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地仙演义未完-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证。混元可期!”
伏羲闻言大喜。叩首道:“多谢太清圣人!”上了龙马。冉冉而起。与太上老君一起。往三十三天之外行去。
周围的人族见状,知道伏羲得了正果,从此脱离俗世,再难相见,顿时如同子失其父,心中不舍,嚎啕大哭。
伏羲安慰他们道:“如今人族新主已立,乃开拓之圣主,尔等当尽心辅佐,继成振兴大业。我既为人皇,虽遁往世外,也与人族命运相连,并未相离。天行健,尔等皆宜自强不息。如今临去之时,我再将刚刚悟得的一番至理,传于尔等!”
说罢,乃于龙马之上,将大袖一挥,那天空之中,顿时现出一个巨大地八卦图案,笼罩整个天空,良久不散。其中八卦之形,清晰可见,一同绕着中央的太
缓缓旋转,天地玄机,在其中时隐时现。
此图出现,伏羲却并不解释,径直与太上老君上天而去。正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留待后人自悟,使能不拘一隅,各得其妙。
下面的人族见了,虽然暂时不明其意,也都记在心中,日后各以其智,仔细参悟。
伏羲八卦,形状简单易记,便是蓬头稚子,昏庸老朽,看过两遍,也能轻易勾画出来。然而简单之中,又复杂无比,其中演化天机,包罗万象,便是绝世智者,也不能尽叙其妙。此图乃是后世《易》之本源,启人文第一经典,开人族文明之先河。炎帝得之,阐作《连山》,黄帝得之,阐作《归藏》,周文王得之,阐作《周易》,乃为三大易,皆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各有玄妙。除此之外,更有其他阐述、注解无数,云蒸霞蔚,延绵万世,长盛不衰,乃是万代未有之人文奇景。
因此伏羲传八卦,以影响而言,实为赐予人族之最大恩惠。
斗转星移,光阴似箭。炎帝治人族,又是数百年兴旺之相。他大力倡导农耕,首辟市场,治麻为布,削木为弓,烧土为陶,又广传医药,亲力亲为,以德行教化天下,不争而财足,无令而民从,威厉而不杀,法省而不烦。
于是四方之民,莫不从其化,对他衷心敬戴。人族在炎帝治理之下,实力达到新的高度,已经崭露头角,在洪荒百族之众,现出一枝独秀之象。
却说九黎巫族之中,烈山氏既去,独留蚩尤一支奇葩,很快修成大巫之体,勇猛无伦,在九黎巫族之中,纵横无敌手。巫族自古以来崇尚勇力,胜者为王,因此蚩尤遂成九黎之主,举族皆服。
蚩尤不仅勇力过人,智慧也是非凡。在他之前,巫族因为修炼真身神通,喜欢赤手而搏,连当年祖巫亦是如此,一直以为理所当然。独蚩尤不囿于旧俗,另辟途径,从山石之中,炼出五金,制兵杖刀戟、铜盔铁甲。巫族持之而战,武力大增,与先前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兵甲制备,在九黎巫族,便成常规。
九黎巫族有了兵甲之利,遂威震天下。其他各处的巫族部落,拜服九黎威武,纷纷前来归附。继帝江、后;之后,巫族又出现举族一统的趋势,蚩尤的声望,更是达到顶峰,成为当仁不让地巫族之主。
蚩尤又以五金之英,铸成刀胚,与宝库之中后:遗留的射日弓箭、六九妖皇剑一同祭炼。那射日弓箭、六九妖皇剑,都是绝世凶器,蚩尤所要的,便是其中至凶至戾之煞气,用了百年时光,才将其引入刀胚之中。然而如此还仅仅是一个开端,蚩尤又此刀为引,施展巫族秘法,寻一至阴至煞之处,布下玄阴聚煞大阵,将此刀置于阵眼之处,再日日祭炼,又过百年,终于聚得十二祖巫残留于世间地一缕神煞精气,存于刀内。而后,他又费百年光阴,以神煞之气为引,日日凝练,终于能以煞气显化十二祖巫身形,虽然还只是元灵化现,距离凝聚真身相差遥远,但也总算令此刀初具威力了。
刀成之日,九黎上空,黑雾笼罩,十二祖巫,在黑雾中各自显出容貌,皆横眉怒目,样貌狰狞,凶恶绝伦,朝着天地咆哮,彷佛是十二都天神煞大阵再现世间。巫族见了祖巫,不仅不惧,反而纷纷叩拜,如见亲生父母,想起巫族兴衰,纵是心如铁石,也一时百感交集,泪落如雨。
其刀名曰蚩尤刀,遂为巫族神器,镇族之宝,为蚩尤持之。
蚩尤费三百年光阴,铸成此刀,用心良苦,效果也奇佳。从此之后,整个巫族,都将蚩尤视为圣主,犹如祖巫一般崇拜。蚩尤刀所向,指东则东,指西则西,再无一丝疑虑。
巫族在蚩尤的领导之下,经营数百年,实力越来越强,渐渐达到鼎盛,如同一头巨兽,已经很难安心蛰伏,忍受洪荒忽视了。
此时巫族,底下有战巫无数,修得大巫之体者,也有八十一位,各为一部巫族之主,与蚩尤情同兄弟。
大巫神通,更胜于太乙金仙,其中更有神通超卓者,连大罗金仙亦可抵敌。而且此时巫族内部团结一致,铁板一块,又得了兵戈之利。这些物件对于普通巫族而言,所增战力非止一倍。因此巫族这头巨兽,实力着实骇人。
第136章 轩辕出风云始动 妖神聚再战洪荒
族实力膨胀,爪牙锋利,自然不甘雌伏。这一日,巫议事,与其言道:“想我巫族,乃是盘古正宗,承开天恩泽,生来便为各族之长。当年巫族管地,领袖洪荒,统辖十二大部洲,那是何等威风!何等霸气!只恨天庭一战,祖巫身殒,后):又被阴险小人暗害,至有千年蛰伏萎靡,退守一隅,竟渐渐成为遗族,此乃奇耻大辱也!我等为其后,不能继先祖之英烈,能不惭愧乎?我自为巫族之主以来,日夜自省,不敢懈怠,殚精竭虑,作五金,制神器,增强我族实力,终于有了今日一番局面。如今兵戈已利,神器在手,正是建立功业之时,尔等以为如何?”
庭下大巫早有此意,纷纷赞同。一位大巫言道:“以前洪荒之上,尚有妖族可以与我巫族对抗。如今妖族却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妖族既然不足为虑,还有何族可与我巫族相提并论?到时精锐一出,横扫**,再霸洪荒,将各族纳入麾下,重现先祖盛况,也是易如反掌。”
此言一出,却并非全是赞同,只听另一位大巫言道:“今时不同往日,洪荒之中,妖族虽然散落,却有另有人族趁势而起,实力不可小觑。这一族群乃是女娲娘娘所造,又有太清圣人立人教照应,既得先天道体之便,易于修炼,兼且智慧非凡。如今洪荒土地,大部已经为人族所有矣!”
蚩尤略作沉吟,问道:“人族如今战力如何?你且细细道来。”他数百年间忙于作五金、炼蚩尤刀,对于外界信息,倒并不是非常灵通,虽然对人族早有知晓,却没想到人族能很快强大到如此地步。
那位大巫说道:“人族数量庞大,冠于洪荒。不过,其中虽然多有修道之士,终究是新生之族,不如其他各族历时悠久,因此最近并未闻有大神通者出世。先前治人族者,人皇伏羲是也,其来历不必多言。伏羲虽然转世之后又修得了大神通,如今却也隐于三十三天之外火云宫清修,不理世事。只是尽管如此,人族与诸位圣人关系密切,女娲娘娘、太清圣人暂且不谈,便是玉清圣人、上清圣人、镇元圣人门下,也皆有人族为徒,此事却是不可不虑。除此以外,因着伏羲缘故,妖族与人族关系也是异常密切。”
蚩尤问道:“如今人族,谁为其主?”
便有另一位知情的大巫答道:“便是烈山氏,如今称神农,号炎帝。”
蚩尤闻烈山氏之名,顿时想起往事,惊道:“烈山氏也是我巫族,如何倒成了人族之主?”
那大巫解释道:“听外界传言,他本为人族,出生之时,被一阵大风吹到九黎,为我族众收养,十年之后,又被镇元圣人门下玄松道人点化,因而回了人族。”
蚩尤猛吸了口凉气,叹道:“好一个烈山氏,好一个人族,果真不凡!他当年在巫族时,习练巫族神通,尤略胜于我,任谁都看不出异状,谁知竟是异族。人族之能,由此可见一般!如今他归了人族,数百年间,不知道又修了何等厉害神通!”
麾下一位大巫言道:“烈山氏之所以为人族共主。并非是神通盖世。乃是德行过人。他尝百草、种五谷、制医药、立市)。行教化之事。人族广受其惠。因推为共主。以继伏羲。”又向蚩尤详细说了烈山氏之事。
蚩尤闻之默然。良久叹曰:“吾以为作五金。制兵器。便是古今极大功业。今日闻烈山氏所为。不如之多矣!”
众巫听他似有颓意。皆安慰道:“人族之中。似烈山氏者。也只有伏羲而已。此乃特例。数百年不出一位。圣主无须多虑!”
蚩尤却陡然一拍桌案。喝道:“如此看来。我巫族更要当机立断。趁早起事。若是贻误时机。待人族在洪荒立稳了根基。那时只怕悔之晚矣!”众巫闻言。纷纷点头称是。
蚩尤道:“我意集合全族精锐。出九黎。伐百族。复洪荒。成巫族之霸业。现先祖之荣光。诸位可愿与我同立此不世功业乎?”
众巫皆拜道:“我等愿肝脑涂地。百死无悔!”
由此大事遂定,蚩尤乃集合各部,整理兵甲,祭告先祖,誓师出征。
巫族伐洪荒,天下震动,生灵恐惧。周围一些弱小种族,摄于巫族实力,皆不敢与之为敌,望风而降,甘愿臣服。偶有不知高低、敢于反抗者,轻易便被其碾作齑粉。因此巫族出九黎,势如破绣,兵锋直指人族。
人族是盘古血脉,圣人造化,便是当初巫族管地之时,也是自治,并未委曲求全过。何况此时实力庞大,族群数量不知比巫族多了多少,已经冠于洪荒。因此巫族武力虽强,想要强迫人族低头,却是万难。
消息飞快传开,有人报知炎帝。炎帝与群臣计议道:“巫族
霸洪荒千万年,妖巫天庭一战之后,大势已衰,气运想要强逆运势,再掌洪荒,只怕徒劳无功,反遭天谴,实为不智之举!”
有人出而言道:“蚩尤作乱,攻伐洪荒,逆天行事,乃是不义之举。我人族顺天应命,正好趁此良机,登高一呼,号召百族共击巫族,必能克敌制胜。如此巫族可破,战乱可平,洪荒可靖,我人族亦可为百族之首矣!”
炎帝沉吟一番,说道:“巫族虽然鲁莽,却是盘古血脉,洪荒正宗,有大恩于人族,不可言语轻慢。我并非只因一己之私,感念巫族当年养育之恩,才出此言。尔等休要忘了:人族初生之时,还是后土娘娘护佑,划出伊洛之间的一块宝地,供人族休养生息,人族才有今日。以此言之,也是父母之恩,与我遭遇彷佛。”
庭下众人闻言,想起旧时后土娘娘照拂之恩,皆点头称是。
炎帝便传令道:“令东方各路部族,不得与巫族交战,可悉数往西迁,回归中原,将东方土地,尽皆让与巫族,以报巫族昔时对于人族的恩德!”部下得令而去。
巫族伐洪荒,意在立威,使其他种族都知道巫族武力,以收震慑之效。人族乃是洪荒新晋强者,正是巫族立威对象,岂会轻易放过?何况巫族之志,在于整个洪荒,也并不是东方一地便能满足。因此人族不战而退,蚩尤当然不会善罢甘休,率领巫族在后面紧迫而来,直入中原,其势欲逼迫陈都。铁流滚滚,所击者破,所当者摧,不少抵抗的人族,不免纷纷罹难。
于是臣下向炎帝谏道:“我人族让还东土,已算报了恩德。如今巫族穷追不舍,逼迫陈都,我等若是继续逃避,恐怕为洪荒百族所笑,从此皆以为我人族软弱可欺矣!愿我主奋起长戈,广邀同道,率众对抗巫族,我等皆愿效死力,纵然粉身碎骨,也要让洪荒百族看看我人族地武勇!”
炎帝知战不可免,心中黯然,说道:“巫族所为,使得人巫大战,已经势在必行。然我自幼长于巫族,与蚩尤也颇有恩义,今日要亲自操戈,相互残杀,如此不亦痛乎?”
部下或曰:“圣主既然不忍与蚩尤兵戈相见,不若于我人族之中,寻一良将,代而征之可也!若不能克,再起驾亲征,为时不晚。”
炎帝然其言,乃问道:“我人族诸部之中,谁能代我征伐蚩尤?”
彼时人族人才济济,不乏骁勇善战之辈。炎帝此语既出,庭下荐声不绝,所荐者皆勇烈之士、善战之人,只是炎帝听在耳中,只默然不语。
遂有人荐之曰:“姬水之畔,有人族部落曰有熊,其主姓公孙,曰轩辕氏,少而聪敏,性情敦厚坚毅,有大仁大智大勇,可以为将帅。”
炎帝问曰:“轩辕氏之仁,何以知之?”
答曰:“尝闻有熊氏之渔猎也,春不伤牝兽,秋不捕雌鱼。此皆令出轩辕氏,由是知之!”
炎帝欣然道:“善哉!代吾征蚩尤者,非轩辕氏莫属矣!”于是邀至都城,拜为将帅,并将赭鞭赐之,一来以显代炎帝出征之意,二来也可用于防身。同时宣令,但凡洪荒人族,见赭鞭如见炎帝,丝毫不得有违!
除了伏羲所传玄龙印外,炎帝有三大宝,乃是神农、神农鼎、赭鞭,皆为教化人族之圣器,后天功德之至宝,人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此轩辕氏既持赭鞭,名正言顺,令出即行,无人敢违逆。
轩辕氏领命,率有熊氏得力干将,又集结人族各部精锐,整肃军容,辞别炎帝,前往中原征伐蚩尤。同时,在洪荒广布消息,邀请各仙山洞府有道之士,前来相助。
妖巫之间,乃是死敌,相互最为关注。
妖族虽然散落洪荒,只是各自修行而已,总体实力仍在。他们知道巫族征伐洪荒,意欲一族称霸,心中哪里能服?只苦于妖族没有明主,不能聚合风云。
正在有志难伸之时,有人族轩辕氏,代炎帝征伐巫族。妖族闻之大喜,正是同仇敌忾,可为同道。再加上伏羲治人族数百年间,虽是人族之主,隐隐也是妖族之主。人妖之间,并无太大距离。妖族对于人族当首领,并不反感。
因此,人族大军一出,妖族隐修者也都纷纷出世,来投者络绎不绝。他们神通广大,地位超然,虽然难以听从凡夫俗子命令,但是也能互相尊重,齐心协力。
是故轩辕氏所领,虽说是人族大军,实际上却是人妖二族联盟。其中妖族的实际战力,还要远超人族,在战场上要占主导作用。
本来是人巫大战,实际上渐渐变成了又一次妖巫大战。
第137章 妖巫纵起大雨水 金母遣下小徒儿
发
说人族大军,开进中原,尊炎帝之命,也不继续东去扎,以逸待劳,静待巫族前来。妖族不耐久等,便有麾下应龙主动请缨道:“巫族号称要征伐洪荒百族,以为一族独尊,口气甚大。虽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也必有所持,才能如此。如今两军交战在即,不如我先前去探探虚实,以知己知彼,未雨绸缪,未知人主意下如何?”
此龙也是妖族大圣,修行日久,经历过天庭大战,乃是龙中之精,水中之灵,擅长呼风唤雨,长有双翼,展开若垂天之云,一振而去万里,速度极为快捷。因此作个探子,便有不对,也可以及时撤回,料想出不了差错。
轩辕氏应允,应龙乃振翅而去。不过片刻,已经到了冀州上空,见前方煞气冲天,笼罩数十万丈方圆。煞气所在之处,行云四散,飞鸟无踪,直贯九天之上。应龙见了这等气象,心中想到:“此必巫族大军所在了!气势倒着实不凡,只不知实力如何?”乃隐匿行踪,拨开云雾一角,偷偷看去,只见前下方密密匝匝,至少有数百万铁甲,啸聚如蚁,涌动如潮,正向中原行进。应龙再用神识一查,其中竟有数十位不逊于自己的绝世强者,更有一位,竟然隐隐含有祖巫威压,连应龙也有些心悸,不敢细探。
应龙神念,自然瞒不过蚩尤。只是他对巫族实力极为自信,不仅不想隐瞒,反而朝天上喝道:“是何方鼠辈偷偷摸摸窥探?既然无胆交战,如今又见识了我巫族实力,何不早早投降?若再迟疑,待我大军亲至,不论顺逆,俱为粉!”众巫皆哈哈大笑!
应龙乃是上古妖神,也曾是妖族天庭的勇将,虽是心惊巫族实力,哪会害怕退缩?他见蚩尤如此狂妄,目中无人,心中气恼,便在巫族必经之处,择一高地,施展神通,蓄下大洪水,待巫族经过之时,猛将洪水泻下。巫族不备,顿时被冲得七零八落。众大巫发现始作俑者,前来追赶时,应龙早双翅一展,已经朝东去了。
若是普通种族,经历这一场大水,只怕已经一败涂地,胜负就此可定!只是对巫族而言,却是癣疥之疾,不足为患。虽然一时阵势被大水冲散,看起来狼狈不堪,其实死伤寥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这样的结果,应龙也是心里有数,并未指望能用洪水杀伤巫族,只是不忿巫族目中无人的姿态,想要给他们一点颜色看看而已。
因此泄下洪水之后,连看都不看,便径自回了轩辕氏军中。
只是他这样一来,虽然出了一口恶气,却捅了马蜂窝,惹恼了巫族。蚩尤有些城府,还能忍耐得住,麾下众大巫却却都是气愤难平,纷纷建言还以颜色。又有机敏者探得应龙去向,知道是轩辕氏部下所为,也前来报知蚩尤。
蚩尤说道:“此必轩辕氏前哨,来探虚实也!不过我观其行迹,却不似人族,倒像是妖族神通者所为!听说如今人妖一体,合为一军,要与我巫族对抗,原来情形果真如此。这样一来,我巫族倒正好毕其功于一役,不用四处寻找妖族了。”
麾下大巫却不管这些。纷纷说道:“两军还未交战。屑小之徒便如此张狂。竟敢孤身挑衅我族。若不还以颜色。不见我巫族地厉害!”
蚩尤笑道:“此乃小儿之戏也。对我巫族勇士而言。与江海之中一浴并无区别。不过忍气吞声。并非我巫族性情。正好我族之中。也有风伯雨师。天生水属神通。他们用水来淹我。我也用水去淹他们。也好让他们看看是妖族地水厉害。还是我巫族地水厉害。”便令麾下风伯雨师。当前先行。去轩辕氏驻地行事。
风伯雨师领命而去。蚩尤与众巫笑道:“妖族招此灾祸。还只是丢了脸面而已。人族孱弱。却免不得要吃大苦头了!这同一条船。也不是那么好坐地!”众巫知道这两位大巫地厉害。都相互哈哈大笑道:“人族也是始作俑者。与妖族沆瀣一气。早晚为我巫族所败。不值得可怜。不过此番有风伯雨师出手。或许不用我大军赶到。人妖二族。已经没有反抗之力了。”蚩尤听了。也是大笑不已。
于是风伯雨师二巫。来到人族大军驻扎之处。寻一隐蔽之所。悄悄施展巫族秘法。纵起狂风暴雨。于轩辕氏驻地。不停吹打。昼夜不息。
彼时轩辕氏军中。也不乏一些妖族之中地大神通者。克水、止雨之术。不知道有多少种。可是一一作法。竟都只解得一时之苦。不能彻底将
住。于是人妖大军。在这狂风暴雨吹打之下。苦不
这番风雨,乃是二巫以巫族密咒,诚心沟通天地,辛苦招来,其并非神通造化,实是天地之威。因此妖族中虽然不乏强者,却不能对抗这天地之威,纵然倚仗神通,能改得一时一地风云变化,却都不能持久。
例如水火变化、移山撼岳,对于修得神通者而言,并不为难。只是如果要移动洪荒灵脉,改变天象,此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其中不知道牵扯多少因果,非大神通不能为之。即使能勉强而为,一时成事,亦难于持久。再如无中生有,凭空使高山拔起,地泉涌出,而不借助外物,虽大罗金仙,也不能为之,实际上已经是圣人的造物神通。
巫族咒法,虽然施展不便,而且甚难成功。但是一旦成功,却是借天地之手行事,展现的是天地之威,不管有多少因果,亦都归于天地,由此可知这咒法的神奇!风伯雨师,正是修炼咒法的佼佼者,因此这番风雨,虽然并非什么罡煞神雷,不能置人于死,却偏偏不能止之,顿时倒使得人妖两族,束手无策!
巫族得了回报,齐齐高兴不已。蚩尤知道了,不仅不趁机进攻,反而故意减速而行,存心先看人妖二族笑话。
不说这边战事,却说前次天庭大战,帝俊与东皇太一殒身,真灵分别转世,真身溃散于天地之间。其中,有一丝太阳真火之精,投到洪荒西南一处山谷之中。也是机缘巧合,那处山谷,正好是地脉汇聚、至阴至煞之处,正好与太阳真火相配。于是阴阳相交,有了一番玄奥变化,后来再历千余年,化为一生灵,乃是一女,名曰魃,后世亦称女。
女魃继承了天帝的太阳真火之精,至刚至阳,虽然部分与至阴至煞之气交合,却仍然是天生的阳火之身。
此乃太阳真火之精,威力极大,女魃又是初生,懵懵懂懂,不知收敛。于是所过之地,土地皆大旱不雨,犹太阳炙烤一般,民众亦苦不堪言。
正好此事为昆仑仙岛西王母神念查之,怜其为故人遗脉,又喜她资质神通,不忍其懵懂之中,无心作孽,化为灰灰,遂令留守身边地青鸟将其带到昆仑仙岛,将其点化,收于门下。其时西王母之徒,已经入世修道。大为首徒,曰上元夫人,次徒为少,曰玄女娘娘,只有最小的青鸟,不忍离去,留在昆仑仙岛,随侍西王母,至于加上女魃,乃是第四徒。
这一日,西王母召来女魃,对她说道:“如今洪荒之中巫三族大战将起,我查你命数,也在此劫之中,逃避不得。有道是:有劫须先了,无劫勿自招。勉强闭门修行,终究难以明心见性,证得无上道果。入世历劫,也是悟道之途,更能了结因果,别有一番益处。如今人族困于风雨之中,为师便令你今日下山,前往中原,为其解除苦厄。轩辕氏命相贵重,人族福缘深厚,必能成就大事。你亦可留在轩辕氏处,助其行事,将来功成身退,也有一番功德。”
女魃拜别之时,西王母又嘱咐道:“你虽天生神通,颇有不凡之处,只是出身之时,阴阳二气不均,再加上修行时日尚短,根基还有些薄弱。此去之后,切记心存大道,勤修六根,保其清净,切勿神识昏昧,心生执念,堕了凡尘!”
女魃记下了,便辞别西王母,下了昆仑山,驾云往中原而来。不一刻,已到人族大军驻扎之处,果见风雨如潮,铺天盖地,狂暴之极。云层累累之下,白昼竟如黑夜。地面上已经四处激流,山川冲毁,河流改道,人族大军在里面苦不堪言。
女见了,不敢怠慢,连忙在云层之中,施展神通,以自身太阳真火之精,引下太阳星阳火之灵,驱除水雾。她这太阳真火,本就源自太阳星,乃是一体,终于成功将太阳星上地至刚至阳之气引下。
于是这一片地方,天象大变,乌云俱散,雨息风止,炙热太阳光芒,照射在军阵之上,反而犹如酷暑。
人妖二族见风雨终于止住,顿时大喜,对这一时炙热却是毫不在意,反而正好晾晒湿物。轩辕氏谓众人道:“如今雨息风止,必有大神通者相助!我当亲谢其恩!”率众仰头看时,只见空中一位女仙,冉冉而至,身后太阳星发出万丈光芒,将其掩映得犹如天上神女,令人目眩神驰。
第138章 伏羲赐宝剑 轩辕展神威
魃下到地面,与轩辕氏及众妖族相见,说了自己昆轩辕氏谢过其相助之德,又盛情挽留,请她在军中相助。女也因为有西王母嘱咐,便答应了下来,令轩辕氏高兴不已。
却不知应龙等几位上古妖神看向女之时,却是暗暗心惊。只因她的身上,竟然还隐隐有天帝气息。他们几位妖族大圣曾经久随帝俊与东皇太一,自然识得,因此虽然口称“道友”,心中却对她甚是敬畏。
蚩尤见人族风雨已至,遂不再迟疑,挥军而至,两军大战于逐鹿。人族虽有妖族相助,却仍然甚为散乱,不如巫族齐心,因此不能敌。尤其是蚩尤,现出大巫真身,身如山岳,状似魔神,手持蚩尤刀,煞气萦绕,挥动之间,刀上的黑雾隐隐聚成十二祖巫之相,朝四方咆哮。此刀一出,那些上古妖族想起祖巫神威,个个惊惧,十成实力都只能发挥八成,竟然无人能挡蚩尤锋锐。蚩尤孤身而进,杀进中军,直取首领轩辕氏,毫无顾忌,当真是人挡杀人,妖挡杀妖,犹如快刀劈水,更似利箭离弦。
轩辕氏此时是人妖二族首领,干系重大,因此蚩尤虽然可怕,人妖二族却都死命上前,可使竟也不能挡住蚩尤。最后幸赖炎帝所赐赭鞭这件功德至宝,挡得一挡,又有应龙、女魃、风后、力牧、常先等拼死相护,轩辕氏才得以脱身。
蚩尤以一人之力,便将人族杀得军不成军,阵不成阵,失了指挥,变作一片混乱。其余大巫又率领数百万巫族一齐掩杀,人妖皆不能挡,溃退数百里。
两军首战,人妖二族居然如此不堪一击,遭遇惨败!巫族实力之强,却是大大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因此一战下来,大军士气低迷,不仅妖族灰心,人族也有些丧气。
却说三十三天之外,火云宫中,伏羲见了下方战事,心中不乐,忖道:“此战之败,虽是人族势弱,妖族实力散乱,却也是巫族有蚩尤刀这等神器之故。我曾先后为妖人二族之主,虽轻易不能出火云宫,不过若是坐视不理,勉强忍耐,也是失了真义!”沉吟一番,乃取出伏羲剑,以河图洛书,布下混元河洛大阵,利用这先天大阵地神通,在伏羲剑上,一面演化了山川草木,一面演化了日月星辰。
那伏羲剑本是伏羲完整的先天神魔真身,其大不知多少万里,与一座大陆相比也毫不逊色,被镇元圣人以**力炼制,才成为掌中一剑,其实可大可小,妙用无方,可媲美先天至宝。后来伏羲治人族,此剑乃是其随身之宝,示人以威,助其治理人族,又聚集了许多功德,更增威力。
伏羲如今又以混元河洛大阵,将天地万物演化的至理化入剑身之上,更是往剑上增加了这先天大阵的部分妙用。
伏羲炼制已罢,便将此剑投下三十三天,不落别处,径自落在轩辕氏头顶。于是此剑为轩辕氏所得,其后遂名为轩辕剑。
此剑本就是先天至宝。又是治人族地功德神器。因此落下之时。便有上天垂象。祥光瑞气纵贯长空。从三十三天之上落下。罩定轩辕氏。轩辕氏手持宝剑。站在五彩光柱之内。如同天神。八荒**、五湖四海。无不瞩目。彷佛天上地下中央神圣。
周围人族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