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夙夜宫声-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指不定有些人怎么编排呢!”
评完地卷子自然要拆了弥封重新排列,因此此时考官有话透出来当然不奇怪,崔夙听了也不过微微一笑而已。而陈诚安接下来地一段话却让她面色倏然一正,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表情也全然无影无踪。
“长公主举荐地人当中有个叫陈申的,我听着有些耳熟,所以就让人去查了。说来也巧得很,按照辈分,此人正是我的侄孙辈,虽然是远亲,但也算是陈家的人,平常倒不太走动。我那时接到的墨卷太多,没来得及一一细看,前两天刚刚让人找出墨卷来细读,果然是一手好文章。”
崔夙一共举荐了三个人参加制举,而除了陈申之外,其他两人都是萧馥决定的。倘若是那两个,她自然无所谓,但是,陈诚安一句陈家人,却让她感到一阵莫名的不快。她自己的身上也有陈氏的血脉,陈家说来更是娘家,但是,这并不代表着她对陈家就有那么多好感。若不是她举荐了陈申,若不是他能够顺顺利利通过初试,有可能出仕,陈诚安会认这个亲戚?
“陈相这么一说,我倒是要好好看看他的文章了。”崔夙意味深长地一笑,打定主意回去之后好好注意一下陈申。不管怎么说,沉香都是他救的,若是再加上其他因素,此人的先天优势便在所有举子之上。她如今坐在这个位置就不能怕人指责任人唯亲,否则还不如抛下那监国两个字算了!
离开陈府赶到宫中,崔夙却得知京兆尹何雄已经等候了很久,不觉有些诧异。然而,这一位上来的第一句话却让她大吃一惊。
“下官已经查出了那具尸体的底细,是鲁王府的一个护卫!”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五章 旧人可用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五章 旧人可用 先是陈诚安,然后居然牵扯到鲁王李隆昌!
崔夙只觉得脑袋一阵阵发胀,忍不住露出了一丝苦笑。若是往深处说,就是这仅有的一丝端倪,也是别人送上门来让她查的,最后从那条线查出鲁王李隆昌来也没有什么意外。可是,李隆昌固然是绝对不会安心当一个亲王,但是,他又岂是会做出这样愚蠢事情的人?“长公主……”
何雄看到崔夙脸色一连数变,心中不觉有些拿捏不准,最后只得硬着头皮提醒了一声:“下官经过了再三核查,此事确实无误。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启人疑窦的地方,鲁王府这个死去的护卫是五天前就失踪的,可是鲁王府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动静,这似乎没道理啊。”
上一次这么聪明,这回却犯了糊涂!
崔夙心中直摇头,面上却接受了何雄的提醒。毕竟,何雄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绝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分辨清楚的。她又追问了几句详情,然后便褒奖了他几句,却没忘了提醒一切需得暗中行事,不可打草惊蛇。
走在铺得平实紧凑的青石路上,崔夙先是埋头看脚底。最后觉得心情一阵压抑,索性抬头望天。由于是月初,深蓝的天幕上只有闪烁地繁星。不见月亮的踪影,看上去却并不比平日黯淡。驻足望着紫微星的方向。她忽然自失地摇了摇头。星象之学自有司天监研究,关她什么事?上位者只是需要星象作为辅佐,又哪里是真地相信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漫无目地地又走了一阵,她方才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延福殿的范围之内。看到前方有小太监一溜小跑地奔了过来,她略一踌躇便站住了步子…………皇帝李祯如今连话都还不会说。她实在不想去面对他。
“长公主……”
“我就不进去了,嘱咐他们好生服侍皇上就行了!”崔夙淡淡吩咐了一句便转过了身,目光忽然瞥见了不远处一个略显佝偻的人影,不觉一怔。在记忆中搜索了良久,她终于想到了那个人是谁。
“去,到那边把寇明生带过来!”
听到这个名字,崔夙身后的一个太监愣了半晌,往那边瞥了一眼才醒悟了过来,连忙撒腿奔了上去。连拖带拽地拉了人来回话。
崔夙打量了一番叩头行礼如仪的寇明生,忽然有一种恍若隔世地感觉。李隆运“驾崩”之后,延福殿上上下下的人自然是全部受到了牵连。发落到苦役司的有之,充当杂役的有之。就连沈贵的那个哥哥。她都不得不绕了个大圈子先搁置到了某个已经荒废的宫殿,最后才分配了一个闲职。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寇明生昔日是延福殿总管,虽然因为没有什么大错不曾发落过重,却早已不复往日风光了。
斑白的两鬓,苍白的脸色,不过一年的功夫,眼前这个人似乎就老了二十岁,谁敢相信寇明生如今不过四十二岁?见寇明生地衣襟上甚至有一块补丁,崔夙不禁沉下了脸:“这是怎么回事?你虽然如今不是总管,但还不至于沦落到要在衣服上打补丁吧?”
墙倒众人推,寇明生是早有觉悟的人,没料到崔夙一见面就问这个,不禁有些诧异,但随即便垂下了头:“长公主日理万机,这些不过是小事。奴才乃是黜落的罪人,能有现在地日子就已经是大喜了,不在乎这些。”
看多了怨天尤人呼天抢地的人,乍听得这句话,崔夙反而觉得有些不习惯。联想到寇明生素日谨慎地为人,又想到当初那一堆阿谀巴结地人物,她暗叹一声人走茶凉,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正想随口说几句什么,她忽然想到宫内局即将出缺的掌令之位,心中顿时闪过了一个念头。
宫内局不比其他地方,向来是太监主持,权力大得惊人。一直以来,这个位置甚至比慈寿宫延福殿总管还要引人注目,就连皇亲国戚往往也要客气几分。而就是这样一个带着从四品衔头地位置,却鲜有几人有好下场的,原因无它,这个位子的油水太丰厚了。而她现在,缺的就正好是一个可靠的人,毕竟,沈贵的经验资历还是太浅了。
“你起来吧!”
寇明生一时摸不透崔夙的用意,但还是依言起身,却仍旧忖度着不敢抬头。事实上,当初发落下来的时候,他就觉得不是太重,而是太轻了。若是以往遇到这样的事,他肯定是第一个打发去做苦役的人,决不会安排一个闲差了事。这不是太皇太后做事的风格,所以应当是崔夙的网开一面。仅仅是这一点,他自然是心存感激。
“你是个老成的人,这些天闲着够可惜的。明天换一身新的到宣政殿来,我有话吩咐你。”
说完这些,崔夙便召来旁边的太监吩咐了几句………宣政殿如今门禁森严,若是没有预作安排,别说寇明生一个待罪之人,就是寻常官员也是难能迈进门去的。
直到崔夙一行人走远,寇明生方才恍然惊醒了过来。他刚刚听说了什么?崔夙说要在宣政殿见他?这怎么可能!
狠狠在自己的手臂上掐了一下,他好容易才断定这是现实不是做梦,脸上顿时露出了深深的喜色。崔夙不是皇帝那样薄情寡义的主子,这在宫里头是早就公认的了,他上辈子烧了什么高香,居然能够在栽了一个大跟斗的时候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四个字对于普通人来说很容易,但是在这漠漠深宫,一次的失败,就可能让人死无葬身之地,更不用说还有爬起来的机会了。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六章 东山再起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六章 东山再起 宫内局掌令?
当听明白崔夙的意思时,寇明生只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他是隐约觉得崔夙会用他,但是,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自己一个先帝身边的戴罪旧人,居然可以被简拔到这样一个位置。那可是比一宫一院的总管更高的位子,那可是宫内局掌令!
崔夙一直在观察寇明生的反应,见其并非喜出望外,而是完完全全一副愕然不知所措的表情,不禁暗自点了点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她并非全然是一时起意任用寇明生,而是一直以来对其都还存着几分好印象,如今看来,她并没有看错人。在这样的好事面前,寇明生还能琢磨是否别有用意,足可见这头脑总还是清醒的。
“这宫内局掌令非比寻常,奴才虽然资历经验在宫内也算是拔尖的,但这身份……”寇明生终于从恍惚中醒过神来,慌忙顿首道,“奴才愚钝,还请长公主指点。”
“你能知道这位子非比寻常就好。”崔夙轻轻点了点头,却并不准备真的说破什么,“你是我选出来的人,纵有闲话也是冲着我来的。至于其他,你不用担心,我会把玉宸宫的沈贵调给你,谁都知道他的身份,这样一来,想必别有用心的人也能消停一下。”
说完这些,她便提脚站了起来,随后一字一句地吩咐道:“善恶都在人一念之间,我知道你素日谨慎,论理不至于做出什么大勾当,但还是得提醒你一句。若是再栽一个跟斗,就是我。也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他能够在那许多冷眼中顶到现在,终于看到那丝曙光了!那些人不是嘲讽他是失势的狗么?失势的狗只要重新有了主人。还是会咬人地!
“寇大人!”
这个陌生的声音一入耳,寇明生顿时有几分奇怪,回过头方才发现是两个小太监毕恭毕敬地站在身后,每人都托着一个盘子,一个盘子里是一套衣裳,另一个盘子中则是一串大大小小样式不一的钥匙。
此时,左边地那个太监往前行了一步,笑嘻嘻地道:“这是长公主早就给寇大人预备下的,这套衣裳是长公主特意找出来地。钥匙则是宫内局的旧制。奴才两人奉长公主钧旨,即日起伺候大人。”说完这些,他便顺势曲下一条腿跪在了地上。“奴才小西子向大人道喜了!”
“奴才小东子向大人道喜了!”
听到这两个略带谄媚的声音,寇明生一时间怔在了原地。他当初还是延福殿总管的时候。虽然算不得位高权重。但毕竟还是总管太监,身边的徒弟没有十个也有八个。可是自从李隆运驾崩之后。那些人死地死散的散,余下的全都对他冷眼相向。想不到,如今他又多了这么两个伺候人。
上前拿起那串钥匙,又用手摩挲了一番那套衣服,他竭力按捺住心头的激荡,淡淡地吩咐道:“你们都起来吧。”
两个小太监依言起身,见寇明生依旧有些恍惚,那小西子便殷勤地提醒道:“大人,如今您既然是宫内局掌令,原先那屋子自然就住不得了。原宫内局掌令那房子早就腾了出来,奴才和小东子这就给您去搬东西。”说到这里,他略微顿了一顿,这才嗫嚅着补充道,“其实那里各样东西全都齐备,若是大人不需要,原先那地儿也就没必要回去了。”
失势的凤凰不如鸡,更何况寇明生原本就不过是一个奴才,痛打落水狗更是人人都喜欢做的事。想到自己这些天住的简陋房子,寇明生只觉得唏嘘不已,所以听到小西子的这话,反而决定回去一趟。
“虽说没什么值钱东西,但还有先帝爷留给我的几样玩意,总得去取回来。也罢,你们两个就随我走这一遭吧。”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当寇明生重新回到旧地地时候,并没有惊动多少人,别人只是斜眼看着他背后的两个小太监,看着他们忙忙碌碌地搬东西,然后在背后议论纷纷。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位昔日延福殿总管是又要遭殃了,先帝都驾崩了,这宫里哪还有容得下寇明生的地方?
然而,不过是第二天,新任宫内局掌令和副掌令走马上任地消息便立马传播了开来,后者的人选早在人们意料之中,毕竟,不少人都看到沈贵最近在宫里宫外进进出出地。然而,掌令居然是寇明生却让大多数人大吃一惊。但是,那圣旨上玉玺和崔夙地监国印章清晰可见,绝对不会有任何虚假。如此一来,议论的人忌恨地有之,疑惑的有之,羡慕的有之,尤其是原本和寇明生住一个院子的人,无不捶胸顿足痛悔当初。
而即使是豫如这样深居简出的人,也同样得到了这个消息。听贴身侍女絮絮叨叨地说了之后,她却只是置之一笑,丝毫不曾理会。几个宫女虽然服侍时间不长,却都知道这位主儿是不喜多事的,互相打了个眼色之后便老老实实地替豫如卸妆,再也不曾多说半个字。
直到帐子放下,人全都走了,烛火也熄灭了大半,豫如方才睁开眼睛望着帐顶,深深叹息了一声,眼眶中一瞬间水盈盈的。
三天才能探望一次自己的孩子,每次逗留的时间不足一刻钟,这对于她这个母亲来说,何尝不是莫大的煎熬?她何尝不想亲手抱着自己的孩子看他安然入眠,何尝不想日日陪伴在他身边?即便先帝李隆运昔日再薄情寡义,但她终究也是别有居心,这一切和孩子却没有关系!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怎么会不疼爱不在乎?
崔夙或许不会计较她亲近皇帝,但是太皇太后绝对不会容许。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子李祯,她都不能走错一步,绝不能!她已经走错过一次,若是再错一次,那时便没有人能救她!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七章 危言耸听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七章 危言耸听 制举终于结束了!
对于埋头准备恩科的举子来说,这算得上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消息。好的是恩科立刻就要开始了,而坏的则是他们复习迎考或是走门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至于谁中了谁没中,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大区别。毕竟,制举向来有富贵科之名,纵使你有天大的才华,只要没有公卿举荐,那是连制举的门头都摸不着的。但是,只要是个举人,都能参加恩科,这自然公平得多。
在不少人的心目中,制举四五等虽然也授进士同进士出身,终究不如正牌子进士来得荣耀,更不曾有跨马游街金殿唱名赐宴的光荣。而那些中了制举做到宰相的更是寥寥无几,所以,万般皆下品,唯有进士高。
而对于陈申来说,旁人的议论全都是耳旁风,尤其是他生平第一次在人的引导下踏入东宫时,除了兴奋根本察觉不到别的情绪。他虽然算不上豪富,但至少也是小康之家,至于学识更是一向闻名乡里。只可惜他虽然姓陈,但和京城赫赫有名的魏国公一脉关系太远粘不到半点好处,否则也不会被人逼迫到险些连举人功名都保不住的地步。
好在,他那位一直行善积德的母亲终于为他带来了好运。他哪里能够想到,那位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的女子,居然是镇国平安长公主的侍女!
老天开眼啊!
眼见陈申在下头行了大礼,崔夙不禁想到了自己看到的那篇文章。她当初是和李明泽等人一起读的书。不说懂得多少精髓,但文章地好坏却还是能够分辨出来,尤其是那其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朝廷在兵权节制上有很大的疏漏,兵制更是败坏不堪。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几乎是挟恩讨来了制举资格地人,居然真的有这样的才华。
见周围除了徐莹别无外人,她最终还是忍不住问道:“你既有如此才华,为何不去试试恩科?你是举子,名正言顺地考一个进士出身不好么,说不定就连三甲也是你的囊中之物!”
陈申早料到崔夙会问这个,当下便从容不迫地答道:“不瞒长公主说,学生当初得罪了本州太守,险些被学官除名。虽然勉强得以入京赶考。但学生听说已经有人往京城打了招呼,不管学生文章如何出色,一定都是名落孙山。所以。学生不得不求取长公主推荐。只有这样,那些人才不敢因为一时恩怨。而让学生的辛苦付诸东流。”
听陈申一口一个学生。崔夙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哪里会不明白对方是趁机赖上了。想坐实门生这两个字。然而,当陈申说起有人往京城打了招呼诸如此类地话,她的面色便渐渐阴沉了下来。她自然不会怀疑这些是假话,这天底下原本就没有什么公义,她能够管看得到的地方,至于那些看不到的龌龊勾当,她纵使有心也是无力。
这陈申算是运气好的,但其他人呢?
她轻轻叹了一口气,随后把这些心思抛在了脑后。毕竟,今天召见这个文章出色,已经定为制举第三等的士子,她原本就是为了另一层意思。
“你如今虽然是举人,但真正说起来,还是白身。按照规矩,你需得先过了吏部铨选,然后才能注官。即使得官,一则放到翰林院为编修修撰,二则是放到地方当县令。你既然是我举荐的,我便问你,你可想清楚将来想要如何么?”
这一次陈申却没有立刻回答,虽然预料到这一次的召见不同寻常,但是,他还不足以猜到那么深层次,崔夙直接将问题抛回给了他,这就更加在意料之外了。思来想去,他最终咬咬牙道:“学生自然早就想清楚了,只是不知道长公主是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崔夙尚未接口,旁边一直默默侍立的徐莹便忽然接口道:“假话如何,真话又如何?”
“要说假话,学生自然说,一切由朝廷大局为重。”说到这里,陈申停顿了一下,自失地笑了一声,转而一字一句地道,“若是真话,学生想说地是,长公主如今危若累卵,学生蒙受长公主大恩,愿在长公主左右供驱策!学生虽然手无缚鸡之力,却可受草诏之责!”
“狂妄!”
这一次出口申斥的人同样是徐莹,她冷冷地望着底下耿着脖子的陈申,面上寒霜密布:“长公主受太皇太后之命监国,你说什么危若累卵,实乃危言耸听!草诏之事自然有翰林知制诰效劳,哪里用得着你?”
陈申刚刚只当徐莹是寻常女官,这接连两句质问下来,他渐渐觉得有些不对头。宫里面地事情对外头也不全都是秘密,因此他很快醒悟到了这一位的身份。尽管对方目光犀利言辞咄咄逼人,但他却丝毫未曾退却。
“学生不过微末之身,尽管比不上那些人老资格,但学生却有一样可以担保,那就是学生绝对没有二心。自古以来监国地大多是太子,可长公主却是以女子之身行男子之事,这样地局面,试问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心服?太皇太后若在,那么一切都好,但若是……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万一政令不出宫墙,长公主又能何为?”
此人大胆,但确实看得透彻!
崔夙心中闪过一个念头,眼睛正好瞥见徐莹朝自己这边望来,不禁微微一笑。不得不说,陈申实在是猜得很准,倘若说恩科是为了结恩士子为朝廷储备人才,那么制举就完完全全是为了准备一个草诏地班子。倘若不能让诏书这一关掌握在自己的手里,那么就意味着,她最大的优势也随之荡然无存。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八章 其人心性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八章 其人心性 感觉到气氛一下子凝肃了下来,陈申一时觉得身上涌上了几许寒意,但仍旧竭力一次次地深呼吸,以求让自己镇定下来。他自然没法注意到,上首的那两个女子正在进行无声的眼神交流,更不曾注意到后方角门处有一个人影正在静静地听着。
崔夙徐徐站了起来,凝神看了陈申许久,忽然淡淡地吩咐道:“你起来吧!”陈申闻言愕然,待谢过准备起身的时候,方才感觉到腿脚有些软了,心中不由暗骂自己无能。当初他在太守面前侃侃而谈指斥其非的胆量上哪儿去了,这么寥寥几句话怎么就吓成了这个样子?可尽管如此,他仍旧无法控制自己的双脚,还未站直脚下就一个踉跄,险些摔倒在地,亏得扶了一下旁边的椅子方才得以站稳。崔夙向徐莹点了点头,后者立刻转身离去。沉默片刻,她便忽然问道:“你在文章中既然提到了朝廷兵制,那么,如今镇北军中出了乱子,又涉及朝廷兵部,你认为该从什么地方着手?倘若下诏,以切责为主还是以优抚为主?”
这么多天焦头烂额,自己竟然还没有一个外人看得清楚!
崔夙只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原本纠结难解地心绪也一下子舒缓了开来。朝中不是无人,只是朝堂上每次都是吵得不可开交。而鲁豫非陈诚安安抚其他官员还来不及,再加上政务繁杂,更不可能专为这样一件事而劳心劳力。最最重要的是,太多人有袖手旁观看她出洋相的意思!
深深吸了一口气后,她便一字一句地问道:“你如今虽然不是白身。但毕竟资历还浅,骤然登此高位未必一定是好事。我再问你一次,即使是毁誉甚至是杀身之祸,你也要留在朝中么?”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陈申用这样地回答换来了崔夙赐的一袭锦袍和一块玉佩。出皇宫之后,他方才长长吐了一口气,仿佛这样才能排出心中无穷无尽地担忧和恐惧。不管怎么说,最重要的一步他终于走出去了,看崔夙当时的模样。大约不会因此怪罪于他。既然如此,他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慈寿宫中,素缳正在将刚刚在宣政殿中听到的事情一五一十转述给太皇太后。末了她才笑道:“奴婢起初还觉得,那个陈申在长公主面前还能这样侃侃而谈。这胆色还不错。谁知他这一站起来立刻露了馅。那两条腿明显是有点打哆嗦。”
“说出那样大胆地话,害怕激动也是应当的。否则就必定是大奸大恶之徒!”太皇太后不以为意地摇摇头,忽然抬头扫了素缳一眼,冷不丁笑道,“这陈申据说是此次制举头名,人也长得相貌堂堂,莫非你是看上他了?”
素缳闻言大惊,急忙辩白道:“奴婢不过多说两句,绝没有那些意思……”
“看你吓的!”太皇太后挥挥手,示意素缳不用急着表明心迹,“你原本就是陈家的人,虽说不能给你一个名分,但哀家答应过你。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你为人冰雪聪明,嫁一个如意郎君本是(奇*书*网…整*理*提*供)应当的。这个陈申听你说起来倒像是个有为的,只是不知道心性。不过,他毕竟是将来要为官的人,你将来要掌铁卫,这就有些不太般配了。”
“奴婢原本就没看上他。”素缳站在那里轻轻拨弄着衣角,嗫嚅着埋怨道,“太皇太后你那都是瞎猜。”
“呵呵,哀家也希望是瞎猜。!”太皇太后自嘲地一笑,随即闭上了眼睛,口中似是追忆地轻吟道,“似是相识故人来……当初小卫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阿菁何尝就是立刻喜欢上了他?当初凌亚也是一样……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这都是命数,天数……”
由于宫禁中有众多宫殿空了出来,因此各处有不少东西都要入库封存。原本这应当是前任宫内局掌令就应该办好的事,但因为那时宫里宫外一片混乱,所以一直拖到了今日。这几天寇明生带着人四处清点造册,忙了个不可开交,但心中那本帐却越来越清楚了。
亏空,四处都是亏空!
宫内嫔妃地花销都是有定数的,从太皇太后皇后到妃嫔才人,每个人的份例依次递减。就比如说豫如如今还是贵仪,一个月地月例就只有一百两,虽说早有旨意加倍,但是两百两能够添什么摆设,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说,各宫嫔妃按照其位份,都可以从宫内局领到一些诸如屏风妆台花瓶之类地摆设,东西虽然在册子上,但等闲是不会归还地。
如今寇明生清点造册重新入库,这大件的缺口还好,小件地东西每宫至少都要缺上几样甚至几十样,全都是香炉或是花瓶之类的物件。他在宫中时间长了,何尝不知道这是长久以来的弊政,但如今自己当家,这忧思郁结在心自然是沉甸甸的。
由于心不在焉,因此当他来到玉宸宫的时候,根本没有看见对面行来的人。直到身后的小太监提醒了一句,他方才注意到那几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宇轩。
面对这位传闻中最可能成为崔夙驸马的人,他当然不敢怠慢,连忙行礼见过,却被刘宇轩一把拉了起来。
“如今你可是宫门上的一把锁,还和我来这一套!”刘宇轩今日心情不错,正想再取笑两句,玉宸宫里忽然跑出了一个小太监,口中还嚷嚷道:“不好了,任贵仪忽然晕倒了!”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九章 连番风波
第三卷 欲上青云路 第三十九章 连番风波 寇明生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吓得浑身一颤,而刘宇轩却是定睛细看了那个小太监一眼,见其并不理会自己这两人,反倒是往宣政殿方向奔去,眉头登时一皱,旋即赶前几步,一把揪住衣领将人拖了回来。
“怎么回事?”
那小太监还在手舞足蹈胡乱嚷嚷,待到看见刘宇轩仿佛要杀人的目光时,这才感到一丝害怕,但仍旧理直气壮地叫道:“任贵仪晕倒了,奴才要去请太医,大人非得留着奴才是什么意思?”
见这话不成腔调,刘宇轩心中疑惑更甚。他是玉宸宫的常客,当初崔夙住在这里的时候,他还曾经是这里的侍卫长,上上下下的人头几乎都认识。此刻觉着这小太监面生得很,他不由得冷笑了一声:“那边是东宫和宣政殿的方向,你要去太医院该往另一边走!”
那小太监呆了一呆,却仍旧耿着脖子反驳道:“任贵仪乃是当今皇上的生母,自然不能与寻常妃嫔生病一例处置。太皇太后尚在病中不能惊扰,奴才先去报上长公主有什么不对?”
话说到这个份上,寇明生纵使是木头人也感到不对劲了。若是寻常小太监遇到这种事,只怕是早就吓得说不出话来,怎么会这么一口一个反驳如此顺溜?宫中太监别的本事没有,但认人认衣服的功夫却是最最高明的,他和刘宇轩全都是一身簇新官袍,一般连品级都没有的小太监绝对没有冲撞的胆子。
“来人,先看住了他!你,赶紧去太医院请太医,叫那几个刚刚回来的老太医。别叫那些年轻的!”
一进里头,便有认识两人地太监迎了上来,刘宇轩也不说刚刚外头的那一遭,直截了当地问道:“任贵仪究竟怎么了?”那太监昔日也曾经伺候过崔夙。知道刘宇轩不是外人,犹豫片刻便叹了一口气:“任贵仪最近晚上睡得都不太好,似乎像是餍着了,所以白天精神有些恍惚。奴才早就吩咐了小厨房准备燕窝汤备着,谁知刚刚贵仪忽然好好的忽然栽了下去,所以只得赶紧打发人去请太医,顺便报上长公主。”
这回寇明生也听出了一点名堂,此时连忙问道:“这么大地事情,怎么只有一个人出去?”
说到这个。那太监更是唉声叹气的:“要说任贵仪什么都好,就是认死理。她说我们都是当初长公主用过地人,她若是支使我们。对长公主就有些不恭敬,所以往往只用她当初的那两个宫女四个太监。前些天那个小非子得了急病。刚刚新调过来一个。我看他挺机灵的,就打发他出去办事。”
说到这里。他忽然觉得有些不对了,连忙试探着问道:“怎么,他可是惹事了么?”
要说惹事却也未必,只是刘宇轩心中怎么琢磨怎么不对劲,不禁看了寇明生一眼:“老寇,这宫里的人手调派也归你那里管,外头那个原本是哪里的?”
寇明生这些天全副精神都放在清点封存上,还真没有注意这么多。但此刻刘宇轩既然问了,他少不得绞尽脑汁想了又想,可最终还是什么印象都没有。到了最后,他只得有些不确定地说:“我不记得有这件事,更不记得曾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