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永乐时代-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益阳竹器阮老板,商号益阳但生意可是做遍大明境内,他的竹筷竹帘竹席每年大行于市外,还供奉了三个阮氏家族老篾匠专司宫庭用货。
外兴窑的高老板,他家的58口窑听说都是官窑,在长沙府,只有衙门,兵卫和王府知道他高老板是号人物,官窑出的货流落到民间,是要杀头的。
湘绣坊的柳老板是晚宴唯一的一位女老板,中国四大名绣她的绣坊代表其一,这个女老板可是经常出入王府,京城宫里也去过几回,她的湘绣坊,有钱人只能买到些成品,长沙府能请到她亲自动手的人不出十位,每年光宫里的订单就够柳老板算钱算到眼花了。
铜匠胡大,人人敬称他胡大,这个名号来学自制壶的匠师,他做的铜银器,只有价没有市,只供收藏和官用,除非兴起或是应酬礼赠如今少有作品。
最后一位是个船老大,人称严老大,漕帮老大,所有商贾都要给三分面子的人物,为人和善,但杀人也绝对不眨眼,当然了,严老大已经很多年没杀过人了,按他的话讲,他是一等一良民。
注宋有“长沙茶器精妙甲天下”一说,言极铜器手工业,然皆大毁宋末。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十九节 开业酬宾 三】………
这些个大老板在门口时,也是被那些花惊了一下,莫不是潇湘记开张要搞个花会,进到一楼,一楼自助餐已经撤了,桌上摆满了花,桌前有椅子,这是为以前等桌子的客人休息用的,一楼大厅大大小小的桌子还在,上面也只是简单的放了一盆花,走到那木桥上时,除了几位匠师出身不大出来交际的以外,其他那是真的见过世面的,但尽管如此,潇湘记的这匠心独运,个个开始感叹,人家潇湘记还真的就没花多少银子,就能把一个酒楼布置如此别致。
二楼在楼梯口有一盆花,坐大厅的往左,进厢房的往右,二楼这本来是接待贵客的,在这里,有钱人感叹还是要读点书的,你看人家读书人整治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在他们眼里,湘翁是商界里的读书人,张家三个公子都没有投身仕途,但平时里倒有一半时间和那些文人墨客私混在一起。大厅从简单到有雅趣,到墙边时,已经设计的近似野外风格,当然今日这些客不是二楼大厅的客,他们是厢房的主。这二楼共有五个包房,分别是湘西,洞庭,南岳,桃源,听涛,听涛在最里面。张晋湘领着大家,一个一个包房间走了一下。
湘西包房,装饰有异族特色,虽然在一般人眼里那是蛮族,但也会说一句,有些意味。这里一面墙是精心装饰的,先是土布做的幄幔挽起,正中间是羌人织的布锦,正下是个竹案,竹案四个脚底部也是有竹根竹须,仿佛这竹自楼板长起。案上一个剑托,上面是王动从后世带来的那把剑。包间两角有花架托解花苑出的盘景,所选之材皆来自湘西,羌蛮的竹楼还有湘西的草卉,包间大桌边有一竹制茶几,台面用的是琉璃,几边是四张竹椅,几上有插花一盘。这个包间竹器行,湘绣坊,铁匠辅和铜匠胡大四个人是识货的,看竹案的阮老板,惊的是这才情,怪不得下人讲前些日潇湘记订了个怪竹托子,还要用埋入土里的竹子不去根来制作,将成时,他去看了,还真不知何用,简单,但人之未想,以带根须的竹子配琉璃制器,此路一开,竹器用料限制就开了。湘绣坊的柳老板看着这个太普通不过的织锦,难以名状,天天鱼肉突然喝白粥,觉得青瓷小碗装的白粥很香很香。吴老板每日有过一半的时辰在和兵器打招呼,这把剑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胡大看的是剑柄,那上面的花纹怎么做的雕上去的压上去的铸上去的?严老大想怕是没有哪把剑能与这利兵对砍。
洞庭包房,渔网蓑衣全都用上了,这让这些商贾心里笑,有些穷酸,但最吃惊的是整付鲟龙鱼的骨架,剔了肉,半挂半撑的悬在了墙上,这感觉怪怪的。此鱼能以龙称,既便是死骨也是有霸气,让人不敢等闲视之。一般人没见过这种东西,可惜的是江边鱼行的陈胖子不在,今天中午,对着这鱼骨他可是出尽了风头,足足吹了一个时辰。不过他不在没关系,还有一个懂的,严老大是行船之人。“此乃鲟龙鱼也,湘水,沅水极罕见,长江鲜有,然洞庭湖底数丈之巨皆有听闻,此鱼五尺有余,也是少有。”说的不咸不淡,很是随意,听的人,个个称奇。
五个包房,听涛为最。一是大,是其他房间两倍,以屏风隔成一大一小两半,屏风上书范文正公《岳阳楼记》。外边是茶聊所用,茶几是整个树桩制成,所用瓷器竟是高老板私窑所制,高老板在暗笑,识货的则对着他诡笑。茶厅一角偌大个铜盆装清水还撤了花瓣做用装饰,里面养了红红绿绿的小鱼。茶几对面墙上一幅字,“涛声依旧”。奇的是做了包墙,这个吸音,外包绸缎里衬碎布,棉花和木炭,去味防潮。进到里面,一下子看到个大桌子,里面的桌子不是方的,竟然是圆桌,还辅了桌布,这在明朝也是少有,桌子正中间放了是盘插花,花平展开,把点大桌子点缀的如画一般,这下这帮大老板们有点呆了,不知哪个位是上位。角落里有衣架,直立的烧瓷所制,共两个。墙角依然是花,不过这次的花有人认识,解花苑盆载奇花“山谷幽兰”,去年花魁,潇湘记以三千金购得。
让这些大老板们认生的还有,桌上的摆设,每个座位前已经摆好了整套碗碟,三碟,一大一小叠放在一起,上面有一红布叠了花,碟左边有个篾编的长圆箩,内有白纱布一圈,中间以细香葱束之,右边是象牙筷,用了筷托,银制的。碟上左方是个长形的浅瓷碟,分两格,上右方是个小碗,碗内有一汤匙。每个座前一套,把这些老板们看呆了。以前可都是入座后上碗筷的,没见过这么一出。
望江楼三楼包间修建的时候就用了潇湘记听涛居的主意,听说潇湘记重新装饰,周龙心里就开始不安了,他知道潇湘记为什么而装修。到了潇湘记后,周老板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天”字号包房会不会输给听涛居,这次他输了,这望江楼修了才两个多月呀,就落伍了,光这桌上的摆设,他这个望江楼的大老板居然一大半不会用。
一帮大老板们在一起说的居然都是官话,也许是他们和官府打交道要多过与商贾们,今天作陪的是张晋湘,张浩和王动。柳老板女人心思细密些,看到了正对包间门的那个位,桌上的布巾叠的花样与别的不一般,于是拉着湘翁坐了此位,自己则紧挨着湘翁坐下了。
坐下之后便有小二过来看茶,不同的是,这听涛的小二换作年青女子,这可是头一朝,在大明朝,女子端茶送水,除了自家府内,那就只有妓馆,这潇湘记居然用女倌了。
没多一会,张晋湘吩咐上菜,这些也不见有人把桌中间那大盘的花撤走,弄的几个老板你看我,我看你,周龙也是奇怪,眼前这盘子花好象咭不得吧。
王动坐的是最靠门的位置,坐下后把那餐巾打开一角压在了碟子下,张晋湘则辅在了膝上,前些日子王动已经教过他们了,这下其他人纷纷效仿。然后张晋湘取了一束白纱布,打开擦了下手,然后放在一边。大家这才知道,这是净手之用,一试,居然是湿的,好心思,好心思。
“湘翁,这手巾真是好心思,如此看来,我等还真是土人,今日见了世面”金老板到底随意些,他第一个打破了这僵局。
“金老板所言极是,小女子宫里也去过,王府也经常出入,听涛居这个晚宴摆设,真是心思淫巧”柳老板接话。
“柳老板,妄言,我这潇湘小号怎可与王府与宫里相比。小户人家,只是奇巧罢了”张晋湘暗自得意,今日在这里坐的可都不是普通人呀,这听涛居的花样,还是让这些贵人们都呆了。
做瓷器的吴老板除了几个也与官府打交道的生意人,他清楚些,其他人他还真不认识,于是,张浩一一介绍了一下。这才大家才相互认识,突然现原来长沙府里居然有这么多大老板,以前自已还真就以为自己是老大了,没想到是井底之蛙了。特别是周龙,周老头此前还真不知道专做兵器和官窑的高老板,当然,这两位的店都不在长沙城内,他们出的东西,平常人家也用不上。严老大对于很多人来就,只知其名,从没见过其本人。刚才在洞庭厢房听他解鱼骨的时候还有些诧意,这会和现,本来就是高人,只是自已不识罢了。当然了,今天最让大家吃惊的是这个王动。
王动本来只有周老板认识,在他眼里,这个仔子见闻广博是个神仙,只要是菜肴方面没有他不知道东西,还有这个仔子一肚子好墨水。今日王动跟着张晋湘和张浩一起亮场,大家都以为他是长沙府潇湘记的新掌柜,还在为徐掌柜抱屈,后来才知,他是潇湘记的掌柜,不只是长沙府,个个大吃一惊。其实这也是张晋湘今天才定下的,他说完这话,连张浩都吃了一惊,不过也只是转瞬。能做潇湘记掌柜这个位置一定不是普通人,张府两位公子,也只不过分管三到四个行省,这位小年纪,居然坐到大掌柜的位置,真不知是什么来头。不可能是官宦人家,这长沙府乃至湖广省能报的上名号的达官贵人,基本他们这些大老板心里有数,再说了,很少会有官家子弟娶商人女儿的。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二十节 开业酬宾 四】………
第一道菜已经上来了,盐水花生。那上菜的女子端着一大盘花生,唱了个菜名,王动就接上话了,“此乃花生,又名落花生,开花后入地生果,因其辛能润肺,香能舒脾,果中佳品,故又得名长生果,据传汉已有人食之,不知后世为何不能大行于世。”老板们一边听王动说,一边在想,她这盘花生如何安置,没想到那女子取一汤勺走一圈,每人碟中取放几粒,原来无需自己夹菜的。王动玩的是分餐。
接下来的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东西,都是这些人听过没吃过的,有的是听都没听过的。比如燕窝,清代才大量食用,只柳老板知道,她入宫为娘娘们做绣品的时候,曾经赏过一碗,只是滑腻可口,只知道是燕子所筑之巢**,大叹神奇。
生鱼片取自洞庭里的鲟龙鱼,切薄片,沾芥末吃,这芥末在座的还真就都没吃过,本来这东西潇湘记根本没有,还好有位大厨知道是芥菜种子所制,但自己也从没磨制过。这道菜,个个吃的眼泪鼻涕直下摇头不已,铁匠吴倒是大呼过瘾。
叫花鸡上来的时候,一大帮人只看到一个黑泥团,木锤打裂个缝,那香味就出来了,这才知道鸡还可和着烂泥烤,还有,显然,烤之前毛尚未褪。
松鼠鲤鱼,这时节鳜鱼不好找,以鲤鱼代之,王动只是与那维扬菜的大师傅说了大概,人家试了两条鱼就九分相似了,没有茨粉,用的是蛋黄。
最后上的是甜汤,以各式水果切小块,配以温糖水,一人一碗,又可以喝点甜汤,又可以吃些水果。
吃完后上的是牙签,这是胡大的作品,一头是牙签,另一头是斧钺,极精细,胡大一听张浩说这东西,就动了心思,磨制了一套,甚是欣慰。
“这剃个牙,居然用这么个凶器”还是金老板话。
“这些斧瓜可不是你用的起的噢。”胡大笑了。
“明日个我使金子打些个真的,在店门口放一排。”金老板笑骂
“不可,不可,万万使不得。”烧瓷器的高老板知道,他烧过这种图样,知道这些东西是皇帝的仪仗。
还要提的是,这次用的是分餐制,让很多大老板极为受拘束,正经端坐,想吃的菜,想多一口,也是没有,不想吃的在推在边也不好意思,还好,只要下道菜要上之前,在一旁服侍的女子就会问,还需要否,不要就会撤下,不然自己面前堆满了也是不好看。只要新菜上,大家都会停下来,听王动介绍一下这道菜的名目。
临到走的时候,每人也都领到了个牌子,金丝楠木所制,一面潇湘,一面是他们自家的商号,王动讲了,这个牌子可以打八折,可以不用付现银,年尾一次付。
第二日早餐来的客是些文人,岳麓书院,天心阁,文昌阁,贴子是张浩去下的,这也简单一处一张,言明,只请十人,结果一共来五十人都不止,好在张浩早就知道这帮文人好个吃喝,多准备了些,果然,第一天来的老板们杀猪打鱼都有,身形还强过这些书生,可能是做老板多年了,变斯文了,吃的不多,没想到这些书生,硬是把为早餐备的料吃的干干净净,他们是想早中晚一并在这解决,能混个宵夜最好。性起后,又开始要酒,诗词赋都来了,咏拱桥如卧波伏虹,赞竹案竹龙冲天虬须张狂,叹花海波起神飞瑶池。张浩真没想到,天没亮就来,这也就算了,死赖着不走,怎么办,晚宴时辰眼看就要到了,结果还是一直拖到晚宴第一位客人到了,才被吓走。来的是长沙府知府同知大人,这位大人分管教育。
晚宴请的是长沙知府衙门里的官员们,知府、同知、通判、推官、经历、照磨、检校一网打尽,同时被请的还有一帮武将,长沙卫的指挥使大人,以及下面户所的千户大人,还有专司治安的巡检司大人。正职加副手,主将加副官,全都到场。
结果知府刘煮安大人笑骂“湘翁贿一人则已,买整个衙门,可是谋反”
“谋反?谁要谋反”这个指挥使大人显然没什么幽默感。
开了两个厢房,一边张晋湘与王动陪文官司,另一边张浩徐管事陪武将。文官司好对付,光这里的装修就很多话题了,还有那些上的菜,也够他们去说个半天了,再丢两句诗卖两个笑话,统统搞定。武将们王动准备了好东西给他们,烈酒,重新蒸馏过的烈酒,花了整缸的甜米酒才得了这十来斤烈酒,其实也算不的什么,在王动嘴里还算是低度酒,真要让他们喝68度的二锅头,估计这些武将一杯全都被烧个不行。
这帮人里面只知府大人和指挥使大人得了个楠木牌子,上面一面印潇湘,另一面印长沙。
第三日宴的宾客是长沙谷王府,为请到谷王府,张晋湘从解花苑新购奇菊一千金,供王爷赏玩,另冬日将至,朔风渐起,潇湘记进奉手炉供王爷暖手,这暖手的手炉很得王爷和王妃们的欢心,第一日试用后,吩咐再进献些个,同时也答复,王府会去捧潇湘记这个场子。暖手的火炉很是精巧,里面衬木棉,特制火炭球烧到三分时放置其中,可用一个时辰。
早餐过来的是王府各衙门里的官员,长史司、仪卫司、审理所、纪善所,还有王府护卫武将,晚宴则是王爷,刘老大人,和王府各衙门主官,另外张晋湘还拉了知府大人,长沙卫所指挥所大人作陪。
指挥使大人是个粗人,但知府大人绝对精细,只隔了一天,潇湘记门口的花蓝撤了,里面的奇珍异草也撤了,事后问张浩时,张浩倒也实在,新鲜花草,不好侍弄,只一日便枯败不堪,有辱耳目。
王爷倒只管吃喝,也说些笑话,与民同乐,其他倒没为难潇湘记。
开业三天,最后一天潇湘记的伙计们最为轻松,王府这帮人中规中矩,来的晚走的早,晚宴也是,来的晚走的早,但三天对潇湘记这几位管事的来说,可真是累的要趴下了。张晋湘知道这可能是大战的序幕,所有这些宾客是敌是友都还不知,所以不能出差错。张浩想的简单,他只要不出错就行了,他感觉王动计划的蛮细的,自己只要跑跑腿就行了。对王动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处子秀,这一出戏唱好了,不出一个月,他的名字整个大明都会有人知了,起码各地潇湘记和三湘客栈的人都会知道他这个大掌柜了。事实上不止是潇湘记,整个长沙府,有点头面的人物现在都已经知道他了。
注芥末中国周代宫庭已有食用,松鼠鲤鱼清有记载
注王府机构按吉王制下王府衙门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二一节 王大掌柜 一】………
王动做了潇湘记的大掌柜,长沙府有几个人在惋惜,王爷的老师刘璟老大人,在他眼里,王动投身仕途才对;知府大人也在惋惜,他眼中的王静之是才情高绝之人,去事商家,总会有些铜臭,不过他回想湘翁和浩然不也是文人气质,但总觉得差了些什么;还有一个人在叹息,那就是刘青莲小姐,这一个月来从张萍那传来的消息,让她吃惊,王动真的要投入张府了,只到后来听到真成了王大掌柜,青莲小姐还关注着王动这一个月所做的事情,插花,堂堂男儿居然有如此情致,庖厨,望江楼和潇湘记,长沙最大两酒楼的大厨都自叹不如,算帐,那1234这些小字,太神奇了,手炉,精巧,鹅毛笔、炭笔越用越好用。这些都也算了,当她知道张萍天天挂脖子上那个东西,是静之送的,这下可真的黯然。
潇湘记的伙计们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不知王动,到知道,到佩服,现在成了大掌柜,那更是敬畏王动。
长沙府其他商家也很快都知道了,潇湘记新请了个大掌柜,这可是以前没有过的,而且这个大掌柜年纪不大,听说还是个读书人,这可真是稀罕了。不过这长沙府里,潇湘记做些出格的事也不是第一回了。
既然王动是大掌柜了,王动也就提出来,先熟悉一下周边潇湘记的情况,先从长沙府开始,准备年前把整个湖广布政司走一下,这下行省内的分行就清楚了。当下张晋湘表示同意,吩咐张保同去,结果张萍叫着也要去,张晋湘居然同意了,这下张府上下都用另一种眼光看王动了。
张保动作很快,当天就来和王动商量,这次巡店的线路,长沙府12个县州,走一遍,水路山路都有。王动开始倒没想那么多,后来才现,还真不是个容易的事情,因为还有小姐同行。
长沙城在宋朝的时候,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一城内长沙、善化两县分治,两县之界线居然在城中。王动就是喜欢读些史书,也不可能读到这么细。而且与张保一讨论才现,此时的长沙府要大过后世的长沙很多,相当于后世的长沙,湘潭,株州,衡阳,益阳五个市。如果做轿子的话,那至少大半个月,骑马呢就快很多了。那年代马是战备物资,牛是农耕牲畜,这些都是要登记入册的。就象病老死的牛可以吃,老马病马也是可以转卖,一开个口子,就会有马流出来,另外,蜀湘一带多山,马队是商人运货必备之交通工具,所以在湖广境内的马要比江浙一带管的松些。
后世马可是有钱人玩的东西,王动从没试过,不过回到明朝后,倒已经玩了几次,那是被张萍拉着去郊游,当张小姐知道王动不会骑马的时候,非常高兴,终于有一样萍儿会王大哥不会的东西了,接下来的几日,每天都会拉着王动是骑上一个时辰。开始是腿酸腰酸,慢慢也就适应了,不过王动不敢乱来,只是纵着马跑就行了,度不要太快,不敢妄动,真要刺激了马,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王动他们最先跑的是长沙县和善化县两地,除了大的州府以外,潇湘记和三湘客栈几乎是靠在一起的,长沙县的就是两间就是同在一条街上,面对面。张府生意是从潇湘记从做酒肆起家,除了日常事务处理以外,重大事情客栈掌柜要与酒店掌柜商议,但也只是商讨商议,潇湘记的掌柜不能替他作主的,基本上还是要他自己定夺,这也就决定了,潇湘记的掌柜位置更高些,高的是知情和商议,不是决断。张晋湘一直注意培养两店掌柜相互帮扶,事实证明做的很成功。
王动一行到门口时,伙计认得张保,远远的看到他就转身进去通报给掌柜,掌柜出来一看,要不得,王大掌柜也来了,还有小姐也来的,因为离的近,事先早就知道王动做了大掌柜,先前也见识过王动的手段,但这会他们过来是干什么的。要说是玩吧,张保可不会跟着来了。
长沙县潇湘记掌柜姓王年约四旬,三湘客栈的朱掌柜则看上去有五六十了,后来介绍才知,年方三五,相貌很老。
五人过来,四个人进了听涛居,萍儿mm自已一人逛那小街去了。
“小子新聘为潇湘记掌柜,但底下各分行掌柜都还不认识,今日特别过来看看,湘翁倒也体恤,命张管事引我过来,照顾着些,你们这是第一站,二位不要介意。”
“哪里哪里,大掌柜刚忙完府城的事务就过来县里面,我们倒是排了第一,荣幸”
两位掌柜嘴里说着荣幸,心里还是有点紧张。
“无他,不必在意,过来看看,王掌柜,你把这店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向大掌柜禀报一下”张保很直接。
当下这王掌柜去取帐册,朱掌柜也起身过去客栈拿帐册,王动则吩咐取些纸墨过来。接下来两个各说了半个时辰,王动知道了个大概,酒店有饭桌多少,伙计多少,每月经营多少,本钱多少,盈亏情况。
另外,王动又问了这街上同行们的情况如何,结果一问才知,在这街上,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对手,有的都是小酒楼小客栈,规模地段都不能和自家的比,问了价钱,倒还是自家的公道些。
长沙县这两间店,基本上每月也就赚个五十两纹银左右,对王动这个大掌柜来说,这点等于没赚什么。不过也不错了,看了他们的帐,每个月都在赚,虽然不多,但都没亏损过。离长沙府太近了,王动他们打马过来也就两个时辰,且还是跑的慢的。
张小姐回来的时候,已是吃午饭的时候,虽然没相中什么东西,但她兴致还是很好。潇湘记宾客还不少,一楼坐了七成左右,二楼四成左右,不过三个厢房倒是都有人在里面。王动他们没在听涛里面吃,坐在一楼大厅。王动看了这里的顾客,进来点粉面的不少,这种扣了人工才赚个几文。心里想,这每个月赚百两纹银也不容易了呀。吃完东西王动就回了城里去了。
他们回了,两位掌柜却是七上八下,不知到底什么事情,也不懂今日应对如何,大掌柜是否满意。
第二日他们去了善化县,情况基本和长沙县差不多。王动让人把白纸用线扎了个本子,用来记事,两日,他把他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都记了下来。
下一站是湘阴县,湘阴县的潇湘记规模基本上可以与长沙府内的相比了,孟掌柜是个老人,年过五旬。这的生意算是不错,月净利和有五百两,主要因这地势,湘阴东北有汩罗江,西有后江,湘江,北有青草湖,这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行船之人赶不及到长沙府的都会在这停留,另外大船到此补充米粮,以便洞庭行船之需。晚上王动等入住自家客栈,听客栈掌柜汇报工作。
湘阴县境内倒是有不少古迹,特别是舜二妃墓,湘妃竹这个名字王动还是知道的。在湘阴陪着萍mm一路到益阳,风光旖旎,倒也惬意,马倒是越骑越溜了。
益阳廖掌柜在晚宴的时候,特别请了两人作陪,一是益阳竹器的阮老板过来作陪,此人乃王动在长沙见过的阮老板侄儿,另一是湘水米行蒋老板的儿子,湘水米行在行省共有三大米仓,一在益阳,一在岳州,另一在荆州,益阳的老板是他儿子,岳州的是他弟弟,荆州请的一个外姓掌柜打理。这两位老板很早就接到了长沙府过来的传书,潇湘记大掌柜要到益阳,务必礼遇。于是两个都抢着要结帐,最后还是王动请了,也说好了,第二日蒋老板请,第三日阮老板作东。
………【第二章 风起潇湘 第二二节 王大掌柜 二】………
次日王动陪着萍儿妹妹去芦苇荡玩,本来廖掌柜要派人同去,结果张保拦下了,张保对这一带还是很熟悉的,知道这基本还是安全的,不用多个不相干的人去打扰小姐和大掌柜。结果直到天快黑了还不见人回来,这下大家都急了,连忙派人去找,那边蒋阮两位老板也是打家人护院前去寻找,只知道是去了芦苇荡,可这益阳地处洞庭之南,芦苇荡绵延几百里,还真不好找。
上灯时候他们回来了,同来的还有一个非常精干的老人家。王动倒是没太在意,张小姐看来蛮生气,老人家说了原委。原来二人去玩的时候,把马放在一边,有人起了歹念,偷了马后藏到芦苇深处却不想被人识破将其擒住,擒拿的人是漕帮弟子,漕帮弟子在长江上讨生活,上的岸的地方就有潇湘记,一向关系都还不错。近年帮主更是交好与潇湘记东家,底下早就吩咐,遇到潇湘记要关照些。因马上挂有潇湘记的竹牌,这下这个得了头彩,于是找了回去,碰到王动他俩,这一打探才知道来的是潇湘记的大掌柜在此,那还了的,不多时他们就被护送回城,城门口漕帮益阳分舵的秦舵主,也就是这位精干的老人已经在那候着了,于是一起过来。张家小姐的身份倒是没说破,王动怕传出去可能会有损小姐清誉。
两位老板自然是认识这位秦舵主的,不过廖掌柜一惊,怎么和江湖人士搞到一起了,不过一想,大家都知道,益阳境内漕帮的势力非常之大,能结识他们,可能对自己以后的生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如此一想,也就释然。
这事倒是让王动对漕帮有兴趣了,后世看过一些影视作品,知道一点点,但印象中毕竟是黑道,感觉上都是杀人越货的那种,但现在看来,还是蛮有正义感的。
晚饭结束的时候,秦舵主送了王动一个竹牌,上面简单刻了个漕字,交待以后遇事以此物示人,如是道上的,都会给几分薄面。
等到阮老板第三日来请的时候,王动有些后悔了,不应该在此地逗留这么长时间,不过萍儿倒是很开心,张保也是不以为然。
阮老板也是个很会交际的人,连接两天都是在潇湘记,想换换地方,但还要给足王动面子,于是他干脆把漕帮秦舵主也喊上了,这次把把酒席搬到了船上,移到了湖上。
初冬时节,芦苇荡白茫茫一片,接天连地,雪样动人。湖水拍岸,风波叠起,一派萧瑟。
船外寒秋,船内倒是一派暖意,热闹非常,因为不知道张萍是张府小姐,阮老板请了位歌女,蒋老板带了位清倌作陪,漕帮的秦老头子带上了自家孙女。
阮老板还来作陪的是当地湘缘头牌,绿柳姑娘,二八年华,此女乃犯官女儿入乐籍,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是湘缘的镇店之宝,平日里一般的客人也就只听过她的琴音,有点身份的一起喝过茶,阮老板是湘缘的老客,但也只是去热闹一下,倒不是个过分的人,昨日就让下人去传话了,要请绿柳小姐共游洞庭,因为实在来头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