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花聚顶-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哪有这么容易。”
孙思邈叹了口气,将心神收回来。然后又盯着丹炉内的丹药,命令李长安加重了几分火力。
“小娃娃,破丹一道,一切尽在其中。”
烈火汹涌而上,丹炉内的丹药变得翻滚如潮水,里面的丹药被烈火煅炼的就像“火中真金”,散发着浓浓的药石之气。
就在这时,药王将丹炉全部封闭合在了一起,再不留半丝细缝。
“嗡嗡”
丹药在密封的丹炉里面,被烈火煅炼的嗡嗡作响,就连丹炉都为之颤抖。
“老先生,这是?”
“不急,不急。”
孙思邈笑着回答。
李长安有些惊讶,难道现在是“伏火”时机。炼丹之中,有一招炼丹之术,称之为“伏火”。看来药王是用伏火法了。
是药三分毒,更不用说这些龙虎药石呢。大都药石提炼结成的丹药,虽说也有大补者,但大补之中,也有大毒。所以民间就有传闻,说是仙丹,自然是给仙人吃的。若是凡人偷吃吞下腹内,大都第二日,也就爆体而亡。
伏火的意思,说的是将大都的毒性药石,在丹炉之内燃烧一会,以达到“以火毒攻药毒”的作用。最后,留下来的丹药,自然毒性大减。”
这几天的炼丹时间,李长安也明白了一些炼丹之道。
药王孙思邈说后,等了等。然后,取了一点星火,扔进了丹炉之中,说道:“丹炉之中的药物,虽然被烈火煅炼了许久,但却不会自燃。这个时候,我们炼丹之人,则要在边上,为其点燃。这在炼丹之中,称之为点火”
“点火。”
李长安点点头,有些明白,这似乎与自身的修炼大有联系。
“一旦点火,不出意外,则下一部就是伏火。”
说完,药王做了一个鬼异的笑脸。
“如果出了意外呢?”
“小娃娃,你这个问题问的好,你仔细看。”
药王吩咐李长安,然后一步就跳出了丹房。
而就在药王孙思邈跳出丹房之后,丹炉突然之间,电光火石,四散而开。
“砰”
一声巨大的爆炸声音传来,震动了整个药王府。而炼丹房也在这一声爆炸当中,应声毁灭。
这时,一个被炭火烤过的人影,从燃着大火的丹房里,走了出来。
只见他神情呆滞,似有所思,静静的想着,过了一会,又笑了起来。
密封,点火,电光火闪,丹炉爆破
丹炉爆炸中产生出来的情景,一幕幕的出现在李长安眼前。
电光火石的一刹那,丹炉密封爆破的一瞬间
“我明白了,我明白了”
李长安大笑,这破丹之道,却是这样。
明白过来,李长安也就醒了过来,发现自己一身都被烧焦。随手一个清尘咒,这才完好如初。
丹炉爆破之威,居然如此之大。若不是李长安结成了内丹,达到了北斗境,全身金光及腹内二气产生的护体之术,恐怕李长安也就被丹炉爆破炸死。
可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瞬间,却给了李长安提示,另其明白了破丹一道。
人之肉身,是为鼎炉,可聚内丹,也可引爆内丹。将精气合而为一,是为结丹。密封肉身,放出内丹之纯阳之气,再度点燃,产生电光火石,是为破丹。
当然,如果将整个“内丹”引爆,威力可杀死“人仙境”以下的存在。就算是练就全身纯阳的武圣,内丹爆炸开来,也不能幸免。
为了试验一下内丹爆发之力,李长安闭口闭鼻,封闭肉身所有对外的呼吸关卡。然后,慢慢的将内丹中的纯阳刚烈之气释放出了一些,接着,一星火花出现。
火花将内丹之气彻底点燃,李长安控制着这道爆炸气息,一掌朝大地拍去。
“砰”
这声巨响,比之丹炉爆破之音,还更是强烈。周边之人直感觉是山崩地裂,忙吓得飞跑出了房门。而药王府院内更是飞沙走石,泥沙四渐。无数的石块,泥土,还有树木,花草,被李长安这一掌,震的飞到了天空。过了一会,才凌乱的掉落下来。
一个一丈多宽的大洞,赫然就在李长安脚底之下。
“小娃娃,你你你想干啥?想拆我房么?”
药王大怒,手指着李长安,气得说不出话来。
“这个,这个,老先生失误失误,我这就给你修好。”
好在院内泥沙较多,李长安神功盖世,只一会儿,就将他处的泥沙运了过来,将这个大洞填了上去。
“算了,老人家我宽宏大度,不跟你计较。小娃娃,看来你修炼的还不错嘛,不但一拳将我这大院打出一个大洞,就连丹炉爆破,也没将你炸伤,真让我也佩服起来。”
药王本意就是为了指点李长安结丹与破丹之术,但却没想到,李长安的肉身如此坚固,连炉鼎爆炸,都没伤得他半分。
在他的见识里,天下间,也只有一种奇功,方能修炼出如此强劲的肉身。
药王孙思邈,一说活了一百多岁,又一说活了两百多岁,到底活了多少岁,恐怕只有他知道。
老而不死,不是妖就是仙。
加之行走天下,见识广闻。在他的记忆里,连袁天罡所在之“星斗道派”中的“周天星斗炼体大法”都不可能修炼出李长安现在的肉身境界。
而除了周天星斗炼体大法之外,药王暗思,就只有传说中的那门煅炼五脏之术了。
这门功法,叫作“五元朝气。”
五元,说的是人之五脏,也就是,心,肝,脾,肺,肾。
一旦炼心,炼肝,炼脾,炼肺,炼肾大成,就可以修得五脏之气,最后五气朝元,位例人仙。
这已不是世俗命功法门,而是介乎与世俗及修真之间。
但这只是传说,千年传到现在,亦没听过哪个炼到了“五气朝元”的境界。
听说洞神观的张道陵得到此法,但只修炼到“炼脾”一境,后面炼肝,炼心一术,却不知是炼不成,还是并没有后面的功法?
这才是与修真一界并驾其驱的修炼法门。若不是这门功法不知所踪,又或是修炼极其困难。恐怕,在人间一界,又创出了一个修炼世界。
药王心如明镜,只是猜测,并没有问及李长安。
“多谢孙老先生。”
药王为了指点李长安,不惜将一座丹炉及丹房炸毁,这份恩情,李长安莫敢忘矣。
“谢什么谢呀,老人家我还差点担心将你炸成重伤呢?”
药王想后,又是一幅老玩童的样子。见李长安又谢,不耐烦起来,“小娃娃,你这人太不好玩了。总是谢来谢去,这几天你在我药王府,甚觉得你烦。走走走,老人家我不想再见到你了唉,现在小娃娃,怎么这样呀,哪像以前的我们”
药王笑骂了李长安几句,忙将童子叫了过来,“送客。”
“多谢老先生,改天晚辈再来拜访。”
药王为老不尊,李长安这些天也算明白了。见孙老先生赶他走人,李长安并不恼怒。客气的像药王鞠了个躬,就要离去。
“临走之前,还废什么话。快走,快走。下次不要再来了,一点也不好玩的小娃娃,老先生我不喜欢。不过呢,下次若是多带几个药方于我,那老先生我就不跟你计较了”
药王见李长安大是客气,又对他罗嗦了一堆。李长安见此,只好离开了药王府。
“师父,您老真是越活越年轻了。”
旁边的童子偷嘴笑道。
“哼,小屁孩,大人说话,小孩不要插嘴,还不快去修炼,想挨板子了不成。”
那位童子见药王板着脸,向孙思邈伸了伸舌头,回去修炼去了。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朱雀门
朱雀门指挥史本来就空缺,之前由“左相云”一直兼带管着。这次李长安以一人之力,牵住了三位蒙面人,立下了大功。郭子仪有意培养李长安,就将朱雀门指挥史的重任交于给他。
右统领一职品阶不高,只有从五品,但权力甚大。若遇紧急之事,可先斩后奏。李长安至上任为朱雀门指挥史已有一个多月,各项守卫措施安排的错落有致。
“启禀大人,郭将军有令招见。”
台下的这个护卫,正是枪王关胜。
在李长安调往到朱雀门时,就将以前一些熟悉的同僚招往过来。而左相云左统令在李承乾谋反一事之中,立了大功,不久就要加封官爵。李长安说出的所招之人,左相云乐得卖给李长安一个人情。
“好,你们继续防守朱雀门,不得有误。”
郭子仪突然有事召见李长安。李长安不知所谓何事,但上司召见,不得不去。
郭府,书房。
“将军,下官李长安进见。”
郭府是坐落在长安城,城东。本来以李长安的品阶,已然达到了在长安城置宅的资格。但李长安了身一人,无牵无挂。就放弃了置宅一途,每日住于御林军中,倒也自在。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书房中的郭子仪,伸出右手,两指一挥,二指剑气破空落于墙壁之上,随后又是刷刷几指,却是在墙壁之中写起了字来。
随着郭子仪两指的不停甩动,墙壁之上,赫然显出了这一句词。而郭子仪的头发,也在写下这句词的时候,达到了怒发冲冠的地步。长发一震,就将头上的帽子冲了上去。
怒发冲冠的凌厉煞气,就是踏入“北斗境”的李长安,也不敢小巧。
想不到,郭将军居然能将肉体的修炼,修至头发上。这种修为,比之李长安高得多了。至少李长安现在,还正在煅炼五脏。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这一首词,正是赫赫有名的“太玄经”,为我朝堂堂诗仙李太白写的。郭子仪不知是沉静其中,还是这首词太过有意境。竟然“仰天长啸”起来。
这一啸声,并不如皇城那时的惊天动地,浩瀚无边。就连房屋之内的各种设施也没有感受到。但李长安却连连变色,似乎这道啸声,是专门征对李长安而发的。
啸声如涛似吼,将李长安的精血,震动的疯狂乱窜。就连体内的内丹,也在这声长啸声中跳动不已。脑海中嗡嗡作响,好像李长安就在一个封闭的炼丹炉中。
功力不深者若是听到这一啸声,立马七窍流血而止。对于一般“内丹境”高手,在这啸声当中,也只能控制心神,不让其夺去了神智。但李长安却不是一般的内丹境高手,郭子仪一啸当中。李长安瞬间就进入到了“意境”之中。任是书房内无边的狂啸,却也震动不了李长安半分。
“好一个入静功夫。”
郭子仪大赞,长啸声停了下来。但是词还没写完,于是右手再度凌空。
“刷,刷,刷”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泥屑随着字迹的突显,瞬间掉落,只一会儿的功夫,墙壁之上就削刻上了一首太玄经。
李长安不知道郭子仪怎么写这首词,但却保持平静,没有多问。
写完这首词,郭子仪停了下来:“嗯,长安,你来了,坐。”然后郭子仪又从书桌之中,拿出了一道奏折。“看看这份奏折,长安,你观这人如何?”
李长安接过这道奏折,上书:“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
奏折之中,借用孙子兵法一道开口。大意是告诉当今皇上,我这里情势比较恶劣,并不是想回就回得了的。你也不要催我,可能回的时候,我自然就回长安了。
落款之名,是为莘正元。莘正元,临川郡王是也。
李长安进入皇城,多多少少了解了些事情。上次李承乾一事,听说莘正元就参与其中。只是当今圣上,却一直没有拿他。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大将不听君王之意,而是古代将军带打仗,战场之中,形势瞬间即变,若是刻意死板的听着君王的命令,则这仗岂早要输。所以很多时候,经常会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情形。
“此人之字,刀锋苍劲有力,所写之意,也合情合理,可能也有借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之言,故意推辞。而且,我观这封奏折之“字”意,是大有问题”
李长安并没有把话说下去,而是观察着郭子仪的脸色。
“说下去。”
见郭子仪并没什么动静,李长安接着说道,“此人之字,一笔一划,苍劲有力,但却傲气峥峥。我怕是此人有意想反,但却出师无名,应该是时机未到之因”
纵然你拥兵百万,可当今圣上,还算个贤君。百姓安居乐道,天下大吉之景。若出师无名,那就是谋反之罪,必招天下人的反对。
“不错,上次承乾一事,莘正元就曾参与其中。若不然,承乾也不敢犯上做乱。”
这次朝中发出令函,也就是确定一下,这“莘正元”到底真是“真敢反”还是“假敢反”。
莘正元,临川郡王,在临川一地,拥兵几十万。而且,不只是临川,周边如襄阳,岳城,大理等郡,皆在莘正元的控制之中。
“我大楚国,正值盛世,若任郡王坐大,迟早发生祸害。”
李长安隐隐知道这一点,但却没想到,莘正元控制的地盘如此之大。若要给他一个机会,说不定他就可以推翻李楚江山,改朝换代。
“唉”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造成今天这样的局面,郭子仪有很大的责任。当年他带兵扫清“安平”等部,即知自己功高盖主,于是放下兵权,以得保身。却没想到,大权一落,就落到了莘正元手里。而且,这个莘正元,还是郭子仪一手培养出来的。
难道当今圣上是想讨伐莘正元么,但看现在的样子,李承乾犯上一事,莘正元都平安无事。想必,天下太平之即,当今圣上亦不想发动兵马。再说,大楚国虽然贵为天朝上邦,但却不是强大的令人发指。若内乱一起,指不定,吐蕃,天竹,大食等国,立即就乘虚而入。
李长安心中念叨,不知当今皇上之意。
但随后又醒悟过来,自己来俗世之中,只是为了历炼,进而突破“灵肉合一”之境,被世俗政权一事牵拌,也太划不来。索性不再多言,皇帝爱想咱想,与李长安没多大关系。
“这要是开战,苦的仍是百姓”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无数政权的更替,最后苦的,也都是黎明百姓。郭子仪没有把话说完,李长安就已明白何意。
“这本是人间正理,哪有天下大同的理想国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这句话说的是,天地没有什么仁或不仁,对待万事万物,都是让其自生自灭,从不过问。随着家园的破碎,加之修道多年,对人世间的情感,李长安却是看淡了许多。
天下苍生之事,与李长安是没多大干系的。
“为何如此一说?”
“将军却是明白的。”
郭子仪当然明白这是天下至理,只是人活于俗世之中,就脱离不了这个世界。纵是自己明白,也难于放下。
还是了无牵挂的好,就如眼前的李长安。郭子仪不免生出羡慕之意,虽然一人孤苦,但心志份外坚定。以这样的心志,迟早踏入“人仙”境界。但看看自己,凡尘俗世已撤底的占据了他的心口。若要忘掉一切,斩断世俗,达到最高境界,着实甚难。
“长安,今日找你前来,是朝庭有一任务要交给你。”
“什么任务?”
李长安却是知道,郭子仪此翻叫他前来,岂是谈心么?
“前往大理。”
郭子仪一说,李长安也就明白了过来。朝庭虽然出师有名,但同样也没准备好。再加上兵马多年囤于营中,天下太平的久了,早已失了血气。而观莘正元之兵马,常年守卫边疆,连年争战,兵锋正利。再加上莘正元一部,久居边关,拥兵之久,粮草充足,坐等来攻。而朝庭若要出征,所谓兵马未至,粮草先行。这一开战,首先粮草就得准备几月。
这样一算,似乎没多少胜算的机会。难怪朝庭就算知道莘正元参与了李承乾谋反一事,只当作不知。郭子仪命令李长安前往大理一趟,恐怕是要李长安调查莘正元的兵马,粮草,以及步防等等。
这个任务不可谓不重,也不可谓不险。
一直以来,朝庭这边没少派人前去。只是大都派去之人,能力低微,却是打探不了多少情况。李长安这一来,真是天赐良缘,郭子仪立即就想到将李长安派往大理。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也好。”
想不到,又得去大理一趟。
大理,长安村,是为李长安的故乡。
“何时动身?”
“立即前往,到了大理之时,自然有人联系你”
兵贵神速,一个命令下来,由不得李长安考虑。不过,李长安倒没觉得什么。反正他只是一人,在皇城当个右统统是寻机突破,去大理也是一样。
“是。”
李长安正要离开,然后又想起一件事,“将军,天师那里,还望带我转告。”
“长安放心,我必当前往。”
郭子仪并不知道袁天罡与李长安是何关系,但袁天罡堂堂一代天师,怎会无缘故的推荐李长安呢?想必,李长安与袁天罡的关系非同一般。所以,郭子仪也有必要去袁府走上一趟,将事情说明。
大理。
长安离大理相隔千里,不过,一路快马加鞭,倒没花多少时间,李长安就到了大理城。
为了不引人注意,李长安在大理城逗留了几天,又欣赏了几天大理风景,换了三四个行头。最后发现已没人注意,又换了一身粗布衣衫,前往大理南部的一处军营。
这几天游玩之中,李长安打听到了,大理城此时正在征兵。这次前来大理探察,最好的去处,就是军营了。
十几年来,大理城一只相安无事,也不知近来为何,驻守于大理城的大军,居然开始大量征兵。不说你自愿跑去,就算你不愿,也将你拉去。
一切都很顺利,李长安成功的混入了军营之中。但这个军营,显然只是一个训练营,并不是正式的兵营。在严格训练了半个多月后,李长安等一些身体强壮之人,随后被调入到了大理城最南部的一个军营之中。
随着军营,一直赶跑,十天过后,军营终于在一个地主驻扎了起来。
这个地方,名叫“望夏”,靠近“南昭国”。
听说,这一次大理城征兵,正是为了攻打“南昭国”。
这是李长安第一次真正的进入军营,就算在守卫皇城之时,御林军那区区几千人,严格来说,并不是真正的军队,远远比不得这里。
从踏入军中的第一步,李长安就已感觉到三军将领全身散发的气血。这份气血,比之郭子仪身上的纯阳刚烈之气,还来得猛烈。
特别是鸣鼓呐喊之时,吼声震天。所有士兵的精气,伴随着这一吼,精气凝而成团,一时直冲云宵。天空之中,笼罩着一股无边的煞气。不说李长安未达“出窍”境,就算是达到了“出窍”境,只要元神在军中上空行得半步,都会被无尽的气血吞没。
世俗之中的一场战争,想不到还有如此之大的威力。难怪区区凡人,虽然个个都身小力弱,但却还能掌控人界。
李长安不想表现的太过特殊,只想和其他卫士一般。感受着三军将领的滚滚气血,李长安体内的那颗内丹,也不时的跳动起来。李长安知道,这是周边气血强大,从而影响到肉身,进而有了一些本能反应。
除了这些以外,对于沿途的一些设施,李长安也暗暗记在心上。但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是这些将领的作战策略,还有粮草存放之地。
如果李长安能摸清这些,基本上,任务也就完成了。
当然,李长安其实是很愿意来这个军营。战场军营,军中战魂,如果将这些意志化于腹内,比之在皇城,都能更好的磨砺自己。
这一日,望夏军营的统领召集了所有三军将士,对南昭国发动了一次突袭。
三军,分为前,中,后三军。
前军,称之上军,是为开路搭桥,运送物资之军。中军是为士卒,铁骑,作战之军也。下军,又称为后军,是为后勤补养之军也。
三军之中,以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
李长安所在的军营,是为中军,就是正规与南昭国作战之军。
“攻城。”
鼓声传来,号角响起。
咚咚咚的战鼓声,如巫师的咒语,一次一次的激励着士兵们的血气。
战场之中,最怕士兵头脑冷静。只要气血一热,前方就算是刀山火海,这些士兵,都会一往无前,不会有半点退缩。
一声令下,攻城就已开始。漫天箭雨,飞至“望夏”城中。
第一道攻城利器,是为重型弩箭。
重型弩箭造型并不是平常弓箭,两手持弓就可以射出。而是得以双手,双脚并用。将重型奴箭放于地面,双脚踩着弓臂,双手紧拉弓弦。然后,腰身往后,将弓弦拉开。一箭射去,就算是金钢巨盾,也要洞穿。可见,重型弩箭的杀伤力,是如何的巨大。
往往一箭之威,能连穿透多个人的身躯。一翻箭雨过去,就算是硬如钢铁的圆球,都会被射成如刺猬一样。更不用说,区区防护城墙了。
这还不止,除了重型弓弩,几百辆投石车也招了过来。一块块巨石抛于城中,有的石车之中,更带有火种。一抛过去,城中就燃起了熊熊大火。一些防御设备,皆被大火烧着,派不上用场。而且,大火烧着之时,满片黑烟,城中士兵一闻,就咳嗽不止,刺人眼鼻。
箭雨夹着巨石,凡人之躯,如何档得?
“啊啊”
惨叫声不时响起,连李长安都暗暗心惊。李长安虽然命功修炼至“北斗”境,但从小至今,却未杀过一人。现在来到军中,终于知道,人命如草芥。
两军交锋,哪有手软之情。你不杀他,他就杀你,有什么慈悲可言。
“搭云梯。”
一翻箭雨及巨石过后,攻城之云梯架了过来。而李长安,也开始登上了“望夏”城中。
“杀”
耳边的杀字不时响起,只是李长安却一直没有放开杀戒。在望夏城头,最多只是一掌击晕他人。手中之刀,一直没有挥起。
“李兄弟,杀呀。”
与李长安一道进入兵营的兄弟,看着李长安傻傻发椤,不由的急道。说完,一刀又砍向了一个南昭兵。
“啊”
又一声惨叫,这一刀下去,一条手臂,都被活生生的砍了下来,重重的掉落于地。鲜血一撒,就撒到了李长安脸上。热辣辣的感觉,让李长安心头满不是滋味。
“李兄弟李兄弟”
边上大声喊着李长安的士兵,长的虎头虎脑,大家都叫他虎头。虎头为人憨厚,不怎么说话,但却天生神力。现在看到与自己一道上城的李长安,居然发起呆来。
虎头心下不由着急,参兵之前,虎头的大伯就跟他讲过当兵打仗的故事。说是两军要是一打起来,胆小的怕是一见鲜血,就可能冲乱了他的心智。这样的人,十有八九都会被敌军一刀所灭。而李长安现在的样子,正是虎头大伯跟他说过的一样。
虎头兄弟很讲意气,一个多月以来,与李长安的关系混的不错。现在见到李长安发傻,哪愿意让李长安就此送死?
“小心。”
就在李长安发呆之时,一支冷箭射了过来。
这箭虽然是普通之箭,但却比平常之箭快了数倍。好在虎头动作够快,身形一闪,就闪过这道冷箭。只是虎头闪过之后,那冷箭却射向了李长安。心下大惊,也不回头,右手往后一捞,就将这支冷箭抓在手中。
只是虎头虽然将冷箭捞着,但他却忽略了这只冷箭的威力。右手一抓,冷箭之威,就已将他的右掌,震出一道箭痕,渗出血来。虎头心叫不好,但却心志坚强,哪里肯松手。
“砰”
就算是被虎头抓住,但冷箭威力仍未有减。急冲之下,箭势之威,就将虎头带至了城墙之上。然后,砰的一声,虎头整个身躯撞上了城墙。而冷箭之威仍还未停歇。又是咻的一声响起,穿进了城墙之中。
这个时候,李长安却被这道惊虹冷箭,惊醒了过来。顺着这道冷箭望去,却见“望夏”城中,一个身穿金甲的将领正在那里搭箭,似乎又要一箭射来。
从刚才那支冷箭射来之威中,李长安就已知道,这位金甲将领,恐怕是“武者”巅峰之境,差一线,就要进入“大师”境界。
李长安正待要下去解决这位将领之时,却见虎头那边,已危险不堪。随手几拳,将一旁的南昭兵击退,将虎头救下。这时,又一支羽箭射了过来。
李长安是何人,堂堂北斗境高手,在大楚国都找不出几个。现在清醒之即,就算这支羽箭力量再强些,李长安都不会将他放在眼里。
“拍叉”
李长安右手一抓,就将这支羽箭抓住,轻轻一用力,这支冷箭就被李长安一手捏断。
“哇,李兄弟”
虎头这才发现,原来李兄弟这么了得。
金甲将领一箭射出之后,就被李长安一手折断。心下震惊,又见李长安眼露凶光,心生惧意,跨上马背,就要逃走。
见他要走,李长安哪会让他如意,跃下城墙,快步就追了过去。金甲将领还未逃跑,只一瞬间,就已被李长安追上。凌空一掌,就将金甲将军拍下马背。
一个时辰之后,南昭兵开始撤退。这也标志着,望夏城已被大楚国占领。
这场战争之中,由于李长安抓住了一位金甲将领,破例将李长安提升为“百夫长”。
而从这一场战争打了下来,李长安也了解到,莘正元一部的兵锋是何其利也。而且,这一战中,大都还是新兵。就算这些是新兵,但发挥的战斗力,亦不是南昭士兵所能档的。
这只是攻城战。如果是平原战,更不敢想。
听说莘正元一部有三万铁骑,若是三万铁骑一个冲锋,怕是无人可档。
李长安心下盘算,以莘正元之兵锋,就算是了解了他的用兵之道,朝庭恐怕都不敢来攻。
==
PS:可能会有读者不太喜欢世俗中的情节,大家可直接跳到第二卷阅读。
“恭喜李兄弟荣升为百夫长。”
大楚国军中,一般将五人为一伍,长官为伍长。二十人为什长,百人为百夫长。五百人为小都统,一千人为大都统。。三千人为正、偏将,五千人为正、偏牙将,一万人设正、副将军。
百夫长就是一百个人的头领。
此时大楚国打了大胜仗,自然得喝酒庆功。与李长安较为熟悉的一干士兵,纷纷拿起大碗,向李长安敬起酒来。
李长安端起大碗,并不推辞,说道,“全靠各位兄弟们的支持。来,干。”说后,李长安一口就将烈酒喝下。
“好,爽快。”
军中喝酒,哪有什么品酒之说。众士兵见李长安为人豪爽,就算是升为百夫长,仍是待他们如兄弟。心中高兴,端起大碗,跟着一口喝下。
“来来来,满上,满上。”
李长安入得军营,就是想和常人一样,即不假装清高,也不大施脸色。不管是何人敬酒,都一一和其对饮。
一个时辰过后,这个庆功酒,就已结束。大都士兵,个个喝的大醉,只有少部分人还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虎头兄弟,怎么了,回家了么?”
虎头并未和其他人一样,而是一个人独自来到一处小山坡。傻傻的抬起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