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永乐时代-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饱满圆润、干瓣紧裹、含苞欲开之玉菊。美白如雪、晶莹剔透、吹弹欲裂,碰之不舍,然馋虫大叫,强食为快。”
汤包蒸个不停,个个吃的油嘴滑舌,一个只一粒,没有例外,就要你吃到七八分,想着没有,吊你胃口,想念着,久久吃一次,永远忘不了。
吃完汤包还有大闸蟹。“在座谁能说出大闸蟹名字由来,可食最大八两之蟹。”王动笑盈盈的看着在座的众人,一帮人你看我,我看你,长沙府来的那帮水手以前根本就没吃过螃蟹,福建籍的老水手也是不懂,小孟丁宇杨刚应该知道一点,但嘴努了几下,也不知从何说起。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四九节 太仓基地一】………
“两鳌如闸刀,如此得名!”杨刚认为
“小蟹可炸食?”丁宇说,“卖蟹人谓之炸蟹其实是水蒸。”他又补充一下。
“凡捕蟹者,于港湾间设闸,以竹编成。夜来隔闸,置一灯火,蟹见火光,即爬上竹闸,即在闸上一一捕之,甚为便捷之是闸蟹之名所由来了。”小孟说。王动为之侧目,这话这掌故可是一般人不知道的,特别是从小孟嘴里出了说来。
“不对,不是放蟹笼的嘛!”赵大娘问。
“蟹笼作的小蟛虮。”王动说,“小孟说对了,那只蟹王归小孟。”
“阳澄湖之蟹,有四大特征:一是青背,蟹壳成青泥色,平滑而有光泽;二是白肚,贴泥的脐腹甲壳,晶莹洁白,无墨色斑点;三是黄毛,蟹腿的毛长而呈黄色,根根挺拔;四是金爪,蟹爪金黄,坚实有力,放在木板上,八足挺立,双螯腾空,脐背隆起,威风凛凛。肉质肥嫩鲜美,食过后再食其它再好的佳肴名菜,都会索然无味。”
“诸位别光顾着吃,扒开蟹壳时,记得找找法海和尚。”
王动这一嗓子没人理了,个个埋后苦干。这帮人里,多数人都不大会吃,很多人抓住个螃蟹还在你看我我看你,学样学吃。不过王动很快就现,小孟和丁宇是会吃螃蟹的,而且吃的非常干净,去了膏肉的蟹壳几乎可拼回一个完整的蟹,这比王动还本事。在大明朝只有两种人能有这水平,一是老吃客,另一是世家子弟。王动得到的资料,小孟这个艌师是从福建过来的,福建人会吃海蟹,海蟹有肉蟹膏蟹之分,但无一例外,大家只吃身体和鳌足,那另外八条腿上的肉是很少有人会去吃的。而丁宇是吴铁匠送来的,送来的时候说过来路不明,但为人还不错,湖广人是不会吃螃蟹的,看着他们今日的表现,这两人一定是苏州府或是这附近的人士,且还是世家子弟。
杨刚也现了这个差别,他没作声,真正出声的是赵大娘,“孟、丁两位小哥儿,人长的俊俏,这螃蟹吃的也这么斯文,倒象是没动过似的。”
这话说的两人脸一红,都觉自己忘了藏拙了,两人对视了一下,没出声,只是低着个头呆在那里。小孟长的白,丁宇长的黑,这两人表情尴尬,看着让人好笑。王动感觉到有点不对头,这样子,两人有什么猫腻在里面。不会是同志吧,不大可能呀,小孟不是要娶董娇了吗?
那边李真大吃“过瘾”,一只不够,又多一只,刚才汤包就他一人抢了两个,这会一个螃蟹不够他吃,他本来就是水师出身,在这吴淞一带已经多年了,也算是个老吃老做的了。不过杨刚就不同了,虽然他还算是个斯文人,但还是把螃蟹的膏汁溅到了衣服之上,弄的也十分尴尬。
吃完东西之后,大家有说有笑,都在说着到了苏州后,要抓紧时间四处逛逛,毕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人间天堂,好去处呀。
船到苏州时,天还没黑了,快到刘河保中所的时候,江面上的船明显的多了,而且这里的船显然都是下西洋的船,外观上都差不多,主要是帆和旗差不多。果然,慢慢有旗语引着王动的船往里走,进入内河。这个刘河保中所就是大家熟知的刘家港,从内河往里可到镇海卫所在地太仓,这可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基地,当然如果再往里行船那就是昆山,接着便到苏州府了。由于今天晚上郑和会到太仓,所以王动一干人也只能在这等郑和,等明日再计划去苏州府玩玩,知道郑和会有很多事务,等他传王动的时候,估计也要到很晚了,所以,他还是带着一帮人去三湘商行的货仓看一下。
郑和一干人的船快,不过到太仓的时候,天已经黑了。郑和带着一帮官员自太仓下船后,便去了船厂。刘家港的船厂是大明朝列在前三的船厂,在这个小地方,船厂级别倒是不低,也有一大帮官员在。当然了,这会苏州知府,同知,及礼部的一些官员,已经在这里等着了。郑和与他们见礼之后,便吩咐大家先去行辕入住,然后再一起参加苏州府的招待晚宴,同船还有很多外国使节跟着郑和的船回国呢。
蒋武的表亲浣江是苏州太仓仓库的头,前阵子最吃香的就是他,自我感觉良好,他雇了十多个护院帮他看仓库,结果这些天都搬空了。这几天连接有人过来视察工作,杨刚来了又走,三湘商行管帐的韦方谷过来查了帐,南下福建去了,前些天他的表哥蒋武又过来了,没多时,张浩又过来,这两人过来一边指挥往粮船上货,一接收漕帮送来的船夫,也是忙个不停。
知道今天王动要过来,便包下了太仓最好的酒楼,这没有潇湘记,这钱要被别人赚去了。王动过来的时候果然是一大帮人,护卫就二十多,算上赵大娘,春兰,杨刚等,整个酒楼居然也是坐到满满的,本来这酒店也不大,也就十来张桌子。
“今日谁请?浣江?”王动问。
“大掌柜,你过来,还有谁敢在这充财主呀!”浣江笑了。
“浣江,你这小子不地道,你是地主吧,总要尽下地主之谊。”杨刚骂,杨刚跟着漕帮时间长了,说话有点匪气。
“杨大师爷,我这个地主还不是大掌柜聘的呀!”浣江看来是个精明之人。
“浣江,怎么到了苏州府人变得小家子气了。”蒋武话了,再怎么说,浣江还要叫蒋武一声舅爷。
“舅爷,这可不敢,今日这么管事的坐着,我哪敢出头呀。”浣江果然脸皮厚了。
“得了,得了,这顿我请了!”张浩话了,他到这没几天,吃这苏州菜可是把他给吃怕,甜!清淡!不象湖广菜那么口味重,这个酒楼他已经算是常客了,老板掌柜厨子都被他骂了好几回,他知道陈四跟着王动来了,马上把陈四抓来掌勺,许下了二两银子,既然已经出了钱了,也就不在乎多出一点了。
“还是浩子爽快!”王动大笑。
这顿饭吃的爽呀,今日酒馆被包,掌柜也在边上伺候着,后来听说今日过来的是潇湘记的大掌柜,马上抓住街上的闲汉给了几个铜板,让他去喊在家休息的东家过来。京城搞的厨师比赛对酒馆的影响太大了,太仓这边也是听到了消息,原来苏州府的潇湘记本来是个二流饭店,但凭着比赛的事,如今已经跨入了苏州一流酒楼的行列。
酒楼老板在家也准备晚饭了,一听这消息也是吓了一跳,酒楼行业全国唯一的一个联号呀,名声太大了。二话不说,丢了饭碗就跑了过来,到了之后,马上话,今天这顿他请了,浣江听了暗自叫骂,好人让张浩做去了。这顿饭后,浣江的名声传了出去了,太仓地面上的人也知道,浣江这个二十不到的小伙子看的那个大仓库居然是三湘商行的。
别人不清楚,开酒店的人都知道呀,三湘商行出的白沙酒,如今可是大明朝唯一全国人都知道,都想喝的酒呀。王动也是网开一面,特别吩咐了浣江一下,通知京城三湘商行,特别往太仓点白沙酒,卖给这个酒店,当下酒店老板大喜,整个太仓县,因为有船厂有卫所,有钱的文官武将不少,加上太仓有钱地主也不少,致仕的老臣也是有余粮,这些人都是白沙酒的主要客户呀,而现在的太仓根本就没有白沙酒卖,就边苏州府也只两三家酒楼有白沙酒,这下了。这一激动,马上吩咐,再添几个菜,三虾豆腐、白汁元鱼、莼菜塘鱼片、胭脂鹅、八宝船鸭、雪花蟹汁、油爆大虾,张着嘴大叫,还专挑苏菜中的名菜喊,一点都不怕花钱,好象请客的是他,出钱的是别人一般。掌柜拉他的衣服,小声告诉他今日操刀的是潇湘记自带的厨师,此人是上次比赛头牌陈阿大的公子,惊的老板马上又到匠作房去敬酒。倒是让王动意外了一下,看来在这酒馆老板眼里,他这个大掌柜远不及大明朝厨师第一名陈阿大更吓人。
“今日算是西洋商队小聚,王动今日话放在这里了,好去好回,一起财!”
“好!”“跟着大掌柜!”“好啊!”“喝酒干杯!”“一起财!”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五十节 太仓基地二】………
晚上王动赶回船厂的时候,郑和一帮人果然在那里议事,他没通报,只是在外面等,和他一起的还有张浩和杨刚。不过,没过多一会,蒋武过来找他,还带了个人来,马欢,他回了信后,在家里准备了一下,紧赶慢赶,今日天黑才到太仓,好不容易才找到浣江的货仓,没想到里铁将军把门锁,没看到一人,仓库空了,人放假回家去了,主事的几人都和王动聚在一起晚饭。散席一回去,现有人在那守着,蒋武马上带他过来找王动。
史载马欢是浙江绍兴人,是个回回,通晓阿拉伯文,1413年,也就是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他以通事的身份参加,也就是个翻译,不过此人写下了本书,《瀛涯胜览》这本书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资料,王动对于马欢的了解仅限于此。
“宗道辛苦了。”王动安慰。
“不敢,家族以宗道有此良机为幸,只是匆忙了些,不曾有所准备,还不知大人有何差遣。”马欢很奇怪王动怎么会知道自己的表字的,他今年才十七,这字号却是取了没多长时间,只有相交的几个好友才知。
“别叫我大人,叫我静之便可,差遣说不上,此次随郑和大人下西洋,我等言语不通,听闻宗道精通番话,特聘宗道随行。”王动笑语盈盈,正等着马欢回话,有个小校过来能话,郑和大人命王动进见。
王动、张浩,带着杨刚,蒋武和马欢一起进动里面。只见得室内巨烛如昼,郑和坐在中间,边上还有三位太监,另一位是王动认识的费信,还有几位武将。
接下来,郑和为他们相互引见。王景弘,副使太监内宫监太监,候显,副使太监司礼监少监,杨真,副使太监,王衡,都指挥,唐敬,都指挥佥事,周鼎,都指挥佥事,朱真,大宁都指挥。
这帮人里,王动有个认识的,那就是都指挥佥事周鼎,此人是神机营的,因为他辖下的神机营有大明朝目前最好的枪炮,而这些,因为时间太短,枪炮司一时也造不出这么多武器弹药,所以没办法直接装备原来郑和辖下的军队,永乐私底下也想让这些兵器去实战一下,于是他直接把让周鼎从神机营抽调部队过来。周鼎想都没想,先是找会水的,再找祖籍南方的,硬是凑了一千五百人过来,枪兵炮兵都有。
当然,王动不认识的人,不代表王动不知道他们,也不代表他们不知道王动。虽然王动成名的时候,他们还还在海上,不过,接下来让王动吃惊的时,这帮人居然个个都知道他的名字。
“静之职掌的枪炮可是大明朝的利器!”周鼎还怕别人不知道他,特别补充了一下。
“哈哈哈,周大人,王某一到京城就听说了,李候爷捂着藏,焦伯爷也是,某家想去靶场看下都不上。”朱真大笑。
“静之,那手枪我是看到了,什么时候送我一支。”唐敬问。
“手枪我就不要了,我要炮!”王衡也来打趣。
“呵呵,诸位大人,要枪要炮得问李候爷,静之一介小民……”王动陪着笑,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静之好手段,还说什么一介小民,皇上的御案上都放着静之的大作。”候显出声了。
“不敢,不敢!”王动头有点大,本想低调一下的,看来不行呀。
“诸位!”郑和话了,“下西洋滋事体大,还有赖诸位协力而为,今日只是大家过来认识一下,相识相知,大家一起把皇上交付的差事办好。”
“郑大人,听闻张浩公子为大人亲外甥!”王景弘问。
“王大人倒是消息灵通,某家也是回了京城才知,昔年失散的姐姐还在,今日站在这里的,浩然便是某家的亲外甥,王动便是某家的外甥女婿。”郑和微笑着说,这个笑容是自内心的。
“恭喜大人!”“恭喜大人!”顿时停下恭贺声一片,看着他们的眼神也有点不一样了。
“舅父,此次下西洋,浩然特献上万里石塘(南中国海)详图,以供众位大人参谋。”张浩双手捧上一幅绢图。
“噢!浩然从何处觅得此图?”一帮人都很吃惊。
“浩然不敢专功,此图实乃静之师傅所绘。”
历史上南中国海的岛屿暗礁在东汉便有记载,到三国时基本上已经形成共识了,而在唐宋年间,很多岛屿虽然没有命名,但已经散见于多种海图上了,元朝时,因为蒙古人多次对东南洋岛国的征讨,南海诸岛的地理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但也都是零碎的散见于各种文章和海图中,并没有一个专门的海图绘的是南沙诸岛。
张浩呈上之后,几位大人相互传看,王动则在一边补充:“此图实线为岛,虚线为礁,着点着为暗礁和浅滩。”
王动这句补充更是让在座的几位大人惊掉了下巴。
“静之之师真神人也!”个个惊呼,居然能这么详尽。
“家师有言,此某非其一人之功,实乃华夏千年积累所得,家师只是集先人诸多成果于一图而已。”
“令师还有什么宝贝,静之,不要藏着,一并献上!”说这话的是周鼎,他早就知道王动有很多传自师傅的宝贝。
马欢是个回回,只要是个回回,那么圣城就是他们心中的梦。马欢在这点上与郑和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打小就为去圣城做准备。他的准备工作很简单,学好外语。会稽是江浙繁华的所在,来往的商人很多,其中不乏穆斯林,他家里也是收罗了可能收到的各种阿拉伯文的书籍供他学习。终于,有一次,他的伯父请到了一位清真寺的长老,此人精通阿拉伯语,本来跟着商队四处募捐,准备凑足了钱回去修个寺庙,到了会稽后,正好生病,于是就被马欢的伯父请了过来。相约在马家讲《可兰经》一年,然后离去时,马家帮他募金两千两,这位长老在马家整整两年,众多子弟中,得其教诲者不少,独马欢一人学得阿拉伯语。此后马欢更是抓住可能机会与经过会稽的懂阿拉伯语的人交流,到杭州的清真寺里去求学时候,他认识了一个杭州人郭崇礼,也是个回回,此人也是精通阿拉伯语,且长于航海,本来他们早就约定,多年后有点积蓄,一起下西洋朝圣,不曾想到,如今天大一个饼砸到了他的面前。
对于王动,马欢知道一点点,那就是王动的书这要感谢郑春,此人打理着潇湘书局,如今大卖特卖王动的书。书商的鼻子要比王动敏锐很多,王动动身去京城的时候,郑春已经通过种种途径得知,王动的主张及言论,为皇上默许。有了这个判断,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赶快完成第三次印刷,第四次印刷。
同时把王动离开长沙时,交给他的书稿付印。这次出的书更有意思了。王动摘抄了《剑桥中国史》中关于汉唐宋的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矛盾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一个国家的新立、繁荣、昌盛、衰退和灭亡,这种视野是先人从来没有过的,不再怨天尤人,而是从国家内部外部来看找出原因,书名《国之兴亡》。
同时付印的还有,《地理与物产》,此书王动托他师傅之名,介绍大明朝的疆域,各地的地形地势河流湖泊,这书是王动在长沙时与陈泽,还有喜欢旅游的乐封(在潇湘学堂讲地理学)一起聊天后写出来的。王动对中国的地理还是较熟悉的,问题是他不知道明朝时的地名与后世的地名是不是一样。至于物产,王动从动物植物和矿产开始说起,他要让大明朝的人知道,中国有多大,是什么样子,都有些什么东西,有些平时老百姓不大清楚的东西,到底有何用怎么用。比如黑油(石油),从蒙古人攻城开始谈起,告诉大家这个东西来自地底,可以燃烧。
《银钞通论》这算是货币银行学的书,这书是为大明朝特备的,从贝钱开始谈起,铜钱,金银,以及飞票,银票,宝钞。王动出这书的目的是想告诉永乐及他手下的那么大臣,宝钞印多印少都会有坏处的。铸币的成色固然重要,但数量和种类也同样重要。王动知道大明朝此时的铜、银和金这些贵重金属,目前还没有富矿被掘。铜板,银子和金子,还在充当货币的职能,一旦王动力之后,外国的铜银和金输入,那就会对明朝的经济有很多的影响了。远的不讲,日本的银矿早就在了王动的计划之中,然后还有南非的金矿,利比亚的铜矿,墨西哥的银矿,智利的铜矿,更别说还有一个澳大利亚。
不过更惊人的书这些都不算,《资源论》一书讲的是国家的展和强大要素。让郑春吃惊的,书中不再谈礼谈乐,王动的理由是,这些不用谈了,这方面中国已经太达了,如今要谈的是看的见的国力。国力是怎么来的,文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对内是人,财,物这三样,对外就是武力,以前是兵强马壮,如今是船坚炮利。内部的展王动不想多谈别的,简单化,就是从人财物三方面来谈。有一定数量的人口,有各种各样的人才,经济达,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一个国家的展的需要,国家拥有各种各样的自然资源,这三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今的世界,地广人稀,而更大的是海,海外有更多的人财物,只有在海上取得了主动,为自己国家的展准备好足够人财物的资源,才能保证一国的长治久安,永远的繁荣。对外不用多说,只谈东西洋小国就行了,大明宝船一出,四夷咸服,不是靠的你的文化。其所惧者,天朝宝船天兵也。
这几本书,王动是有目的的,他要为下西洋造势,要为下西洋正名,更要让永乐明白,下西洋不只是去宣国威,不只是行赏纳贡,而重要的是要拿来,拿什么,怎么拿!
………【第三章 金陵烟雨 第五一节 郑和团队】………
靖难之役之后,出身于北军的新贵,在军队中迅取代了洪武、建文时期遗留下来的老臣,虽然建文号令南方诸军勤王时,很多地方诸侯都在观望,但永乐继位后,还是对他们有一点点的怀疑态度,而这些部队中,针插水泼,最难搞定,最可能保持原有独立性、最不容易被习于骑射的北军官兵取代的,就是习惯南方环境、熟习水战技术的水军了。
大明朝一定要有水军,怎么处置原有的这些水军一直是个问题,王动不清楚郑和为什么要将十万水师去日本,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号称十万,其实也就一两万。知道日本历史的都清楚,日本这个国家,南北朝时代,大的战役也就一两万人在打,水师更是可怜,郑和的";十万";吓都能吓死他们,别说真的打仗了。
安南之役明朝动用了三十万部队,号称";八十万";,不过这里没水军什么事,细心一点的人会现,第一次下西洋,受命于闻安南之变以后,出于定策进攻安南之时,归国于攻陷安南之际。永乐四年大军出的同时,朱棣还让郑和传话,命占城阻遏安南。占城既是郑和船队出洋的第一站,又是船队归国的最后一站,郑和回国的时候,大量的战俘也是在占城上船,由郑和带回的,其中还包括上百个被阉割的了安南小太监。
郑和这两百多条船中,除了最大号的宝船以外,马船,座船和战船,以及八橹、六橹都是军舰,而他的随行人员中,除了太监以外,就是官兵,没有礼部和鸿胪寺的官员,也就是说,永乐让太监带着军队去宣国威,两万六七千人,最少也有一万多的部队,另一万多人呢?全都是做后勤或是思想工作的吗?
王动在猜永乐使郑和下西洋的真正用意,宣国威是一,建文帝是一,一个安定的南方也是一个理由,永乐自己本身有几成征伐西洋的意思,要说没有,这舰队和收安南为交趾那算什么。这对于王动来说非常重要,王动本身的棋局已经一步一步布开了,而这里最大的变数就是永乐帝,千古一帝,这种人是没那么容易让你看透的,虽然王动有多个明史学者专家的研究打底,但他还是不敢打包票,毕竟这一错,赌上的可是滚滚的人头。很多局外人以为是必然的东西,放到历史长河中去体验,可能还真就是一些偶然因素触的。
京城只是整个下西洋活动中的一个点,大量的准备工作是在刘家港做的,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陪同那帮外国使节逛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京城的时候,永乐就让他们见识了一下大明朝京城的宏大气度,到了苏州,永乐又特别指示,一定要这些番蛮见识一下,苏州的富庶。老大了话,底下一定会好好的照办,吃好喝好玩好,还有送好。
刘家港这帮官员中,周鼎也是个大忙人,这次随郑和出使西洋,他带来兵将,虽然说都会水,但与水兵还是不一样。这几日,王景弘也是调了船给他,船载着这些神机营的枪炮手,天天出海,让他们先适应一下。王动听到这个消息,连忙让周鼎把他带来的人也一起捎上。
王动这几天主要就是忙着和郑和使团里的大大小小的官员打交道,在郑和和周鼎的带领下,慢慢摸清他们的底细。
王景弘,福建人,成年后阉割入宫(王动怀疑是自阉),燕王南下时,负责粮草一事,有军功。他是继郑和之后的内宫监太监,郑和是第一任,他是第二任,可见他的能力和永乐对他的器重。不过他能下西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去势前是个出色的船夫,对沿海的航线,罗盘的使用等等非常在行。王动现,王景弘这人做事非常严谨,是个出色的领航员。整个船队的指挥和调派,基本是以他为主。
候显是个的外交官,永乐刚上台的时候,为了得到周围国家的承认,四处派出使节,这些使节都是以太监为主,其中,郑和王景弘去日本、下西洋,李达去西域,海童去了北方,而候显接到的任务就是出使西番,永乐元年候显走了几万里的陆路去西藏,四年后,他带着乌斯的圣僧哈立麻一起回到京城,整整四年,足见路途之艰辛,候显本人也因此坐上了司礼监太监的位置。他这次跟着郑和下西洋,看来永乐至少是要把印度给稳定下来。
武将中,王衡是跟着燕王南下的,官职也是最大,都指挥使,基本上,他算是军事指挥上的老大,当然是除了郑和之外,但问题是,此人是骑军将领,下西洋,骑兵只有五千。朱真和唐敬都是水军出身,朱真原是龙江左卫的指挥使,唐敬则是水军右卫的指挥使,他们手上各有五千水师;周鼎的加入不必多说,他也是将了五千多的枪炮手过来的。还要提一下的是两个千户,林子宣,金吾卫千户,哈只,宽河卫的千户,虽然是他们两个是千户,但金吾卫和宽河卫是燕王南下的嫡系,他们两个领的步卒也有五千之数。另外的就是锦衣卫,李实,指挥佥事,何义宗,指挥佥事,这两人将着三千锦衣卫。也就是说,整个郑和船队中,真正可以作战的部队有两万三千人之多,而余下的四千六百多人,才是真正的后勤人员。
王动这些天主要忙应酬,混迹于这帮太监和军人之间,然后就是继续收罗和亲近他想要的各种人才。太监们很好打,但凡一男人去势之后,少了一种,一定会有别的来代替,不然激素分泌,下班的时间,过盛的精力都没的交待,所以他们总会有某些专著或是特别的爱好,当然这些爱好有的上得了台面,有的上不了台面,只要在这方面你能抓住了并能够切入,那余下的事情就好办了。这点是王动多年机关工作的体会,在机关里上班的时候,同事们并没有现他的人缘关系有多好,等到公布他援藏的时候,各个处室明的暗的都来送他,那段日子,厅机关的饭店和边上定点的饭店,天天不落,重要原因就是,很多八小时之外的时间,他总是和一帮处长混在一起打牌下棋,私底下是被称作小兄弟的。
苏州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到元朝时改名玄妙观。唐时最盛,有殿宇30余座,是当时全国最大的道观。王动去的时候山门、主殿(三清殿)、副殿(弥罗宝阁)及21座配殿还有,其中三清殿最有气派,重檐歇山,巍峨壮丽,供着高大泥塑贴金的3尊神像,正中是元始天尊,两旁是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俗称三清。神像高大庄严,是宋代道教塑像中的上品。三清中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传为老子李耳。其像座有老君像石刻,为唐吴道子绘像,唐玄宗题赞,颜真卿书,由宋代刻石高手张允迪摹刻,可称‘四绝‘碑。
王动到过观前街,不过是在六百年之后,还去过那好几回,但这道观却是一次没进去过,主要是在观前街走走看看吃吃喝喝。本来王动领着两位夫人过去,一是访古,二是后世的观前街是苏州的商业街步行街,他带她们去购物。走到半路才想起来,后世热闹可这会是大明朝中啊,但已经在路上了,也就直接去了。谁知道,苏州城里自古便是这道观香火第一,寒山寺虽有名,但因为位置在城外,还真去的人不是很多,这下算是让王动蒙对了。
因为香火旺自然店辅林立,摊贩拥塞,多年的历史积累也使得这观前街已经小有规模,王动一看到这情景,马上就想到,晚上和张浩说说,让岳阳楼管事会的大秦把手上的事交给小秦,带上黄鹤楼的掌柜一起,到苏州把这观前街给弄过来。一起了这个念头,马上看东西的眼光角度全变了,当他知道绿柳身上带了银子之后,他就把两位夫人放一边,约好半个时辰在道观前碰头,自己一人踩点去了。
苏州的繁华真是没的说,观前街这居然有个宠物市场,鸟虫鱼都有,蝈蝈蟋蟀常见的不说,连猎隼这种中西亚贵族的宠物这都有,苏州人真有钱呀。鱼市也有,大大小小的瓷缸陶缸,有的缸里养着莲花下面是红红绿绿的小鱼,有的只一两条,反正有一点,这些个东西,还蛮有意思的,王动正在想着,做个透明的玻璃鱼缸一定能财,抬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