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可汗 西风紧-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孝道:“查是查出来了……”
“谁?”
“还能有谁,就是高力士!”宇文孝道,“我按照薛郎的线索查到了接头的人,用了点手段逼问出大概和另外的线索,不料还没来得及继续顺藤摸瓜,那人就死了……现在是一点证据都没有,光凭中间人口红白牙一口说辞。”
薛崇训沉吟道:“还真是他,我当时也想,除了他谁还会对我用如此手段?没有证据也无妨……”
此时他心里已动了杀机,倒不是因为心里憋不下那口恶气,只是高力士居然会用刺杀这种方式报仇,薛崇训心里不禁一凉,仿佛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了高力士心中的仇恨……对一个如此痛恨自己的人,只有反过手将其毁灭才好安心啊。至于对错好坏都是浮云,纠结那些东西不是自己给自己找事么。
薛崇训脸上露出的杀气又缓缓平息下来,他淡然道:“这事就到此为止,你不用再过问了…”
此时他忽然有些后悔让宇文孝去查那件事,万一这次政变失败,太平一党自然灰飞烟灭,恐怕宇文家也会被高力士死死咬住。想到宇文姬,薛崇训心中叹了一口气,她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好人。本来想提醒宇文孝一句,让他有个准备,随时准备跑路,但又怕泄漏出什么蛛丝马迹,薛崇训犹豫了一阵最终作罢。
说完高力士的事,薛崇训便送宇文孝出门,回身到院子里后一个家奴悄悄说道:“郎君还记得萧衡么?被关在下边都几个月了,平日都是我负责送饭,怕郎君给忘了……”
薛崇训一拍额头,他真把那人忘得差不多了,便问道:“还活着?”
家奴道:“可是一条人命,郎君没发话,谁敢乱来。”
“带我去瞧瞧。”薛崇训道。于是那家奴便带着他先去了柴房,这里有两道地下室的门,一道是通往那间“桑拿”小木屋下面的,是奴婢们生火的地方;另一道门里面是个储藏室,不过现在私押了个人,和地牢一样。
管钥匙的家奴开了门,薛崇训和两个心腹侍卫便沿着石梯走了下去。这通道上方用整块的木板撑着,向下走了一阵,头上还有水滴下来,看来这院子下面应该有地下水脉。
奴仆点了灯,地下室内总算有了点亮光,只听得一阵铁链“哗哗”的响动,一个沙哑凄惨的声音嚷道:“饭……吃饭……”
奴仆道:“用铁链拴着,跑不了,这里不透风,任他怎么叫都没用。”
薛崇训接过灯,循着声音凑近了一看,顿时大吃一惊,面前这个人,哪里还是俊俏的书生萧衡?披头散发,一头又脏又纠结的乱发批在上半身上,脸也被遮得差不多了,几个月没洗澡身上更脏……薛崇训闻到一股异样的恶臭和粪便臭味的混合气味。
“怎么弄成这样了……”薛崇训心中泛出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自己竟然把活人折磨成了这样?
家奴道:“那些进官府大牢的人,关得久了都这幅鬼样子,没法子,既然是犯人谁还当菩萨侍候着?能每天给饭已经对他不错了。”
薛崇训陷入沉默,其实萧衡虽然对红颜知己心肠硬了一点,并没有做什么大奸大恶的事。倒是薛崇训自己,把一个人关成这样,反而狠毒了一点。他也不用给自己找借口,自己就是这样的人罢?
萧衡这个新科进士、翩翩郎君,栽在薛崇训手里,实在是倒十八辈子霉。薛崇训想了想:人生本就是如此吧,他萧衡再潇洒,能比得上自己的父亲薛绍高贵洒脱么?父亲不是照样被这样关着饿死的?
“这个人不能放走了,否则很麻烦。”薛崇训冷冷说道。
那家奴忙道:“郎君想他怎么死?”
薛崇训又想起了自己那饿死在牢里的父亲,便淡淡说道:“给他弄顿好的,要有酒有肉……然后停止供饭,顺其自然吧。”
“是。”家奴恭敬地应了一声。
“饭……吃饭……”萧衡又喊了一声,他看起来神智已有些不清。
薛崇训心里莫名地一阵疼痛,这时上面一滴水珠滴到了他的颈窝了,冰凉冰凉的,让他浑身都是一冷。
其实他更多的是恐惧,如果政变失败自己落到李三郎和高力士的手里,会怎么死?只会比萧衡更惨吧?
有时候刑不上士大夫这样的话都是屁话,韦后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宰相因为政治斗|争落了下风,被发配到岭南,韦后又派了个御史下去,赐死那宰相。御史的干法是叫人砍了毛竹编成竹篾,然后脱光那宰相的衣服,把他放到竹篾上来回拉,直到把身上都肉都刮光,只剩下白骨……
记忆里的历史上,薛大郎是怎么死的?薛崇训忽然很好奇,但实在记不得,反正是被李隆基赐死的,太平公主的四个儿子,他李隆基的表兄弟,只活了一个。
……
宇文老头子回到家时,宇文姬异常热情地上来嘘寒问暖的,终于用不经意的口气说道:“对了,爹爹见到薛郎了么?”
老头子一听就气不打一出来:“见是见到了,连府门都没让进,还叫老子以后少和他来往。”
宇文姬脸上的热情顿时凝固。本来她还特地仔细妆扮了一番,精心画眉、施上胭脂,特别是她引以为傲的朱|唇,更是涂得一丝不苟,让她那张原本就妩媚的脸看起来更加娇|美动人,犹如春天的花朵一般,美丽而不失格调。平时的男装也没穿,穿了一身半新的浅色襦裙,虽然看上去很普通的衣服,颜色也不鲜艳,但她可是精挑细选的,要的就是这种内敛的美。颜色和质料不夺目,但是裁剪得非常精细,力求把她那婀娜的身材衬托出来,大的地方显得更大,小的地方显得更纤细。
如此上心,为了什么?她有点难以置信地说道:“他真这么说?”
老头子哼了一声,板着脸径直就往里走,也不想多言。只留下宇文姬呆呆地站在门边,脑子一片空白,真不知在想什么。
她拉下脸,默默地跟在老头子的身后回屋去了。回到闺房,坐到梳妆台前面,她怔怔地看着镜子发了一阵呆。
难道是他已经感到腻了?宇文姬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娇|媚的脸,对自己的长相还是很自信的,到大街上随便一走,能比她漂亮的还真不常见……但一想到宫里那个艳|名远播的金城公主,她又有点不自信起来。
“只图自己快活,腻了就丢,这样的人,值得我上心么!”宇文姬满肚子怨气骂道,“就当自己倒霉,白白便宜了个畜生!尽早脱身比较好!”
“恨你!恨你……”她又感到十分不甘心。
转而之间,她又想起城隍庙他勇敢地挡在自己的前面,那健壮的身躯犹如一座大山,能遮风挡雨的大山……悲壮而美丽。
不过,如果他真的是个为了情义不顾性命的人,还会计较出身么,非要娶个公主才行?恐怕正如他亲口所言:作为一个贵族,无法忍受女人死在自己面前的耻辱。
于是宇文姬先是愤恨,然后是怀念,现在又清醒了一些:从平日他的言行处事来看,可不是个舍己为人的人,或者说他根本就很自私!城隍庙那次事情,不是为了爱,只是他的一种信念?
宇文姬也觉得自己真是犯贱:那个人卑鄙无耻,他自己的什么狗屁信念,关我什么事?贵胄什么了不起,瞧他那得瑟的,不就是有个厉害的娘么?
正文 第十一章 畏惧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3…10 1:45:52 本章字数:3162
薛崇训吃过晚饭,旁晚时分才去公主府。另外四个文武官员都还没来,窦怀贞和萧至忠估计快到了,两个将军得晚点才行。听说母亲在“金光堂”,他便沿着湖边赶去那里。
金光堂是公主府里的一处佛堂,名字来源于长安西面的城门“金光门”。佛堂和城门的关系其实七弯八绕的,因为金光堂在一座小山上,那小山又是湖中的一个岛屿……湖泊里的水来自于漕渠,正巧那条漕渠是从靠近金光门的地方进城的。给金光堂取名儿的人真是个人才……
唐朝的建筑有个特点便是大,现在的大明宫面积是后世北京紫禁城的好多倍,不仅如此,上到贵胄下到黎民的住宅都比较大,很多官员的家里都种着菜,府里几十口人吃菜都不怎么买,种得是不少……在长安城里是可以看见各种庄稼的,城里有些偏僻的地方根本不像城市,好像乡下。
太平公主府的面积更不用说,薛崇训为了去后面的金光堂,是骑马走的。过了一道拱桥,他下马步行,沿着石梯子向山上爬去。
进了金光堂,一尘不染的木地板让人感到一阵舒心,这地上就是直接坐到上面或者躺着也不嫌脏啊。这时他看到了太平公主,顿时微微有些惊讶,因为她身上竟然穿了一身素雅的衣服……在薛崇训的印象里,她喜欢火红热闹,衣服总是华贵而艳丽的,很少会如此素净。
“这些日子我不见外人了,斋戒几日吧。”太平淡淡地说道。
薛崇训回顾左右,房子里就他们母子俩,非常安静,有个太监在外面,拿着拂尘无聊地站着。
她居然要沐浴斋戒,恐怕和薛崇训一样,内心里都比较担忧。确实,真正想到政变的具体了,才会发现强大的势力都是浮云,要干事照样困难重重。
薛崇训看着太平,忽然之间觉得现在她的这副打扮更有气质,或许是他的审美更倾向内敛美的关系吧,对于大红大紫的张扬艳美,反而缺少赞同。
太平公主的身材特别丰腴,正适合唐代的审美,面部轮廓也是大方饱满,没有一点小家子气,这才让她平日特别有气势,和长相也有关系。今天她的妆扮的神情和往常又有些不同,衣着素净,神情之间有些郁色……但在薛崇训的脑子里,嫦娥的形象好像总是穿的白衣服,今儿一看,母亲穿着素白绫罗长裙,竟他总是想起月宫里的嫦娥……
这时太平公主问道:“你想出办法来了么,步骤呢?”
薛崇训忙抱拳为礼道:“回母亲,已经想好了。我想过很多回,觉得刚开始的第一步杀招不能用羽林军……”
太平公主若有所思地点点,她这段时间应该也在构思政变的事。
薛崇训接着说道:“如果用羽林军开局,其中有两个困难实在没有办法解决,一是预谋,我们只能让两个将军事先知道,如果消息在羽林军里扩散,禁军里人多嘴杂成分复杂,恐怕泄密;二是速度,临时调动军队,从动员到出击,花费的时间太长,无法做到出其不意。玄武门的万骑还在李隆基手里,咱们如果不能出其不意给予致命一击,后面就难办了。”他说罢沉吟犹豫了许久,沉声道,“我的想法是用飞虎团!”
太平不解道:“飞虎团?禁军有这股人马……哦,你是说洛阳的那支私兵?”
薛崇训眼睛里露出一丝兴奋:“正是!飞虎团全是河东人,士卒都无甚背景,几天之内消息不可能传到上面来;几个将领也全是我的人,靠得住。另外,他们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勇猛之士,战斗力不弱。所以我想来想去,唯有这股人马最适合!”
太平沉吟道:“可是只有三百人,能做什么事?你先说说打算。”
薛崇训道:“太子住在隆庆坊,每日在亲兵护卫下去太极宫办公。我留意观察了一下,他每天的路线和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身边只有三百余骑兵。上朝之路,便是我们的机会。我先密调飞虎团潜入长安,然后马上部署出击,直接歼灭太子一众人,实施斩首行动。先杀太子开局,然后冲进五王子府斩岐王和薛王……如此一来,万骑已是群龙无首,母亲再命羽林军穿过太极宫,逼到玄武门之下,以‘太子武力逼宫,非法夺得帝位,大逆不道,帮凶者灭族’为出师之名,瓦解万骑。”
“乍一听起来不错……”太平皱眉沉吟道,“只是飞虎团还远在洛阳,从秘密调进长安到斩杀太子如此繁冗的过程,中间只要有任何一处出了差错,全盘皆输!”
薛崇训道:“没办法,我想过长安的所有甲兵,没有一支靠得住,母亲府上多是卫士,恐怕调他们做这种事有点玄,其他人又没有那个实力。”
正如薛崇训所言,天子脚下无论是大将军还是宰相、或是皇亲贵胄,都不敢在长安城里私养太多武装,否则就是谋逆,家里私藏超过十副盔甲都够得上谋逆大罪了,更别说几百几千甲兵,除非是禁军和府兵这样的国家军队。只有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要强势一点,府上的武装力量够看的:李隆基本身就是太子,东宫卫队是制度承认的武装;太平公主那是恩宠,但在公主府当值的人也多属于宫廷卫士,由官宦家的子弟组成,成分复杂,干谋逆这样的事不太靠得住。
现在优劣明显:表面上太平公主的势力庞大,占据了绝对优势;实质上要硬拼,太子比她强多了。东宫卫队虽然人不多,但作用到现在就体现了出来,还有名分,李隆基一旦登基,皇帝名分是非常管用的,名正言顺,更容易争取到禁军,再加上胆量和人心,形势简直对他太有利了!
太平公主忧虑道:“你这个法子真算不上好,中间漏洞太多。最大的漏洞便是如何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地在长安部署?还有三百人对三百余重骑兵毫无优势,你们还没有盔甲和长兵器,打不打得赢?就算打赢了,李隆基跑掉了,直接去玄武门怎么办?”
薛崇训叹息道:“还有其他办法么?我敢断定,一会他们四人来了,如果母亲问策,他们肯定会建议在武德殿动手,羽林军和南衙兵夹击这种办法……母亲,你觉得哪个办法好?或者还有其他办法吗?”
太平公主脸色苍白,左右踱着步子,一副丧魂落魄的样子,她喃喃道:“真的只有鱼死网破?”
薛崇训心中大急,急忙抓住她的肩膀,盯着她的眼睛道:“母亲,既然已经下定决心,切不可犹豫退缩,否则不用拼,咱们已经输了!”
“你是在叫大家都去送死!”太平情绪有些失控了,此时此刻,薛崇训是第一次见到她暴露出软弱的一面。是的,畏惧和退缩,是软弱最好的表现。
薛崇训道:“怎么把飞虎团秘密调进长安,我已经想好办法了,问题不大。至于与李隆基一战,唯有血战到底!兵分两路,将其堵在长街上,前后无路……就算他从天上飞了,只要成功阻止他到达玄武门也还有生机。”
他断然喝道:“只有先杀李隆基,才是最好的办法!”
用羽林军一部斩灭太子卫队自然容易赢,但羽林军士卒在宫里呆久了,就怕泄密。
薛崇训的双手放在太平的肩上,已感觉到了她的肩膀在颤|抖,她害怕了……薛崇训缓了一口气,说道:“至少咱们还有机会,就搏他一回吧,就算输了,已经尽力也是如此结局,也没什么好后悔,我陪母亲一起上路便是。”
“我……”太平的脸色十分难看。薛崇训忙将她搂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抚慰之,此时此刻,他才发现凶悍狠毒的太平公主不过外强中干,心肠根本比不上他。在心理上,恐怕她这个母亲此刻反而更依赖儿子。
薛崇训好言道:“记得我学使刀的时候,和汤团练打老是输得很难看,一招都挡不住,他对我说:你想得太多了,心里不是猜对方的招数就是想自己的招数,反而影响应变,不如放开心胸,一心向前。母亲,现在什么谋略都没用,对方不会和我们玩花样,就是要用武,我们只有硬拼。”
太平犹豫了一下,手臂轻轻环绕到了薛崇训的腰上,把头轻轻靠了过来,淡淡说道:“就这样抱着我。”
薛崇训忙大出感情牌,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富有感情:“儿臣愿为母亲死战,永远保卫您的安危。”也不能说是虚情假意,而是他现在自己都很害怕恐惧,不强撑着的话,母子俩一起退缩,只能等死了。
从预知未来起,他就一直活在恐惧和压力之中,只有一根弦绷着,只要放松一下就会崩溃,于是他继续绷着……其实最后的决战临近时,他反而感到轻松了一些,反正就这么一次,是死是活很快就能揭晓,不必再漫长地等待命运的裁判了。
正文 第十二章 礼乐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3…11 1:46:08 本章字数:3176
羽林大将军常元楷、知羽林军李慈、宰相窦怀贞、萧至忠四人入夜之后来到金光堂,六方会谈,一直到黎明方休。
第二天一早,薛崇训便离开了长安,从驿道直走东都。他有官僚身份,可以在驿站换马。
长安距离洛阳,约八百里,一天一夜赶到洛阳压力不大。不过要密调飞虎团进京,估计得几天时间了。
母亲的昨夜的一句霸气外露的话给他的印象很深。在外人面前,母亲仍然是如此威势:你说向东,我说向西,他说向北,这么扯要扯到何时?吾意已决,休要多劝!
……
这时长安宫城里举行了大朝会,皇帝李旦将正式颁布诏书传位。
朝阳刚刚升起,光芒普照大地,今天是一个明光四|射的日子。宫阙在望,高耸如云的殿宇宏伟大气,宽阔的广场仿佛一望无际,这里是世界的中心。漫天的七色云彩给天地之间布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仿佛上苍在凝视着人间的神圣礼仪。
太极殿内外,奏起了钟鼓混奏的帝王之乐。鼓点节奏缓慢而不可抗拒,就像那浩浩的历史长河,宏大而遒劲,无法阻挡。
整齐的铁甲羽林分列大道之侧,文武千官俯首叩拜。皇帝李旦身穿衮服,双手放在腰间,昂首挺胸,挺着肚皮迈着方正的漫步向宫门缓行,在他的身后,便是即将合法即位的新君李隆基。
礼仪是一种气势,李旦的步子踏着浑厚的鼓乐节奏,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神圣、那么合乎章法。自有周起,礼便是中国神州之地文明的象征,不容任何凡人抗拒,李旦此刻心中的一团熊熊燃烧的王八之气,已被帝王之乐点燃了。在这样的气氛中,一种力量感油然而生,拂袖之间便能使江河倒流、万民所趋,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他几乎忘记了自己今天是要禅位来的。
李旦喜欢这种大朝会,喜欢这种霸气的礼乐盛会。好在虽然不能做皇帝了,也能当太上皇,每五日都能感受一次这样兴|奋至极的快|感。想到这里,他才隐隐有些欣慰。
身后作为接班人的李隆基,紧随着父皇的脚步,也是走得正二八经,感动得一塌糊涂。他监国有一年多了,可是从来没有受到过群臣的朝贺,今日算是第一次吧,虽然主角仍然是太上皇李旦。
只有他们父子俩的手提在腰间昂首阔步,其他的宦官侍从全都低着头躬着身体,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跟在后面,更加衬托出了李旦父子的神权。
一路走进大殿,登上宽阔的宝座,扇、伞分列两边,殿中乐师换了一种乐曲,重新奏起了欢乐的调子。一曲罢,众官叩拜于地,毕恭毕敬地喊道:“陛下万寿无疆!”
李旦正位,三郎垂手站于一旁。大殿为夯土板筑,墙壁高三丈五尺,宽敞的宫殿内人头攒动。李旦停了好一会,才缓缓地说道:“众爱卿平身。”故意一停顿,故意说得慢,才显得慎重而威严……其实这样的程序都进行了无数次了,仍然不会让人觉得厌倦。
“朕闻司天台有司奏天象除旧布新,帝座诸星皆有异象,朕敬畏上天,决意择贤子以立,转祸为福。盖有三郎李隆基德才兼修,且有大功于社稷,宜上遵祖训,下顺群情,即皇帝位。”李旦说罢对一旁的内侍道,“颁诏。”
这时众臣大呼道:“陛下三思!”
不知怎地,今天李旦听到这样的劝谏反而很顺耳,多少有点欣慰。
李隆基急忙伏拜于地请辞,神情俱备诚心恳恳地自谦了一番,要太上皇收回成命,待太上皇拒绝之后,他又表态道:“请太上皇仍称朕,受百官朝贺;儿臣自称予,监国处理朝政。”
李旦道:“可。”
在这样雄浑的礼乐之中,李隆基也感受到了一种不可抗拒的气氛,想到数日之后将进行的政变夺权,他内心也是忐忑。看来王琚赞同的延后五日进行是明智的,如果今天就动手,在这样神圣的气氛下,恐怕人心浮动,不好控制,很容易在中间出现意外……就是延后五日,也显得仓促,不过兵贵神速,快速行动应该是正确的。
这时颁布正式诏书,李旦进一步放权,以前太子监国是对五品以上无任免权,现在改为三品,也就是三省六部的核心权力仍在李旦手里,其他朝政都交给皇帝了……显得有点不够爽快,可是李旦是真舍不得放权,权力这东西到谁手里都舍不得,好不容易才能放出一点来。
太上皇和皇帝的权力平衡,表面上就是这么一进一退地平稳而缓慢地过渡。但是,在场的有几个人心里明白,急剧的权力交替正像暴雨前夕的乌云,正在慢慢集聚力量……
大朝过后,李旦在尊贵的仪仗下退出了太极殿,从东面出太极殿回去休息。折腾了一上午,他已有些疲惫。
御辇一路行进,刚停在紫宸殿前时,李旦偶然看见了金城公主正在阙下。金城也急忙走了过来,屈膝执礼道:“给陛下问安。”
李旦一下子想起这个公主不久要和亲吐蕃的,当下态度也亲切了一些,尽量给她一些安慰,便故作关心地问道:“你要去哪里?”
金城温柔地回道:“回陛下,金城从妍儿公主那里回来,刚经过紫宸殿。”
李旦笑道:“多和大家相处,以后不知何时能见了。”
“嗯……”金城没有露出任何弥端,无暇的脸上泛着太阳的流光,就像笼罩着一层光晕,如仙女一般恬静。
虽然她如此夺目,但她既不是李旦的女儿,又是李唐宗女,对李旦来说既没有多少亲情,也不能宠幸,再漂亮也是浮云。于是他只知道这个公主要和亲,其他的一概不知,也不关心。
他便随口嘘寒问暖了几句,正要离开时,忽然金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陛下要金城珍惜亲人,金城贸然进言,陛下也要珍惜哦。”
李旦不解,愕然道:“何出此言?”
金城忽然露出一丝奇怪的冷笑:“陛下不怕伤害您的妹妹么……金城告退。”
李旦怔了一怔,良久没回过神来。他身边有些宦官宫女已经品出味儿来了,不禁神情复杂地转头看着金城的背影……她的胆子倒是真大,不过她倒是敢说,反正要出国门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金城大步离开了殿前,远离之后她缓下脚步,变得六神无主,几乎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
忽然想起了去年球场上那个黝黑青年的话“我为大唐的金城公主而战”,那个人虽然是亲戚,却是去年马球赛的时候才第一次注意到,甚至样子都没有瞧得太清楚,更不了解他的为人,谁知道他是不是只是为了出个风头呢……可是,确实让她感觉到了一丝希望,也许通过一系列努力能得到他的帮助也说不定呢。
可是现在,一点点的希望都破灭了。
荒蛮之地,难道我的一生就要在那种地方沉沦到老,空度余生……在偌大的宫廷里面,人口数万,因为没有至亲,能靠得上谁去呢?她对操纵自己命运的李旦父子,莫名地生出了一股怨气!
愚蠢的太上皇!他难道看不明白,放权不仅不能缓和局势,反而会致使形势急剧恶化么?又或是他以前在大明宫里表现出来对妹妹的宠爱都是假的?是啊,涉及到根本利害了,男人还会讲什么情义?
还有那个自喻风流多情的李三郎,也不是个好东西!大明宫里人多嘴杂,金城听过很多事情,有个事情:李隆基和弟弟岐王同时喜欢上了一个漂亮的宫女,李隆基一开始不知道弟弟的心思,便向皇后讨要回府了。结果发现岐王老往太子府跑,李隆基很快发现了岐王的心思,然后私下纠结了一番,还是把宫女送给岐王了……
(后来和杨贵妃那千古绝唱的爱情,最后李隆基也是如此纠结叹息了一番,然后听从手下的谏言把杨贵妃杀了平息众怒。)
金城倒是看得淡了,男女之间的事儿,就那么回事而已。对于李隆基这样表面风雅,内心理智的人,金城这个同宗妹妹,是不会寄希望于他的身上的。
而大明宫里的其他女人,对金城来说,总是充满了妒嫉和敌意,让她时时都小心忍让,为了避免别人背后使坏,她倒是练就了许多心眼。
倒是薛崇训……因为他可以娶她为妻,无论是出身还是其他方面,金城完全配得上他!这也是金城萌生了一丝希望的原因所在,虽然很渺茫,但可以让人做做梦。
这个世上,只有至亲至爱的人,才有可能不计后果地维护他人。其他人,可以帮点小忙,但凭什么要牺牲巨大来无私帮助你?
不过,现在她是不再抱有希望了……当听说李旦要传大位的时候,金城就仔细想过其中关系,她感觉到了暴风雨的淡淡腥味,同时也不看好太平公主,觉得她必败无疑……
正文 第十三章 莫笑
书香屋 更新时间:2011…3…12 1:46:05 本章字数:3246
“没有任何人有权杀害母亲大人,除非我率先战死。”薛崇训斩钉截铁地说道,随即又对在场的四个将帅鞠躬,“薛某请求诸位与我并肩作战!”
这时飞虎团校尉汤晁仁站了出来,回顾其他三人道:“薛郎为尽孝道舍生取义,我们为了什么而战?”
众人愕然,薛崇训也有些不解,但依然保持着诚恳的态度,并不想用身份威压,他想了想说道:“如果有人活下来,拜侯伯、食实封。”
汤晁仁笑道:“这事儿危险,命都快没了,还想什么封侯?”忽然他的神情一正,抱拳道,“不过,汤某仍旧愿意追随薛郎。”
其他三个旅帅这才明白原来汤晁仁刚才在半开玩笑地为大家争功,他们却不敢开玩笑,干脆利索地纷纷说道:“薛郎保卫殿下,我等保卫薛郎。”
汤晁仁继续笑道:“很好,果然都是有胆量的小子,富贵险中求啊……薛郎可是丑话说在前头了,会死人的。”
张五郎淡然道:“人迟早也要死,大丈夫死在宫阙之下,轰轰烈烈,并不窝囊。”
薛崇训顿时松了一口气,也颇有点感动,“诸位不顾性命,这份情谊薛某定不相忘。”
“就这么说定了,集结飞虎团,半个时辰后出发!”汤晁仁爽朗喝道。
飞虎团没有陌刀和盔甲,但装备仍旧很多,计有铁马盂、帐篷、布马槽、铁揪、䦆、碓、筐子、斧子、钳子、锯子、镰刀、床、横刀、弓箭、箭壶等等,不然没法煮饭吃,也没法砍树扎营。平时行军还要携带粮草,故每名士卒配备有六匹骡马。
但薛崇训称突袭山匪只需几天时间,兵贵神速,下令轻装简行。于是众军把各种工具抛弃在营房,伐木煮饭的东西都不要了,甚至帐篷也不带,只带武器、干粮水袋和马吃的豆饼,每人两匹战马,收拾停当便出发。
因洛阳周边关防有不少人对漕运衙门的事情了解,甚至什么时候给长安进贡都一清二楚,薛崇训无法找到其他借口,只能借口出城剿匪。
他们昼伏夜行,专走偏僻的道路,只有两三百人的小股人马,隐藏行踪压力不大,三天之后进入关内道。
待飞虎团经过长安东面一道依山而建的关隘时,因地势崎岖,只能从这里过境。薛崇训想着部署在关内道的军队多是上番的府兵,府兵又属外朝控制,外朝官吏多私谒太平,府兵将帅们对太平公主的人不会太过刁难,他便硬着头皮率众过关。
守关将领查完薛崇训的身份,见他带着两三百个没穿盔甲的人,便问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