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朱重八-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众人都哈哈大笑。马小天道:“照你这么说。他孙子又得降一级,取名叫猛如狗,再下来就只有猛如猫。猛如鼠……要是猛家继续这么发展下去,最后就只有猛如虫了。”
“哈哈哈哈!”满堂都是笑声。
这时门口突然人影一晃,有人走了进来,大声笑道:“各位哥哥在笑什么?让兄弟也来听听。”众人定晴一看,来的是白玉柱,原来他带了三千白家军,刚刚从汉中押运粮草过来,山道崎岖难行,好不容易运了些土豆过来,想进来向朱元璋报道,结果就听到众人哈哈大笑。
见他来了,众人倒是精神一振,朱元璋笑道:“白兄弟来得正好,冬天来了,川民生活不易,我正想给他们开仓放点粮,但是手中军粮已要耗尽,就等着你来救急呢。”
白玉柱赶紧道:“兄弟就怕误了将军的大事,一路不敢稍有耽搁。”
当下他把粮食交割给了朱元璋,许人杰清点了一下数目,计入账册,然后交给朱元璋过目,朱元璋将其中一部份留给军队,将其中的大部份划上一笔,吩咐道:“张榜贴文,让广元百姓按人头来领取救济粮。”
这件事自然要交给广元知县来做,那知县接了命令,心下惊恐不已:贼人不烧不抢也就罢了,还按人头给百姓发粮,这可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
朱元璋顺便下令道:“咱们按人头发粮,百姓们定然会拖儿带女,都来令粮,趁这机会,正好把他们的户籍重新统计一下,不要漏了一人。”
明末时人口流动极大,混乱不堪,户籍制度也已经被破坏得一塌粗涂,朱元璋趁着开仓放粮的机会,正好把户籍重制,这样比较方便他管理广元的百姓,不至于从朝廷那里直接接过来一笔糊涂账。
广元知县心中却想:原来贼人开仓放粮是假,借机重制户籍才是真的。
他却不知道,朱元璋开仓放粮是真的,重制户籍只是次要目的,今后他统一天下还要真正重制一下全天下的户籍呢,这时候制不制也不是很紧要。
朱元璋对着白玉柱道:“白兄弟,你休息一晚,明天赶紧再回陕西走一趟,再多运些粮来,另外……你去找找利类思和安文思,让他们运用天主教的手段,帮我弄点玉米种子和懂得培育玉米的人才来,这件事必须在开春之前弄好,明年开春,我要在广元推广玉米。”
白玉柱虽然不懂玉米是什么东西,却也没多问,应了一声,便赶紧下去休息去了。
朱元璋又转头对许人杰问道:“咱们的兵训练得如何了?”他问的是那两万陕西过来的兵。
许人杰点头道:“他们在山中跟着黑杆兵苦练山地战的技巧,现在倒也有几分纯熟了,不再像刚入川时那么菜脚。”
朱元璋又转向红娘子:“让你去收拾一下城中的富户,你收拾得如何了?”
红娘子抱了抱拳头,笑道:“我上门说要收税,那些还不知道我们是贼军的富户态度傲慢,说什么他们是从来不交税的,看了就让人恶心。我按照您的吩咐,摆明说自己是贼,镇西将军什么的是自封的,结果就吓得他们半死。然后再向他们收税,这些人的态度马上就变得乖乖的。”
旁边的头领哈哈大笑。
红娘子又道:“不过等我报出了收税的额度之后,这些商人又个个都乐得合不拢嘴,看样子咱们收得太少了……”
马小天笑道:“咱们朱军向富人收取的税额度与朝廷向穷人们收的税额是一样的,这点钱对于富人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他们当然要乐……因为换了别的流寇找他们要钱,那就不光是要钱,还要命,要女人……什么都要拿光。”
红娘子皱了皱眉头:“要命要钱也就罢了,要女人这三个字我听了着实不舒服。”
马小天耸了耸肩:“我倒觉得拿命拿钱来一点用都没有,倒是女人有点用,可以用来生孩子嘛……”他其实就是开个玩笑,男人说到这种事,总是喜欢胡说八道几句开个小玩笑的,但是他说着说着,突然发现红娘子脸色不善,赶紧闭嘴。
红娘子咄咄逼人地道:“马小天,你好像二十好几岁了,还是个大光棍吧?你老实说,有没有想过强抢民女?”
“没,绝对没想过!”马小天赶紧摇头。
“少在这里糊弄我,刚才你的话味道就不对。”红娘子怒道:“老娘最恨的就是吟贼,你有胆就去强抢个民女试试,看我和不和你拼了!”
马小天头上豆大的汗珠向下落,急道:“不抢,真不抢。有你在,我哪会去抢别的女人。”他这话是很明显的吐露心事,有一种非你不娶的味道,但红娘子实在粗线条,这都听不懂,还以为马小天怕了她,于是哼哼道:“哼,怕了就好。”
这只怕和怕不怕没啥关系,造反都不怕的人,会怕你一个小女孩?众头领齐齐摇头,心想:红娘子啊,你啥时候才能长得大?
朱元璋要问的问题已经问完了,手上要处理的事也暂时都落到了实处,于是认真地道:“来了广元好些天了,一直闷在衙门里处理正事,现在总算做完了,大伙儿陪我去巡巡城吧……看看川民的生活,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
众头领对这个提议都感到有兴趣,于是大伙儿换上常服,打扮成普通的汉子,虽然看起来也说不上多普通,但好歹没了官味或者贼味儿,一行人倒有十来个,朱元璋、许人杰、马小天、红娘子,再加上几个警卫兵一起,走上了广元的街道。
这里的街道崎岖不平,高低错落,到处都是青石砌成的阶梯,走不到几步就要爬坡上坎,又走几步却是下坡滑脚,实在是离谱得很。街上有一群穷人正在向着衙门的方向涌去,原来是广元知县已经开始在张榜放粮了,百姓们听说放粮,便兴致勃勃地去看榜文。
街道的角落里,有一群小屁孩拍着手唱歌,独特的四川童谣,味道怪怪的:“要窝屎,有草纸,莫要撕我的烂席子;要窝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要放屁,有罐罐,莫要在被窝里面放闷烟……”
听了这独特的童谣,众人不由得哑然失笑,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孩子们唱完了这一首古怪的四川童谣,突然话音一变,又唱起另一首歌谣来,只听他们笑嘻嘻地唱道:“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听到这首童谣,朱元璋浑身轻轻一震,咦?这首儿歌已经出世了吗?这首儿歌明明是崇祯十三年,李岩加入闯军之后,向李自成提出建议,之后才流传于天下的儿歌,为何现在才崇祯十年就出现了?果然……历史因为自己的到来,已经有所改变!
(注:据史学家考查史书,李岩这个人是不存在的,应该是史书误用了民间传说搞出来的错误人物。而这首儿歌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具体是谁编的已经不可考。本书采取民间传说,将这首儿歌归功于李岩,乃是小说家言,请勿当成正史。))
四六六、他能吃谁?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这首李岩为李自成编出来的儿歌,为李自成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原百姓归心,最终助他颠覆了大明王朝。按道理来说,这首儿歌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是在崇祯十三年,李岩李公子与红娘子一起投奔了李自成之后才编出来的,但现在才崇祯十年冬天,便出现了,比原历史提前出现了两年多。
朱元璋眉头紧皱,暗想:历史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了。洪承畴被自己杀死,陕西被自己占据,这便是历史的第一大变,而红娘子被自己意外收纳,又算是一个小变,看来阴差阳错之间,李自成比历史上早了两年多得到李岩的帮助,使得他这首儿歌也早了两年多问世。。。
这天下的形势,可就不好说了!
朱元璋猜得没错,由于红娘子被朱元璋在信阳截走,没有继续北上,也就没有到跑到李岩的家乡去闹腾,接下来红娘子与李岩的一系列互动都消失了,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就让李岩提前了两年多加入了李自成的军队,成为了李自成的得力助手。
此时高迎祥已死,闯军尽归李自成所有,雄心勃勃的李自成正想做一番事业,若是原历史,李自成刚刚接过大权,难免要胡来一通,但这个时空里,朱元璋善待百姓,经营陕西,给全天下的义军作了一个榜样。没有野心和能力的人学不来,也就罢了。但像李自成这种有野心的人,岂有不学的道理?。。
他一心仿效朱元璋,也想给自己弄块地盘以图大事,正在这时,让他碰上了李岩。
李岩向他提出了“尊贤礼士,除暴恤民”,“行仁义,禁兵吟杀,收人心以图大事”这几个提议,李自成本来就有了这样的心思。当下就与李岩公子一拍即合。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改变三十六营的方针,不再烧杀抢掠,而是收买人心。为将来图谋天下作准备。
如此一来。李岩的儿歌自然就传唱开来。此时闯军正在四川到处流窜。李岩派出许多流寇中的机警之人,扮成商人,到处传唱这首儿歌。就连广元这种偏僻的地方也已经传到。
“杀牛羊,备酒桨,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儿歌在众人的耳边回响着,小孩们一边拍手一边唱,从街道上面跑过去,随后又笑嘻嘻地从另一边跑回来。一个七八岁左右的孩子笑着道:“闯王是不是个大好人啊?他来了就可以不纳粮啦!”
另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也道:“爹爹说,他肯定是个大好人,不要咱们纳粮,咱们家就可以省下一大笔粮食来自己吃啦。”
一个岁数稍稍大点,可能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向这两个小孩子横了一眼,低声喝道:“三娃子、五娃子,别乱说话……那闯王是个流寇,咱们这里当家的却是镇西将军,要让将军的手下听到了,你们两人当心吃板子。”
朱元璋等人穿着便衣站在旁边,听到这几个孩子的话,不由得面面相觑。
七八岁大的孩子就是五娃子了,他对着那个岁数最大的孩子道:“大雷哥,镇西将军是朝廷的大官吗?”
那大雷左右看了看,没看到有穿着紫色军服的人在附近,便道:“那可不一定……我在书房外面当差,听到老爷说,这个镇西将军是个割据一方的军阀……不听朝廷号令的。”原来这个大雷是一个有钱人家的家生子,在富家大院里当童子的,便能偶尔听到富人们暗里说的话,因此知道朱军并不是官兵。
三娃子道:“那镇西将军是好人吗?”
大雷低叹道:“今天衙门正在开仓放粮呢……这个人好像是个好人。”
三娃子又道:“那有没有闯王好呢?”
大雷仔细想了一会儿,压低声道:“那当然是没有闯王好了,闯王来了不纳粮呢,镇西将军却要纳粮,这还用比么?咱们家老爷以前不用给官府纳粮,现在镇西将军来了,也要和普通人一起交税赋。我们家老爷也说,闯王可能比镇西将军更好。”
听他这么说,朱元璋的眼睛微微眯了起来,一抹寒芒隐隐射出。
朱军的几名头领都默然无语,许人杰和马小天两人脸色异样,好一会儿之后,许人杰凑到朱元璋身边,低声道:“朱八哥,看来李自成这人不能留着了。”
马小天也道:“这次入川来帮三十六营看来没啥必要,咱们干脆与官兵联手,把李自成做掉算了。”
他们在这里低声商议,却听到旁边的红娘子眉头竖起,道:“照这样说,李自成是个好人啊,他不向百姓们收锐,岂不是造福天下的好事,我们不应该和这种好人做对吧,应该和他联手替天行道才是,你们怎么说要杀他?”
马小天平时都捧红娘子的哏,此时却不捧了,低声道:“红姑娘,你那么天真,怎么像孩子一样好骗?”
红娘了一听这话,眉头竖得更高:“马小天,你这木鱼脑袋居然说我天真?”她心里不岔,这马小天傻里傻气的,居然敢说自己天真?皮痒了不是?想到这里,怒气勃发,粉拳一捏,当胸一拳就给马小天捶了过来。平时两人拌嘴,不论谁对谁错,她只要挥拳一打,马小天立即就会乖乖挨着。
但这一次却不同,马小天轻轻一抬手,就将她的粉拳捏住了,认真地道:“平时我都顺着你,但这次不能顺着了,我得好好给你说说。”
“你……放开我的手!”红娘子微怒。
马小天呀了一声,赶紧松开她的手,这才醒悟过来,握着一个女人的手也太失礼,一张脸顿时通红,但他还是认真地道:“朱八哥教过我……”
“又是朱八哥教过你?你自己不动脑子的啊?”红娘子恨铁不成钢,真是想抬脚乱踢过去。
马小天认真地道:“我自己动脑子想问题有点天真,就像你一样,所以我不胡想。”
又说我天真?红娘子想打人,但见他脸色严肃,倒是不好乱来,乖乖地道:“你说,我听。”
马小天指了指不远处的广元城墙,低声道:“这城墙谁修的?”
红娘子哼道:“你当我傻啊?那当然是朝廷修的。”
马小天道:“修城墙要钱不?”
红娘子道:“废话,不要钱怎么修?”
马小天又道:“钱从哪里来的?”
红娘子哼哼道:“当然是剥削民脂民膏得来的,总不成是朝廷自己种田挖地弄来的吧?”
马小天道:“没错,是朝廷收税之后修筑的,现在问题来了,若是朝廷不纳粮,不收税,拿什么钱来修城墙呢?”
红娘子被问倒了,她想了半天,无言以对,只好耍赖道:“不修呗!只要天下百姓安居乐业,没有流寇肆虐,城墙就没用了嘛。”
马小天问道:“那外国来侵略咱们怎么办?例如……满州鞑子。”
红娘子语塞。
马小天又问道:“再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不纳粮,皇帝吃啥?”
红娘子扁着嘴想了想:“自己种……”这三个字说出来,她自己也觉得说得有点不靠谱,不由得抹了一把汗。
马小天哈哈笑道:“李自成不纳粮的话,他又吃啥?”
红娘子嘟嘴道:“自……己……种……”这次说得更没底气,她发现自己基本上已经没力气反驳了。突然惊道:“李自成绝不可能自己种粮,但他又不向百姓纳粮,他究竟吃什么?对啊,你问得太对了,他究竟吃什么?”
马小天露出一口白生生的牙齿,桀桀笑道:“吃人!”
红娘子被他吓了一大跳,倒抽了一口凉气:“你……你别吓我!你这臭小天,死小天,尽说些怪里怪气的话,当心我老大耳括子抽你。”
马小天摊手道:“其实我也不知道他吃什么,这个还是让朱八哥来给你说吧,后面的我就不懂了。”
朱元璋微微一笑,给了马小天一个赞赏的眼神,表示他比以前聪明多了,然后才接过了话头道:“李自成现在确实可以不向百姓纳粮,他可以吃大户。”
“吃大户?”红娘子立即就懂了:“他反了朝廷,因此可以先吃朝廷官员们……”
“是的!”朱元璋解释道:“他不吃百姓,而是吃朝廷的肉,喝朝廷的血,杀士绅,窄肥商,赢取贫穷老百姓们的好感,让百姓们助他夺取天下,到这个地方为止,他的行动都会顺风顺水,不会碰上一点麻烦,但是……当他坐拥天下……”
众头领听到朱元璋讲到这里,面色开始凝重了。
朱元璋认真地道:“当他坐拥天下,成为新的皇帝时,他就会发现,咦?现在我吃谁呢?”
“是啊,那时他还能吃谁?”红娘子实在是理解不能。
朱元璋哼了一声道:“他没人可吃,而不纳粮的称号已经传遍天下,不能改口,若是一改口,立即群情汹涌,就连他自己也承受不起。于是……只好自取灭亡了。当他灭亡之后,留下的就是一个已经被他坐吃山空的天下,正好给异族一涌而入的机会。巍巍大明疆土,落入异族人的手中。”
说到这里,朱元璋冷哼了一声道:“所以,我们要杀了他!”)
四六七、问题的所在
红娘子本来满心不理解,现在经马小天和朱元璋先后解释,总算明白了李自成的“不纳粮”只是一句空话,根本不可能实现。她忍不住深感忧虑地道:“哎呀,这可不好了,像我这样的人,就不懂得这句话是假话,想毕还有很多人也不会识破吧?那大家都要被他骗了。”
许人杰笑嘻嘻地道:“你放心,比你笨的人不多。”他嬉皮笑脸成了习惯,身边又没有薛红旗可供打趣,便把打趣的目标转到红娘子身上来了。。。
马小天一看就急了,赶紧往许人杰和红娘子中间一站,急道:“大元帅大哥……你可别……别……”他别了半天,后面半句话却别不出来,原来那半句话是“别打红娘子的主意”,但这话当着红娘子说就太孟浪了,只好强忍不着不说。
红娘子茫然未觉,笑道:“别什么?有话说完,别吞吞吐吐,恶心!”(文*冇*人-冇…书-屋-W-R-S-H-U)
马小天抓了抓头发,然后抓狂!
许人杰哈哈大笑,在马小天肩上重重的一拍,用只有马小天才能听到的声音道:“这女人天真可爱是有余了,但比成熟懂事,却不如我家薛红旗妹子,像我这种年龄大点的人,不会对这种让人不省心的小姑娘出手的。”
马小天听了这话,倒是心有戚戚地点了点头道:“那倒是,确实比薛红旗大姐让人操心多了。薛红旗大姐虽然脾气也不怎么好,但是从来不让人抓狂。不过……她年龄还小嘛。再历练几年,也不会比薛大姐差的。”。。
“说什么呢?”红娘子感觉到两人的眼光在自己身上转,似乎隐隐听到薛红旗的字眼,心想:不会是拿我在和薛红旗比较吧?想到这里,心里倒是有点虚了,她还真没自信比得过薛红旗。
不理会手下们的胡闹,朱元璋道:“红娘子说的并非没有道理,李自成这一招使出来,很快就会有不少百姓受骗,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咱们得和李自成比一比。谁更受百姓的欢迎和爱戴,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众头领一起点头。
朱元璋接着道:“我们要让百姓们知道,虽然跟了李自成不用纳粮,但跟了我们朱军的话。就算纳粮。获得的收入也比不纳粮多。”
“是!”众人齐声应道。
人这种生物。大部份是逐利的,如果你能让百姓们知道,纳粮的这一边生活比不纳粮的那边更好。百姓们就会懂得衡量他们究竟应该跟着谁过日子。这个道理很简单,但要为之付出的努力却不会少。
首先要推广优势的农作物,与天灾或贫瘠的土地对抗,然后他们还要保证吏治清明,不扰民害民,才能让百姓们安安心心地种粮,在交税时不被讹诈,这些林林总总的事,远比李自成散布一句“不纳粮”,然后吃大户要来得困难。
但是,李自成的做法是先甜后苦,一时威风,最后终究要倒大霉。朱军的做法却是细水长深,先苦后甜,也许在建立体制的初期会吃不少苦头,但当这样的体制完美运转起来之后,却可以保证百姓们真正过得好。
朱元璋挥了挥手道:“大元帅,你去活动活动,把城中的富户都集中起来,把李自成吃大户的险恶用心告诉他们,给他们当头一棒,喝醒他们。告诉他们,不纳粮的后果就是他们的财产被李自成拿去吃。”
许人杰抱拳听令,然后问道:“只讲给富户听,不讲给穷人们听吗?”
朱元璋摇头道:“穷人们是听不进的,因为吃大户不会吃到他们身上,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却可以让他们不纳粮,他们没有反对的理由,所以他们听不进任何的说词,跟他们讲了也是白讲。”
许人杰点头道:“明白了,那我去也。”他赶紧去召集富户,给他们开会去了。
朱元璋又对马小天道:“暗中安排人,在城里转转,把传播这首儿歌的人抓起来杀了。做得干净点,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是我们朱军的人杀的,以免寒了天下人的心。”
马小天也抱拳道:“遵命,我这就去。”
朱元璋又转过头来对着红娘子道:“去提醒一下白玉柱,玉米种子的事刻不容缓,并且叫他把从白水把咱们当初推广土豆时那一班子人调过来,让他们接手推广玉米的政务,这件事是明年开春最重要的事。”
红娘子也抱了抱拳,赶紧去了,难得见她有这么乖乖听命令的时候。
朱元璋从旁边的亲兵那里讨来一小锭银子(他本人是从来不带银子的身上的),走向那几个唱儿歌的小孩,温言笑语道:“孩子们,这里有一锭银子,你们想要吗?”
那几个孩子楞了楞,退了两步,不敢过来来接,也不敢说话。
朱元璋道:“你们再也不唱刚才那首儿歌了,这锭银子就是你们的了。”
几名小孩大喜,赶紧点头,最小的那个五娃子开心地道:“好好,不唱就不唱……大叔,你说的儿歌是这一首吗?”说完之后开口唱道:“要窝屎,有草纸,莫要撕我的烂席子;要窝尿,有夜壶,莫要在床上画地图;要放屁,有罐罐,莫要在被窝里面放闷烟……”
朱元璋哑然失笑,柔声道:“是另一首。”
那小孩道:“哦,你说的是打开城门迎闯王这一首?”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乖,别唱了,银子拿去吧。”
“好的,再也不唱啦。”五娃子接过银子,一群小孩欢呼一声,跑了没了影子。
虽然这几个小孩不唱了,但朱元璋知道,这样的收买是治标不治本的,终究要等明年开了春,玉米种下地,让广元的百姓们知道了朱军的好处,他们才会息了跟着李自成去的心思,假如在这个时间之内,李自成带兵过境,那就大事不好。
他脸色难看地对心腹们吩咐道:“走,回衙门去。”
接下来数日之间,朱元璋一边开仓放粮,助百姓们度过寒冬,一边训练士兵,让他们适应山地战斗,一边想办法堵截那首可恶的儿歌传入自己的地盘里,短短一个月之内,就杀了李岩派出来散布儿歌的手下十几名。
通过收买、劝说等手段,终于让城里的孩子和富户们不再议论这个问题。孩子们拿了点小钱便可以收买,但富户们却没这么容易,靠着许人杰三寸不烂之舌说了半天,好不容易才让他们明白了李自成打算吃大户的想法,这些富人脸上这才有了惧色,打定了主意绝不能投靠李自成。
另一面,白玉柱返回陕西之后,赶紧到西安找到了利类思和安文思这两位神父,向他们打听了一下,果然,在大明朝的东南沿海地带,玉米早已经生根发芽好些个年头了。要弄到种子并不困难,而且懂得种植玉米的农民多不胜数,只要肯花点钱,这事情很容易办。
当下李轻水赶紧命令夏二多跑一趟,千里迢迢把玉米种子运回来,并且将白水的一干官员全都调齐起来,让他们准备明天春天到广元去干活。
说起来李轻水这小子现在可不得了,身居陕西布政使,而且不再是半个陕西的布政使了,是整个陕西的布政使,陕西几百万百姓在他兢兢业业的管理下,基本上都吃饱了饭,这让李轻水很有成就感,读书人嘛,不就是追求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么?现在看到自己的理想报负已经实现了“修身、齐家”这两步,而后步正在一步一步实现,他这贼人的官儿当得是越来越有兴趣。
一听说四川被纳入下一步的目标,他就干劲大涨,心想,现在终于走出陕西,走向四川了,再这么发展下去,搞不好连“治国和平天下”这两条也转眼就能实现。
每每想到这里,他就干劲大涨!这时候,如果让他回朝廷去当个东林党的废物书生,他是说什么也不愿意的了。
心境发生了这样的转变之后,他便经常去找大曹和小曹两位将军聊天,这两位将军被朱军软禁之后,好吃好喝,偏偏就是不放他们走,他们也不愿意投降,双方就这么一直耗着。李轻水感觉这也不是个事儿,便经常给大小二曹讲些朱军做的好事,并且带着两位将军在四野里走一走,有时候李轻水微服出巡去考察自己的政务,或者去周边的县城查访属下们的工作时,便也将大小二曹带上一起。
看到陕西今日的繁荣景向,二曹也不禁诈舌。尤其是大曹,他一向认为,军人只需要服从命令即可,将朝廷所有的敌人一一打败,自然四海升平,百姓安居乐业。但是后来他被朱元璋教训了,说他只是一柄没有自己意志的刀,握在坏人的手里就会变成坏刀……这句话一直对他影响甚深。
跟着李轻水东看西看了许久之后,心中某种信念也开始慢慢转变了,偶尔他也会忍不住想道:把一切敌人都打败,真的就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白水朱八这家伙明明只占了陕西一偶,明明周围还有许多强敌环伺,为什么他的领地里百姓却过得如此幸福安乐?看来……某些问题并不是敌人造成的,真的是来自朝廷自身啊……)
四六八、十二万大军果然不是吹的
崇祯十年,晚冬,眼看就要到下一年的春天了,虽然冬天没有完全过去,春天没有完全到来,但些许春意,已经开始来到了天府之国的四川,广元这个位于四川最北边的城市自然而然地也有了一股春天的气息。
崇祯十年的冬天还算风平浪静,因为一天到了冬天,官兵和贼兵都不约而同地放缓了行动,因此流窜的窜得不给力,追剿的也追得不上心,然而随着春天的到来,这一切必将有所不同。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味道,也夹杂在了春天的气息里。。。
这一天广元来了一批新客人,原来是以夏二多为首的白水老吏们,这一批老吏当初在李轻水、夏二多的率领下,带着白水的百姓推广土豆,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们也算是拥有了一定的推广新式农作物的经验。
朱元璋见到他们到来,心中也颇为欣喜。赶紧叫来夏二多,笑问道:“玉米种子的事张罗得如何了?”
夏二多笑道:“通过两位神父的帮忙,已经从广东和福建弄到了大批的玉米种子,还有几十个懂得种玉米的老农夫。”
朱元璋大喜:“快叫来我见见。”
夏二多便叫上来一大堆人引荐给朱元璋认识,来的是一批广东老农,个个都粗手大脚,看到朱元璋这位“将军”,他们也不太敢说话,倒是带领这群农民的人颇有点意思,这人是一个只有三十来岁的壮年人,长了一头浓密的黑发。肤色也不太算黑,不过也算不上白,看起来有点像那种文不文,武不武的半吊子生物。他对着朱元璋行了礼,这才自报家门道:“小的名叫阿水……”。。
一听他自报这名字,朱元璋便知道多半个是假名,哪有真名叫阿水的?用这种名字走江湖,看来也不是什么善良人士。
果然,这阿水叹道:“小的以前是在海上讨生活的,乃是刘香大哥麾下的一个小船主……后来刘香大哥与荷兰人勾结。为祸沿海。小的觉得刘香大哥做得不对,这好端端的华夏儿女,怎么能和异族人勾结起来杀咱们兄弟呢?于是小的就离开了船队,靠着跑海里积攒的一点身家。买了些田地想把自己洗白……”
他说到这里。朱元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