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春闺记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玉摇头笑:“既然是这样,就请老爷子去府上坐坐吧。”
顾延臻挺不好意思的,问宋玉:“没给您添麻烦吧?”
“什么话,我求之不得呢!”宋玉笑,“倘若是平日,我们请都请不动!老爷子是给皇上、太后看病的太医,统领着太医院,能纡尊降贵去看你大嫂,我们感激都来不及。”
话说得冠冕堂皇。
顾延臻笑笑。
宋玉在外做官,说话自然场面又漂亮。
顾延臻也不曾当真。
丫鬟们已经去请顾瑾之和顾煊之姐弟,前来给舅舅问安。几个人说着话儿,顾煊之就跑来了,欣喜大声喊:“大舅!”
宋玉一把抱起扑过来的孩子,大笑:“好小子,小半年不见,你又长个儿了!”
舅甥俩很亲热。
顾延臻在一旁轻咳,示意顾煊之下来。已经七岁了,别像个小孩子那样行为轻浮。
男孩子举止要沉稳。
顾煊之听到了父亲的轻咳,神色里多了几分忌惮,不知该如何是好。
宋玉就笑着,将外甥放下来,轻轻摸了摸他的头。他知道顾家乃是簪缨望族,规矩大。虽然孩子们现在住在延陵府,可他们迟早还是要回京的。
他也不能坏了顾延臻的家教。
“大舅,您给我带什么好玩的了?”顾煊之扬着脸,问宋玉。
宋玉又是笑,摸着他的脑袋说:“带了很多!等会儿煊哥儿跟我去拿?”
其实这次回来没带礼物。接到长子的书信,知道妻子病重,他就匆匆忙忙赶回来的。
只是往常他回家,总会给孩子们带当地的玩物或者吃食。
顾煊之年纪小,不知道这次情况与以往不同,就问了。
宋玉又不好扫了孩子的兴,想着过年的时候带回来的苏州特产还有没分出去的,都堆在库房,回头给顾煊之找一件。
宋盼儿却故作严肃,对顾煊之道:“你不能去大舅舅家。今日又不是休息,你还要念书去!等学里休假的时候,娘再带你去。”
顾煊之就瘪嘴,很可怜望着母亲。
宋盼儿不为所动。
顾瑾之稍后也到了。
她喊了大舅舅。过年的时候才见过,宋玉这小半年变化不大。
宋玉也说了句瑾姐儿长高了之类的话。
宋盼儿见顾煊之不想去念书,非要去大舅舅家,就喊了他的乳娘来,让把他送回房,打发他去幼学。
顾煊之不情不愿的,嘟起小嘴巴,跟着乳娘去了。
宋盼儿看了眼自鸣钟,估摸着老爷子应该起床了,一行人去了老爷子的院子。
顾瑾之一家人现在住的宅子,位于马原巷,也是年代久远的老巷子,是当年曾祖父叫人治下的产业。
顾氏族人大部分住在马原巷。
顾瑾之家的宅子在巷尾,占地面积大。
从父母住的院子到祖父住的,至少要走两盏茶的功夫。
这也是顾瑾之喜欢延陵府的原因。
住的地方大,清净!在京城成国公府,面积小,顾瑾之父母住的静园,紧挨着二伯一家人,一点动静都能被人知道,很不方便。
顾老爷子已经穿戴整齐,等着出发。
看到宋玉亲自来请,顾老爷子微微颔首,表示很满意。
顾老爷子拿出了一个紫檀木雕花的行医箱子,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从前顾老爷子总是随身带着。
自从到了延陵,顾延臻就再也没看到过这个医箱,一时间有点感触。他亲自上前,要帮老爷子拎着。
顾老爷子却道:“你不要动!”然后对顾瑾之说,“瑾姐儿,你拎着!”
宋玉看了顾老爷子一眼。
大夫外出就诊,徒弟拎着行医箱。宋玉也听说了顾瑾之跟着顾老爷子学医,他一直以为顾老爷子是开玩笑的,打发日子来着。
再看顾老爷子不让儿子提行医箱,单单要孙女来拎,足见老爷子当真了。
真把顾瑾之当成了亲传弟子!
可顾瑾之是女孩子,她将来要嫁人的!
宋玉又看了眼胞妹宋盼儿。
宋盼儿不明所以。
宋玉心里就有些急:女孩子德言工容才是本分,顾家这是要干嘛?顾瑾之原本性格就怪,谁都不爱搭理,已经是傻姑娘的名声在外。再这样离经叛道的,瑾之还怎么嫁人?
偏偏顾瑾之的父母和祖父都不以为意。
宋玉心念转动,又不好当面说出来,只想等妻子的病好了,让妻子找宋盼儿谈谈。于是他不动声色,请了顾老爷子往家里去。
老爷子的行医箱很重,顾瑾之拎得有点吃力。
宋盼儿不忍,几次想上前帮忙。
可看着老爷子肃然的一张脸,又没敢。
马原巷离青果巷大约两刻钟。
他们一家人到的时候,张渊正在给宋大太太号脉。
看到众人进来,张渊起身。
宋玉把张渊介绍给顾家众人,又把顾氏众人介绍给张渊。
张渊给顾老爷子作揖:“顾老,久仰您的大名!”
老爷子看了眼张渊,微微颔首,态度很冷淡。
张渊顿时尴尬起来,心里暗骂老东西,给你体面你还真装起来了!我好歹是闻名江南的人物,你别说你没听说过我!
他心里就对顾老爷子有了愤然。
*****************
求推荐票。新书期,极力需要爬榜,求推荐票支持么么众亲O(∩_∩)O~
第009节药到
宋大太太比上次顾瑾之来瞧时又瘦了一大圈,整个人皮包骨头,一双原本就明亮的大眼睛更加空洞无神,眼角泛青。
宋盼儿想起宋大太太往常的好处来,心里发酸,眼睛就起了雾气。
宋玉看着也难受。
宋大太太和从前判若两人。
昨晚吃了张渊开的药,宋大太太头轻了不少,没有往常那么重,眼睛也不花了,看着精神比往日好了些。
可病症并未太减轻。
看到了顾老爷子,她有气无力喊了声亲家老爷。
顾老爷子微微点头。
宋玉忙叫人给他们搬了椅子来坐,又吩咐上茶。
顾老爷子摆手,道:“还是先看病吧。”然后转头,不带情绪看了眼张渊,“张大夫诊断过了吗?不知老夫可能看看?”
张渊心里一阵好气:很久没听人叫他张大夫了。他被叫神医已经好些年头了,名头在外。
这个倚老卖老的!
“顾老请!”张渊面上不露情绪,笑容依旧温和,心里却在冷笑。这种疑难杂症,张渊曾经看好过一例。
顾老爷子也未必有手段。
到时候看看这个老东西怎么出丑,让他现在端架子!张渊狠狠的想。
这样想着,心里的怒火倒减轻一半。
顾老爷子就坐下来,专心给宋大太太号脉。
片刻,他收回了手,对宋大太太道:“不是什么大病,几副药就能好,大舅太太安心。”
宋大太太眼底就露出了求生本能的狂喜,连声说:“多谢亲家老爷费心!”
顾老爷子颔首。
“咱们外头说话?”顾老爷子起身,对宋玉和张渊说道。
宋玉说好,亲自替顾老爷子和张渊打起了毡帘,顾瑾之紧随其后,四人去了外面的次间。
宋盼儿和顾延臻留下来陪着宋大太太。
西次间坐定之后,丫鬟上了茶。
顾瑾之坐在祖父的下首。
张渊就往她脸上看了几次,心中讶然:既然是外甥女,不跟着母亲在内室,反而在顾老爷子身边服侍?这是什么规矩呢?
顾瑾之也看他。
两人目光一撞,张渊就淡笑着挪开了眼,心想这姑娘不过十来岁,倒不怕事。
“顾老,晚辈今日讨教了。不知宋大太太病症如何,请顾老点拨迷津,晚辈领教。”张渊说得很恭敬,却不由自主摸了摸常常的美髯。
这是他得意时的下意识动作。
顾老爷子却道:“我好几年不号脉了。凡事先来后到,我断乎没有越过张大夫的道理。还是张大夫先说吧。”
显本事的时候,假如顾老爷子先说了,还有张渊什么事!
明明是他先来的。
这点上,这位老爷子倒厚道。只是厚道有什么用,得有真本事。张渊又在心里冷笑了一把,开口道:“以晚辈愚见,大太太这是阳明实热之证。”
阳明是指经脉。
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他的意思是说,宋大太太的病,乃是肠胃出了问题。
以往的大夫也大部分是这样来治宋大太太的。
“……。病邪在表,宜以汗解之。麻黄峻汗,窃以为妥。”张渊笑着说,“不知顾老可有他见?”
“不见得是太阳阳明证吧?”顾老爷子语气仍是不变,带着几分冷漠,“我倒以为,是因一个多月前大太太的风寒,,湿邪侵体,湿困中焦,导致脾阳受损,脾气不畅所致。”
张渊差点笑出声来。
看顾老爷子那一脸的淡然,还以为自己说得多么精辟呢吧?
宋大太太头疼、大便不通,怎么说得上脾气不畅所致?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怪不得顾老爷子在太医院混不下去了!
“……。顾老,您这个,可有根据的?”张渊忍着笑,神态却再也不见恭谦。
他平素也不是狂妄之人,只是刚刚对顾老爷子的态度极度不满。如今顾老爷子又见识浅薄,他就不再客气了。
这样的人,居然做到了太医院提点,他是多好的运气啊!
顾老爷子却不想和他说话,转脸对宋玉道:“上次瑾姐儿开的方子,不知可丢了?倘若没丢,吃上三剂,保管一日起效。”
宋玉陪着笑脸。
顾老爷子哪里是来看病的,分明就是来替顾瑾之讨公道的!
胞妹说老小孩,果然是老了就像小孩啊。宋玉难道跟顾氏这一老一小两个孩子计较?他笑着,道了是,态度有点敷衍。
张渊则惊讶看了眼顾瑾之。
顾老爷子说“姐儿”,无疑就是这个女孩子了!
看着她小小的,梳了双髻,满十岁没有啊?
顾老爷子这几年是脑子坏了吧?
张渊再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顾老爷子丝毫不以为忤,好像没听到一样,依旧没有看张渊。陌生人,引不起老爷子半点兴趣,他带着顾瑾之先告辞了。
听闻老爷子要走,顾延臻夫妻俩也忙出来。
宋玉亲自送到垂花门,回来才对张渊道:“真是对不住啊张神医!老人年纪大了,做晚辈的只能顺着他的心意……。”
张渊心里的一口气全部出来了,哈哈大笑:“老朽明白的!”
他五十多岁,在宋玉面前可以称老。
宋玉又派人拿了张渊的方子去拿药,煎了让宋大太太喝下去。
当天,宋大太太觉得头轻了不少,人也好受了些,心里高兴,就直夸张渊真是神医。
张渊露出不以为意的笑容,这样的夸奖太多了,天天听,他没什么感觉。
只是想起顾家老爷子说什么脾阳受损,他就觉得好笑,想着回苏州定要说给同行们听听。
那样的人,居然是做过太医院提点的!
可是到了第二天下午,宋大太太的头又疼了起来。
吃了药也不管用,肚子坠痛,却便不出来。
张渊心里一寒:难道自己看错了,还是用药剂量小了?
他可不允许自己的招牌砸在延陵府!
他又重新加大了剂量,让宋大太太服下去。
结果到了半夜,宋大太太的病症增强了,腹痛如绞,一阵一阵的,这是以往没有的!
宋大太太疼得受不了,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骂张渊是庸医。张渊再来号脉,她劈头盖脸数落,不给他瞧。
张渊这些年,哪里受过这种待遇,脸都铁青了!
宋玉看着妻子难受,也顾不上照顾张渊的情绪,心疼拉着妻子的手,束手无策。
妻子满头大汗,脸色苍白,让宋玉这个七尺男儿落下泪来。
二老爷宋希夫妻听说了大太太病情恶化,两人也半夜来探病。
大太太的确更差了,不知道能不能挨过今晚。
宋玉关心则乱,听着大太太呻吟,没了主意。想着年少结同心,十几年的恩情,一时间万念俱灰,坐在床边抹泪。
二老爷宋希道:“大哥,昨日顾老爷子不是来看过了?他开的方子呢?”
张渊站在一旁,原本就气得脸色铁青,听到宋希这话,忍不住冷哼一声:“根本没有开方子。辩证不明,你这是想害死大太太?”
“那张神医可有法子解我大嫂这时之痛?”宋希也冷脸。
张渊噎住。
他没有。
早知道宋大太太这种难症如此棘手,他就不该来,让自己的名声受损。这要是治不好,也许明日就会传到苏州去。以后,他这个神医也莫做了!
有些病症真的是前所未有,并不是大夫能医治所有的病。
有时候生病也要看造化。有人没有造化,就该别老天爷收去,大夫也拉不回来的。
张渊心里又急又气,他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在……。在这里………”宋大太太听到了顾家老爷子,知道顾老爷子昨日说的方子,就是顾瑾之开得那个。
那方子她一直放在枕边。
她记得昨日顾老爷子说,吃了就能好。
到了如此地步,宋大太太再也顾不得了,拿出来让宋希派人去抓药。
宋希接过来,看了一眼,心里有点犹豫。
药方上字迹看得出稚嫩,写着苍术、升麻、荷叶三味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得药,这真的能解顽疾吗?
可人家开了,总要试试的!
宋希做事向来大胆,当即拿了出去,让管事立马去抓药!
过了半个时辰,宋大太太也疼了半个时辰。
她已经没力气骂张渊了。
张渊就上前,给她针灸,想做最后一搏。
结果,一点用就没有。
宋大太太也不哭了,就那么冷冷的看着他,满目嘲讽。
张渊脸上跟开了颜料铺子似的。
宋玉看张渊的目光,也变得有些怀疑起来。他的神医名头,到底从何而来啊?
终于,管事抓了药回来。
可是不知道为何,宋玉仍是不放心,把药方给张渊再看一眼:“这方子,您瞧瞧是否稳妥?”
药都抓来了才问他?这分明就没有半点诚意!
张渊气得半死。
无奈,他失手了啊!再大的气,他都只能忍着。
看了眼药方,他心里的暴怒几乎要发泄出来。
“这方子要是管用,老朽明日就赤膊负荆,从这青果巷爬到马原巷顾家,给顾老爷子赔礼道歉去!”张渊狠狠将方子甩回宋玉手里。
宋玉就变得犹豫。
宋大太太拼了最后一口气,大喊:“快去煎药,你们这是要看着我死?快去煎药,不要听这个庸医的话!”
张渊鬓角青筋暴突,用力甩袖,阔步出了内室。
这种粗鲁无知的妇人,给她看病真是自降身份!
宋玉也顾不上追张渊,亲自下去煎药。
过了两刻钟,药煎了来,宋大太太不顾烫嘴,一口气喝了下去。
热流从口腔一直滑到了心里。
宋玉、宋希和二太太秦氏等在一旁,看看药效如何。
宋大太太也知道药效不会那么快,倒也安静等待。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她如绞的时不时腹痛,突然没了。
她猛然睁开眼:“我……。我肚子不痛了。”
宋玉等人大惊。
这刚刚喝下去没多久吧?药碗还没冷呢。
“再等等看?”宋玉道。他知道宋大太太的腹痛是一阵一阵的。
宋大太太也点头,心里却感觉有清凉慢慢沁来,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心里幻觉。
她静静合眼,等待着。
宋玉、宋希和秦氏屏息,生怕打扰了她,等在一旁。
又过了一刻钟,没听到宋大太太再说腹痛。
宋玉就惊喜忘了宋希一眼。
宋希也喜。
宋玉准备问宋大太太感觉如何了,却听到了宋大太太微微起伏的鼾声。
她……她睡熟了!
宋玉嘴巴张得老大,露出一个难以置信的表情。自从生病,宋大太太就没怎么睡过。
他给弟弟和弟媳妇摆手,让他们先回去,明日再来。
宋希和秦氏也是兴奋不已。宋大太太这样子,分明就是有好转。吃了药能熟睡,这是好事啊。
宋希夫妻俩就蹑手蹑脚走出了内室。
出了宋大太太的院子,宋二太太秦氏轻声问丈夫:“你说,顾老爷子那方子,是不是真的管用?”
宋希笑:“张渊又是针灸又是开药,大嫂病情加剧。喝了那碗苍术、升麻、荷叶汤,大嫂竟然睡熟了,这要是不管用,还有什么管用?等着吧,明日定有好消息!”
秦氏欣慰舒了口气:“顾老爷子真是妙手回春啊!”
“顾老爷子?”宋希更是笑出声,“那是瑾姐儿上次给大嫂开的方子!”
宋二太太就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
第二更了,求推荐票
第010节病除
宋玉寸步不敢离开大太太。实在熬不住了,他点头打瞌睡,差点嗑在椅子扶手上。
孙妈妈就让丫鬟就在内室宋大太太床前安了张长榻。
宋玉蜷缩着身子勉强睡了半个时辰。
他猛然又一下子醒了,问同在内室守着的孙妈妈和丫鬟元柏,大太太怎样了。
“还在睡……。”孙妈妈悄声说道,声音里有难以压抑的喜悦。
孙妈妈服侍大太太的,她最是清楚:自从生病以来,大太太就没好好睡过一夜。
像这样长睡,定是病情好转。
宋玉脸上也露出几分期盼。
大太太一觉睡到了上午巳正,她睡足了整整四个多时辰!
睁开眼,宋大太太只觉得压在头顶很久的沉重倏然就没有,她头轻目明。心里大喜,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胃有点空空的。
她突然想吃蟹黄包,就坐了起来。
她一动,把宋玉和孙妈妈以及四个大丫鬟都惊动了。
大家围在床前问她怎样了。
宋大太太笑:“好饿……。。”
孙妈妈突然就捂住嘴哭,眼泪簌簌落下来。自从生病,大太太饮食不正,总是孙妈妈劝她,无论如何都要吃饭。
这样主动说饿了,还真真头一次。
病都好了吧?孙妈妈喜极而泣。
几个丫鬟也跟着湿了眼眶。
宋玉眼睛也涩。
看着他们都这样,宋大太太也动容。她道:“快去给我弄点吃得来!我都好了,你们这是作甚?”
“嗳!”孙妈妈欢喜应着,要亲自去厨房熬粥。
宋玉喊住了她。
“先喝点水,不忙吃东西。我去请了亲家老爷来,问问有什么忌口的。你病了这么久,万事小心些才好。”宋玉道。
孙妈妈就站住了脚步。
宋大太太想着生病那段日子整日头晕目眩,痛不欲生的滋味,心里打了个寒战。
“那快去请了亲家老爷!”宋大太太道,然后又道,“你亲自去!”
宋玉衣裳也没换,头发微散,也顾不上梳洗一番,径直出了门。
孙妈妈端了杯温水给宋大太太喝着。
一杯水下肚,又扶了宋大太太躺下。
宋大太太也不逞强,顺势躺了。
孙妈妈反复问她感觉如何。
“头轻了,身子也轻了,心里也不浮躁。”宋大太太笑着道,“我自己病了这么久,最是清楚!瑾姐儿那剂药,是管用的!”
然后她露出几分悔色,“那日瑾姐儿开的方子,你叫我去抓了药来吃,我还说什么哄孩子玩!都是我自作孽,受了这么多罪!等我再好了些,我要亲自去向瑾姐儿道个歉!”
孙妈妈就笑,轻轻替她掖了掖被角,笑道:“大太太何必自责?表小姐才十二岁,任谁都猜想,只恐药她都记不全。药难道是乱吃的?谁敢把性命交到那么小的孩子手里?您是大舅母,倘若道歉,表小姐哪里受得起?况且您往常也疼她……。。”
宋大太太就缓缓舒了口气:“没白疼她!”
说着话儿,她更加饿了。
孙妈妈就大喜,这绝对是好了的!
***********
那边,宋玉的马车急匆匆使劲了马原巷,到了顾家门口停下。
他不等房门上的小厮通禀,疾步往妹妹的院子去。
宋盼儿正在对账。
看到大哥头发零散,衣裳起皱,她心里顿时就凉了。
大哥这样不顾仪表出门,难道是大嫂快不行了?
宋盼儿掌心一片冰凉,忙迎了上去。
宋玉喘了口气,这才露出笑容:“你大嫂都好了,正要吃饭呢!我想请老爷子再去看看,情况如何了。”
宋盼儿才知道自己误会了。她大喜,忙道:“是吃了老爷子开的方子?”
“可不是!”宋玉道,“你大嫂病了那么久,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忌口。她现在饿着,我先问问老爷子,才敢让她用膳。”
宋盼儿就让宋妈妈把账本收起来,自己带着大哥去了老爷子的院子。
老爷子正在教顾瑾之念书。
《孔子》已经学完了,现在在学《孟子》。
顾瑾之念书领悟能力强,学的很快,老爷子教起来很有成就感,心情很好,脸上的表情就变得柔和。
现在在讲孟子见梁惠王那篇。
看到宋玉和宋盼儿联袂而来,老爷子就知道发生了何事。
宋玉则快步上前行礼,然后把宋大太太已经好了很多,告诉了顾老爷子:“……。冒昧再请您去看看。”
顾老爷子轻轻翻了页案几上的书,声音不温不火:“原是瑾姐儿看的,方子也是她开的。我只是去说了几句瑾姐儿说过的话。只是,我前日看的,说过吃了药就能好,昨日就应该能好,怎么今日才来问?”
宋玉顿时语塞。
既然不相信人家,现在还来请人家?
他平素也善言,此刻却不知那一句说起。
顾瑾之就笑着道:“大舅舅,您不用麻烦的。大舅母从前胃口不济,没怎么吃东西,先吃点米粥等好克化的。按那方子再吃三五剂就好。那原本不是重病,只是杂症,以往的大夫可能看走了眼。不用再劳烦祖父去瞧的。”
宋玉眼睛亮起来。
他又看了眼顾老爷子。
顾老爷子是有心刁难宋玉几句的。可是见孙女年纪小小,就有种平淡宽容,念头就压下了,道:“按瑾姐儿说的办吧!”
宋玉又连连作揖,道了谢,急匆匆回家去。
他甚至连感叹的时间都没有,满脑子都是大太太的病。
宋盼儿心急,想知道大嫂怎样了,也跟着去。
宋大太太饥肠辘辘,又喝了碗熬好的药,等着吃饭。
厨房里已经做了些山药糕和米粥。
见宋玉和宋盼儿进来,宋大太太疑惑:“亲家老爷呢?”
宋玉就把顾瑾之的话说了一遍。
宋大太太再也不敢怀疑顾瑾之。她饿得厉害,让丫鬟去端了米粥来。
吃了两块山药糕,又喝了一碗米粥,才意犹未尽放下筷子。她也不敢多吃,怕积在心里又生病。
吃过之后,她有些疲惫,又睡了一觉。
宋盼儿瞧着她的气色,已经有了几分回转,眼睛看上去有神。那股子生机,肉眼都能看出来。
病大概是真的好了!
宋盼儿就扬了扬眉:要是早吃了瑾姐儿的方子,病早就好了吧?
宋大太太生病时,宋盼儿满心同情,不跟她计较。可是宋大太太眼看着好转了,宋盼儿以前受的气,又回来了。
她定要讨个说法!
她想着,过两天等宋大太太彻底好了,就再来刺她几句,叫她狗眼看人低!
想着这些,宋盼儿高兴的回了自己家。
************************
周一早上好。在坑里的姐妹们,求推荐票!!么么大家!!!
第011节发火
宋玉走后,顾世飞看了眼认真背诵《孟子》的顾瑾之。
“瑾姐儿,你给宋大太太开的方子,写出来我瞧瞧。”顾世飞突然道。
顾瑾之正在背书给老爷子听,突然闻得这话,拿了笔沾墨,把方子写给了老爷子。
老爷子心思深敛。他去瞧过宋大太太,知道顾瑾之对病因没有看错,就不问方子如何。
直到此刻,他才蓦然想知道,顾瑾之到底开了什么方子。
“苍术、升麻、荷叶……”顾瑾之写好之后,交给老爷子,老爷子看着,目光一敛,不由念出声来。
这些药理,老爷子自然是烂熟于心的。
苍术健脾,升麻升举阳气,荷叶亦可治疗脾虚泄泻。
药简单,却是每一味都对症。
老爷子久久没说话。
顾瑾之就道:“这叫清震汤。”
老爷子抬头,眼底有了几分笑意,道:“还有名字?出处在哪里?”
这是清代一本专门记载“杂难病症”的书籍里记载的,从前是民间偏方。虽然不入主流,却非常凑效。
顾瑾之前世从医,遇到过好几起宋大太太那样的病。
别说现在这个时期的大夫,就是后世医学那么发达,以科学为基础的西医都容易当成肠胃受损来治。
顾瑾之饱读医书,四十多年从医过程中,治好了数十起宋大太太一样的病。
而现在这个时期,这味偏方尚未出现。
“没有出处,我自己想的。”顾瑾之道。
老爷子又是长长的沉默。
最终,他深深叹了口气:“用药如用兵,将在谋而不在勇,兵贵精而不在多,治病亦然。这样简单的方子,连我都不敢轻易出手。你这孩子啊……。”
语气很复杂。
既欣慰顾瑾之学艺快而精,又感叹这份天赋才惊绝艳!
顾家祖坟是冒青烟了,才让顾氏家学后继有人吗?
老爷子心里一直憋着一口浊气,彷佛要缓缓舒出来。
“您总跟我说,治病,贵在辩证明、用药精。能少用就少用。这也如用兵,乌合之众,虽多何用?”顾瑾之说。
老爷子就哈哈大笑起来。
他很久没有那么开怀。
当天中午就留顾瑾之一起吃饭,祖孙俩说了一下午的医书,谈论青史留名的名医,各抒己见。
顾老爷子甚至有种遇到知己的欣慰感。
他有三个儿子,或没有天赋,或不屑学医。顾家祖上就是靠摇铃串巷起家的,老爷子总担心家学落寞,为此常常抑郁。
直到现在,他的心才放了下来,对儿子们也少了些怨气。他们都不肯学医,老天爷为了补偿顾家,才给了个顾瑾之?
他这个孙女,乃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奇才!再给他十个愿意学医的儿子,老爷子也不换!
得徒如此,夫复何求!
************************
宋盼儿从娘家回来,已经是下午末正。
她照例问问身边的丫鬟,顾瑾之今日都做了什么。
得知老爷子留了顾瑾之吃饭,而后又在谈学问,就笑着让宋妈妈再拿出账本来。
心情很好,算账也块,两刻钟就算完了。
阖了账本,看着时辰尚早,宋盼儿道:“再过十几日就是端午节……。看看还有哪些颜色鲜艳的料子,给瑾姐儿和煊哥儿做两套衣裳,躲午的时候穿。”
“躲午”是端午节的习俗。
出了嫁的女人,都要当天中午回娘家躲午,沿袭至今。
宋盼儿每年躲午,都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回去。
宋妈妈就笑着吩咐丫鬟们开了箱笼。
宋盼儿挑来挑去,有好几匹过年的时候大哥宋玉从苏州带回来的丝绸,说着进贡进京的那一批,颜色秾丽,纺织精致。
“这个粉橙色的,瑾姐儿穿好看,给她做件褙子。”宋盼儿拿出一匹。
然后又看到了两匹玄色的,想了想说,“留着要生虫了!那老爷子和三爷各做一件直裰。”
最后还剩下一匹大头红的,能给顾煊之做两件直裰:“这个煊哥儿穿好看。”
“夫人自己不做?”宋妈妈就笑,“还有去年从金陵织造府来的,要不要拿出一匹给自己做了?”
宋盼儿眼睛亮亮的,兴致很高:“去拿来我瞧瞧。”
宋妈妈又抬了只箱笼来。
她拿出一匹丁香色的在身边比划,宋妈妈和几个丫鬟都恭维着说好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