天王李靖自讨个没趣,悻悻然回座去了。
欢饮之后,赤脚大仙行至庭中,先与玉帝施礼,又来到老君面前道:“老君轻描淡写,将那妖猴擒住,深感我道家法力博大精深,特具交梨两颗,火枣数枚奉上,还请老君笑纳。”交梨火枣乃是能使凡人白日飞升的仙果,颇为奇异,老君也不推辞,呵呵道谢,将这果子收了。又有南极仙翁上前,奉了紫芝瑶草,碧藕仙丹,老君亦同样收了,也有些伶俐的,身上带着奇珍异宝的散仙,亦上前敬献给老君。大多人看看口袋,自觉自己这点玩意实在拿不出手,便只好作罢,暗恨自己错过一个结交道教之祖的机会。
一场大宴饮了将有半日,众皆酩酊,老君辞了玉帝,不回自己那兜率宫,却径直往玉清境而来,他来至大殿,静坐观界,大吃一惊。
但见界内六十四国,田垄间忙忙碌碌,一派丰收景象,再观欺心国内,民风大转,那大儒孟轲已被奉若国师般的人物,弟子遍布国内,讲学授道。
老君掐指一算,呵呵笑道:“好猴子,好一个神猿,便再给你个造化又何妨?”
……………………
悟空遣走虎力大仙三人,修行一月,便依言按国探查,发现虎力大仙三人此事果然做的无可挑剔,各村各镇均知授粉之法。他再回欺心国,见孟轲在欺心国内威望已非比寻常。
于是他放下心来,只专心修行,在这界内,愈读那《道德经》愈不愿停下,此处学经修炼速度快得出奇,自身造化突飞猛进,初来界内时的淡紫色光团,此刻大了一圈,颜色也变得深了一些。
这一日他正于一座孤山顶上静坐,忽觉头顶有一物落下,他手疾眼快,伸手捉住,竟是一个偌大的蟠桃!
这颗蟠桃,扁扁圆圆,半红半绿,上生紫纹,悟空接了过来,不必细闻,也觉异香扑鼻。悟空不明所以,如何这虚空之中竟会落下蟠桃?
他想了想,此事蹊跷,还是谨慎些才好。此处乃是老君之界,这蟠桃绝非俗物,说不准便是王母园中的蟠桃。但人心难测,在弄清楚来历之前,还是不敢轻易吃下。他想了想,将这蟠桃收入了虎力大仙那乾坤袋中,早年与牛魔王闲谈,曾说到乾坤袋中储物,可万年不损。
据称,这紫纹的蟠桃乃是最好的一种,吃下一颗可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这话多半是吹嘘,想那人参果树乃是开天辟地的灵根,也不敢如此说,蟠桃树能批量种植,功效多半比不上人参果。但即便如此,也算天地异宝了。
太上老君,何故赠我蟠桃?
蟠桃啊蟠桃,凡修仙之人,哪个不盼着得到你,到了手中却不吃的,除我老孙之外怕是少见。悟空将蟠桃收了起来,再不去想。
这颗蟠桃扰了修炼的心思,他便索性起身,去往欺心国寻孟轲。
孟轲此时堪称飞黄腾达,与之前那落拓书生自然不能同日而语。在欺心国都城之中,国王钦赐偌大一座豪宅,仆从数以千计,又有门生无数,遍布国土之内。每每出行,必前呼后拥,排场不下于帝王。
孟轲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了白衣书生而起。心中感慨万千:我举数十年之功,日日传道讲学,功不及一镇;然不过半年,竟位及如此。而今欺心国内百姓手中捧的,眼里看的,心中记的,尽是我孟轲手著,不必许多时日,这欺心国便将更名大仁国了。然平心而论,这并非我之功,乃是那书生仙力使然。如此说来,岂不是书生之道力不逮,唯有神仙最不凡?既然如此,我等求学问道又有何用?莫如一同修仙,自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了。
悟空万万想不到,他做了一番手脚,竟使孟轲产生了修仙的念头。他来到欺心国都城,只稍一打听,便知孟轲所在。
孟轲此刻正于书房中发呆,忽地眼前一花,见那白衣书生现于眼前,他惊喜万分,心中正有一个大大的问题,要教这书生解惑。
孟轲施礼道:“上仙,可盼了你许多日子了。”
悟空笑道:“你在此界已住了数十年,为何又急在一时?”
孟轲道:“一成不变时,只混沌度日了,一旦事兴,便急了。”
悟空道:“时急时缓,却非大贤所为。”
孟轲道:“书生问道,与仙家相比直有云泥之别,悲莫大矣。”
悟空问道:“为何有此念头?”
孟轲也不隐瞒,于是将自己近日所想与悟空直言了。
悟空哈哈大笑,自己在那小镇中听了孟轲名字,已是先入为主,自认为这便是亚圣孟子了,却忘了就算是圣人也是自孩童长起,自己却忽略了这点。
此刻他已明白,此时的孟轲,虽亦能著书立说,却还不是那个已成大家的孟子。他问道之心不甚坚固,与自己在大恶国遇到的那几个善人相比,已大大不如了。心中之理随外物而变,早落了下乘。
悟空于是做了一篇谶文,吟道:“道家传下玄妙文,佛家颂经入相空。儒者仁义礼志信,万道同源并无宗。心中义理若常变,到头终究一场空。”
孟轲身子一震,悟空这几句话正中他的要害,他沉思一阵,不由得脸颊赧红,心中羞愧之意难以自抑。“心中义理若常变,到头终究一场空。”自己若就此放弃自己的“仁”道,转而修仙,他日再遇到比修仙还强的道法,还改不改?母亲自幼时便教导自己,做事要从一而终,自己只见了修仙的好,却连最简单的至理都抛之脑后了,如何不羞?
他做了一个长揖到地,再起身时,脸上神色变得坚毅无比,孟轲来到桌前,将案上一张写满“道”字的绢帛一把扯碎,朗声道:“终有一日,教我孟轲之道天下闻名!”
便在孟轲这句话说完之后,天空中一个声音忽然道:“既闻道,许你离界!”声音乍落,孟轲整个人倏地自虚无中消失不见。
悟空这等修为居然半点征兆也看不出来,孟轲便已不见了。
孟轲走了?离了此界?
“既闻道,许你离界!”“闻道”便是离界的条件吗?若如此,我的道,在哪里?
第一〇五章生死门
悟空在书房内随意看了看,都是些孟轲自撰的手稿,他只粗略一读,并未深看。孟轲虽走,这些书稿也会流传下去,毕竟孟轲在欺心国中百姓心中已如同神仙一样。
孟轲无半点修为,自然是太上老君引他出界,临走时还给了自己一个暗示,便是“闻道”。“闻道”可做多种解释,但在此处,应当如孟轲般心智坚定,认知到达一定高度。用他前世的话来说,是建立了具备完整人格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自修行来看,便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五力合一。
信力能教心坚志定,不入歧途;精进力能除懈怠心,每日寸进;念力能舍离虚妄,只行正法;定力能破乱想,使专心致志;慧力乃天赋悟性,能破诸多疑惑。
悟空细数了数,后四者自己都能做到,唯有这第一,信力教人不入歧途,自己懂却懂了,然何为歧途?
人人都只认自己所识之道便是正途,哪个会明知误入道途,还奋勇向前的。孟轲只知“仁”为道,韩非子主“法”为道,孔丘主“仁礼”,老子崇自然之道……各有不同,又各有所成。
悟空琢磨了一会,不由苦笑起来,既然道无定法,自己又何必纠结于此。他只这个念头一生,体内的造化光圈又慢悠悠转了起来,此次却是转了三圈才停,造化生长自然更多。
悟空大喜,同时又有些无语,原来这造化生长如此容易,既然如此,何必再费时读经。他却不知,有多少人耗其终生,也难以企及“问道”的境地,而即便有些到了这一步,却又在“道”之高下上虚费光阴。
悟空见孟轲自迷茫入矢志不移的“闻道”过程,本身便是极为难得的历练,他以太乙金仙的修为从中深得其味,感悟颇多,更是难得了。
他得了甜头,却再不甘心打坐熬磨,起身出了孟轲宅院,去界内寻虎力大仙三人去了。
以悟空的修为,想找到此三人再容易不过,不过片刻,便在一处都城寻见。这三人再见悟空,心中忐忑不安,不知这上仙又有何吩咐。但即便心中不愿,脸上也要堆满谄笑应对。
悟空问道:“你三人自别界来此,经历‘生门’‘夺门’,可知这二门何时开启,可有定时?”
虎力大仙道:“回上仙,此处并无日月历法,据闻这‘生门’大概每月开启一次。位置在常乐国与忧思国交界处。”
悟空稍一回忆,这两国都在太极图最上方,原来这‘生门’便在阴阳双鱼交界之处,阴阳相遇则生,倒也有趣。
他既知生门所在,便不再迟疑,直接驾云向那两国之间飞腾而去。
到了那地,见一座高高山脉耸立,这山脉悟空早已见过,乃是横亘此界的一座连绵山脉。此山在阴鱼这面尽是白色,如白雪覆盖,在阳鱼这面却尽是黑色,如被墨染了一般。黑白相交这道纹路,便是阴阳鱼的交界。
悟空到了这交界的最上端,见已有数百人在各山头上分坐,彼此相隔甚远,彼此相安无事。悟空神识一扫,大大小小山头共计三百六十五座,暗合周天之数,上面各有一人端坐。
空中又有许多修行之人或居高盘旋,或端坐云头,只是眼中一缕缕冷光逐个山头搜寻,似乎是在找寻非常重要之物。
忽地,一个身影似是找到了目标,在高空中激射而下,扑向其中的一座山头,那上面端坐之人早有准备,跃起便迎战,二人你来我往斗在了一起。悟空见这二人最多不过地仙修为,出招却极为狠辣,不离对方要害。
不过片刻工夫,自高空冲下这人掏出一样法宝,形如一个带盖的小镜,他将这盖子掀开,其中射出一道绿光,正中对手前胸。这对手眼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自高空坠落下来,眼见已是殒命了。
悟空大吃一惊,此界内居然也可杀人?!
见这人斩杀了对手,便取而代之,坐在那人的山头之上。
悟空有些明白了,敢情这山头是要靠抢的,只是不知坐在山头上却有何妙用。自己在界内也逡巡了几圈,并未发现有如此多的神仙。看来自己也不能太过自恃,神仙法术,还是各有所长。
稍待片刻,又有几人下去争夺山头,倒是互有胜负。
悟空不解其中奥妙,见不远处有一中年大汉,正在那里摩拳擦掌。悟空驾云靠近,这中年大汉立时生出警惕之意,见悟空一脸笑意,仍虎视眈眈。
悟空见他如此神色,远远地便站住道:“敢问大哥,为何众人都要抢这山头?”这中年大汉道:“不知山头何用,你来此做甚?”
悟空道:“来此只为寻那生门。”
大汉见悟空一副书生模样,又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脸上鄙夷之色尽显,道:“那你却来错了,此处没有生门,只有死门。”
悟空搔搔脑袋,难道那虎力大仙三人骗他不成。但仔细一想,这个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尚未离界,若是骗他岂不怕他报复,大概也不知内情,顺口胡诌。
悟空便道:“乃是一个朋友告知,不知这生门死门有何差别?还望兄台告知。”
大汉见悟空彬彬有礼,却也不好为难,便道:“此界乃是活人之界,离了这三百六十五个山头便不许杀人,故自另一界过来,那门叫做生门;但是,想要自此出去,却要历尽生死考验。而入的那界,便也和死界无甚差别,故自这界出去,这门便叫死门了。”
悟空恍然大悟:“原来生门死门却是一座门。”
那大汉又道:“正是如此,死门有三百六十五座,便在各处山头之上。此门一月才开一次,仅容三百六十五人通过,此次若没夺得山头,便要下次了。”
悟空不解:“门那边便是死界,为何争先恐后?”
大汉咬牙切齿道:“那边有许多仇人,若不过去杀了,怎能解心头之恨。”
悟空见他不过神仙四品左右修为,摇摇头,心中颇为他担心,便抱拳称谢离去。
那大汉亦摇头道:“一窍不通,也敢来此地,可惜了一副好皮囊。”言毕,这大汉瞅准下面一个弱者,便持兵刃下去交战了。
悟空在这里寻思,若要去那界,便要杀人抢夺山头,这下面三百余人,皆无仇无怨,倒杀谁是好呢?
便在这时,两个地仙人物空中厮杀,一人敌不过便逃之夭夭,另一人便在后面追赶,这人倒朝着悟空的方向疾奔过来,见悟空横在面前,这人喝道:“前面那厮闪开了!”言语中毫不客气。
第一〇六章立杀志
悟空见有人追他,也不与他较劲,便让在了一旁,这人飞了过去,后面追上那人阴毒的目光盯向悟空,却怪悟空给他的对手让路,一来往间,右手一洒,几枚黑魆魆的透骨钉在空中画着诡异的路线,分袭悟空要害。
悟空不怒反笑,这人真是不知死活,自己正要寻个合适的人来立威,便有人自投罗网了。他使个正立无影,便从原地消失,那偷袭之人还在诧异,头顶一杆千钧之棒砸了下来,将一个大好身躯砸得支离破碎。此时前面逃跑那人忽觉后面异常,回头一看,这一惊非同小可,那地仙八品的高手竟然被给自己让路这书生一棒打杀。
他见悟空又对自己微微一笑,心中震骇,在虚空中伏倒,疾呼:“前辈饶命,前辈饶命!”
悟空自然不屑和他一般见识,自轻飘飘去那空着的山头坐了。
这山头不大,周围有六座相邻山峰,彼此距离不过二三里,对他们来说,称得上转瞬即至。悟空端坐下来,才想起方才忘了问那大汉,这死门还有多少日子开启。
他见那大汉此时已被人击败,一脸沮丧立于半空,四处逡巡,寻找更弱的对手。
忽然,这大汉看见适才向他询问的白衣书生,竟安然坐在一座山头上,对着他微笑。他心中大惊,如果他没记错,此处山头原主人是一个十分强大的地仙,原来这白衣书生竟是深藏不漏的高手。
他心中哀叹,自己若有这般本事该有多好,可恨那群贼子仍于那界逍遥,此仇不知何年才能得报。
悟空见这大汉面上露出悲戚之色,心中一动,他是自那界过来的,应该知道许多内情,自己何不助他一臂之力,打听些事情,彼此各取所需。
悟空于是飞身而上,来到这大汉身边。
大汉见悟空过来,心中又是一惊,提醒道:“你好容易夺的山头,莫要轻易离开,否则被他人占了,岂不白费气力。”
悟空笑笑道:“无妨,再夺回便是。”
大汉道:“恨我有眼无珠,竟未看出前辈乃是高人。”
悟空笑笑不答,他也不是自夸,在这里,也的确算得上是高人了。
悟空问道:“不知这死门还有多少日子开启,兄台若知,还请不惜言词指点于我。”
大汉叹了一口气道:“最多还有两日便开启了。”
悟空“唔”了一声,又问道:“兄台只顾叹气,不知有何心事,我承蒙指点,总要有个报答才好。”
大汉眼前一亮,急忙道:“前辈倒教我惭愧,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只是……只是……”
悟空道:“既是豪杰,便无需忸怩,有话直说便是!”
大汉道:“前辈若能助我过界,我章回任凭驱使!”说完又摇摇头,“唉,我这点微末本事,想必前辈定是看不上了。”
悟空问道:“原来你叫章回,你对那界可熟悉?”
章回听悟空此言,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道:“熟悉,熟悉,我在那界待了几十年,自然熟悉的很。”
悟空道:“如此甚好,待过界后,你便与我一起,遇有不解之事,我便随时询问,可好。”
章回大喜,便要跪下称谢,悟空一把扶住:“不必如此,彼此相求,两不相欠罢了。你看看下方,喜欢哪座山头?”
章回听到这话,险些从云上坠下去,这白衣书生是何方神圣,这话说的也忒大了吧。
悟空又道:“见你犹疑不定,我便替你选了吧。”
他回到自己那山头,对离自己最近的山头上那人喝道:“老兄,我有个朋友要过界,可否通融一下,给我让一让。”
那山头上端坐,是一道人,悟空方才杀人,他看的清清楚楚。听悟空此言,他脸上阴晴之色不定,内心自忖能否敌过悟空神出鬼没的身法,犹豫好一阵之后,终于作出决断,恨恨离去,让出这山头。
悟空冲章回招了招手,章回喜出望外,自己梦寐以求数载的愿望终于实现,他落了下来,还未站稳。旁边有一山头上的黑袍人叱道:“如此修为,也敢坐在此处,只怕你朝不保夕!”
悟空见此处人一个胜似一个霸道,自己若不拿出些厉害手段,还将有人挑衅。他跃至那黑袍人对面,凌空一指,淡淡道:“聒噪,滚出去!”
这黑袍人浑不在意,桀桀怪笑道:“老祖在此坐了许久,也无人敢来,早就手痒了。”悟空笑道:“想是你生得丑陋,旁人却怕污了手。”
黑袍人眉毛一立:“好胆魄啊,便教你尝遍百毒而亡,如何?”
悟空一听说百毒,原来这人是使毒的行家,他立时生起了警惕之心。西游记中有毒之物不多,印象最深的还是女儿国的蝎子精,本事平常,却也教悟空吃得好苦头。
黑袍人坐姿不变,身躯自岩上飘起,两手食指轻弹,便是两股白烟激射而出,这白烟极细,凝而不散,在空中如两根尖针一般。悟空谨慎起见,不敢硬接,闪了过去。
黑袍人却不再施毒,抖出一柄灵蛇鞭攻了上去,悟空挥棒接下。
这两杆兵刃一个极硬,一个极软,相交时却也有金石之声。打了几招,悟空觉得这黑袍人也只平常,比起毕月乌、胃土雉也差了许多,于是再不啰嗦,齐天棍法施出,只见漫天棍影,无从寻迹。
黑袍人哪见过这等级数的招式,只三两式下来,便退了几里远,口中急道:“道友住手,误会,误会!”
悟空也不追杀,道:“饶你一命,莫再让我见到!”黑袍人连连点头,匆忙远遁去了。
悟空回到山头,见章回对他连连眨眼,悟空知道他有话要说,便过去询问,章回道:“方才那人,在杀界也小有名气,人称黑袍老祖,据说已有天仙修为了。”
悟空道:“我瞧他却也稀松平常。”
章回道:“他或许平常,我也看不出来,总是比我厉害许多。可黑袍老祖在杀界有几个帮手,却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悟空也不在意,道:“无妨,不来找我算他造化。”悟空虽未进那杀界,此时已初明端倪,那地界必是与老君这一界相反,正是强者为尊的规则。既然如此,自己又何必低调?悟空在此界得了甜头,便揣摩起了造界之主的心意,他既然要杀,那便杀出个名堂来,或许造化便蕴含在这杀戮之中。
章回见悟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心中敬仰之情倍生,心中暗自庆幸,自己好大福分,竟傍上了一棵可供乘凉的大树。
第一〇七章劫杀界
太极图上,阴阳交汇处,巍巍三百六十五峰,乍看去倒也风景秀丽,谁能想到此处却是整个界内唯一的血腥之地。
天空中厮杀不断,随着开门之日的临近,前来争夺山头的人越来越多。原本神仙五品以上的人便能在山头上坐一阵,现在至少也要地仙以上,才有可能争得一席之地,甚至还有天仙级的人物出现。
悟空与章回二人自坐下起便不得安生,章回仅是神仙修为,悟空虽是太乙金仙,却只以地仙一品的修为示人,自然无法震慑他人。
杀戮界,无非一个杀字而已。
面对挑战的诸人,悟空却也并非赶尽杀绝,有那晓得进退的,只试探几下便告饶,悟空也不好再下狠手。至于那些亡命之徒,出言不逊的、不知死活之辈,悟空却毫不留情,金箍棒舞动开来,便有十数条人命死于棒下。
到了最后一日,又有许多地仙八品、九品甚至天仙级的人物来此。
这些人自恃修为高深,偏在最后一日来此,显然对夺得一个山头极有把握。其中更有几人,只目光一扫,被他盯住的修士便急忙让出山头,自己另寻去处了。显然是凶焰远播,无人敢逆。悟空虽见这几人猖獗,却不干己事,也不理睬。
此时又有三人,飞至悟空所在的这座山头,见下面七座峰头上,有五名地仙四五品的人物,一个白衣书生仅有地仙一品,而另一个大汉居然仅有神仙级修为。
这三人两男一女,两名男子一穿黑,一穿白,这女子花枝招展,打扮的如同孔雀一般艳丽。三人都是地仙九品的修为,眼看便到天仙境界。
这黑衣男子落了下来,手指悟空、章回,又随意指了一个端坐峰头的地仙,喝道:“你三个,让出去!”
那地仙见这三人,二话不说,起身便走。章回见了这三人,心中忐忑不安,但见悟空泰然自若,便也鼓起勇气坐着不动。
“咦?”这黑衣男子颇为诧异,这两个微末角色竟敢不遵自己的意思,立时面子上便有些挂不住。他见章回仅神仙修为,自己不屑出手,便一掌凌空击向悟空。
悟空端坐不动,也是轻飘飘一掌迎上。
云上那白衣男子与艳装女子见这白衣书生居然还敢硬接,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只等悟空被黑衣男子击飞。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悟空纹丝未动,这黑衣男子倒飞出无数丈远,口中喷出一道血雾。同行两人大惊,飞过去扶住。
那艳装女子乃是三人中为首的,眼中恨意滔滔,却不敢过去与悟空交战,只隔空问道:“你是何人,可敢留下姓名?”
悟空斜眼瞥了一下这女子,又合目静坐不语。此举之意再清楚不过,那便是——你不配知道!这女子恨极,红唇紧抿,低声道:“走!”
三人嚣张到来,结果仓皇离去,这说起来也只是片刻的功夫。
就在这时,天空之上一声巨响,又有一个声音如龙吟虎啸道:“离善恶,入劫杀,生死相隔,难再回头。”
悟空认得这声音,这声音的主人与将孟轲引出界的乃是一人,正是太上老君。
四句话仅十四字,却包含许多深意。众人皆称此界为“生界”,这声音说的是“离善恶”,难道界名便是“善恶界”而将入的杀戮界,是叫做“劫杀界”吗?
“生死相隔,难再回头”说的又是什么,出了之后,便再难回来了吗?即使如此,为何有许多人前赴后继,不惜以命相搏,要入这劫杀界?
事至如此,已不容回头,此处虽安生,亦知出界之法便是“闻道”,悟空却知,这闻道说来容易,真正能到此境界却实在极难。孟轲在自己相助下,才机缘巧合成就了一颗仁道之心。而他的“闻道”却是凡人的闻道,自己要以太乙金仙闻道,必定要难上千万倍不止。既然毫无把握,还不如去另一界探个究竟。
“难再回头”,权且一听罢了,车到山前必有路!
这四句话说完,天上争斗者立刻停止,均知三百六十五扇死门都已选定主人,再抢也是无用。
一阵静默过后,自上空虚无之处射下道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