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中华再起-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终确定下来,由淮军最早班底的几个悍将带着中军营的几百兵,再加上张府的几十个下人,组成了一支武力非常骇人地迎亲队伍。其实太平军在长江南岸。醉lu书院虽然江北大营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不过对张华轩的淮军太平军还是很忌讳小心的,捻子则远在淮北,以前都没有机会来苏北闹事,以后则更加没有可能了。至于小股的盗匪当然不可避免。不过淮军出动这几百兵马,于其说是护卫,还不如说是仪仗。

在幕僚中张华轩没有挑选别人,丁宝搞城管正搞的带劲,沈葆他们也是忙地脚不点地。倒是薛福成最近没什么要事在手头,所以被张华轩点名带在身边。

薛福成其实相较于他的年纪来说。有种超过实际年龄的老成。论起年纪来他比张华轩还要小一点,论起文章强的就不止一星半点,论起城府和智识来,恐怕也未必比张华轩弱了,就聪明人来说。对方是蠢是笨还是不弱于自己,这倒是能一眼就看出来的。

骑在高头大马上地张华轩拒绝了戴胸花的打扮,在他看来这太过滑稽。不过跟随在身前左右地伴当护卫们却都是一脸地喜气洋洋,连整个仪仗护卫都是用着大红的色调,甚至连淮军士兵的火枪上还扎了一束红绸,就这一点而言,着实让张华轩不满。

“玄耘,你看这些家伙满脸喜色的样子,好像结婚的是他们。”张华轩挥着马鞭,看着道路两边一成不变地青绿色的小麦地和枯萎着树枝的白扬树,颇觉无聊。

刚出淮安那会子他还能享受这难得地闲暇时光,一心只看着道路两边的风景,然后有不少淮安本地的居民闻风而至,在大道两边高呼张大人万福,如此种种,让张华轩颇有点志得意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感觉,等穿州过府,到了高邮境内进了扬州地界后,风景人物就明显有点儿不同,虽说两边的麦子地都差不了多少,不过那种感觉和味道就硬是不同。

扬州毕竟紧靠着江北大营,财政还是上缴给江苏藩库,虽然张华轩在厘金上能够做主,给扬州百姓减免了不少,不过无论是在财政改革或是土改,或是兴盛工商等事上,扬州都沾不了淮安多少光,毕竟淮安的工业化也开始不久,辐射也只是向着本地的州县进行,扬州想要沾光还早了一些。醉lu书院而土改也是这般,淮安也是刚进行,虽然扬州知府杨廷宝很听话,在很多政务上都听从张华轩的安排,不过想让他冒天下之大不讳在扬州这样的战略要地的大型城市搞这些激进的改革,再加上扬州的士绅势力庞大,又紧邻怡良和吉尔杭阿所在的苏常等地,想如同淮安一样搞些动作,其实还是太难了。

如此一来,看在张华轩眼里的扬州就有点儿不对劲了,他骑在马上马鞭挥扬:“这里的水利设施太差,道路也该修一下,这阵子没有下雨,呛的我一鼻子灰。”

薛福成从鼻子里哼了一声

人是没有去过北京吧?这种天气北京的气候和道路才不下雨呛你一脸灰,下了雨骑马都骑不得,没过脚脖子的灰泥,除了紫禁城外有几幢好房子?暮气沉沉,居然还天子脚下,真不知道有什么好。”

这个话题张华轩还真是颇为赞同:“是啊,我就没觉得京师有什么好,暮气确实是不小,而且我看过多少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我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在京师任职,当初捐官时也没有到京引见。”

“我看咱们淮安就很好,一切显的朝气蓬勃。”薛福成显然对淮安已经有了很强的归属感,提到淮安时就满脸的骄傲,与刚刚提到京师时的鄙夷模样绝然不同。

“听说大人接着要建设海州?”

“没错,淮安虽然不错,也是内陆的交通要道,不过它先天不足。玄,以后是一个海洋的时代,咱们以前不懂,所以让英国鬼子一直打进镇江,以后要还是不懂不重视,迟早有一天会被人打进京师,烧掉圆明园。”

薛福成确实觉得清朝已经是日暮西山,所以今天主动与张华轩挑起这个话题,不过对洋鬼子能打进京师烧掉圆明园却是有点似信非信。

看到他的脸色,张华轩也知道自己这个年轻的幕僚并不相信。其实虽然当时的中国打输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但当时的人消息太过闭塞,而且经过清朝的闭关锁国,对国外原本的一点了解都荡然无存,所以虽然打输了战争,其实不少人都觉得是前线将士无能,或者是敌军使用了妖法之类。

“玄耘你不要不相信,这几年英法两国和俄国在克里米亚争战,你知道双方动员了多少军队?英法两国大约是二十来万,俄国是五六十万人,双方都是出动了精锐,火炮数量极多,这场战争我的判断是俄国必败,因为俄国人的火器太差,军队素质也远不如英法两国。可是玄耘你也知道,当初英国人打咱们大清,开始就出动了四千来人,最后也就一万来人。如果他们把在克里米亚的二十几万人派到中国来,你觉得会怎么样?”

看到薛福成一脸震惊的模样,张华轩冷笑一声,又道:“不过以他们的国力,也没有能力和财力把这些军队派到中国来,克里亚米战争争的是巴尔干半岛的统治权,这个对他们太过重要,远远大过于在大清的利益,所以两边都拼尽全力。明后年战争打完,我想他们的眼光就会投到咱们大清来,到时候如果再打,最多也就两三万人的规模罢了。”

薛福成还是满脸的惊愕,还有一点点惶恐,他此时与一般的中国士大夫或儒生不同,在淮军呆了一段时日,对淮军的战斗力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而平时据张华轩所说,淮军现在的整个训练与做战水淮,大概与英法军队的二线守备部队差不了多少,与俄军的一流也还有点差距,可就是这不到两万人的淮军就能横行中国,更不要提相同数目或更多数字的英法强国的军队,再配上坚船利炮了。

“越是这样,福成就越是有话要对大人说。”薛福成已经把惊愕的面孔收了起来,转而变的坚决。

“好,有话便说,我看你这次跟我过来没有这么简单,应该是故意显的空闲,好让我点你的将。”

“福成这一点小心思自然是瞒骗不了大人。”被张华轩这么把遮羞布扯了下来,薛福成倒没有一星半点难堪的感觉,反正他不论是年龄和地位都比张华轩小,就是被看穿了或是干脆训上几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福成有意跟过来,就是有心腹的话要和大人说。在淮安时耳目太多,没有办法不露形迹的和大人谈心。”

“哦?”张华轩这时候还真的起了兴趣:“那你究竟有什么话要和我说?”

“大人觉得大清现在这个状态,还能维持的下去吗?”

“维持应该不难,不过沈葆他们天天叫着要中兴,我看也难。



“我也觉得是,大清是积重难返了。”

薛福成面露沉思之色,向着张华轩道:“如果没有来淮安效力,凭我兄弟两人中举不难,然后做官,或是到骆秉章或是曾国藩或是哪个督抚手下做幕府,这应该都不难。而且我这两年观察,太平军虽然看起来还能打,其实没有什么前途。假借妖教来煽惑民众起事从古至今就没有成功过的。况且,洪秀全连张角都不如,人家最少在成功前没有大兴宫室。”

第三卷 中流砥柱 (72)会党

福成说到这里张华轩已经大致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歪福成笑道:“你的意思是说,如果不到我这里来,只看到别的督抚和太平军较量,应该相信中兴不难?”

“不错。zui*露书院”薛福成点头道:“如果不到大人这里来,我想我也不会有什么开阔的眼光,也不会思索大清为什么会到现在的这种地步。”

“什么地步?”张华轩装傻道:“我看大清还蛮好的,剿灭洪扬之后,天下就会太平,到时候马放南山,又是太平盛世。”

“大人,你来说这样的话太恶心了。”

薛福成瞪眼看着张华轩,薄怒道:“以大人在淮安的所作所为,难道就真的为了洪扬之患?其实以淮安现在的实力,如果不搞工商什么的,把那些钱全用来养兵,十万人拿着火枪和装备三百门大炮杀到南方,半年内就不存在什么太平天国了。

不过这样干法,和原本的大清根本没有什么不同,而学生走访除了淮安很多地方,感觉除了淮安之外,到处都是一片死气沉沉。”

“所以,”薛福成下结论道:“大人的用意显然不止是淮安这一块,甚至也不止是两江。依我私底下的见识,大人怕是要染指全国,改变大清的全貌。而要做到这一点,大人对取而代之这件事,想必也有着相当的兴趣。”

张华轩听到这里简直是佩服了,他自己是个穿越客,原本前世已经在官场混了很久,现在又是掌握全局,论起头脑来当然也算是不错,不过眼前这个薛福成不到二十,混到自己幕府来也就一年多时间,头脑居然就如此清楚,看事也如此准确。看来这个时代的人杰根本就不能小视。

“不错。”既然对方说到这种地步,再装傻也就没有意义了,张华轩索性点头认了。zui*露书院

薛福成显的非常满意,既然张华轩实话实说,他也便老实道:“其实大人所做所为大家都看的清楚。大人没野心的话也只能骗骗那还没有来过淮安的傻蛋。这半年来,大人的军营中已经有了一个小型会党,学生不才也被延请进入其中,大家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辅佐大人夺取天下。”

“什么?”这一次轮到张华轩愕然失色了。军中会党和秘密组织向来是军中大忌。张华轩记得在清末年间军中最大地会党和秘密组织就是哥老会,太平天国平定后。驻扎在西部的清军有几次上万人规模的兵变。起事的源头就是军中的哥老会。甚至连左宗棠那样地强势人物,有一次发觉自己麾下的士兵突然自动集合,然后迎接一个外地汉子入城,欢呼之声响彻云宵,到第二天左宗棠接到公文。却是朝廷要求他协助拿捕一个大盗,而那个大盗却正在他的兵营里帮他检阅士兵。

原因很简单,那个大盗是哥老会的大龙头。而左军中十有八九都是哥老会的成员。面对这样地情形,连强悍的左宗棠也没有办法,最后只好自己也加入哥老会做大龙头,这才算是彻底地掌握了军队。

张华轩有鉴于此,规定军中不准许有任何社团背景地士兵存在,不论是青帮还是洪门或是哥老会,只有有这种背景存在的士兵或军官就一律开革出营,绝不宽贷。

因为这种严令,所以在淮军中算得上百分之百的身家清白,况且当初招兵的时候也是多半从淮安附近招收的身家清白地农民为主,这几年来张华轩根本没有听说过军中有什么会党会子存在,薛福成猛然这么一句,却是当真把他吓了一大跳。

他略一思忖,便向着薛福成道:“五常这个该死的肯定也参加进去了。zui*露书院”

薛福成抿嘴一笑,向着张华轩答道:“没错,五常也在里面。这个会党其实没有别的用意,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三十个人,全是军中地高级将领,大伙儿也是想拥戴大人上位,就算不谋清,将来成就也不局限于淮安一郡。”

张华轩冷哼一声,怒道:“就算十个人,只要五常不在内,他也应该查的出来。这个家伙居然敢瞒骗我,当真该死。”

他发作张五常,其实也等于是发作所有加入这个军中小会党的人,薛福成却是一点不惧,当下向着张华轩正色道:“大人如果不满,福成可以自刎谢罪,其实就是五常当初也说,此事大人若是追究,他应该以死谢罪。”

薛福成倒还罢了,张五常的话张华轩却深知是实,毕竟身为家奴和情报部门的头领,张华轩是对他百分之百的信任,不管为什么被张华轩发现他有所隐瞒的话,恐怕也只能以

了。

薛福成自然知道这个道理,当下又向着张华轩道:“五常之过福成愿意担起来,大人若要追究,福成愿意以死相谢。”

张华轩恼道:“我要你们又不是让你们没事表演抹脖子给我看的。



他此时确实有些着恼,一向以为智珠在握,对军中也好,对整个大局也罢,他都能掌握的磁实,不会出半点差错。现下居然就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蹦出来个会党,虽然以保他为目的,不过总归叫人不舒服。

两人一时间不再说话,只是纵骑而行,由淮安到扬州三百余里路程,再加上带的婚仪物品很多,每天只能走五六十里,两人纵骑奔出一阵子,已经把大队甩下很远,苗以德看了不放心,只得派遣了几十个有坐骑的戈什哈骑马跟了过来,远远警戒。

“唉,此事就这么罢了,你们也是好意,我决定不再追究了。”

张华轩沉默了良久,权衡清楚之后,终于决意不再追究。事实上,他估计薛福成今日此举也有试探他意思,如果他反应太大,甚至取消这个可能萌芽不久的军中会党,那么日后将士再想着为他效死的时候,未免寒心。

这一瞬间,他算是明白黄袍加身是什么意思,除非他真的是圣人一般,不然还真的难以抵抗这种诱惑。曾国藩后来毅然解散湘军,能做到这一点也当真不易。

既然张华轩如此表态,等于是默认了众人的暗中拥戴,而将来的路,想必也会如众人期盼的那般走下去。薛福成自己还罢了,他当然也不是没有那种建功立业的想法,不过比起那些刚刚喝了两年墨水还不到的淮军将士,他拥戴张华轩的目的就不仅仅是纯功利的原因,不过薛福成也知道将士拥戴当然图的是功名富贵,现在淮军和淮安都在往上走,张华轩再默认此事的话,等于是烈火烹油,将来淮军与整个淮系集团的发展将会不可限量了。

张华轩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在着恼的同时也颇觉欣喜,他从两年多前开始经营,也就这么一点时间,就能让麾下将士觉得他有建基开国的实力,就这一点而言,不能不说张华轩无论是在哪一点,都做的极为成功。

“玄耘,张国梁有没有加入?”正当两人一时默然无言的时候,张华轩却是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上一句。

“张副将有在其中。”薛福成既然是担负来游说张华轩的责任,对会党情形自然是清楚的很。

“那么去年年尾刚提拔的那批人呢?”

薛福成有些错愕,不知道张华轩是何用意,呆了半天之后,方答道:“参加的军官多半是大人的心腹嫡系,自建军就在内的,后来的除了张副将,就只有去年在淮北跟随大人的张树声了,他刚刚被提为帮统,所以也有资格加入。”

“嗯,不错。”张华轩对这个名单也很是满意,当下又向着薛福成道:“总之你们要仔细,军官帮统以下就不要发展了,

看到薛福成点头,张华轩又道:“总之这件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你们也不要露出什么痕迹,总之有这个心我很欣慰,回头告诉他们便是。”

“是,请大人放心。”薛福成几乎是强压住兴奋,与那些追求功名富贵的将士不同,他其实更期待张华轩能把大清全国的局面都改一下。

张华轩也是摇头失笑,又低头想了半天后,方向薛福成笑道:“如果我未来的大舅子小舅子和老岳父他们知道我们现在聊的话题,我这次娶亲是必定娶不成了。”

“大人天赋过人,当世英雄,什么样的女子我都觉得大人配的过了。”

“光自己这样想没有用,还得天下人都这么想才成。”张华轩说到这里忍不住微微一笑,又道:“不过我想这一天不算太远。”

张华轩要大婚的消息早就传遍了两江,总督怡良早就派人送了贺礼,巡抚吉尔杭尔也派了心腹官员到淮安道贺,这一次张华轩摆足车驾到扬州迎亲,消息早就传遍了扬州和苏南各处。怡良和吉尔杭阿怎么说也是张华轩的直属上司,有些却不开面子,只派人道贺,而等张华轩带着人到扬州时,却发现不但扬州知府杨廷宝带着大票官员在外迎候,就是江北大营的现任主官江宁将军托明阿,副都统德兴阿等文武大员也是凑趣前来迎接,一时间扬州城外冠盖云集翎顶辉煌,当真是热闹非常。

第三卷 中流砥柱 (73)成亲

玄着,好久未见,这一下可清减了!”

“大人此来辛苦,一定要在扬州城多耽搁几天才是。醉露书院”

“你那是昏话,大人这一次来可是来迎亲,怎么能随意耽搁时日。”

“果然,看大人当真是满脸喜色,这一下可越发倜傥了。”

等张华轩一靠近扬州城门,够资格称表字的称表字,称大人的也有,称臬台的也多,还有一帮乱嗡嗡称少保大人的也有,各人寒暄奉承,一时间谀词如潮,整个扬州城门附近就仿如惊起了大堆的苍蝇,嗡嗡叫个不停。

“怪道人人想做官,这有权有势的官儿一做起来,确实有味道的多。”张华轩一面暗自想着,一边却是与这些官员故旧执手问好,这些官员虽然表面上态度都一样,其实也是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杨廷宝和两淮盐运等一票官员就是扬州的本土官员,这几年太平军闹的很凶,不过可以直接威胁扬州的镇江守将罗大纲却从来不敢过江找扬州的麻烦,就这一点而言,杨廷宝等人当然不可能认为是江北大营的功劳,所以在迎接张华轩的时候,这一票扬州的官员显的最为诚挚。

而来自两江和江南江北两座大营的官员就显的不是那么对味道了。不管张华轩的淮军帮了他们多大的忙,看着人家老是打胜仗风光无比,而自己就是坐困愁城一无建树,来自北京的诏令文书十有八九都是斥责的,咸丰帝经常拿张华轩的淮军和几个大营的清军做比较,如此这般,不论张华轩怎么在明里暗中帮了清军的忙,总的来说,两江的这些官员和几座大营的清军将领并没有掩饰他们对张华轩地嫉妒之情。

对这些张华轩倒是并不在意,只是打量着那些八旗大爷时,心里总不免满怀恶意的想:“太平军就要西征了。醉露书院

这一次可是石达开亲自领兵,湘军被打的没有还手之力,然后就是攻打镇江和破江南及江北两座大营。到了明年这时候,怕是这里没有几个熟脸在了。”

想到这里他倒是有点沧桑感,熟知历史也有一点坏处,就是有时候眼睁睁看着对面地活人,却总是在想对方是死在什么时候。

对于太平军西征和攻打扫荡江南的动作张华轩并没有破坏的打算,事实上他的淮安与海州发展都需要时间,这就需要太平军干的猛烈一些,最好再把捻子都赶到河南与山东,让北方也热闹起来。不是有句俗话叫做狡兔死走狗烹么。张华轩没把自己当走狗,不过能让清廷多一点忌惮总是好的,他最近在淮安搞的土改动作就很大。再加上淮安时报经常非议朝政,北京已经有不少人不满意了。如果他这个按察使再把手伸到海州或是徐州去,只怕朝廷的警惕和防备就会更加严重了。不过如果太平军和捻军闹腾的厉害,想来朝廷对他这样手握重兵地地方军阀就会有一定的倚重和忌惮。不会主动伸手来对付他。

反正这个时候咸丰也好。正在掌权的鬼子六或是将要掌权地肃顺也罢。都已经认识到汉人团练武装才是清朝扑灭农民起义的主力,对汉人地主武装已经由限制和提防转为倚重与培植了。

“看来是时候让罗大纲和陈玉成他们动一动了。还有淮北地捻子们,最好也把他们赶到山东和河南那里去。”

不过这时候显然也不是想这种事的时候,翁家到底是大清的世家,翁府老爷子虽然没有来,不过送亲地翁同爵与翁同书再加上翁府地不少亲朋好友和故旧也是不少人,这时候扬州城已经热闹非常,就等着张华轩亲自来迎亲。醉露书院

亲事倒是办地很顺利,负责送亲的翁同爵这时候还只是个四品官,对张华轩也很是客气。不过张华轩知道自己这个二舅子也不简单,后来一直做到陕西和湖北地巡抚,署理过湖广总督,论说起来不论是能力还是手腕其实比老大翁同书还要强过几分,所以张华轩在与他言谈之间也着意拉拢,不过翁同爵显然对到淮军中效力并不怎么感兴趣,他现在在京师做部曹官,前途可比前一阵子载倒在江北大营的翁同书要好的多,所以对张华轩有意无意的招揽并不怎么感兴趣。

与翁同爵一起前来的还有翁同和,张华轩对这个晚清赫赫有名的重臣极感兴趣。翁心存曾经入值上书房二十来年,教导过咸丰

亲王等很多亲贵,不过翁同和显然更加不简单,他先治皇帝,然后又教导过光绪皇帝,算是两代帝师,到了光绪亲政之后,翁同和最得光绪皇帝的信任,也因为能在慈禧面前周旋,所以老佛爷对他也算信任,这么着一来,晚清时除了李鸿章,算是这位翁大人最为宣力。到后来帝党与后党争权,翁同和又站在光绪一边,因为翁同和本人和翁家在朝中的力量,一时之间倒也与后党斗了个旗鼓相当。历史上对翁同和的评价多半是正面,因为在操守与廉洁上翁同和做的不错,再加上支持的是一意要维新的光绪,与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党的关系也是错踪复杂,种种因素加起来,其形象自然要比被骂成卖国贼李鸿章要高明不少。不过总的来说,张华轩对这个人的评价不高,气量狭小格局不高,表面上是支持维新,其实做事多半因循守旧,而且其与李鸿章的争斗也不能从大局出发,多半只是权力与因私仇而起的意气之争罢了。

而且与李鸿章这个自嘲为裱糊匠人的北洋重臣相比,翁师傅显然在国际与国内形势上都看的不清不楚,这个是能力问题,其实倒也怪不得他了。

只是此时在张华轩眼前的翁师傅显然不会是他记忆里那种满脸大胡子老气模秋的模样,虽然这位小舅子也已经二十四五,嘴角上留了一撇小胡子,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典型的苏南人长相,个子不高皮肤白嫩清秀,如果不是在大清这会子,在后世显然是个标准的小白领模样。

与对翁同和颇感兴趣的张华轩一样,翁同和显然是对自己的这位妹夫也很有兴趣,张华轩在打量他的同时,翁同和也在打量着张华轩。张华轩的长相其实也是明显的富家公子模样,不论他的内在现在如何变化,原本的身体却是定了形,再加上为了迎亲换了一身锦绣华服,一身打扮下来,富贵之气袭人,翁同和显然对张华轩现在的模样并不怎么感冒,一见之下,便是面露不屑之色。

张华轩倒是并不介意,性格决定命运,翁同和也二十四五的年纪了,如果张华轩记得不错的话,明年大比之年翁就会上京殿试,然后一举中了状元从此名闻天下,成为清流领袖人物。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也不会喜欢自己的这种出身,也不会喜欢眼前的这种排场,更加不会喜欢现在明显春风得意的这个人。

不过亲事既然定了下来,张华轩也来亲迎,算是给足了翁家的面子,当即把事情顺顺当当办了下来,然后紧接着返回淮安,翁家的两兄弟也跟着一起前来,然后就是开始大办婚事。

整个大清做到按察使还没有成亲的人只怕只有张华轩一个了,婚事一传开,不但两江附近的官员要送贺礼,紧接着来自京师的礼单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就连咸丰皇帝也特别赏赐了张华轩一百两银子,虽然在张华轩看来是太过小气了,不过考虑到道光皇帝的人品,咸丰显然是比他老子大方的多了。

等到冗长的婚仪办完,张华轩也象征性的饮了几杯酒后,进了红通通的新房后,看到低着头捏着衣角的新娘坐在床前,自己也是满脑子的迷茫:“这就算是结婚了?”

在后世张华轩虽然也事业有成,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还没有结婚,在当时不算什么,在现在这个时代虽然只是二十出头,不过换了别的富贵人家,只怕小妾都有好几个了,他现在才成婚,也难怪那一票一心想着张华轩更进一步的属下们着急上火。

按说以他的年纪和经历,这时候应该一点也不心慌,只是看着老老实实坐在床头的新娘子,张华轩却只觉得自己的心噗通直跳。

新娘子的身材看起来还算不错,虽然是坐着,不过张华轩看起来估计该有一米六五左右了,毕竟还是富家小姐出身,营养跟的上,要知道这个时代很多女孩子正常也就是一米五左右的身高,不少人站起来还没有到张华轩的腰部,如果再联系到新娘子的年纪,身高要是还不足的话,张华轩就太有负罪感了。至于长相,虽然低着头,不过看起来也是肤白似雪,一头黑发显的很长,一直垂到了腰际。

第三卷 中流砥柱 (74)新形式,新动作

样子看起来还不错,不知道摸起来感觉怎么样。醉露书院”想,一边借着酒力凑上前去,不过就在他接近的时候,新娘子“嘤咛”一声,竟是躲闪到了一旁。

张华轩满脸尴尬,一时想不出话来,干站了半天,终于搜肠刮肚的憋出一句话:“天色晚了,娘子我们不如早点歇息吧。”

新房里的灯光原本就不很亮,张华轩话一说完,发现暗处里的新娘子好像无声的笑了一下。这种效果让他有点羞恼,怎么说也是两世为人了,而且前世后世加起来年纪也不小了,只是前世忙于工作,后世还是忙于工作,这种吊榜子哄小女孩的工作实在是不能胜任。

这个时候张华轩突然想起了在清江浦从被窝里奔出来的清军副将,看那家伙三十来岁长的还不错,但明显是沉迷于酒色的模样,这种事他做起来一定很拿手吧。

不过此时此刻他也真的想不出来什么话说,等看到新娘子含羞带怯的拿出一块白绢铺在身底时,张华轩只感觉自己浑身都象火烧一样,虽然新娘子的腿一直带搭在床上用裙子遮住,不过显然这时候他注意到的肯定不会是这种细节了……

迷迷糊糊中张华轩完成了在清朝的人生大事,第二天醒过来时已经是日上三竿,如果是在以前他早就起来大半个时辰,而且健身完毕准备处理公务了。

他摇头晃一下脑袋,在昨晚那种愉快的事情之后再来想这种公务上的事情也太过无聊了,有那么短短一瞬间,张华轩甚至至自己在这几年来干的所有的事都产生了一种很累的感觉,这种感觉以前偶尔会出现过,不过都立刻都被压了下去,而昨晚之后,他产生了一种有家室男人的感觉后,竟是突然有一种疲惫与无助感。醉露书院

怪不得从此君王不早朝啊。张华轩伸出胳膊枕在自己的脖子上,就在他身边躺着新娘子翁淑芬,昨天晚上的折腾之后。这个刚满十七其实周岁不过十六地富家小姐显然是变的娇弱不堪,躲在张华轩身边的她如果不是散发着微弱体香地呼吸声,几乎让张华轩感觉不到她的存在。

既然已经有了那种关系的存在,张华轩当然不会客气,虽然昨天已经五连发把欲望发泄了个干净,不过清晨醒来,对着身边美好的胴体上下其手,其实也是件让人开心的事。

翁淑芬的脸红的象苹果一样,不可否认她的这个名字土了一点。不过当时人给男子取名还会费些功夫,给女孩起名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