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朱重八-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王二却没这个习惯。他一脚踢到石头上。平衡破坏,手里的棍子顿时就挥得轻了几分,孟长水奋锤一击,当地一声击响。将他手里的铁棍击得向后荡开。

王二大声叫道:“咦。好生邪门!”

这时孟家三兄弟中的另外两个也冲了过来。孟长生使的是一把铁枪,想过来帮他的老大对付王二,旁边却跳出映山红来。接住孟长生打得乒乓着响。

孟家三兄弟的最后一个孟长兴,却把自己的目标放在了红娘子身上。这人和他的两个哥哥不同,身材比较偏矮小,不是那种力量型的武将,他更偏向于技巧型的战斗,他的武器也比较好玩,是一对双钩,全长二尺八寸,比红娘子的三尺青锋剑只短两寸,但功能丰富得多。

像这种古怪兵器,也只有川将才比较爱用,中原的武将们大多用枪,因为骑在马上作战时,长枪有着天然的优势,但川中地形复杂,许多武将都是步将,而且川中作战军阵经常派不上用场,一打起来就是漫山扁野的乱斗,武将往往也无法躲在后面远处看戏,经常都会被山沟里突然跳出来的几个敌兵引入战斗之中,所以川将的个人能力也比许多中原的武将要强。

这一点在汉族将领中还不明显,但在少数民族的军队中尤其明显,例如石柱土家族名将秦良玉,虽是女人,一把白杆枪却使得极好,据多种史料记载,她经常冲锋陷阵,手上一把白杆枪使开时犹如梨花纷飞,厉害无比。她儿子马祥麟也是个勇猛敢战之将,军中外号小马超,在浑河之战时被敌军箭矢射瞎了一只眼,他拔矢策马逐贼,勇退敌军,后来又被称为独眼马……

像这种将领冲在军队前面去砍人的事,中原的武将已经几百年不玩了,但川兵和少数民族还经常采用这样的打法。穷山恶水出刁民,可不是说着玩的一句话。

孟家老三冲上前来,一对双钩向前一伸,就将红娘子接了过去,此时红娘子正挥开宝剑,砍得一群川兵抱着鼠窜,冷不丁旁边伸出两件奇门兵器,倒是让她心中一惊,一个筋斗翻开再说,定晴看时,面前是一个身高不到六尺,矮小瘦弱的汉子,肤色黄中发黑,气质极差,但手上一双钩子,却灵活多变,刚才只一招就将她逼得后退,切不可小看了。

双方也不打话,一个闪身又斗在了一起。那种激战中还要出言问对方是谁,说两句挑衅的大话,藐视一下对手什么的,是玄幻小说的情节,真正的乱军大战,见到敌人就是生死相搏,可没心情去说什么“我让你两招”、“你居然有胆来惹我”一类的废话,双方要说的往往是:“弄死你!死吧!”一类的在出招时开声吐气的短词。

红娘子一剑刺出,孟长兴用右手的钩子来接,只见那只钩子与红娘子的剑一撞,双方都是技巧型的打法,力量没有使实,一沾即变招,红娘子的剑顺着他的钩身滑下去,想切他握钩的手,没想到那双钩居然还有护手环,这一剑削到护手环上,就卡住了,不能再继续削下去。

孟长兴哈哈一声狂笑,左手的钩却趁机向前伸出,捅向红娘子的腰腹,这一下若是捅实,红娘子的肠子也要被他勾出来,她身子向旁边一滑,轻轻避开。

孟长兴就是在等她向旁边滑步呢,因为他看到红娘子脚边有一块大石头,若她向旁滑步,必摔无疑,但是奇怪的事发生了,红娘子滑步过去了,却没绊在石头上,而是像脚踩着实地一样,轻轻松松,灵灵巧巧地,整个人的动作没有半分迟滞。

“咦?”孟长兴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见到红娘子的脚尖在地面上一点,身子轻轻跃起,一只手攀到了旁边的树上,然后一个倒翻,居然就上了树枝,然后两柄飞刀从树上激射而下,对着孟长兴的脑门儿飞来。

孟长兴眼明手快,挥钩架开,红娘子的剑招又高,她站在树枝上,本来用剑是刺不到敌人的,这种情况下要一般要用枪的人才能在树梢上向下随意攻击。但是红娘子居然用双腿勾住树枝,整个人在树上倒挂下来,头下脚上地使剑攻向他……

搞什么名堂?有这样打的么?孟长兴大汗,就算是川兵,也不会利用树枝来进行这样的攻击吧,简直匪夷所思。他挥钩招架,但是马上就发现不对劲了,高手过招,可不光是靠着看对方的武器攻到哪里,自己就招架哪里,而是经常要从对方的眼神、肩部、腰间、肘部来判断对方的攻击方位。

这就像足球踢点球时,守门员要从罚球队员的身上寻找珠丝马迹,预判出对方要把球罚向球门的哪个角落一样,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

若是正正经经面对面的打,孟长兴凭着经验,是可以猜出红娘子的许多招式的,但是红娘子倒挂下来,头下脚上,各种动作的判断就非常困难了。例如人要出手之前,先抬肘,但是红娘子现在要出招却是肘向下沉……所有的动作都上下对调。

孟长兴一时不查,判断出错,顿时被红娘子一剑刺在小臂上,鲜血横流,好在没有伤筋动骨,还不至于丢掉一把钩。

他心中恼怒,大喝一声,身子一窜,绕向红娘子的身后。

人在地上站着的时候,转身比较容易,但用双腿吊着树枝倒挂时要转身,那就有点难了,比正常的转身要慢上许多,孟长兴转到红娘子背后时,她还没来得及转过去,当下一声欢呼,双钩齐出,一起捅向红娘子的背心。

但他实在是太小看红娘子了,她那紧致的小腹突然一用力,居然硬生生靠着腰腹的力量,把身子屈了起来,倒吊着用腹部的力量屈体向上,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孟长兴真想不到有人能在激战中做出这么古怪的动作,双钩一空,使了个老。

紧跟着就感觉到面前的俏人儿一个空翻,不知道怎地又跃回了树枝上站着,一剑从上而下刺来,从孟长兴的肩头扎入,这一下若是真刺进去了,非死不可,好在他肩上有一片肩甲,阻了一阻,红娘子的剑只刺入了几分,但也刺得他伤势极重,肩头鲜血狂飙而出,后面几个手下赶紧抢上前来,将孟长兴拖了就跑。边跑还边叫道:“批堂客太厉害了……把将军救回去……”

红娘子见敌将被自己刺伤退走,但他还有家丁兵在旁护着,知道杀他不得,便也不追,另逮着一个川兵打了起来。

另一边的孟长水和孟长生这时也已经在王二和映山红的猛攻下连翻吃瘪了,虽然利用地形他们还可以勉强支撑,但是撑下去也没啥好效果。他两听到孟长兴受伤惨叫的声音,心里一慌,便知道这小山头一时半会是夺不下来了,再转头去看山下,只见朱军士兵正在八面合围,十条山沟里有八条都堵上了人。

朱军的士兵虽然不擅长山林作战,但他们的头儿朱八却不是菜鸟,在这种对朱军不利的地形下,仍然安排得井井有条,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封死川兵的进退之路,将那些可供他们利用的山沟都塞上自己的一队人,反正朱军士兵十倍于敌,要塞断附近的山沟没啥难的。

此时,川兵可以灵活进退的各条道路正在被一一封杀,再过一会儿,最后两条沟被封上,他们是想走都走不了了。

孟长水大喝一声,甩开王二就退,同时大声叫道:“撤了……他们在山林里追不上咱们……”)

四六三、左光先那混账

川兵来得快,去得也快,说走就走,当真是有够潇洒的,他们撒开脚丫子,在山道上飞奔,几个纵跃,就跑出去老远,王二和红娘子想追也没法追,手下的士兵在这种山道上跑起来的速度比人家慢了不是一星半点。直到孟家三兄弟带着一千多川兵跑了个无影无踪,众头领才惊讶莫名地道:“川兵好厉害。”

朱元璋见众头领脸上都是一幅惊佩莫名的表情,心中也忍不住想到:川兵之狠厉,还不止如此呢。当大明朝灭亡,满清已经占据了花花江山之后,川兵凭借着四川独天独厚的地形,坚持抵抗清兵达十三年之久,足以让中原、江南、东北、西北几个地方的士兵汗颜。后来清兵好不容易拿下四川之后,畏惧川兵的悍勇,怕川兵再度作乱,他们苦无办法解决,便下令屠川。野猪人认为,把厉害的川人都杀光,然后把湖广的百姓迁移过去住在四川,让湖广人的血脉在四川生根发芽,川兵就不厉害了。。。

满清这么一搞,四川人十有仈九都变成了湖广移民,原汁原味的四川人倒是不剩几个了。

结果如何呢?到了近现代,在抗日战争中,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李宗仁曾评价道:“八年抗战,川军之功,殊不可没”。四川大军阀刘湘死前留下遗嘱:“抗战到底,始终不渝,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

。。

可见……带给川兵悍勇之风的。不是这里的血脉和遗传,而是这里的山川灵气,那山连山,树连树,走过一坎又一坎,崎岖不平的山川,带给了川人强悍无比的精神。不论这里的人祖上是湖广还是川人,照样能让天下震颤。

(注:笔者三十二变虽然在chóngqìng出生,算是土生土长的chóngqìng人,但据爷爷说。我家祖上是湖南人。)

众头领都对刚才的一仗有些不爽。虽然打退了敌军,但以一万多人对人家一千多人,还让人家从容遁走,真是想来就来。想去就去。这面子简直是没地方搁了。

朱元璋也不安慰他们。心中只是想:吃了瘪也好,这也有助于大家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实力,朱军一直以来全是打胜仗。难免会养成一些不好的脾气,但他们却没注意到,朱军只有很少的仗是在硬地打的,大多数情况下是在陕西老家的软地打仗。可谓人不生地也熟,占尽主场之便,这次入川,在陌生的地形上吃一闷棍,有助于大家的成长。

果然,接下来的行军路上,几位头领的话题始终离不开怎么对付川军这个话题。

马小天道:“把火铳调过来,啪啪啪的乱打,看他们还能不能在山道上健步如飞。”

王二摇头道:“看见那边的石林了吗?人家缩在石林里和我们打,火铳有个屁用。别说石林,就说树林吧,火铳在那里面也施展不开。”

马小天道:“我凭什么要在树林和石林里和他们打?”

红娘子嘻嘻笑道:“你倒是找个没树林和没石林的地方出来看看。”

马小天游目四顾,到处是树……顿时无语。

过了一会儿,王二这憨人居然想到一个计策,笑道:“火攻!《三国演义》里面经常有这一招。咱们放火烧山,把这里全烧成光秃秃的,就不怕他们打伏击了。”

马小天哼哼道:“得了吧,这里的气候很诡异,一会儿东风、一会儿西风、一会儿又吹成了南风,而且突晴突雨,变幻不停,放火当心把自己给干掉。”

他说得不错,朱军一路从陕西入川,每翻过一匹山,就会发现气候变化一次……有时候你从山的那一边进入一个石洞时,天空还是晴朗的大太阳烤人,穿出石洞时发现山的这边正在下暴雨,山上到处都挂着小瀑布,这种诡异的情况让士兵们吃了不少苦头。

他们商量了半天,商量不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其实后来的满清鞑子也是想不出对付川兵的好手段,结果打了十三年的烂仗。满清好歹也算有些能人相助,他们都想不出来办法,王二、马小天、红娘子这三个臭皮匠还真能顶得了诸葛亮不成?三人商议许久,还是一筹莫展,只好来问朱元璋。

朱元璋心中暗想:张献忠夺取四川轻而易举,满清夺取四川却打了十三年,这是何何?还不是一个名声问题!因为张献忠的名声虽然很烂,但满清更烂,这就是关键。我朱军的名声比张献忠可好得多了,可不必学满清那样考虑问题。

于是摇了摇头道:“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你们一开始就想的是用硬拼的方式来打败川兵,却不是给自己出难题么?我们只要能给川中的老百姓稳定幸福的生活,他们何苦要和我咱们打?”

红娘子眨了眨大眼睛:“朱八大哥说这个很有道理,但是朝廷命川兵打我们,我们又能有啥法?还是得想出对付他们的办法才行嘛。”

朱元璋笑道:“所以,我们就从广元开始,来告诉川中百姓,我们朱军不是他们必须要抵抗的对手。”

大军向前行了一阵,前面回报说:“大元帅头领的先锋部队在前面休息,看样子他也刚刚打了一仗。”

朱元璋便叫中军也停止前进,然后派人去请许人杰回来报告。

不一会儿,许人杰脸黑黑地走了过来,他到了近处一看,王二、马小天、红娘子等人的脸也黑黑的,不由得哑然失笑道:“你们也被川兵给打了?”

听他用了一个“也”字,众人便知端地,于是问他发生了什么事。

许人杰娓娓道来,原来他也遭遇了三部川兵大约一千五百人的伏击,而且这一千五百人可不是什么三孟率领的,而是官兵的大将左光先亲自带的队,战况一起他就吃了闷亏,后来靠着他在黄龙山中辛苦训练了几年的黑杆兵,总算和川兵较上了劲,打成了平手。可惜的是黑杆兵战斗经验不足,新兵蛋子的士气不算高,打到后来,人家川兵说走就走,一呼啦儿就跑了没影,他连追都没办法追。

这下可把许人杰给吓坏了,他跟了朱元璋许多年,除了当年初遇神机营之外,也没打过什么败仗,而神机营仗着火器之利,他输得心服口服。这一次和川兵打仗,大家都是两只眼睛一张嘴,没谁比谁多一个零件,但是打起来全不是一回事,真是把他血都给气吐了,

众头领听他这么说,也觉得心有戚戚耶,互相安慰了一阵之后,这才重新启程,继续向广元前进。

又走了数里山路,一路小心戒备,害怕再中左光先的偷袭,但是左光先没有再出过手,朱军终于感觉到前方视野一开,不再是山连山的情形了,大片的山区之中,终于出现了一片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平的地方,当然,说是比较平,也只是和一堆乱山相比起来比较平罢了,若是与关中的肥沃之地相比,这一块儿也只能叫险山恶水。

只见在这一块儿还算平的地上,修筑着一个人模人样的城池,这地方就是广元城了,准确来说,应该叫做利州城,由于这里是县衙门所在地,也就是县治所,所以也可称为广元城。此地在元朝和洪武初年都是府城的级别,后来降成州,再降成县,但是城池的规模比一般的县城可大得多了,城墙足有九尺高,厚度也还行,防御能力比普通的县城要强得多。

朱军不可能贸然直接攻打这样的城池,所以先在城外停了下来,打算观察一下。

城池周围终于有了一块勉强称得上平地的地方,朱军士兵们欢呼一声,忍不住就跑到了这片平地上,在地上打滚,滚了一阵之后,又赶紧站起来重新集结成阵,他们在山里被川兵折腾得太惨,而且被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连以前最熟练拿手的矛阵都结不起。现在到有平地的地方,顿时喜不自胜,赶紧把自己最拿手的军阵结起来,虽然由于地平不平的缘故,军阵略显有点高低起伏,但是这也比乱七八糟的在山道上跑要强得多了。

士兵们信心大涨,忍不住放声大笑。站在最前面的数百人忍不住齐声对着广元城大吼道:“左光光,你丫的有胆滚出来再打过,现在我们怕你何来?”

众兵正吼得起劲,只见广元城的城门噶吱一声打开了,众人心中一奇:咦?左光先如此光棍?一吼他就出来了,这也太光棍了吧?

却见城门走出来的根本就是不是左光先,而是一个穿着知县服饰的文官儿,长得不高,五短身材,年龄大约四十来岁,他后面还跟着一大票官员,看样子都是衙门里办公的,这人脸色极为难看,对着朱军啪嗒一声就跪了下去,大哭道:“左光先那混账……不顾我的死活,已经逃了!”)

四六四、进驻广元

原来,左光先在山林里伏击朱元璋不成,两路伏兵都被击退,而且他看到许人杰率领的三千黑杆兵着实厉害,虽然作战经验方面比较欠缺,士气也略差,但是只要多打得几仗,就能成为非常厉害的山林特殊部队,心中已生惧意,不敢再出手伏击朱元璋,任他来到了广元城。

左光先也不想再回广元城来驻守了,在山林间都没打赢,到了这个相对比较平坦的地方,他更加不敢和朱元璋的两万大军放对,于是带着麾下的川兵跑了路,扔下县城不管了。。。

城里的广元知县简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见朱军大军压境,只好乖乖开城投降。

换了是李自成、张献忠、罗汝才等人,这位知县未必敢降,搞不好会聚起乡勇死守城池,与敌皆亡,但是换成白水朱八,情况就不同了。广元距离陕西很近,他早就听说过朱军不少事迹,知道朱军与别的流寇完全不同,不会滥杀无辜,也不轻易屠戮朝廷的官员,虽然这些传闻他未必相信,但总是要比三十六营好很多吧?因此他才胆子一大,心一横,将城门开了,跑出来纳降。

既然要向贼人纳降了,当然就要把朝廷贬个一文不值,但是他又不敢明白张胆的骂朝廷的不是,于是出城之后,就把气全撒到左光先身上,对着朱元璋愤愤地道:“左光先那混账,他居然不顾我们城中百姓死活,带兵翻山跑掉了。朝廷里全是这样的奸人,下官……咳……下官决定弃暗投明……恭迎镇西将军入城。”。。

“弃暗投明?”朱军头领忍不住都笑,他这词用得……到底是弃暗投明还是弃明投暗,那就很难说了。

不过这人倒是满乖巧的,所谓出拳难打笑脸人,对于这种主动纳降的官员,朱元璋也不想折腾他,免得将来别的城池守官不肯投降了,非要和他拼命。于是温言道:“很好,既然你这么识趣。这广元知县。就让你继续担着吧。”

那知县大喜,满脸喜色透出脸皮显了出来。他却不知道朱军远来乍到,带的全是武将和士兵,没有随军带着文官来。不然铁定把他给撸成平民。现在只是让他暂代广元知县一职罢了。等到朱军理顺了这里的情况,调来了自己的亲信,再让他乖乖退位。

朱元璋一边接受广元知县的纳降。一边游目四顾,只见城头上有许多百姓探出头来,怯生生地看着城外这只大军,茫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心念一动,对着广元知县问道:“广元的百姓知道我是什么人么?”

那知县摇头道:“这些愚民什么也不知道,但城中富户们多有手眼通天之辈,知道您是什么人的倒也不少,不过富人们和愚民们打不成一堆儿,他们的消息也没有透给这些人知晓。”

朱元璋嗯了一声,心里盘算了一下,这倒是一个值得利用的事情。要知道朱军并不像普通贼军那么军容不整,就凭着清一色的紫色战袄,就与贼军显得泾渭分明,城头上的百姓向外看过来,压根搞不清楚他们是一只什么军队。

朱元璋命人把“镇西将军”的大旗扛着,在城下故意招展开,然后对那知县笑道:“你去发个通告,告知全城百姓,我是从陕西过来的镇西将军,因为左光先贪脏枉法,不听朝廷号令,割据土地自立为王,所以本人是来驱逐他的……别告诉他们别的话。”

那知县一听,顿时明白过来,朱八这是要伪装成官兵啊,他没想通的是,一只贼军伪装成官兵有啥好处?虽然朱军传闻不抢不烧,但他是不信的,只要这只贼军一入城,肯定要把这个城市抢个底朝天,到时候你说自己是官兵,谁信?官兵虽然经常杀良冒功,抢掠民财,但都是在小村庄里躲着做这种事,没听说过跑到大城市里明目张胆干的,自认官兵会导致束手束脚,施展不开。

他想不通,红娘子自然也想不通,她凑到朱元璋身边,低声问道:“朱八大哥,我们伪装成官兵有什么有?我们应该明车明马说明自己是陕西来的朱军,今后这里就是我们的地盘,这样更好吧?免得这些百姓得了咱们的好处,还以为是朝廷的恩典。”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川民彪悍,若是让他们知道我们是贼军,搞不好非和咱们拼不可,就算他们拼不赢,也搞个鱼死网破,我先冒充官兵,让他们感受到了咱们朱军对他们的好,再表明自己的真正身份,到时候他们就不会和咱们拼命了。”

朱元璋的顾虑并不是没道理的,要知道满清鞑子入主四川时,三百万川民和鞑子死磕,磕到最后只剩下二十万人,整整两百八十万人化为了灰灰,鞑子才终于把四川收拾下来,由此可见川人之彪悍,对这种人,拿强权去压服是行不通的。若是朱军在这里明车明马的说,我们不是朝廷的人,而是造反的,现在我们要占这地方了,你们乖乖听话!这命令一出,搞不好立即就冲出来无数百姓,拿着锄头跟你往死里磕,不是你死就是他亡……这可不是朱元璋希望看到的事情。

对这些悍民,需要先哄!哄得乖了,等他们知道你的好,便会把他的彪悍用来帮助你了。

红娘子听了朱元璋低声解释,这才懂了,她眨了眨大眼睛,忍不住赞道:“朱八大哥,我发现您真的是个很聪明的人呢……至少比我聪明好多倍。”

朱元璋无语。

红娘子又娇憨地道:“你要是肯花点心思读书,肯定能成为一个大诗人。”

朱元璋无奈地道:“诗人究竟有什么好的?”

红娘子吐了吐舌头:“不知道,反正就是好……小时候听说书先生讲岳爷爷的故事,念起《满江红》,我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那诗好厉害。我就觉得,要会打仗,会写诗的才是好男人。”

朱元璋无语,转过头去,在马小天的肩上拍了拍,低声道:“好好学学写诗吧。”

马小天无语凝咽,叫他这个穷村子里混大的可怜熊孩子写诗,不如把他拖到刑场上一刀砍掉脑袋。

这时候,广元县令已经派人在县城里去吆喝了,他派去的是几名更夫,这些人手里拿着个大锣,咣地敲一声,然后扯开嗓子吼道:“乡里乡亲们都听好了,城外来的是镇西将军的大军,奉朝廷号令,赶走占地为王的叛贼左光先……咣……乡里乡亲们听好了,城外来的是……”

这时候没有无线广播,也没电视机,要向满城百姓传话,最快的方法就是靠这种传法,更夫们一边敲锣,一边把话传播开去,百姓们听说城外来的是官兵,心里的寒气就稍稍收敛了,不过有许多百姓还是紧张地拿着武器,因为官兵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左光先刚来到广元驻扎时,便把这里的百姓祸害了,不少士兵在街上吃拿卡要乱打人,还有几个良家闺女被官兵糟蹋了,彪悍的川民当然不肯罢休,当时就要组织乡勇和左光先对着干。后来靠着县令和城中的士绅合力安抚,左光先看到川民不好欺负,赶紧约束了步卒,没有再闹腾下去。

现在左光先走了,又来一只新的官兵,搞不好这些事又要再次上演一番,因此百姓们还是很警惕的。

不过接下来的发展大出川民们的意料之外,朱军平平安安地进了城,沿途不但没有捣乱,甚至连一个脱队的士兵都没有,所有的朱军士兵都在队伍之中规规矩矩地走着,尚着城中的主大道穿过,走进了兵营,然后分出几只队伍来占据四门,多余的事一点也没做过!

而且在接下来的好几天里,这些士兵都没有离开过营地,他们十分遵守军纪,除了与守城门的四只部队换防之外,一天到晚就在兵营里待着,绝不会跑到街上来胡闹,这倒是让川民们感到惊讶不已。

又过了好几天,兵营里的士兵们终于出来了,川民们本以为他们要开始捣乱,没想到这些士兵居然排着队出了城,跑到广元北面的山区里训练去了……原来朱军在广元占稳了脚跟之后,以广元为桥头堡,分派出许多探子,打探四川的情况,同时,为了让军队能适应山林战,便把部队开出了城,调到北边的山区里,和黑杆兵一起进行山林战的训练。

广元的川民们这才终于相信,这是一只纪律严明的军队,不会做出丝毫扰民的行为,这使得他们心情大大好转,百姓们开始兴冲冲地谈论起这只军队来,当然,以他们的见识,绝对搞不清楚镇西将军是个什么官儿。城里的富人们虽然知道白水朱八是个什么人,但他们也不会傻得到处去嚷嚷,不怕掉脑袋么?

转眼之间,数日即过,秋天落幕,冬天到来,四川的冬天尤其的冷,虽然四川地处在南方,但空气中的湿气很重,因此到了冬天,四川其实比北方还要冷,往年,广元这种穷地方必须靠着富裕的成都平原那边倒卖粮食和衣物过来,百姓们才能保证衣食无缺,但今年情况却不同,成都平原上正有三十六营在捣乱,商路断绝,贫穷的广元百姓们过得苦不堪言。)

四六五、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此时已是冬秀,四川很少下雪,今年也是没有半点雪花,但空气异常的冷,那冷气直往人的心底深处钻,来自陕西和山西、河南的朱军士兵们个个冷得直哆嗦,尤其是奉命驻守在城墙上的士兵,他们在站岗的时候是不能乱动的,必须笔直地站着,这可真是要了卿命,只好多穿了一条棉裤,一件棉袄。

有人忍不住骂道:“娘的,这地方明明是南方,怎么比咱们西北还要冷?”

。。

一名士兵忍不住道:“看来川人过冬比咱们陕西人还要艰难啊……”

……

朱元璋坐在县衙门里面,听着探子们向他报告。

探子报道:“将军,左光先退走之后,向成都方向去了,短时间内,不会有人来广元找咱们的麻烦。李自成和张献忠现在四川到处乱窜,他们攻一个县城,推倒城墙之后立即撤走,再攻一个县城,又推倒城墙撤走,不停的流窜,官兵先总左良主为主将,追击贼军,但是左良玉按兵不动,说什么也不肯出力。杨嗣昌气坏了,又改以大将猛如虎为总统(注:不是总兵,是总统),张应元为副总统,让他们穷追三十六营,现在阵如虎一直在他们屁股后面猛追不舍……”

朱元璋听了就忍不住笑了:“左良玉这家伙……”

。。

探子笑道:“是啊,左良玉不肯出力剿匪,使得三十六营对他颇有好感,而猛如虎一天到晚追得流寇们东躲xīzàng。腿都要跑断了,现在三十六营中流传着一句笑话,叫做‘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

朱元璋笑而不语,旁边的马小天和红娘子却听得乐了,哈哈大笑道:“有趣,甚是有趣。”

许人杰在旁边插口问道:“这个总统名叫猛如虎?是真名吗?我怎么听起来,他倒是像个贼寇取的外号,和什么跳涧虎、满天星、混十万听起来差不多。”

探子点头道:“是真名,他们一家全都姓猛。他儿子叫做猛先捷。侄儿叫做猛忠矢……”

许人杰摇头笑道:“他儿子和侄儿的名字没取好,没他的猛如虎好听,我是他的话,就给儿子取名叫猛如豹。侄儿取名叫猛如狼。”

众人都哈哈大笑。马小天道:“照你这么说。他孙子又得降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