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时行-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桧一眼便看到燕瑛手中的报纸,不禁笑道:“怎地燕龙图也看了大宋时代周刊?”

“莫非会之……”

燕瑛一怔,刚开口,却见徐处仁从身旁取出一卷报纸。

“也不知这大宋时代周刊是何人所办,我和会之来此早食,刚坐下来茶博士便送来这报纸,说是免费,一桌一份。上面还有吴老聃的文章,确是让人眼前一亮。”

桑家楼,居然如此派送?

燕瑛眉头微微一蹙,心中不禁又多了分疑惑。

他正要开口,忽听邻桌有人拍案道:“女直人忒凶残,竟把这活生生的人杀了做口粮吗?”

“是啊,以前只知道这女直人厉害,却不想是这般凶残。”

“拿人做口粮,与禽兽何异?”

“直娘贼,这文玉东忒不痛快,一篇文章写了一半,便来个且看下回分解,实在可恶。”

“是啊,忒不痛快。”

一干读书人,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内容,确是大宋时代周刊的最后一篇……

燕瑛扭头看,却见那几人穿戴,似乎是书院学子的打扮,却不知道,是哪一家书院。

“会之,这报纸你看了?”

“嗯,看了。”

“不知会之有何想法?”

秦桧笑道:“能有何看法,不过是些书生参照两晋时的史料编写,当不得真……不过这文玉东,的确是用了些心思。至少他对女直人的习俗和军制,颇为了解。

想必是和女直人有过交集,却有些危言耸听,不登大雅之堂。”

燕瑛听了,却不说话,而是向徐处仁看去。

这徐处仁生的倒也俊朗,不过犹豫肤色偏黑,故而又有人唤他徐黑子。他本是应天谷熟人,也就是后世河南省商丘。在大官年间,曾知永兴军,反对童贯强平物价,认为如此一来,会使得商贾不通,反而会造成物价上涨。也因此,他得罪了童贯,险些被贬为庶人。好在其人耿直,便是徽宗皇帝也知,对他颇为赞赏。

见燕瑛看向自己,徐处仁正色道:“这文玉东,颇有想法。”

“呃?”

“会之以为,其文荒诞不经,有危言耸听之嫌。

然则我却看到了他内心中的忧虑,他用这篇看似荒诞的文章在提醒,女直人贪婪成性,而今灭了辽人,断然不会就此罢休。我大宋和辽人之间,早晚会有一战。”

“便因为这一点,便作此判断,恐怕有些不妥吧。”

韩公裔一直没有开口,突然间说话,却和徐处仁的意见相左。

燕瑛面无表情,拿了一个包子,要了一口之后,突然笑道:“这馅儿倒是做的好。”

秦桧道:“桑家楼的包子,的确是有名。”

“这文玉东是荒诞不经,还是别有用心,单凭这一篇文章,恐怕也难以说的清楚。”

燕瑛吃完了包子,轻声道:“不过今天这份邸报……不对,是大宋时代周刊的确有些意思。小小一份邸报,却发出了不寻常的声音,我们还是再观察一下后论断。”

秦桧三人听罢,不由得齐刷刷,点了点头!

第258章 李若水

浚仪桥街,景灵西宫畔。

这是一座占地面积大约有十五亩大小的宅院。

门前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从外面看去,和开封府那些华美的豪宅相比,没有任何可比性。不过进了门,便见一条曲径通幽的小路。穿过小路之后,但见亭台楼榭,美轮美奂。

中堂是一座三层楼阁,总体面积大约在两千平方米。

一层是会客厅,二层是编辑室,三层是会议厅。玉尹、朱绚、李逸风、高尧卿、以及陈东徐揆李若虚等人,都聚在会议厅里,或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或沉默不语,在窗前欣赏外面景色。

玉尹,便是那欣赏景色的人。

楼下会客厅里,也聚集了不少人。

其中不泛有太学的学生,还有一些书院学子。

“小乙,直恁清闲?”

高尧卿走过来,在玉尹身旁站定,“大家都焦虑不安,你怎地也不说些安慰言语?”

“便说了,有用吗?”

“这个……”

玉尹呵呵一笑,复又把目光投注在窗外。

雨,已经停了!

但天空依旧满是阴霾,透着几分压抑气息。

玉尹大体上能理解大家心中的焦躁。很正常,之前开封邸报的失败,令所有人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惶恐。这次大宋时代周刊虽然在玉尹的劝说下,进行了整体修改,勿论是从文章的来源和种类,还是版面的排比和设计,可以说是焕然一新。

大家都很有信心,却又极为慌张。

盖因为了这份大宋时代周刊,可以说所有人投注了无数心血。

包括朱绚,这个原本应该是逍遥快活的家伙,现在也显得非常紧张。

首期大宋时代周刊,共刊印三千份。单只是这工本费,就花了近八百贯,几乎占了而今整个报社资金的三分之一。如果这一次失败,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别的不说,朱绚是否还愿意参与其中?

还有李若虚、徐揆、以及那些为了这份报纸,投入无数心血的太学生,书院学子,是否还能继续保持热情?这都是未知数,谁也弄不清楚。所以说,此刻的会议厅里,弥漫着一股子迷茫之气。在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小乙,我便不明白,为何要免费发放?”

高尧卿忍不住道:“三千份,这可是整整三千份……耗费那许多心血,却血本无归。”

“是啊,哪怕是按照成本收回来也好啊。”

朱绚凑上来,轻声的嘀咕。

玉尹笑了,“一套报纸,了不起卖二十文。

三千份报纸,满打满算,你能收回几多?而且,你以为真个要收取费用,会有多少人愿意购买?或许这二十文不算什么,但是在没有成为习惯之前,却并非易事。”

“莫不成,便要这般亏下去吗?”

“亏?”

玉尹笑了,“依我看,未必会有亏损。”

“此话怎讲?”

“你们可知道,我为什么在这次报纸上,着重推荐了千金一笑楼的歌舞和美食?

还有,你以为我让人编撰的那些个小道消息,便只是博人一笑?”

“难道……”

“我和千金一笑楼的张姑娘、戴掌柜说好。

从今天开始,三天之内,若千金一笑楼盈利增加三成,他们便要拿出三千贯来,此后每期刊载千金一笑楼的美食歌舞。正因为现在是免费,所以看得人才会多。

等到他们养成了习惯之后,再收费也不算晚。

别忘了,这花魁大赛,还有四个多月便要开始,从今天之后,各酒楼之间的争斗必然会越发激烈。他们斗得越激烈,于你我便越有好处。只要千金一笑楼那边出了效果,我便打算加印到五千份,而且免费派送到年底……嘿嘿,看情况如何。”

植入性广告!

大宋时代周刊中几篇有关于美食歌舞的文章,都源自于千金一笑楼。

最初,大家还以为玉尹这么做,是看在李逸风的面子上。却没有想到,这家伙竟然在私底下,已经和千金一笑楼达成了协议。一个月四期,三千贯的广告费平摊下来,每期便可以有近八百贯的收益。有这笔钱,便足以维持报馆的日常经营。

至于三千份和五千份,说起来并无太大差异。

高尧卿听了玉尹的这番介绍之后,顿时眼前一亮……

可不等他开口,却听朱绚道:“小乙此次,打算要买谁个花魁?”

“这个……”

“呵呵,我可是听人说,那潘楼力捧的徐婆惜,师从小乙门下。

今晚听说徐婆惜开唱小乙的《牡丹亭》,正好要去捧场。到时候便找那司马静,怎地也要敲他五千贯出来。嗯,下一期,咱们便作《牡丹亭》,小乙以为如何?”

人才,这厮简直就是人才啊!

玉尹知道后世娱乐圈那些报道真真假假,说穿了便是一种炒作的手段。

可没想到,朱绚居然能准确捕捉到,这借助媒体的炒作手段,并且有了生财之道。

殊不知,正是玉尹方才那一番话,让朱绚有了灵感。

既然千金一笑楼可以,那么作为开封府最大两家酒楼正店之一的潘楼,想必也不会拒绝。

至于丰乐楼?

如果他们愿意送钱来,也不是不成。

可若让朱绚他们主动去找过去,必然不能同意。

玉尹乔迁新居那天,白世明的所作所为,着实惹怒了朱绚和高尧卿。你把玉尹当成贩夫走卒,那我们这些和玉尹关系不错,交情甚好的人,又该算作是什么人?

虽说后来马娘子派人与高尧卿等人道歉,可高尧卿和朱绚,却不肯理睬。

高尧卿,是以朱绚为主。

而朱绚却要听从十八姊朱璇的话……十八姊说了,那丰乐楼真个有些恶心。

朱璇身为太子妃朱琏的妹妹,自然不会说出什么过分的言语。这一个‘恶心’,便足以表达出她对丰乐楼的恶感。以至于朱绚和高尧卿,虽然有心去丰乐楼看那《梁祝》,却又不得不按耐住心思。幸好,玉尹另一篇《牡丹亭》,今日便要登场。

想来,必不会有差!

玉尹这才想起来,今晚是《牡丹亭》首演。

徐婆惜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学习,也将正式向上厅行首这一殊荣,发起凶猛攻击。

“三哥,要不咱们一同去看?”

“怎地,你没有预定雅间?”

“没有……”

高尧卿顿时乐了,“你没有预定,现在便去,也找不到位子。

今次虽非你登台献艺,可以小乙你今时今日的名气,加上这些时日流传于市井中的《牡丹亭》曲词,已经让无数人闻风而动。今晚,这潘楼决不可能有空闲之地。”

“那怎么办?”

高尧卿和朱绚相视一眼,不由得笑了。

“小乙平日聪明的紧,怎地此刻却如此木讷?

便随我们去,难不成潘楼还会不让你进去吗……”

“呃,说的也是!”

三人在窗边低声交谈,却忽然间听到楼下,传来了一阵骚乱。

不知不觉,已是正午。

几个青年从楼下跑上来,一进门便兴奋的叫嚷着:“成了,这次成了,真个成了!”

“怎样,究竟怎样?”

“今日早间,桑家楼、李家楼、还有其他几个早食茶楼中,都在讨论咱们的大宋时代周刊。方才在高阳正店里,更有人冲着店里的大宋时代周刊而去,甚至为了那大宋时代周刊,还争执起来……除一千二百份送至各家宅邸的报纸尚未得到消息之外,其余一千八百份茶楼酒肆中的报纸,已经全部分发出去。里瓦子和中瓦子几座茶楼的讲史先生,便是用咱们的大宋时代周刊说书,反响也极好。”

这几个青年话音刚落,边听楼梯口一个沉稳的声音“哥哥,这便说你们这些时日所做的种种努力,所费的心血都值得,坊巷之中对大宋时代周刊,也颇为认可。”

“若冰,你也来了!”

青年忙让开了路,却见楼梯口站着一个青年。

看年纪,大约在三十上下,长的颇为清秀,带着儒雅之气。

他身高在172公分左右,体态略显有些纤细瘦弱。可是那双如星辰般璀璨的眸子里,却透着一股子刚硬气息。站在那里,恍若一棵古松般挺拔,令人顿生敬佩之心。

“咦,怎地博士来了?”

高尧卿和朱绚,甚至包括李逸风徐揆等人在内,纷纷上前与那人行礼。

玉尹不认得来人,但是看他的眼眉间,和李若虚有几分相似。他先是一怔,旋即便明白过来:莫非,他便是那位历史上有‘南朝一人’之美誉的李若水,李若虚的弟弟?

李若水,广平曲周人,早年间就学于太学,上舍登第。

徽宗宣和四年,为元城尉,曾做《捕盗偶成》,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记载宋江等人故事的文章。后调平阳府司录,济南府教授。宣和六初,除太学博士之职。

换句话说,便是大学教授。

写到这,也许会有人问,李若虚还是太学生,怎地他弟弟成了太学博士?

这还真说不清楚,只能说李若水天资聪慧,也许有生而知之之能。而且这学问之说,达者为先,与年龄辈分无太大关系……同时,这李若水也是个坚定的主战派。

李若水笑道:“先前哥哥作文,自家还觉得不妥。

没想到……我今日一早便去了李家楼,见许多人都在讨论这大宋时代周刊。于是便看了一看,却在那副刊最后,见到那篇《西行记》,感触颇深。今日来,一是要恭喜哥哥,心血没有浪费;二来是想要见见那位设计出大宋时代周刊的玉小乙。

这其三,则想要与那文玉东,好生盘桓……但不知,文玉东究竟是何人?”

李若水这一番话出口,令众人一怔。

旋即,大家爆出一阵大笑,站在李若水身旁的陈东,更满脸通红。

忘了说一句,陈东便是李若水的学生。

玉尹听到李若水谈及自己,便走上前来。

不过听李若水说到了‘文玉东’时,也不禁笑了。

“你们笑甚?”

李若水一脸迷茫之色,想不明白大家为何会如此发笑。

却听陈东扭捏道:“回恩师话,那篇文章,出自学生之手……不过,整篇文章的构想,却是源自小乙。此前小乙曾在漠北,与女直人打过交道,所以了解颇深。

他书得好字,却不知这文章措辞,便让学生捉刀。

不过那文章里,有不少是出自小乙之口,学生并未出太多力。”

若换在后世,似这等出风头的事情,决不可能会退让出去,那厮陈东这般的老实?

李若水也知道玉尹,但说实话,了解并不算太多。

他对玉尹的认识,更多是源自于坊巷间,或是李若虚偶尔的介绍。

李若水知道,玉尹能使得好嵇琴,号称开封第一嵇琴;能操的好琴,据说技艺非凡,连太乐署那帮子心高气傲的太乐署博士,都不得不低头认输;他似乎博览群书,所以才能作《登岱》,更有那篇流传开封街头巷尾的精彩解词;他书法不错,大宋时代周刊的刊头,便出自他手笔,颇有自成一家的宗师风范……

此外,玉尹能打。

曾打败过吕之士,前不久更跑去御拳馆踢馆,是一个高手。

他家里似乎颇有钱财,而且也有些见识,这大宋时代周刊便是他一手设计并投入巨资。

总之,玉尹在李若水的心目中,定为是一个多才多艺,白衣卿相似地人物。

可是听陈东这么一说,李若水对玉尹的认识,陡然又增加了一层:这绝对是位隐士!

一个隐藏于市井中的隐士。

别人或许看那篇《西行记》,会以为玉尹是夸大其词,荒诞不经。

但李若水却从那篇文章里,看出了玉尹对女直人的忧虑……女直人狡诈,毫无信义,更贪婪成性,凶残至极。加之女直人尚武之风甚重,极为好战!这样一个种族,怎可能与大宋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自古以来,人和狼,始终都是敌人。

“若冰,这便是小乙!”

李若水顺着李若虚手指的方向看去,见玉尹正向他看来。

也不赘言,紧走几步,李若水来到玉尹身前,上下打量半晌,突然笑道:“久闻小乙之名,而今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某有不情之请,还请小乙能够成全则个。”

玉尹吓了一跳,忙回道:“若冰先生请讲。”

李若水道:“我想在这报馆中谋一差事,便如我家哥哥一般写些文章,却不知可否刊载?”

第259章 强项朱三郎

为了守候消息,许多人早食便未用。

似玉尹这种起来较早,家中还雇了人做饭的家伙正常早食之外,其他人大都水米未进。

已过了正午,大家都饥肠辘辘。

便是玉尹,也有些饥饿……也难怪他,虽然吃了早食,可他的运动量却不比别人少,除了没有如正常那般找鲁智深切磋之外,他早上练功,而后去屠场杀猪,同样消耗巨大。再加上玉尹食量惊人,所以也就更感饥饿。高尧卿当下大手一挥,让人在浚仪桥街上的一家酒楼中定了丰盛饭菜,也算是摆一场庆功宴……

“这一顿下来,怎地也要几十贯,未免太浪费了些。”

李逸风嘀咕着,但吃的却不比人少。

也难怪他这般嘀咕,实在是花销太多,李逸风很担心,玉尹手里的钱,能否撑下去。

还是高尧卿趁人不注意,把玉尹的计划告诉了李逸风。

得知玉尹居然用了这种植入性广告的手段来赚钱,李逸风也不禁发出连声感慨。

午后,阴霾散去,阳光普照。

李若虚兄弟告辞了玉尹等人,踏上回家的路。

“若冰,怎地也要参与进来?”

在回家的路上,李若虚忍不住询问。

李若虚笑了一笑,见左右无人,便低声道:“哥哥可熟悉那玉小乙?”

“这个……”

“我总觉着,这玉小乙颇为神秘。

算起来,他也是老开封人了,此前评价并不甚好,可突然间好像换了个人一般……他的琴艺,他的才学,在今年之前未曾有过表露。然则入春之后,却突然崛起,让人有些眼花缭乱……当日哥哥与我提起此人时,我也曾着人打听过一番。

本以为他只是有些小才,了不得便是柳三变那等人物。

可是今日方知,他胸中实有沟壑……此前种种,只怕刻意为之,这确是一个人物。”

“便因为那篇西行记?”

“哥哥难道不觉得,小乙这篇西行记里,隐藏了许多内容吗?”

李若虚,沉默了!

其实,他也知道自己这个兄弟的性子,以及他内心的想法。

李若水绝对是一个强硬的主战派,其人对女直人的忌惮,甚至比李纲等人更加深重。

早在济南做教授的时候,李若水便对童贯等人的妥协投降战略非常不满。

他甚至私下议女直人说:辽人若虎,女直似狼。

虎虽凶猛,却不比群狼凶残……且狼性贪婪,全无道义,与之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

所以,早在海上盟约,宋金联盟的时候,李若水便不甚同意。

在济南时,他多次上书徽宗皇帝,甚至在病重之时,也条陈良策,表示反对宋金联手。但他的那些条陈,甚至连徽宗皇帝的案头都没有送到,便被人束之高阁。

要知道,当时主政的蔡京也好,童贯也罢,都兴致勃勃的要灭辽兴宋,建不世功业。似一个小小教授的反对,他们又怎可能放在心上?若非李若水有上舍登第的身份,说不得那两人便早已经把李若水害死,更不会容忍他如今来到开封府。

“此前,我只知女直不可与之谋。

然则现在,我才知道为何会如此忌惮女直……当初辽人虽然与我等为敌,却倾慕我大宋风雅,百年教化,几若相同,不复蛮夷之风;可是那女直,确是彻底的蛮夷。他们只知贪婪掠夺,而不知风雅何物。与这等异族结盟,又怎不受其所害?”

李若虚听罢,不禁沉默。

他不知道该如何解说这件事,但李若水所说的,也确是道理。

“我已决意,再次条陈。”

“若冰,这个时候你条陈,岂不危险?”

李若虚闻听大惊,轻声道:“而今朝中议和风正盛,便是官家也一意要求议和……你这时候条陈,只怕会有危险。如今蔡京虽然不复官家宠信,可那张邦昌,白时中皆蔡京走狗,又岂能容你?这件事,你还要三思,切莫轻身涉险,有性命之忧。”

李若水,却叹了口气。

自家兄长的品性甚好,只是……

他读书作词,都有上佳表现,偏偏这政治上,不懂得变通。

“我此次条陈,并非上奏官家……我也知道,这时候与官家条陈,根本没有用处。

所以,我准备与太子条陈!”

李若水,这是要站队了。

这也是他而今唯一的办法,用这种方式,来引起上层的重视。

谁都知道,官家和太子不和。他这样做,也许失败,但也许能够成功,便在此一搏。

只是他的想法,李若虚看不明白。

在他看来,勿论是和官家条陈还是和太子条陈,都差不太多。

不过,李若虚也知道,他劝说不得李若水。别看李若水长的斯斯文文,甚至有些柔弱,但内心却极其强大,无比刚烈。他既然拿定了主意,那断然不会再改变。

“可这与你为报馆撰文,有何干系?”

“呵呵,哥哥真以为,小乙办这报馆,只是一时之快?

看这架势,用不了多久,你们这大宋时代周刊,必然会成为朝堂上下所关注的焦点……我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唤醒官家,让他明白而今之局,已危在旦夕。”

正如李纲对李逸风说的那样:这大宋时代周刊,会成为焦点。

谁能抢先占领这大宋时代周刊的阵地,便可以获取足够的利益……

而最为关键的是,大宋时代周刊背后,有皇室的影子。便是那些投降派,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也就使得大宋时代周刊从创办之初,便可以站在一个制高点之上。

李若水突然笑了!

“我要为你们撰文,还有一个目的:便是想要弄清楚,那个玉小乙,究竟是怎样人。”

“呃?”

“此人,绝非等闲。”

李若水说完,停下了脚步。

站在汴河大堤上,看着那秋水滔滔,李若水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兴奋之色。

“对了,你们报馆,可缺人手?”

李若虚道:“前几日大郎说,人手不足。

虽然请了不少同窗前来,可无论是阅历和眼界,都有些不足。这报馆而今,可说是小乙一手操办……我虽有心劝说大郎,但又怕大郎以为我是在那里挑拨离间。”

这个时候,怎可以计较这些?

李若水对自家这个兄长,已经无语到了极点。

他眯起眼,轻声道:“改日你与大郎说,推荐一人,说不得可堪大用。”

“谁?”

“哥哥可还记得朱梦说?”

李若虚愣了一下,旋即恍然,连连点头,“若冰说的,莫非就是那政和年间,强项朱三郎?”

李若水笑道:“正是此人。”

强项朱三郎的这个‘朱’,可不是太子妃朱琏的‘朱’。

此人祖籍严州桐庐县,从小在开封长大,十五岁便考入太学,在当时也算享誉一时。

然则,此人却是个极其强硬刚烈的主儿。

政和五年到政和七年两年间,宋徽宗大肆兴建艮岳,开花石纲,令民不聊生。

朱梦说看出这花石纲背后,所隐藏的种种危机,于是以太学生的身份,不顾一切连续上书言事,抨击朝堂时弊,令徽宗皇帝极为恼怒,偏偏又不好拿他问罪……

但朱梦说这样的举动,却极大程度上得罪了蔡京童贯以及朱勔之流。

在拉拢无效之后,宣和二年,蔡京便以通匪罪名,将朱梦说打入大牢。可当时这朱梦说的名声已经传开,蔡京这举动,激怒了太学生,于是便联名上书,为朱梦说喊冤。以至于到后来,传到了徽宗皇帝耳中……虽然赵佶也想杀死朱梦说,可迫于压力,最终只得下诏,彻查朱梦说的罪名。宣和二年末,朱梦说通匪之事,最终不了了之,蔡京将他编管池州,等于流放。这样算是保住了朱梦说的性命,却不得不背井离乡。但也正因为此,朱梦说强项三郎之名,便传开了。

“朱三郎回来了?”

“嗯!”

李若水点了点头。

若论关系,朱梦说和李若水同期入太学。

若非犯了事情,恐怕会比李若水还要早一些上舍登第。

“昨日有人看到朱三郎陪着他阿爹朱红在一家脚店吃酒……我本打算晌午前去拜访,却不想被你们这大宋时代周刊给耽误。过一会儿,我还要去他家走一遭。”

李若虚连连点头,“若是朱三郎来,确是一桩好事。”

说实话,李若虚对玉尹的决定,还是有些不满。

盖因玉尹这次发行大宋时代周刊,几乎全部免费,令他无比心疼。

而其中有一千二百份报纸,大都是送去中等之家。那些高门大户权贵,根本没有理睬。当然了,若是高门大户,家中门禁森严,报纸能否送进去,都是一个问题。

玉尹之所以选择那中等人家,便是希望能把报纸呈到主人家跟前。

所以,他找了开封城的送水工,让他们待发报纸。

能够着人专门送水的人家,想来都不会太差。这些人,也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

当然了,中等门户的人家里,不泛朝廷官员。

开封城寸土寸金,除了当朝权贵之外,很少有人能买得起住宅。

便是燕瑛那等人物,所居住的房舍,甚至也比不得高尧卿送给玉尹他们做报馆的宅子。

总之,李若虚对玉尹独断专行,很是不满。

如果能推荐朱梦说进报馆,以朱梦说的名望,想必那玉尹也不得不谨慎决断吧……

想到这里,李若虚不由得连连点头。

他虽然被赶出了报馆的决策层,可是安排个人物,倒也不难。

更不要说似朱梦说这等名士,李逸风怎可能会拒绝?

※※※

玉尹并不知道,他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在午食过后,他和陈东便离开报馆,准备回家换身衣服。

晚上要去潘楼为徐婆惜捧场,顺便还要叫上杨再兴,否则的话,肯定会被责怪……

有时候,玉尹真觉得自己好像成了保姆。

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要他去操心,他去费心。

可不如此,又不成!

他虽然只是一个白身,可位卑未敢忘忧国,他还是希望能够在未来的靖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乙,下一期,该如何写?”

“嗯?”

“我是说,这西行记的下一期……”

陈东兴致勃勃。

今日得了李若水的夸奖,他热情正高涨,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后面的文章写出来。

只是,若让他自己动笔,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思路。

所以必须要和玉尹商量一下,才能做出决定。而今的陈东,已经不再把玉尹当作一个在马行街上杀猪贩肉的屠户。自从和玉尹结识以来,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超出了陈东的预想。便如今日这免费送报一事,可以说是神来之笔,端地巧妙。

“下一期,咱们不写西行记。”

“什么?”

陈东听了这话,便立刻不愿意了。

自己正兴致高涨,怎不写了呢?

“下一期,我想请你写安禄山。”

陈东听了这话,立刻懵了。

安禄山,那是唐朝人吧!安史之乱,陈东怎可能不知道?只是他不明白,写安禄山,和西行记有什么关系?[WWW。WΓsHU。COM]

看陈东一脸诧异之色,玉尹笑了。

“今日这一篇西行记,份量很足……想必这坊巷间,也需要一些时日才可以完全消化。

若这时候再继续写西行记,只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咱们这报馆,最重要的便是执中。如果做的太过,必然会遭人算计,那时候便有二十六郎出面为咱们撑腰,恐怕也难以幸免。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所以我思来想去,还是感觉不要太过于着急西行记,便吊一下胃口,咱们换个方向?”

陈东搔搔头,好半天才道:“小乙,你究竟在说些什么?”

很显然,对于这个脑袋里一根筋的家伙而言,玉尹说的有些过于深奥了。

沉吟了一下,玉尹道:“盛唐基业,毁于安史之乱。

你便只管写就是,最好能写的直白些,让市井中人也可以一目了然……好好写写那安禄山的发家史。我相信,只要你能写出来,自然会有人看出这里面的奥妙。

嗯,下一篇文章,便叫做‘玉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