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盗墓高手-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中,最为神奇的还有一种名叫“古格银眼”的铜像,只有古格才能制作,更是被视为佛像中的精品、因为极少流传于世,所以尤为珍奇。
由此可见,古格王国时期金属制造业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历史上的西藏西部,便有“黄金之乡”的无数神秘传说。
据说这里差不多每条山沟都有矿藏,都有开矿人,都有银铜匠。古格的富强,或许与它盛产黄金白银不无关系。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
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
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
安叔听到那个神秘的古格王朝既是开启香格里拉的钥匙,又是制造极品佛像的地方,当即就定下来目标,先是找到那个掩藏在大山里面的神庙,然后再去开启通往香格里拉的大门。
安叔对于佛像的喜爱程度不亚于我小舅对秦朝古玩的热度,这两个人的确有的一比,只是他这样草率的决定让我感觉有些不妥。
我想了一会说道∶“你们看着地图上显示的位置,昆仑山这一大片地区都是无人区,地区太过广袤无比,要是在其中遇到什么问题,我们就会被困在那里。”
安叔说∶“小侄,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特意发大价钱收购了一架卫星,我们会随声携带最为先进的通信系统。”
“而且天上的卫星会二十四小时跟拍我们的情况,发回四九城的大本营,要是遇到什么事情,他们第一时间就会通知我们。”
“咱们只要按照卫星定位系统显示的路线前进,肯定是万无一失的,”
听到安叔这么一说,我实在找不出反驳的话来了,为了追寻那个神秘的香格里拉,安叔这成本发的也是太大了。
这种投资可以直接拉一个科考队去了,不过安叔表示他不会这样做,因为科考队要是发现了那个地方,里面的东西都要归属于国家了。
他钟爱的佛像只能在博物馆里面才能看到,不能摆放在自己家里,天天一觉醒来看不到那些精美的佛像,他便会觉得心情不舒畅。
我们听得是面面相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世界上还有这种人也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好在我们没有这种诡异的嗜好,不然……
安叔说,让我们不要着急,为了这一次行程,他特意托人去雍和宫里面找大师购买了一张密宗的风水讲解图。
就是那天上的卫星出了问题,有了这些风水资料,加上小侄你的能力,咱们还怕到不了那地方吗?
我只能说一句,有钱就是任性,当土豪的滋味就是不一样,我拿起安叔给的那本密宗风水看了起来。发现藏地密宗跟我们中原的那些风水一比,中原那些东西看上去就太过复杂难懂了,而这些密宗的图志非常简单,随便找个人都能看懂。
看来这安叔是打定了心思,要找到那个地方了,不然也不会耗费如此巨资,不过我看他年数也不算小了,便劝他不必要自己亲自去。
青藏高原地广人稀,而且又是高海拔地区,氧气稀少,要是出点什么问题,到时候谁也照顾不来你。
安叔摇头道∶“这可能是让我留名青史的机会,要是真找到那个地方,我不亲自前去看看,这人生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我操劳了一辈子,追求这些东西,这次如何不能让我得偿所愿,我以后就安心在家里拜佛了,而且我这身子骨也硬朗,还是能承受那些的。”
第212章 昆仑山下
我们跟安叔谈论了半天,他还是一直坚持要自己亲自前往,我见他这样一说,也实在没有办法可以劝阻他了。
这西藏地区很多时候都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我之前从来都没有去过哪些地方,但是新闻电视上看过不少报道。
也觉得那地方险象环生,只怕有命去没命回,于是我们跟安叔挑明了情况,一旦出现什么事情,立即停止考察,原路返回。
于是我们商谈了出发的时间,就定在三天后,线路图先是空降到青海格尔木,然后在那里驱车西进,前往昆仑山寻找深埋在大山深处的神庙。
我送墨镜老头回去,在路上老头拉着我手说,小哥去藏地千万要记住一件事,不可侮辱当地的神灵,不然会遭到天谴。
我问他,为什么。老头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天机不可泄露,反正你们去了后要尊敬当地的习俗。
我送老头回去后,我回了酒店,把在路上一些该注意的事情跟杨子交代了,别四处搞些乱子出来。
随后两天我们没什么事情,就四处跟着苏韵可还有郭双她们几个在四九城里面到处游荡,算作出发前的一次放松。
苏韵可因为要出国一段时间,所以她提前让我送她回去,我们在路上谈了很多,谈到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她问我,如果她从国外回来后,我会娶她吗?
我心中纠结无比,这个问题真是不好回答,毕竟我跟苏韵可还不是那种情侣关系,突然提出这种问题,我一下子也是懵了。
想了半天,最后我只好硬着头皮对她说,等我回来后,我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第二天看着飞机越过天空,我知道苏韵可出国了,她发了短信给我,我看着远去的飞机,想到等她回来后,要给她一个答复,就头痛无比。
索性就不去想这些问题了,还是先保住自己的命从西藏回来后再说,也不知道这次能不能找到小舅的身影,他出去这么久了。
就这样有过了两天,等一切准备完毕后,我们就在四九城搭乘飞机直飞青海西宁,然后从西宁出发前往格尔木,因为我们的物资都已经提前运输到那里了。
我们出发到了西宁后,感觉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天空很蓝,空气非常新鲜,不像四九城里那样,整天都是雾霾天气。
安叔笑着说∶“呼吸这样的空气,最少要多活上十几年,这里真是美丽,看来在这里搞个度假村还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安叔有钱,没想到他出口就是这么大手笔,在西宁这种内陆城市建个度假村那需要的资金可不小,还要打通周边的关系。
安叔在仔细的查看,我们本来以为他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他还真有心思在这里修建一个高端的度假村,看着时间不早,我提醒他要出发去格尔木了。
于是我们在西宁转车去了格尔木,格尔木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地,辖区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地区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域组成。
到了当地以后,我们刚好赶上他们的烤牛节,于是在当地品尝了极具当地特色的耗牛肉,那烤牛的味道的确不错。
在我的安排下,我们买了许多耗牛肉干当做干粮使用,毕竟进入大山之后,身体还是需要补充那些高蛋白的物质跟热能,刚好这些耗牛肉干能够补充。
我们在格尔木当地住了一晚,熟悉了周围的气候后,就准备出发前往昆仑山了,寻找掩藏在大山深处的神庙。
安叔在当地安排了几辆吉普车,这种山地吉普车非常适合在这些荒无人烟的戈壁或者大山里面驱使。
我们也见到了安叔安排过来的人,大概又七八个,其中还有两个打扮比较高端的女人,我本来以为那个年轻的女人是安叔的女儿。
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安叔介绍说,那个看起来二十岁左右的女人叫秦媛媛是她的夫人,而站在她旁边那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叫安雅是他的女儿。
我心里对这个安叔鄙视不已,这么大年纪了找个这么年轻漂亮的姑娘做老婆,自己的女儿都比老婆年纪大,难道不觉得别扭吗?
杨子低声对我说∶“可能这就是那些有钱男人的嗜好吧,每个有钱的男人都希望找个能配得上自己的女人,不然当做花瓶养在家里也不错。”
那两个女人话不多,表现的很优雅,只是跟我们打了一个招呼,我拉着安叔到了一边说道∶“我说叔,你怎么把自己老婆女儿也带过来了。这可不是开玩笑的。”
安叔一脸不在意的说∶“没事带她们出来长长见识也好,不然每天关在家里像个金丝雀一样,那样还有什么意义。”
我一看去的人这么多,除了安叔的两个亲属,还有七八个人都是安叔的马仔,不过去的人多也是好事,咱们就不用负重那么多,交给那些马仔就行了。
我们上了车,看到车窗外一路上可以说非常荒凉,基本上看不到任何人烟的样子,因为格尔木地区还是属于那种戈壁滩,所以一路上我们看到外面全是那种枯黄的荒草散落在戈壁上。
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每年的风沙天气有将近一半,不过格尔木市内还是属于那些劳动人民打造出来的绿洲。
可是出了格尔木市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刚开始我们还能沿着青藏公路一路向前,在路上能看到一些来往的大型货车经过。
待过了一个巨大的山口后,这条公路简直荒无人烟,就连公路上车子都没有一辆,只有我们孤零零的车队在行驶。
我拉开车窗看了一眼外面的世界,天空很蓝,只是前面的那些山口显得峥嵘诡异,看上去就像是一尊尊的凶神恶煞。
我们行进的速度并不快,因为车上有女人,她们喜欢观看沿途的那些风景,时不时还要下车拍上几张照片,留念一番。
这种情况变得很快,因为过了前面的山口,那条蜿蜒的公路就要开始转道往右边的山缝隙之间穿过了,到了这里我们只能继续往前面行驶,连公路也没有了。
第213章 昆仑山口
因为那条贯穿青藏边境的公路,已经往西转道朝着唐古拉山口那边去了,我们前面的路径已经没有公路可言。
全是用碎石子铺成的一条小道,杨子之前在这边当过兵,所以他对这里的情况还是比较熟悉的,他说,这条碎石道是七十年代修建的,唯一一条通往昆仑山口的道路。
只是因为后来修建了青藏公路,而这条原本的军用道路,已经放弃了,因为当时政府在昆仑山地区修建了很多的地下防空隧道,这周围的石头都被挖空了,不然这里根本就没有进山的道路。
我们眼前的这条路根本算不上是一条道路,充其量只是一条被荒草遮盖的碎石道子,碎石道的两边还有着人工开凿的痕迹。
杨子说,那些开凿的痕迹可能就是那个时代为了防御苏联人的进攻,在西藏地区修建的军事要塞留下来的。
我们下了车观察周围的情况,安叔拿出卫星定位系统,确定地理地标位置,在这个时代有高科技就是不一样。
它可以直接给我们找出一条最近的路线,直捣黄龙,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动手制定相应的线路图,只用车上的定位系统配合就行了。
我抬头看了一眼天气的情况,远处好像已经开始形成那种巨大的乌云团了,看来不久之后这里即将得到雨水的洗礼。
我们上了车,把沿着卫星定位系统给我们提供的路线沿着这条碎石道一路前行,驶过一个狭窄的山口,前面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情况,看着眼前湍急的河流,从远处奔腾而来,巨大的轰鸣声,我们停下山地车,下车观察情况。
安叔手里拿着一个卫星定位仪说道∶“不可能啊,上面没有显示这里出现一条河流,这是怎么回事!”
我说∶“这卫星定位系统虽然好用,但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地方的坏境位置,卫星系统也不能精确定位到极点。”
杨子跑到河边,在河岸边捡起一块石子丢里河里,然后回过头对我们说∶“这条河流不是地图上面显示的,可能是最近发了大水,形成的一条幽灵河。”
“这河过段时间就会消失了,所以卫星上是显示不了的,这河看上去很大,其实很浅的,当年在昆仑山里头有很多的这种河流,咱们的山地车可以直接湍过去。”
听到杨子这么一说,我们放下心来,还好这河水不深,不然要是让我们在这里干等,或者转道,那就会浪费很多的时间不可。
我们上了车,开始准备湍河过去了,我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最好把保险带合上,这水里可能有石头,车子会颠簸。
当山地车驶进水里后,看到轮胎被大水湮灭,我们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要是里面突然出现一个什么深坑一类,车子掉进去肯定就出不来。
好在我们是虚惊一场,山地车很平稳的从这条浊浪滔天的河流里平安的驶了出来,大家忍不住大叹一声。
我回头看了一眼那条河流,也不知道是流向什么地方的,远处是一片浓雾,似乎那里是一座巨大的山脉。
车子继续前行,前面的道路越发艰难,有些地方简直已经不能用路来形容,一路上非常颠簸,就是我也觉得十分难受。
过了一阵,我们终于驶出了那段非常艰难的路段,前面是一大片荒草地,有些地方上面深陷进去,形成那种小水湾。
杨子对我们说,这昆仑山里面的水可是纯天然的,没有受到污染过的,像那种水湾子,里面的都是冰山上面融化的地下水。
我们打开车窗,只觉得空气中充斥着一股清新的香味,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仿佛做什么都不会受到限制。
偶尔可见天空中飞过几只白鹭,荒草滩上出现几只野生动物,看到我们的山地车都拼命而逃,速度很快,转眼就消失不见了。
就像美丽的精灵一般,也有不怕山地车的野生动物,只是远远的抬起头看着我们的山地车一眼,然后继续悠闲的啃食荒草。
几个女人对这些东西很着迷,连忙取出单反相机,不停的拍摄那些动物啃食的画面,有些照片拍的的确很唯美,要是送到摄影展估计还会得奖。
车子开了一阵,停了下来,我刚想问司机怎么不走了,他做了一个嘘声的动作让我们看,我们把头露出车窗外一看。
顿时都傻眼了,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前面出现了一大群奔腾而过的藏羚羊,密密麻麻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终于知道为什么司机要停下车子了,因为汽车的声音会惊吓那些美丽的精灵,藏羚羊的胆子很小,只要稍有声音就会受到惊吓。
而且藏羚羊可不是大熊猫。它是一种极具优势的动物。只要你看到它们成群结队在雪后初霁的地平线上涌出,宛如精灵一般的身材,优美得飞翔一样的跑姿。
你就会相信,它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数千万年,是因为它就是属于这里的。它不是一种自身濒临灭绝、适应能力差的动物,只要你不去管它,它自己就能活得好好的。
“真漂亮,它们就像美丽的精灵一般让人着迷,”郭双取出单反相机对着前方那一大群藏羚羊咔咔咔接连拍了不知道多少张。
等待那一群藏羚羊完全过后,司机才再次发动汽车前进,前面是一个巨大的拗口,我们看到那里立着一块界碑。
旁边的大石块上面写着几个字昆仑山口,那条笔直的青藏公路再次从山缝隙间转了出来,我们的汽车开上公路,这下觉得浑身舒服多了。
昆仑山口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
亦称“昆仑山垭口”,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
昆仑山口属冻土荒漠地貌,地质系古代强烈侵蚀的复杂变质岩所构成。间有第三纪沉积物构成的丘陵低山和丘垅。
而且两边的山坡之上生长着各种不同种类的高原冻土荒漠野生植物。不时有些野兔一类的东西在草地只见出现。
我们的车继续前进,大家都忍不住把头伸了出来,观摩远处的美景,前面停靠着许多的外地汽车,我估计这些人都是来欣赏这里的美景的。
昆仑山口地势非常高耸,当地的气候寒冷潮湿,空气稀薄,生态环境独特,形成非常独特的自然景色壮观。
这里群山连绵起伏,雪峰突兀林立,草原草甸广袤。尤其令人感到奇特的是,这里到处是突兀嶙峋的冰丘和变幻莫测的冰锥,以及终年不化的高原冻土层。
冰丘有的高几米,有的高十几米,冰丘下面是永不枯竭的涓涓潜流。一旦冰层揭开,地下水常常喷涌而出,形成喷泉。而冰锥有的高一二米,有的高七八米。
这种冰锥不断生长,不断爆裂。爆裂时,有的喷浆高达二三十米,并发出巨大的响声。昆仑山口的大片高原冻土层虽终年不化。
但冻土层表面的草甸上却生长着青青的牧草。每到盛夏季节,草丛盛开着各种鲜艳夺目的野花,煞是好看。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
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婷婷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玉虚峰相传为玉皇大帝的妹妹玉虚神女居住的地方。传说,当年玉皇大帝见昆仑山雄伟高大,气势轩昂,景象万千,且离天庭很近,便在昆仑山顶修建了一座轩辕行宫。
玉帝的妹妹玉虚得知后,很不服气,说玉帝霸占的地方太多了,不仅占了天上,还要把地上的好地方也据为已有。玉帝没有办法,只好把其中的一座山峰让给了玉虚。
玉虚便在这座山峰上为自己修筑一座冰清玉洁、俏丽奇美的行宫,而且经常带着众姐妹到此游玩,所以,这座山峰就叫玉虚峰。
我们一边前进,一边欣赏周边恶美景,看到路边走过一行苦行僧,他们的皮肤黝黑,背着一个布袋,赤着脚。
我们从口袋里取出一些零钱递给这些苦行僧,他们朝着我们做了一个握手的东西,我们自热而然的回了礼。
“那是石冰川吧,真是像石头一样的冰川,真是好美丽,”郭双指着前面不远处的巨大石块说道。
石冰川是中低纬高寒地区特有的冰缘类型,也是多年冰川存在的标志。表面看上去,全是些带棱角的石块,外形和冰川舌极为相似,故名石冰川。
世界上很多地区都发育有石冰川,如美国的阿拉斯加、内华达山地和加拿大的育空山地以及中国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区等,均发育有山谷石冰川或山麓石冰川。而昆仑山口的惊仙谷两侧山地共发育了18条石冰川。
第214章 昆仑龙脉之说
而关于这些石冰川的成因,有些是古冰川退化以后留下大量的冰碛石所形成;有些是在古冰斗及其下的麓坡地带上,由倒石堆、岩屑堆供给的大量碎屑物所形成。
昆仑山口的石冰川比较特殊,它全部由原来覆盖在山顶的古洪积砾石层和冰碛漂砾组成。
这类石冰川与古石河也有显著区别,从平面上看,石冰川大多呈舌状,其上可能存在天然形成的阶梯状纵断面,末端隆起呈馒头状。
如惊仙谷东侧两条石冰川的会合处,就有三个不同的梯级陡坎,最高的一级达8米,看上去给人以明显的蠕动感。
石冰川上的大大砾、巨砾呈条带状集中,有规律地分布在石冰川下游两侧,尤其是低洼的一侧。经观察,石冰川的蠕动是由局部积累而成整体蠕动的。
即使在北美阿拉斯加,也很少有每年蠕动距离超过1米的石冰川。昆仑山口的冻胀强度和水分条件不及北美,石冰川活动性也相对较弱。
昆仑山口北坡日照少,温度低,冻融作用频繁,水分条件相对南坡稍好,因而形成了多条石冰川,而南坡则没有石冰川的发育。
我们过来这条山道,杨子说前面是一个巨大的冰丘,这种冰丘形成于土层水分或地下水在冬季冻结而引起的土体膨胀,又称冻胀丘。
在惊仙谷南口的62道班旁,就存在这样一个极大的冰丘。这个大冰丘是由两个相连的个体复合成的开放型多年生冰丘。
因为它危及青藏公路的运输,曾经爆破使中部塌陷。夏季有冰水流出,冬天在塌陷处形成晶莹剔透的冰锥。过大冰丘爬上两个缓坡,便到达了昆仑山口,它海拔4771米。
山口和其两侧的山岭相比,只不过低了几十米,却是一个标志性的国家水准点。由此及向两侧延伸的分水岭。
分隔了北侧柴达木盆地的内流区和南侧的长江上游流域。昆仑山口的北坡,受流水侵蚀形成了劣地,穿行其中,数不尽的峡隙里就像胡同迷宫一样。
杨子笑着对我们说∶“到了这里才正式进入了昆仑山的腹地之中,前面就是荒无人烟的野草滩了。”
我们的山地车驶出了青藏公路,沿着前面的野草滩一路前进,不多时便到了昆仑山的脚下。昆仑山,又称昆仑虚、昆仑丘或玉山。属于亚洲中部大山系,也是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青海境内。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万山之祖”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祖之脉”
昆仑山由于其高耸挺拔,成为古代中国和西部之间的天然屏障,被古代中国人认为是世界的边缘,加上昆仑山的终年积雪令中国古代以白色象征西方。
传说昆仑山高一万一千一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其下有不能浮起羽毛的弱水,外围还有生长持续燃烧不灭的神树的炎火山。昆仑山顶是黄帝的帝之下都,有开明兽守门。
古代神话认为昆仑山中居住着一位神仙“西王母”,人头豹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
因此昆仑山又被称为祖龙之地,影响着华夏大地的各条龙脉,龙脉是风水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表示山脉或者河流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并从而推断出某地点地理位置的好坏。
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连贯的东西。龙的身躯多取材于蛇,可谓以绵长为特征。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
龙来自大自然,却是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东西,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绵长连贯的东西。
风水学把绵延的山脉称为龙脉。古代“风水术”首推“地理五诀”,就是龙、穴、砂、水、向。相应的活动是“觅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
龙就是山的脉络,土是龙的肉、石是龙的骨、草木是龙的毛发。寻龙首先应该先寻祖宗父母山脉,审气脉别生气,分阴阳。
所谓祖宗山,就是山脉的出处,群山起源之处,父母山就是山脉的入首处,审气脉即指审祝山脉是否曲伏有致,山脉分脊合脊是否有轮晕,有轮有晕为吉,否则为凶。
还有寻龙需分九势,九种龙势中有:回龙、出洋龙、降龙、生龙、巨龙、针龙、腾龙、领群龙。来龙就要山势曲折婉转,奔驰远赴。
风水中借龙的名称来代表山脉的走向、起伏、转折、变化。因为龙善变化,能大能小,能屈能伸,能隐能现,能飞能潜
。山势就象龙一样变化多端,故以龙称呼。平地也有龙脉,其标志是微地形和水流。对龙脉好坏的看法,是审定山脉的长远,辨别山脉的大小兴衰如何。
山脉来得绵远者,发富亦绵远,山脉来得短促者,发富亦短促。总之,风水龙脉大致反映了我国的山脉走向,是古代先哲对中华地理的朴素认识,是千百年经验的积累。
成语“来龙去脉”就源于此。山脉有不同的走势,因此龙就有不同是姿势。
中国的龙脉源于西北的昆仑山,向东南延伸出三条龙脉,北龙从阴山、贺兰山入山西,起太原,渡海而止。
中龙由岷山入关中,至秦山入海。南龙由云贵、湖南至福建、浙江入海。每条大龙脉都有干龙、支龙、真龙、假龙、飞龙、潜龙、闪龙、勘测风水首先要搞清楚来龙去脉,顺应龙脉的走向。
山是龙的势,水是龙的血,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都是风水宝地。即便是抛开风水学、龙脉说的观念不谈。
任何人在这种山奇水秀的环境中成长、生活都未免不是一种和谐、和乐的享受。中国的龙脉星罗旗布,到处皆有。
江河水流(脉络,血液)快慢节奏均衡,龙脉和江河湖海配合得非常紧凑,编织成一幅壮观的,宏伟的,美丽的,到处山环水抱的地理蓝图。
第215章 遗失之城
杨子说∶“咱们已经过了昆仑山口,进入昆仑山的腹地之中,前面的道路可能十分崎岖,山地车不一定能够开进去,咱们要早作准备!”
安叔拉开车门笑了一声道∶“没事,咱们有卫星定位系统,要是遇到前面挡路的,咱们绕道就行!”
“话是这样说,没错,总之还是要小心为妙,”我对安叔提醒道。
然后我们一行人上了车,过了这个山口,海拔极具上升,从卫星定位仪上面显示的情况来看,这里已经差不多海拔高达三千多米了。
怪不得我们觉得空气虽然新鲜,但是却有种让人有种喘不过来气的感觉,那种细微的差别基本上没有影响我们的大脑。
如果实在不行,我们还装备着便携式的氧气瓶,足够大家使用了,这些东西都是为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