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奋斗生涯 1-262-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时代,娘家对女人来说还是很重要的,贾珍又打算和徐家、江家打好长远关系,有这样东西自然要送些个表表心意,要这个可比金银更受欢迎。徐家用对付宁府的同一套话就好,只是既然用了江家作掩护,难免要对江家透露一二了。贾珍选了江家作掩护也是有理由的,因为江家现在在京城的只有江氏父母和其长兄的大儿子、儿媳在京,其他人都外放做官了,基本几年之内回不来,等他们回来这个事儿的新鲜期早就过了,而江家老爷太太那都是老人精了,自然不会乱说话。
家里众人都觉得贾珍的想法妥当,于是江氏便往荣府及徐府、江府送了些蔬菜瓜果,并给自己母亲写了信交代事情,各家俱无疑义,宁府众人便开始在大冬天里悠闲的吃着各色青菜水果,个个不亦乐乎!
就这么着,贾珍在奋斗多年之后,继贾瑄的降生又干了一件让他觉得不枉穿越一会的事情,他弄出了反季节蔬菜!
今天第一更送到了哦,亲亲们记得继续票票支持,收藏鼓励哦!
我们晚上照旧有第二章!
正文 47 宅斗之婆婆媳妇小姑
贾珍一家子悠闲的吃着反季节蔬菜瓜果,荣府却因为宁府送过去的几样瓜果菜蔬引爆了几个月来就暗流汹涌的内宅。
却说贾政的新婚妻子王氏在家中时极是受宠,众姐妹中就属她最是拔尖儿,一向是高傲惯了的。可是不想婚事上竟然出了篓子,自己父母竟是要将自己配给一个商贾之家,好不容易自己想了办法把这个事情李代桃僵的解决了,与贾家二公子定了亲,没想到又是一番波折!
其他的那些流言蜚语也就罢了,自己早就料到会有,毕竟这个世界本来就不少口舌是非,自己和妹妹的婚事倒了个儿的事儿是肯定要被人翻出来嚼弄的,可是令她自己没想到的是自己婆婆竟然在婚前给自己丈夫塞小妾,而且这个小妾竟然是那么得宠,自己一进门就被挤得险些站不住脚!这些自己也认了,毕竟是小妾,以自己手段,不怕将来收拾不了,可是自己的这个小姑子贾敏,小小一个黄毛丫头片子竟然来要自己的强,还帮着一个小妾,自己哥哥的屋里事儿是她可以管的吗?自己又什么时候被别人压着来的?于是王氏自进了门儿就和贾敏不对付,可是一时没有办法,就只好先忍了。
再说贾敏,贾敏今年才八岁,确实是个黄毛小丫头,所以也就格外的直肠子,再加上她是代善唯一的嫡出血脉,自然从小就得到万般宠爱,便被宠出了几分小性子。这个直肠子加小性子的结果就是带点儿小刺儿,谁不顺眼就刺那么一下下,因为她在荣府最小,心眼儿其实又极好,大家便一直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反而觉得女儿家要娇养,有点儿脾气才是大家小姐的范儿,也没人想着要压她一头。可是自从她这个嫂子进门,她就觉得这个嫂子和他人不一样,处处要拔尖儿,明明名声狼藉一个人(在她哥哥那个屋子里和丫头玩儿熏出来的感觉,其实是不可能真闹出多大声响的,毕竟两府都要脸面),怎么能这么狂妄!而且进门儿就找自己母亲给哥哥的丫头茉莉(前面姓赵的丫头)的茬儿,可见是个目无尊长又善妒的,只是她也不好深管自己哥哥的事情,只能碰见她搓擦茉莉的时候劝几句罢了,可是心里着实替哥哥和娘亲生气,替茉莉姐姐不平!
贾敏其实也真没做什么,就是劝了几句,因为她很喜欢茉莉,茉莉原本是她娘的丫头,照顾过她哥哥和她,是个心眼儿好的,长的也好,她觉得嫂子不能那么着对待茉莉,而且此时她还不懂女戒其实是做给人看的,到处都有宅斗,觉得女人就应该允许丈夫纳妾,所以就三不管的劝了。而王氏本就因为贾政过分的宠爱茉莉一肚子火儿,贾敏这一劝扎了她的肺了,只是她还不能说什么,就狠狠的记恨上了贾敏。
史夫人对贾敏和王氏之间的不对付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只是王氏没有明面上作出什么,她也便不在意,想着就当让女儿了解一下人性,省的天真不知事儿,将来出嫁被人欺负。只是她也让人盯紧了王氏,省的女儿还没出嫁呢,就先在王氏这里吃了亏。
就这么着,三人各个算计,自王氏进门荣府的内宅就暗潮涌动。直到宁府送菜蔬才真正引起了大风浪。
这天江氏派人送了瓜果蔬菜给荣府自然是打着孝敬老太太的旗号,可是老太太一个人吃不了那么多,也不可能只自己吃,自然要分给儿孙们。只是这个东西一分可就不多了,所以就各自分的不同,代善、贾赦、贾政各方只是晚上添了一两道青菜,便没什么了。只未出阁的三个姑娘还有贾赦的大儿子贾瑚又各分了一个攒了各色水果的盘子,其实也就是樱桃、草莓什么的。
贾敏这里正吃着呢,茉莉来了,送她给贾敏打得络子,茉莉手艺极好,打得精巧不说,颜色配的也好,贾敏极是高兴,便赏了坐叫她一起吃水果,茉莉哪里敢坐着和姑娘一起吃东西,只是不肯,最后拗不过,坐个绣墩儿上吃了几颗樱桃。贾敏见剩下没几个且的都被挤了,就说要撤了给小丫头子。只是这个话说了一半儿,听见丫头通报她二嫂王氏来了,贾敏还没回过神儿来,王氏就自己进来了,口里说着四妹妹好啊,我这几天也没见着,过来看看四妹妹的话,贾敏就起身相迎。贾敏也是见来客了就那么不假思索的客套道:“嫂子坐,叫丫头们上茶,嫂子吃水果。”可是王氏偏偏刚在门外听到了贾敏的话,虽说没说完,可是王氏却也知道贾敏是要吩咐撤了赏给丫头们了,心里就一股子气,觉得贾敏这是成心让丫头们笑话她。再一看茉莉在场,且显然刚刚是坐在贾敏旁边的,就知道贾敏一定是赏茉莉吃过了,心里的火气再也安奈不住,开口道:“罢了,姑娘的东西我哪儿好吃呢,姑娘还是赏了丫头们吧!没的倒像是我有多尊贵似的,倒失了体统。”
这个话就极为难听了,也看出王氏原本不是书中木讷的性子,而是个牙尖嘴利的。这是说贾敏把赏丫头的东西给她没规矩呢,还在说贾敏不知尊重和丫头们不分尊卑。这下可把贾敏给堵个够呛,贾敏毕竟才八岁,能有多少弯弯绕绕?而且她确实想要赏丫头来着,此时又不能说自己没说要赏的话,可是她嫂子来了,水果摆在这里也不能就叫丫头撤了啊!贾敏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气的立时抽抽噎噎起来,一转身跑她娘那里去了。
不用说,史夫人知道了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气的咬牙切齿,恨不能将王氏生吞活剥了,这可是她唯一的闺女,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自己从小到大还从没舍得说一句重话,岂能让这个王氏如此磋磨!要是不好好的整治王氏一番岂不是愈发惯得她不知好歹。
可是这个事情她也不能就这么拉出来明着整治王氏一顿,不然的话就显得她做长辈的不慈了。这个向着自己女儿讨厌儿媳妇是哪个婆婆都会有的,可是做到明面上就不对了,史夫人是聪明人,自然不会那么干。于是史夫人就开始想法子暗中整治王氏一番。
一时想不到法子,便先每日里立规矩的时候故意以杨氏要管家为由,专门折腾王氏一个,让王氏经常捧着碗茶一捧就是半天,那个金漆磁盘又极重,一天三顿饭的规矩就把王氏这个总是被人伺候的大家小姐的胳膊累肿了。可史夫人还不解气,反而又想起了这些日子王氏借着打压通房扫自己面子的事儿,愈加想要找个好法子整治王氏。
真是人一瞌睡就送上了枕头,史夫人正思量什么法子好呢,机会就来了。因为史夫人给二姑娘贾攽许了人,今年就要出腊月里就嫁,如今已经冬月上旬将尽,只剩一个月了,府里正忙乱,不想老太太却气势汹汹的病了。史夫人眉头一皱,计上心头。
史夫人让人到庙里庵里的给老太太烧香祈福,不想去的人回来时竟是和一个庵里的老妮一起回来的,说是从给老太太求的签上看,老太太病的蹊跷,自己怕说不清,把师傅带回来跟太太奶奶们说道说道,也好想个法子让老太太早日好起来。不用说,众人不管信不信都要摆出一副关心紧张的样子,于是就听那老尼一通忽悠,说是老太太这是今年年运不好,只是不是很严重,还是可以解的,只需家中一个至亲女子帮着老太太数三七二十一天米佛,再把米舍了给人就好。
这下子大家自然就开始商量谁来数米佛了。可是家中如今正在忙活二姑娘亲事,太太和大奶奶明显是没时间,二姑娘更不可能,三姑娘和四姑娘都小,且未出阁的姑娘念佛也忌讳,就只剩下二奶奶了。王氏猜着这个事儿就是故意弄出来整自己的,却不能不做,什么?说不信?傻子才干这个事儿。她要是说了,以后就不用混了。
这下子可是将王氏整惨了。这个数米佛,自然是不能吃荤的,冬天不吃荤,那就真的只有萝卜白菜豆腐咸菜疙瘩了,要王氏这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小姐叫苦不迭。可是这还不算完,数米佛还要整日的在佛前跪着数,一数就是一整天,除去吃饭,每天要数够六个时辰,就是十二个小时,也就是跪十二个小时,虽然有垫子垫着,可还是两天就把膝盖跪肿了。想着要整整跪上二十一天,王氏就暗自垂泪,结果又被贾政看到,骂她对长辈没孝心,为老太太念几天佛竟然抱屈,拉拉杂杂骂了一堆,直到贾政自己没词儿了,才气呼呼叫她好生念佛,不许歪叽,自己一甩袖子出了佛堂,把王氏气的险些一口气儿背过去。
自此之后,王氏便知道不能与贾敏史夫人硬碰,一改以往伶牙俐齿,竟是变得貌似老实木讷了起来,后来竟然常常吃斋念佛。贾珍知道后感慨,原来吃斋念佛的二太太竟是这么来的。
呵呵,抱歉啊,亲亲们,今天第二更有点儿晚了。
凤歌向亲亲们求留言,求推荐,求收藏!
正文 48 攻于心计史夫人嫁女
王氏既然被史夫人算计着跪了二十一天的米佛,自然就没能在贾攽的婚事上插上手,让王氏心中更加气恨。
王氏本来想着,自己是二房,没有管家权,可是这么大个家业,杨氏一人也忙不过来不是?自己这个妯娌理应要为大嫂分忧,到时候一定要找好机会插上手,只要插上了手,以后自然可以慢慢找机会争夺权力。没想到贾攽出嫁这么好的机会竟然硬生生让史夫人给算计没了。可是如今也没有办法,王氏就只能算计着日后如何再找机会。
不说王氏因为自己跪米佛一事如何气恨,以及日后做出何等样改变,只说贾攽其实也是个可怜的女孩子,她这门婚事儿完全是史夫人为了他们史家将她算计了。
贾攽的婆家姓尹,贾攽的公公是史家老爷手下一个极得力的官员,准确的说,已经到了快与史家老爷齐平的地步了。只是这个尹家根基不行,所以极是仰仗史家,又差着半品,便一直在史家老爷跟前以下属自居。而史家老爷却是知道此人最是有能力的,且职位极为重要,自己家多有用得着的地方,便想着如何拉拢此人。
这个尹大人也是想着如何和史家套近乎,于是,便让自己夫人委托史家太太帮着她留心个儿媳妇,这年头做亲的莫不是有些个关联的人家,尹家这就是上赶着要和史家攀亲戚呢,虽然他们也知道史家没有合适的姑娘,可是也不必要非得是史家的不是?他们亲戚家的也行啊。史家太太也是得过他们家老爷话的,一听就知道他们老爷的烦心事儿有门路了,就和他们家老爷琢磨亲戚家有哪个孩子合适,想来想去就只有史夫人这个庶出二女儿合适。
这个倒不是说史家亲戚中就这一个适龄的姑娘,而是就这一个既年龄合适,家世身份也合适,更重要的,他们不会得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尹家到底根基浅薄,要是个荣府嫡出的女儿那家世肯定不相称,所以只能是要个庶出的或是门第稍微低一点儿的人家的嫡出女。他们也有门第稍低的亲戚家有适龄嫡女,只是夫妻俩却没有选,因为这个尹家的儿子其实真不是什么良配,要是说给亲戚家嫡女,那是注定了得罪人的,那时就划不来了。只有这个高门庶女最合适,因为自己家妹妹才不会在意那个姑娘过的怎么样呢,反正又不是亲生的。至于贾家老太太和老爷,肯定婚前也挑不到毛病,因为这个尹家公子以前不住在京中,不容易打听,且明面上也没有恶名在外,长的也还好,只熟悉的人家知道这个公子最是个阎王脾气且生性有些个凉薄,将来二姑娘的日子定然不会太好过。可是那时候他们又能怎么样呢?那时候也就是见到个夫妻性子不和,又不是女婿混蛋不上进,或是婆家门第有误,我们说亲的时候怎么知道两个人性子会不会合得来呢?谁家锅碗瓢盆还能没有个磕着碰着么?只要自家妹子那里和自己不存疙瘩,你们贾家还能和我们绝交不成?再说了,那时你们还得指望着我们接着身份之便帮你们多照看姑娘呢!
史家夫妻二人如此这般合计一番之后就趁着走亲戚的时候和史夫人递了个话,史夫人心中合计一番觉得此事甚好,便点头应了这个事情包她身上,不会有问题。史夫人的思量其实和她兄嫂没什么不同,反正不是她生的,这些个有孩子的姨娘一辈子也没少给她添堵,难道还指望着自己把她们当成自己敏儿一样待么?她们给自己添了那么些个堵,总得有点儿价值才行吧,女孩子能有什么价值?无非是用来联姻罢了。如今这门婚事虽然于贾家没有太大用处,可是却对自己娘家大有好处,这对自己来说其实更好。反正儿子也不是亲生的,自己也不必费尽心力为他们谋划,自己在贾家的地位如此稳固还不是全赖自己娘家实力支撑?只要贾家风光依旧,自己娘家实力自然越强越好,那样自己在贾家才越滋润,贾家的风光才能有自己一份,如今贾家的风光是断断不会因为少了一个庶出的姑娘联姻就怎么样了的,那就让她为自己娘家出些力好了,也不枉自己这些年待她吃穿用度一如嫡女。
既然拿定了主意,史夫人自然开始筹划着怎么把这个亲事定下,毕竟这个事情不是她一个人说了算的,还有自己家老爷和老太太在呢。
史夫人先是和代善商量了一番,说是自己娘家嫂子给二姑娘说了门亲事,自己觉得还不错,想讨老爷个主意,要是老爷也觉得还可以,就去请老太太定下来。史夫人这个请老太太定的话虽然是过场,但是还是让代善觉得很舒服,觉得史夫人敬重自己娘亲,不因为婚姻之事父母做主就越过了老太太去,对这个事情先就心气儿好了三分,便开口细细问了男方的情况。
史夫人这个人精明就精明在她忽悠人只拿真话或是半真半假的话忽悠,绝对不说假话,要知道再高明的假话那也是假话,迟早是要出篓子的,但是真话就不一样了,真话也是可以骗人的,而且不怕被翻账。所以史夫人就开口说这个尹家的情况,除了他们史家人的算计和尹家儿子的凉薄暴戾没说,句句属实,连那家与史家的利益关系都说了。
代善本来听说史家太太帮忙提的亲,还怕史夫人可能是为了他们史家那闺女联姻,男方可能不好,可是听到史夫人直接说出来那尹家与史家的关系,反倒是放心了,这说明史夫人不怕他代善查这个尹家,定然关于他们家说的也都是实话,那这个婚事就很不错了。尹家虽然根基一半,但是自己女儿是庶出的,人家是嫡长子,也般配了。尹家老爷官职也不低了,家资也还丰饶,必然不会少了女儿吃穿。最重要的,听自己夫人的话,尹家公子如今进京不仅仅是为了婚事,更是为了准备后年春闱,虽说尹家公子已经二十岁了,在婚事上是有些个迟了,可是也说明人家知道上进不是。再说,也只比自己女儿大了五岁,也不算多。自己两个儿子于读书上都一般,小儿子好点儿,可是也是至今连个秀才都没考过,这个尹家公子倒是比自己儿子出息多了,到时候朝堂上上说不定也是自己儿子的臂助。于是代善就觉得这事情不错,再听说那尹家公子虽说长的不算风流俊俏,可是也还齐整,就直接点头说男人要多么俊俏干什么,让史夫人去和老太太商量了,这就算是允了。
可是一向谨慎的代善却不知道自己这回被自己夫人和大舅子狠狠的摆了一道,因为史夫人只是说那个史家公子最是严肃较真一个人,却没说他其实是脾气不好,几乎到了看谁都不顺眼的地步才会这样。
就这样二姑娘贾攽就被史家人算计着定了尹家大公子,因为尹家公子年龄不小,婚期就比较急,二姑娘及笄就下了大定将婚期定在了腊月里,所以荣国府刚娶完了媳妇就嫁女,可谓是喜事不断,只是这些个喜事到底是什么人喜,就让人思量了。
腊月十二日,荣府二姑娘贾攽出嫁了,从此嫁出去的女儿真如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了。贾珍虽然不知道贾攽婚事里面的蹊跷,但却知道贾攽也是个命不长的,因为红楼梦开场的时候,她们四姐妹都没了,所以贾珍心中便隐隐觉得贾攽的婚事可能不会如意,只是他也没有办法,因为他也没挑出毛病来,就算挑出来了也管不了,便看着装点婚礼的红绸有些个发呆。
贾珍在这里感慨着别人的姻缘,却不知道他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红鸾星动了。
亲亲们晚上好,今天第一更送到了,请亲亲们支持!
凤歌继续打躬作揖向亲亲们讨要票票、收藏和留言!
正文 49 学士府贾珍再谋新路
贾珍15岁了。
送走了二姑娘,新的一年便又在眼前了,荣宁二府的新年是不会因为少了一个二姑娘有什么改变的,贾珍也只是在心里感慨一下便回到了自己的生活。
新年无非还是那些个事情,请客,被请,走亲访友而已。只是今年贾珍愈加的忙碌了,因为他又多了国子监的交游范围,拜访的人也就多了,比如说,贾珍的忘年交先生张麟在年前就跟贾珍说了,他那个哥哥张学士要见见贾珍,请贾珍过年的时候到他们家坐坐。
这个老师主动邀请,那是无论如何都要去的,更何况贾珍也是很乐意去的,张家在朝中虽然不算很大的势力,但是这种不大不小的人家对贾珍来说是最好的交往选择,既有一定的实力,又不扎眼,而且内阁学士,身份清贵,做的人必然都是皇帝信任之人。这些个内阁学士不一定位高权重,比方说东阁大学士才正五品,但是值钱在离皇帝近,有个什么事儿都能现闻到味儿,方便进退,也能让皇帝在有了肥缺的时候早早想起来。且能让皇帝高兴把其留在身边的人,必然是懂得揣摩皇帝心思,知道把握圣心的人,说白了,这些个人都是皇帝的铁杆儿,跟着这些人,不容易出错,这个世界,站错队是绝对不允许的,你伤不起啊!
正是出于这些个考虑,贾珍过来之后才一直是想尽办法结交清贵,自己也努力的走科举之路。贾珍的考量是,如果将来自己有机会武职修武将自己的爵位升一下最好,要是没有这个机会,一定要死死的盯紧翰林院,因为皇帝最在意的地方就是这个,有道是不是庶吉士当不了大学士,这里是内阁预备队,皇帝自然重视,皇帝对翰林的要求就是做纯臣,在这里呆着,容易入皇帝的眼,也就容易抱皇帝的大腿,只要抱紧了皇帝的大腿,自家就安全多了。
所以贾珍听说可以去张大人家拜访还是很高兴的,年前就和他娘说了,在准备他过年拜师礼时也给张大人准备一份。当然,这些礼物最终其实还是贾珍自己搭配,她娘一向知道自己儿子在与这些个清流人家的交往中花心思,每次都是各种上好的笔墨纸砚的准备一堆,然后交给贾珍自己搭配,贾珍在加上一些个他自己淘换的东西便搞定了。这回贾珍知道张大人想要什么,无非是想要他的字罢了,因为这个张大人和他小舅子云华驸马郑冀好字的名声是一向在外的,如今贾珍这手字名满京华,又是他弟弟的学生,他弟弟那里都有一幅字,他要是不弄一幅能睡踏实了才怪。
这回贾珍估计自己去张家的时候十有这个云华驸马也在,要是那样,贾珍可就乐了,这绝对是抱皇帝大腿的好机会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本朝出了嫁的公主的日子都是很滋润的,本朝有规定,公主出嫁后是离开皇宫住在婆家或是有自己的公主府,所以公主们很自由,这个和明清时大不相同。朝中不得重用驸马,以防出现类似前朝驸马篡权的情况,所以驸马一般都是只有爵位或是低微的官职,不可能对皇帝有任何威胁,皇帝又要表现自己对兄弟姐妹的友爱,兄弟们通常又看着不顺眼,那最好的揽名声的方式就是关照好公主们了。而且驸马虽然不得重用,但是在皇帝那里却受到礼遇,得宠的公主在皇帝那里更是说得上话,虽然她们也不能干政,但是,让皇帝喜欢一个人还是可以的,而这个云华公主绝对是眼下朝中最受宠的公主了。
因为这个云华公主是当今圣上的嫡亲姐姐,当今圣上生母并非先皇原配,只是四妃之一,且又早逝,圣上幼年时生母便亡故。圣上生母生了两女一子,其中次女早夭,只剩下了云华公主和当今,大长公主长圣上八岁,圣上幼时于深宫中全赖长姊庇佑,姐弟情深,圣上登基后对长公主一直是十分照顾,长公主要是说谁好,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而众所周知云华公主与云华驸马的感情那是相当的好,驸马喜欢的人,公主肯定无条件喜欢。这位郑驸马只有一个安远侯的空头爵位,每日里闲的很,他又不是草包式人物,反而满腹才学,又是个诗酒风流不拘一格的人,可驸马也不能纳妾,那自然只有大把的时间用来讨好自己的公主老婆。公主们那个没有一肚子墨水,两人又不用忧心家业,自然有的是闲情逸致,于是自结了婚便情投意合,如胶似漆,近二十年了还黏糊。所以贾珍要是和这位驸马打好关系,那就等于和公主打好关系,那也就是抱上皇帝大腿了。
而且贾珍也不怕长公主家站错了队,公主只要不把自己女儿嫁给那个皇子,那她就永远是皇帝的铁杆儿拥护者,公主会不会把女儿嫁给自己侄子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当今最大的儿子今年才十二岁,可是这位大皇子的母亲静妃和长公主好像不对付,连带着皇帝因为这个没少斥责静妃,所以公主指定了不会将女儿嫁给大皇子。可是公主好像只有一个女儿的样子,贾珍不知道她具体多大,但公主次子今年都差不多十岁了,那他姐姐怎么也的十二三岁了吧?其他皇子少说比长公主的女儿小三四岁,不可能婚配,男女年龄换过来还差不多。长公主就这一个女儿,其余三个全是儿子,除非长公主再生一个女儿,可是那等到出嫁也轮不上挣位了,所以公主注定了当一辈子帝党!
贾珍越算计越觉得自己的好机会来了,当今也是喜欢书法的,所以和云华驸马关系也极好。自己一定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虽然贾珍一心算计着抱大腿,可也没忘了自己还要装清高,为了不显得自己过分讨好,干脆就只带了自己一幅字去了张大人家。这个行为不管放在谁身上,那可都是自命不凡的表现了。在礼物里有自己亲手抄写的东西,那叫诚意,可是只有自己写的东西,要么你是成心看不上人家或是极度小气,要么你就是极为自负。自然没有人会觉得贾珍是前一种,那就只能是把他当后一种了。
贾珍是正月初八去的张大人家,去的前一天京畿地区下了好大一场雪,整个世界是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贾珍看着天虽然大晴,但还是太冷,便穿了一件鹤氅,那鹤氅上边有一圈白狐狸毛,再配合贾珍头上束发的紫玉冠,愈加衬得贾珍唇红齿白。因为过年不好太素淡,贾珍里面穿了一件天晴色广袖文士长衫,内里的袖口笼着狐毛,衣摆上绣着一枝枝桠虬曲盘扎的老梅,旁边绣着陆游的梅花绝句“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这诗句是贾珍亲自写了让人绣上去的,就凭这个,估计他这身衣裳拿出去也值不少银子。
贾珍带上自己写的一幅李白的《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幅字其实贾珍就是写给郑驸马看的,准确的说是写给皇帝老儿的。因为根据贾珍的了解,这个世界上最常陪皇帝谈诗论词的就是郑驸马,如今让他看到一幅好字上面写的是皇上最喜欢的诗人做的最喜欢的诗,他要是不动心思那贾珍算自己倒了八辈子霉碰上这么个白痴。
到了张大人府上,贾珍如愿的听到了张大人与郑驸马等几个至交亲友在后花园里风来水榭煮酒赏雪的话。贾珍把字交给管家就随着前来迎接他的张大人的二公子到了风来水榭,果然见张先生及另外三个个人一道坐在水榭里。到了水榭之中,张先生就不等贾珍行礼先起来拉着贾珍道:“来来,我给你们介绍介绍。”然后转身对那坐着的几个人道,“不用多说,这就是宁公的孙子贾珍。”又指着一个主位穿着深蓝色长衫的约五十多岁的人道:“这个是便我大哥。”也不管贾珍是否与张大人见礼就指着旁边一个看着不到四十,穿一身浅紫色云锦暗花衣衫的人道“这个是云华公主的驸马郑侯爷,最是个文采风流的人物,听说今儿个你要来,这不死乞白赖的就自己上门了!”张先生对着贾珍眨着眼笑,又指着剩下一个也差不多四十上下的人道:“这个是我的一个同年,沈易阳,岳鹿书院的院长。”贾珍这里一一的行着礼,也不管张先生怎么折腾,只是那么不紧不慢的和每个人见礼,只是这最后一个人的时候,贾珍虽说面上没看出来什么,可是心里却是着实吃了一惊,这个沈先生虽然他早就知道是张先生同年,只是却说什么也没想到会在这里碰上,岳鹿书院可是在湖南潭州呢!不过贾珍惊过之后就是狂喜,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鹿书院的院长啊,虽然不在朝,可是这可是连皇帝都敬重的名满天下的大儒,贾珍一时就觉得自己穿越过来十几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也有自己穿越人士该有的人品,这可是捡到宝了,这种人不用多么深交,只要能打上认识他老人家的标签,以后碰上岳鹿书院出来的众多大神那都好说话三分啊!
贾珍心思百转其实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儿,一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