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齐天传-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悟空点了点头,能说出这话来,当是孟子无疑,孟子饱学,尝以仁政献于君,但战国年代,烽火狼烟并举,哪会有人采纳?故郁郁不得志,由此看来,即使他身后被封“亚圣”之名,但就其一生来说,也算一个悲剧人物了。想到此处,再看孟子,悟空不由得心生怜悯,所谓“仁者无敌”,怕是遇仁者方有用,若一个老学究遇到地痞无赖,任你会再多的经史子集,又有何用?

只听孟轲接着道:“那一日我正于堂上讲文,自外面进来一位道士,听了几句,便与我侃侃而论。那道士亦非寻常凡夫俗子,讲经论道颇有头绪,只是他看人论事有失偏颇,我自然要教诲于他。”

“我二人论了半晌,谁也不服谁,这道人便想出一个主意。他说我‘仁政’难以治世,我若不信,这世间有一国度,任凭我施道教化,我若能将此国众人皆教成仁者,他便心服口服。我一直迷了心窍,便答应了他。却万没想到,他竟会将我带至此处,与世隔绝。”

悟空忍不住大笑,这孟老头实在执著的很,只顾着坚持己见,却中了仙人计策。他笑着笑着忽地想起一事,笑声戛然而止,心中忐忑问道:“孟老,敢问那道人可是秉承道法自然!”

孟轲眼中惊色难掩:“你怎知道?!”

第一百章老君界

悟空虽然心中有了猜测,但这一问被孟轲证实之后,心中仍然惊讶万分。

果然是老子!

孟轲遇到的是老子!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这不重要,太上老君将孟轲移至自己的界中,十有八九是为了证道,这点,与自己无关。

重要的是,他为何将自己收入了界中,老君目的何在?

发现如来将对自己不利,保护自己?

如《西游记》放入丹炉中操练一般,让自己本领更强?

发现自己有异于他人,存心试探?

…………

悟空猜测了许多想法,无一答案。而心中,第一次生出了一种裸露在人前的感觉。当初在如来掌心之时,悟空无论移到何处,总能感觉到头上便有一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而此刻,得知这界的主人竟是太上老君后,这种感觉更强。

太上老君在西游记中虽然貌似性情恬淡、与世无争甚至软弱可欺,但是,悟空绝不相信一个位列三清的人物会是等闲之辈,一个青牛精下界便能令诸多神仙束手无策,说不准还有多少神仙妖怪兴风作浪是出自他的授意。

悟空强压住翻涌的心潮,面色如常,仍与孟轲道:“如何说这是迷了心窍,难不成孟老有了后悔之意?”

孟轲叹了一口气道:“上仙,听你话头,你已知这人是谁,我亦知这人是谁。早知是他,我怎会立此赌约?”孟轲乃是大儒,求学一事,与仙家问道并无二致,亦是心如磐石。然他自被移至界内的那一刻,便知那曾与自己讲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而又具备如此不可思议神通之人,便是那传说中的太上老君,一颗争胜之心已弱了许多。再加上在此地饥一顿饱一顿,又有虎力大仙三人搅扰,又有欺心国多年以来难改的积恶陋习,孟轲那颗求道之心几近消亡,哪还管什么输赢,只自己早日能出了此处便好。

悟空笑道:“须知人有上下,道无高低,若坚信己道,岂能因势强而退?”

孟轲听悟空语出不俗,眼睛一亮,道:“若上仙不嫌,稍后你我回草舍长谈,可好?”悟空自然点头应许。

悟空施展胎化易形之术有些时候了,只觉体内法力飞快流逝,他眉头一皱,此刻若现出本身,恐怕孟轲心中生碍。

他看了看虎力大仙三人,忽地想起一事,便厉声喝道:“你三个,将头抬起,我还有一问,若答得好,我便放了尔等,若答得不妥,便全杀了!”

这三人忙抬起头眼睁睁看着悟空,连眼睛都不敢眨。

悟空道:“此天地间并无丝毫造化,尔等如何补充法力?速速讲来!”

鹿力大仙心中一动,原来这上仙是初来乍到的,居然连这都不知。既如此,他便是坐吃山空,待他法力耗尽,自然不是我等对手,到那时再擒他不迟。

忙道:“回上仙,我等靠凡人积累造化——”

“一派胡言,这里有多少凡人,尔等又要修行又要施展神通,哪里能够?看打!”悟空亮出金箍棒,只在鹿力大仙腿上轻轻一敲。

鹿力大仙哪里躲得过,“嗷”地一声惨叫,断骨之痛如何能忍。羊力大仙急忙匍匐爬了几步,道:“上仙饶饶饶命,上上仙,饶饶命。我等其实,还还,还有一法。”

悟空听他说得吃力,便一指虎力大仙:“你来说!”

虎力大仙见鹿力大仙惨状,忙道:“上仙误会,我兄弟他刚才尚未说完,除了靠凡人积累造化外,还有一个诵经法可生造化,造化一生,自然法力不愁。”

悟空问道:“诵经法?我怎没听过,诵的是何经?”

虎力大仙自怀里取出一个金丝小囊,小心翼翼取出其中一张帛书,递给悟空道:“便是此经,我兄弟三人修行,皆是靠着此段道经,绝无虚言。”

悟空接过金丝小囊,料这三人也不敢撒谎,便道:“滚吧!”

这三人如获大赦,虎力羊力二人搀起鹿力大仙,也不敢施展神通,一步一步下了高台。

孟轲道:“上仙请移步寒舍一叙。”

二人回到镇中,孟轲的宅子与其他人所住并无不同,是一座矮檐土屋,倒是宽敞的很。

屋内桌椅案几俱全,打造的还算精致。

孟轲打开柜子,自下厨间烧水,片刻工夫便为悟空泡了一杯香茶。

悟空一喜,此间居然有茶,他端起陶杯,轻轻啜了一口,竟是从未尝过的异香。孟轲道:“此间土地除五谷之外,其余皆生长旺盛,品级上乘,可真是怪了。”

悟空又饮了一口,咂咂嘴巴,道:“民以食为天。”

孟轲点点头,道:“这绝品好茶,却不敢多饮,唯恐腹中饥饿。今日得上仙相助,得了许多白米,却敢多饮几杯了。”

悟空见孟轲举杯时一副若醉若痴的模样,心中莫名又生出一番凄凉。

悟空问道:“此地除了那三个道人来过,可还见过其他异常人物?”

孟轲道:“没有,食不果腹,便同镇中人都稍有来往,莫说其他州府了。”

悟空问道:“还有其他州府?距此多远?”

孟轲道:“也是听人说的,据说远在百里之外。这欺心国方圆也有千里,要我教化千里之内百姓,怕是此生无望了。”

悟空笑道:“不急不急。”

孟轲忽道:“你说异常人物,我倒想起,有一猢狲,被众人打得断了气,尸身却无影无踪,这也算一桩怪事了。”

悟空笑道:“你适才说此界是教化之地,绝无杀戮出现,为何这猢狲又被打死?”

孟轲道:“绝无杀戮,乃是指人,那猢狲虽能言能行,通了人性,却总归是只畜生,岂能一概而论。”

悟空听了心中颇不舒服,却也不与孟轲争辩,又问道:“若有杀戮,便当如何?”

孟轲一怔,道:“相传若有人一旦对同类动了杀心,便有‘禁杀’之声在耳边响起,他若仍旧不改,便立遭重惩。我从未动过杀意,也不知是真是假。”

悟空点了点头,他回想起通风曾和他说过,阵法之道中,有一种名曰禁制,乃是凌驾于阵法之上的约束之术。听孟轲说,这‘禁杀’便似是一道统管此界的禁制。这类禁制应该不止一个,那五谷难生恐怕也是禁制之一。

孟轲问悟空道:“你因何入此界?”

悟空道:“我也不知,只稀里糊涂便进来了。”

孟轲叹了一口气道:“此地度日如年,我已不知自己进来多久了。”

悟空道:“来的日久,可曾听过有人出去过?”

孟轲摇摇头道:“没有。不过旁人如何出去我不知,我自己却知道该如何出去。”

悟空道:“可是将这欺心国教化成仁义之国?”

孟轲道:“正是!”他喝了一口茶,接着道,“我初来时踌躇满志,以为天下事在人为,而现在,嘿嘿,却已再无昔年胸怀。”

悟空笑道:“此事不难。”

孟轲又惊又喜:“莫非上仙……”

悟空道:“你且放宽心,待我睡上一觉再与你详谈。”

孟轲疑道:“此界没有白日黑夜,根本无需入睡、亦不知疲倦的。”

悟空哈哈一笑,道:“任他无乾坤,我胸中存日月。”说罢毫不客气,入了内室便倒在了床上。

孟轲尚自坐在这咀嚼这句“任他无乾坤,我胸中存日月。”时而面露喜色,时而凝神深思,时而满面愁容……

悟空哪里是去睡觉,自然是体内法力消耗过多,想要寻个地方打坐,寻找那收拢造化之术。他打开虎力大仙与他的金丝小囊。将这帛书展开,这帛书上密密麻麻写的蝇头小篆,幸亏悟空目力极强,否则难以辨清。

帛书顶上写着三个稍大的字——《玄珠录》,是一卷少有人知的道学经文。“十方诸法,并可言得。所言诸法,并是虚妄;其不言之法,亦对此妄……”悟空依照上面文字默念起来,虽不甚明其意,却也觉得自己丹田处淡紫色造化光团微微旋转起来。他心中甚喜,看来虎力大仙果然没骗自己,既然有了生造化之术,自己便可自由施展神通,没有了后顾之忧。

不过造化虽生,却极为缓慢,悟空念了半个时辰,法力只回复了一丝,心下烦躁,便将这帛书扔在一边。

他心思一动,既然读经能生造化,何不读那《道德经》试试。于是他盘膝而坐,屏息凝神,心中默念起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一念不要紧,便觉这造化光团如陀螺般飞转,造化增长之速竟远胜过在花果山水帘洞中。悟空忽地明白,此界乃是老君之界,读他的《道德经》在此事半功倍,那自然暗合了造此界之大道。

如此增长修为的绝佳机会怎可错过,悟空再不想其他,只在此潜心修习起来。

第一〇一章界中游

悟空在内室专心修行,外面可急坏了孟轲。

他自从明白了自身处境后,只平日里寻一些看的顺眼的年轻后辈授道传业,一来二去也博得些许名声,其实他心里知道,易十人之心易,易万人之心难,自己仅是一介凡人,无神通法术,更不能变出粮食,因此他已近心如死灰,对出界早已无望。

天可怜见,教他遇见一位上仙,心中那点星星之火又再度燃了起来。人大都如此,若是走投无路也便罢了,破罐破摔又能坏到哪里去,而一旦有了希望,一颗心便不平静起来。孟轲此时便如同吞了二十五只顽猫——百爪挠心,他自然不敢打扰上仙歇息,只眼巴巴盯着门口,等待悟空出来。

终于,三个时辰之后,悟空意犹未尽收了功法,只觉自身法力满盈盈的,舒服至极。他自知孟轲在外等候,于是留下本身仍在此修炼,自己化了一个分身出去。

孟轲见悟空终于走了出来,忙迎上前问安。悟空见孟轲此际与一俗人无异,自然知道他心中失了方寸,所谓关心必乱便是如此。

悟空也不卖关子,第一句话便是:“欲教化众人,必先使其衣食丰足。”

孟轲道:“我自然知道此理,但……”他身子一震,忽然想到那三个道人尚且有法术得到许多粮食,上仙本事更高,肯定有法子解决这一困扰在心头数十年的大难题,于是忙问道,“上仙可是有此类仙术?”

悟空点点头:“雕虫小技耳。”

孟轲大喜:“若如此,老朽先谢过上仙了。”

孟轲曾云:“夫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经界”,就是划分整理田界,实行井田制,说白了就是先谈面包,再谈爱情。因为孟轲明白,饿着肚子听你讲道理的,不是白痴,就是等着给好处的。

悟空道:“事不宜迟,先带我去田间地头查看,顺便将镇内精壮劳力叫些出来,准备播种收粮。”

孟轲红光满面出了屋子,到镇中奔走通告,说是仙人要施法术,能教五谷丰登。镇中人此次自虎力大仙处得了许多白米,远胜从前,均知是那白衣书生上仙的功劳,听到上仙又要施展神通,一个个雀跃欢呼,带上许多种子浩浩荡荡随着孟轲而行。

孟轲引悟空来至田间,悟空放眼一望,好一片无边沃野,田垄分明,其上秧苗长得喜人,只是那穗子甚是干瘪,他伸手打开一个谷穗,仔细观看,内中竟然空空如也。悟空不由得一阵心凉,他本想施展天罡变数中的“花开顷刻”,使田间作物片刻成熟,但观此情状,即便成熟了又有何用,内中并无一颗谷粒。

此刻足有千八百人跟随在后,一个个胆怯畏缩,不敢靠前,只有孟轲跟在悟空身边。悟空回头看了看,又望了望那无边的田地,心道,此事需尽快解决,此时竖起威信乃是第一要务,唯有如此,日后才好一呼百应。

悟空坐在地头,苦思冥想,为何秧苗茁壮,却无果实呢?他坐了良久,众人以为上仙将要施法,自然不敢打扰,就连说话也低声低语,小心翼翼。

悟空终究没有答案,便打算站起身,他睁眼再看这田地,忽然察觉到异样,这万千秧苗,便如凝固了一般,立在那里,纹丝不动。悟空恍然大悟,原来,此地无风!

这界中实在完美得过了头,虽土地肥沃,常年光照,又无虫害侵袭,但若无风,便只空生苗,不结果。悟空自嘲地笑了起来,这年代的人哪里会懂得授粉这门学问,无风不能授粉,不授粉便不能结出果实。

他心中有了答案,便当机立断,面前这片作物眼见已经废了,他使个推山填海术,将千顷良田翻起,又自孟轲处取来种子,随意使个法术,便均匀落入田间,钻进土中。

“花开顷刻!”这一天罡变化使出,只见一株株嫩芽自黑土中钻出,瞬间便长成齐人一般高矮,悟空眼见花开,便停了法术。

“呼风!”悟空不懂什么是自然授粉,只是隐约听过风是授粉的媒介,管他如何,只一通乱刮便是了。

但见:扬尘播土,摇树撼林,乾坤昏荡荡,界内暗沉沉。将那些凡人吹得一个个抱头伏在地上,不敢睁眼张口。这一通好风,直吹了半个时辰有余方才歇住。

悟空估摸着差不离了,便又使个“花开顷刻”,那一株株秧苗自嫩绿转为深绿,一颗颗偌大的谷穗麦穗钻了出来,须臾功夫,便沉甸甸将禾苗压弯了腰。

悟空心中大喜,喝道:“成了!取家什收了吧。”

孟轲走上前,伸手取了一个穗子查看,竟喜得老泪纵横,当即跪倒在地:“上仙神通广大,老朽永铭在心!”

悟空对孟轲道:“教人在镇中建一个粮囤,所有粮食皆收入其中,任谁也不能擅动!”孟轲自然依从。

他叫了些年轻后生回镇,着手建造粮囤,悟空仍回孟轲家中,只待收完庄稼再去施法。

悟空到了孟轲内室,见自己的本身仍在那里修习《道德经》,这分身却不合二为一,趁有了闲空,便开始琢磨此界的玄妙。

听虎力大仙三人讲,此界与其他两界相连,中间有门,却并非时时都开。

此界安宁,乃是教化之地,按此来讲应重道,但却因五谷贫乏而无温饱,叫诸如虎力大仙之类的修行者得了空。“生门”自然是适于生存之意,但此地无风,想必是造界之主故意为之,便是教界中人于逆境中现本性。

中间那界嗜杀,应是弱肉强食之地,“夺门”又是何含义?夺取生机,夺取造化,夺取性命?参详不透,或只有去了才知。

另一界描述得不甚清楚,但虎力大仙三人在那界无人理睬,想是那里人性情孤僻古怪,不喜交往,又或者高人甚多,一眼便看出他三人并非善类,故避而远之。

那两界,我是迟早要走上一遭的,只是眼下,先帮孟轲理顺这欺心国之事,待他出界时寻个端倪,想必于己也有裨益。

那处田地甚广,收完庄稼至少也要一日夜的功夫,我先在此界内走走,看看别处是何样子。

悟空想到此处,再不犹豫,他将分身与本身合一,施展腾云术离了镇子。

他晓得了《道德经》在此界中的妙用,使用法力再不吝惜,风驰电掣般在空中游走,这一走才知,此界之广袤远超自己想像。

悟空腾云翔空,遇见大城便下来探听一番,将此地风貌民俗记下,再起身前往下一处。如此走走停停颇费工夫,花了六七个时辰,方才将此界转了个完全。

好大手笔,悟空回到欺心国小镇孟轲的家中,暗暗叹道。

这界如一个圆盘,径长足有十万里,自上而下望去,便如一个太极图形状。阴阳鱼栩栩如生,阴鱼中土地皆为黑色,阳鱼中土地皆为白色,便连那白中黑点与黑中白点也都分毫不差,如同细笔勾勒一般。此为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悟空细细数来,在这阴阳鱼中,各有三十二个国度,加起便是八八六十四,暗合六十四卦意象。

第一〇二章理与道

阴鱼中诸多国家,名称古怪且均含贬损之意,悟空虽只浮光掠影般行过,却也有几处印象颇深。

无节国,此国人民寡廉鲜耻,为人处事毫无节操立场,遇事见风使舵,便是父母兄弟间亦如此。而人人对此习以为常,并无怨念。

颠倒国,此国中人黑白不分,对错颠倒,善恶倒置,居庙堂者皆为强蒙善骗中的翘楚,能讹会诈的达人,那国王终年使双掌行路,双足用箸,倒也是一奇观。

善妒国,此国人善妒,至令人发指。若有一人强于众人,则众人必终日记恨在心,食难下咽睡不成眠,处处使绊将强者拉下马;而自己若强于他人,也将必成他人憎恶的对象。悟空去时,善妒国已名存实亡,如今的善妒国中人人无比低调,小心度日,俨然已成了示弱国。善妒国之前种种,乃自长者口中得知也。

千面国,此国人善变,可以凭心意所想,将自己变成任意模样。于是,街道中俊男美女无数,作奸犯科者亦数不胜数。昨夜你的枕边人,明日便是对面不相识。此国并无高低贵贱,没人能分清那件东西是谁的,也无人在意。偶有些终年不改容貌的,那是千面国中为数不多的善人。

无情国,此国人无情,从不感念他人,故无情国人从不帮人,亦从不留情。唯一的有情人,是都城门口的一个疯子,终日手捧郊野中的鲜花,逢人便送。而那面上无笑的,心中最冷的,也最孤独。

不足国,此国人不知足。贪婪自私,得陇望蜀,而欲是如此,罪祸便不离本家。悟空见状叹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也!”

悟空行遍这太极图中阴鱼三十一国,心中唏嘘不已,失信国、欺心国、妄念国、偷盗国、奢侈国、风流国、傲慢国、易怒国、饕餮国……一幕幕丑恶景象看过,尽展人性之原罪与劣根。

而在那阴鱼黑中白点处,却有一君子国,此国人民正直单纯、光明磊落、宽以待人、乐善好施。悟空在此逗留良久,发现此国居民宁肯自己挨饿,也会将手中食物赠予路边乞丐,而这乞丐若见施舍者并无多余,定会坚辞不收。其他如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自然在君子国中是寻常事了。

悟空心中若有所悟,这君子国居于黑中之白,恶中之大善,丝毫不受外界影响。仔细想来,人心又何尝不是如此,这世上其实并无绝对的恶人与善人。世人皆道,顺理则为善,逆理则为恶,而这理又是什么?

善者心中未尝不存恶念,而恶者亦有行善之时,他们心中的理难道忽而为善,忽而为恶吗?不对!人心中存理,应独一无二,终其一生,也不会相悖自己的本心。

但是,论起善恶之错综复杂,应在于理之变化!

理,可变!

悟空想通了这层道理,心中畅快,颇有些自得。他转念再想,太上老君布下此界,定是费了不少苦心,阴阳鱼中共计六十四国,这得花下多少心思,费多少力气。

那阳鱼中众多国度,倒没看出多少差别。如敢为国、常乐国、勤勉国、善思国、大善国……内中人民皆知书达礼,善良淳朴,虽衣食不丰,却也彼此相让、其乐融融。唯有白中黑点处有一国度,名曰大恶国,内中人民简直是集阴鱼三十一国恶习之大成,民风彪悍凶恶、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两面三刀,偏偏此国居于众多善国中间,却丝毫学不到半点教化礼法。

善中之恶,却显更恶。

悟空思之再三,隐约摸着点边际。

多少善人大半生为善,往往晚节不保,遗下身后恶名,这应该算得上是善中之恶;百人中若有九十九人行善,唯有一名恶人,那此人当为大恶!

在这大恶国中,人人为恶,反倒习以为常,众人皆参照他人以心考量,这……我知道了!众人若皆以他人为尺,量取己心,那便是以心向恶,自然亦成了恶人。

以心向恶者,与天下义理愈行愈远,又无善者引导之,如何能脱离苦海?无论居于何世界当中,恶者屠之,善者拥之;慈心悲世,心恶欺世。恶者背离的不是自身,其实是远离了整个世界,以及这世界中的公义伦理。

而悟空惊讶地发现,在这大恶国中,居然又有几人常年行善,丝毫不为他人所动。纵身边之人恶之害之诋毁之,一颗善心仍如磐石般不为所动,着实难得的很。

这几人所秉承的义理实在是坚韧不催了,放在俗世是如此,若放在修行人身上,那便是一颗矢志不移的道心。存此道心,何愁大道不成?

先前却道“理”可变,与这几人身上,却行不通了。看来变理存乎于常人心中,而非凡之人心中义理始终如一,这便对了!

悟空悟透了这层道理,只觉体内造化之地慢悠悠转了一圈,虽只一圈,所生造化却胜过读了千遍《道德经》。

原来悟道亦能增长造化,只是此法只由机缘而定,却不可强求的。

悟空此番游界大有所得,便在荒野之中闲庭信步起来,观路旁树木青草,溪水田陌,样样喜人,般般生动。

这时,他神识一动,已察觉到背后有三人跟踪自己行来,正是那虎力大仙三人。鹿力大仙不知用了何法,此时腿伤已然痊愈。

悟空心中生疑,这三人明知斗不过自己,怎还敢尾随,难道昏了头不成?

此时,鹿力大仙问道:“哥哥,我看这书生怕是造化用尽,才下来行走,何不上去结果了他?”虎力大仙道:“此事还需慎重些,这书生太过厉害,一个不妥,万念俱灰。”羊力大仙赞道:“我看,这这这书生也不过如如如此,竟没看看,看出大哥,给给他那——”鹿力大仙忍不住接道:“大哥此招妙极,便连你我都蒙过了。”

虎力大仙颇为自得道:“那道经其实并非假货,只是增长造化极慢,这无用的真货,嘿嘿,比假货还害人呢。”

鹿力大仙伸出拇指道:“此界中虽有不少修士,但大都修为孱弱,或与世无争,待收拾了这书生,你我兄弟仍可逍遥自在,哈哈。”

三人又跟着悟空走了老远,鹿力大仙耐不住性子道:“我看这书生定是法力用尽,否则以他修为,早就腾云去了,何苦在这山野间闲散游玩。”

虎力大仙思忖一阵,终于决断道:“好,一齐上,莫要吝惜什么符咒法术,得了他身上法宝,恐怕百年受用不尽。”

三人慢慢缀到悟空身后,六只手齐发,尽是些金符雷咒,杀伤力极大。悟空虽未料到这三人竟敢对自己下手,却也丝毫不在意。

他转身一笑,两只大手蒲扇般伸开,将这些符咒握在两手间,只听刀斧声、雷爆声阵阵,均从悟空手中迸出。

悟空摊开两手,毛发无损,对着三人笑道:“还有吗?”

第一〇三章伏三怪

三人看得瞠目结舌,如同吓傻了一般,还是鹿力大仙反应最快,第一个跪倒求饶:“上仙饶命,上仙饶命……”虎力羊力大仙紧跟着跪倒,连声求饶,那羊力大仙口齿不清,又唯恐比那二人说的少了,一个劲“上仙饶——”“上仙饶——”,单单“命”字却说不出来。

悟空见这三人,心中觉得有趣,却也无杀他们之意,虎力、鹿力、羊力三人颇具喜感,况且他不知太上老君引这三人入界的原因,唯恐杀之令老君不喜。

既然杀之无用,眼下正有一件颇费工夫的事要寻人去做,此际这三人犯在悟空手中,正是时候,好好驱使他们一番,也算小作惩戒了。

悟空摆摆手道:“起来吧。杀你三人易如反掌,却怕污了我的手。”

鹿力大仙紧跟着道:“上仙说的是,我等如蝼蚁一般,若与我等一般见识,但恐有损上仙威名。”

悟空点点头,道:“说的也是,眼下有一个活计,要你三人去做,不知三位可有空暇啊?”

三人惊喜万分,只要悟空不杀他们便好,便是上刀山下油锅,也先应了再说。忙不迭点头道:“上仙尽管吩咐下来,我三人便是拼得一死,也要将事情办妥。”

悟空道:“我且问你们,这界内土地五谷难生,你三人如何积攒了许多粮食?”

虎力大仙忙道:“回禀上仙,此事亦为偶然。我三人自幼修行,于田中劳作一窍不通。这界内田地如何,原本与我等也无关系。只是一次演习法术,在一块田地上施展了呼风唤雨,过了几月,发觉此处竟然五谷丰登。我三人便觉,可能与施了法术有关。于是便屯田播种,到开花时节施展这呼风唤雨,多年下来,便积攒了许多粮食。”

悟空点了点头,虎力大仙说的甚合情理,虽是误打误撞,也与自己的法子同源。虎力大仙以为悟空还要粮食,自怀中又掏出两个乾坤袋道:“余粮尽在此处,上仙若要,便请笑纳了。”

悟空摆摆手,道:“我要尔等办事,便与这田地有关。”

三人忙竖起耳朵仔细聆听,唯恐漏了一字,办事不力,惹得上仙恼火。悟空接着道:“自现今起,你三人要游遍这界内六十四国,叫百姓在庄稼开花时,将每一株都摇上一摇,晃上几晃,身旁若有人持扇煽风则为更佳。可听懂了?”

三人听了,虽不明悟空为何要这么做,却也一直点头。此事虽稍麻烦些,却也好过丢了小命。悟空又道:“凡各村各镇有田地处,一处也不可漏过,可能做到?”

“谨遵上仙法旨!”三人齐声道。

“好了,你们即刻行事。容尔等一月工夫,我将挨村挨镇严查,若有遗漏,此番必不再饶!”

三人答应一声,转身要走。悟空又将三人叫回道:“欺心国中那小镇中,那个叫孟轲的老者你们可还记得?”

听三人称是后,悟空道:“欺心国中,你三人带着孟轲前往,只说此术乃是孟轲所传,助他威信,可能做到?”

三人自然答应,然后便告辞离去,准备行事。这三人此刻再不敢耍什么花样,只商议个最快的法子,便是三人分头行事。他三个在界内厮混日久,于地理甚熟,没想到此刻派上了用场。只是以往前去,乃是为自己积累造化,此番却要受人指使。

悟空此举并无他意,只单纯为了百姓衣食丰足,也算行了一件善事,顺便为孟轲在欺心国中树立声望,为他将来教化百姓做好铺垫。

了了这桩心事,悟空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