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蕙质春兰-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官员,世家子弟等等男客都是梅翰林带着两个嫡出的儿子,还有三个族里的侄子们接待。女眷们都是卓氏三人帮着准备,梅夫人不小心得了风寒,病了,梅英因为是她自己的喜事,自然不好出面料理,躲在闺房里和那些京城的贵女们聊天。
因为来的客人比较多,梅家比较狭小,所以,梅继祖等人操持着把前院,后院都张了棚子,前院的就是男客,后院的就是女客。等到陈家的聘礼送到,大家都看了,就请来的人到庆和楼去吃饭。庆和楼今天早就全给梅家包了,当然,梅家给钱,庆和楼也只是象征性{无}{错} 。{'}的手下了一点点。庆和楼如今的生意越发的好了,规模扩大了,还多了一个内院,专门招待女眷。所以,梅家也能应付开来。
唯一让梅家人担心的就是,陈家的聘礼要是送的晚了,那客人越来越多,还真是站都站不下怎么办。
好在陈家很体贴,早早的就把聘礼送了过来,整整的堆了前院后院两个院子。这样一来,客人再来就由梅翰林寒暄一番,请大家看看聘礼,就送去庆和楼坐去了。庆和楼那边是梅继祖带着梅英的弟弟在那里招待。所以。虽然客人多,可是一切井然有序,倒是没有出差错,梅家办的很是风光。
梅夫人躺在里间的卧室里面,听着婆子跟她说:“这陈家真是豪富啊。这送的聘礼啊,整整一百抬。都是结结实实的一百抬,这要是一般人家,这一百抬东西,都能变成三百抬来。”
梅夫人一撇嘴说:“他们送来一百抬,不是也让我们陪嫁一百二十抬?他们又不吃亏。吃亏的还是我们家。”
那个婆子嘻嘻笑着说:“反正大姑娘的嫁妆是族里料理的。又不用我们府里出钱,反而是陈家的聘礼都归着夫人管。之前,陈夫人也说了,可以把聘礼留下做个念想。我们就留下吧。反正陈家又不缺这些。”
梅夫人一想也是。立刻精神了起来。做了起来,让丫鬟去把之前陈家人拿来的聘礼单子好好的看上一遍。
一边看,梅夫人一边赞叹:“陈家真是大手笔啊。这光是各色的织金段子就给了六十匹,蜀锦给了四匹,江南的彩缎给了一百匹。还有江南特有的轻纱给了一百匹,这真是几辈子都穿不完啊。还不说这些绫罗之类的,还有棉布呢,也有一百匹。”
那个婆子说:“夫人是没有看啊,前院后院那些光彩耀人的缎子,衣料之类的,都满满的放着,那放衣料的箱子,手指都插不进去啊。”
梅夫人又说:“看看,这美酒,是小陈家出产的玉冰烧,一共有一百坛,都是有年份的,这样的酒在京城每坛都能卖个五十两银子左右,还经常供不应求。”
那个婆子说:“夫人没有闻到这酒香吗?”。
梅夫人说:“这茶就分了这么多种啊,每种都是十斤,还有珍品的贡茶呢,陈家真是有权势啊。”
那个婆子说:“茶好不好,我们看不出来,但是那些装茶叶的罐子都是精工细作的锡器,光是那些罐子就值多少钱啊。”…
梅夫人接着说:“还有这些头面,林林总总的这么多,不是金就是珍珠,就是宝石。”
那个婆子说:“夫人是没有看啊,那个放首饰的箱子里面十几夹子的首饰啊,都是装的慢慢的。耀眼生辉啊。我老婆子一辈子也没哟见过这么多值钱的首饰,居然都放在一起,连太阳光都显得不亮了。”
梅夫人有些羡慕,真想去看看,可惜,她已经说了自己生病了,不能出门看,只得忍住了,说:“你看这摆设,纱屏,玻璃屏,红木屏风,花梨木屏风,居然就有四架啊。”
那个婆子立刻说:“夫人你没有看到啊,那些屏风都是高大的很,将来放到屋里多么好看啊。还有那些屏风上绣的人物,花鸟,居然和活的一样,真是让老婆子开眼了。”
梅夫人又说:“还有这么多古董,字画,摆设,瓷器,很多我只是听过名字,并没有见过的。”
那个婆子说:“那些老婆子就不懂了。可是,那些瓷器老婆子还是看明白的,都是上好的东西啊。”
梅夫人心里痒痒的,恨不得立刻去看了。
忍了忍,继续看单子,突然,她发现,聘礼里面最重要的银子,她没有注意,忙找了起来,一找到,不由得吸了一口冷气,说“天啊,陈家真是大手笔啊,居然给了两万两银子的聘金啊。”
那个婆子楞了一下说:“可是,外面那么多东西,一个银锭也没有啊?”
梅夫人恨恨的说:“你懂什么,人家陈家低调,这银子能整抬的拿出来吗?一定是放在一个小夹子里面,里面放上银票就行了。”
那个婆子一想也是,就笑了说:“一般人家的聘礼都是全部都拿出来的,好显摆一下,这陈家真是不一样啊。”
梅夫人说:“你懂什么,陈家还用显摆吗?不用显摆大家都知道陈家是大楚第一的富豪了,还显摆个什么?不说这些银子,就是这些绫罗绸缎,摆设,玩器,字画之类的,大家的眼睛还看不到?那些照的你眼睛都花了的头面首饰,人家都瞎眼了看不到?还不知道陈家下的聘礼多?你看人家,绸缎什么的,一出手就是一百匹,谁能有这样的大手笔。我估摸着,今天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京城都要议论陈家的聘礼,还用把这些银子拿出来显摆?”
那个婆子不好意思的笑了。
梅夫人也不理她,又仔细的看着单子,越看越开心,最后,她突然发现,单子后面居然还有几样东西,,认真一看,居然是京畿一带的田地一千亩。还有京城里面的铺面六间。
这手笔太大了,京城一带的土地不但贵,而且不好买,也就是小陈家权势大,要不拿钱也买不到一千亩连在一起的土地啊。这还不说,京城的铺面,不说做生意,就是租金都很客观。
一想这些东西已经就是自己的了,每个月都能有租金进账,每年都能收租子,再也不用靠着梅翰林的俸禄生活了,真是太好了。梅夫人高兴的都要流出眼泪了。第一次,梅夫人对陈家生出了感激之心。
忙碌了一整天,终于把下聘这件事情给办好了,梅翰林拖着疲惫的身躯把客人都送走,把侄子侄媳妇都送走,下人们开始归置东西,拆棚子。梅翰林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那些姨娘的后院,而是去了正房。
梅夫人有些讪讪的,忙把让丫鬟泡了一杯茶拿过来,亲手递给梅翰林。梅翰林斜着眼睛看了看她,对下人们说:“你们都下去吧。”…
那些丫鬟婆子忙下去了。
梅翰林看看四周没有了人,这才对梅夫人说:“怎么样?身子好些了没有?”
梅夫人不好意思了说:“也没有什么大碍,主要是我不懂的打理这些,也不惯于和那些官宦家眷们应酬,所以才推说是病了。好在有侄儿媳妇她们都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望族,本来在家里,在族里都料理惯的,想来我不在她们还能更好的料理这些事情呢。所以,我就推病了。”
梅翰林本来打算好好骂妻子一顿的,没有想到头一句,人家就诚实以对了,梅翰林是个君子,倒是给整的没有了脾气,语气自然就温和起来:“你倒是有自知之明啊。”
梅夫人忙说:“你也是知道的,我们家是商贾之家,本来我就只是勉强识得几个字,会打算盘,看个账什么的。可是对于这个官宦人家的往来,还真是不懂。其实就是管理家务,因为小时候在娘家娇惯的很了,也没有学到,所以,这家里的事情真是料理不来,更不要说大姑娘赐婚这个事情了。”
说到了出身,梅翰林立刻没有了脾气,当初第一个妻子和他情投意合,两个人都有才华,京城诗歌唱和,可惜,发妻生了三个孩子之后,一病去了。妻子去了之后,梅翰林终于中了进士,入了翰林院。可惜,京城居,大不易,自己多年赶考,已经把家里的积蓄都花光了,就是发妻的嫁妆也花的精光。当了官之后,因为是在清水衙门的翰林院编书,更是不容易生活。后来,经人介绍,娶了京城的一个商贾之家出身的现任妻子。当初看到这个妻子年纪小了很多,还长的十分美丽,嫁妆也丰厚,就是骄纵些,性子倒不是太狠毒的。所以,刚开始过得还行,这个妻子也算是争气男男女女生了几个。可是,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异,文化差异,身份差异使得两个人的争执越来越多,加上梅翰林眼看着梅夫人对发妻所出的三个孩子都不好,为了保护三个孩子,只能把管家的权利夺走,交给已经长大的大女儿。可是,这样一来,夫妻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后院的姨娘们没有一个是省油灯的,看到这个情况,就天天挑拨,挑战梅夫人,终于演变成今天的模样。(未完待续……)
第六十三章 下聘。
第六十三章 下聘 ,:
第六十四章 不是一个人的错
梅翰林想想,也突然觉得有时候,并不都是梅夫人的错。比如说没有文化,这是梅夫人的错吗?当初娶妻的时候,就知道是商贾出身的,没有文化是正常的。还有,梅夫人虽然是正室夫人,但是,后院的姨娘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梅翰林文人之间唱和,讲究名士风采,会互赠小妾,所以,这后院乱的很。这一切是个女人估计都不能容忍。可是,梅夫人不是也忍了这么多年,还一直把嫁妆拿出来补贴家用。
这个家,女人多,梅翰林喝酒应酬,还喜欢读书,玩古董,画画,写字,这些都是烧钱的东西,再加上家里的孩子多,发妻生了一女两男,继妻生了三男两女,还有小妾们生了两个女孩,两个男孩。现在家里男孩就有七个,女孩子有五个,这每个月的用度多么大?正是这些逼迫的梅夫人越来越抠门,越来越吝啬。所以,家里变成这样,梅夫人变成这样,能是梅:: 。。夫人一个人的错吗?
梅翰林不自觉的把语气放的更温和了说:“我知道你这些年嫁给我之后,也没有享过什么福,倒是受了不少的气。”
这话一说,梅夫人的眼泪就流了出来。这么多年,她真是受了不少的气。回想起来越发哭的凶了,一边哭一边说:“老爷也知道这么说。我当年在家里的时候,本来是幼女,自然骄纵了些,不懂得财米油盐,没有法子。又是嫁给你这样的官宦人家,家里很是高兴,又是担心,就给了我许多的陪嫁,想着有了这些钱财就能让我过的好些。可是呢,嫁给你之后,因为你是官宦,我就要经常参加那些夫人们的聚会。她们都是书香门第出身,要不就是豪门世家的出身。她们每次聚会不是吟诗就是作画,要不就是显摆自己又添了多少的首饰。多少的衣服。要不就是显摆自己的丈夫官职,显摆自己的家世,显摆自己的儿女。我呢?我虽然有些钱,可是这些钱能跟那些勋贵人家的贵妇人比吗?更不要说世家的夫人了。文官们中间。没有钱的也很多。可是这些人大多是书香人家。她们都清高的很。哪里看得起我这样的商贾之女。我受了多少的委屈?老爷虽然是个翰林,可是在京城里面,六品的官儿有多少。那些大官的夫人们哪里肯搭理我这种小官的太太,可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家的夫人,又嫌弃我太俗,你说我有多么受气?这还不说,在外面受了气,回到家里该好些了吧?你看看我们家,哪一天安宁了?姨娘们个个都难伺候,孩子们越来越多,我们住的又窄小,孩子们都是挤着的,仆人们更是挤在一起,这一天得有多少糟心的事情啊?这还不说,眼看着孩子们都大了,要谈婚论嫁了,可是,这么多孩子,十几个,我们有钱给她们备嫁妆,备聘礼吗?我们的儿子成亲之后住哪里呢?我的嫁妆早就吃完了,家里生活都困难了,哪里还能置办这些?能不愁吗?”。
梅翰林想想也是,说来说去都是自己的错,真的不能完全怪罪梅夫人。梅翰林温声说:“夫人,你受苦了,都是我不好,都是我没有本事,还把家里搞成这样,真是对不住了。”
梅夫人正在哭着,没有想到夫君会向自己认错,不由的愣住了。
梅翰林说:“过去的都算了。我们以后的日子会过的更好的。实话跟你说吧。这一次梅英的嫁妆,我们家不用出一分钱。早早的,陈夫人就给了梅英了。一共是五万两银子,还有许多的头面首饰,珍贵玩物,古董字画之类的,甚至还有一个小宅子就在离这里两条胡同的地方。我告诉你继祖他们住再客栈里面,其实不是,他们都住在那个梅英的小宅子里面。我们有了这些,一定能把梅英风风光光的嫁出去。甚至是族里给的那五千两银子我都没有要,让继祖他们还带回去了。除了这些,陈夫人深明大义,是个胸襟宽广的人,早早就和我们说了,这一次的聘礼都留下来,就是为了补贴我们的。你想来也看了单子了。除了那些绫罗绸缎的,金银首饰的,还有银子,还有铺面,还有土地。那些土地每年下来的租子,想来也够我们府里的嚼用了。这样你剩下的那一点嫁妆就能留下做个养老钱了。还有那些铺子的收益,慢慢攒着,还好就是孩子们都小,将来他们大了,也就能给他们置办嫁妆,置办聘礼了。至于那个银子,一共是两万两,可以把我们东西两边的宅子给买下来,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就有了地方住。这样一来虽然还不大,只是暂时够住的。可是,将来女儿们嫁了,自然房子就空出来,正好儿子们成家了,也能有地方住了。”…
梅夫人呆了一呆。
梅翰林接着说:“还有,梅英跟我说了,将来她是要跟着姑爷到南洋去的。那里是姑爷的根基,皇上也说了,要姑爷镇守天水城,将来十代之内天水城的城主都是姑爷的后代的。这个城主是世袭的。也就是说,将来梅英的孩子,用不着京城那个小宅子,他们的基业在天水城,哪里多少土地,多少宅子,整个城市都是自己的。所以,梅英说,等到他们离开了,就把那个小宅子给她两个一母同胞的弟弟居住。还有,将来那两个孩子的成亲聘礼都交给她管理。不用我们花钱。这样我们就少了几个负担。这个宅子只是给你生的三个儿子住就行了,加上东西两边买下来的宅子,三个兄弟正好够用。至于庶出的儿子,按照一般的规矩,成亲之后就要分出去,我们到时候也不用在京城给他们准备宅子,梅英说让他们都到天水城去安家。我们不是又少了几个负担?至于女儿们就好办了。无论嫡出庶出都是准备一份好嫁妆而已。我们有了这一次陈家给的这些绫罗绸缎,家具摆设,玩器古董,字画之类的还不够给她们四个的?”
梅夫人立刻高兴起来了。居然如此就解决了自己生的三个儿子将来的住宅问题,真是太让人高兴了。而且,将来前房生的那两个儿子还要离开他们去别的宅子住,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这以后的日子多么好啊。至于现在这些孩子们还小,还要住几年,也没有关系,这么多年都忍了,还在乎这几年吗?好日子马上就要来了。
梅翰林接着说:“还有,你不是生气在夫人圈子里受气吗?今后不会了,因为等到梅英出嫁之后,我们就是小陈家正式的姻亲了,小陈家这么大的家世,可是姻亲,目前只有我们一家。陈家大媳妇娘家在南方,现在都到了新光城,不能出现在京城的夫人圈子里。所以,我们一家独大,这些人都要巴结陈夫人,敢对你不好?你别说只是不会吟诗作画,你就是不识字都没有关系。还有,我们的官职小,可是陈家是什么家?是世家,是可以和皇族比肩的存在。小陈家可是皇后最宠信的,自从皇后册封之后,外命妇隐隐以陈夫人为首了,你是没有参加过宫宴不明白,要是参加了一次,就知道那是多么大的权势了。就是宫里的贵妃都要巴结陈夫人。你是谁?是陈夫人在京城唯一的亲家,你说,还有谁敢得罪你,还有谁不巴结你?”
梅夫人立刻眼睛放光起来说:“是啊,自从赐婚的旨意下来之后,连长公主府邸的宴请都邀请我了呢?还有给我坐了主席,当然,主位上做的是陈夫人,我可是就跟她挨着。还有,京城许多贵妇人,从前都不正眼看我的,都送了帖子给我,请我去参加宴席。”
想到这里,梅夫人突然又有些不好意思了说:“只是这一阵子,为了梅英的嫁妆,我在发愁,没有心思去参加那些宴席而已,今后我也要多参加这样的宴席才是。”
梅翰林说:“是,你只是觉得参加这些贵妇人的宴席好,等着把,这还只是开始,因为我们还没有正式结成姻亲,等到梅英嫁过去之后,我们正式成了姻亲了,宫里还会京城给你下帖子呢。”
梅夫人瞪大了眼睛:“进宫?”
说起来很可怜,梅夫人虽然是京城人士,一辈子也没有进过皇宫,只是在戏文里面听说皇宫怎么样,自己是从来没有去过的。还有,她日常交往的那些夫人们都是底层官员的夫人,哪里有资格进宫,所以,都从来没有谈过皇宫的样子,自己将来会进宫看看,参加宫里的宴席,这是多大的荣耀啊。这不得让娘家那些嫂子们羡慕死?不得让日常来往的那些夫人们羡慕死?
梅夫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会落到她的身上,她有些无措,说:“我这样子,进宫要是不懂规矩怎么办?”
梅翰林呵呵笑着说:“现在皇宫里面最大的就是皇后了,她最信任的人是陈夫人,其余那些贵人,妃子们,哪个不看皇后的脸色?哪个不巴结陈夫人?你就是得罪了她们,也有陈夫人给你兜着,怕什么?”
梅夫人心里立刻浮现几个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自己虽然不是这样的地位,但是陈夫人是这样的地位,她跟着陈夫人,不是也能享受这样的荣耀?
梅夫人感觉一瞬间,血都逆流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四章 不是一个人的错。
第六十四章 不是一个人的错 ,:
第六十五章 托了谁的福
梅翰林还接续说:“除了这些之外,我再告诉你一个消息,本来我想过几天再告诉你的,可是今天说了也没有关系,现在户部出了几个缺,上头跟我说,其中有个缺指定给我了,大概过上月余,就能有任命下来。”
梅夫人立刻问:“户部是好地方啊,管着钱粮,这么好的地方,出的缺我们怎么能捞到?老爷是平调还是升官啊?”
梅翰林说:“不但是升官,还是生了两级的官,直接跳过从五品,成为正五品的官员。你的封号也好换了,五品以上就是孺人了。”
梅夫人高兴的不行了说:“老爷,这么多年了,我们熬油一样的熬到了六品,我都不敢想你升官的事情了,没有想到现在一下子升了两级,是五品了。”
梅翰林说:“是啊,你的地位提高了,我的官位提高了,家里的财政难题解决了,孩子们将来的问题解决了,我们这都是托了谁的福气啊?”
梅夫人立刻想到了,是啊,这些都是托了谁的福气啊。梅夫人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都是托了大姑娘的福气。我以前都错了,以后我一定好好对待大姑娘。我把我珍藏的那些东西都送给大姑娘作为嫁妆吧。”
梅翰林说:“你只要知道自己的错误就好了。以后对梅英好些,她在家里住不了几天了。至于你的东西,都留着把。她以后到了大楚最富有的家庭了,还能少了东西?以后她就是一品夫人,是城主夫人,富有一城,子孙都富贵。还用我们什么?就是嫁妆,有了陈家给的那些珍贵东西,还有陈夫人给的五万两银子置办。继祖他们夫妻都是能干的,眼看着这嫁妆已经备上一半了,前几天我过去看了看,都是难得的精品。这一回梅英出嫁,我们梅家也能风光一把。一定是十里红妆了。现在算算。到时候,一百二十抬的嫁妆是应该有的。”
梅夫人这才想起来,刚才好消息太多了。她都没有注意,夫君一开始就说的,陈夫人给了五万两银子作为嫁妆的事情。五万两银子,还有东西。还有宅子,这可是比当初她成亲的时候。嫁妆多多了。
梅夫人不禁说:“陈夫人真是个大度的。我还第一次听说,婆婆给儿媳妇置办嫁妆的。不但给儿媳妇置办嫁妆,还给我们家下了这么丰厚的聘礼,还明说了要我们留下。这些聘礼,够吃几辈子的了。我想来真是觉得惭愧。“
梅翰林很满意说:“夫人,人孰无过。过儿改之,善莫大焉。现在夫人已经知道感念陈夫人的大度了。就好了。我希望夫人以后不要再犯迷糊了。好好料理好梅英的婚事,多和梅英亲近亲近,还有以后你和陈夫人相处的时候可能要多些,要维陈夫人马首是瞻,要恭敬,要听从。这样将来我们家还有更大的好处等着呢。”
梅夫人脑子有些转不过来,说:“这聘礼已经给的这么多了,还能给什么更大的好处。奥,对了,陈家的权势来看,给老爷升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梅翰林说:“有着陈家作为靠山,我以后的仕途是会很顺。可是,我也要多在衙门里努力一些才是,不能像以前一样混吃等死了。反正不能给亲家脸上抹黑。还有,要为孩子们赚取一份前途。除了我的仕途之外。就从钱途上看,也不少。别的不说。我们正式成为姻亲了,我们家的孩子多,每个孩子婚嫁,人家陈家能不管?以陈家的豪富,陈夫人的大方,将来她手里漏下来一点都够我们孩子受用的了。”…
梅夫人眼睛一亮说:“是啊,将来我的两个女儿定亲,成婚,陈夫人是我们的姻亲,肯定会来添妆,能少了东西,你看,这才是定亲,大姑娘还没有嫁过去,梅夫人就隔三差五的送东西过来,不是糕点,就是水果,要不是给大姑娘的首饰之类的。其中首饰,头面,珠花,宫花绸缎等东西,每次给大姑娘的,都有我们其他几个女儿的。连庶出的那两个都有。这才几个月的时间,我们家芬儿已经攒了一夹子的好东西了。这以后要是成了姻亲,到了芬儿他们成亲的时候,还不得给一份大礼啊。怕是那份礼物都够当一份体面的嫁妆了。”
梅翰林笑着说:“你要是聪明,将来就多和陈夫人走动。这些金珠之类的东西在她那里都不算什么,你多去走动,孩子也多和陈夫人亲近,陈夫人一高兴之下赏赐更多。说不定芬儿们自己都能攒出一份好嫁妆来。”
梅翰林本来是开玩笑的话,谁知道日后果然如此,后来梅英嫁给陈文麟之后去了南洋,梅夫人经常带着女儿们去看望白氏。白氏身边不缺荣华富贵,拍马屁的人,可是,孩子还真是缺少。儿女们都在海外,就是孙子,孙女们也都是在海外,自然是稀罕起孩子来。梅芬也比较会讨人喜欢,能够亲近白氏,白氏自然就经常教导她起来。梅芬本来就聪明,不过跟着不懂事的母亲没有学到好的东西。后来家里的情况好了,眼界开了,再得到白氏的悉心调教,自然把以前不好的毛病改掉了,成为一个真正的淑女,甚至比陈文蕙还像白氏的孩子。自然,梅芬也经常得到白氏给的好东西,从头面首饰,到衣服布料,到玩器,珍品,摆设等等,到了出嫁的时候,还真是赞下来一大份嫁妆。让梅翰林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当初一句戏言,后来竟然成了真。除了梅芬自己赞的嫁妆之外,白氏因为和她有了感情,也送了一份很厚的添妆礼物,之中就有一个小宅子,怎么都值个万多两白银。还有就是远在天水城的梅英,也给妹妹送了价值有五千两银子的陪嫁物件。所以,梅芬出嫁的时候虽然不是十里红妆,可是也算是在京城排的上号的,嫁妆丰厚的人了。除了梅芬之外,梅翰林的几个儿子女儿,每个人成亲,白氏和梅英都送了及其厚的礼物过来。一般的是,梅英给每个弟弟妹妹都是三千两银子的物件,两千两银子的银票。给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的尤其丰厚,每个是两万两银子。其中一万两是东西,一万两是银票。陈夫人是给每个孩子两千两,其中一千两是东西,一千两是银票。其中除了梅芬的多些外,还有梅英一母同胞的两个弟弟,每人是一万两的份儿,五千两的东西,五千两的银票。有了这些东西和银票,就是梅翰林两口子一点儿都没有给儿女准备,都能非常体面的成婚了。何况,自从梅英成亲之后,梅翰林的官职越来越大,家里的收入越来越多,进项也越来越多。梅英出嫁之后,梅夫人虽然不善于管家,可是梅芬在白氏的调教之下很快接手家里的事务,管理的好好的,家里的产业越来越兴旺,积累的钱也多了起来,给儿女们的聘礼和嫁妆自然也就多些。所以,梅翰林再也没有为子女的婚嫁发过愁。当然这个是后话。…
现在梅夫人听到夫君好言好语的规劝的话说:“老爷说的我都明白了,我以后再也不左性子了。一定听老爷的话,好好的操持这个家,好好的教导儿女,好好的对待梅英,好好的跟随陈夫人。”
梅翰林满意的点点头,伸手拿出来一个小小的夹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嫁妆单子上说的银票和房屋天地的契书。梅翰林说:“这些东西就交给夫人掌管了。夫人按照我之前说的,赶紧先买了宅子再说,买下来之后还要扩建,工程要紧,这样等到梅英出嫁的时候,就不用像今天这样,客人来了,连个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说起这个,梅夫人问:“几天,这么忙乱,多亏了陈夫人好算计,把客人送到庆和楼去招待。不知道,今天我们花了多少钱?庆和楼的酒宴可是出了名的贵啊。”
梅翰林瞪了梅夫人一眼说:“又犯毛病了吧。庆和楼是谁家的?是陈家的。陈夫人让庆和楼停业一天,专门给我们家招待客人,这一整天的流水席摆下来,你知道花了多少钱吗?光是宴席就开了五十多桌。这还不算那些仆妇们吃掉的东西,加上仆妇们的得有一百多桌。可是人家陈夫人只是收取了我们家十两银子。”
梅夫人瞪大眼睛,说:“十两银子?”
梅翰林说:“十两银子还是因为规矩上说,这个应该我们出才要得,要不就一分钱都不要了。”
梅夫人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