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夙夜宫声-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住口!”

太后猛地一拍扶手,脸色冷厉地站了起来,房中一瞬间鸦雀无声。而她命人取过那件袍服,摩挲了半晌便感慨了一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尔等耳目尽困在这深宫之中,何尝知道哀家的宏愿!”

见一帮嫔妃作声不得,她又赞赏地瞥了崔夙一眼:“传哀家懿旨,即日起,加宁宣郡主食邑五百户!”

第四章 昔日王孙

第一卷 宫深不知处 第四章 昔日王孙 正月十五上元节,民间照例是闹花灯的时节。尽管还是白天,便有不少好事的将自家新做的花灯高高悬挂在了外头,更有大户人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晚上猜灯谜。而依着初一十五佛寺上香的惯例,这一日竟是从早上便闹腾了起来,而晚上皇帝还要奉请太后上五凤楼观灯,那场面更是恢宏。

太后皇帝在太极殿早朝,崔夙却换了一身寻常装束,正在清点今日要带出宫的东西。太后信佛,但宫中却只有小佛堂,若要年年岁岁初一十五出去上香,却不免惊动巨大。因此,从三年前开始,便是崔夙接下了这样一趟差事,每逢初一十五便去云祥禅寺上香,同时代替太后施舍佛前香油。

她带了沉香豫如,又点了两个小太监随行,内中便有刚刚调过来的沈贵。一行人来到丽景门,便有当班侍卫左重殷勤地迎了上来,验看腰牌之后便笑道:“郡主今日又是代太后到云祥禅寺去上香么?”

见崔夙点头,他便不无讨好地解释道,“前几日京城遭了雪灾,听说压塌了好几间民房,京兆府那边已经是忙翻了天。卑职听说,外头不少富贵人家都在借着上元节的机会舍粥作善事,云龙禅寺这京城第一寺更是除了粥铺之外,还置办了不少衣服要散出去,今日那里必定是人山人海。郡主乃是金枝玉叶,今日最好多带几个人出去,否则就怕有了闪失。”

崔夙虽然久居宫中,但每月有两次出宫的机会,对于这些事情自然心中有数。听得大雪压塌了民房,她的眉头一蹙,心中更是一沉,待听得左重劝她多带人,她却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左大人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带的人越多,越显得招摇,还是就这样的好。”见左重还要再劝,她便不容置疑地摆了摆手,随即便在沉香的搀扶下上了马车。

“若是出了什么事,怕是京兆尹那里就要倒霉了!”左重嘟囔了一句,想想仍有些不放心,随即招手唤来一个心腹部下,细细吩咐了几句后,就打发人去京兆府知会一声。

马车从丽景门出发,绕过内护城河,便转入了朱雀大街。崔夙从车帘的缝隙中往外看去,但见大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不由很想跳下马车去人群中走走。可是,那一缕冲动很快就被压了下来。

已经不是三年前了,那个替自己遮掩圆谎的人已经不在了!她瞥了一眼端端正正坐着的沉香和豫如,心中不由冷笑了一声。

云祥禅寺位于京城北门附近,一向都是香火最盛的佛寺,逢初一十五,前来争抢头香的善男信女往往会挤得头破血流,而今日,这里更多的却是衣衫褴褛的穷苦人。

崔夙一下马车便看到了那一副喧闹的场景,禅寺大门东侧的墙头尽处,摆放着一口热气腾腾的大锅,旁边的中年僧人正一勺一勺地往面前捧来的破碗中倒着粥。不远处的地上乱七八糟堆着无数衣物,有的甚至连本色都难能看清楚。而那些排着长龙等待热粥和衣服的人,则有越来越多的趋势。

“小姐!”

听到沉香这声提醒,崔夙本能地压住了心头种种情绪,举步进了寺门。和外面那一副悲怆的气氛相比,里面则肃穆得多,往来的善男信女或是嘴上念念有词,或是自寺门起便开始顶礼膜拜,或求财或求子或问前程或求姻缘,总而言之,成千上万的虔诚誓愿无不往庙中供奉的菩萨疾冲而去。

崔夙熟门熟路地踏入大雄宝殿,正在四下寻找那个相熟的知客僧,便有一个年轻僧人匆匆迎了上来,当头便深深稽首道:“住持方丈正在念叨,崔施主果然还是准时来了!”

念叨我?怕是念叨那香油钱才是真吧!

和宫中那些女人不同,崔夙自小便不信佛道,刚刚入宫那会,那些做法事的僧道之流往往被她整治得哭笑不得。如今年岁渐长,她方才随波逐流,但骨子里那脾性却依然难改。她向来不明白,太后于其他事务上精明果断,为何却偏偏对佛教情有独钟。

在几个僧人帮助清道的情况下,她很快上了香,默默祷祝了一阵方才起身前往后边。她前脚刚走,便有无数人填满了她的位置,无数的青烟缭绕直上。

“惠光大师,这是此次的香油供奉。”她示意沈贵将一只楠木盒子送了过去,随后便肃声道,“太后的意思是,本月经文还是念原先那些,只是还想求一些静明大师手书的经页。”

那方丈惠光生得红光满面,虽然早就过了花甲之年,却依旧不显半分老态。他细细听着崔夙的话,末了连连点头道:“太后的吩咐,老纳记下了,必定会照办。只是,静明大师手抄的经页如今只有七十九张,待加上两页凑足九九之数,再让郡主带回去,不知郡主可能耐下性子等待?”

崔夙虽然骨子里不信佛,却对那位刺破食指书写了几十年佛经的静明和尚很有些钦佩。不管其目的真正如何,这份毅力终究还是可贵的。当下她沉吟片刻,便点点头道:“如此我便盘桓一会好了,待到经成,还请惠光大师派人来知会一声。”

千佛塔,观音堂,舍身岩……崔夙一个地方接一个地方地逛着,见四周始终涌动着无数善男信女,不由意兴阑珊。正当她准备干脆找一间禅室慢慢等待时,旁边的人群突然冲突了起来,一阵推搡拥挤之后,她一时不耐烦,见边上有个小门,便胡里胡涂地跨了进去,穿过一条漆黑的甬道,也不知走了多久,最后她发觉自己居然到了寺后的舍利塔。

虽然和沉香等人失散,但由于自己仍在寺中,她也懒得回头去找人,便缓缓往前走。传说这里的三十九座舍利塔都是历代高僧羽化所留,有的留有舍利,有的则是肉身成圣,但是,这里等闲不向外人开放,刚刚她走的那条大约原是寺内僧人所走的。

在那座最高的舍利塔前,崔夙停下了脚步,手掌情不自禁地摩挲上了那上头的石刻。正当她回忆起了昔日那一次出游经历时,背后突然想起了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声音:“宁宣郡主不是不信佛道么,如今怎么有兴趣到这无数高僧的埋冢之地来?”

她倏地转过身子,目光只往那张脸上扫了一眼,便犹如见到鬼似的后退了一步,险些绊倒在地。那是一张苍白的脸,一双飞扬的剑眉下,闪亮的眸子熠熠生辉。在那场几乎焚尽少阳宫的大火中,分明发现了那具尸体,既然如此,这个已经死去的人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你……你是太子……五哥!”

“哈哈哈哈,太子?想不到夙儿还记得这两个字?”那男子狂笑了一阵,骤然向前踏出几步,整个人便如同大山一般压在了崔夙跟前,“如今哪里还有什么太子,有的只是已经薨逝归天的华阴郡王。夙儿,我说的对不对?”

第五章 平地惊雷

第一卷 宫深不知处 第五章 平地惊雷 一瞬间的惊愕过后,崔夙很快恢复了镇定。毕竟,世间只有心思诡秘的魑魅魍魉,却不存在什么神魔鬼怪,昔日的太子李明嘉再次现世,分明直指那少阳宫大火别有玄机。可是,若李明嘉没有死,当日为何要……

“夙儿,多年不见,如今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青涩的小丫头了。”刚刚的狰狞之色一闪而逝,此时此刻,李明嘉的脸上满是温和的笑意,“若是看到你如今的样子,怕是七弟也会心中欢喜,只可惜,如今他被远远逐出京城,有生之年怕是难能再回来了!”

崔夙仔细端详着这位曾经的储君,脑海中闪过千万个念头。少阳宫大火就发生在太后废帝的第三日,那时候,整个宫中人心惶惶,所以,当少阳宫起火的时候,竟没有多少人想到先去救火,而是由总管去慈寿宫奏明太后。结果,由于当夜风势极大,火借风势,少阳宫几乎是一夕之间化为了灰烬。而事后共找到尸体七具,经太监宫女辨认,其中便有废帝太子李明嘉。

由于那时启轩皇帝李隆符已经被废,一个废帝的太子自然引发不出多少波澜,于是,草草办了丧事,又按照太后的旨意追封了华阴郡王的封号之后,一切就算完结了,谁也没有去想其中有什么玄机。抑或是说,根本无人相信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崔夙犹自记得,年长自己五岁的李明嘉一向任性,和当时的吴皇后关系并不好,只是因为吴皇后被诊断出无法生育,身为长子的李明嘉才被册立为太子,然而,他却始终未曾表现出一个太子应该有的气度和才干。在那场废帝风波中,李明嘉这个太子的失尽人望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否则,那场大火之后,其后事也不会如此草率。

然而,此刻眼前此人虽是李明嘉,但却给人一种陌生的感觉。这短短三年中,他究竟经历了什么,才会有如此变化?

千头万绪过后,她却迸出了一句完全不相干的话:“五哥,你不该回来的。”

李明嘉脸色数变,最后终究维持不住那波澜不惊的脸,恨恨地冷笑了一声:“不该回来?如今朝堂上都是些阿谀奉承之辈,只以太后好恶拟定国家政令,和过去又有什么两样?当年群臣无不指斥父皇昏庸无道,说我这个太子无才无德,如今又怎么样,三叔这个皇帝莫非就当得很好么?凡事只是太后的应声虫,只有这种皇帝,大概太后才会满意!”

听到这些怨毒至极的话,崔夙哪里不知道李明嘉的所思所想,只是,事到如今,难道他还妄想翻盘?本着当日和他的一点情分,她只得再劝了一句:“五哥,螳臂当车,智者不为,你若是……兴许我还可以帮你一次……”

“夙儿!”李明嘉突然打断了崔夙的话,脸上流露出了一股似笑非笑的深意,“这些话就不要说了,我此次来见你,是给你带来了两位故人。想来你见了他们,一定会感到高兴的。”

故人?崔夙本能地感到一丝心慌,当她看到李明嘉拍了拍手,两个人影从佛塔之后现身时,她登时感到脑间仿佛劈过了一道闪电,整个人木在了当场。

曾经朝夕相处了近八年的亲人,她又怎么会不认得?那时,年纪还小的她苦苦哀求了太后,希望能够把陈伯和陈婶接到京城。谁知好不容易盼到了太后点头,派回去的人却带来了一个异常令人震惊的消息——镇子中遭了强盗,昔日那座大屋已经夷为了平地,陈伯和陈婶全都不知所踪。

她那时足足哭了十几天,而心情也不知过了多久方才平复了过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她隐约觉得这件事中间大有蹊跷,但是,深知在宫中有无数窥伺的眼睛,她只能把这些想头深深埋藏在心中。可如今,以为定是遭遇不测的两个人居然就这么出现在了自己眼前!

“夙儿!”

“夙……小姐!”

听到陈伯那硬生生转过来的两个字,崔夙的心顿时沉向了无底深渊,仅存的一点疑惑也已经烟消云散。以往,陈婶确实一口一个夙儿叫着自己,唯有陈伯会时不时在错口称呼自己小姐。从这一点来看,眼前的两人就绝不会有假。可是,他们为什么会由李明嘉带来?

“好了,你们故人相逢,我也不打扰你们!”李明嘉风度绝佳地一挥手,冲着崔夙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便潇潇洒洒地转身离去,不一会儿便消失在了舍利塔的阴影中。

没有了外人,陈婶立刻三两步冲了上来,往崔夙身上上下打量了一阵,眼眶中的眼泪立时便落了下来。她用双手抓住崔夙双臂,泣不成声地道:“七年了……夙儿,足足有七年没见到你了!你长高了,也漂亮了,和当年的恩公长得一模一样,天可怜见,我终于见到你了!”

崔夙被陈婶这沉重的语气说得心中发堵,想要张口问些什么,却意外地什么都问不出来。进宫这七年,她只从太后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是已故晋国长公主,至于父亲是谁,太后却讳莫如深,而慈寿宫那几个女官虽然都对她好,但一涉及这个问题,却无一人敢吐露实情。而接连三个皇帝的后宫嫔妃都对她冷眼看待,更是不曾有人提起她的生父。

仿佛在所有人的心中,她的生父便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连说出口都是莫大的禁忌!

陈伯见陈婶难以抑制情绪,不由深深叹了一口气,上前轻轻拍了拍妻子的肩膀。沉默片刻,他便一字一句地道:“小姐必定是怪我们八年隐匿行踪从不露面,其实,我和阿岚也是没有办法。自从当初受恩公托付抚养你,我们便一直隐姓埋名,谁知最后仍然不得不把你拱手送给宫中……”

“我的父亲究竟是谁?”

低吼出这句话,崔夙的声音无比尖锐,但是,此时此刻,什么都比不上这个问题更加重要。她不想再面对那些冷冰冰的目光时再故作镇定,她只想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对于崔夙突如其来的问题,陈伯的脸色微微一变,随即略有为难地答道:“小姐的父亲究竟是何身份,我们也不太清楚,只知道他姓崔。他离开的时候,说中原没有容身之处,所以只身上了北燕!”

崔夙只觉得一颗心狠狠悸动了一下,一时间几乎失去了知觉。无论事前曾经做出什么猜测,都及不上这个答案来得震撼。天底下姓崔的人实在太多了,而且在这大吴,即便陈家出了当今太后,但上都崔氏依然高居世家之首。一直以来,她几乎都是在崔家人之中寻找自己的父亲。想不到,那个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人,居然相隔如此遥远!

她狠狠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臂,终于从恍惚中恢复了理智。看着面前这两个熟悉而又陌生的人,她极力镇定心绪,勉强开口问道:“你们有什么凭证么?”

陈伯陈婶对视了一眼,陈伯这才从怀中摸出了一个白布包裹,珍而重之地一层层解开,里面赫然是一把黑漆漆的短刀。尽管上面别无金玉装饰,却散发出一股奇异的肃杀气息。

“恩公当年曾经用它斩杀了十几个山贼,方才把你送到了我们手中,最后留下了它,说是给小姐作为信物。”

崔夙伸出手去,手指一碰到那短刀,却突然缩了回来,直到过了许久方才狠下心一把将其抓起。当她缓缓将短刀从皮鞘中抽出时,一股寒光扑面而来,几乎让她感到一阵窒息。

“刀名截玉,本是一对,另一把叫做断金的短刀,就在小姐的父亲那里!”

第六章 故人归来

第一卷 宫深不知处 第六章 故人归来 崔夙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塔林,又回到云祥禅寺之中的,而当沉香和豫如慌慌张张地迎上来时,她几乎是用尽浑身解数,方才装出了一幅淡然处之的模样。好在进宫的时候那些侍卫照例未曾上来搜查,她才得以将那柄名为断玉的短刀带入了玉宸宫。

然而,她还来不及消化自己的生父可能在北燕这一事实时,一个同样惊人的消息又传入了她的耳中——新平郡王李明泽,自编管之地消失,至今无影无踪!

当她听到那短短一句话时,失手便砸碎了一个白玉瓷盏,身子也不可避免地僵直了片刻。好在沉香和豫如都不在身边,只有报信的沈贵在场。而这个数天前还在为李明泽抱不平的小太监,此时也同样是满脸焦急,匆匆收拾了碎片,便苦苦跪在地上哀求崔夙相救旧主。

对于收留了沈贵的事,崔夙知道绝对瞒不过太后的耳目,而她也根本没打算刻意隐瞒。若是有心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她大可用一些迂回的方式,照样可以把人弄进她的宫中,用不着这种惊动甚广的法子。而之所以这么做,正是要给太后看的。

只要是当年旧人,没有一个会不知道宫中那段往事。她和昔日那位楚王,如今的新平郡王李明泽自小就玩得好,若没有废帝之事,这青梅竹马四个字怕就会变成其他意思。而废帝那些皇子公主纷纷被遣送出京的时候,她还为此去求了太后,结果却没有任何作用。

废帝被封为江东王之后,只有吴皇后和寥寥几个嫔妃随行,所有皇子皇女全都被降封,年长的大多被编管岭南各州,年幼的则是统一由京城大宗正司管理。至于几个到了婚嫁之龄的郡主被指配给了一些权贵子弟。只是,没有了金枝玉叶的头衔,她们的日子自然可想而知。

从那时候起,她便深深明白,惟有如太后这般权柄在手,方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此后,她外放的性子便渐渐收了起来,再加上太后的宠爱,名声渐渐一时无二。

宁宣郡主在太后眼中比皇后更加尊贵,这句话便是自那个时候传扬开来的。

尊贵?她的嘴角轻轻上翘了一个弧度,眉宇间露出了一丝讥诮。这后宫之中,以为自己比别人尊贵的人不知凡几,正因为如此,才有那么多身家不凡的女人希望和她一较高下。仿佛谁都忘记了,别说这后宫之中,便是天下,也是太后一人独尊!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斜睨了地上的沈贵一眼,喝令他起身之后,便不动声色地走了出去。沈贵的身份估计已经不是秘密了,这个当口,不知有多少人准备抓住这一点做文章。与其等待别人揭开大幕,还不如她选择时机先下手为强。

熟门熟路地踏入慈寿宫,崔夙正准备打听一下太后眼下正在做什么,却猛地看到了等待在那里的一个熟悉身影,一瞬间,她脸上那丝淡淡的笑容立刻变成了真正的欢喜。没有任何犹豫,她如同一个小孩子似的奔了上去,猛地扑进了那温暖的怀中。

“菁姨,你终于回来了!”

田菁本能地抱住了崔夙,又摩挲了一下她的头发,温和地笑道:“郡主,三年不见,你可是越来越漂亮了!”见周围众人都在瞧着,她便轻轻推了崔夙一下,又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人人都说郡主如今沉稳了,怎么偏生到奴婢这里来撒娇?”

听到奴婢两个字,崔夙的眼睛不由一黯,最后方才不情愿地直起腰:“菁姨这一走就是大半年,我每天都想着,谁知你回来就那么见外。”

此时,除了几个在慈寿宫呆了大半辈子的老人之外,四周的宫女太监都是这三年补进来的,见状几乎全都傻了眼。他们平日见到的那个宁宣郡主从来都是稳重大方,甚至可以说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如今怎么会在这位刚刚回来的田尚宫面前变成这幅模样?联想到太后还在午睡,慈寿宫总管张年一见到田尚宫,却不管不顾地入内禀报的情景,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几许异色。

“阿菁,你要是不回来,夙儿哪里会露出这样的小儿女之态?”

乍听得这个声音,周围的宫女太监立刻跪满了一地,而田菁也慌忙拉着崔夙从旁见礼,只是两人膝盖尚未触地,却被太后一手一个拉了起来。

“你这一去三年,夙儿也不知道在我耳边念叨多少回了,最初几乎每天都要问十几遍你什么时候回来!”

太后的目光在田菁脸上流连了许久,突然叹了一口气:“这一次回来,你不会对哀家说又要一走好几年吧?夙儿都快到了嫁人的时候,不管怎么说,你也该留在宫里陪陪她!”

早在回宫的时候,田菁便从慈寿宫总管张年的口中得知,这三年宫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刚才远远望见崔夙的时候,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带进宫的那个曾经犹如春花一般灿烂明艳的小丫头,居然会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此时,她瞟了崔夙一眼,见其目光中满是哀求,一颗心最终还是软了。

“因为奴婢的一时私意,让太后为难,已经是莫大的罪过,此次自然不敢再求离开。”田菁见崔夙一瞬间神采飞扬,而太后更是眉头尽展,一颗心竟莫名地抚平了,“如今奴婢再无牵挂,自当在宫中尽心侍奉太后!”

太后却摇了摇头:“罢了罢了,哀家这里侍奉的人还少么,夙儿成天就想着你,你还是干脆到她那玉宸宫待一段日子,等到她腻了,你再回来也不迟!”

田菁万万没料到太后会有这样的旨意,大吃一惊之后,心中着实大喜过望。然而,从寻常宫女一直到太后身边最得宠的尚宫,她几乎是闭着眼睛也能背出每一条禁忌,所以不免又试探着问道:“太后,这似乎不合规矩?”

“这宫中还轮不到那些长舌妇多嘴!”太后冷笑一声,见崔夙眼巴巴地望着自己,更是生出了一股难得的柔情,“夙儿是哀家的嫡亲外孙女,让慈寿宫的尚宫去那里住几日有什么大不了的!”

见此事已定,崔夙顿时高兴得什么似的,几乎把自己的来意忘得一干二净。然而就在此时,慈寿宫总管张年突然悄无声息地走了过来,低声禀报道:“太后,岳州太守来报,说是新平郡王突然失踪。他虽然勉力派人搜索,但至今仍然没有找到郡王的下落。”

“新平郡王?”太后的眉头顿时紧紧皱了起来,与其说是吃惊或发怒,不如说是有些茫然,就仿佛这个名字不曾代表什么含义似的。

但是,从崔夙的角度看过去,却分明看得见太后那只微微发抖的手,一瞬间,她什么都明白了。太后并不是漫不经心,而是已经勃然大怒,只是,身为上位者的骄傲不容许她那么快把这些情绪表达出来。她可以肯定,倘若不能解决此事,只要李明泽出现,那么,等待他的必定是下半辈子的囚禁,抑或干脆是死路一条。

正当她想要开口时,突然瞥见了一旁张年的奇怪眼神,已经到了嘴边的话不由得吞了下去。她突然间醒悟到一个问题——倘若连太后都只是刚刚知道此事,那么,沈贵凭什么会这么快得到消息?莫非,慈寿宫总管张年,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将消息先捅给了自己?

“太后,新平郡王年纪还小,等岳州那边确实找不到人,再作定夺不迟。”在太后身边服侍多年,田菁又怎会不明白这位太后的喜怒,适时插了一句话,“我也听说了,皇上即位这三年来一直无嗣,太后若是对嫡亲孙儿太严苛,只怕是会引人非议。”

倘若是别人说这种话,太后在盛怒之下,说不定会立刻雷霆发落,但是,田菁却毕竟情分不同,而且最后一句话更是意义非凡。闭目沉思了许久,太后的脸色渐渐霁和了下来,最终无所谓地笑道:“既然你这么说,那便如此吧。唉,原本哀家还想着让他回来,如今看来,这孩子性子太野,应当好生管束一下才是。”

PS:如果觉着还可以,请大家投票推荐一下啦,谢谢!

第七章 万水千山

第一卷 宫深不知处 第七章 万水千山 天底下闲话最多的不是市井,而是宫闱之中。因此,不过几个时辰,这几个消息便传遍了整个宫廷。

新平郡王李明泽从编管地岳州失踪。

慈寿宫尚宫田菁回宫。

太后有旨,田尚宫暂居玉宸宫宁宣郡主处,不必在慈寿宫伺候。

对于那些闲来无事的妃嫔而言,第二个和第三个消息无疑比第一个消息更重要。毕竟,启轩皇帝早已被废为江东王,因此奇书网,区区一个新平郡王李明泽根本算不得什么。

按照宫里使用女官的规矩,太后慈寿宫中设尚宫四人,尚仪六人;皇帝延福殿和皇后宣德殿中各设尚宫两人,尚仪四人;正一品四妃宫中,各设尚宫一人,尚仪两人;而婉仪昭仪等嫔位各有尚仪一人。再接下去的美人才人并御女采女等则根本轮不到女官随侍,只有份例之中的几个宫女罢了。

而崔夙身为郡主,独居玉宸宫这样一座宫殿,就已经是与礼制不合,如今太后突然又派了一个尚宫给她,这其中的用意不得不让不少人冥思苦想却不知究竟。

三年前田菁离宫的时候,正是旧帝被废,新帝登基的时候,而后宫中大多数嫔妃都是这几年陆续进宫的,对于这个田尚宫并不熟悉。但不管怎样,太后让一个慈寿宫尚宫住到了玉宸宫,这个消息却激起了无穷无尽的波澜。

对于后宫中的议论纷纷,崔夙早已习惯。她当初是田菁带进宫的,那时住在慈寿宫的时候又一直是田菁照顾,久而久之,她几乎把对方当做了亲人看待,如今好容易盼到人归来,心底便犹如一块大石落地。然而,从陈伯那里得来的那柄短刀,她却不敢拿来相问。

一切都是有底线的,所以,有些事情必须得靠自己!

“郡主可是在担心新平郡王?”

见崔夙这几日虽然笑容日多,眉宇间却郁结着一股说不出的愁绪,田菁便猜到了事情的原委,此时情不自禁地感慨道:“唉,那时的变故,其实并不干他的事,只不过是殃及池鱼而已。若是他聪明的话,便不应该离开岳州的。他日太后心意回转,怎会不让他回来?”

“若是他会那么做,便不是太后曾经称赞过的千里驹了!”崔夙随口叹道,见田菁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她不由心中奇怪,“菁姨,你这样看我做什么?”

“郡主,你长大了!”

自己长大了么?崔夙笑了笑,心中却有些苦涩。倘若长大的结果就是这些,那么,她宁可不要长大,宁可懵懵懂懂地过着以前的日子,即使那快乐只是表象也无所谓。

这一日晚间,崔夙睡得很不好,由于田菁的坚持,她没能够让对方和自己同榻而眠,而这一次,她听到隔壁均匀的呼吸声,自己却怎么也睡不着。终于,睡意全无的她披了一件外套,穿上鞋子往外头走去。

室外隐约能够听到寒风呼啸的声音,可是,室内却温暖如春。见到她出来,几个外殿的太监和宫女唬了一跳,刚想要跟上来伺候,却被她摇手止住。

“这么晚了,横竖外头有人值夜,你们把灯火熄了一半,都去睡吧!”

等到一帮人千恩万谢地回去睡觉,崔夙方才缓缓转到了后殿。此时,四周的空气渐渐寒冷了下来,她忍不住打了个喷嚏,却固执地走到了那莲花池边,望着那一池冰层,怔怔地发起呆来。

设有地龙的只不过是主殿,这里已经感受不到多少温暖,但是,被冷风一激,她却觉得头脑渐渐清醒了起来。

岳州太守陈芜舟是太后娘家的远房亲戚,只不过,这一层亲也已经是隔得相当远了。而说到做官,这个人一向很是老练,所以说,这一次李明泽失踪,绝不可能是几天前的事,弄得不好,人说不定早就失踪了。大概实在找不到人,陈芜舟迫于无奈方才把消息禀报了上来。算算时间,那家伙肯定不在岳州境内。可天下之大,一个天璜贵胄又能去哪里?

正当想得头痛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身后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几乎是本能,她猛地转过身,但入目的第一眼便让她呆若木鸡。

即使是穿了小太监的衣服,即使已经时隔三年,但是,她还是第一眼就把人认了出来。

“夙儿!”依旧是一个懒洋洋的微笑,李明泽缓步上前,突然伸手在崔夙的头上重重揉了一揉,“三年不见,你居然长这么高了!”

“你……”崔夙根本不曾想到这久别重逢后的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