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破空声响起,这是有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急速上鸡笼山。
人影从孙恩背后的山道出现,扑地一声,双膝下跪,朝着孙恩请安。
来人是个灰袍道人,只见他笔直的上身有如一根晒衣服的竹竿,轻飘飘的似没有半点重量,脸容枯槁蜡黄,以黄巾扎髻,双目细而长,配合精芒电射的眸神,令他一对眼睛像两把利刃,确使人望之心寒。
他毕恭毕敬道:“天师万安。”
来人正是孙恩两大弟子之一的卢循,他本是孙恩的妹~夫,先世是范阳世族。不过家里跟孙恩家族一样,早就被王谢这样的大家族压迫成为寒门,而孙恩弃儒从道之后,卢循也是最先响应的,成为孙恩追忠实的弟子。
孙恩的目光仍旧在九华山上的云海变化之中,任由云海凝聚了又散开,散开了又凝聚。
最后孙恩才缓缓开口道:“小循是否已经将太乙道尊的身份透露给司马道子。”
卢循点头称是,同时对于太乙道尊却缘吝一面,没能亲自见到,觉得有些可惜。
孙恩似乎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用着温和的语气道:“起来罢。”
卢循缓缓起身,仍旧恭敬的站在孙恩背后。
孙恩淡淡道:“我知道小循希望见那神秘的太乙道尊一面,看看这让我孙恩都惦记不已的人物,只是你最好还是不要见他,我希望你能够全心全意的辅佐道覆,推翻腐朽的晋室,我和道尊之间的事,已经不关世间任何的关系,甚至太乙教也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卢循有些心里发沉,只觉得孙恩离他越来越远,却又说不上来为什么。天师教乃是孙恩一手建立,里面蕴含他毕生的心血,可是卢循却知道孙恩对此早已不再那么如早年一般全身心投入其中。
第十三章仙路(为普通读者万赏加更)
天师啊天师,难道一个太乙道尊就让你忘记过去的初衷么。这也是卢循想要见太乙道尊的缘由之一。
卢循有些丧气道:“我似乎再也没法明白天师了。”
孙恩呵呵笑道:“总有一天会明白的,只是希望你不要后悔,你是除我之外,唯一有希望将黄天大~法推至最高境界的人,只可惜以你的根骨还不足以在今生今世达到这目标,哎,将来的道路是那样看不见尽头,就算是我又能比你好到什么地方去。”
卢循只觉得孙恩似是站在他身前,但又像不在那里,好像孙恩已嵌入了身前的虚空,又与天地浑成一体。
尽管卢循对孙恩的贯通天人之道,尽览众生玄微,早习以为常,此刻仍旧有说不出的难受,因为这代表两人之间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差距。
孙恩终于踏上了仙级层次。
孙恩自创的黄天大~法,上承道家之祖老子的《道德经》,再集两汉道法的大成,渊源自黄老,法授天人,已达超凡入圣之境,非是一般武术能望其项背。
卢循作为黄天大~法的继承人,自然深悉这一点。
此刻无疑表明孙恩已经将黄天大~法炼至众有皆空,清虚一毋,盘旋天地之间,是我非我,是空不空,天地有毁,虚空不毁。乾坤有碍,惟空无碍,所以神满虚空,法周沙界。此黄天大~法之——黄天无极,无以加矣。
黄天无极。无极之后,仍是无极。
卢循收拾好心情,沉声道:“不知我们下一步做什么打算。”
孙恩淡淡道:“司马道子到现在跟谢安已经无法共存。所以我料淝水之战固然谢玄必胜,但是谢家却会因此实力大幅度削弱。即便是我也不得不承认他谢安和谢玄联手,将是我们推翻晋室的最大障碍。我本来想亲自出手刺杀谢玄,不过现在就坐观谢玄班师回朝,跟晋帝司马曜、司马道子、王坦之、桓玄等人斗个不亦乐乎。”
卢循这才明白孙恩的用意,李志常作为太乙教主的身份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若是谢玄大胜归来。加上谢安又和李志常会面过,只会让疑忌坐实。
因为谢安无法辩解,这不是谢安没有办法洗清自己。而是从根本上,司马道子这些人都不会相信这些。
至于桓玄现在可以跟谢安结盟,但是他更希望看到晋帝和谢安不和的局面。
卢循迟疑了一下,片刻之后沉声道:“只是我还有一点不明白。天师为什么笃定谢玄必胜。”
孙恩淡淡笑道:“这便是小循你依旧没有站到棋手的角度看待问题。我就指明两点原因,第一谢玄的北府兵虽少,却是他和谢安一手打造,在军中有无上权威,加上北府兵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得到了将士的拥护,苻坚虽有百万之众。却人心不齐,他又不是韩信那样的统帅。也不敢将百万大军交给别人,自然掌控不了这些派系复杂的百万大军。比如苻坚军中的慕容垂便是苻坚军中最不稳定的一面。”
卢循道:“据传苻坚对慕容垂推心置腹,为何慕容垂会不稳定?”
孙恩道:“在争天下面前,就是父子也要相残,更何况这些胡人根本不懂什么仁义,争天下本来就是强者为尊,更要无情无义,苻坚固然知人善用,可是心肠太软,没有王猛的苻坚,在慕容垂这些人眼中跟一只待宰的羔羊也没有区别。”
李志常孤身一人北上,望着满天星斗,不觉入神。
北斗七星跟他息息相关,星辰精华,无时无刻不在滋养着他,体内玄功自然运转,将他和紫薇垣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可惜北落师门现在并不在他身边,李志常不由有些想念着惫懒的猫儿。将来若有无尽的岁月,北落师门和无常剑将是大有可能一直陪伴他。
逍遥教的真气偏向于邪魅阴寒一流,李志常在十里之内便可以感受到这种邪气,抓~住逍遥教的妖人,顺藤摸瓜,找到任遥实在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事情。
一路北上,不同于晋室偏安,这些地方,许多荒村,有时候一个镇都见不到人影。
这当然不是一直都这样,是因为苻坚南来,百万之众,着实吓惨了一些老百姓。
当年东晋才建立的时候,就带了百万的军民渡江,那些老人许多还未死去,自然记得五胡乱华时,究竟有多么可怕。
身为百姓,在这乱世就好比蝼蚁,实在没有什么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办法吗,能做到的不过是,一躲再躲,有时候就算这样质朴的愿望也难以实现。
只有强大的力量,才能在这乱世生存。
弱肉强食,便是这时代的写照。
李志常还未曾经历过这样的乱世,比起当时在隋末那个时代,这个时代显然还要残酷许多。
毕竟从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居然只有三十八年的统一。
在路上慢慢走着,李志常突然一奇,身形一阵恍惚,到了旁边山坡背后的草丛边,拨开草丛,只见到一个面色惨白,有些胖的道人。
这正是太乙教的护教奉善。
得了李志常的真气,以及九组,奉善很快就面色变得有些红~润。
他悠悠醒转,只见到月光之下,李志常白衣如雪,这道背影,他绝不会认错,连忙跪地道:“奉善见过道尊。”
李志常道:“这倒是奇怪了,你被阿难的刀气伤了也就罢了,以阿难的性情,对你这种货色,几乎不会动什么真格,好好养伤,你也不会伤成这样,还昏迷在这荒野中,倒是真正差点送你去黄泉的是一种厉害的丹毒。”
奉善是少数知晓道尊神通莫测的人物,对于道尊只从他伤势,便可以窥出这么多东西,并不感到奇怪。
他惭愧道:“道尊所言分毫不差,我不自量力,被阿难刀刀气所伤,本在附近分坛养伤,结果忽然出现一位自称安世清之女的美丽少女,连挑本教三个道坛,最后杀到我养伤的分坛,我无奈出手拖住她,离散教众,却没想到此女如此厉害,我伤势未复,又幸亏那少女有别的事情,才勉强逃生。”
ps:五更爆发,求月票啊
五更爆发求月票
月票拼到这地步,只能血战到底了,这月没有双倍,大家请把手上的月票投给我
第十四章中黄太乙
自东汉末年大贤良师张良起义以来,供奉‘中黄太乙’为神明的道教徒便都被称之为黄巾贼。
黄巾军失败之后,供奉‘中黄太乙’的道统却没有灭绝。因为分散各地,教义也产生了差异,形成了许多分支。
在这数百年间,这些分支一一湮灭,最后只剩下了太乙教和天师道。
李志常掌管太乙教,只不过是为了方便搜集炼丹材料,不参与太乙教和天师道的道统之争。不过若是太乙教遇上什么生死存亡的事情,他也不会坐看,毕竟要想再找太乙教这样大的势力,为他服务,很麻烦。
当年孙恩黄天无极大成,便杀上太乙教总坛,无一合之敌,结果在百步外便被李志常道破气机,不敢继续出手。
而孙恩也借此,将黄天无极推至地仙级,成为自东汉以来,名副其实的道门第二人。
而除却太乙教以及天师道之外,仍有一人承继了黄巾贼的道统,因为此人独来独往,倒没有道统之争。
这人便是安世清,外号‘丹王’。
安世清和孙恩、江凌虚师出同门,都是当时道家第一人闲云的弟子,而安世清不入宗教之争,自称道家,承继先秦道统,跟上古练气士倒是颇为相像。
李志常悠然道:“若真是安世清的女儿,只消她得了安世清一半真传,也绝非你们所能单独抵挡,你师父江凌虚现如今在何处?”
对于安世清女儿之事。李志常浑不在意,太乙教在北方人多势众,安玉晴一时间尚能单独捣毁几个分坛。但等太乙教的人结合起来,便不是她所能对抗,更何况江凌虚仍在北方。
奉善低声道:“师尊探得天心佩落在了逍遥帝后任青缇手中,正追杀她。”
天心佩和阿难尊者手上的一对太平玉佩合称天地人三佩,藏着亘古以来的大秘密,据说勘破这三佩的秘密便可以白日飞升,去往洞天福地。成为天仙,不坠轮回。
这秘密也并非所有人知晓,唯独一些道门高人和某些大势力的头目才略知一二。
天地二佩又称太平玉佩。因为当初这玉佩落入太平道手中许多年而得名。
江凌虚本就是太平道的传人之一,之前这太平佩被他师尊闲云传给他师兄丹王安世清,江凌虚没有李志常的帮助,却是不敢亲自招惹安世清。只是几次派人去骚扰安世清。让他不得安生,企图打搅安世清的修炼进境。
近来江凌虚却得知太平佩被逍遥教帝后任青缇从安世清手上骗走,故而又起了心思。
毕竟他自问不是安世清的对手,拿下一个任青缇依旧绰绰有余。更何况李志常为了寒玉髓,必然找任遥的麻烦,更不惧逍遥大帝任遥和任青缇联手了。
李志常不屑道:“你师父还坐着寻找洞天福地成仙的美梦,仙道岂可假他人而成,纵然有仙丹服用。不懂自然之道,也不过是不会死的蝼蚁而已。”
江凌虚资质不差。却没有道心,所以这些年太清元功固然练到登峰造极,却仅仅止步当初宁道奇的境界,甚至还稍逊一筹。
李志常如果不是因为没有更好的合作人选,也看不起江凌虚这家伙。
奉善苦笑连连,倒是不敢接话,无论是江凌虚还是道尊,都不是他可以谈论的。
其实相对于江凌虚,奉善更愿意和道尊相处。
道尊不似江凌虚那样重视名利,而且还同时做着长生不老的春秋大梦,人品并不是很好。
而另一方面,不管他们这些人尊敬还是不尊敬道尊,道尊也不会在意。
而且道尊对道经的阐发,以及结合武道生出的妙用,皆让奉善他们收获不前,只是他们也很少见过道尊。
对于能够在李志常身边长大的纪千千,奉善他们是发自心底的羡慕。同时他们虽然根基在北地,却也羡慕能时常到南方的护教。因为这些人,都可以找借口,去建康城面见一下道尊,若是运气不错,得几下指点,也能解开困惑许久的武学难题。
而一般情况他们也只有在收集到珍贵的药材时,可以借此机会见道尊一面,同时问问武学上的疑难。
送药材给李志常是必然能得到指点的,这也是太乙教众人这些年能够孜孜不倦给李志常找那些稀奇古怪药材的原动力。
不过江凌虚能和李志常共存,更多是因为李志常不太在乎太乙教的权利。不过这也是江凌虚头疼之处,因为若有李志常相助,太乙教一定会成为天下三帮四教中最强横的民间势力。
只是李志常若真是追名逐利之徒,江凌虚也不知如何自处。
江凌虚武功算不上天下最顶尖那一批,故而这些年太乙教能够跟竺法庆对抗,还是因为李志常的缘故。
竺法庆可谓是北方汉人第一高手,而且在佛门中独树一帜,不遵从天竺传来的婆罗门等级之分,号召最下乘的佛门子弟做出反抗,虽然因此弥勒教良莠不齐,也因为联合了最广大佛门子弟,得以将弥勒教快速崛起,成为三帮四教中唯一在任何方面对天师道不落下风的民间势力。
三帮四教便是对天下最厉害的七股民间势力的合称。三帮是黄河帮、大江帮和两湖帮;四教是太乙教、天师道、弥勒教和秘不可测的逍遥教,代表着天下民间七股最强大的势力,互相倾轧,争取地盘,扩充势力。
七大势力的争斗可谓每时每刻都在发生,而且根本不会有缓和的余地,即使有两者结盟,也可能在几天后,就撕毁盟约。
李志常自然对于这些争斗毫无兴趣,以他大地游仙般的实力,看这些争斗跟过家家没什么区别。
他才懒得理会,以免耽搁他炼丹的时间,他随口对奉善道:“既然如此,你就暂时留在我身边干干跑腿的事情,你的资质不差,要成仙成道虽然没有指望,不过达到魔门一般宗主级那种程度,还是有可能的。”
奉善神色一喜,没想到居然因祸得福,还能跟在道尊身边一段时间,这次受伤,简直太划算了。
ps:感谢88bb的万赏,紫式部公主、马岭卢钱和书友150901123407444的588赏以及这个好难填、会咬狗的人、落叶随风觉、登峰见我、遥控楼、马岭卢钱、書友2010的的打赏
第十五章百万雄师
太乙教的根本,便是太清元功,可以说是最上乘的练气法门,练到极致,即使比起李志常当初的神照经,也尤有过之。
只不过太清元功仍旧可以追溯到道德经,因此太清元功要想练到最上乘,也不得不看个人对道经的领悟,如果是绝世仙骨,练这太清元功自然是事半功倍,如若资质不行,那么将会十分艰难,不过作为道门正宗练气法,即使资质愚钝,也不会有什么走火入魔的风险,但是进度却差强人意了。
奉善的资质属于中上,练这太清元功也谈不上什么不合适,李志常的神通,自然对他体内真气运行,洞若观火,只是几句提点,便让奉善的修行,有了质的突破,只不过奉善到底不是绝世根骨,又机缘不够,也不过是能到竺不归那种级数人物。
不过这对于他而言,已经足够。
李志常登临八公山,身后跟着奉善。奉善已经功力恢复,且更胜从前,这几日倒是眉飞色舞。
李志常倒是在这里停留了好几天,他天子望气术能看破万人气机,谈笑杀人,不过在百万大军面前,仍旧显得有些薄弱。
要知道俗话说得好“兵过一万无边无沿,兵过十万扯地连天”,百万军人的阳刚气魄,血气冲天,即使练成阳神的地仙级人物,也不敢在附近神游。
此际远处的寿阳城外,苻坚的百万大军横隔在淝水北岸,黑压压。几乎望不到根底。
李志常便借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磨练精神,和提升许久没有进益的天子望气术。
百万大军的杀伐之气。可是很难遇见的。
而当初李志常没到今日境界,在大唐虽然贵为天子,也不能如今日这样借着百万人的血气,来锻炼元神以及天子望气术。
同时李志常往南边眺望,淝水从北方流来,先注入淮水,再南行绕过寿阳城郭东北。在八公山和寿阳间,往南而去,淮水横亘城北半里许处。颍水由边荒集至淮水的一截河段。大致与淝水保持平衡,两河相隔十多里,颍水汇入淮水处名颍口,淝水注入淮水处叫峡石。一在上游一在下游。分隔不到十里。
颖口和峡石同时有苻坚的大营驻扎。
奉善感叹道:“寿阳正是苻坚南下必经之路,扼住苻坚南下的咽喉,一天不打下寿阳,苻坚就必然寸步难进。苻坚能一统北方,的确不简单,如今时节,雨水贫乏,有些河道甚至骑着马也可以涉水而过。届时百万大军一涌而过,只怕寿阳城即使铜墙铁壁也守不了多久。”
李志常淡淡道:“苻坚的策略没有错。不过奉善你小看了谢玄,你难道忘记谢玄是如何成为内九品第一高手?”
奉善闻言一震,想起了当初谢玄年仅二十三岁,便孤身一人击杀上任的两湖帮帮主“刀魔”向在山,跃升“九品高手”上上品的宝座,十多年来未逢敌手。
谢玄是一个刚强的人物,怎么可能会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当初两湖帮如日中天,向在山,更是南方公认的第一用刀高手,谢玄居然在两湖帮的老巢将其击杀,即使以胆大包天也不足以形容。
此次谢玄掌握八万北府兵,皆是他的子弟兵,胆气更壮,只怕面对符秦的百万大军,也敢迎头痛击。
只是这无疑以卵击石,谢玄能击败苻坚这一统北方的无敌霸主么?
奉善自己也不相信。
奉善迟疑了一会,沉声道:“在如今这局面,我看不到谢玄丝毫成功的可能性,确切而言,苻坚若是率领大军渡过了淝水,并且站稳脚跟,谢玄便注定败亡。”
李志常远眺淝水东流,负手而笑道:“奉善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奉善惊疑道:“不知道尊所言何事?”李志常绝非无的放矢之人,他这话必然表明谢玄还有什么暗手。他不认为谢玄率领不足十万的北府兵,硬憾符秦百万大军是什么正确的选择。
谢玄不是项羽,破釜沉舟用在今日。也未必适用。
不是所有人都能像项王那样,以一个人的武勇,来改变战局。同时项王最终还是败给了刘邦,也不足以证明项王有何成功之处。
自太乙教的立场而言,符秦渡江而去,攻灭南晋,对他们而言并非什么有利的事情,因为若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绝不会容许三帮四教这样的存在。
只是无论三帮四教的实力多么雄厚,在整个国家机器面前,仍显得分量不足。
所以能和符秦抗衡的,目前而言,也只有南晋。
苻坚携乘百万之师,纵然人心不齐,但只要一直战无不胜,就没有人敢有公然反叛,这也是氏族人这些年来,能够统治北方大地的缘故。
王猛正是深悉这一点,才在临终之前告诫苻坚不要南征,正因为他看到这个他倾尽毕生心血的帝国,根基并不踏实。
曹孟德当年赤壁之战能够失败,那是因为他已经建立无上的权威,但是以曹孟德官渡之后,无敌天下的威望,赤壁一败之后,仍旧失去了短时间统一天下的机会。
苻坚为代表的氏族,人口实在太过稀少,若是一败之后,将不可能守住北方广袤的土地。
在王猛看来,将北方民族大融合之后,方能有真正必胜的把握从容击溃南方。而那时候,即使失败,也不会伤元气,这是最稳妥的做法。、
民族大融合,是王猛给这个最黑暗的时代,开出的一剂猛药。
固然这不为汉统所接受,但是在冉闵之后,北方汉族已经不再占据绝对优势的人口,唯有以汉人先进的文化,方能扫清胡尘。
可惜苻坚好大喜功的天性,绝不会慢慢等待民族融合的那一天,同时加上慕容垂这些不世出枭雄的推波助澜,苻坚才决定了兴兵南征。
这些道理,在高明人士眼中,自然洞悉透彻,可是身在局中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李志常并非天才的战略家,而是他一向以游戏人世的态度,天然便站在这争霸天下的棋局之外,所以才能一眼透彻出,此中的关节。
这一点他不会给奉善详细说,人世间的名利争夺,至多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切分分合合,在你参与局中时固然有些乐趣,但是一旦胜负底定,便有无尽的空虚。
第十六章名将谢玄
争霸天下的游戏李志常已经玩过一次,再让他干一次,只会让他觉得意兴阑珊。
不过对太乙教他还是会有应有的提点,绝不能让太乙教干出什么昏头的事情,在他三灾到来之前。
李志常遥指寿阳城,淡淡笑道:“奉善你或许没有发现,这一天来,寿阳城中,连一丝炊烟都没有,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奉善这才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因为他想通了一件事,喃喃道:“谢玄居然有如此魄力?”
他想通的便是,从一开始谢玄就没有打算死守寿阳城,而是直接放弃。
谢玄想要干什么?
这绝对是堪比韩信当年背水一战的魄力。
谢玄将自己逼到了绝路,等苻坚大军的先锋队伍攻打寿阳城的时候,发现寿阳是空城之后,将会摆在他们面前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守住寿阳。
苻坚百万大军在北岸自然是可以连成一气,可是渡过淝水之后,就要分兵进驻寿阳,而谢玄定然会在寿阳城,乃至于附近设下陷阱。
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谢玄等人自将难以抵御。但是谢玄放弃寿阳这高明一招,给苻坚以绝大引诱,又不得不接受其中的苦果,那就是因为淝水天然的阻隔,以及苻坚军队实在太多,绝非一两天就能渡过淝水,给以谢玄迅速发动进攻的机会。
在淝水北岸,苻坚的军队自然如铁桶一般。但是到了南岸,情势将会截然不同。
谢玄也有了机会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
可是放弃寿阳。也等于让谢玄必须在数日之内,将胜负分晓,不然等苻坚百万军队逐渐整合,谢玄再无翻盘的机会。
李志常打量了一下八公山四处的草木,一摆手道:“我们走吧,谢玄的军队过来了。”
奉善回头一望,果然见到山中风吹草动。极不正常。
谢玄既然撤离寿阳城,那么军队一定会驻扎在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八公山里面本就有山城。足以驻留数万大军,而且从山上俯冲而下,谢玄的奇兵,突然之下。将符秦的先锋打得落花水流。自然是毫不意外的事情。
当晚果然有交战的声音,在不远处,奉善跟着李志常看着南晋的军队,借着地利,和埋伏的军事设施,一举歼灭仍旧进驻寿阳城的前秦先锋。
同时他也有些奇怪,对着李志常禀报道:“似乎领头的那份将领,是之前跟着阿难尊者那人。”
李志常瞧着指挥若定的刘裕。和他那在夜晚也大放光彩的刀法,从容道:“这小子确然师承阿难尊者。不过他的确有绝世根骨,将来武道的成就之大,恐怕还在你师父之上,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此夜刘裕带了数千步兵,分三路渡河,每组一千人,每次偷袭便把河床填高,数次之后,自然可以让谢玄的骑军可以迅速渡河。
而刘裕手下的军队,故意会曲膝弯腰调较露出了水面的高度,在黑夜里没让符秦军队察觉。同时刘裕的人在碎石包上洒上一层泥沙和枯枝枯叶,若从岸旁看进河水去,决不会发觉异常处。”
李志常将这一切看在眼里,若是这些行动都是刘裕一个人相出,并完成,那么他见识绝不逊色于寇仲天才统领。
说起来,李志常见过无数天才,最中意的仍旧是寇仲,此子天赋奇才,一身道骨,李志常毫不怀疑的相信寇仲将能在刀法上超过宋缺,成为地仙级人物。
而他看见刘裕,就仿佛看见了寇仲一般,两人在神气上,居然有不少相合之处。
奉善摇头道:“这人我倒是不认识,不过他的武功似乎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之前他的武功似乎还有没这么高明,要知道我上次见他,还没有过足一月。”
李志常道:“有点意思,你说他跟在阿难尊者身边,我只怕阿难尊者也可能在附近。”
奉善沉默良久,再次问道:“道尊可知阿难尊者是何来历,他的武功实在高的离谱,我怕当今世上,除了道尊之外,无人可以说,能够稳胜阿难尊者。”
李志常沉吟道:“阿难刀有别于人世任何武技,而是属于另一种力量,那是超越人世的力量,所以当他最终催动起来,威力甚至劈开江河,如果不是因为某些缘故,我迟早要和他一较高下。”
奉善不由心里一惊,道尊的评价实在太过骇人听闻。
况且阿难尊者出身佛门,若是在北方和弥勒教勾结起来,他们太乙教恐怕将会被排斥得更加彻底。
虽然因为阿难尊者抢得了太平玉佩,成为三帮四教眼中钉肉中刺,可是不担保其他教派和帮派去跟阿难尊者合作。
奉善心中之事,李志常一清二楚,他察众生于玄微,除非仙级人物或者天赋异禀,不然别人的心思很难瞒过他。
这并不是他有意为之,而是境界到了,自然而然的神通。
如那道祖,甚至据传,只要凡人只要心中想到了他,皆会有所感应。不过2生灵何止亿兆,如果道祖都要感应,岂不会被弄得道心浮躁,若真有此事,其中定然还有别的玄妙。
李志常也是随意一想而已,淝水之上,战云密布,百万人的气息交杂,汇成一道道凡眼看不见的红尘万象。
李志常也不敢随意出动自身的精神,去干跟百万军队血气抗衡的傻事。
李志常翻阅道经,知道大贤良师张角当初就曾经面对十数万大汉最精锐的军士,出动阳神,驱使天地力量,几度击败汉军。
这等神通,在李志常眼中都有些不可思议,张角的境界绝不会只有地仙级那么简单。
不过如此滔天威势的张角都死了,实在让李志常有些触动,不知当时东汉末年那些道门人物,究竟到了何等境界,居然能击杀张角。
左慈、于吉都是传闻中的地仙级人物,可是没有半分道统留下,李志常也觉得有些奇怪。
谢玄一身素白色武士服,淡蓝色长披风,背挂他名震江左的“九韶定音剑”,策骑纯白骏马,英俊无匹的脸容冷如铁铸,没有透露丝毫内心的情绪。纵是高踞马上,他挺拔的体型在在显示出非凡的气魄,充满力量和信心,像一把出鞘的宝刀。他今年刚好四十岁,但外貌只像未过三十的人,神采飞扬。
第十六章呼风唤雨(为88bb的万赏加更)
此刻在谢玄身边的正是北府兵第一猛将刘牢之。
后面是十多个亲随,人人体型彪悍,无不是久经战阵的精锐战士。
谢玄自从被任命为衮州刺史,出镇广陵,他便在亲叔谢安全力支持下招募淮南江北之民为兵。江北一带民风强悍,武技高强者大不乏人,谢玄锐意训练下,不数年已成劲旅,号“北府兵”。苻秦屡次南犯,北府兵御之,战无不捷,令北府兵声名大噪,故而这次苻坚百万大军南来,谢玄率军抵抗也是众望所归。
一行人饮马峡石,谢玄勒马注目着淝水,悄然无言。
后面一行人,包括刘牢之在内都不由对谢玄的战略,佩服的五体投地。
谢玄主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