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亲临东周-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是强盗作案如何会导致相国同公子申出奔?
老百姓绝不是傻子!
鲁国百姓知道卜齿奇和庆父才是幕后主谋,当日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先是国中商人休息,今天不做生意了!然后千余名百姓围攻卜齿奇家中,卜齿奇满门被杀。
庆父得知消息简直要崩溃了,这是什么世道,怎么政变还激起民变了?
当务之急,出奔为上。
对于出奔的地点,庆父想,必须去莒国。因为齐桓公在还是公子小白的时候曾经出奔莒国,怎么说也和莒国有几分交情;而且鲁桓公夫人文姜曾经与莒医浪漫相恋,现在的夫人哀姜是文姜的侄女,怎么说也有点关系。
这也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齐桓公一家就算和莒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和你庆父有何干?
说到底庆父去莒国,还是为了将来借助齐桓公的力量复国。您都把齐桓公的外甥杀了,还指望这个呢?
一团混乱之中,庆父收拾细软财宝,假扮商人,出奔莒国。
庆父一走,夫人哀姜也待不住了,她也想到莒国投奔庆父。左右亲信劝说哀姜,此举不可。您都为了庆父连杀鲁庄公两个儿子了,还想去莒国与庆父团聚?那时候谁能宽容您呢?不如前往邾国,求取季友的宽恕。
哀姜内心当然是希望与庆父在一起,但是她也深知,目前保命为上。所以哀姜前往邾国,求见季友。
季友拒绝见她。
都是你们齐国的这些败家媳妇,不然我们鲁国能这么乱套?
第三十二章 人才决定胜利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人才。
在古代也不例外。
季友不但是鲁国贤德出众之人,更是有才之人。发现哀姜与庆父同时出奔,季友立刻带着公子申回到鲁国,同时派人前往齐国,禀告齐桓公此事。
不过季友一定想不到的是,齐桓公听到鲁国大乱的消息,首先问仲孙湫的居然不是为鲁闵公报仇,也不是为鲁国除去庆父,居然是我们趁乱把鲁国据为己有如何?
原来伟人也有劣根性。
曾经齐桓公为了燕国征战山戎,历尽千辛万苦,将取得的五百里土地送给燕庄公;曾经齐桓公因为燕庄公送自己进入齐国,割地五十里送给燕庄公。
好吧,我们现在相信齐桓公真的是嫌弃那些土地是偏僻之地,所以才会送出去。
仲孙湫也无语了,只能正色回答道,“鲁国乃是礼仪之邦,现在民心淳朴,虽然偶经丧乱,但是不可小觑。特别是公子申是治国之才,又有季友从旁辅助,平定内乱只是时间问题。主公还是做个顺水人情,结交个盟友为上。”
齐桓公知道仲孙湫说的都是实话,但是齐鲁两国历来渊源颇深,不过如果能够在自己手里拿下鲁国,那可真是太让人兴奋了。齐桓公命令上卿高傒,率领甲士三千人,去了之后相机行事。如果公子申果真是个人才,那就扶助公子申登基;如若不然,就趁机将鲁国兼并。
要想赢得别人帮助,必须自己有让人帮助的理由。如果过分弱小,求助也只能给自己引来更多的祸患。
所幸公子申和季友都不是过于弱小的人。
高傒领命前行,等齐军到了鲁国,正好季友与公子申也到了。高傒一见公子申言行有礼,不卑不亢,而且能看出来公子申的确很有才华。于是当下高傒与季友定计,拥立公子申为君,是为鲁僖公。
风氏的愿望实现了。
当日为了儿子去求季友帮助,那时候人微言轻,而且还有年长的公子般,风氏被季友拒绝了;谁能想到几经风雨,鲁庄公的儿子有两个都死于非命,但剩下最没有可能性的公子申最终能够继承鲁侯之位呢?
高傒帮助鲁僖公即位之后,又接着在鲁国筑造鹿门之城,用来防止在邾国、莒国发生的政变。
如果有叛乱,那当然来自于庆父。
季友派公子奚斯与高傒同返齐国,感谢齐桓公的友情援助。另一方面,季友派人去了莒国,希望借莒人之手,除掉庆父。
再说庆父当时出奔莒国,当然知道不能白白求助于莒子。总不成说我走投无路了,还请您看在贵国莒医与我父亲的妻子私通的份儿上收留我?
恐怕莒子听了得笑掉大牙。
庆父对于人性的把握是准确的。他走的时候带走了鲁国国家级的财宝,这时候献给莒子,希望能够保自己一条性命。
可是他忘记了,这毕竟不是做买卖,莒子也不是商人,很难做到买卖公平。
当面对鲁国送到的大批金银珠宝,莒子的贪心又开始作怪了。能收你庆父的宝贝,为什么就不能收鲁国的宝贝呢?
莒子手下鲁国的贿赂,找个借口,就说莒国实在是小国,害怕因为公子您给国家带来战事,还是请您离开吧!
庆父怒了,我开始送礼的时候你怎么不早说呢?
可是毕竟是在莒国,庆父一怒,并不可怕。
莒子见庆父没有走的意思,干脆派人直接赶走了他。
庆父再度有投无路。思来想去,当时曾经给齐国的竖貂送过礼,还是去找竖貂。
庆父来到齐国,齐国的官吏知道庆父是鲁国有名的恶人,连鲁闵公都敢除掉,也不敢轻易让他走,也不敢轻易接纳。思来想去没有办法,将庆父安置在汶水之上。
正好赶上公子奚斯拜谢齐桓公完毕返回鲁国,在汶水遇到庆父。这公子奚斯也是个糊涂虫,居然要将庆父带回鲁国。
庆父苦涩的笑道,“我要是回去,季友能容得下我吗?还请子鱼为我进言,如果能够留下我的性命,在鲁国做一介布衣,庆父足矣!”奚斯回到鲁国之后,将庆父的请求转告季友,鲁僖公尚且犹豫,毕竟庆父是自己叔父。可是季友坚定的说道,“弑君者能够平安活下去,用什么来告诫后人?”
的确,如果以德报怨,那么以何报德?
宽恕恶人的罪恶,形同鼓励恶人再次作恶。
季友知道鲁僖公心慈手软,私下告诉奚斯说道,“庆父如果能自己了断,庆父的后人尚可以保全,使他能够将来享受祭祀。”
季友比较认同的是除掉恶人,绝对不能姑息,但是保留恶人的子孙,所谓祸不及子孙。
奚斯领命,前往汶水,想告诉庆父,但是毕竟同属鲁侯一脉,血脉之亲,难以启齿,于是嚎啕大哭。
庆父知道是奚斯在门外大哭,感叹道,“子鱼不进门,在门外哭的这么悲伤,看来我不能幸免于难了。”
庆父在树上自缢而死。
奚斯收敛庆父,回报鲁僖公。
鲁僖公听到庆父的死讯叹息不已。
庆父私通鲁侯夫人,连杀两名鲁国国君,祸乱鲁国,如今仅自尽身亡,还得以保全后人,不知道鲁僖公何叹之有?
这边庆父刚刚自尽,那边忽然传报莒子派他的弟弟赢拿领兵来到鲁国国境,说是庆父死了,他是来拿谢礼的。
天下有无耻之人,没见过如此无耻的。
真是和宋庄公讨要郑厉公的谢礼如出一辙。季友怒道,“莒人并未送还庆父,怎么还敢居功?”
季友请求亲自迎敌。
鲁僖公解下自己的佩剑送给季友说道,“宝剑‘孟劳’,锋利无比,今日送给叔父,为我鲁国杀敌!”
季友行至郦地,莒国赢拿已经列阵以待。为了要这点谢礼,还真是拉开了打仗的架势了。季友心下暗自鄙夷莒子,但是他也知道现在鲁国几经动乱,最好还是不动刀兵,用计取胜最好。
于是季友对赢拿说道,“我们两个国家其实挺好的,为什么非要动起刀兵呢?这些士卒有什么过错呢?听说公子您善于搏斗,今天季友希望有机会和您切磋一番,我们徒手搏斗,不动刀兵。”
赢拿对于自己非常自信,立刻同意了季友的要求。
两国将士后退,就在中间摆开擂台,一场战争变成主将对打,两边将士变成观众。
地动山摇的呐喊声中,季友与赢拿斗了五十余个回合,依然不分胜负。季友心下暗自着急,没想到这赢拿还真不是好收拾的。可是今天自己必须取胜,为了鲁国!
忽然一个稚嫩的声音响起,是季友的儿子行父,时年八岁,见父亲不能取胜,行父叫道,“‘孟劳’何在?”
季友猛然醒悟,儿子提醒的对!
季友假作脚下趔趄,趁着赢拿扑过来,抽出宝剑便砍,只见赢拿的头颅忽然高飞入天!
热血洒满了疆场……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惊呆了,不是说好了不动刀兵吗?
莒国士兵吃惊中发一声喊,一起四散逃命。莒子的弟弟头都被砍了,你去说理吧!我们可得赶紧逃命了!
季友凯旋而归。
鲁僖公亲自迎接季友,并将季友立为上相,赐费邑为季友的采地。的确,因为有季友忠心耿耿,出谋划策,甚至赤膊上阵,才能有鲁僖公的今天,才能有鲁国的今天。
可是在这份光荣面前,季友却并不怎么高兴,他跪下沉重的说道,“臣与庆父和叔牙同为鲁桓公的孙子。现在为了国家社稷,臣鸩叔牙,缢庆父。臣是为了国家大义灭亲,可是现在只有臣独享这份光荣,而庆父与叔牙的都绝后,臣实在没有面目在地下面见先君。”
这说的是实话。
斗争是残酷的,为了国家季友不得不除去自己的兄弟。但是他也是人,也会心痛。
能够想到这些,说明他心里依然有这一份亲情。
鲁僖公为难的问,“可是这两个人都有谋逆的罪行,如果封赏他们恐怕百姓不服。”
季友建议说,这两个人虽然有逆心,但是没有逆行。而且都不是死于审判,还是为他们选择后代,来表示您对亲人的亲情。
这其实并不是明智之举。
叔牙的确没有谋逆的行为,但是庆父却是两位鲁国国君被杀的幕后主使。而且申不害也是死于庆父之手。为如此谋逆之人讨封赏,赏罚不明。
鲁僖公听从了季友的建议,选公孙敖做庆父的后代,成为孟孙氏,庆父本来字仲,应该是仲孙氏,但是由于庆父之恶,改为孟孙氏,采邑之地在成;选公孙兹为叔牙后代,改为叔孙氏,采邑之地在郈;封季友采邑之地在费,另外加封汶阳之田,号为季孙氏。
从此之后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共同管理鲁国,被称作“三桓”。
鲁僖公把辛辛苦苦得来的江山,拱手又送了出去。当日非要除掉庆父、叔牙的季友,如今找到了这二位的继承人,平分鲁国政权。
这还实在是费解。
第三十三章 白日见鬼
就在鲁僖公册封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的这一天,鲁国南门忽然无故崩塌。
这当然不是什么豆腐渣工程,有人说高者无故崩塌,代表着将来会有凌替之祸。
鲁僖公能够听季友的把到手的江山拱手让人,也的确不是一般人。不知道当日是用了什么法子让仲孙湫和高傒对他赞叹不已的?实在令人怀疑。
再说鲁国大事已定,齐桓公想到鲁国之所以出了这么多事情,自己的姑姑文姜和妹妹哀姜实在难辞其咎。他知道哀姜现在在邾国避难,于是问管仲怎么办?如果放任不理,将来和鲁国的关系恐怕会有问题。
管仲回答说道,“女子出嫁从夫。虽然哀姜有罪,但是应该夫家去讨。”
齐桓公明白管仲的意思,于是派竖貂前往邾国送哀姜回鲁国。
哀姜至此也无法可想,行到夷地,馆舍中竖貂跟哀姜说道,“鲁国两位国君被弑,夫人都参与了。这事儿现在齐鲁两国人尽皆知。夫人回到鲁国,后果堪忧。不如自行了断,还能遮掩一番。”
竖貂这话也是将齐桓公心思揣摩透了。齐桓公恼怒妹妹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恨不能亲手杀了她,可是管仲的话让他不得不送哀姜回鲁国。问题是如果哀姜回到鲁国,被鲁国处死,齐国面子可就过不去了。但是不被处死,难道当夫人供起来?哀姜参与谋杀的可是鲁国国君,而且还一下杀俩。
所以竖貂以为,齐桓公派自己办这件事情,自己当然要办到领导心坎里。
哀姜自知难免一死,哭了半夜。
清晨竖貂看时,哀姜已经自尽了。
竖貂这才长出一口气,派夷宰治理丧事,飞报齐桓公。
鲁僖公迎回哀姜,并且以夫人之礼葬之。理由是母子之情不可废,谥号曰:哀,故名哀姜。八年之后,鲁僖公由于鲁庄公在太庙没有夫人灵位,居然将哀姜灵位归于太庙。
鲁僖公貌似宽厚过分,对待敌人过于仁慈。想必鲁庄公见了连杀自己两个儿子的哀姜,即便在地下也会跳起来。
齐桓公自从救助了燕国与鲁国,在诸侯只见声望益隆。从此之后齐桓公将所有国事托付给管仲,自己主要负责娱乐。
一日齐桓公在大泽之陂游猎,竖貂为他驾车,正在兴高采烈之时,齐桓公忽然面容扭曲,好像非常恐惧。竖貂当然马上发现领导异常,立刻询问齐桓公怎么了?齐桓公似乎用尽了全身力气才回答说,“寡人刚才看见一个鬼物,非常可怕。恐怕不吉利。”
竖貂心里觉得可笑,但是也不敢笑出来,和声悦色的劝道齐桓公,说这鬼物属阴,大白天的怎么敢出来呢?
齐桓公却愈发害怕起来叫道,“先君也是白天看见大豕的,快为我叫管仲!”
竖貂不屑道,“仲父也不是圣人,怎么能知道鬼神之事呢?”
这话明显是出于嫉妒。
齐桓公恨恨道,“胡说,仲父怎么知道‘俞儿’呢?”
竖貂笑道,“主公先前先说了‘俞儿’的形状,恐怕仲父才知道吧!这次您什么也别说,要是仲父这次还能说对了,那才佩服他呢!”这竖貂明摆着是给管仲下绊子。可是齐桓公还真信。
这天夜里,齐桓公惊吓过度,病倒了。
第二天管仲与诸位大夫前来问候,齐桓公召见管仲,说起来见鬼的事情,但是齐桓公说自己太过害怕根本不能说出口所见鬼物是何形状,请管仲为自己解说。
这可奇怪了,我又没和你一起见鬼,我怎么知道你见到的是男鬼女鬼,老鬼小鬼?
管仲坦率回答说道,“请允许臣询问一二。”
竖貂得意的笑道,“我就知道仲父也说不上来!”
齐桓公一听管仲果然不知道自己见鬼的事情,那说明没人能解救自己了,连仲父都不知道啊!齐桓公的病更严重了。
管仲无计可施,忧心忡忡。为了解救这个问题,管仲在门上贴一个告示,说谁能说明白齐桓公见鬼的事情,将赠给封邑三分之一。
这就看出来忠臣了。齐桓公见鬼病倒,竖貂想的是利用此事污蔑管仲,而管仲则情愿分出自己封邑的三分之一,来解救齐桓公。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个人扛着锄头就来见管仲。管仲听说还真有人来,精神一振,恭敬的请进此人,此人倒是开门见山,见面就问,齐桓公是不是在大泽里遇鬼受惊有病了啊?
管仲回答说是,您就给详细解释一下我们主公见了什么鬼了这是。
此人说这事儿还得面见齐桓公才能说。
管仲心里其实也没谱,但是现在也只有这个人声称能够救齐桓公了。于是没奈何将此人引入宫中。
别说齐桓公这回还真是吓着了,坐在被窝里,两个人捶背,两个人按摩脚,竖貂捧着一碗汤正在等着齐桓公喝。管仲一看几天不见,齐桓公眼窝都黑了,急忙进言说有人能说清楚主公的病,还请主公召见他。
齐桓公于是召见此人,不过看这人背着锄头,戴着斗笠,还破衣烂衫的,齐桓公心里就不高兴了。心说这仲父上哪儿淘弄这么一宝贝糊弄我来了,什么人呢!
于是齐桓公懒洋洋的问道,“仲父说能为我解说见鬼的事情的,就是你吗?”
这人回答说,“您是自己伤害自己啊,鬼怎么能伤害您呢?”
齐桓公心想蒙我,于是继续问道,“那你说说,这世间有鬼存在吗?”
这人侃侃而谈,说当然有鬼了,水有‘罔象’,邱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
齐桓公一听还真明白,于是询问那‘委蛇’什么样子?
此人说‘委蛇’者,大如车轱辘,其长如车辕,紫衣而朱冠。其为物也,讨厌听到轰车之声,闻则捧其首而立。不过能见到‘委蛇’之人,必能称霸天下!
齐桓公一听这话立刻笑容满面,说这就是寡人见到的啊!
说也奇怪,这番话说完,齐桓公觉得自己身轻体健,根本没有一点儿难受的地方了。
齐桓公觉得这人虽然穿的邋遢,但是的确是个人才,于是询问他叫什么名字。此人回答说,自己名叫皇子,是齐国西边的一个农夫。齐桓公说既然你这么油菜花不如留下了辅佐寡人吧!
飞黄腾达的机会眼看就到了。
可是皇子拒绝了齐桓公。他说齐桓公只要能尊王室,攘四夷,安抚百姓,自己做一个治世之民就心满意足了。不愿意做官。看来此人是一个深山隐士。齐桓公赏赐皇子粟帛,并命令有司送皇子回家。
齐桓公又重赏管仲,竖貂不乐意了,问齐桓公说管仲也没说明白这是什么鬼,干嘛要赏管仲?
齐桓公感慨的回答说道,“寡人听说‘任独者暗,任众者明。’没有仲父,寡人如何听听到皇子的高见呢?”
竖貂自此信服,的确,能够毫无利己之心推荐别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周惠王十七年,狄人大举侵犯刑国,并且移兵侵犯卫国。卫懿公派人向齐桓公告急,诸位大夫也请求齐桓公发兵救助卫国。可是齐桓公认为讨伐山戎,已经令国家元气大伤,还是等到来年春天,诸侯合力救助卫国吧。
这话说的就没有往日风范了。等到来年春天?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这年冬天,卫国大夫宁速来到齐国,进言说狄人已经攻破卫国,卫懿公被杀,现在准备迎立公子毁为卫侯。
齐桓公惊讶道,“没有早救卫国,实在是寡人的罪过!”
原来卫懿公即位九年以来,说实话也的确不是一个称职的领导。他不但性格傲慢,不理国事,而且喜欢宠物。他喜欢的就不是牛了,他喜欢仙鹤。
卫懿公认为仙鹤姿态高雅,鸣叫清冽,所以特别钟爱。卫懿公喜欢仙鹤,而且将这爱好当作一件事业来做。凡是能够献上仙鹤的,都有重赏。于是卫国之人到处搜罗仙鹤,进献卫懿公,博得重赏。那时候卫懿公的饲养仙鹤事业非常壮大,凡是宫廷苑囿饲养的仙鹤,不止数百。
卫懿公为了表彰自己的宠物,还给仙鹤定了官位。上等的食大夫俸禄,次一点的食士俸禄。如果卫懿公出游,就会用宽敞漂亮的大车承载着这些仙鹤,列于自己的车驾前面,称作“鹤将军”。饲养仙鹤的人,会有俸禄,而且还很多,因为要从民间搜刮民脂民膏来养鹤。老百姓的死活,卫懿公丝毫不放在心里。
可以说,卫懿公和仙鹤的这一段孽缘,使得卫国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一切为了仙鹤,为了一切仙鹤,卫国的百姓,只不过是给仙鹤打工。
大夫石祈子是石碏的后人,为人正直,和宁速同时处理国政,都是贤臣。为了卫懿公这个饲养仙鹤的爱好,两个人多次进谏,可惜结果都是被卫懿公对付过去,毫不理会。
第三十四章 悔之晚矣
品位高雅的卫懿公将养鹤变成了自己的事业去进行,并且还将这一事业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石祈子与宁速的进谏不但没有让卫懿公收敛,反而愈演愈烈。傻子都看出来再这么进行下去卫国危险了。堂堂一国诸侯,不想着老百姓,就想着自己的爱好,而且还这么富有创意的折腾,实在令人心寒。卫国的公子毁是公子硕与庶母宣姜所生,也选择了出奔这一条路。既然卫国这单位要黄了,何必非等到树倒猢狲散的那一天呢?公子毁出奔到了姥姥家齐国,齐桓公何许人也,就是自己的土地都能送给别人,何况是自己的外甥?齐桓公将宗室之女嫁给公子毁,让他在齐国安心住下。
纵览卫国继承人,最有贤名的急子与寿已经被自己的弟弟和父亲害死了,而且两个人还都没有后代。公子硕早死,被逼退位的黔牟虽然是周王女婿,但是也已经去世。也只有公子毁素有贤名。现在连公子毁都出奔齐国,老百姓更没指望了。
举国上下有点本事的好领导不是去世就是出奔,单剩下一个爱好仙鹤的卫懿公,这日子可咋过呢?
我们卫国不能只为了仙鹤活着吧?
我们老百姓总得看到点希望啊!
卫国的天空的黑暗的,看不到希望。
看不到希望的日子是可怕的,那将让人丧失前行的动力。
再说北狄在周太王时期,有一个可怕的少数民族强盛起来,这就是獯鬻。据说獯鬻是夏桀的儿子所建,这个强大的民族对于中原地区时时骚扰,导致周太王不得已迁都岐山。等到周武王统一天下,不但征伐了南方的荆、舒,而且一举扫荡北方的戎、狄,中原地区终于得以扬眉吐气,得享平安。
但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矛盾在当时是不可能完全解决的,只能是被暂时搁置。游牧民族每天放牧游猎,基本上和现在的自由职业者差不多。这当然是存在风险的,倘若今年游猎成绩不佳,或者碰巧草原瘟疫,总不能和孙悟空说的一样,妖精么没事杀几个人存着防备阴天。这种游牧民族生产困难的偶然性和战斗实力的强悍结合在一起只能产生一种结果,那就是每当有机会,游牧民族总会对农耕民族实施打劫。
除非某一方的实力特别雄厚,才可能发生一方吞并另一方的可能性,终止这种矛盾。
比如铁骑踏遍中原的蒙古,建立的元朝。
所以等到周平王东迁之后,戎狄的领袖觉得机遇来了。这中原的天子再不是周武王那么善于战斗了。
北戎此时的领导叫瞍瞒,实力强大,手下有铁骑万余,扫荡中原之心,那是勃勃愈发。
在齐国大战山戎的时候,这瞍瞒可就气不打一处来。他不管是不是山戎先侵略燕国的,他只知道齐桓公既然能够深入险地,扫荡山戎,那将来肯定也得对北戎不利。
其实这瞍瞒还真估计的不怎么对。
我们中原地区的民族,想来是人家不欺负到不得已的情况下,很少挑衅。除非实在迫不得已,那肯定会拼死一战。
总之瞍瞒将齐桓公列位头号种子敌人,并且决定先发制人。
瞍瞒也是聪明人,他发兵两万骑,出兵邢国。为什么不直接打齐国呢?齐国能够在未知之地扫荡山戎、孤竹,瞍瞒也知道不能小觑。所以他先发兵邢国,等齐国援助的时候再攻击卫国。典型的游击战。
卫懿公还在和仙鹤一起美满的生活着。什么大臣、百姓,都给我边去!谁也比不上我的仙鹤!
可惜天不从人愿,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忽然有人报告卫懿公,狄人入侵我国。
卫懿公吃了一惊,这杀千刀的狄人,怎么好好的又想起来打我们卫国了?但是他也知道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赶紧召集军马,还准备将武器发给百姓,抵抗外敌。
可惜卫国百姓的觉悟实在太低,卫懿公准备发动群众进行一场全民保卫战的时候,百姓居然都逃到野外去了。
卫懿公大怒,真是大难临头了啊,命令把百姓抓回来问话。片刻抓回来一些百姓,卫懿公便问道,“国家大难临头,为何你等还要逃避呢?”
这些百姓既然被抓了回来,也无所畏惧。回答道,“您只要用仙鹤就行了,那敌人肯定闻风丧胆。”
卫懿公奇道,“怎么仙鹤居然还能打仗吗?寡人倒从未听说此事。”
这些百姓无奈回答道,“既然仙鹤不能打仗,您为什么还要养那么多仙鹤呢?为什么还要付出那么多代价呢?”
卫懿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的爱好居然已经带给群众这么大的意见。他立刻表态说寡人要驱散仙鹤,好好对待百姓!
可是没有人回答,卫懿公看到的只是冷冷的目光。
很多时候,当事情无可挽回才想着去挽回,那就真的无可救药了。
卫懿公命令将仙鹤放归大自然,可惜这些仙鹤已经过惯了被豢养的日子,居然在天空久久盘旋,不愿离去。倘若是平时,卫懿公肯定会非常感动,这仙鹤跟我感情多深!可惜现在兵临城下,留着仙鹤,便留不住百姓。卫懿公命令石祈子和宁速同往街市,向百姓说明自己的过失和补救措施。这才令百姓情绪稍有平复。
这时候狄人已经杀至荥泽。
石祈子知道,单凭卫国是万万抵挡不住凶悍的狄人的,他请求赶紧向齐国求救。卫懿公此时倒很有血性,他认为当日齐国奉命讨伐卫国,虽然后来退兵了,但是卫国之后也没有修书送礼,此时求救,肯定人家不能搭理我们。还不如我们卫国就跟该死的狄人拼死一战!
宁速一看主公这是准备自己当烈士了,于是请求自己率兵与狄人交战,请卫懿公退守。
卫懿公却认为自己如果不亲自前往,恐怕士卒百姓都不会尽力。看来卫懿公对于自己过往的过失,真的是希望改过自新了。于是卫懿公给石祈子玉玦为信物,命令石祈子代理国政,送给宁速一支箭矢,命令宁速守卫。
卫懿公叹息道,“寡人和你们就此诀别。假如不能战胜狄人,寡人誓不返回!”
如果说卫懿公对仙鹤的痴迷是他祸国殃民的证据,但是此刻他孤身前往抗敌,则是带着赎罪的心情,准备以死报国。
世界上最令人伤感的事情,就是当你明白过来的时候,一切的补救措施都晚了。
如果能一直糊涂下去倒也很心安。
可是那刹那间的清醒,带来永远不能补救的痛苦。
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这遗憾也将永远存在。
卫懿公此时便是这样。
他命令集结军队,命大夫渠孔为将军,于伯为副将,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
基本上这支军队临时拼凑,为了保卫国家送死去了。
卫懿公自己当然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可是军士不这么想。平时您养尊处优,吃香的喝辣的,没事养个仙鹤,这时候外敌入侵,您想带着我们一起送死?还不去不行?
上哪儿说理去!
卫懿公夜间视察军队,只听军中歌声阵阵,仔细听时,唱的是:
鹤食禄,民力耕,
鹤乘轩,民操兵。
狄锋厉兮不可撄,
欲战兮九死而一生。
鹤今何在兮?而我瞿瞿为此行!
这首歌基本上唱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领导您平时让仙鹤有俸禄,老百姓种地,现在狄人进犯,您怎么不让仙鹤为您打仗反而让我们送死呢?
卫懿公听了这歌当然心里非常不好受。但是这都是事实,除了听着好像也没有别的办法。而大夫渠孔治军很严,这时候卫国军队日益人心涣散。治军严格绝对没有错,错的是不能审时度势,在军队内部矛盾重重的时候,依然这样严酷。
等到了荥泽,但见狄人的军队充分发挥了自由牧民的天性,左右驱驰,根本没有规律可言。渠孔轻蔑的笑道,“成天听人说狄人骁勇,我看不过是言过其实罢了!”
渠孔命令卫军进发,果然这狄人一碰面就溃败了。
渠孔杀的兴起,命令只管追击。
只管追击不问缘由,只能有一个结果:进入狄人的包围圈。原来开始所谓的自由驱驰、溃不成军,那都是瞍瞒的计策。只为将卫军引入包围圈。
等到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